西方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其平均固定成本是多少?
参考
答案:
一、思考题
1.答:
(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受的损失。
7.答:
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企业主企业”到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经理革命”。在“经理革命”的背景下,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了“销售额最大化”假说,马瑞斯提出了“增长最大化”假说,威廉姆森提出了经理效用模型,都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假说和模型被称之为“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经理型厂商理论将经理效用函数纳入企业的目标函数中,用多目标取代利润最大化这单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盾,可以解释用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说解释不了的企业行为。
21."1
倍,增加了114%(
21源自文库"1
-1)。
2.解:
(a)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FC=
190。"
(b)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VC=TVC/Q=53Q/Q=53(c)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MC=dTC/dQ=53
(d)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FC=TFC/Q=190/1000=
在研究成本函数时,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
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1需要的数量,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例如,只有当劳动者人数增加到一定量时,才能在生产中实行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超过最佳配合比例后,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劳动者人数过多会导致人浮于事,偷懒怠工,增加监督和管理人员等,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生产率递减。
的。这种假设在标准的教科书中虽然有助于用优美的数学公式和曲线分析企业的“最优”行为,但它是极其不现实的假设。因为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在一系列可供选择方案中唯一最佳的方案。只有假定厂商掌握的信息是无限制的和无代价的,他的计算能力和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是无限制的,厂商在任何时间内都能逐一比较他面前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假说遭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等人的批评。西蒙用“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来代替传统的“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他认为,厂商是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即“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因此只能考察一小部分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差别在于,前者寻找最佳的方案,后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
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在马尔萨斯之后,许多国家在食物生产上的技术进步发展神速,这些进步包括:
高出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等等,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技术进步不能取消收益递减规律,但能抵消该规律产生的负面效应。
3.答:
成本(Costs)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8.答: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要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将不改变产量水平,因为这时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收益变动的数量,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成本变动的数量,如果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生产这一单位产量则必然使利润总额提高;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必然使利润总额减少。只有生产的产量水平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虽然这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收支相抵,无利润可赚,但所有以前生产的产量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程度。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MR=MC是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基本原则。
收益递减作为一个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其前提条件的。忽视了这一前提,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需要越来越多的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最终导致劳动和土地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下降,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和社会灾难。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说了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
不过,还应当指出,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说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3
A、B之间作出选择(
A、B可以是两种活动,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A,当然也可以选择B;但是结果你选择了A,而没有选择B,对你来说,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掉的B。
为什么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的。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
6.答: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解:
(a)将生产函数Q=KA
0."1L
0."
1E0."1S
0."7R
0."1
,每种要素投入都乘λ,则K(λA)
0."1
(λL)
0."1
(λE)
0."1
(λS)
0."7
(λR)
0."1
=λ
1."1
KA
0."1L
0."
1E0."1S
0."7R
0."1,
1."1>1,所以是规模报酬递增。
(b)所以要素投入都增加100%,即λ=2,所以产量是原来的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
0."1L
0."
1E0."1S
0."7R
0."1
,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和占用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5.答:
短期的
A
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字母“U”形,这是因为这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正因为如此,M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由此决定了AVC和AC曲线的形状。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同字母“U”,它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但是,形成U型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原因与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的原因并不一样。我们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但不能用它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同样形状。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能说明短期成本的情况,而不适用于长期。西方经济学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上一节已经说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0."000194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如何分离,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用的高级劳动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其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4.答: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
参考
答案:
一、思考题
1.答:
(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一般而言,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往往规模报酬递增,然后可能有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长期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尽可能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享受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利益,而避免由规模不经济遭受的损失。
7.答:
厂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对19世纪资本主义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企业制度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伴随现代公司制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经历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企业主企业”到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企业的演化。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大公司的控制权从企业的所有者股东手中转移到经理手中的现象,称之为“经理革命”。在“经理革命”的背景下,对现代公司制企业目标模式的分析,导致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企图推翻古典经济学利润最大化的假说。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了“销售额最大化”假说,马瑞斯提出了“增长最大化”假说,威廉姆森提出了经理效用模型,都对传统的利润最大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假说和模型被称之为“经理型厂商理论”,其共同点是强调经理为了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而有可能背离最大利润原则。经理型厂商理论将经理效用函数纳入企业的目标函数中,用多目标取代利润最大化这单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股东与经理之间的矛盾,可以解释用简单的利润最大化假说解释不了的企业行为。
21."1
倍,增加了114%(
21源自文库"1
-1)。
2.解:
(a)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FC=
190。"
(b)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VC=TVC/Q=53Q/Q=53(c)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MC=dTC/dQ=53
(d)根据生产函数C=190+53Q,AFC=TFC/Q=190/1000=
在研究成本函数时,必须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不能将其混为一谈。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从直接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答:
所谓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是指在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收益递减,既可以指边际产量递减,也可以指平均产量递减,有时还指总产量递减,后者又称为绝对的收益递减。
收益递减只发生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一定限度以后,而在此之前,产量收益是递增的。这是因为,一定的技术规定了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之间有一个数量上的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组合比例所1需要的数量,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的配合比例越来越接近最佳比例,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例如,只有当劳动者人数增加到一定量时,才能在生产中实行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递增的趋势。当可变要素的投入超过最佳配合比例后,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生产率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劳动者人数过多会导致人浮于事,偷懒怠工,增加监督和管理人员等,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生产率递减。
的。这种假设在标准的教科书中虽然有助于用优美的数学公式和曲线分析企业的“最优”行为,但它是极其不现实的假设。因为利润最大化意味着在一系列可供选择方案中唯一最佳的方案。只有假定厂商掌握的信息是无限制的和无代价的,他的计算能力和能够支配的时间也是无限制的,厂商在任何时间内都能逐一比较他面前所有可供选择的行动,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假说遭到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等人的批评。西蒙用“有限理性”和“令人满意”原则来代替传统的“完全理性”和“最大化”原则。他认为,厂商是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和计算能力有限即“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因此只能考察一小部分可供选择的方案,从中选出最好的一个。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差别在于,前者寻找最佳的方案,后者寻求符合要求的满意方案。
马尔萨斯的错误在于忽视了技术的进步。事实上,在马尔萨斯之后,许多国家在食物生产上的技术进步发展神速,这些进步包括:
高出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先进的收割机械等等,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没有下降反而上升。技术进步不能取消收益递减规律,但能抵消该规律产生的负面效应。
3.答:
成本(Costs)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以货币支出来衡量的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8.答: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要减少产量;如果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厂商将不改变产量水平,因为这时的产量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边际收益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收益变动的数量,边际成本是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而使总成本变动的数量,如果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生产这一单位产量则必然使利润总额提高;反之,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则增加这一单位产品的生产必然使利润总额减少。只有生产的产量水平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虽然这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收支相抵,无利润可赚,但所有以前生产的产量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程度。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MR=MC是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基本原则。
收益递减作为一个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其前提条件的。忽视了这一前提,就会得出悲观的结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预言,随着人口的膨胀,需要越来越多的食物,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最终导致劳动和土地的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下降,地球上有限的土地资源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和社会灾难。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并没有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
用手投票(在董事会举手表决)和用脚投票(指股东因不满意企业经营而在股票市场上卖出该企业的股票)。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决定生产和分配决策权的主要权力基础,既不是劳动者,也不是企业家才能,而是资本。而只要是资本说了算,用利润目标分析企业的行为就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现实基础。
不过,还应当指出,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说是建立在“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3
A、B之间作出选择(
A、B可以是两种活动,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A,当然也可以选择B;但是结果你选择了A,而没有选择B,对你来说,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放弃掉的B。
为什么经济学要从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厂商的生产成本?这是因为,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代价而不是会计学的意义上来考察成本的概念的。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可能获得的收益。
6.答: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生产规模扩大后,厂商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可以相对地减少一般管理人员的比重和生产、购销的一般性费用的支出等等,从而降低了单位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产量增长曲线陡峭地向左上方倾斜。
二、计算题
1.解:
(a)将生产函数Q=KA
0."1L
0."
1E0."1S
0."7R
0."1
,每种要素投入都乘λ,则K(λA)
0."1
(λL)
0."1
(λE)
0."1
(λS)
0."7
(λR)
0."1
=λ
1."1
KA
0."1L
0."
1E0."1S
0."7R
0."1,
1."1>1,所以是规模报酬递增。
(b)所以要素投入都增加100%,即λ=2,所以产量是原来的
7.利润最大化假说对企业行为分析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8.为什么MR=MC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确定产量的基本原则?
二、计算题
1.对某一小麦农场的研究得到了如下的生产函数:
Q=KA
0."1L
0."
1E0."1S
0."7R
0."1
,式中,Q为每一时期的产量;K为常数;A为土地的投入量;L为劳动的投入量;E为设备的投入量;S为肥料和化学药品的投入量;R为其他资源的投入量。
(a)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递减还是不变?为什么?
(b)当所有的投入量增加100%时,产量增加为多少?
2.某公司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C=190+53Q,式中,C为总成本,Q为总产量;二者均以万计。
(a)该公司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b)如果该公司生产了100,0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c)其所生产的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多少?
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因此,从资源配置和占用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5.答:
短期的
A
C、AVC和MC都是先降后升,呈现字母“U”形,这是因为这几条曲线先受边际收益递增,而后又受边际收益递减的影响。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正因为如此,MC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由此决定了AVC和AC曲线的形状。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同字母“U”,它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先下降然后上升。但是,形成U型的长期平均成本的原因与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的原因并不一样。我们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U型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但不能用它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同样形状。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能说明短期成本的情况,而不适用于长期。西方经济学用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来解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上一节已经说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采用一定生产规模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当生产规模较小时,厂商增加要素,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有规模经济,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降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益并非是无限的,当企业超过了一定规模时,规模不经济就会发生作用,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0."000194
但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估计经理在企业决策方面的作用,或者过分低估了利润在企业目标函数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无论是所有权和控制权如何分离,只要企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经理只不过是资本家所雇用的高级劳动者。他必须为资本家赚得令其满意的利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因为资本家可以用两种方法控制经理: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
一、思考题
1.试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2.谈谈你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看法。
3.请解释经济学家关于成本、利润的概念为什么与会计学上的有关概念不同?
4.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5.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
6.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规模?
4.答: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