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doc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教育学》2011年元月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20分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小题,共计20分)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5小题,共计30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小题,共计15分)五、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15分,共1小题,共计15分)一、单选题(20个)1、我国近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1898年正式开学。
学校类型:古代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现代分为学前、小学、中学、大学。
2、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学生成长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3、按照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划分,教育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制。
根据权力支配主题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4、教师的成长阶段: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
5、课指课堂教学的简称或其时间单位。
学科之一定科学领域的总称或一门学科的分支。
课程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二选择的内容。
课程论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活动课程论的基础是工具逻辑学。
儿童的本能:(1)语言和社会的本能;(2)制作和建造的本能;(3)研究和探索的本能;(4)艺术的本能。
6、高质量教材的三大功能:单纯化;生成力;有助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发展教学论代表:苏联赞可夫和美国的布鲁纳。
7、学生成长规律: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8、学生成长的条件: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9、道德体验法:以角色扮演为契机理解道德。
后设认知法:用假设的情景推演可能的后果。
10、学校教育制度划分:(根据学校教育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
1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代表:孔德、那托儿普、迪尔凯姆、白尔格门等。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应有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12、教育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浙江师范大学 期末试卷
浙江师范大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浙江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B. 浙江师范大学是中国国家重点大学C. 浙江师范大学位于北京市D. 浙江师范大学以理工科为主答案:A. 浙江师范大学创建于1956年2.下列哪个学院不属于浙江师范大学?A.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B. 教育科学学院C. 体育学院D. 医学院答案:D. 医学院3.浙江师范大学的校训是什么?A. 德行天下B. 明德格物C. 自强不息D. 知行合一答案:B. 明德格物4.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面积约为多少?A. 1000亩B. 2000亩C. 3000亩D. 4000亩答案:C. 3000亩5.浙江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馆藏量约为多少?A. 100万册B. 200万册C. 300万册D. 400万册答案:C. 300万册二、填空题1.浙江师范大学位于哪个城市?答案:杭州2.浙江师范大学创建于哪一年?答案:1956年3.浙江师范大学的校训是什么?答案:明德格物4.浙江师范大学的校园面积约为多少亩?答案:3000亩5.浙江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馆藏量约为多少册?答案:300万册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一下浙江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
答: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培养师范生和研究生为主要任务,同时也开设其他学科和专业。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还与众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2.请简要介绍浙江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
答:浙江师范大学拥有一批优势学科,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等。
这些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并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校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师培养方面享有良好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教育学科的摇篮。
此外,浙江师范大学还致力于拓展其他学科的发展,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历史学等。
浙江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A.地区结构B.形式结构C.层级结构D.科类结构2.()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A.教学反思B.教学监控C.教学计划D.教学设计3.我国高等学校在1950~1955年期间实行的是()。
A.校长负责制B.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D.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4.1952年开始进行的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高等学校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从单一走向多样B.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C.由培养专才到培养通才D.由培养通才到培养专才5.“探究新知”使得高等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训练或基础教育,这体现了高等学校课程与()。
A.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B.高深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C.个人发展和完善之间的关系D.政治、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6.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遵循了()。
A.随机化原则B.局部控制原则C.客观性原则D.可控制性原则7.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8.张光明同学近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变化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不洗澡,不换衣,缺乏行为动机与目的。
那么他的心理障碍应该属于()。
A.情感障碍B.意志障碍C.思维障碍D.感觉障碍9.下面关于历史研究方法,不确切的表述是()。
浙师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20XX年元月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20个)1.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方案。
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3.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法国。
地方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美国。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
4.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其为“壬寅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为“癸卯学制”。
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落实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12年,民国通过了《学校系统令》,又称“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等诸多法令,又称“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表明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
5.学生成长的条件曾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遗传决定论,如孔子的“唯上智下愚不移”的观点,霍尔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是环境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6.教师的成长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实习教师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属于这个阶段;高级新手阶段:一般是具有二三年工龄的教师处于这个阶段;胜任阶段:从时间上讲,教师大约工作3~4年后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熟练阶段:大约进入第5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便进入了熟练阶段;专家阶段:教师至少积累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0000小时的课,······7.136页整页自己看。
8.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9.拉特克最早使用“didactica”一词,开拓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浙江师范大学历年教育学试卷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考试卷(A)(2003——2004学年第2学期)考试形式闭卷考试使用学生全校(除音、体、美外)考试时间120 分钟出卷时间2004年6月12日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教育学2.《学记》3.课程4.学校管理5.教学评价6.教学效率二、解释与辨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7.“人是可教的动物”。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9.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概念。
10.间接德育和直接德育。
11.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13.简述决定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因素。
14.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5.简述范例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6.列举6本教育名著及作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7.结合实例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8.“文革”期间有一首“教育革命诗”:咱们学校课堂大,山山水水都容下。
咱们学校老师多,贫下中农都上课。
要问课堂学的啥?学习大寨绘新画。
要问成绩怎么记?伸出手来比茧花。
请运用有关教育学原理进行分析说明。
六、实践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9.下面是一个农村青年教师的来信,题目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请您根据教育学原理给小鲁老师回一封信,帮他解开心中的结。
怎么也想不到,毕业后我会成为一名教师。
想当初,我就是不愿意做教师才背着父母偷偷改了志愿,但怕鬼偏偏撞上,最后还是夹着课本走上了三尺讲台,给人们“授业解惑”……至于不想做教师倒并不是对这个职业有什么偏见,而是我不愿意像我认识的某些教师那样,明明误人子弟却大喊着桃李满天下;就会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还说成绩卓著。
我刚从学生中过来,最能体会学生的心情,心想:就是他们把中国的教育弄坏了,我要做教师绝不能这样。
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学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课程名称 教育学 教师 学时 学分一、判断是非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年轻一代。
2.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3.一定教育发展水平往往反映出该时代文化水平。
4.教师的全部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5.教师是双专业人员。
6.教学方法就是就是教师教学生的办法。
7.教学原则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
8.课堂教学是唯一的组织形式。
9.德育内容有民族性。
10.德育有多种途径。
二、选择题1.社会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是(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然形态教育 2.教育规律是( )A . 教育内部诸因素间的本质联系B . 教育和其它社会现象间本质C . 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D . 教育内部诸因素和其它社会现象间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 3. 影响教育学研究课题选择中价值取向的是( ) A.实践因素 B.文化因素C.科学因素 D.社会因素 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在(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5.最早使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伦理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赫尔巴特 D.培根6.教育的历史性是说( ) A.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学 号 姓 名 学 院……………………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B. B.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C.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说()A.教育与既同步又不同步B.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C.教育有历史继承性D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8.凡是对别人的知识、技能、思路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叫()A.教师B.教育者C.受教育者D.教育措施9.教育具有等级性是()特征A.原始的教育形态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C.现代学校教育形态D.封建社会教育形态10.教育全民化、终身化是()的特征。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A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教育现象B. 揭示教育规律C. 指导教育实践D. 制定教育政策答案:B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5. 教育的目的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社会进步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塑造人格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D8. 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
A. 班级授课制B. 小组合作学习C. 个别辅导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改进教学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3. 教育的三大功能是传授知识、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培养技能、塑造人格4.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5. 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德育、智育、体育6. 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_____。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不具有(B)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
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教育的定义?A. 教育是指知识的传递和灌输B. 教育是指培养人的身心及社会行为的过程C. 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约束D. 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赢得竞争优势的手段答案:B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塑造学生的个性和特长B. 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排名C. 培养学生为社会生产劳动做准备D. 塑造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举止答案:C3. 以下哪个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A. 教学内容要尽可能复杂B. 教学过程要足够简单易懂C.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D. 教学评价要以测试为主答案:C4.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是?A. 知识传授者B. 学生的朋友C. 学生的家长D. 学生的竞争对手答案:A5. 教育学中,何为学习?A. 个体直接经验的获取和运用B. 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C. 学生的被动接受D. 教师的灌输和指导答案:A二、简答题1. 请解释教育的三大功能。
答:教育的三大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传承功能和社会变革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指的是通过教育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身心能力,使其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社会传承功能是指通过教育将社会中的先进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社会变革功能指的是通过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
2. 请简要阐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答:教育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通过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资源。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有着直接影响,社会的需求和变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调整。
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促使教育要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论述题请结合你对教育学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论述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答: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过程和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教育引导和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自尊心,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2021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20XX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学》满分100分一、推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
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
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制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制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制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养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养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治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进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GJ往前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答:目标: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本科师范类 教育学期末考试十套试卷及答案
教育学本科试卷一一、选择题1.教育问题是()A. 引人注目的教育现象B.引人困惑的教育现象C.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D.引人困惑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2. 影响教育理论研究深度的是()A.实践因素 B.文化因素 C.科学因素D.社会因素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论语》 B.《理想国》C.《学记》 D.《演说术原理》4. 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是()A.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生产生活需要起源论5. 教育的永恒是说()A.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C.教育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6.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A.教育促进个人发展 B.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C.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D.教育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7.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是()特征A.原始的教育形态 B.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C.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D.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形态8. 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是() A.现实因素B.先天因素C.后天因素 D.可能因素9. 因材施教是人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A.顺序性能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发展速度不平衡性10.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根本制约作用()A.影响教育目的 B.决定教育的根本性质C.教育受教育权 D.影响教育的领导权11. 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进行总体设计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 D.教养规格12.主张教育目的就根据人的个体需要来确定的是()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辩证统一论13. 我国中小学是基础是指()A.做人基础B.专业(职业)基础C.民族素质基础D.三者兼备14. 课程的制约因素是( )A.生产力、科技、文化 B.社会、知识、儿童C.方针、目标、理论 D.传统、儿童、制度15.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主张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叫()A.学科课程论 B.改造主义课程论C.人本主义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16. 以纲要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是()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科书17. 主张精选教材中典型事例组织的谓之()A.逻辑方式 B.心理方式C.折中方式 D.范例方式18. 中小学教学中的“双基”是指()A.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C.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基本素质19. 教学过程不同于人类认识过程的最显著特点是()A.实践性、简捷性 B.发展性、间接性C.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D.引导性、间接性20. 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必要而特殊的储存阶段是()A.理解 B.巩固 C.运用 D.检查2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是说()A.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B.学生主要学习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基础D.两者同样学习22.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付诸实践的()A.中介 B.反映 C.运用 D.途径23. “温故而知新”是()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可接受性24. 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叫()A.教学手段 B.教学方式 C.教学形式 D.教具25. 对原理、法则、公式、概念等进行说明、解释、论证是讲授法中()方式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读26. 提出有价值课题,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探索的叫()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27. 下列方法中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是()A.读书、讨论 B.谈话、演示C.实验、实习 D.练习、研究28. 以作业室代替传统教室,师生订立“学习公约”的形式叫()A.班级上课制 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29. 研究课的组成部分、顺序、时间分配的叫() A.课的类型 B.课的结构C.基本环节 D.课的步骤30. 新授课的主要部分是()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 D.小结、作业31. 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叫()A.教学组织形式 B.班级上课制C.教学环节 D.课的结构32. 备课中设计教学,主要指()A. 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C.组织教材、确定教学活动 D.制定三种计划33. 教学评价包含()A.评学、评教、评课程 B.学业成绩评价C.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D.课程评价34. 教学某一阶段或一门课程结束的评价叫()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35.旨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叫()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C.品德教育 D.心理教育36. 守信、勤奋、自立、乐观、进取等是德育中()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品德教育 D.心理教育37. 统一性、多端性是就德育过程的()而言A.心理要素B.内部动力C.外部源泉 D.形成历程38. 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是()原则内涵A.从实际出发 B.整体性C.正面教育 D.主体自觉性39. 重在晓之以理的是()方法A.说服 B.榜样、陶冶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40. 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是()A.献身教育 B.热爱学生C.团结互助 D.严于律己二、判断题1.学了教育学就会当教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制度D. 教育活动答案:A2. 教育学中,个体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A. 任何时期B. 早期教育C. 敏感期D. 学前教育答案:C3.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发展智力C. 培养品德D. 促进身心健康答案:C4. 教育的目的是()。
A. 培养人才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个人素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包括()。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演示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反馈教学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过程D. 教育过程答案:A8.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A.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B. 目标、内容、方法、管理C. 目标、内容、评价、管理D. 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答案:A9.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
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改革B. 教学方法改革C. 教师素质改革D. 教育体制改革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尊重学生B. 因材施教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教育答案:ABCD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3. 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
A. 诊断功能B. 反馈功能C. 导向功能D. 激励功能答案:ABCD4. 课程实施的步骤包括()。
A. 课程设计B. 课程实施C. 课程评价D. 课程反馈答案:ABCD5.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
A. 个体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因素D. 教育因素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关于教育学的定义?A.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科学知识的学科。
B.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原理、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C. 教育学是研究学习和教育的过程的学科。
D.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机构的学科。
2.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人才和传授知识。
B. 提供各种学科的课程。
C.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D. 传授道德和价值观。
3. 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A. 知识的重要性。
B. 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C. 教师的个人偏好。
D. 预定的课程进度。
4. 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策略?A. 听讲座课。
B. 小组合作学习。
C. 实地考察。
D. 观看教学视频。
5.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A. 学生自身的问题。
B. 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C. 学校环境不良。
D. 学科内容太难。
6. 哪种评估方法最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A. 闭卷考试。
B. 开放性问题考试。
C. 课堂表现。
D. 学科竞赛。
7. 学生参与评估的意义是什么?A.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B. 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C.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D. 对学生进行惩罚和奖励。
8.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具备的素质包括:A. 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技巧。
B. 严格纪律要求和高要求。
C. 亲和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
D. 轻松的氛围和开放的心态。
9.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B. 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
C.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D.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10.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真实的评价吗?A. 是的,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B. 不,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
C. 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和能力。
D. 取决于学校的评价政策。
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个性化教育?2. 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里运用互动教学法。
3. 什么是终身教育?它为个人和社会带来哪些益处?4. 你认为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 请给出一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的方法。
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学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课程名称 教育学 教师 学时 学分一、判断题1.动物界里也存在着教育现象。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这标志着全体公民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3.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5.教育目的一般由政府或正党提出来,因而是主观。
6.德育起方向性作用,因而学校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抓德育。
7.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点反复、曲折是难免的。
8.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品德的核心。
9.只有社会风气好转了,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有成效。
二、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 )的科学: 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B.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C.教育方针、政策 D.教育经验、教育实践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3.对实验教育学作了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拉伊 C.杜威 D.凯洛夫4.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王国维 D.杨贤江5.教育起源于( )A.生物活动B.心理活动C.模仿活动 A. 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6.哪两种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学 号 姓 名 学 院……………………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A.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7.欧州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A.军事训练B.政治哲学教育C.艺术教育D.多方面发展的教育8.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9.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离不开()A.运动B.冲动C.活动D.行动10.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A.辅导作用B.主导作用C.决定作用D.物质基础作用11.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起()A.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起重要作用D.物质基础作用12.同是15岁的少年在相同环境与教育条件下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说明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稳定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13.教育是发展科技的一个重要手段,说明教育具有()A.生产性B.社会性C.历史性D.阶级性1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用D.加速式延缓的作用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16.当代世界正进行的综合同力竞争归根结底是()A.科技竞争B.人才竞争C.教育竞争D.经济竞争17.教育目的的结构核心部分是()A.培养什么人B.规定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C.培养的人为谁服务D.具体的培养目标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A.培养劳动者B.培养全面发展人才C.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19.智育是指()A.智慧的教育B.教学C.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的教育D.开发智力、能力的教育20.不重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哪一种课程论的缺点()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21.主张开设具有实用意义学科的教育理论是()A.传统教育论B.现代教育论C.实质教育论D.形式教育论22.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学参考资料23.教学实践证明,学校必须做到()A.全部工作用于教学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D.教学为主,全面安排24.中小学双基教学指()A.基本概念、基本原理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C.基本理论、基本技巧D.基本原理基本能力25.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也无须常常躬亲,这说明教学过程具有()A.间接性B.引导性C.简捷性D.发展性26.当代重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因是()A.人对自身研究的深化B.科技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挑战C.对教学特性的新认识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7.“授人的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传授科学知识更新B.发展智力、能力C.反复练习巩固知识D.理论联系实际28. 教学中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必须()A.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B.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C.把知识讲清楚D.教师要为人师表2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B.严格要求学生C.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D.教学要民主30.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A.教育的主体B.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C.学习的主体D.受教育的主体31.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标志是()A.课堂上很热闹B.老师讲得有趣C.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D.运用谈话法32.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说明教学必须贯彻()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33.教学中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的是()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34.同属学生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有()A.演示与实验B.练习与实验C.讨论与读书指导D.演示与实习作业35.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新授课与复习课B.单一得与综合课C.讲授课与实验课D.理论课与实习课3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辅导D.课外自习37.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38.德育影响与环境影响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经常B.是否有目的C.影响作用大小D.影响性质好坏39.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最高形式是()A.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B.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C.自我教育能力形成D.有了无产阶级世界观40.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部动力是()A.学生的交流活动B.教师的教育三、案例分析1、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到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俄文有了热情。
教育学考题以及答案 绝对有用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考试卷(2003—2004学年第1学期)考试形式:闭卷使用学生:公共必修课选修学生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03年12月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卷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任戌学制 D 癸丑学制2.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出现了()A.《理想国》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3.如下哪一个教育概念是保罗。
郎格郎提出的()A.全民教育 B 终身教育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现代化4.学生的“向师性”和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具有()A.示范性 B 管理性 C 传道性 D 创造性5.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状态,并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A.官学体系 B 私学体系 C 国学体系 D 乡学体系6.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A.获得、保持、再现 B 获得、理解、巩固 C 了解、巩固、运用 D 再认、再现、创造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伯拉图 B 杜威 C 斯宾塞 D 泰勒8.儿童中心课程又称为()A.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潜在课程 D 结构课程9.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与制定()A.教学原则 B 教学策略C教学方法 D 教学目的10.罗杰斯的教学理论属于()A.情感教学理论 B 认知道教学理论 C 活动教学理论 D 结构教学理论11.从层次划分的角度看,《小学生守则》属于()A.道德理想教育 B 道德原则教育C 道德规则教育 D 道德方法教育12.培养学生的诚实、忠诚、敬老爱幼属于()A.私德教育 B 公德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政治思想教育13.高考的录取过程属于()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标准化评价14.管理有7种基本功能,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等,这种理论称为()A.角色理论 B 过程理论 C 系统理论 D 素质理论15.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在国家或思想家理想中出现的学校教育目的属于()A.教育目的 B 培养目的 C 教学目标 D 教学目的二、概念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学记》17.课程论18.范例教学19.品德三、理解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谈谈您对“教育”的理解。
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学》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学校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课程名称 教育学 教师 学时 学分一、判断题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人身的施加影响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对成人的摹仿。
3.教育的程度,年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4.教育目的就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计。
5.教师在学生中应强调权威作用。
6.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社会。
7.教学与智育两者的任务是相同的。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9.教育有德,但无定法。
二、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 《学记》 B .《大学》 C .《大教学论》 D .《雄辩术原理》 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D 社会主义社会3. 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位地论述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 .杨贤江 D .毛泽东4. 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 ) A .原始社会的末期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性 D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5.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 ) A .历史性 B.社会性 C.民族性 D.阶级性6.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C .活动 D .教育学 号 姓 名 学 院……………………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7. 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 B.顺序性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8. ()对教育的制约之一是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9.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A.反映 B.核心C.依据 D.概括1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明教师劳动具有()A.复杂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效性11. 学生要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A.教育界的主体 B.教育的客体C.认识的客体 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12.马克思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体育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13. 重祖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是()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形式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14. ()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上《教育学》一、选择题:2’*101.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P15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P303.洛克,《教育漫话》P30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P305.教育学的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元教育学P35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个体因素P947.学校教育的特点:目的性,专业性,系统性.,基础性P1048.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目的观,社会本位目的观,人文主义目的观,科学主义目的观P1289.“五育”之间的关系: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
其次,各育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P14210.城市学校的三种类型,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女子学校P1881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P19212.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P19413.教育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协作性,创造性,长期性P22514.两种对立的学生发展观:“外塑论”学生发展观,代表人物:洛克,赫尔巴特。
这一观点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否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视为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教师可随意地根据自己的目的向学生施加各种影响,控制学生的发展方向,把教育过程看成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强行灌输的过程。
“内发论”学生发展观,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这一观点突出了学生内因的作用而否定贬低外因的作用,把学生看成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主体,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不凭借外力帮助就能形成和谐的社会行为,而教师的任务只是刺激学生去学习,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中心。
浙师大教育学
教育学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教育漫话》 D.《教《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A.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2011年元月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题(20个)1.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方案。
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3.中央集权制的典型代表为法国。
地方分权制的典型代表力美国。
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
4.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由张百熙拟定的我国笫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一一《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其为“壬寅学制”。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为“癸卯学制”。
该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颁布并加以落实施行的学制,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1912 年,民国通过了《学校系统令》,又称“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专门学校令》等诸多法令,又称“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表明我国近代学制初步建立。
5.学生成长的条件曾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遗传决定论,如孔子的“唯上智下愚不移” 的观点,霍尔的“-•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二是环境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成长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6.教师的成松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实习教师和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属于这个阶段;髙级新手阶段:-•般是具有二三年工龄的教师处于这个阶段;胜任阶段:从吋间上讲,教师大约工作T4年后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熟练阶段:大约进入第5年,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便进入了熟练阶段;专家阶段:教师至少积累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0000小时的i果,7.136页整页自己看。
8.活动课程论,又称经验课程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9.拉特克最早使用“didactics” 一词,开拓了教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总结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从自然规律角度构建教学,对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开拓性贡献。
赫尔巴特把教学方法分为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三大类,并提出了“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叫阶段教学论,这是世界上首次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是教学理论走向心理学化。
杜威则从学生中心出发建立了“做中学”的教学理论,并根据思维规律建立了五步教学法:情境、M题、假设、推断、验证。
10.发展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赞可夫和美国的布鲁纳。
掌握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姆。
11.体谅模式由英国道徳教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首创。
假设:满足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盂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育中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鼓励处于社会试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教育即学会关心。
14、赫尔巴特、杜威二、名词解释(4个)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要素进行调节,保证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规范系统和机构体系。
2.学生成长:学生成长是指个体在学生生涯阶段中身心上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向积极方而变化的过程。
3.校本课程:校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
4.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②、有效率;③、有效益。
5.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一种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适合德育对象道德生长的价伉环境,促进其道德规范在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习惯等方而的理解与建构,从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动,是一种规范性教育。
6.体谅模式:体谅模式在目的上侧重于道德情感,强调培养儿童的道德敏感性。
7.教师权利:教师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屮享有的巾教育法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屮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8.教师义务:教师义务是指教师依照《教育法》和《教师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承担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屮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四、简答题(4个):1、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
育人功能:(1)是个人的身心超全面和谐方向发展(2)促进个人身心的高效率发展(3)教育育人功能实现的条件政治功能:(1)直接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介入社会政治活动,直接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2)间接功能:一是教育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方,培养学生的社会政治意识:二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
经济功能:(1)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2)知识“再生产”功能(3)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文化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2)普及文化(3)创造更新文化2、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3、校本课程幵发的价值追求:包括学生个性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学生个性成长包括(1)以人为本(2)给学生留下空间(3)课程为学生而存在(4)差别性教育。
4、教育的派生功能:学校派生功能:(1)学校具有“托管所”的照管功能;(2)学校具有后勤保障的功能; (3)学校具有执法的功能;(4)学校具有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5)学校具有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6)学校实体直接或间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率。
5、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1)不平衡性: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发展速度的不平衡,表现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的方面。
(2)顺序性:学生的成长不是随机式的而是按某种固定的顺序开展的。
(3)阶段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学生的成长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6、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徳,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颂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佼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7、有效教学的特征:(1)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2)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3)给予学生的接受方式授课(4)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5)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8、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即道德判断发展理论:(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2)个体的道德判断处于不断发展之屮(3)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景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4)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启示)①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②运用到的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③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④引导学生在比较屮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⑤鼓励学生把自己得到的推断付诸行动。
五、论述题(2个):1、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说(强调教师要具备各种“专家型知识”)和艺术说(教师应掌握各种“技艺型知识”)。
教师素质的理想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2、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现代德育的特征是关注人,学校德育有效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能促进人对德育的理解,能融合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和学校生活。
其突破口是理解,包括理解道德教育中的人,理解道德教育中的事,理解德育工作中的物。
六、案例分析(1个):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a)学生发展史多方而尽可能充分的发展;(b)学生发展史富有个性的发展;(c)学生的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是具有文化意义的人;(4)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5)学生是独特的生命精灵。
2、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P117〜122):教师具备的素质包括科学说(强调教师要具备各种“专家型知识”)和艺术说(教师应掌握各种“技艺型知识”)。
教师素质的理想要求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全面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第一章1.教育具有哪四大功能?答: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四大固有功能。
2.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什么?(或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三个方而: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功能、知识“再生产”功能、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场地和保存文化、普及文化、创造更新文化三个方而。
4.现代学校具有哪六大派生功能?答:现代学校具有六大派生功能:①、“托管所”的照管功能;②、后勤保障的功能;③、执法的功能;④、降低失业率、缓解就业压力的功能;⑤、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⑥、学校实体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章5.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6.21世纪教师的理想素质应包括哪四个方面?答:21世纪教师的理想素质应包拈以下四个方而:①、较高的学历水平;②、广傅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③、全而创新的能力素质;④、整体素质上的“全能型”和“完整型”。
7.教师具有哪些基本权利?答:我国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得报酬待遇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8.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答:我国现行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履行以下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而全而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忪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