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docx

合集下载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以及遗传定律中有关计算共56页文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以及遗传定律中有关计算共56页文档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以及遗传 定律中有关计算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01第一章 孟德尔规律

01第一章  孟德尔规律

黄圆=3/4 ×3/4 =9/16 黄皱=3/4 ×1/4 =3/16 绿圆=1/4 ×3/4 =3/16 绿皱=1/4 ×1/4 =1/16
将试验所得556粒分别乘以9/16、 3/16、3/16和1/16,得到理论粒数如下: F2
实际粒数
黄圆
315
黄皱
101
绿圆
108
绿皱 总数
32 556
34.75 556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性状 花色 (种皮颜色) 种子性状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株高 杂交组合 红/白 (褐色/白色) 圆/皱 黄/绿 饱满/不饱满 绿/黄 腋生/顶生 高/矮 F2 的表现 F1 表现的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红 (褐色) 圆 黄 饱 绿 腋生 高 705 5474 6022 882 428 651 787 224 1850 2001 299 152 207 277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基因 (即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成对的基
因则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如下图
(P66):
P G F1
黄圆YYRR × 绿皱yyrr YR yr 黄圆 YyRr YR YR YYRR 黄圆 Yr YYRr 黄圆 yR YyRR 黄圆 yr YyRr 黄圆
F2
Yr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YyRr 黄圆 Yyrr 黄皱
根据孟德尔的设想, F2代的白花植株自交, 只产生白花的F3 ;F2代的红花植株自交,应有 1/3的植株(CC)只能产生红花的F3 ,而另2/3的 植株(Cc)会分离出红花和白花植株,分离比 例是3/4红花:1/4白花。
试验结果证明孟德尔的设想是正确的。
F2
1CC 红花 ↓

孟德尔的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基本规律

分析: 分析: 这对父母的基因型:父 这对父母的基因型 父SsAa× 母ssAa × 白化病手指正常孩子基因型: 白化病手指正常孩子基因型 ssaa 1/2×3/4=3/8 正常的基因型是: × 正常的基因型是:ssA 两病兼得基因型:S aa 两病兼得基因型 一种病:1- - 一种病 -3/8-1/8=1/2 1/2×1/4=1/8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Y Y R R 黄色圆粒 y r y r
绿色皱粒
F1
F1
Y y Ro r 黄色圆粒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Y Y R R Y R F2
Y R
y R y R
Y Y R r Y y Ro r Y Y r r Y y r r
Y y Ro r y y R r
7 8 9 3 1 2
4
5
6
10
1.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受粉共结出 粒种子,其中有 粒种子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受粉共结出10粒种子 其中有9粒种子 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受粉共结出 粒种子, 长成的植株开红花,问第10粒种子长成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是 粒种子长成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是( 长成的植株开红花,问第 粒种子长成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是 C ) A.9/10 B.3/4 C.1/2 D.1/4 . . . . 2.将某杂合体(Aa)设为亲代,让其连续自交 代,从理论上 .将某杂合体( )设为亲代,让其连续自交n代 推算, ( A ) 推算,第n代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应为 代中杂合体出现的几率应为 A.1/2n B.1-1/2n C.(2n +1)/ 2n+1 D.(2n-1)/ 2n+1 . . . . 3.水稻的高茎 表示 对矮茎是显性,抗锈 表示 对不抗 表示)对矮茎是显性 表示)对不抗 .水稻的高茎(A表示 对矮茎是显性,抗锈(B表示 锈是显性。以下是具有AABB基因型的水稻甲和具有 基因型的水稻甲和具有aabb基因型 锈是显性。以下是具有 基因型的水稻甲和具有 基因型 的水稻乙杂交育种的过程: 水稻甲 水稻甲× F1自交得到 自交得到F2 的水稻乙杂交育种的过程:P水稻甲×水稻乙 自交得到 回答:( :(1)育种要获得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回答:( )育种要获得的基因型是 。 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________。 (2)F1的基因型应该是 ) 的基因型应该是 。 产生哪几种类型的雌雄配子_________ 其比例是 其比例是_____。 (3)F1产生哪几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产生哪几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基因型是_______ 。理论上分 (4)F2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基因型是 ) 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基因型是 析占总数比应该是___________。 析占总数比应该是 。 (5)为了获得其中一个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接下去必须做的工 )为了获得其中一个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交换率 ——重—组—型—配—子—数— × 总配子数
交换率的计算公式
交换率 ——重—组—型—个—体—数— × 测交后代总数
例题: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灰残 × 黑长
灰长 ×黑残 (雄)
灰残 黑长 实际
灰长
黑残
交换率的计算举例
如:黑体和残翅两基因的相对距离 交换率 —————————— ×
例如:鸡羽毛的连锁
雄果蝇的完全连锁(年)
灰体残翅 × 黑体长翅
灰长×♂ 黑残

灰残 : 黑长
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年)
灰残 × 黑长
灰长 ×黑残 ♀

灰残 黑长 实际
灰长
黑残

★课后仔细阅读教材页
雄果蝇完全连锁的解释
灰长 Bv bV
× bv 黑残 bv
Bv bv
灰残
bV bv
黑长
雌果蝇不完全连锁的解释
灰长 Bv bV
连锁的基因 在少部分的性母细胞中发生了交换
减数分裂时, 非姐妹 单体交换时上面的基 因也发生交换。
连锁的基因 在大部分性母细胞中是不交换的
在大部分性母细胞中 姐妹染色单体是不交换的, 雄果蝇所有的精母细胞都是这样的:
实例:雄果蝇和雌果蝇的连锁现象比较()




图 雄果蝇的完全连锁 图 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 bv 黑残 bv
Bv bV bv bv
灰残 黑长
BV bv bv bv
灰长 黑残
减数分裂时, 非姐妹 单体交换时上面的基因 也发生交换。
连锁交换现象的共同特征
.不论是还是测交后代,比例都不符合自由 组合规律。
.亲本型远多于重组型,且各自基本相等。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精品文档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精品文档

F2 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所占比例 1/16 1/16 1/16 1/16 2/16 2/16 2/16 2/16 4/16
四、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当具有3个和3个以上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控制各个性 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都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一、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几个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 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统称 为性状。 2.单位性状:每一种性状作为一 个研究对象,称为单位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 株高、子叶颜色、豆荚形状及豆 荚颜色(未成熟)。 3.相对性状:遗传学中将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与矮秆等。
七、显性的表现类型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只出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这称为完全显性。F2表 型呈3:1分离。
1
玉米蛋白质层有色与无色的分离
不完全显性:若具有相对性状 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呈 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 为不完1 全显性。 F2表型呈 1:2:1分离。
1
马的毛色
1Tt
1Tt
1Tt
1Aa 1tt
1Aa 1tt
1RR
2Rr
1rr
1Tt
1Tt
1aa
1aa
1Aa 1tt 1Tt
1aa
1tt
1tt
1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2RrAaTt、2RrAatt、2RraaTt、2Rraa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

孟德尔定律(简单基础)

孟德尔定律(简单基础)

2、正常夫妻,生了白化病女儿和正常的女儿。
(1)判断显、隐性性状? (2)夫妻、和孩子的基因型?
(3)再生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
(4)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概率?
(5)该正常的女儿和白化病男子结婚,
孩子患病的概率?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两对相对性状指什么? 2、F1代全部是黄色圆粒,说明什么? 3、一对一对分析,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F2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吗?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结合方式有___种 16 9 基因型____种 表现型____种 4 黄圆 1YYRR 2YYRr 2YyRR 4 YyRr
黄皱
绿圆 绿皱
yr
1YYrr 2 Yyrr 1yyRR 2yyRr 1yyrr
三、对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测交
1、推测: 杂种一代 黄色圆粒 × 双隐性类型 绿色皱粒
五、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P11思考与讨论 ①正确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 ②对性状分析:从一对到多对 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④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
粒形
颜色
{ 皱粒种子
圆粒种子
315+108=423
101+32=133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绿色种子
108+32=140
其中 圆粒∶皱粒≈ 3∶1 黄色∶绿色≈ 3∶1 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仍然遵循着
基因的分离定律 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
P10旁栏题

遗传学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学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定律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903年Sutton 和 Boveri根据基因和染色 体行为的平行性,提出 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 假说,这即遗传的染色 体假说。此假说后来被 Morgan证实。
等位基因(allele): 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 自母本。
细胞学对分离现象的解 释:等位基因在减数分 裂的后期I随着同源染色 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离定律的实质:F1 (杂种)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分离。
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
红花 CC 配子: C F1 P X 白花 cc c
(4)F1中的
遗传因子各自 独立,互不混 杂,但对性状 的发育互有影 响,从而表现 为显性和隐性。 (5)杂种 (F1)产生不 同类型配子数 相等,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
↓ Cc红花 配子 1/2 C
(1)性状由遗传因子 控制,相对性状由相 对的遗传因子控制。 (2)遗传因子在体细 胞中成对存在,一个 来自母本,另一个来 自父本。 (3)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结果每一配子中 含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3 Pollinated carpel
matured into pod
4 Planted seeds
from pod When pollen from a white flower fertilizes TECHNIQUE RESULTS eggs of a purple flower, the first-generation hybrids all have purple flowers. The result is the same for the reciprocal cross, the transfer of pollen from purple flowers to white flowers.

孟德尔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自由组合定律
– F2植株自交
•纯合基因型植株 F3,性状不分离; •1对基因杂合植株 F3,一对性状分离(3:1), 另一对性状稳定;
•2对基因杂合植株 F3,2对性状均分离(9:3: 3:1)。
四 、多对基因的遗传
• 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若决定3对性状遗 传的基因分别位于3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它 们的遗传符合独立分配规律。(P75表4-4)
解释了自然界变异的发生来源之一。
三、独立分配定律的验证
隐性致死:植物的白化病
概率:一定事件总体中某一事件可能出现的几率。
1、互补基因(F2分离比为9:7)
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若决定3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位于3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二)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
• 镶嵌显性
多基因杂种的分离
杂种杂合基 显性完全 F1 形成的配 因对数 时,F2 表型 子种类 种类
F2 基因 型种类
F1 配子的可 能组合数
分离比
1
2
2
3
4
(3:1)1
2
4
4
9
16
(3:1)2
3
8
8
27
64
(3:1)3
4
16
16
81
256
(3:1)4
.
.
.
.
.
.
.
.
.
.
.
.
.
.
.
.
.
.
n
2n
2n
3n
4n
(3:1)n
杂交中包括的基因对数与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五、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 理论上:

3第三章孟德尔规律

3第三章孟德尔规律
中的3:1。 黄:绿=(315+101):(108+23)=3:1 圆:皱=(315+108):(101+32)=3:1
4.将两对性状联系起来考虑,F2表现型的分离比, 是每一对相对性状F2表现型分离比的平方或乘积。 (3:1)2=9:3:3:1
3黄:1绿 × 3圆:1皱
9圆黄:3圆绿:3皱黄:1皱绿
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现象的解释
(一)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假设 1.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独立分离和分配,
互不影响,因而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随机) 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各种雌配子和各种雄配子也可以自由(随机) 组合。
核心:由于独立分配,才能自由组合。
两对遗传因子的分析:
总结:
F2表现型4种:
3/4A_ 3/4B_ 9/16A_B_
1/4aa 1/4bb 3/16aaB_
用分枝法求:
3/4A_
3/4B_ 9/16A_B_ 1/4bb 3/16A_bb
1/4aa
3/4B_ 3/16aaB_ 1/4bb 1/16aabb
3/16A_bb 1/16aabb
表现型4种:
3/4A_ 3/4B_ 9/16A_B_
正交: P ♀红花×白花♂
F1
红花
F2 红花705:白花224 3.15:1
反交:结果相同
7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
(二)分离现象:
1、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 状隐而不见。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在F2都表现出来,这种现 象称性状分离。
♀矮×高♂→作为正交
♀高×矮♂→作为反交
子一代和子二代:杂交当代植株上结的种子 或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称杂种第一代或 子一代,用F1表示,由F1自交结的种子及由 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称杂种第二代或子二 代,用F2表示。

孟德尔遗传定律报告

孟德尔遗传定律报告

3、F1花粉鉴定法
* 玉米籽粒:糯性、非糯性 * 非糯性:直链淀粉,Wx, 蓝黑色 糯性:支链淀粉,wx 红棕色 F1(Wxwx)花粉— 红棕色:蓝黑色=1:1
•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1、一对相对性状杂交,F1表 现出来的是显性,未表现的 1 是隐形(概念) •2、F1自交,即高茎×高茎, F2中不仅有高茎,还出现了 2 F1没有的矮茎,那么高茎是 显性,矮茎是隐形(叫做 “无中生有”,生出来的 “有”既是:隐性) 3 •3、F2的3:1的比例,“3” 为显性,“1”为隐形。
Yyrr 黄皱
yyRr 绿圆
yyrr 绿皱
豌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的F2分离图解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当 F1形成配子时,不论雌配子或 雄配子,都有四种类型,即YR 、Yr、yR、yr,而且出现的比 例相等,则后代为1:1:1:1
2、自交法
按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F2中推断: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13 : 3
5、显性上位作用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 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 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上位显性基因:起遮盖作用的基因如果 是显性基因
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
加法定理

两个互斥事件的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各个事件 各自发生的概率之和。
– 互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某一事件出现,另一
事件即被排斥;也就是互相排斥的事件。 如:抛硬币。 又如:杂种F1(Cc)自交F2基因型为CC与Cc是互斥事 件,两者的概率分别为1/4和2/4,因此F2表现为显性 性状(开红花)的概率为两者概率之和——基因型为 CC或Cc。

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

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

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探究孟德尔遗传实验是遗传学领域的重要基石。

通过豌豆实验,孟德尔揭示了遗传规律,为后世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详细阐述孟德尔实验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遗传规律。

一、孟德尔实验简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他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1.每个个体都有两个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2.在生殖过程中,这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两个假设,并总结出了遗传规律。

二、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1.提取遗传因子在孟德尔实验中,首先需要提取豌豆植物的遗传因子。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遗传因子,小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因子。

例如,红色花(显性)的遗传因子可以表示为R,白色花(隐性)的遗传因子可以表示为r。

2.构建杂交组合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豌豆植物进行杂交。

例如,将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进行杂交。

3.列出可能的配子组合在杂交过程中,每个亲本会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携带一个遗传因子。

因此,可以根据亲本的遗传因子列出所有可能的配子组合。

例如,红色花(RR)的配子为R,白色花(rr)的配子为r。

4.计算杂交后代的比例将两个亲本的配子组合进行组合,可以得到杂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计算出各种遗传因子组合的比例。

例如,红色花(R)与白色花(r)的杂交后代有:RR(红色花)、Rr(红色花)、rR(红色花)和rr(白色花)。

其中,红色花与白色花的比例为3:1。

5.分析实验结果根据计算得到的比例,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遗传规律正确。

三、总结孟德尔实验计算方法通过对遗传因子的提取、配子组合、后代比例计算等步骤,揭示了遗传规律。

这种方法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对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孟德尔遗传规律

〖医学〗孟德尔遗传规律
(1)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 本。 (2)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虽同在一起,但并不融合, 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 只得到其中之一。 (3)F1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 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中基因组合比数 是1DD:2Dd:1dd,即基因型之比为1:2:1,显隐形的 个体比数是3:1,即显隐表型之比为3:1。
三、自由组合理论的验证
测交推论 测交结果
五、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1.通过分离规律的应用可以明确相对性状间的显隐性关系 2 判断家畜某种性状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3.淘汰带有遗传缺陷性状的种畜 4 培育优良品种
第三节 连锁交换规律
1.完全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构成一个
连锁群,它们在遗传的过程中不可能独立分配,而是随 着这条染色体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传递到子代中去,这叫 做完全连锁。
能否发育为蜂王取决于在幼虫期能否连续5天得到足够的蜂王浆
2).温度、光照:
某些蛙类,蝌蚪在20度条件下发育,雌雄比例 为1:1,在30度下发育全为雄蛙 降低夜间温度,可增加南瓜雌花数量; 缩短光照 增加雌花。
3)激素
牛的自由马丁现象 母鸡啼鸣
(4)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 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遗传。
第三节第二连节锁自交由换组合规规律律
第三节 连锁交换规律
第一节 分离规律
一 孟德尔实验
1、材料与方法
试验园地
豌 豆
选择豌豆做材料的原因
#豌豆为自花授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 态下永远是纯种。实验结果可靠。 #豌豆的相对性状比较显著容易观察。 #对豌豆进行杂交操作很简便。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
(5)他们第二胎生了一个正常男孩,这个 男孩长大后与一个携带者女子结婚,
后代是白化病的概率__1_/_6__
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叫携带者。
例2.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父母的两个孩子表现型均正常的
概率_9_/_1_6_
例3、白化病遗传谱系图,如图Ⅲ6 与有病女性结 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
1 : 2 :1
纯合子
F2
杂合子
基因型:
纯合子
CC Cc cc 1 : 2 :1
突破点: 隐性性状肯定是纯合子。
表现型: 紫花 白花
3 :1
表现型: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 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现型都不相同吗?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都相同吗?
判断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1)水稻无芒和小麦有芒 2)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 3)羊的白毛与卷毛 4)豌豆的黄叶和皱粒 5)狗的黑毛与黄毛 6)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7)羊的长毛和卷毛 8)人的近视和色盲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单因子杂交实验
P ♀母本
去雄
套袋
人工杂交(异花传粉)
基因的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实验材料:豌豆 2.实验方法:杂交实验法
思考: 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
自花授粉 闭花授粉
1 2 3
花的结构
原 因 3: 豌豆的品种之间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aa基因分离规律的解题方法确定显隐性关系1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2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f1性状分离与亲代相同的那个性状为显性f1的数量要足够多且表现型相同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分离规律在实践中在人类遗传病预防上的应用显性性状的选择隐性性状的选择选出后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选出后直接利用计算子代遗传病的发病率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现有一抗锈病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请以该个体为亲本培育出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1)根据①、②两组杂交结果推断,该有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aBbRr)。

综合考虑三组杂交结果,可判断该有色种子植株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请在右图中标注出来。

(黑点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位点)
(2)如果①、②、③组产生的F1数量相等,且将三组F1混合,则有色种子和无色种子的比例是(1:2),无色种子的基因型共有(8)种。

(3)若该有色种子植株与基因型aabbrr的植株杂交,子代无色种子中纯合种子占(1/ 3),这些种子无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自交,其中某植株果穗上因基因突变产生了一粒有色种子,此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aaBbRr ),理由是(子代无色种子基因型有Aabbrr、aaBbRr、aabbrr,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所以两种或三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的概率极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项目亲本表现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
1AA× AA
2AA× Aa
3AA× aa
4Aa× Aa
5Aa× aa
6AA× aa
高二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计算
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
两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
项目亲本组合表现型及比例基因型及比例
1YyRr× YYR
2YyRr× YYRr
3YyRr× YYrr
4YyRr× YyRR
5YyRr× yyRR
6YyRr× yyRr
7YyRr× yyrr
例题 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 y)是显性,圆粒( R)对皱粒( r )为显性。

下表是 4 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

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亲代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
基因型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①黄皱×绿皱034036
②黄圆×绿皱16171415
精品文档
③黄圆×绿圆217206
④绿圆×绿圆704314
⑤黄皱×绿圆0161817
例 2: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AAbb × aaBB
B.AABb× aabb
C.AaBb× AABB
D.AaBB× AABb
例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 B)对卷毛( b)为显性,黑色( C)对白色( 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 BbCc的个体与“个体 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
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 1∶ 1。

“个体 X”的基因型为 A. BbCc B. Bbcc C. bbCc D. bbcc
自交和自由交配:
例 1:基因型为Aa 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
成两组, (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一、二组的植株上aa 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A. 1/9 1/6 B. 3/8 1/9 C. 1/65/12 D.1/6 1/9
例 2:已知果蝇的灰身(AA)和黑身( a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纯种
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 全为灰身。

F1 自由交配产生 F2。

将F2 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B: 5:1C:3:1D:8:1
关于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正常情况
(1)AaBb 自交→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 3∶ 3∶ 1
(2) 测交: AaBb× 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 1∶ 1∶ 1
2.异常情况
例 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 9:6:1 、15:1,那么F1 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 1:2:1 、 3:1
B.3:1、 4:1、 1:3
C.1:2:1、 4:1、 3:1
D.3:1、 3:1、 1:4
总结规律:一一对应列出F1 自交所得 F2以及 F1 测交所得后代各种特殊分离比:
序号原因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
1存在一种显性基因 (A 或 B)时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2A、B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
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精品文档
3aa(或 bb)成对存在时 ,表现双隐性性
状 ,其余正常表现
4只要存在显性基因 (A 或 B)就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 ,其余正常表现
5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
响性状表现
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黄色×黑色
F1灰色
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
9 ∶3∶3∶1
A. 黄色为显性性状, 黑色为隐性性状
B.F 1与黄色亲本杂交, 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 1和 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 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 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 e 与 F、 f 所控制,只有当E、 F 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
则开白花。

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D )
P:紫花×白花
F1:3/8 紫花5/8 白花
A.EeFf×Eeff EEF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 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 7、 9∶ 6∶ 1 和 15∶ 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 )
A. 1∶ 3,1∶ 2∶ 1 和 3∶ 1B. 3∶ 1,4∶ 1 和 1∶ 3
C. 1∶ 2∶1,4∶ 1 和 3∶ 1D. 3∶ 1,3∶ 1 和 1∶ 4
4、现有 4 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 2 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 ( 圆甲和圆乙 ) ,1 个表现为扁盘形 ( 扁
盘 ) , 1 个表现为长形 ( 长) 。

用这 4 个南瓜品种做了 3 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圆甲×圆乙, F1为扁盘, 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 2:扁盘×长, F1为扁盘, F2中扁盘∶圆∶长= 9∶ 6∶ 1
实验 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
均等于 1∶2∶ 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精品文档
(1) 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

(2) 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 a 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 a 和 B、 b 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________ 。

(3) 为了验证 (1) 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 1 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
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 的株系 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 的株系 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1 ∶ 1 ,有 ________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 、 a 和 B、 b 控制。

基因 A 控制红色素合
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 ),基因 B 为修饰基因, BB 使红色素完全消失, Bb 使红色素颜色淡化。

现用
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白花×红花白花×红花
F 1粉红花粉红花
F 2红花粉红花白花红花粉红花白花
1 ∶2∶13∶6∶7
第 1 组第2组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 1 组 F 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 2 组 F 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F 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
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________。

(4)从第 2 组 F 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6、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D、 d 控制 ) ,蟠桃果形与圆
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 h 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
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
精品文档甲乔化蟠桃×矮化园桃410042
乙乔化蟠桃×乔化园桃3013014
(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