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式教学设计 促进概念的整合案例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数学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引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缺乏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
逆向教学(教室翻转)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途径。
本文将以数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一、逆向教学的基本理念逆向教学是指教师将传统的课堂讲课时间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疑难解答,并通过授课视频等方式提供相关知识。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家庭或独立学习环境中进行基础知识的预习,而在课堂上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和思维训练。
二、逆向教学的实施步骤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和水平在设计逆向教学案例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数学水平。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差距,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选择教学资源和工具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这些资源可以是学习视频、在线教学平台、作业练习等,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3.预习知识在逆向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家庭或独立学习环境中进行预习。
教师可以提供预习材料和指导,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和概念,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课堂展示和讨论逆向教学的核心是课堂展示和讨论。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辅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扩展和巩固学习课堂结束后,学生可以进行扩展学习和巩固知识的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数学逆向教学的设计案例下面是一个数学逆向教学设计案例,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小明要参加一次长跑比赛,他每分钟可以跑100米。
请问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完6000米?1.学生预习材料:教师提供关于速度和时间计算的视频,并布置相关习题。
2.课堂展示与讨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逆向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它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预期目标,从学习结果出发,逆向设计教学活动。
这种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一次逆向教学设计实践为例,探讨其具体实施过程和效果。
二、教学背景本次逆向教学设计实践针对的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细胞分裂”这一知识点。
细胞分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效果。
因此,本次逆向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和意义;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分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在逆向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和预期目标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确定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和意义;(2)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细胞分裂在不同生物体中的作用。
2. 设计教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教师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和意义。
(3)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胞分裂的过程。
(4)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5)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逆向设计
教案逆向设计教案逆向设计教案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它强调从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出发,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来设计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份教案逆向设计的示例:主题:生态系统学段:初中生物学学习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2. 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4. 培养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生态系统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并就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作用展开讨论。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案例,如破坏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系统的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
评估方法:1. 学生调查报告:学生根据他们的调查研究结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包括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相互作用的描述。
2. 小组讨论记录:记录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和结论,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学生根据所分析的生态系统案例撰写一份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理解。
4. 实践活动反思:学生撰写一份实践活动的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教案逆向设计,教师可以确保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紧密对齐,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
同时,教案逆向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美术课逆向教学设计案例
美术课逆向教学设计案例引言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采取师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绘画技巧、艺术知识等等。
然而,这种单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缺乏创造思维等。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力,近年来出现了逆向教学方法,逆向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通过介绍一个美术课逆向教学设计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借鉴与参考。
背景介绍本案例适用于初中生艺术课,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法和色彩运用。
这个案例旨在通过逆向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设计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策略1. 破除传统教室框架:在本案例中,教师将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一些有趣的事物入手,如让学生观察一份艺术品或一幅画,并引导学生们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美术书籍、艺术杂志、艺术家的作品等资源给学生,鼓励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对象进行创作,并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支持。
4. 鼓励团队合作:在某些任务中,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艺术项目。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并且从团队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5. 提供反馈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和创作能力。
实施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逆向教学的概念和目标,让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教师提供一些艺术资源给学生,如书籍、杂志等,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艺术对象。
3. 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和创作,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作品。
用逆向教学方法设计方案
逆向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顺序相反,即先展示学习成果,再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结合逆向教学法的原理,设计一套适用于初中数学的逆向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设计逆向教学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展示学习成果(1)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根公式、配方法、因式分解法。
(2)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实例。
2.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过程(1)提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方程?(2)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不同解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教师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三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方程。
求根公式适用于一般形式的方程,配方法适用于可配方的方程,因式分解法适用于可分解的方程。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元二次方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求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六、结语逆向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设计了一套逆向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英语学科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英语学科引言:逆向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从学生的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英语学科中,逆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本文将分享一个关于逆向教学设计的案例,探讨如何在英语学科中应用逆向教学方法。
案例背景:该案例为初中英语课程的逆向教学设计。
学校位于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地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希望通过逆向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1. 阶段一:准备阶段在本阶段,教师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问题,并定制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
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2. 阶段二:引导阶段在本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
例如,让学生调查和讨论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情况,以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3. 阶段三:实践阶段在本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任务,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角活动、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4. 阶段四:总结阶段在本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口头交流或写作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案例评价:逆向教学设计案例在英语学科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结论:逆向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英语学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通过逆向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语文逆向教学设计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某高中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决定尝试逆向教学法。
逆向教学法是指教师先设计学习任务和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
下面是该老师设计的一些逆向教学案例。
二、案例1:古诗鉴赏1. 学生任务: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2. 教师指导:提供古诗选集和鉴赏指南,引导学生从意境、修辞、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学生合作: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相互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和观点,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鉴赏文章,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论。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文章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案例2:文言文阅读1. 学生任务: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教师指导:提供文言文选集和阅读指南,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生合作: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相互讨论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4. 学生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读后感,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论。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案例3:写作技巧训练1. 学生任务: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关于该话题的短文。
2. 教师指导:提供写作指南和范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包括开头、结尾、段落衔接等。
3. 学生合作: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相互修改和改进自己的短文,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展示: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短文,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论。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短文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案例4:诗词创作1. 学生任务:选择一个主题,创作一首自己的诗词作品。
2. 教师指导:提供诗词创作指南和范例,引导学生掌握押韵、对仗和意境的表达技巧。
3. 学生合作:学生可以自由组队,相互修改和改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课例
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课例引言: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逆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高中数学课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逆向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动力。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介绍在逆向教学设计中如何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便指导教学过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高中数学中的代数为例,通过学习本节逆向教学设计的课例,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代数表达式的化简和因式分解技巧;3. 能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本节介绍如何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代数的教学中,可以选取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或技巧作为学习对象,例如多项式的乘法和除法。
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基本规则,然后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发现规律。
最后,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分析,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本节介绍如何运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在代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刺激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批判性思维训练:通过提问、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案例分析法:引入真实的案例和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实际效果。
第四部分: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本节介绍如何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支持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
有效教学逆向教学设计教案范例
有效教学逆向教学设计教案范例有效教学逆向教学设计教案范例一、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然而,传统的线性教学方法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上,缺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入理解的环节。
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种被广泛认同和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逆向教学设计模型。
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想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再回溯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方式,以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二、逆向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型。
其基本原则包括:1. 目标导向:逆向教学设计首先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和策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达到目标。
2. 灵活性:逆向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激发学生主动性:逆向教学设计提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鼓励学生思考、提问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逆向教学设计教案范例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展示逆向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过程。
主题:生态系统1. 目标设定:- 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 学生能够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
- 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教学活动:a) 活动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与生态系统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b) 活动2:概念讲解使用多媒体工具和图表,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不同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c) 活动3:案例分析请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过程,并讨论人类活动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
d) 活动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设计一个宣传海报或小册子,旨在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呼吁他们采取行动。
初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路径——以“压强”为例
方法探微初中物理“教、学、评”一致性逆向教学设计路径———以“压强”为例文|陈小玲为响应《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标”)“坚持核心素养导向,注重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理念,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为依托,探讨在初中物理课程中遵循逆向教学设计路径,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的策略方法,以期有效克服现今初中物理课程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程评价独立分化的问题,使物理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得以最大彰显。
一、评价先行———依据课标,前研学情及内容,优设预期学习目标物理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确立学生物理学习目标,体现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由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围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压强”展开逆向教学设计时,就可以物理课标为教学设计及实践的直接依据,分析学生学情、深耕教学内容,催生精准导向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及发展的预期学习目标与对应的评价标准。
物理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作出明确的主题划分,主要包含“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五个主题。
“压强”一节内容共由“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动手动脑学物理”三个子目构成。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作出基于事实证据的猜想假设,使其通过探究性物理实验活动建立压强物理概念,推导压强公式;在“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中,教师应从学生原有认知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探索与分析客观事物、实际现象的本质与压强公式,认识到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有效做法是改变受力面积;在“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教师则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与类比推理本课所学知识,解决处理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压强问题,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实现对物理的学以致用。
[逆向教学设计教案模板]逆向教学设计模板教案
[逆向教学设计教案模板]逆向教学设计模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认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考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经验,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考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用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采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活经验1、课件出示游戏规则老师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法盒,里面装着很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后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2、玩一玩教师演示游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
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游戏。
3、回顾与反思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
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天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对逆思考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展开,构建方法1、引导观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2)学生观察,交流信息。
①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
(板书:领走7个)。
②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预设1:如果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预设2:如果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
逆向教学设计模板
逆向教学设计模板
逆向教学(反向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先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
以下是一个逆向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标题:
学科领域:
逆向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和课堂互动中应达到的目标,强调理解、分析和应用。
自主学习资源:
提供学生在预习阶段使用的学习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教科书、在线文章、视频教程等。
自主学习任务:
列举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强调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课堂活动设计:
引导性问题:
在课前明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并讨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互相解答。
概念检测:
设计一些概念性问题或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检测他们的理解深度。
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解答环节: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他们仍然困惑的问题,进行教师或同学的解答。
课后延伸:
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或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巩固所学内容。
评估方法:
确定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中的评估方式,强调对理解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反馈机制:
设立明确的反馈机制,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报告的反馈以及课堂互动中对问题解答和实践表现的及时反馈。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数学模板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数学模板引言逆向教学(reverse instruction),又称为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或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的讲授时间转移到课堂外,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教材,课堂上则进行深入的讨论、实践和辅导的教学模式。
逆向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颠倒,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充当指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逆向教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逆向教学,学生可以在课堂外独立学习和消化教材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学教学案例来介绍逆向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
教学目标本次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
逆向教学设计案例数学模板1. 在家自主学习阶段(课前阶段)在课前阶段,学生需要自主学习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相关知识。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教师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介绍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供学生观看。
- 阅读教材:教师提供相关的教材或参考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 解题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解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讨论和探究阶段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讲解和概念引入:教师在课堂上对平方根和立方根进行简要讲解,并引入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自主学习阶段的心得和疑问,并共同解决问题。
-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新课改下的逆向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的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以下是一个逆向教学设计的例子:
主题:植物生长与繁殖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设备,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展示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思考,引发他们对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教师在概念引入环节提出一个关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3.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如观察实物、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实验等。
4.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课堂上准备的设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得实际经验和数据。
5.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一个简单的演示或报告,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
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已学的知识和发现,并与原来的问题进行对比,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7. 拓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思考题目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学习相关概念。
这样的逆向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主研究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原理和过程,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尝试——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
编者按:随着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而且要研究不同单元的训练重点、表达形式等。
这样才能让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以下三篇文章,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经验。
摘要:“逆向设计”是一种根据学习结果和评估证据规划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是关注学科“大概念”理解的设计。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可围绕学习主题“冒险英雄”,根据课标教材、哲学议题、文学母题、学生认知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再以辩论会、独幕剧和故事会作为表现性任务,师生共同制订评价指标明确评估证据,然后以冒险动机、冲突选择、英雄之旅三个议题规划学习体验。
关键词:逆向设计;单元整合教学,冒险英雄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尝试——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汪迟(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浙江宁波315176)逆向设计是由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确定预期结果—明确评估证据—规划学习体验。
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生要理解的“大概念”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了对“大概念”的理解,即必须首先关注学习结果,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可以说,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整合教学能够有效改善目前语文教学的碎片化、低效问题。
本文尝试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探索基于逆向设计的单元整合教学方案。
一、确定预期结果逆向设计的第一阶段是确定“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强调对“大概念”的持续理解。
“大概念”是一种概念性工具,用于强化思维,联结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1]77理解通常包含解释、阐明、引用、洞察、深入、自知等六要素,是论证的过程,也是追求意义的过程。
一体化逆向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一体化逆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针对一体化逆向教学的特点,设计一套适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案。
二、一体化逆向教学的特点1. 以学生为中心:逆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 颠倒教学流程:逆向教学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顺序颠倒,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3. 强化实践环节:逆向教学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激发学习兴趣:逆向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一体化逆向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内容以高中数学《函数与导数》为例,设计以下教学内容:(1)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导数的概念及性质(3)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3)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4)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工操作,验证函数与导数的性质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与导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函数与导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探究式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如求函数的极值、最值等(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导数等(5)实践操作: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工操作,验证函数与导数的性质,如求函数的导数、绘制函数图像等(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5.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环节的表现(2)结果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项目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函数与导数的掌握程度(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四、总结一体化逆向教学设计方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颠倒传统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逆向课程设计案例
小学英语逆向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本单元的新词汇和短语,如:playground, swing, slide, seesaw等;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般现在时态描述在公园的活动;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方位介词,如:next to, behind, in front of等,描述物体位置。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运用所学词汇和时态编写一段关于在公园玩耍的对话;2.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方位介词描述物体位置,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体会户外活动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英语逆向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英语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Let's go to the park!”为主题,教学内容如下:1. 新词汇:playground, swing, slide, seesaw, next to, behind, in front of 等;2. 一般现在时态:描述在公园的活动,如:He is playing on the swing. She is sliding down the slide.;3. 方位介词:next to, behind, in front of等,描述物体位置,如:The seesaw is behind the slide.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学习新词汇,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词汇;第二课时:学习一般现在时态,通过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第三课时:学习方位介词,结合实际场景,让学生用所学描述物体位置;第四课时:小组合作,编写关于在公园玩耍的对话,巩固所学知识;第五课时:总结复习,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案例逆向式教学设计促进概念的整合——高三《细胞增殖》复习课案例研究浙江温岭中学生物组冯素媛2005年,笔者在浙江省台州市高三复习研讨会上开了一节《细胞增殖》复习课,课后,与会教师一致认为,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对生物学的能力要求。
笔者根据教学设计、课堂实况以及课后反思讨论的情况,进行一些思考和整理,写成了这篇案例研究,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设计说明《细胞增殖》是高中生物学教材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这节课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主要在于它是后续课程中“细胞分化”、“减数分裂”、“生长发育“、“遗传定律”等内容的基础。
在新授课中,可能它的地位并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这主要受教材的顺序设定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的限制。
但是,在复习课中,由于没有了上述限制,师生有必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俯瞰这个概念,进行融会贯通的复习。
对于细胞增殖,刚进入高三的学生还停留在概念组成和整合的最初阶段,初步知道了细胞增殖是什么,怎么发生,也就是说认识了概念的内涵,但是如果改变问题的情境,学生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判断。
所以,本课的设计目标就是在通过系统的复习之后,学生能够完成关于细胞增殖概念的整合,能够进行迁移,解决复杂领域的特定问题,也就是说认识概念的外延。
在设计过程中,对“细胞增殖”这个概念,我们一共提出了五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从五个角度来全面思考、整合概念。
这五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what)、是谁(who)、为什么(why)、怎么进行(how)和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在新授课中,“细胞增殖怎么进行”这个问题是重点详细讲解和学习的内容,而在复习课中,分裂过程当然也要复习,但是这种纯粹重复劳动式的复习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时就要体现出来。
二、过程设计单元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什么是细胞增殖?是谁在进行增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个结构层次水平的增殖。
举例说明各种增殖现象。
了解生命各个层次的增殖现象:个体水平:生殖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分子水平:DNA复制为什么进行增殖?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大小与相对表面积的关系。
进行相关计算,体会随着直径或边长的增大,物体的相对表面积越小。
认识增殖的原因从细胞内部来说,是因为细胞核控制范围的限制和相对表面积的减小对物质交换速率的限制。
从个体水平来说,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从物种来说,细胞增殖在生物生活史中有重要的地位。
细胞怎样增殖?以多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总结细胞增殖方式,重点复习有丝分裂、细胞周期。
回忆细胞增殖的过程,总结染色体、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复习细胞增殖过程,DNA、染色体数量变化规律;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的概念细胞增殖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细胞增殖造成的影响思考04年广东高考试题,体会总结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
细胞增殖可能受到细胞内外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物理:射线、温度等化学:营养状况、激素、秋水仙素等生物:病原体等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纵向回忆一遍,提取关于细胞分裂应用的知识体会,总结,整合对细胞增殖的知识应用有两个方面:1.促进细胞增殖:例如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利用细胞融合使效应B细胞从无增殖能力到有增殖能力的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时,加入激素,以促进细胞增殖。
2.抑制细胞增殖:例如对癌症的放疗和化疗都是要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过程;在制备多倍体的过程中,也是利用秋水仙素的作用阻断细胞分裂过程。
三、片段回顾1.巧设情境,激发思考师: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一般持续多长时间?生:20小时左右。
师:一昼夜是多长?生:24小时。
师:如果在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时候,会有什么影响呢?生:如果细胞正在分裂,进入夜间,就会因为温度降低,而阻断细胞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有可能加倍。
师:所以帕米尔高原上有65%的植物都是多倍体。
这说明温度会影响细胞增殖的过程。
大家可以再联系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思考一下,都有什么因素会对细胞增殖造成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讨论之后。
生1:我认为,影响细胞增殖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物理因素,例如温度;第二类是化学因素,例如酸碱等条件;第三类是生物因素,例如病毒等。
师:我觉得他讲得很好,大家想想,他这里跟什么进行类比提出了这三类因素。
生:导致癌变的原因,也是这三类。
师:非常正确,这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科学思考方法,但是如果进行评价的话,我们还要看看他这个答案的缺点。
生:有点过于笼统了,不够具体。
师:那你能不能讲一点具体的?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如果进行受到化学物质或者射线的影响,有可能导致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引起基因突变。
师:很好,还有吗?生:秋水仙素的作用。
师:好,不错,不过如果能详细点更好。
生: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的加倍。
师:很好。
不过怎么全都是变异的问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思路?……低头思考。
师:看来,我们的思路还是不够开阔,那我们就以一道高考题来启发一下吧。
(04年广东卷)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 D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师: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反应经历几个阶段?生: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师:反应阶段发生了什么?生: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
师:这说明淋巴细胞从休眠状态进入细胞周期,所以细胞周期缩短了。
这是不是抗原影响了细胞增殖的过程?生:是的。
师:看来我们不能只从变异一个角度来思考。
影响增殖的因素是多样的,引起的变化是复杂的。
生:(点头)。
师:那我们能不能再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因素会引起细胞增殖的变化呢?生:因为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中进行着旺盛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需要细胞中具有适宜的条件,此时,如果这些条件改变,就会引起变化。
2.适当综合,促进建构师:我们接着思考,由于细胞内外条件的改变引起了细胞增殖的变化,可能是细胞周期的变化,也可能是细胞中物质的变化,那么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来应用这些因素呢?生:我们利用细胞增殖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加倍等变异现象来育种。
(其他学生大笑……)师:刚才已经在变异这里绕好久了,这说明我们的思路还是局限了,能不能再开阔一点?生:(思考……)师:比方说,在一些生物学的新技术中,有没有利用细胞增殖的?生: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就利用了细胞增殖的知识。
师:对,在细胞培养时,我们在培养基中加了什么物质,来促进细胞增殖过程?生:利用激素来调节,促进细胞增殖。
师:如果一个细胞根本就没有增殖能力,但我们想获得大量这种细胞的后代,该用什么办法?生:细胞融合的方法,比方说单克隆抗体的获得就是用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就具备了连续分裂的能力。
师:很好,这两个例子中,无论是激素还是细胞融合技术,都是促进细胞增殖的。
我们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对细胞增殖反向的应用?生:对癌细胞的控制就是抑制癌细胞的分裂过程。
师:很好,这是抑制细胞增殖的一个应用。
四、反思分析1.改变叙事结构,逆向设计教学过程传统的课程设计顺序是一个线性的序列,伴随着学习内容的展开,表现为教师详细而耐心的解释。
在这种叙事结构下成长的学生,对课本知识是单一的平面的理解,这种理解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真正理解课本内容,只会加深对问题的误解。
所谓逆向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从学习目标的任务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是指对课堂结构进行调整,不再利用传统的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教学叙事程序,而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细节的程序。
高考考试大纲对生物科的能力要求的第一点就是理解能力,而这个条目下又设了三个二级指标:(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做为第一轮复习,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知识之间的联系入手,设计了六个单元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细胞增殖的现象看出生命运动的本质。
在教学叙事程序上,不再采用传统的“重点复习增殖过程,狠抓知识落实”的方针,进行过程的详细再现,而是通过设计六个单元问题,进行非线性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细胞增殖的意义、过程、影响因素等,拓展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活跃并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事物进行宏观把握的能力。
2.适时提供支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指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
它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的记忆。
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
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浅层学习,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被动地、机械地、孤立地记忆所教授的知识。
下表对两种层次的学习做了简单的对比:深度学习浅层学习概念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思想。
试图将它们纳入到现有的认知体系中。
在概念之间建立连接。
非批判性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孤立地记忆学习内容。
特征寻找意义关注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核心论点或概念积极的互动能区别观点和论据在不同的模型间建立联系将已有的知识和先前的经验联系起来。
将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在机械的学习上关注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公式和外在线索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从实例中辨别原理孤立地看待模型和程序的各部分没有意识到新知识是建立在先前工作上的简单地把课程内容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来学概括来说,学生达到深度学习至少应实现三个目标:认知结构的重建、学习策略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在本课的设计中,尽量将课本中散碎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知识,以有机的形式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从各个侧面来认识细胞分裂的过程、实质和意义,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使学生能够获得高三复习的一般方法,提高知识建构的能力,并能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的学习和复习中去。
3.知识性教学转变为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的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发展。
这个目标的确立超越了传统教学目标只关心知识学习,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忽视人整体发展的局限。
在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组教材、延伸教材、补充教材、拓宽教材、超越教材、注重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教材生活化、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