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
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
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
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惟宁和原在后到音专的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田鹤、江定仙、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乐会):[笔记上:1920年觐文成立于,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②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③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 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
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
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3、《牧童短笛》:1934年在首次中国钢琴曲创作比赛中,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赢得头奖,以质朴优美的民歌风旋律,流畅自如的对位化写法,与中国风味曲调相谐的和声,以及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如同笔法简练的写意水墨画般地营造了中国式的诗情意境,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奠基之作。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1、诸宫调:北宋时期由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新型说唱,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
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其出现标志我国古代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1、上海国立音乐院(5 分)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箫友梅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标志着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
2、秧歌剧(5 分)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合在一起。
基本对象是农民,内容反映他们的生活。
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3、《海韵》(5 分)徐志摩词,赵元任曲。
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曲。
歌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音乐生动地表现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
4、《森吉德玛》(5 分)40年代贺绿汀所作小型管弦乐曲。
用同名内蒙民歌改编而成。
其复调和配器手法的出色运用,使其成为近代小型管弦乐的佳作5、相和歌(5 分)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
由无伴奏的民间歌谣“徒歌”,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旦歌”,然后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式,是一种众人唱和,有丝竹乐器伴奏,并且有节奏性乐器“节”的“相和歌”。
6、学堂乐歌(5 分)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7、减字谱(5 分)唐代曹柔将文字谱改革为一种新的谱式,它是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音位演奏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8、《黄河大合唱》(5 分)《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中里程碑式的杰作。
作品以九个乐章组成,由朗诵词和器乐音乐贯穿。
全曲音乐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
9、八音(5 分)周代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
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中国音乐史之名词解释
1、六代乐舞:简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六部乐舞。
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2、礼乐制度:是指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乐队,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乐舞。
如:天子,四面;诸侯,三面;卿大夫,两面;士,一面。
3、十二律:是周代律学名称,是用三分损益法求的。
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是为阳律,双数各律为“吕”是为阴律。
4、八音: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即:金(钟、铃)、石(磬)、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竽、笙)、竹(箫,笛)。
5、相和歌:产生于汉代,是以北方民歌为基础,在表演形式上经过加工形成的艺术歌曲,后来又与器乐舞蹈结合起来,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大型的歌舞套曲,又称相和大曲。
他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唱的歌谣,即“徒歌”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他还是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民间音乐——清商乐的先声。
6、鼓吹乐:是汉代始受北狄乐影响形成的器乐形式。
是以打击乐器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伴有歌唱。
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又分为鼓吹和横吹。
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之朝会、道路,亦以给赐;有鼓角者为横吹,用于军中,马上所奏者也。
一般把鼓吹乐按用途分为四类:黄门鼓吹、骑吹、短箫铙歌、横吹。
7、声无哀乐论:是魏末文人音乐家嵇康所著的一部音乐美学思想的书,书中认为“音乐是一种纯粹的声乐艺术”,不能反映人的思想感情,“使音乐脱离政治,不再做礼教的附庸”,这些观点对“汉儒过分夸大音乐的社会作用,把音乐简单的与政治等同起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等理论做出了有力的抨击。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西方音乐史与音乐欣赏题库》——中国音乐史部分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弹歌》《朱襄氏之乐》《云门》《咸池》《大夏》《大濩》贾湖骨笛磬籥埙镛二、论述题1、远古夏商时期乐器和乐律2、远古夏商时期的民歌3、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起始4、夏商时期钟的类别5、中国音乐起源之我见第二章周秦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六代乐舞八音分类法三分损益率郑卫之音采风成相歌二、论述题1、曾侯乙编钟的艺术成就2、周代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3、西周的宫廷乐舞4、儒家、墨家、道家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一、名词解释李延年相和歌相和大曲鼓吹横吹琵琶箜篌《广陵散》百戏角抵戏《乐论》京房六十律二、论述题1、汉乐府的兴衰2、鼓吹乐的形成和发展3、相和歌的形成和发展4、两汉三国的乐器发展5、两汉三国的民间歌舞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7、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吴歌西曲北歌真人代歌但曲五旦七调管口校正术《碣石调·幽兰》《梅花三弄》二、论述题1、清商乐的历史演变2、故事歌舞及其历史地位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音乐交流4、何承天“新律”及其历史意义一、名词解释曲子《乐府杂录》参军戏变文教坊《秦王破阵乐》万宝常许和子王朴律二、论述题1、隋唐时期七部乐到十部乐的形成2、唐大曲的结构3、唐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种类和职责4、隋唐燕乐在宫廷中的地位5、隋唐时期的音乐思想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姜夔扬州慢唱赚鼓子词宋杂剧兴隆笙云璈火不思浙派琴乐《潇湘水云》十八律俗字谱律吕字谱《乐书》《琴史》《碧鸡漫志》《唱论》二、论述题1、诸宫调与元杂剧之间的音乐关系2、货郎儿的发展历程3、散曲的曲体形式以及它与元杂剧之间的关系4、《梦溪笔谈》的主要内容第七章明清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虞山琴派京韵大鼓弦索备考四大声腔新法密律二、论述题1、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2、明清时期说唱艺术的种类、特征、流派3、明清时期的器乐合奏形式4、昆山腔的兴衰原因第八章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一、名词解释刘宝全马礼逊越剧今虞琴社华彦均工部局乐队北大音乐研究会上海国立音乐院丰子恺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齐尔品刘雪庵老志诚吕骥重庆国立音乐院《新音乐》《牧童短笛》杨荫浏马思聪谭小麟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二、论述题1、民间说唱艺术在近现代的发展2、京剧的发展脉络3、综述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4、萧友梅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音乐教育贡献、5、“五四”时期发展中国音乐的不同主张6、王光祈的音乐理论7、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8、赵元任的音乐创作成就9、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创作成就10、黄自的音乐创作及历史意义11、刘天华的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2、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13、贺绿汀的音乐创作成就16、江文也的音乐创作成就17、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及其历史意义18、新秧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19、《白毛女》的产生、音乐特点、历史意义、。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
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
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
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①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①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
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
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02音乐史名词解释02
名词解释:1.十二律:我国传统音乐术语,即12个半音。
律为构成一定音阶序列而定的尺度。
根据一定计算方法得出的律来处理钟的大小顺序与发音高低。
用“纪之以三”的方法算出准确的六律六吕。
2.“琴曲九弄”:我国魏晋时期产生的九首著名琴曲。
其一是汉末琴家蔡邕创作的五首琴曲,有《游春》《渌水》《作愁》《秋思》《幽居》等。
被称为“蔡氏五弄”。
其二是魏末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3.雅乐:是中国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神灵、祖先时的一种音乐,产生于周代。
4.汉魏吹鼓乐:由击乐器和吹乐器构成的器乐合奏形式,有鼓、笳、箫、角等乐器,根据使用环境与对象有黄门鼓吹、横吹、短箫铙歌等形式。
具有很大的礼仪性。
5.杂剧:宋时的一种融多种民间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戏曲艺术,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对现代戏曲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
6.“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艺术特色:其实质是要求歌唱要字正腔圆,通过咬字与唱腔及声音美,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协和统一。
7.唱论:元代燕南之庵的一篇理论文章,内容涉及歌唱的咬字与唱腔,音色与风格、呼吸,以及应注意克服的一些不良行为等。
8.姜夔:是南宋音乐家,善于作曲,有《白石道人歌曲》集辑自度歌曲14首,填词歌曲3首,作品委婉,表达了作者爱国愁思。
9.民歌的作用:民歌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与现实斗争中的有利武器。
由于各地习俗、语言等不同,民歌各具特色,很好的反映了人民的思想要求,有着强烈的战斗精神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10.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各种传统的体力劳动中创作与使用的的民歌艺术,音乐无固定程式,即兴编唱,曲调淳朴,节奏自由,演唱方式一领众和,具有振奋精神,协调动作,解除疲劳的作用。
11.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南城乡的民乐合奏乐种。
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
乐器有笛、箫、笙、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等等。
乐风细腻流畅,旋律以级进为主,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主张“你简我繁”“我简你繁”的手法。
中国音乐通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原始乐舞:歌、舞、乐合而为一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
特点:齐奏为主、曲调简单、节拍缓慢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乐制度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楚辞: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是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鼓吹乐:是一种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俗乐总称。
吴歌:古代江苏一带的民歌,其风格抒情、细腻,多以表现男女间的爱情为主。
西曲:古代湖北一带的民歌,内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是长江流域商业繁盛的产物。
百戏:百戏上乘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了商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古文和汉墓百戏画像石有很多百戏节目的记载和石刻。
“鱼龙曼延”、“总会仙唱”、“东海黄公”等这些节目表演规模庞杂。
妙趣横生常有歌手、击鼓、击铙、击钟、吹箫、弹瑟等乐器为之伴奏。
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代表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文字谱: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记谱法实例。
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与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手法。
间接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属于“音位谱”系统的记谱法,也称“手法谱”。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乐府:乐府的含义有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相和歌:原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以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和笙、笛等乐器伴奏为主。
它是从民间收集而在汉代宫廷发展,已不是一般的民歌,而成为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形式。
清商乐:也叫清商曲,简称清商、清乐,东晋南北朝间,由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坐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在唐代宫廷的燕乐,在室内表演,一般3~12人用丝竹乐伴奏,以抒情、幽雅见长,音乐细腻,并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是晚于七、九、十部乐形成在唐代宫廷的燕乐,在室外表演,通常用64~180人不等,用锣、鼓等乐器伴奏,以气势磅礴见长,场面恢弘。
大曲:又叫燕乐歌舞大曲,是唐代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是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的进一步发展。
参军戏:是一种讽刺、滑稽性的歌舞表演,它继承了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歌舞杂戏等发展而来。
参军戏有苍鹘和参军两个角色,参军戏一词也由一特定剧目,转化为一剧种的名称了。
参军戏的唱腔一般选用当时流行的民歌、曲子或大曲的片段,它已经具有某些后世戏曲的特征了。
说唱:形成于隋唐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的艺术,其歌唱部分常是一种叙事歌曲,其说话部分或用散文,或用四六文体。
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陶真: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大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
它流行于农村,在南宋首都演出陶真的人大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瞽者”,其唱词与题材比较通俗,多是七字句,音乐上大概是上下句反复吟唱。
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
鼓子词: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
它以唱为主,其原始形式以鼓为伴奏,故称谓“鼓子词”,后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每段唱词之前有“奉劳歌伴,再和前声”的套话。
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熙宁、元丰、元v年间,是宋代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着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京参加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潇湘乐组”组长,组织了一个中西合璧的乐队,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922年4月创办小朋友周邗,创办了平民周报,反映了他的平民音乐理论,1927年“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代表作可怜的秋香;9.秧歌剧: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10.刘天华: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1917年周少梅学习二胡,1921年在江阴组织“暑假国乐研究会”,传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1927年5月刘天华等35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13.马思聪: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2年在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1948年任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建国后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当院长;小提琴作品: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6.新音乐:“新音乐”是我国近代产生的一个新名词;“新音乐”概念的实质乃是指在中国音乐形态转型之后,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因此,“新音乐”及其思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7.中国传统音乐: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经世代相传,遗存至今的形式与作品,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18.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的广东音乐也是我国传统器乐丝乐的一种;最初流行于广州及珠三角洲一带,后来曾风靡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简答论述题:1.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2.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答: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我国近代着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1929年七月;国立音乐院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3.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着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4.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答:黄自的创作领域主要有: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抒情歌曲、清唱剧及管弦乐曲;群众合唱歌曲着名的有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抒情歌曲主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清唱剧着名的有长恨歌,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5.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6.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有哪几个乐章这部作品的特色在近代音乐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答:这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瑶;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以力量、崇高和苦难三个主题贯串全曲;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大型声乐作品,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的特色,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是我国大型合唱作品中一部有着巅峰意义的杰作;7.萧友梅在20年代出版了哪些歌集其作品的价值与局限;答: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合唱曲、独唱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代表作;价值: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有了个飞跃的发展;局限:采用欧洲作曲技法,未能很好地解决和中国语言与民族音调的结合和运用,加之与他长期合作的词作者易韦斋终究是旧式文人,歌词写作虽然力求创新,毕竟受到局限,遣词造句,半文半白,喜欢用生僻词语,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与推广,这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时代局限;8.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以前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除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4.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9.华彦军有哪些二胡曲、琵琶曲,他的音乐作品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有什么样的地位答: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含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地位:华彦军是我国近代一位着名的民间艺人,俗称瞎子阿炳,他留下的6首音乐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这些音乐作品中参透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精髓和神韵;它的二泉映月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绝唱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和地位;10. 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音乐及其历史意义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这是黎锦晖在“五四精神”的倡导下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品种,在近代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历史意义:1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2学校中各科的教材,有许多可以采用歌剧里去,通过排练和演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功课3可以训练儿童们一种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可以养成儿童们守秩序与尊重艺术的好习惯4歌舞剧的化妆、服饰和布景等都需要儿童亲自动手设、制作;通过实践,可以“锻炼他们思想清楚或出世敏捷的才能”以及“将来处理大事的才干”5提倡歌舞剧,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可以造成“协和甜美的境界”,而且“对于社会教育,有极大的帮助;11. 歌剧白毛女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试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答:地位:1.是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2.开辟了一条探索西方歌剧民族化的道路;3.是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的“要使文艺很好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组成部分”,文艺思想的直接产物;4.它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音乐发展将展示出新景象;内容:五幕歌剧,白毛女内容反映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了“人”,的重大题材;作品深刻表现了地主各农民两对立阶级的矛盾与斗争;将农民的善良,痛苦与斗争精神和地主的艰险,狠毒,残忍形象进行了典型化的艺术处理,作品具有特定时代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形式:歌剧音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和戏剧化的创作经验,以人物主调贯穿发展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白毛女的音乐主要是建立在河北,山西等地方民歌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秦腔等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并运用板枪变化的手法使得曲调具有人物性故化的特征,以塑造了不同特点的人物形象;其次,它还成功地采用了西方歌剧的合唱,重唱和间奏曲等形式;12. 广东音乐有哪些特点那几位音乐家对广东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答:特点:广东音乐的前身是粤剧的伴奏1广东音乐的乐曲结构具有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特色,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粤胡大量运用的滑音;使得音调缠绵,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扬琴的清脆、明亮又有珠落玉盘的的效果;许多乐曲都有着风格各异;精致洒脱,百听不厌的境界;2何柳堂、吕文成和严老烈三位音乐家对广东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3. 聂耳歌曲创造性的艺术成就答:聂耳是是中国救亡音乐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在短短两年间时间内,创造了新歌剧杨子江暴风雨,30首话剧,影片主题歌,插曲与歌曲共计有35首歌曲和3首民族器乐合奏曲;他主要通过30年代进步影片进行歌曲创作,体现了围绕着抗日救亡题材而写作的音乐特点;他是罕见的音乐天才,在民族存亡之际,用音乐吹响了时代之号角;创作以抗日救国与民族解放为核心内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革命倾向,作品成功率很高;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之为国歌;。
(完整word版)音乐史 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共八首曲子,即《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
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2.韶: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
这个乐舞共有九次变化,歌也有九段,伴奏用若干管编排起来,后人称作“箫”的乐器。
据说乐舞进入高潮时有扮演的凤凰出现。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的演出后,认为获得一次很高的艺术享受,以至“三月不知肉味”说“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
●3.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附近的贾湖出土的。
1986年5月第一次发现,至1987年6月又再次发现数批,前后共18支。
这些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有八孔笛,七孔笛,六孔笛,五孔笛,其中七孔居多,其音阶结构至少为六声音阶,也有可能为七孔音阶。
时代距今约8000年。
这种骨笛是竖吹的乐器。
4.六代乐舞:又称“六代之乐”,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乐舞。
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云门》);尧时代的《大咸》(《咸池》);舜时代的《韶》;夏时代的《大夏》;商时代的《大濩》以及周初创作的《大武》。
六代乐舞最受统治者重视,由最高乐官大司乐亲自掌教。
这种乐舞由舞蹈、歌唱、器乐结合而成。
●5.八音: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它是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即:∥金:钟、铙;石:磬、鸣球;土:陨,缶;革:鼓、建鼓;丝:琴、瑟、筑;木:椌、柷;匏:簧、笙、竽;竹:箫、遂管、篪。
●6.碣石调·幽兰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日本京都西贺茂的神光院。
它属于以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
该谱所以称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该谱所称“幽兰”是指乐曲所代表的内容。
并且,最早的一部百科式的音乐理论著作,现存十一篇。
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名词解释: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名词解释: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名词解释: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
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
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郑志忞等,代表作品《体操——兵操》、《送别》、《春游》等。
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深有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新开端。
2.沈心工答: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
1896年考入南洋工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
她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作,所编乐歌体裁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
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及音乐教育初创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3.李叔同答:李叔同(18880——1942),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
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年回归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其成就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
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其歌词多为旧体诗词,清新秀丽,许多作品产生于广泛影响,其中《春游》是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
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
李叔同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优秀艺术才人,并于1906年独立编辑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第一章原始社会音乐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 首歌曲,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是伊耆氏在每年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夏商时期的音乐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
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
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
每隔八位生一律。
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
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中西音乐史名词解释
中国音乐史部分先时期弹歌记载于《吴越春秋》中,远古时期的一首古歌谣,歌词为:“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词大意是说原始人如何砍下竹子做成弓,发射石弹去猎取鸟兽的情形。
它语调质朴、节奏铿锵,透露出原始人对狩猎活动的喜悦心情。
天氏之乐上古时期的一部代表性乐舞。
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古乐篇》。
形式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具体容: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鸟)兽之极》。
这一乐舞由三人表演,他们手执牛尾且歌且舞。
手执牛尾表现出原始居民对尾巴的审美,整部乐舞表现了对图腾祖先、天地万物的敬颂祭祀,反映出了原始人在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
六代之乐又称六乐。
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
在西周时主要用于祭祀大典与重要宴享活动,表现史诗性的容。
往往带有一些戏剧表演的意味。
其中,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最高典。
前三篇是对神的歌颂。
《云门大卷》歌颂云图腾。
《大咸》歌颂水、鱼图腾。
《九韶》歌颂鸟图腾。
后三篇是对人的歌颂,《大夏》歌颂大禹、《大濩》歌颂商汤、《大武》歌颂周武王,歌颂他们的文治武功。
歌颂容的变化体现了由于时代变化而引起的文化性质的变化。
六乐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和,节奏缓慢,表现一种中庸肃穆的情绪。
六代之乐是华夏民族2000年来创造的时代史诗。
也是周代音乐文化具有集大成意义的代表作品。
周代礼乐制度西周时由周公初步制定的一种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音乐的等级化体现在佾与乐悬两个方面。
其演奏的音乐与表演的乐舞为雅乐,主要在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和演奏。
其形式是:堂上登歌、堂下乐县,文武八佾。
歌词典雅纯正、风格严肃冗长。
其目的主要是宣讲道德,教育教化。
西周雅乐是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礼乐制度的确定对于西周近300年的社会秩序稳定,曾起过积极作用。
最新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
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
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郑志忞等,代表作品《体操——兵操》、《送别》、《春游》等。
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深有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新开端。
2.沈心工答: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音乐教育家,原名庆鸿,笔名心工。
1896年考入南洋工学师范班,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1903年回国,任职于南洋公学。
她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作,所编乐歌体裁广泛,内容浅显,且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
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创设唱歌课,并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及音乐教育初创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3.李叔同答:李叔同(18880——1942),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艺术教育家。
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
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美术与音乐,1910年回归后从事艺术教育,1918年出家为僧,号弘一,其成就涉猎多个艺术领域,在音乐方面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三个方面。
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其歌词多为旧体诗词,清新秀丽,许多作品产生于广泛影响,其中《春游》是我国近代最早一首三部合唱曲。
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
李叔同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优秀艺术才人,并于1906年独立编辑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问答
1、诸宫调:北宋时期由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的新型说唱,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
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其出现标志我国古代说唱音乐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1、上海国立音乐院(5 分)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箫友梅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标志着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
2、秧歌剧(5 分)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合在一起。
基本对象是农民,内容反映他们的生活。
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3、《海韵》(5 分)徐志摩词,赵元任曲。
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曲。
歌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音乐生动地表现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
4、《森吉德玛》(5 分)40年代贺绿汀所作小型管弦乐曲。
用同名内蒙民歌改编而成。
其复调和配器手法的出色运用,使其成为近代小型管弦乐的佳作5、相和歌(5 分)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
由无伴奏的民间歌谣“徒歌”,发展成“一人唱,三人和”的“旦歌”,然后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复杂形式,是一种众人唱和,有丝竹乐器伴奏,并且有节奏性乐器“节”的“相和歌”。
6、学堂乐歌(5 分)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7、减字谱(5 分)唐代曹柔将文字谱改革为一种新的谱式,它是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音位演奏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
8、《黄河大合唱》(5 分)《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是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中里程碑式的杰作。
作品以九个乐章组成,由朗诵词和器乐音乐贯穿。
全曲音乐建立在力量、崇高、苦难三个主题上,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具。
9、八音(5 分)周代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为“八音”。
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中国音乐史部分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
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
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着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
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
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
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
《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
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着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帜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京参加北大音乐研究会,担任“潇湘乐组”组长,组织了一个中西合璧的乐队,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922年4月创办《小朋友》周邗,创办了《平民周报》,反映了他的平民音乐理论,1927年“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在上海正式成立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
代表作《可怜的秋香》。
9.秧歌剧: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
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
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
10.刘天华:中国二胡音乐的奠基人,1917年周少梅学习二胡,1921年在江阴组织“暑假国乐研究会”,传授《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创作了“十大二胡名曲”。
1927年5月刘天华等35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
13.马思聪: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2年在私立广州音乐院任院长,1948年任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建国后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当院长。
小提琴作品:《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6.新音乐:“新音乐”是我国近代产生的一个新名词。
“新音乐”概念的实质乃是指在中国音乐形态转型之后,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因此,“新音乐”及其思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17.中国传统音乐: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经世代相传,遗存至今的形式与作品,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18.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的广东音乐也是我国传统器乐丝乐的一种。
最初流行于广州及珠三角洲一带,后来曾风靡全国各大城市,成为一种新型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
简答论述题:1.简述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答: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胡曲创作和对二胡的改进和发展上。
创作方面,他创作了二胡十大名曲,是近代流传最广的二胡曲。
这些乐曲充分体现了其富于个性的创新精神和继承传统学习西洋的同时又有新发展的创作特色。
民族器乐改进方面,他对民族器乐教学,尤其是二胡教学,有着重要的贡献。
首先是通过他的二胡教学实践,为二胡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争得了合法的地位。
他以成功的教学实践培养了蒋风之、储师竹、陈振铎等二胡名家,形成了独具风格、影响深远的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对二胡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改进。
创造了二胡弓法、指法及其他演奏符号。
使二胡音乐的记谱法规范化;采用小提琴固定音高定弦法等等。
这些关系到二胡艺术表现、传播、教育的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近代二胡艺术的发展。
2.简述国立音乐院的创办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答:1927年,北洋政府—厂令停办北京各高等学校所设音乐系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及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均先后宣告解散。
我国近代着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并未因此动摇其为中国教育家业创建的信心,他南下上海,在蔡元培支持下,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建立了“国立音乐院”。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
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29年七月。
国立音乐院奉命改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它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模式,既吸收了欧美音乐学院的优长,又结合中国实际,设有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专业,是后来者继承、创新的基础。
它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专业的音乐家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和校内外演出活动,不仅显示出学校教学的巨大成果,对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艺术,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当他们陆续毕业走向社会后,大都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事业建设发展中的主要梁柱。
3.赵元任有哪些重要的音乐作品?他对中国近代音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赵元任的作品主要是独唱歌曲和合唱歌曲,独唱歌曲着名的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西洋镜歌》、《老天爷》等,合唱歌曲有《海韵》等。
他能结合中国语言的独特规律进行创作,是探索中国民族化创作道路的重要先驱之一。
4.黄自在哪些创作领域有建树?答:黄自的创作领域主要有:群众合唱歌曲、独唱抒情歌曲、清唱剧及管弦乐曲。
群众合唱歌曲着名的有《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抒情歌曲主要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思乡》、《点绛唇·赋登楼》等,清唱剧着名的有《长恨歌》,管弦乐曲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等。
5.简述聂耳作品的历史意义。
聂耳的救亡歌曲在中国三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时期占有突出的地位。
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
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
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
它们不仅生动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苦难,表现了他们的愤恨和反抗,同时,这些作品也充满了力量、信心、毅力和乐观的气质。
聂耳的群众歌曲不仅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巨大的社会现实斗争的意义,也对中国歌曲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贡献。
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法、艺术形式的创造,对新时代的反映、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的创造。
6.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有哪几个乐章?这部作品的特色在近代音乐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答:这部作品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水瑶;5.河边对口曲;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以力量、崇高和苦难三个主题贯串全曲。
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史诗性的大型声乐作品,兼具交响性和群众性的特色,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是我国大型合唱作品中一部有着巅峰意义的杰作。
7.萧友梅在20年代出版了哪些歌集?其作品的价值与局限。
答:萧友梅的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合唱曲、独唱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代表作。
价值: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事业有了个飞跃的发展。
局限:采用欧洲作曲技法,未能很好地解决和中国语言与民族音调的结合和运用,加之与他长期合作的词作者易韦斋终究是旧式文人,歌词写作虽然力求创新,毕竟受到局限,遣词造句,半文半白,喜欢用生僻词语,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与推广,这是萧友梅歌曲创作的时代局限。
8.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
改变了以前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
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
除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
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
4.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
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
9.华彦军有哪些二胡曲、琵琶曲,他的音乐作品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有什么样的地位?答: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含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地位:华彦军是我国近代一位着名的民间艺人,俗称瞎子阿炳,他留下的6首音乐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财富,这些音乐作品中参透了我国民间音乐的精髓和神韵。
它的《二泉映月》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绝唱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和地位。
10. 黎锦晖的儿童歌剧音乐及其历史意义儿童歌舞剧是以反映儿童生活题材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观众对象,由儿童自己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歌舞音乐、舞台道具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但以“歌舞”为其主体,这是黎锦晖在“五四精神”的倡导下创造性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创造性意义的音乐品种,在近代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