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云南省(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2020年云南省(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2020年云南省(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一、现代文阅读(36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

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

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

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

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

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既然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

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

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

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

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

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五答案1.【解析】选C C项,中山装的设计思路不仅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彰显着民主共和思想。

2.【解析】选A A项,“解决传统文化服饰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错,原文是“如何进一步推进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

3.【解析】选B B项,“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与中国古代帝王服装上绣有龙纹截然不同”错,“这种暗喻或象征的设计方式”在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

4.【解析】选B A项,“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错误,从材料一来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从材料三来看,“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

5.【解析】选B B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错误,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

6.【参考答案】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③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 C(文中特别强调了这个人的堕落是受了时代与命运的影响,所以沈从文对他的情感,厌恶之外,还有些许悲悯,还想着是否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

)8. 【参考答案】(1)作者借写赛龙舟来表现当地人身上的那种植根于湘西古老民族文化土壤的朴素的人性美——洋溢着单纯快乐、勇敢热情的生命活力。

(2分)(2)作者极力渲染赛龙舟场面的热烈气氛,是为了展示你追我赶、勇于向前、毫不让步和妥协的划龙船精神;与后文写故乡人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形成了对比,作者希望湘西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创造历史,改变历史。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全国卷省市)含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适用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全国卷省市)含答案

2020年云南省高三语文模拟卷(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深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儒、道、禅为一体的思想系统,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要想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需要对它的思想体系进行学习和理解,因此教育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让青少年去学习四书五经、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举措。

但是不能让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成为一种形式主义——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背诗而背诗,这与让中国传统经典进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是本末倒置的。

只有通过教育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才能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其精神内核。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中国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不论是昆曲、京剧,还是黄梅戏、河北梆子,其化妆、服装、语调、唱词、身段、步法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与欧洲的歌剧、日本的能剧等外国戏曲艺术明显不同。

中国的水墨画使用宣纸、毛笔、墨汁,讲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在一幅有限的画境里觅得无限的天地,才有了“马一角”“夏半边”“留白”等绘画手法,这与西方油画的画布、笔刷、颜料等工具以及将绘画当做科学从而追求客观、逼真的传统绘画态度也大相径庭。

中国书法更是发展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成为世界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传统艺术就是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的精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缺少传统艺术。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还应身体力行,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行为范式。

【一轮复习】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轮复习】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语文测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

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

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茨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容。

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

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

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

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

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云南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含答案)

云南昆明市2020届“三诊一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

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

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

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

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

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

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

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

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

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不以千里称也 獉
先帝称之曰能 獉
C.食不饱,力不足 獉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獉
D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同学们摘抄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精彩语句,请你阅读后完成(1)(2)题。(共 4分) ①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 庄而又沉静了。 ———《雨的四季》 ②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 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白杨礼赞》 ③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 吸与自然合流! ———《我看》 ④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武松打虎》 (1)对上述精彩语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句运用拟人手法,用 出 嫁 生 了 孩 子 的 妇 人 形 容 秋 天 的 雨,极 富 新 意 地 表 现 了 秋 雨 的 沉 静、 绵长。 B.②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连续发问,感情充沛,表现了作者对白杨树及像白杨树那样的人深 深的赞美之情。
翻译:
13.依据上下文,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表面写千里马屈辱而死,实际上托物寓意,暗讽愚妄浅
薄的统治者不识人才。
【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接连用了三个排比句,且省略“策”的主
语“食马者”,“食”“鸣”的主语“千里马”,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昆明市明德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

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

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

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

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

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

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

“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

“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

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云南省高三备考模拟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

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

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

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的当下,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云南省曲靖市202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

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

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

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

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2020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详解)

2020年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详解)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测试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

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严峻。

在以往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建筑所承载的生活故事、个人经验、地方信仰等宝贵的历史记忆,由于当地民众的缺席,常常被漠视或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成都的宽窄巷,据说是蓉城的会客厅。

它既是当地典型的历史文化商业步行街区,也是首个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街区。

走进宽窄巷,会看到许多牌匾,上面写着关于房屋历史的介绍。

这些牌匾作为街区记忆的“讲述者”,本应如实反映原屋主的身份,但有时候牌匾仅仅作为装饰物存在,内容完全失真或者张冠李戴。

曾经宽窄巷里一个牌匾的牌文,把巷子里一位业主胥女士的曾祖父写成了她奶奶的丈夫。

后来景区进行了改正,但结果又把胥女士的奶奶写成了她公公的女儿,怎一个“乱”字了得!上述并非孤例。

在许多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遗址,如果稍加留意,都不难发现类似的错漏。

这些乱象不仅暴露了管理者的粗心,更反映出城市更新中记忆重建的迫切性。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新而更新吗?如果是这样,一切推倒重来即可。

2020年云南省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0年云南省高中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西直门外大街上西二环路线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 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 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 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② 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③ 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语文 第 3页(共 12页)
8.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转蓬离本根,飘随长风。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理解:这 句 话 描 写 了 山 间 春、夏、秋 三 季 的 景 色,寥 寥 数 语 而 见 景 致 之 美,为 后 文 写 游 乐 做 了
铺垫。
【乙】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颓废地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这句话形象地勾勒了一幅“老翁醉酒图”,作者之醉表达了其身处逆境而怡然自得、与民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语句,每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致书以观 /宁静致远 硕师名人 /硕果累累




语文 第 4页(共 12页)
B.执经叩问 /叩石垦壤 獉獉
稍降辞色 /不赞一辞


C.援疑质理 /文质彬彬 獉獉
负箧曳屣 /不负众望


D.久而乃和 /春和景明 獉獉
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链接材料二】
范仲淹二岁而孤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⑥。既长,知其世家⑦,感泣辞母,去之南都⑧ 入学
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⑨,日昃⑩ 始食,遂大通六
经瑏瑡 之旨,慨然瑏瑢 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0年云南省高中学校招生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三)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本试卷共 12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考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分) (一)默写。(共 4分) 7.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 8.新年伊始,班里组织了一次古诗词曲班会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2分)
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念: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逵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獉獉獉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原文说“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B项,“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不能等同于“儒家学派就是孔子”,原文说“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选项变成了“儒家学派”,偷换概念,且“系统”无中生有。

D项,“形成于”错,结合“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分析可知,“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2【答案】A【解析】A项,“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错误。

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遇两方面的变化,故而作者最后期待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3【答案】B【解析】A项,“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错误。

结合“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分析,“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结论绝对化。

C项,“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错误。

结合“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分析,原文是不断的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

D项,“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错误。

结合“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分析,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4.B (A项为劳动体验 C项为将劳动教育融入课程 D项为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劳动教育)5.C(“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占比越大”无中生有。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云南省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1~3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

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

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

就是说,人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2020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共危机主要是指对社会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安全事件。

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迈进,公共危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工业社会建立起来的以控制为导向型的危机管理模式提出严峻挑战。

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危机管理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直面我国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实,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要的模式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也被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按照传统观念,公共危机管理与公共安全相对应,而与国家安全鲜有关联。

这是因为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分别主要指称国家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二者没有交集。

如今,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框架下,国家安全理念将内外部安全整合在一起。

今天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双重使命:一是有效预防、应对公共危机,最大限度地限制、控制其影响,确保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二是防止公共危机传导、放大、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

不确定性是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们难以根据既往的经验或对未来精准的预测来全面把握公共危机的缘起、演进,它们往往会超越人的常规思维。

公共危机越发不受地理边界或职能边界的限制,具有较强的传播与扩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关键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高度互联,其崩溃将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引发公共危机的全球跨境传播。

2011年泰国发生洪突,淹没了众多生产金业,由于泰国生产全球28%的硬盘驱动器,洪灾发生后,世界各地的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进入21世纪后,以控制为导向的工业社会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与质疑。

工业社会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精确的控制,以产生所追求的秩序,公共危机管理者可以按照控制的逻辑,构建应急组织并采取按部就班的响应行动。

但是,以控制为导向的危机管理模式适合应对复杂程度低、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而不适合应对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

而且,控制需要拥有清晰职责边界的响应组织。

后工业社会公共危机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强大的跨界性使清晰的职责边界,变得形同虚设、破绽百出。

在后工业社会这样一个网络化社会,公共危机的影响沿着社会网络中的关系链条扩散、菱延,形成一个异常纠结的局面。

从某种意又上讲,公共危机也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网络,应对网络化危机需要采取网络化模式。

公共危机的应对不仅是每个社会单无的职责,还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职责。

各个相关主体之间要形成密切协同关系,特别是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对公共危机开展有效的共同治理:最后共同享有公共危机治理的收益与成果。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公共危机管理应针对社会转型的新变化、公共危机的新特点,探索新模式。

B. 相比于传统观念,现今对公共安全定位的认识应调换到国家外部安全层面。

C. 当今转型社会的公共危机表现出复杂性高、不确定性强、跨界性大等特征。

D. 构建多元共治共享的网络化危机管理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从公共危机新特点到公共危机管理新模式,文章既分析问题又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B. 文章以泰国洪灾导致国外企业受影响的事实,论证现今公共危机具有跨界性的观点。

C. 文章着重比较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不同特征,以强调公共危机管理应因时而变。

D. 文章通过对网络化社会公共危机特点的揭示,阐明应该采用网络化模式应对的理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防止公共危机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比预防公共危机产生更重要。

B. 只有打破常规思维以及加强精确控制,才能应对复杂程度高、不确定性强的突发事件。

C. 响应组织的职责边界不再清晰,使得以控制为导向的危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D. 网络时代公共危机的演进、影响更难测、复杂,其演化为国家安全危机的可能性也更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海宁袁花镇,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消息一出,海宁各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

金庸于1935年从袁花镇中心小学毕业,1992年首次重返家乡时,金庸给学校捐资建图书馆。

当地教育部门介绍,金庸生前回乡时曾多次走进海宁校园,自称是学子的“大师兄”,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金庸及其侠义精神,今后将作为海宁中小学名人文化教育传承项目,继续深入校园、课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摘编自蒋亦丰《再见了﹒大侠校友》)材料二:(摘编自李阳《一周(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文旅观察:金庸逝世引发全民追思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密集挂牌成立》)材料三:2007年6月,金庸先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并与北大学子交流。

整理笔记素材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只要照着笔记往电脑里敲字就行了,先生的每一句话,落在文字上,根本不需要重,新组织语言,语言结构完整同时富有文釆。

我想,正因为这样的功底,先生才在办报、写小说、做学问上游刃有余。

让我服气的还有金庸先生那天的演讲内容,是关于中华文明融合发展的,有理有据,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

我喜欢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但最喜欢的还是他写的《袁崇焕评传》,而听完他的演讲,我理解了先生的历史观因何而来。

后来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先生说他真正喜欢的是做学问,写小说只是玩玩,这让我知道所谓厚积薄发的境界。

我接触金庸先生时,他已年过八十,刚在剑桥大学完成硕士学位。

金庸先生说,现在的知识早已远离了靠记忆力的阶段,过去,什么东西不懂到图书馆查几本书就可以明白。

现在,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彼时,是2007年,距今已有11年。

而今天,创新正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摘编自王庆环《时时真诚事事谦恭——采访金庸先生二三事》) 材料四:2001年5月,在雅静的南开明珠园,77岁的金庸先生和90岁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重逢了。

老友相见格外动情,除了陈先生刚组建的数学研究中心的话题外,谈论的都是金庸的武侠和江湖。

交谈中陈省身说,他最喜欢《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

我请教陈先生为何最喜欢黄蓉,金庸先生心领神会地笑着说我小说里的人物,黄蓉是最懂算数的,是武侠中的数学家。

”听到这个解释,陈省身先生纵声大笑起来。

陈省身先生解释为何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认为武侠和数学在最高层面是相通的。

数学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是关乎心灵与智力的学问,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境界,而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蕴藏着高度的美感和哲学内涵,这和数学的境界是相通的。

温暖的笑声中,两位大师投入和沉浸的表情,加之充满哲学意味的交谈,令人感动和折服。

(摘编自张建星《侠之大者温润如玉忆金庸大师》)材料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曾摘取自己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创作了这幅浑然天成的对联。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自己的小说体现的人生观,他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金庸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融入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告诉人们包括自己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同时渗透着现代精神。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在文化消费品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娱乐化、轻松化、治愈系。

当今时代的大众文化话语,已成为玄幻、修真、盗墓、穿越。

我们不禁要发问:作为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态,武侠文化真的要消亡了吗?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摘编自连锦添《金庸﹒带着武侠梦远去了》等)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庸的去世引发了家乡中小学开展悼念追忆活动,而金庸生前也关心家乡发展,为学校捐建图书馆, 多次走进校园,为家乡传递正能量。

B.梳理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一周的文旅行业热点信息可知,武侠小说家金庸逝世引发了全民讨论,话题热度最高。

C.金庸先生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对中华文明的深入理解,随意玩玩,就能创作出深受欢迎的作品,把武侠小说推到新高度。

D.金庸在武侠小说里寄寓了自己的人生观,体现了对大众疾苦冤屈的关怀,倡导竭尽全力做自己所当为之事,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旅观察显示,金庸逝世那一周,金庸逝世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是APP、微信,各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逐一亮相,主要是微信、新闻。

B.金庸先生有远见,他不看重记忆,因为不懂的东西到图书馆査几本书就可明白,他认为做学问的关键是要有所创新,要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C.金庸先生和陈省身先生惺惺相惜,从他们关于数学与武侠小说的对话中可看到一代大师虽研究领域不同,但对学问的认知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D.虽然金庸先生的小说完成了“经典化”蜕变,但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玄幻、修真、盗墓、穿越等小说的兴起,表明大众文化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6. 金庸之后,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根据所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毕飞宇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

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

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

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

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

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

素描造型准确。

会剪纸。

“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

擅长演讲与主持。

能编程。

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

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

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这是骇人听闻的。

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

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

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

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

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

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

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