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参考文章)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1.中药治疗
(1)基本方药: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组成基本方药。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调整基本方药,实现个性化治疗。
(3)用药原则:遵循“剂量适中、疗程合理、用药安全”的原则,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第1篇
高血压中医治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方案旨在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治疗原则
1.整体观念: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2.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体质及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治未病:重视预防,早期干预,防止病情恶化。
4.综合治疗:结合中药、针灸、推拿、食疗、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多种疗法。
5.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患者安全。
三、治疗方案
2.针灸治疗
(1)选穴原则: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症状,选择具有调节血压作用的穴位。
(2)治疗方法:采用毫针、电针、耳针等针灸疗法,每周治疗2-3次,每次留针30分钟。
(3)注意事项:针灸治疗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进行,确保治疗安全。
3.推拿治疗
(1)手法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推拿手法。
(3)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
(4)注意事项: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治疗,避免运动损伤。

中医治疗高血压(医案)

中医治疗高血压(医案)

中医治疗高血压(医案)中老年朋友患高血压者越来越多,其来势凶猛,谈压色变。

以往称高血压为“富贵病”,就是说有钱人吃得好,大酒大肉,甘露肥腻,久之血管硬化,血管压力增高而致病。

现代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对饮食养生大都不懂,自然是得此病者有增无减,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中医辨证后认为,高血压可以分为四型:即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痰湿阻络型、阴阳俱虚型。

中老年朋友一般情况下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者居多,痰湿阻络和阴阳俱虚的少一点;另外还有家族性遗传的,所占比例也不怎么大。

我在临床上对高血压研究多年,确有一些心得体会。

斯举病例几则,以嗜读者。

一肝阳上亢型王某,男,49岁,沽源县人,干部,于2009年4月8日来诊。

自述因为近来工作繁忙,再加上和领导有些分歧,心情抑郁,无处发泄。

感觉眩晕头痛,头胀头重,面色比平时红而热,并且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胸胁胀满,舌红苔黄。

我给他诊脉后得知其脉弦数有力,测量血压105/160mmhg,证属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治疗以平肝潜阳,引火归元为是。

处方如下:天麻20g、钩藤20g、石决明30g、赤芍15g、龙胆草30g、山栀子12g、黄芩20g、川牛膝20g杜仲10g、益母草10g、桑寄生20g、夜交藤15g、朱茯神15g、白芍20g、甘草6g。

上方加减服药60付后,症状基本消失。

继把上方研磨成细末后装胶囊口服三个月,一切正常,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二痰湿阻络型肖某,男,62岁,农民,2008年12月28日来诊。

患者头痛头晕,头脑混沌不清,胸闷气短,心慌而乏力,饮食减少,形体虚胖,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20/190mmhg,诊断为痰湿阻络型高血压。

治则是祛湿化痰,醒脑开窍。

方用:半夏20g、白术20g、天麻20g、丝瓜络15g、木通10g、泽泻15g、佩兰10g、藿香8g、川牛膝30g、甘草10g。

上方加减服药30付后症状缓解,血压稳定。

把上方做成散剂调理善后。

三肝肾阴虚型毛某,女,51岁,某厂工人,于2010年4月13日来诊。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针对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案进行探讨,包括中医理论指导、中药选方、用药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中医理论指导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高血压应遵循“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为主要治疗方向。

二、中药选方1. 肝肾阴虚型症状: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肝益肾。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

加减:若头晕头痛明显,可加菊花、钩藤;若五心烦热明显,可加知母、黄柏;若失眠多梦明显,可加酸枣仁、夜交藤。

2. 肝阳上亢型症状: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夜交藤、菊花。

加减:若头痛剧烈,可加川芎、白芷;若口苦咽干明显,可加黄芩、栀子;若烦躁易怒明显,可加丹皮、栀子。

3. 痰湿内阻型症状:头晕重浊,胸闷痰多,肢体沉重,食欲不振,舌胖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浊。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若胸闷痰多明显,可加枳壳、瓜蒌;若肢体沉重明显,可加防己、薏苡仁;若食欲不振明显,可加砂仁、藿香。

4. 气滞血瘀型症状:头痛如刺,胸闷胁痛,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头痛如刺明显,可加延胡索、郁金;若胸闷胁痛明显,可加香附、郁金;若面色晦暗明显,可加丹参、鸡血藤。

三、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专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血压升高,也要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

3. 整体调理: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配合中医治疗,达到身心平衡。

4.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医学方法,以提高疗效。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处方用药1. 基础方剂:珍珠母、菊花、钩藤、生地黄、白芍、川芎、甘草等。

2.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进行药物加减。

用药方法- 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 丸剂或散剂:对于不便煎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选穴1.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2. 配穴:肝阳上亢加肝俞、肾阴虚加肾俞、痰湿阻滞加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按摩1. 头部按摩: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2. 背部按摩:按揉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

3. 四肢按摩:按揉太冲、曲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4. 生活方式调理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测血压: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症状变化: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3. 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结语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建议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建议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建议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建议。

一、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诊断高血压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望诊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病情;通过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发病情况、饮食习惯等来了解病情;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这些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高血压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降压汤、温阳汤等,这些方剂通过中药的药性作用,对高血压进行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改善气血循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合谷穴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手法疗法,通过按摩人体特定部位来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调节,进而降低血压。

常见的推拿按摩方法有指压、揉捏等,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三、中医对高血压患者的建议除了治疗方法,中医还有一些对高血压患者的建议,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养生,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咸食的摄入量,避免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等。

2.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中医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调节血压。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引言高血压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案。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版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 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 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包括心脏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等。

3. 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心脏病。

中医诊疗方案2024年版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常见的辨证类型包括:1. 肝阳上亢型:以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为主,治疗重点在于疏肝降压,常用方剂为柏子养心丸。

2. 脾胃湿热型:以口苦、口渴、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利湿,常用方剂为茵陈蒿汤。

3. 肾阴虚型:以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为主,治疗重点在于滋阴降火,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

饮食调理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遵循以下原则:1. 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3. 适量摄入富含钾、镁、钙等矿物质的食物,如海带、香蕉、豆制品等。

4. 避免饮酒和吸烟。

运动保健适度的运动对于控制高血压性心脏病非常重要,建议患者:1. 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心理调适心理调适对于控制高血压性心脏病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患者:1. 学会放松自己,如通过冥想、音乐欣赏等方式。

2.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调整。

因此,建议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前,咨询专业医生并进行个体化诊断。

中医医案——高血压

中医医案——高血压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眩晕病史:罗某三年前因外感出现头晕,身冷畏寒,心悸,失眠少寐,便溏,脘胀,乏力,时胸闷不适,气短,自汗出。

曾先后在数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显,所服汤药不外解表、散寒、温阳等,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自述服用上述之药后,全身无力,感觉不适,血压不稳,经常波动在160/95mmHg左右,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初诊:头晕,身冷畏寒,尤其是怕冷,感觉上半身畏寒尤甚,集中在双上肢的外侧,心悸,少寐,便溏,脘胀,乏力,时胸闷不适,气短,口干苦,自汗出,舌质暗,苔薄,脉象弦细。

西医检查:血压165/90mmHg,心电,胸片,心脏彩超,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Ⅱ级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审机:脾虚湿蕴,中焦不振,肝气不舒。

治法:健脾利湿,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5克半夏15克党参30克甘草5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牡蛎20克天花粉15克枳实15克龙骨20克生姜3片大枣5枚二诊:头晕好转,心悸减轻,仍感觉脘胀,上身怕冷,便溏,乏力,时值冬天,如果屋里温度低于20度,就感觉身冷甚,汗出不多,心悸,失眠,辨证为卫阳不足,心阳不振,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桂枝30克白芍15克甘草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党参30克枳壳10克生姜5片大枣5枚茯苓30克三诊:症状好转,继服三十余剂病情完全好转,血压稳定,脘胀不适消失。

按语该患者为公职人员,出差到新疆后外感引起此病,主要是感觉上半身怕冷,汗出不甚,头晕,心悸加重,原有高血压病亦加重,来我处就诊前,已经过数位医生诊治,效果不显,根据患者的症状辨证为脾虚肝郁证兼以外感,乏力、便溏、胸闷气短为脾虚所致,脘胀为肝气郁结,脾虚气血生化无源,子盗母气,故见心悸、失眠少寐,中阳不振则见上半身怕冷,湿气重则遇风尤甚,因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怕冷,卫气源于下焦,充养于中焦,布散于上焦,现在中焦阳气受损,生化无源故见寒象,方选伤寒论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脘胀减,肝气舒则用桂枝加龙骨牡汤温中阳,兼以安神定志,数剂而解。

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高血压(原发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背景和目的高血压(原发性)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帮助患者管理和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 中医诊疗:- 个体化辨证论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灸、中药等个体化的治疗手段。

- 饮食调理:结合中医理论,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例如限制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鼓励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健康食物。

-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配制适合患者的中药,以清热降压、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疗目标。

- 气功锻炼:推荐患者进行适当的气功锻炼,如太极拳、气功养生等,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情绪、降低血压。

2. 西医诊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临床症状,西医医生可以开具降压药物,并定期调整剂量以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 生活方式干预:西医提倡患者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减少精炼食品的摄入等。

- 血压监测: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每次测量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并发症防治:西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

注意事项1. 患者在接受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时应咨询专业医生,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2. 患者需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3. 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是长期的管理措施,患者应坚持并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惯。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对于高血压(原发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个体化辨证论治、饮食调理、中药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控制和缓解高血压。

本文将就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方式,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辨别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和气血运行不畅的具体表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高血压常见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是高血压的常见辨证类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舌质淡白、脉象细弱等症状。

治疗方法是通过益气活血,调整气血平衡。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红花等,可以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

2. 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型是高血压的一种辨证类型,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耳鸣、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状。

治疗方法是通过平肝息风,降低肝火。

可以采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中药进行治疗,并配合针灸、拔罐等疗法。

3. 肾虚型肾虚型是高血压的辨证类型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舌质红、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方法是通过滋补肾阳,强化肾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包括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等,可以配合针灸、艾灸等治疗方法。

4. 痰湿阻络型痰湿阻络型是高血压的一种辨证类型,患者常表现为胸闷胁痛、头重脚轻、体胖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治疗方法是通过祛痰化湿,通畅经络。

可以采用半夏厚朴汤、二陈汤等中药进行治疗,并配合拔罐、艾灸等疗法。

二、中医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

2. 综合治疗:中医辨证施治通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

3. 结合饮食调理:中医辨证施治强调饮食调理,可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进行相应的饮食调理,如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等。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引起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相比于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调理对于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避免高盐饮食,因为高钠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此外,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也十分关键。

可以选择一些低脂、低盐的食材,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来保持血管的弹性和正常的血液循环。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高血压常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常见的中药方剂包括天麻钩藤饮、茯苓五味子饮等,这些方剂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降低血压。

一般而言,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穴位有太冲、内关、涌泉等。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迅速、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高血压常采用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舒缓肌肉和神经的紧张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按摩穴位有风池、神门、内关等部位。

调理情绪情绪调理在中医治疗高血压中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患者需要学会舒缓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中医常常通过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来改善情绪问题,包括通过针灸、中药调理等方式。

生活调控生活调控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中医建议患者保持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适当的运动对于控制血压也非常有益,可以选择一些舒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坚持一定的运动量。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份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以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篇1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6 岁职业:干部初诊时间:2019 年 6 月 1 日就诊地点:某中医医院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腰酸腿软等症状,血压高。

现病史:患者于 2 年前检查出血压高,一直服用降压药物,但症状仍有反复。

近日症状加重,故来就诊。

既往史:无重大疾病史,有吸烟史和饮酒史。

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病史。

中医诊断: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治疗计划:1. 中药治疗: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养肝,平肝潜阳。

2. 针灸治疗:选取太冲、太溪、风池、曲池等穴位,平补平泻,调节阴阳平衡。

3.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4. 西医治疗: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

随访计划:每周一次,共治疗 4 周。

疗效评估:1. 症状改善:头痛、头晕、耳鸣、失眠、腰酸腿软等症状明显减轻。

2. 血压控制:治疗后血压平稳下降,降至正常范围内。

3.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状态良好。

本病历范文展示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方案,症状和疗效评估等内容。

《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篇2标题:高血压中医病历范文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5 岁职业:干部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就诊日期:2023 年 2 月 15 日一、主诉患者主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一周。

二、现病史患者一周前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无明显诱因。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西药降压治疗,症状略有缓解,但仍有反复。

今来我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

三、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5 年,曾服用多种西药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

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和手术史。

四、家族史患者父母均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高血压病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一、概述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

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存,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肾、脑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

中医病名:眩晕病;西医病名:高血压病二、诊断【西医诊断】根据2018.2.20发布的《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科学声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非同日测量三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血压虽然正常,也诊断为高血压病。

【中医辨证分型】本病中医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头晕与目眩,轻者仅眼花,头重脚轻,或摇晃浮沉感,闭目即止;重则如坐车船,视物旋转,甚则欲仆。

或兼目涩耳鸣,少寐健忘,腰膝酸软;或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

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为数月发作一次,亦有一月数次。

常可有情志不舒的诱因,但也可突然起病,并可逐渐加重。

1.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急躁易怒、失眠、面红、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口干。

舌红苔黄。

脉弦或数。

2.痰浊上蒙证:眩晕、头重如裹、昏蒙、胸闷、呕吐痰涎、纳少、恶心、脘腹痞满,多寐、神疲、头痛。

舌淡,苔白腻。

脉弦滑。

3.气血亏虚证: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加重。

头痛隐隐、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懒言、心悸、失眠、纳差食少、便溏。

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4.瘀血证:眩晕、头痛如刺、面色黧黑、口唇紫黯、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精神不振、耳鸣耳聋。

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

脉弦涩或细涩。

5.肾精不足证: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

耳鸣、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失眠、夜尿频、遗精、健忘。

舌红少苔。

脉弦细。

6.阴虚阳亢证:头晕头痛,耳鸣、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舌红苔黄。

脉弦。

三、治疗方案1.生活饮食调摄: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版本)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以眩晕,头痛为主证的病症.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多认为眩晕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相关,病位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相关,脏腑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皆可致病,或为清窍失养,或为邪扰清窍。

一、本案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I10.X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头晕、头疼、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二)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四)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眼底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五)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指定的《高血压病诊疗指南》表1.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类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表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临床情况I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脑血管疾病因素超声心动图或X线)●缺血性中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脑出血1-3级)●蛋白尿和/或血浆●短暂性脑缺血●男性>55岁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发作(TIA)●女性>65岁160-177mmol/L(1.2-2.0 心脏疾病●吸烟mg/dl) ●心肌梗死●总胆固醇>5.72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心绞痛●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颈、髂、●冠状动脉血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家族股或主动脉重建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肾脏疾病<65岁)狭窄II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HDL-C降低●肾功能衰竭(●VLDL-C升高血Cr>177mmol/L●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或2.0mg/dl) ●葡萄糖耐量减低血管疾病●肥胖●夹层动脉瘤●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症状性动脉●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疾病高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三、治疗方案1、分型论治(一)肝火上炎型症候: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祛风定眩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12g,柴胡12g,泽泻12g,栀子9g,黄芩15g,天麻15g,钩藤30g(后入),丹皮15g,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甘草6g。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肝郁气滞型主要症状:头晕目眩、胸闷烦躁、失眠健忘、口苦便秘、舌苔黄腻、脉弦细。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药物:柴胡、丹参、川芎、赤芍、广藿香等。

2.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食欲不佳、腹泻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方案:健脾益气,调理脾胃。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黄芪、陈皮、升麻等。

3.肾阳虚弱型主要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夜多、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方案:温阳填精,固肾益气。

常用药物:肉桂、党参、独活、巴戟天、枸杞子等。

4.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秘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案:滋阴降火,润肺益肾。

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麦冬、黄柏、玄参等。

二、饮食调理1.忌食过咸、过甜、过油腻的食物,适量控制盐分和糖分的摄入。

2.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麦类食物等。

3.适量食用富含钾和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海带、豆类等。

4.避免或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三、生活调理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安排时间。

2.适度运动,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3.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4.禁烟限酒,戒除不良嗜好,如烟草和酒精。

四、草药调理中草药可以根据个体情况使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中草药:1.黄芩:清热解毒,降血压。

2.菊花: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3.金银花:清热解毒,降血压。

4.天麻:安神定志,清热降压。

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发病率。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导致阴阳失调而引起的。

与西医的降压药物治疗相比,中医的诊疗方案更加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综合治疗,达到减轻症状、控制血压以及延缓并发症发展的目的。

一、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方法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依靠四诊合参和望闻问切的方法:1.四诊合参:- 望: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质、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

- 闻:听患者的言辞、声音、音调等,以了解其情绪状况和气血状况。

- 问: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等。

- 切: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判断其脉象的变化。

2.望闻问切:- 望: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红润或苍白,有无目赤、目痛等症状。

- 闻:听患者的言辞,了解其精神状态是否紧张、烦躁等。

- 问: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心慌、口渴等症状。

- 切:通过按摩患者的腧穴,了解其脉象是否有偏快、偏数等。

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来进行。

以下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芪、丹参等,功效是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

-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降压的效果。

-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药处方:黄连、黄芪、丹参、天麻、决明子、菟丝子、海藻、冬瓜、茶梅等。

2.生活调理:-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低盐食物等。

- 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控制体重。

-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 定期锻炼: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

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久坐。

三、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不同,需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高血压中医案例
病例一:
患者:男性,55岁,近期发现血压偏高,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中医诊断:肝火犯疏风,肝阳上亢,化热生风。

治疗方案:清肝热,降阳炎。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味。

处方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生大黄、栀子、丹皮、生石膏、茯苓、枳实、阿胶等。

服用方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用50ml。

疗程:连续服用两个月。

治疗效果:经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血压逐渐降低,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病例二:
患者:女性,45岁,多年来一直有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升高,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

中医诊断:气虚血瘀,肝郁气滞。

治疗方案:补气化瘀,疏肝理气。

方剂:养血当归汤加味。

处方组成:当归、川芎、熟地、黄芪、赤芍、桃仁、香附等。

服用方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用50ml。

疗程:连续服用三个月。

治疗效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心悸、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最好在中医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子

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子

老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子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传统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独具特色,其中使用中药方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老中医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中药方子,对于缓解高血压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中药方子一:柴胡降压饮材料:•柴胡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制法:1.将上述药材洗净后放入药锅中;2.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3.待药汁熬至200毫升左右时,滤去渣渣取汁;4.分三次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的功效,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患者。

长期服用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中药方子二:凉茶降压方材料:•酸枣仁10克•夏枯草15克•大青叶10克•菊花15克制法:1.将上述药材洗净后放入瓦锅中;2.加入1000毫升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3.待药汁熬至500毫升左右时,滤去渣渣取汁;4.分两次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对高血压伴有热症的患者尤为适用。

长期饮用可舒缓高血压引起的症状,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畅通。

中药方子三:龙胆泻肝汤材料:•龙胆草20克•槐花10克•枸杞子15克•茯苓10克•丹参10克制法:1.将上述药材洗净后放入炖盅中;2.加入适量清水,文火慢炖2小时;3.待药汤2炖至300毫升左右时,取汁备用;4.分两次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利湿热、泻肝胆、降压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湿热症状的患者。

长期服用可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脏健康。

传统中医药中的中药方子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但患者在选择药方前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师,以确保选择的中药方子对症有效。

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最大程度地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中医经方应对原发性高血压有奇效

中医经方应对原发性高血压有奇效

中医经方应对原发性高血压有奇效患者:张某性别:男年龄:39岁初诊:2018年9月30日主诉:9月30日发现血压升高,大便每日2-3次,伴眠差,腹型肥胖,体重175斤。

双关弦滑,苔白滑。

因初得高血压,告知暂不用西药,只服中药降压,以观后效,询有家族史。

方剂:柴龙汤半量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g 磁石20g 生黄芩20g 制半夏20g 生大黄30g 生姜20g(切)干枣6枚(撕)剂量:7剂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透,文火煮45分钟以上,余600ml 分三次,一天热服。

复诊:10月8日,高血压135/90mmhg 近几日在家自量血压在135/95mmhg左右,大便2-3次/天。

双关弦,少阳枢机不利。

方剂:柴龙汤半量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 g 磁石20g 生黄芩20g 制半夏20g 生大黄30g 生姜20g(切)干枣6枚(撕)剂量:7剂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泡透,文火煮45分钟以上,余600ml 分三次,一天热服。

三诊:10月16日,血压135/95mmhg,舌淡苔白滑,有水气,大便4-5次/天,双关弦减。

方剂:柴龙汤半量加味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 g 磁石20g 生黄芩20g 制半夏20g 生大黄30g 黄芪60g 附片15g 生姜20g(切)干枣6枚(撕)剂量:7剂煎服方法:同上四诊:10月28日,Bp130/80 mmhg,状可,腹部变小,大便4-5次/天,双关弦减,方剂:柴龙汤半量加味方组: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 g 磁石20g 生黄芩20g 制半夏20g 生大黄30g 黄芪60g 附片15g 生姜20g(切)干枣6枚(撕)剂量:7剂煎服方法:同上五诊:11月7日,120/80mmhg,便可,大便6次/天,臭秽较重,双关弦减,自觉身体轻便,体重减了5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

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

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

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

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

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

茯苓安神。

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母30
柴胡,素馨花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
脾益气,以实土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

用丹皮清血中之伏火,栀
子清肝热,导热下行。

珍珠母滋阴潜阳。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
胖嫩,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2g 陈皮12g 白术10g 茯苓15g
钩藤20g 天麻6g 竹茹15 枳实15
甘草6g 生姜3片大枣5枚
陈皮,半夏合用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天麻,钩藤并用平
肝潜阳,熄风止眩。

竹茹、胆星清热化痰,枳实理气,甘草、生姜、
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

7.阴阳两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
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调理阴阳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 山茱萸9 巴戟天9 肉苁蓉9 制附子6 官桂6 五味子6 石斛9 麦门冬6 石菖蒲6 远志6 白茯苓6
薄荷5 生姜5 大枣1枚
方用熟地,山茱萸补肾填精,巴戟天,肉苁蓉温壮肾阳,附子,肉桂
温养下元,摄纳浮阳,引火归源。

五味子,石斛,麦门冬滋阴敛液,
壮水以济火,石菖蒲,远志,茯苓合用,开窍化痰,交通心肾。


荷轻清上行,姜,枣和中调药。

高血压特色治疗方法:
按摩:
方法一
①浴面分抹法: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20-30次。

然后再用双手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

手法轻松柔和,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

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

②揉攒竹穴:用双手拇指端分别按揉双侧攒竹穴约100次,用力要均匀。

此法可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③抹桥弓:头偏向一侧,用双手四指指腹分别在对侧耳后隆起处沿大筋向下推抹至胸廓上囗处,双手交替进行,反复多次。

此法有显着的降压作用。

方法二
“抹、擦、梳、滚、揉、按”六字按摩法降压好。

如高血压病人在坚持服用降压药物的同时进行此按摩法,可帮助巩固降压疗效。

抹:就是抹前额。

其方法是双手的食指或中指进行抹。

擦:就是用双手手掌摩擦头部的左、右两侧。

摩擦时用力不宜过大,以自觉舒适为好。

梳:就是将双手手指微屈,两手十指好似虎爪般,先从前额发根开始,一寸一寸向头顶,再一寸一寸向脑后推着,边推边梳,当然也可以左、右两手互相交替反复进行推梳5~10分钟左右。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滚”、“揉”、“按”三种方法。

滚:就是滚动腰背部。

其方法就是先将左、右两手握拳,拳眼对贴着相应的腰背部左、右两侧用力上下滚动,幅度可以尽量大一些,按摩3-5分钟即可。

揉:就是揉动腹部。

做法是:两手重叠,尽量用靠近腹部的一只手按紧小腹部轻轻揉动。

揉动时应顺时针方向转动,约3~5分钟。

揉腹后一般血压都会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按:就是按摩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肩井穴(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内关穴(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合谷穴(手背,第1、2掌骨间)。

高血压的针灸治疗:
本症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证范畴。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上扰头目,头痛头晕;肝喜条达,郁易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发为眩晕;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更伤脾胃;或忧思劳倦,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阻经络,清阳不升,头目眩晕,发为本病。

常用穴位:大椎、肩井、肺俞。

梁门、太阳、风池、涌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曲池、中院、丰隆、百会、气海等穴。

中药茶疗十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患者除了应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