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之对比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语文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cd48a027284b73f34250c4.png)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吗?
• 1、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 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 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 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 如: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 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衬托
•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乙事物由于甲 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总结:
•1、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 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
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 2、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 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其目的不在写
把想
而是以此来突出要写的主要事物。 “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课堂练习
• 望江南 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注: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 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 问题: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①从表面看,这首词主要是写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表现手法之对比》课件
![《表现手法之对比》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36ab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d.png)
情节转折对比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对比情节发展的前后转折,突显情节的起伏变化,引 导观众的情绪反应。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情节转折对比是电影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通过对比情 节发展的前后转折,可以突显情节的起伏变化,引导观众 的情绪反应。例如,在电影中通过对比快乐的场景和悲伤 的场景,顺利和挫折的情节等,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的转 折点,让观比》ppt课件
目录
• 对比的定义与作用 • 对比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 对比在文学中的应用 • 对比在音乐中的应用 • 对比在电影中的应用 • 总结与思考
01
对比的定义与作用
对比的定义
01
02
03
对比
通过突出两个或多个元素 之间的差异,以强调它们 各自的特点和重要性。
对比的构成
对比由两个或多个相对的 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可以 是形状、颜色、大小、方 向、纹理等。
选择合适的对比方式
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对比方式,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注意对比的平衡
在对比时,需要注意对比的平衡,避免过于突兀或不协调。
对比手法的未来发展
动态对比
随着技术的发展,动态对比将成 为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能够更加
生动地展示内容。
多维度对比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维度被纳入对比 的范围,如声音、气味等,使对比 更加丰富多样。
大小对比
总结词
通过调整元素的大小来引导观众的视 线,强调重要内容。
详细描述
通过将重要的内容或标题设计得更大 ,而将次要内容或说明设计得较小, 可以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重 点。
方向对比
总结词
利用元素的排列方向来创造动态感,引导观众的视线。
详细描述
徐水仙 《表现手法之对比、欲扬先抑》
![徐水仙 《表现手法之对比、欲扬先抑》](https://img.taocdn.com/s3/m/11bb87c9f90f76c661371aad.png)
一、经典回顾
1.复习学过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范进中举》《孔乙己》等,这些 散文或小说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任举一例说说什么是对比、对比 有什么作用。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 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 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 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 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 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情的 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 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卷《五猖会》)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 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2010年河 北卷《最美的善举》)
3.选择题
二、题型总结
3.选择题 (2016年天津卷《三角梅》)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因。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三、阅读训练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 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4分)
三、阅读训练
答案:(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 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 钝。(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 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3) 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 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着“我”, 对“我”的话深信不移。(每点2分,答出 两点即可)
三、阅读训练
《五猖会》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 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训练
答案:“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倡 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 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表现手法之对比
![表现手法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b27a0f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2.png)
摄影艺术案例:风景摄影中的明暗对比
总结词
层次感、立体感
详细描述
在风景摄影中,通过控制画面的明暗对比,可以突出景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利用光线在景物表面形成的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质感。
电影制作案例:动作场景中的大小对比
总结词
震撼、紧张
详细描述
在电影的动作场景中,通过大小对比的手法,可以营造出震撼和紧张的氛围。例如,将 巨大的战舰与渺小的人物进行对比,或者将庞大的自然灾害与微小的生命个体进行对比,
明暗对比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通过光影的明来表现立 体感和层次感,通过将主题物与其他物体在 明暗上形成对比,可以突出主题物的特点, 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例如,在摄影 中,使用不同的曝光和光影效果来营造明暗 对比,突出主题物的特点。
虚实对比
总结词
角度对比
通过不同角度拍摄,展现 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
电影制作
场景对比
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营造氛围,推动剧情发 展。
人物对比
通过人物性格、外貌、行为等方面的对比,突 出主题。
音效对比
通过音效的强弱、快慢、高低等对比,增强情感表达和情节张力。
文学创作
语言对比
通过不同语言的运用,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都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文学创作案例:小说中的情感对比
总结词
情感起伏、情感冲突
详细描述
在小说创作中,通过情感对比的手法,可以 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情感的起伏和冲突。例如 ,将悲伤和快乐的情感进行对比,或者将愤 怒和无奈的情感进行对比,都能让读者更加
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THANKS
03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浅谈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55e257901f69e3143329467.png)
能 。然而 ,诗 歌作为一种 唯美 的艺术 形式 ,无 论是诗歌 的
形象 、语言 ,还 是诗歌 的艺术技 巧,都是十分 讲究的 。尤
其 是 诗歌 的艺 术 技巧 ,经 过 历代 大师 的尝试 、积 累和丰
富 ,形成 了各种 各样 的表现 手法 ,在 众多 的表 现手法 中, 反衬 和对 比尤其受到诗人 的青睐 ,也 留下众 多的名篇 。但 许 多学生对这 两种表现 手法容易混淆 ,辨别 不清 。笔者试 着对 新教材 诗词单元 的相 关篇 目作 了一些简要 的分析 ,让 学 生更好地 了解和掌握 这两种表现 手法在诗 歌中 的具体运 用 ,以提高其诗歌鉴赏能力。 首先 ,要 明晰 概念 。在诗 歌 教学 中,这 是 两种 经 常
冲 击 ,让 人 生 出无 限 感慨 和 惆 怅 。
5 收放相衬 。如王维 的 《 元二使安西 》中 “ . 送 劝君更 尽一 杯酒 ,西 出阳关无故人 ”即此意;后三句说 ,哪里还 要饮 什么送别 的酒 啊,酒没饮 ,心早 已如痴如醉 了,眼泪 流尽继之 以血 ,心却如死灰 , 由前面的暂 时宽慰 又转到痛
这两种表现手法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 。以此可 以更准确地解
读诗人的情感价值取 向,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
新 教材 中 ( 选修与必修 )古代诗 词篇 目大 幅度增加 ,
高考 古代诗词试 题也要求 学生真 正进 入到鉴赏 的状态 。因
此 ,我们有 必要给学生提供 赏析诗歌 的基本方 法和基本技
官 非 老 病 休 ” 。 上 句 的 “ ” , 只 是 作 为 烘 托 , 下 句 的 名
“ ”,才 是正意所在 :休 官原 因不是 老病 ,而是不 受皇 官
帝 重 视 , 又遭 同列 排 挤 。 胸 中 块 垒 ,不 吐 不 快 ,却 又 不 能 直 吐 ,只 好 采 用 这种 含 蓄 的表 达 方 式 。 最 后 ,要 认 清 区 别 。 以 上 可 以看 出 ,对 比与 反 衬 的 区
徐水仙 《表现手法之对比、欲扬先抑》
![徐水仙 《表现手法之对比、欲扬先抑》](https://img.taocdn.com/s3/m/11bb87c9f90f76c661371aad.png)
贤婿老爷……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 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 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 体面的相貌……
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就想天鹅屁吃……”。一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 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 替他扯了几十回。
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
门不着。……又骂了一顿。
对比
对比就是将两种人 物、事物放在一起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 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题型总结
提示:审题意识
文本意识
主题意识
三、阅读训练
《曹刿论战》 选文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 什么作用?(2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 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记叙文阅读复习
表现手法之 对比、欲扬先抑
保定市乐凯中学 徐水仙
聚焦中考
2010年河北卷《最美的善举》
4.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 和 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 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准确判断对比与欲扬先抑两种 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2.总结与之相关的常见题型及答题 思路。
3.培养运用对比、欲扬先抑手法写 作的意识。
三、阅读训练
《五猖会》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 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 简要分析。(2014年河北卷《五猖会》)
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 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2010年河 北卷《最美的善举》)
3.选择题
二、题型总结
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的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7066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4.png)
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用于强调事物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下面将详细解释对比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的定义、种类和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对比的定义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可以用来强调个体的特点,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对比通常采用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共性。
二、对比的种类对比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象征对比:用寓意或象征手法来表达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常用于诗歌、文学作品等。
2.词语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词语的含义、用法、语境等,表达事物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常用于文学、语言学等领域。
3.图像对比: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图像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因素,表达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常用于艺术、设计等领域。
4.观念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表达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常用于哲学、社会学等领域。
5.时间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事物或事件,表达事物之间的变化、发展趋势等,常用于历史、社会科学等领域。
三、对比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应用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对比常用于描绘人物、情节、风景等,通过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加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艺术作品中,对比常用于绘画、摄影、设计等领域,通过对比不同的形状、颜色、材质等因素,营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对比也很常见,例如在购物时对比不同品牌、价格、质量等因素,帮助人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总之,对比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表现手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也能够增强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吸引力和艺术性。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https://img.taocdn.com/s3/m/cc3028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f.png)
目录
• 对比 • 衬托 • 烘托 • 渲染
01
对比
定义与特点
对比是指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作品中 ,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情境 进行比较,以强调其差异和冲突,突 出主题或情感。
对比的特点是强调对比的双方,通过 对比来突显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使作 品更加生动、鲜明和有力。
创造层次感
衬托能够通过对比创造层 次感,使作品更加有深度 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视 觉冲击力。
衬托的运用方式
A
颜色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来突出主题,例如使用冷色 调来衬托暖色调,或者使用互补色来增强对比 效果。
形状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来强调主题,例如使用 圆形来衬托方形,或者使用不规则形状来 突出规则形状。
间接对比
通过其他事物的描述来暗示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 事物或情境,进行间接比较。
象征性对比
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 情境,进行象征性比较。
02
衬托
定义与特点
衬托的定义
衬托是一种通过突出一个或多个元素来强调主题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比一个 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不同之处,使主题Leabharlann 加鲜明和突出。丰富作品情感表达
渲染手法能够细腻地表达情感, 使作品更具有情感深度,引发读 者共鸣。
渲染的运用方式
细节描绘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细节进行刻画,突出其特点,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
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具象化,使作品更具 有感染力。
气氛营造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引导读者 进入作品情境。
对比的作用
01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古典诗表现手法对比与反衬
![古典诗表现手法对比与反衬](https://img.taocdn.com/s3/m/6707b78ecc22bcd126ff0ceb.png)
定义
•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 对比: 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 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 衬托: 立的条件, 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 对比: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 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 • 反衬: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 反衬: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 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对比: 对比: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反衬: 反衬: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意:
•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一首诗所用的表现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 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 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不同的表现手法 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 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 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 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不要漏说最主要 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 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说 出道理来。 出道理来。
练习: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虞美人·听雨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词牌名。 断雁:失群孤雁。 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 生当宋、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 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1。试从一个角度,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试从一个角度,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共24张PPT)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6b9bf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作用: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问: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文章的表达效果。
8
对比: 南方的雨:缠绵温柔,像少女的爱,静谧、 闲适很有情趣。 北方的雨:好爽粗犷,像小伙的情,热烈 奔放、厚重激情。
答案: 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南方的雨和北 方的雨的特征。在对比当中,感情抒发更加细腻、 真切,流露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17
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主要内容
陪衬
我写的就是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18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 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 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 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 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
![高考考点聚焦: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3de631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2.png)
真题演练
从叙述的特点来看,全诗没有直接体现情感的词,却在看似平淡的叙述 中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 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的剥削。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明显,首先是 采地黄者与买地黄者的对比,一个是生活于农家,以采地黄度日的农民, 迫切地需要卖掉地黄来谋生,一个是生活于“朱门”的白面郎,需要买 地黄来喂马;其次是人与马的对比,采地黄者忍饥挨饿,而“朱门”里 的马却以地黄为食。诗人通过这些对比,揭露出人不如马、贫富悬殊的 社会现实,表达了诗歌批判的主题。
真题演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结 合前六句中的对比手法分析精卫的形象。首先要找出前六句中的对比点, 如“终年”与“寸诚”的对比,精卫的微小诚心和填海的时间之久形成 对比,表现精卫复仇的坚决;“山石细”和“海波平”的对比,精卫力 量的渺小和大海的波涛汹涌形成对比,表现精卫抱负的远大;“渺渺” 和“区区”的对比,填海工程的浩大和精卫生命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 精卫命运的悲惨。据此分条概括出精卫的形象特征即可。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 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比,让读者分清好坏、辨别是 考点解读 非。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事物的 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比”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核心 核心素养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700c1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3.png)
衬托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情感 更加深刻、丰富和真实。
创造意境
衬托可以用来创造意境,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示例
以绿叶衬托红花
通过描绘绿叶的茂盛和生机,突出红花的鲜艳和 美丽。
以静衬托动
通过描绘静态的场景或事物,突出动态的场景或 事物的生动和活力。
作用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的意思。
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 理解和接受。
引发思考
对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和差异。
质地对比
数量对比
如大与小、长与短、圆 与方等。
以悲衬托喜
通过描绘悲伤的情境或情感,突出喜悦的情境或 情感的快乐和幸福。
04
对比
定义
01
对比: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矛盾,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 系,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 。
02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 、大小、色彩、质地、数量等方 面的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 差异,从而突出主题或情感。
突出主题
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刻画,强调和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意义。
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渲染,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示例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通过对故 乡的景色、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渲染, 突出了故乡的贫困和落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的忧虑和思考。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 染、衬托、对比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
![诗歌表现手法之对比与反衬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c6baa6e6bd97f192279e9dd.png)
什么是对比?
所谓对比,就是在作品中把 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 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 出来的一种方法。 对比的作用就是为了比出二 者的不同点,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
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 表现手法,在作品中为了对 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 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 物从旁陪衬的方法。反衬表 现手法的运用,主次是分明 的。具体有动衬静、乐衬哀 喜衬悲、丑衬美等。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总之,在古诗鉴赏中,分清是 反衬还是对比,首先整体把握 然后从基本意象入手,具体分 析这些意象是平行并列还是有 主有次,这是区分对比与反衬 的基本做法。
• 练习巩固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
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 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 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 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 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 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谢谢
落任东风。” 的作用是什么?
• 【解析】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
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 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 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 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 “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 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 已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 “着意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 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 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记叙文对比衬托
![记叙文对比衬托](https://img.taocdn.com/s3/m/b55c7486680203d8ce2f24ce.png)
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对比和衬托一、表现手法:象征:在文中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对比:文章前后形成鲜明的对照。
烘托(衬托):主要是使文章表现的主体内容突出分明。
卒章显志:通常是前文层层铺垫,结尾处才用一两句揭示文章主旨。
借物抒情:通过对某一物体的描述来抒发作者的情怀。
托物言志:托意于“物”,借“物”言“志”以物喻人:用物来比喻人。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通过抑扬来设置“波澜”,使文章有起有伏。
二、范文举例:悬念——《智取生辰岗》欲扬先抑——《阿长与山海经》白描——《湖心亭看雪》托物言志——《马说》《爱莲说》《陋室铭》借景抒情——《答谢中书书》《春》借物喻人——《爸爸的花儿落了》夸张——《皇帝的新装》象征——《海燕》三、什么是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方法。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比的分类:1、纵向对比:如《故乡》鲁迅,“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和“我”面前的中年闰土:2、横向对比:如《故乡》杨二嫂对比(言行)闰土尖酸,刻薄愚昧,麻木势利,自私善良,忠厚四、什么是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叫衬托。
类型:正面衬托反面衬托1、《爱莲说》中写“菊”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2、《口技》中多次写宾客的反应有什么作用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3、如何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作用侧面烘托三峡的山连绵高俊。
五、解题三步骤:1.明确手法.2.具体阐释该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3.结合人物、结构、中心等, 简述该手法的具体作用.六、例题:1、选文为刻画胡屠户这个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范进中举》答:对比。
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了胡屠户的市侩势利、见风使舵,从而更加表明封建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嘴脸的丑恶。
初中作文表现手法之二:对比法PPT (共30张PPT)
![初中作文表现手法之二:对比法PPT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22638d0941ea76e59fa0402.png)
进来,他看看我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 落聘了。”妈妈把他拉进座,说:“以后可要 努力学习。”他叹声道:“悔不该当初不听你 的。” 我看看妈妈,又看看舅舅,是什么造成了 两者之间的悬殊呢? 简评:本文敏捷地抓住机制转换、用工制度改革的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运用横向对比手法,深刻地描写出 不同素质的两种人的心态变化,生动的反映了改革政 策的合理性。全文用小标题分为三段,把妈妈和舅舅 对待“大锅饭”和聘任制的绝然相反的态度及结果巧 妙地集中在一起表现,鲜明地刻画出妈妈和舅舅大相 径庭的思想境界。
吧!”“看完这段就睡!”妈妈仍低头看书。 我不解,问:“妈妈,你不是稳拿聘书了吗。 干吗还这么认真?”妈妈笑着说:“现在是在 与外商打交道。学得越多越好。”我不语了, 只是望着妈妈默默地说:“妈妈,你一定能拿 到聘书。” 果然,没隔几天,妈妈下班回家,手里高 举着一张红底金字的本本欣喜地喊:“我拿到 聘书了,我拿到了。”我快乐地奔过去,拿过 妈妈手里的聘书,左看右看,爱不释手。爸爸 笑着说:“我们可得好好庆贺一下呀!”“对 对。”我附和道。 正当我们举杯庆贺时,舅舅满脸沮丧地走
横向对比也可以分别表现两者的思想、言 行,虽然并不集中在一件事上,但同样可以组 成鲜明的画面。
例:妈妈是40岁出头的人了,正值中年发福, 容光焕发,可还留着青春的风韵。而老师,无情 的银丝早就浸进她的黑发,苍白略带黄色的脸庞 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清瘦的身材叫人担心受 不了低级台风。
每天上班,妈妈坐在冷暖设备齐全的办 公室,不多的正事干完,就是喝茶、看报、读 文件、聊天。 老师,出完操,跟着站讲台,讲习题,作 板书,走出教室,夹着几十本作业,带着满身 白色的灰尘。 八小时以外,妈妈陪着爸爸散步,带我逛 商店,逛公园,享受电视屏幕带来的乐趣。 老师,忙完一大堆家务,等着她的便是一 叠叠作业、备课和学生思想教育方案。 上我们家的人,手里提着沉沉的礼物,带 着见不得人的心思,带着一副阿谀奉承的腔 调……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https://img.taocdn.com/s3/m/e232a26e6137ee06eff918e0.png)
精品课件
11
2.衬托 《搭把手不孤独》
郭冬临:她不漂亮吗? 冯巩:她漂亮,是因为你在旁边衬托的。
精品课件
12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分正衬和反 衬。 正衬:用相同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即 “鲜花插牛粪上”。
——诸葛亮《出师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俗谚
精品课件
6
【经典例题】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
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
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
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精品课件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精品课件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精品课件
17
Hale Waihona Puke 衬陪衬陪衬陪衬 主要内容
表现手法对比作用
![表现手法对比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88625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对⽐是⼀种常见的写作⼿法,那么你知道对⽐的写作作⽤吗?下⾯请看表现⼿法对⽐作⽤的详细内容!表现⼿法对⽐作⽤⼀、对⽐的种类对⽐分为横向对⽐和纵向对⽐两种形式。
所谓的横向对⽐,就是将⼏个不同的⼈、事、物进⾏对⽐。
例如将黄⽠、丝⽠、苦⽠进⾏对⽐,将张三、李四、王五进⾏对⽐。
所谓的纵向⽐,就是将⼀个(类)⼈、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为等进⾏对⽐——是⼀个或⼀类事物⾃⾝的⽐较。
例如⼀个孩⼦,三岁什么样、五岁什么样、⼗岁⼜什么样,这个孩⼦没有和别的孩⼦进⾏⽐较,⽽是⾃⼰不同年龄段长相的对⽐。
这⾥的说的“纵向”就是指“沿着时间顺序排列”。
⼆、对⽐的五种功能(作⽤)在写作中,为了实现以下⽬的时,必须使⽤对⽐这种技法。
1、突出不同点。
既包括⼀个(类)事物与另⼀个(类)事物之间的差异,也包括⼀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差异。
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差异,运⽤横向对⽐。
例如:张三本次考试总成绩215分,李四422分,这样⼀对⽐,张三和李四的差异——成绩⾼低,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突出了张三成绩低,李四成绩⾼。
表现或突出同⼀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纵向对⽐。
例如,这个孩⼦三岁时0.8⽶,五岁时1.25⽶,⼆者⼀对⽐,孩⼦的⾝⾼的差异就凸显出来了。
2、突出相同点。
既包括⼀个(类)事物与另⼀个(类)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也包括⼀个事物不同时间点表现出来的共同点。
表现、突出不同事物间的共同点,运⽤横向对⽐。
例如:张三体重187⽄,李四188⽄。
⼆者⼀对⽐,他们⼆⼈⾝体肥胖的共同点就体现出来了。
表现或突出同⼀事物不同时间点的共性,⽤纵向对⽐。
例如,这个孩⼦三岁能进⾏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五岁时能流利读报,⼆者⼀对⽐,孩⼦天资聪慧的共同特点就凸显出来了。
3、突出对⽐项中某个事物的某个特点。
对⽐是把双刃剑,将甲⼄进⾏⽐较,在突出甲⾼的同时,必然突出⼄低。
然⽽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总有主要⼈物(⼩说成为主⼈公)、次要⼈物、线索⼈物之分,⽂章侧重表现的是核⼼⼈或核⼼事物,因此我们分析时,⾯对同时突出甲⾼、⼄低时,要明⽩,作者要凸显的是表现的核⼼,如果⼀篇⽂章⼏种表现的是甲,我们回答对⽐的作⽤时,就只谈突出了甲⾝材⾼,⽽不回答突出⼄⾝材矮⼩,因为⼄的引⼊与甲构成对⽐,是为表现甲服务的。
对比是什么手法
![对比是什么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94260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d.png)
对比是什么手法
①对比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并且属于非常常见的表现手法。
②对比的作用指将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③对比手法又被称为作比较,物、事、人等都可以拿来作比较。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笔者决定还是举一个例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古语其实就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这里对比的是什么呢?这里对比的是民心。
如果天子顺了民心,那么就会昌盛,如果逆了民心,则会衰败。
说完基于“事”上的对比,再来说说基于“人”上的对比。
和小红相比,小明真的太差劲了,连一次普通测试都考不及格,要知道小红可是拿了满分。
这是通过“考试”成绩的对比,来反映谁优秀。
是基于“事”反映人的一种对比方式,在塑造人这方面,对比手法非常重要。
再从构成方式上看,对比手法共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反面对比,一种是反物对比。
什么是反面对比?就是比如一个人很好,反面对比,就是拿不好的和他比。
什么是反物对比?简单来说就是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
比如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句话就是反物对比,突出顺民心的重要性。
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
![表现手法之对比、衬托](https://img.taocdn.com/s3/m/bfc9b65bbe1e650e52ea99e2.png)
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 动静对比 ◆ 虚实对比 ◆ 古今对比
3
对比的特征:
1、两两对照:或两幅画,或两个人,或一幅 画一个人的两个方面。 2、两个比对的对象都出现。 3、两个对象有关联:一般为同一类。 4、对比的目的:并不是突出其中一个对象的 特征,而是为了表现画面之外的情感、哲理 等。 5、具有对立性。
诗歌表现手法 之
对比、衬托
李白的《越中览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 ◆ 朱门酒肉臭, ◆ 战士还家尽锦衣。 ◆ 路有冻死骨。 ◆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2
对比的类型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 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衬托: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
衬托的特征
◆ 1、两个事物或是两幅画面。 ◆ 2、可以相似,可以对立。 ◆ 3、使用的目的:突出一方面。 ◆ 4、所要表现的主体可以不出现。 ◆ 5、衬托可以不同类。(景与情)
◆ 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于乙对比, 两者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 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 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 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 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9
◆ 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 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类物体,要么同 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 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 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 意彼。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 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 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 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 良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表现手法
![对比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349d1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a.png)
对比表现手法
对比的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比较:
一、对比和衬托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
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
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二、对比与类比
1、对比双方对立、相反或有差异,对比是为了强烈突出其中一方。
2、类比双方较为接近,大致无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托
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次 要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次要事物 作陪衬。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总结:同一个对象的不同方 面作比较叫做对比,不同对象之 间的比较叫做衬托。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如:
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王伦》李白)
3、衬托常用于描写。 的两个不同方面;
3、对比常用于论述。
在阅读中的运用
阅读1.文章标题:《我的父亲母亲》
问题: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是本文极为重要的写 作手法。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1)将当年的“爹”和妈妈作对比,突出“爹”的 老实、软弱和妈妈的坚强聪明、宽厚能干与辛苦操劳; (2)将如今的妈妈和过去的妈妈作对比,突出妈妈 年老后年老后对丈夫遇到危机的无力感,表达“我”对 年迈父母的怜惜与感伤。
区别
演员丙(叫花子)
导演
100元
衬正托衬
演员甲
更善良
主角
1元
演员乙
善良
配角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如:
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 鸥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地身躯躲藏在 悬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 自由自在地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 燕》高尔基)
区别
演员丙(叫花子)
导演
110元0元
衬正反托衬
演员甲
更善善良良
主角
1踢元
演员乙
善坏良人
配角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1、衬托有主、次之分, 1、对比表明对立现象,
衬托事物为被陪衬事 两种对立事物是平行
物服务,突出被陪衬 并列关系,无主、次
事物;
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 2、对比可分为两个事
事物;
物,也可为一个事物
阅读2.文章标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问题:文章主要写蒲公英,为什么还两次写到 白玉兰和海棠?
答案: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 的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阅读3.文章标题:《秋的济南》
问题: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第5段又写 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衬托,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来衬托济南秋 天的月亮,突出秋天济南月亮的高洁,使人不免 有点悲怀的特点。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
表现手法
目
录
对比和衬托
在阅读中运用
表现手法
广义的表现手法就等同于写作手法。狭义的表 现手法就是为了让文章的故事更加精彩而所采用 的一系列的方法。
对比和衬托
①
②
③
对
衬
区
比
托
别
区别
演员丙(叫花子)
导演
100元
衬托
演员甲
对比 更善良
主角
1元
演员乙
善良
配主角
对比
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 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 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