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童话和寓言的阅读
大班阅读寓言故事方法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阅读寓言故事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训练方式。
以下是一些引导大班孩子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寓言故事:选择一些简单易懂、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比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
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有助于孩子们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在孩子们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引导他们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让他们猜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故事中的细节,并让他们根据故事的描述想象场景和角色的心理状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寓意。
讨论和总结故事的寓意:在孩子们阅读完寓言故事后,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总结故事的寓意,让他们明白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延伸活动加深理解:可以组织一些延伸活动,比如角色扮演、绘画等,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引导大班孩子阅读寓言故事需要耐心和理解。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培养小学生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小学生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与技巧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培养想象力和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孩子们可以陶冶情操,开拓思维,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然而,培养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欣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欣赏能力。
一、选择适合的童话故事首先,为了吸引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我们应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认知能力的故事。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选择相应主题和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的童话故事。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故事,注意语言简练,情节生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的故事,涉及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智力发展。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欣赏能力,我们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阅读空间,避免外部干扰和噪音。
其次,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段,让孩子专心地阅读。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应该树立榜样,积极参与童话故事的阅读,为孩子们树立阅读的榜样。
三、预备知识的引导在阅读童话故事之前,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预备知识。
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测和解释。
例如,如果要阅读《灰姑娘》这个故事,可以问孩子们对灰姑娘这个人物有什么了解,她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又是怎样获得幸福的。
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可以增加他们对故事的期待和兴趣。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投影仪或电视等工具,播放与故事相关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视听感受,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理解。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和复述故事。
五、情感共鸣的引导童话故事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通过引导小学生对角色的情感共鸣,可以增强他们的故事体验和欣赏能力。
童话的教学与阅读指导

童话的教学与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学生自由说说。
2、是的,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3、听故事猜故事名字。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安徒生资料。
小组畅谈:说说自己的搜集的资料。
2、集体交流,评议:谁的收获最多。
3、师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课前搜集资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初尝到阅读的甜蜜果实。
老师补充资料介绍安徒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看的书是非常经典的,对这个著名的童话大师更加崇敬,更加喜爱读他的童话故事。
点燃学生们的阅读激情。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进行童话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与童话内容相关的图片、道具或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放一段童话的音乐,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童话中的插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准备预读材料,引导思考在进行童话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童话内容相关的预读材料,如童话的作者简介、背景知识等。
通过预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思考,增强对童话的感悟和理解。
在预读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童话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帮助他们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更加专注和深入。
三、合作阅读,促进交流在进行童话阅读时,可以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读。
每个小组阅读一篇童话故事,然后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主题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合作阅读促进彼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四、角色扮演,提高情感参与度为了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情感参与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选取童话中的几个重要角色,让学生分组扮演这些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
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精读名篇,提升阅读水平在进行童话阅读教学时,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作品进行精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名篇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形式。
在精读名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细节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细节描述。
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创作续写,培养创新思维在进行童话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续写的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故事情节的起点,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童话故事。
通过创作续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拓展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童话故事的教学方法一、指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童话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自我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比方,在学习《三袋麦子》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当语气。
这样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时机,可使他们在这样的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通过表演童话,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小学生学习童话,最喜欢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表演童话中的情节。
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进行艺术再创作,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开展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快乐。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就可在表演中进行教学,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双手放在身体后当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那么一蹦一跳地前进,从两种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掌握了课文内容,当孩子们表演找到妈妈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瞧!长着一张宽嘴巴。
〞“一对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
〞“露着雪白的肚皮。
〞“有四条腿。
〞“对了,对了,这次没错,一定是我妈妈。
〞孩子们即兴创作水到渠成,通过表演童话,带来的是自信、动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闪现着创造的火花。
像《小柳树和小枣树》、《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房子》、《两只小狮子》等课文,都可运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将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童话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童话故事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至关重要。
下面就来谈谈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童话故事的阅读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首要目标。
老师可以通过介绍童话故事的内容,或者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展示童话故事的精彩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多种形式阅读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集体朗读、小组合作阅读、个人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和哲理。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故事中蕴含的道德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导读、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句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开展创意写作除了阅读童话故事,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情节复述、故事改编、故事延续等创意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童话故事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
可以推荐一些与童话故事相关的优秀文学作品,或者推荐一些与童话故事主题相关的图书、杂志等,让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注重情感教育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倾听故事、观察故事中的情感描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设计

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设计一、引言童话寓言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阅读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童话寓言,孩子们可以获得生活智慧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然而,如何设计有效的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道德寓意,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二、目标设定在设计童话寓言阅读教学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寓言故事的阅读,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 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策略设计1. 故事选择在进行童话寓言阅读教学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故事。
通过选择引人入胜的、情节简单明了的寓言故事,能够更好地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2. 故事解读在进行故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故事解读。
通过简单地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 语言表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语言表达:- 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比喻和隐喻。
-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寓意。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道德寓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故事情境的表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角度下的道德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创作童话故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创作。
通过自己创作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四、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策略。
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将童话寓言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

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解析寓言童话是许多孩子童年时光中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之一。
它们不仅富含教育意义,还具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角色。
如何将寓言童话进行朗读,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从中获得乐趣和教育,是每个家长和老师都需要了解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寓言童话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和老师们更好地为孩子们讲述这些经典的故事。
一、选择适合年龄的寓言童话在进行寓言童话朗读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寓言童话故事。
针对3-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如《三只小猪》、《乌龟和兔子》等;而针对7-10岁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些寓言故事情节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刻的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等。
选择适合年龄的故事,可以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获取到对应年龄段的教育意义。
二、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寓言童话朗读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的不同来调整语音语调。
对于善良的角色,可以用柔和温暖的语调来朗读,而对于凶恶的角色,则可以用粗犷有力的语调来表达。
在朗读中加入一些变化丰富的语音语调,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专注地聆听故事。
三、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除了语音语调的变化,朗读寓言童话时,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并对其产生共鸣。
在朗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将故事中的情节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四、营造氛围和场景在朗读寓言童话时,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和场景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在讲述《小红帽》时,可以在故事中提到的“森林”、“小屋”等场景元素上进行想象和扩展,让孩子们更加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
可以运用一些音效或道具,如模拟狼的嗥叫声、小红帽的哭喊声等,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趣味性,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五、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在朗读结束后,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年级寓言阅读技巧

二年级寓言阅读技巧
二年级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可以采用以下技巧:
1. 理解故事主题:寓言故事通常通过动物或物品的形象来传达一定的道理或教育意义。
学生要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或寓意。
2. 注意故事情节: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要注意故事中的起承转合,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辨析人物形象: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动物或物品,学生要通过描述和对话来推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分析语言表达:寓言故事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但也有一些比喻和隐喻的表达。
学生要注意故事中的比喻和隐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含义。
5. 总结故事教训:寓言故事通常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总结故事中所传达的教训,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教训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通过运用这些阅读技巧,二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寓言故事,并从中受益。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1. 图像阅读法图像阅读法是把文字结合图片一同呈现出来,通过图片展示情境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认知。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浏览图像,了解主要情节,并提醒学生留意细节。
在讲解故事时,利用图片进行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问题引导法问题引导法是在故事讲解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参与。
例如,在讲解完一段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文化背景、社会价值等方面,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
3.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分角色对故事进行重演的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角色、情节和心理,进而更好地回归和理解故事本身。
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课外阅读法是通过给学生推荐或安排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增加语文素材的积累。
教师可以在课下或者寒暑假期间,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撰写个人心得,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 听说读写综合法听说读写综合法是教师在故事讲解中融合听说读写的方式,使学生多方位综合考虑故事,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完一段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口述自己的理解,写下读后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个新的故事情节来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策略,把故事讲解得更加生动有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语文素养。
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正确解读寓言故事

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正确解读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一种蕴含深刻寓意的文学形式,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象化的人物形象,向读者传递道德、哲理或社会价值观念。
在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教育中,引导他们正确解读寓言故事,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正确解读寓言故事。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故事通常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非人物体赋予人的特征,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展现出一种道德观念或哲理。
学生需要意识到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并非真实存在的动物,而是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品质或行为。
比如,乌鸦代表贪婪,乌龟代表耐心,狐狸代表狡诈等。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学生才能正确把握故事的寓意。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寓言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展示出一个深刻的道德观念或哲理。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言行,揭示出故事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同时,学生还应该关注故事的结局,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以及这个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通过深入分析情节和结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
第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多重寓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同一个寓言故事,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等。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寓言故事,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最后,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寓言故事虽然常常以动物为主角,但其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适用,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样的做人原则。
通过将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故事中的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总之,引导三年级学生正确解读寓言故事是培养他们文学素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童话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字理解能力。
要想有效地进行童话故事教学,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故事中得到真正的收获。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童话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话故事在进行童话故事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话故事。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避免选用内容过于复杂或阴暗的故事。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愉快,富有想象力和童趣的故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引导学生参与故事讲解在讲解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道德意义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景,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除了讲解故事以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绘本制作、情景复述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故事的魅力,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注重故事中的道德教育童话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教师可以在故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行为举止以及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到善良、勇敢、诚实等美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五、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在故事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将故事中的内容和情节进行再现和延伸,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故事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道德品质。
以下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
1.深入理解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寓
言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故事情节、
分析寓言内涵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讲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
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练习写作寓言故事:通过学习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具有寓言特点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5.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通常都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寓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寓言
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6.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
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寓言故事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接受寓言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

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的有效教学开展一、重视导读讲解,提高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寓言的内涵和特点。
在导读讲解中,我们首先可以通过了解寓言名家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这一文体,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寓言的寓意和内涵,让他们知道寓言以写小故事来表达道理之妙,学会分析小说中的潜在含义。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教学法可以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演示或故事讲解,或者用图片或语言概括讲解。
二、以课堂互动为基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的教材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寓言,了解寓言对日常生活的启示,让学生积极参与,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探讨寓言背后的道理和思想。
我们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如通过阅读课文,老师讲解和讨论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的思考去解答问题,让学生理解寓言中精深的人生道理,增强学生的思想深度思考的能力。
而讲解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在寓言学习过程中,获得对物品形态、轮廓、长短、比大小等方面一定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走进寓言世界,理解寓言中的表达方式在学生掌握了寓言的特点和内涵后,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或个人读课文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寓言课文的含义及其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表达课文的意义,带领学生走进寓言的世界。
例如,《木匠与狐狸》中,学生可以从文字描写出发,体验狐狸自私自利的心理,感受到木匠“船舶未济人先过”的真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的。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寓言类文章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导读讲解、课堂互动和实际引导,获得学生对于寓言故事的深入思考,让他们能够理解寓言中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并且逐渐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寓言童话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1、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2、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寓言童话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培养鉴赏阅读寓言童话的能力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寓言故事阅读寓言,就是“寓意于言〞,在具体的故事里寄托一些话,这些话是在讲某些兜里或教训的。
一般说来,寓言的内容都是虚拟的,篇幅比拟短小。
阅读寓言,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语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1、把握故事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道理两局部。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去读,弄清寓言表达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只有弄清了故事的情节,你才可以从故事中读出道理来。
比方?揠苗助长?,故事的起因是“一个人一心盼着子自己的禾苗快快长高〞,“经过是“他走下田去,把地里的禾苗拔高了一些〞,结果是他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很显然,这个人是好心办坏事,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寓言所要表达的道理。
再如?蚊子和狮子?,它的故事情节应该有两个局部:蚊子打败了狮子,蚊子被蜘蛛网粘住。
究其原因,原来是蚊子打败了狮子后太快乐了以致得意忘形。
这样,故事的寓意就显而易见了。
2、体悟情感寓言的创作宗旨无非是要歌颂真善美,批评和揭露假恶丑。
所以在寓言故事中,作者所造的一些形象都要善恶清楚,非常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爱憎感情。
而且形象中的正义与邪恶、好与坏常常对照地出现。
我们在阅读时就可以从主要人物的品行入手,来领悟其思想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取向。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描写了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着意刻画赫尔墨斯的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不同神态。
很显然,对这样的爱慕虚荣的人,作者是持挖苦态度的。
体悟了这一天,再概括寓意就不是难事了。
3、领会寓意语言这种文体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以到达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的。
我们再阅读时要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
童话寓言的教学方法

一、怎样更有效地进行童话教学?(一)突出“幻想和想象”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童话故事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带进童话的幻想世界里去,启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
在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创造力。
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模式是:兴趣引路、导入故事——学生朗读、感知故事——根据情节、讲述故事——幻想想象、充实故事——换个结尾、新编故事。
整个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反复揣摩,把思维置于幻想想象的境界,充分理解童话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和生活真谛。
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幻想和想象”特点: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童话故事本身浓烈的幻想氛围和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2、多方位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有效的感知故事,理解童话内容;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重构故事结尾或者改编某个情节。
(二)抓住故事结构的完整性特点。
童话在表述上的突出特点就是故事结构完整,而且大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情节又离奇曲折,所以它既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又便于学生记住故事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中,指导学生弄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拟人手法写的植物、动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谁,他们(它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指导学生抓住童话故事的完整结构、发展顺序、离奇情节,给学生一个完整故事的认知过程,以便通过复述这一重点训练来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启迪思考与想象,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词语的反复重现,准确把握故事的意蕴。
童话中类似的情节,往往用反复或者调换少数词语的方法来描述,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反复重现中的微妙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
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则童话看似很长,但是几处情节的结构基本相似,很多词语只有细微的变化,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词语的细微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把老太婆贪婪、残忍的丑恶形象再现出来。
三年级童话阅读策略

三年级童话阅读策略
三年级童话阅读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 提前预览:在阅读之前,可以先翻阅一下童话的封面、标题、插图等,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和主题,激发阅读的兴趣。
2. 理解故事情节: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
可以通过注意故事的开头、结尾和重要事件,来把握故事的整体框架。
3. 推测故事中的未知词汇: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自己的推测来猜测词义。
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进行查询,帮助理解故事的内容。
4. 注意细节描述: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故事中的细节描述,比如人物的特征、环境的描绘等。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理解故事并形成更丰富的想象。
5. 总结故事主题:阅读结束后,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可以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故事的结局,以及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6. 进行互动交流:可以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进行阅读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也可以听取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以上阅读策略,三年级的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提高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童话具有神奇的魅力,它能够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狼嚎和小羊的叫声,让学生感受狼凶狠和小羊柔弱的形象,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狼和小羊的角色进行对话,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呈现出来。
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欣赏,感受童话阅读童话故事是感受童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童话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例如,《七颗钻石》是一篇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水罐一连串神奇变化的过程,告诉学生爱心的力量是无尽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适时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三、质疑探究,体验情感探究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以下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花生为什么在土里?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小松鼠对花生的喜爱之情以及花生生长的特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表演展示,拓展延伸表演是展示自我、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展示自己,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
例如,在《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通过表演展示的方式,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并拓展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

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童话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显浅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一篇篇优美的童话,就像一片片神奇而美丽的树林。
怎样指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体会到阅读童话故事的乐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师生共读,解答疑问法。
儿童的读物主要以插图故事为主,我们不妨用儿童的方式和学生一起阅读。
师生共读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大有益处,而且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比如:在共同阅读《小麻雀》一课时,有部分学生会问:“普季克为什么感到十分高兴?”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普季克学会了飞的本领,所以觉得十分高兴。
”又如,有些学生会这样问:“普季克为什么觉得鼻子酸酸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妈妈为了救普季克,尾巴上的羽毛被大花猫咬掉了,尾巴变成光秃秃的,普季克感到难过,所以觉得鼻子酸酸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教育学生:“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这样,学生不但能体会读故事的乐趣,而且能读懂故事,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二、设疑诱读法。
《大拇指汤姆》这个童话故事,它的故事性比较强。
我利用紧张的故事情节,设置悬疑,引起学生迫切阅读的好奇心。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要求学生找出大拇指汤姆都有哪些神奇的经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一读。
在班里进行评比,看谁读得最快?懂得最多?学生在这样的诱引下,情绪高涨,很快就找出了大拇指汤姆有以下神奇的经历:1、不小掉进母亲调的面糊里;2、被奶牛吃进肚子里;3、被乌鸦叼走掉进大海里;4、被大鱼吞进肚子里;5、被厨娘从鱼肚子里取出来送给国王,成为国王的玩偶。
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想象阅读法。
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童话和寓言的阅读
作者:唐文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7年第03期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一定数量的童话和寓言,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童话和寓言的阅读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小学生;童话;寓言;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一定数量的童话和寓言,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童话和寓言的阅读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一、指导小学生了解童话和寓言的有关基本知识,能区分什么是童话,什么是寓言
童话是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扬善抑恶,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
寓言,就是“寓义于言”,在特定的故事里面寄寓某种道理或教训。
一般而言,寓言有两个部分:故事部分和道理部分。
童话和寓言,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
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它以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寓言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寓言故事往往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却富于变化,篇幅大多比较短小。
童话和寓言相比,不同的是在故事情节上更富于幻想,人物活动更曲折离奇,更引人入胜,篇幅更长。
二、指导小学生把握童话和寓言中的故事情节
童话和寓言中的故事一般都能引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有时候是拟人化的动物或植物等),主要“人物”是谁等。
故事情节是很重要的,记住故事情节本身比记住一个大而空洞的道理更有价值。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能够让故事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就是很大的成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管齐下,突破重难点。
(一)教师要特别重视朗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