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

合集下载

超验主义_美国精神独立宣言

超验主义_美国精神独立宣言

超验主义:美国精神独立宣言张志刚(大连民族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辽宁大连116600)摘 要:从美国超验主义出现的必然性、原理以及进步意义等方面对超验主义哲学思想进行论述,认为它是美国人民精神独立宣言,指出只有超验主义的出现才使美国真正彻底地完成了独立革命运动。

关键词:超验主义;爱默生;精神独立;美国化;个性中图分类号:B 7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 (2004)02-0044-04一、引 言 熟悉美国文学的人都知道超验主义,其创始人爱默生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1](p.43),是“美国文学史上必不可少的人物,其影响自然是巨大的”[2](p.670)。

麦奎德声称:“爱默生对于美国19、20世纪文化影响的独创性和普遍性让我们懂得更多他的精神观和物质观———不管我们是否有意或无意读过其作品。

”[3](p.11)其他国家也感受到其思想的影响。

中国学者钱满书致力于研究爱默生与中国古代思想家之间哲学思想的异同及其相互影响。

她发表了《爱默生与中国》一书,指出超验主义思想在某些方面受到东方哲学的影响。

常耀信教授也指出超验主义的重要性:“超验主义激励了整整一代著名作家,如爱默生,梭罗,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迪金森。

如果没有其推动力,美国历史上最为多产的文学时代之一可能就被剥夺了。

”[4](p.78)超验主义对于美国文学的影响毋庸置疑,爱默生及其追随者将其所倡导的超验主义看作是美国人民精神的独立宣言。

美国国体的独立并不意味着精神方面的独立,只有其在精神方面的独立,才标志着美国在包括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真正独立。

因此,超验主义运动是美国独立运动的延续,只有超验主义的出现才是美国真正彻底地完成了独立革命运动。

二、超验主义出现的必然性 美国独立战争后,超验主义的出现是必然的。

这时候,需要出现一种新的思潮以满足新诞生国家的需要。

人们渴望对宗教、社会行为以及文化的重新审视。

爱默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倡导思想方面的革命,使人民从旧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

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品提要】 1845年,我在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两年多的林中生活。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

瓦尔登湖赏析瓦尔登湖赏析《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赏析,供大家参阅!瓦尔登湖赏析《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的一部文学名作。

作为他的主要著作之一,《瓦尔登湖》是梭罗在瓦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纪录。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鉴于他的第一部书《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的失败,这一次他格外慎重,没有仓促出版而是静下心来重新写作,使之更加完美。

在此后的五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修改、补充、完善,有时为了使内容更加和谐统一,甚至将整个段落改动。

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

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使其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

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

在自然观察方面,他之前已经有诸如吉伯特·怀特(Gibert White)和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等人的自然著作问世。

但是只有当梭罗的著作出版后,大家承认他才是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在他之前描写自然界的作品,只是以“书信”、“插叙”和“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报道他们对于自然界的发现。

是梭罗使自然散文独立门户,赋予了它新的概念。

如果我们把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关于鸟的段落与奥杜邦的《美国的鸟类》一书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奥杜邦的书仅仅是科学报告,而梭罗的文章则是关于自然的艺术创作。

把关于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是梭罗的书真实可爱之处。

梭罗积极倡导一种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他堪称超验主义的实践家。

《瓦尔登湖》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散文作品最早的典范之一。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的总和。

”A.家庭关系B.工作关系C.社会关系D.人际关系正确答案: C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必须以___________为指导。

A.马克思主义B.唯物辩证法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正确答案: A3.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哲学的方法显示出以下哪几个典型特征?A.抽象性、反思性、逻辑性B.抽象性、逻辑性、批判性C.逻辑性、形象性、批判性D.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正确答案: D4.通常认为的“古希腊三贤”是________。

A.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B.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正确答案: C5.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界定为人类文明时期的“________”。

A.轴心时代B.萌芽时代C.黄金时代D.关键时代正确答案: A6.现代意义上的“历史”一词通常认为是从_______传入中国的。

A.印度B.日本C.新加坡D.马来西亚正确答案: B7._________ 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在古罗马时代,他被誉为“历史之父”。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希罗多德正确答案: D8.在西方世界,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合著的《________》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末,20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经典文学理论著作和高校教材,被誉为“打开经典的经典”。

A.西方文学史B.全球文学史C.文学理论D.文学概论正确答案: C9.我国南朝时期刘勰的《________》,体系严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

A.淮南鸿烈B.文心雕龙C.五灯会元D.世说新语正确答案: B10.在文学理论中,苏联卓越的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提出的“________”理论也很值得重视。

《瓦尔登湖》语言风格分析

《瓦尔登湖》语言风格分析

《瓦尔登湖》语言风格分析作者:方婧懿来源:《牡丹》2017年第29期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著名的散文家,《瓦尔登湖》就是其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该书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且还运用了独到的语言风格,值得人们探索。

本文结合《瓦尔登湖》这部作品中的一些语句,简要分析了其语言风格,指出该书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平易自然、新颖独特,还有些许幽默感,显得丰富而奇妙。

梭罗是19世纪美国的优秀作家,《瓦尔登湖》便是他的代表作。

该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生动而形象,不仅富有诗意,还蕴藏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斯蒂芬·哈恩曾说:“梭罗是十九世纪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恐怕只有埃德加才能和他平分秋色。

”因此,本文对该作品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运用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

一、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瓦尔登湖》这部作品的主旨,实际就是要呼唤同胞勇于改变,提高自己的生活地位,并真正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

作者认为,自己肩负着崇高而严肃的使命,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非常抽象和深奥。

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他并没有运用过于抽象的语言,或是一丝不苟地进行说教,而是娓娓道来,阐述了自己在瓦尔登湖居住两年多的生活。

作者用清新脱俗的意象与形象生动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见闻与体验,并带领读者一起经历了一次双重旅行,即自然景色之旅和心灵之旅。

因此,该部作品的语言总体呈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显得形象生动且诗意十足,给人以清新之感。

这部作品中,不论是描绘湖畔风景的文字,或是讲述作者在湖畔生活的相关文字,都显得清新而灵动,很容易将读者带入当时的场景中。

例如:作者描写夜莺,比喻夜莺的叫声如叹息一般,绘声绘色,动静结合。

又如:描写秋天时节不断变化的湖畔风景,作者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白杨树仿佛在讲故事,又仿佛在对着湖面欣赏自己的影子。

“九月一日,我就看见了两三棵小枫树的树叶开始变红了,而就在三棵分开的白杨树下面,在一个湖泊的角上,临近湖水。

《瓦尔登湖》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瓦尔登湖》的生态整体主义解读

一个完整的存在物 我们认识到了地球
它的土壤 山脉 河流 森林 气候 植物
和动物 的不可分割性 并且把它作为一
个整体来尊重 不是作为有用的仆人 而是作
为有生命的存在物
[2] P4 50 自然界是
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 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万物的整体利益之上 [ 1] P3
1 生态整体主义的主旨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终身荣誉
教授 国际著名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的环
境伦理学和著名生态文学家和生态思想家利
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以及深层生态学一同被
称为 生态整体主义 的环境伦理学 生
态整体主义认为应将整个自然界的所有存在
物 整体的自然和生态过程都作为道德关怀
活资料 其他时间全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界 读书 思考 与大自然对话 相对于
如今许多为名誉和财富所累的空虚的现代人
来说 梭罗的生活是多么的质朴 简单 轻
松而丰富
梭罗竭力提倡物质生活简单化 他说
如果我们愿意生活得简单而明智 那么
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就非但不是苦事而且还是
一种乐事 [ 3 ] 而对于那些被物质所累的人
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 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 和谐 稳定 平衡
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 科技进步 经济增
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标准 生态整体主
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思想
价值 这一思想在梭罗的 瓦尔登湖 中
得到了充分体现
俄罗斯思想家奥斯宾斯基认为 地球是
界 大部分的奢侈品 大部分的所谓生活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_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_1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带来心灵的纯洁和净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丰富人的内心。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

”读罢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罗伟大的著作《瓦尔登湖》,作者这两句精辟的言辞一直在我脑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远、风华正茂的梭罗,借来一柄斧头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完全依靠着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

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努力的写作,终于完成了《瓦尔登湖》。

梭罗的__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阅读《瓦尔登湖》,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对湖光山色景物的细致描写;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和小动物的怜爱。

由于他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还不时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邻”等。

当然,他给予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书中对生命、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启发我们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

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错误。

你纵然是贫穷,也要喜欢你的生活。

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

黄昏的霞光照耀在济贫院的窗台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户一样耀眼夺目。

”这样的语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你对财富观有更深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私企的老板问我,“曾经我以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够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经拥有很大一笔财富,可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幸福呢?”其实,金钱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为幸福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满足感,金钱虽然能满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撑我们幸福的原因。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通用14篇)瓦尔登湖读后感篇1我一开始去读这本书的动机很简单,因为近来诸事杂多而心情浮躁,想找一部刻有能让人心平气和的文字的书籍,随后我就在书架上迅速锁定了《瓦尔登湖》,因为光这个书名就带着平静的气息。

上世纪80年代,徐迟先生最早翻译了此书,并且对此书有:“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

”之评。

诚如厮言,看完这本书,我的笔记本上满满当当摘录了十几页的精彩之处。

如果不是那些带着明显异国色彩的地名,再略过其中对《圣经》的数次引用,当然,还有作者的国籍,我一定会坚信它是一部中国作品。

林语堂先生曾如是评价梭伦:“梭罗的人生观,在所有美国作家中,可以说最富中国人的色彩。

”看来,这并不是我在想入非非。

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明显的“庄子”的足迹。

《瓦尔登湖》中透露出来的自然观与庄子信奉的“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巧妙契合,庄子曾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归一。

”梭罗也在《孤寂》一章中讲到:大自然的纯净与恩赐真是难以形容,就像太阳和风雨,夏天和冬季,他们持续不断的给人类送来健康和欢乐,他们甚至还与人类心有灵犀,如果有人因为正当的理由而难过,那么整个自然界都会受到影响,太阳的光芒将会变得黯淡,风儿将会叹息,云朵将会落泪,树叶将会在盛夏时节飘零以表伤心……”他们二人都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不可割裂。

此外,梭罗与庄子同样厌恶物质享受而倡导享受”真正的生活”。

梭罗在《居所和生活的目标》篇中,明确说道:“让我们如大自然般悠然自在地生活一天吧,别因为有坚果外壳或者蚊子翅膀落在铁轨上而翻了车,让我们该起床时就赶紧起床,该休息时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宁,而没有烦扰的心态,身边的人要来就让他来,要去就让他去,让钟声敲响,让孩子哭喊,下决心好好地过一天”,庄子在《逍遥游》里也明确表达出:“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的理想。

此外,二人还都喜欢“孤独”,梭罗在《孤寂》篇中直接说:“我热爱孤独。

”庄子也追求,“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人必须忠于自己》阅读理解【解析版】

《人必须忠于自己》阅读理解【解析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道小题。

人必须忠于自己苇岸1986年冬,诗人海子向我介绍,他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书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我向他借来,读了两遍,并做了许多摘记。

由于这本书,我觉得我获得了一次新生。

它给我带来的精神喜悦和灵魂颤动,是我读过的其他书所不能比拟的。

它教人简化生活,抵制金钱至上主义的诱惑。

它使我建立了一种信仰,确立了我今后朴素的生活方式。

亨利大卫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他为自己“生于全世界最可敬的地点”之一而自豪,该城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地点。

梭罗一生从未远离自己的故土,他说:“你脚踏着的土地,你如果不觉得它比世界上任何别的土地更甜润,那你这人就毫无希望了。

”他以全部的爱情将自己的天才献给他故乡的田野与山水,从而使整个世界都熟知它。

当酝酿着一种新思潮的爱默生从欧洲归来到康科德定居后,哲学家阿尔科特、作家霍桑等一批19世纪美国的杰出人物也被吸引到这里。

康科德成了圣地。

梭罗是一个把思想与行为完美地结为一体的人。

梭罗认为,人必须忠于自己,遵从自己的心灵和良知,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地浪费掉,人在获得生命所必须的物质之后,不应过多地追求奢侈品而应有另一些东西:向生命迈进。

“泥土使种子胚根向下延伸,然后富有自信地使茎向上成长。

为什么人在泥土里扎根之后,不能也向天空伸展呢?”他相信:大部分的奢侈品,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他看到,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的古代智者都是一种类型的人:外表生活再简朴没有,内心生活再丰富不过。

梭罗对此身体力行,他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的最大本领是需要极少。

为了验证人除了必需的物品,其他一无所有也能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下去,梭罗毅然到康科德郊外林中的瓦尔登湖去居住。

他的衣、食、房屋都是自己动手获得的,一年只劳动六个星期,而把其余的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

两年简朴的自给自足的湖畔生活,他写出了被称作超验主义圣经的重要著作《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0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当我读完《瓦尔登湖》这篇__时,我的心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的金钱。

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

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者,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途。

而在这个被称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

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

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地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

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

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

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只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

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

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

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

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

生活清贫的名人

生活清贫的名人

生活清贫的名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被金钱和物质所左右,但是有一些名人
却选择了清贫的生活方式。

他们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注重精神世界的提升和内心的富足。

这些生活清贫的名人,他们或许没有豪车名表,或许没有豪宅别墅,但他们却
拥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品格。

比如,印度的圣雄甘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领袖,但他却一生清贫朴素,穿着简单的斋戒服,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的清贫并没有削弱他的影响力,反而让他更加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还有美国的作家亨利·戴维德·梭罗,他选择了隐居田园,过着简朴的生活,
与自然为伴。

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描述了他在森林中的清贫生活,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他作品的灵感来源。

生活清贫的名人们,他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选择清贫,而是出于对内心世界的
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

他们懂得享受简单的快乐,懂得珍惜内心的平静,懂得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并不适合每个人,但是他们的选择却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生活并不是只有金钱和物质,内心的富足和精神的提升同样重要。

或许我们可以从生活清贫的名人身上学到更多,学会珍惜简单的快乐,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可怜的梭罗――读《瓦尔登湖》翻译(二十三)

可怜的梭罗――读《瓦尔登湖》翻译(二十三)

可怜的梭罗――读《⽡尔登湖》翻译(⼆⼗三)Most of the luxuries, and many of the so-called comforts of life, are not only not indispensable, but positive hindrances to the elevation of mankind. With respect to luxuries and comforts, the wisest have ever lived a more simple and meagre life than the poor. The ancient philosophers, Chinese, Hindoo, Persian, and Greek, were a class than which none has been poorer in outward riches, none so rich in inward. We know not much about them. It is remarkable that we know so much of them as we do. The same is true of the more modern reformers and benefactors of their race. None can be an impartial or wise observer of human life but from the vantage ground of what we should call voluntary poverty. Of a life of luxury the fruit is luxury, whether in agriculture, or commerce, or literature, or art. There are nowadays professors of philosophy, but not philosophers. Yet it is admirable to profess because it was once admirable to live. To be a philosopher is not merely to have subtle thoughts, nor even to found a school, but so to love wisdom as to live according to its dictates, a life of simplicity, independence, magnanimity, and trust. It is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life, not only theoretically, but practically. The success of great scholars and thinkers is commonly a courtier-like success, not kingly, not manly. They make shift to live merely by conformity, practically as their fathers did, and are in no sense the progenitors of a noble race of men. But why do men degenerate ever? What makes families run out? 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luxury which enervates and destroys nations? Are we sure that there is none of it in our own lives? The philosopher is in advance of his age even in the outward form of his life. He is not fed, sheltered, clothed, warmed, like his contemporaries. How can a man be a philosopher and not maintain his vital heat by better methods than other men?(徐迟译)⼤部分的奢侈品,⼤部分的所谓⽣活的舒适,⾮但没有必要,⽽且对⼈类进步⼤有妨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同学们: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你们一定明白语文是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收获,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份收获,来回顾语文学习吧!任务群一同学们,下面你们将进入“积累与运用”模块。

语文学习如滴水汇海,似积土成山,从字词句到美文名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现在开启你们的智慧之旅吧!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4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模.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

摆脱贫困,①________(园圆)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②________(喻遇)。

为了这几千年的企盼,中国各族人民③____________(孜孜以求轻而易举),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请你根据语境,为它们注音。

(2分)①“模样”中的“模”应读作________。

②“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读作________。

(2)有同学无法确定文段中三处横线应填入的字词,请你根据文段内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2分)A.①园②遇③孜孜以求B.①圆②遇③轻而易举C.①圆②喻③孜孜以求D.①园②喻③轻而易举2.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有关自强不息精神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全。

(7分)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他(孙少平)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

……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

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平渴望走进书中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

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

《瓦尔登湖》读后感(15篇)《瓦尔登湖》读后感1《瓦尔登湖》这篇文章是一个月前读的,开头读的时候很不简单,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后来随着看的深化,慢慢地有些眉目了,也就有了一些收获。

这边文章是梭罗于1845-1847在瓦尔登湖边的小木屋居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但文章写的特别深刻,发人深省。

如今的生活,节奏快,生活繁忙,有时尽管生活富足,却仍旧不能感受到生活的欢乐。

然而梭罗住在湖畔,种地、焙制面包,虽然贫困,但仍旧生活得很欢乐。

虽然如今我们已经不简单仿照梭罗自由自由的生活,但他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生活得简洁一些,节奏慢一些,要学会欣赏生活,而不是一味忙劳碌碌地工作学习,却抛弃了欢乐。

梭罗生活在瓦尔登湖畔,做的是什么?种豆、游泳,有时丈量一下湖的各种数据,他做的是顺应自然。

如今我们生活优越了,对自然的破坏却日益增加,我们试图破坏自然,改造自然,结果,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灾难接踵而至,大大影响了我们的安康生活。

假设这世上能多一些梭罗,多一些瓦尔登湖,那么,如今的环境肯定不是如此。

这方面,我们真的应当向梭罗学习。

梭罗喜爱观看,富于想象。

他曾经观看过两种蚂蚁的决斗,看的津津有味,描绘得也绘声绘色,并联想到了一些英勇的人。

如今,有谁会在劳碌的生活中,抽空来看一看蚂蚁的争斗,看一看四周的自然呢?因此,我们都应当有一颗擅长观看的心,富于想象,擅长查找乐趣,增长见识。

可是,这本书的意义却远远不止如此。

梭罗追求真理,厌恶虚伪。

他建议每个人要去做自己要做的,而不是做应当做的。

我的理解是,不要因他人的语言或所谓的法规而轻易转变自己的想法。

假设坚信这样做是对的,那就坚决不移地去做。

梭罗本人就是如此。

他不畏强权,坚决抗拒纳税,即使入了狱也是如此。

他的伴侣帮他交了税,他仍不以为然。

这样的精神,是值的我们尊敬的。

同时,梭罗还是一个喜爱生命的人,他教育我们肯定要珍惜生命,喜爱生活。

这本书上的内容还不止于此。

它值得我们去反复地品尝,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瓦尔登湖(Walden)名句名言华章(英汉对照)

瓦尔登湖(Walden)名句名言华章(英汉对照)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by Thoreau, H.D. (1817-1862)《瓦尔登湖》名言、名句、华章(英汉对照)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There is no odor so bad as that which arises from goodness tainted.没有比善良走了味更坏的气味了What you pay for is pain. At such times the pain itself is the reward of Labour.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

We should not care too much about ourselves, so that we can give these care to others sincerely.我们不应该对自己过分关心,这样才可以把这些关心真诚地给予其他人。

A man's opinion of himself determines his own destiny, or his final destination.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最终归宿。

As every season seems best to us in its turn, so the coming in of spring is like the creation of Cosmos (宇宙) out of Chaos ([ˈkeɪɒs] 混乱)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lden Age.每一个季节,在我看来,对于我们都是各极其妙的;因此春天的来临,很像混饨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

瓦尔登湖(Walden)名句名言华章(英汉对照)

瓦尔登湖(Walden)名句名言华章(英汉对照)

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by T horeau, H.D. (1817-1862)Thoreau, H.D. (1817-1862)《瓦尔登湖》名言、名句、华章(英汉对照)Rather than love, than money, than fame, give me truth. 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真理吧. .There is no odor so bad as that which arises from goodness tainted. 没有比善良走了味更坏的气味了What you pay for is pain. At such times the pain itself is the reward of Labour. 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

We should not not care care care too too too much much much about about about ourselves, ourselves, ourselves, so so so that that that we we we can can can give give give these these these care care care to to others sincerely. 我们不应该对自己过分关心,这样才可以把这些关心真诚地给予其他人。

A man's opinion of himself determines his own destiny, or his final destination.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最终归宿。

As every season seems best to us in its turn, so the coming in of spring is like the creation of Cosmos (宇宙) out of Chaos ([ˈkeɪɒ[ˈkeɪɒs] s] 混乱)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lden Age. 每一个季节,在我看来,对于我们都是各极其妙的;因此春天的来临,很像混饨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生态文学家。

1845年,梭罗到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与自然为伴,实践他的生态中心主义哲学思想,并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

这部作品是美国生态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视为一本绿色的圣经。

梭罗的生态思想和写作影响了后来的生态文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他被看作生态文学和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一、梭罗生态思想的渊源康科德的荒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加深了梭罗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梭罗在康科德出生和成长,康科德独特的河流及荒野使梭罗从小就萌发了对自然的热爱。

梭罗四岁时从波士顿返回康科德的家乡时,经过瓦尔登湖畔的森林和田地来到湖边,体验了自然之美。

他在瓦尔登湖畔独居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这是深深铭刻在我记忆中的最早景象之一。

”康科德及邻近的波士顿在当时是人文荟萃的胜地,这对梭罗生态思想的发展和生态文学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梭罗在康科德度过一生,他长期沉浸在康科德的大自然中。

康科德是梭罗生态思想的沃土,并为他的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梭罗的母亲辛西娅和挚友爱默生对他生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梭罗的母亲辛西娅曾是一名教师,她热爱自然,并将这种热爱自然的情怀传输给她的四个孩子。

她常常带着孩子们远足野炊,以此来亲近自然。

因此,梭罗“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和大自然有了极其密切的接触”。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指引梭罗成为自然主义者和生态作家。

爱默生是梭罗的良师益友,他促进了梭罗的生态文学创作。

梭罗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阅读了爱默生的《论自然》,并因此受到启发而写了一些关于自然的文章。

他们对大自然的共同热爱让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梭罗曾两次作为爱默生的助手和管家在爱默生家居住了一年多。

梭罗是爱默生创立的超验主义俱乐部的成员,他们经常在康科德一起散步并探讨自然和超验主义思想。

梭罗传承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和生态哲学,并把这些哲学思想付诸实践。

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

瓦尔登湖(节选)《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旁度过了两年多的自然生活。

以下为节选部分。

夏季已经到来,我在湖边享受自然的美好。

清晨,我起床后就去划船,乘着小艇在湖上穿行,听着鸟儿们的歌声,呼吸着草香和湖水的气息。

晚上,我则喜欢在湖边看日落,观赏湖面的倒影,聆听着沙鸥们的叫声。

在自然中,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我还热爱捕鱼,每到黄昏时分,我便拿起钓竿,去湖边寻找适合垂钓的地方。

有时候,我会和一位小孩子一起去捕鱼,他有时捕到了大鱼,有时候却什么也没捕到。

我发现,捕鱼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通过这种活动感受到自然的奥妙和乐趣。

我享受在自然中的孤独,也喜欢和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往。

每当有人来拜访我,我都感到非常高兴。

其中有一位来自印度的先生,我们在湖边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他用美丽的故事让我领略了他的祖国之美,让我感受到人类间的友谊和互相尊重。

在这个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地方,我身心愉悦,心灵得到了滋养。

在这里,我发现自然是最美的艺术。

每天都有新的景致和惊喜,每滴露珠、每朵花朵都闪耀着神的创造力。

我开始思考人的生命之本质,思考自我和人类在世界的位置。

我发现在这片恬静的天地中,我可以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在这里拥有自由和思考的空间。

最后,我意识到,自然中的平静与安宁,比起繁华喧嚣的城市,更能让我找到自己内心的根基。

我深知,我在这里的生活只是暂时的,但是在我心中,这片瓦尔登湖的自然之美,将会伴随着我一生。

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历史(教师版)

2024北京西城高三(上)期末历 史2024.1本试卷共7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2.5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3年10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种邮票一套4枚。

图案名称分别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该组邮票对应的研究主题是 A .古人类的起源 B .中华文明探源 C .青铜文明灿烂 D .农耕技术成熟2.战国时期《商君书》中“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的记载可以直接佐证秦国A .户籍制度的实施B .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 .井田制逐步瓦解D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3.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 .七国叛乱同姓操戈 C .裁并郡县清查田户D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4.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始建于西汉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东汉的江苏洪泽古灌区、唐代的山西霍泉灌溉工程、五代时期的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

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处。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②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分布广泛类型丰富 ③入遗推动了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传承 ④应该全力挖掘其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所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

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反映出宋代①日常生活的丰富 ②饮茶之风的盛行 ③商帮群体的壮大 ④门第观念的淡化陶寺陶器良渚玉器石峁石雕二里头铜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下列史料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7.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8.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

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 的书籍

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 的书籍

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书籍1. 《人类简史》:这本书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的发展历程。

作者分析了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这些发展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

书中指出,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回顾人类历史,该书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2. 《沙丘》:这是弗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小说,通过描绘遥远的未来世界,展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

小说中的主人公保护着沙漠中的一种珍稀生物,这种生物对于沙漠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描绘,赫伯特让读者反思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本书由中国生态学家林川所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的思想和观念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这本书讲述了雪山和冰川、森林和草甸的故事,并探讨了它们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它鼓励人们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瓦尔登湖》: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梭罗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他独自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故事。

梭罗在书中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并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之作。

6. 《大地之歌》:这本书由印度作家阿肖克·昌德拉所著,以印度的文化和传统为背景,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通过描绘印度乡村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喜爱。

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中的中国、印度及其世界性王学良(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00871)《瓦尔登湖》是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David·Thoreau)的一部作品。

其中描写了作者在瓦尔登湖两年又两个月的隐居生活。

在湖畔,他自己建造了用来居住的小木屋,吃自己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庄稼。

他的大量时间用于在湖边散步、林中沉思。

也是在那里,他完成了他的两部著作的初稿,《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和《瓦尔登湖》,其中的《瓦尔登湖》也许还处于日志形式。

《瓦尔登湖》曾被奉为美国超验主义圣经;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美国人从《瓦尔登湖》中寻找支持和力量;当代美国文学界生态批评文论家将其视为生态文学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现代城市生活的烦躁和工业、信息社会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冲动又使许多读者重新阅读《瓦尔登湖》。

由于《瓦尔登湖》不断地被重新提起从而确立和巩固了它在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的意义在于文化,文化的建立同样来源于生活。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原点。

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梭罗在作品中引证了大量的东西方文化经典,包含了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等文化典籍,涉及了世界各大文化圈,以此与他的林中生活进行互相印证,以探索更高的生活规律。

其中中国和印度的文化经典的引用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可见《瓦尔登湖》有着深刻的东西方跨文化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的意味。

1827年1月,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在与爱克曼谈论他刚刚读完的一部中国传奇(可能是《风月好逑传》的法译本)时说:“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快来临了。

”[1]歌德以天才的眼光预言了世界文学时代的来临,认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应是有意识的世界文学写作,他批评了德国人“不过说句实在话,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入上面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

”[2]强调了关注他国文化的重要价值。

他认为文学的模范不是中国、德国、也不是其它个别国家,而是希腊。

“不过我们一方面这样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为典范。

我们不应该认为中国人或塞尔维亚人、卡尔德龙或尼伯龙根就可以作为模范。

如需要模范,我们要经常回到古希腊那里去找……”[3]熟悉世界文明史的人知道希腊的文学的繁荣是和其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看,希腊文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它与后来日益分裂的各国国别文学是不同的,歌德以十分独到的眼光认识到希腊文学的典范性。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上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样进行了东西方文化整合的努力,奠定了其写作的世界性胸怀。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曾经兴起梭罗的阅读热潮,从中国读者阅读接受的角度也可以说明《瓦尔登湖》的世界性意义。

[4]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整整二十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5](编者注:“文学”一词的德文是literatur,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中国学者钱理群先生说:“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世界文学’译成‘世界文化’可能更恰当一些。

”[6]马、恩的世界文学概念在这里更偏于指向精神产品——文化产品,他们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论述了世界文化的来临(当然也包含世界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详细论述要等到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了),世界文化的形成和建立重要的问题是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它的实现可能要由敏感的文学写作来首先触及。

虽然诗人歌德和哲学家马克思预示了世界文学及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可是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作家们的世界文学意识还不是很强,大多数欧美作家的写作还是着眼于欧洲或西方,对于东方关注的西方作家并不多。

梭罗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家中的一个和东方文化有着深刻联系的作家,于是他的美国人的西方作家身份和其与东方文化的关联使其写作呈现出一种世界性,显示了独特的价值。

这一点我们从《瓦尔登湖》中对于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大量引用可以看观察到,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以哲学家的思想、散文的写作文体方式、诗人般的意境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作了一次伟大的尝试。

比《共产党宣言》发表还早一年,梭罗于1847年9月6日从隐居的瓦尔登湖畔回到他的家乡康科德城。

开始写作和不断地修改他的《瓦尔登湖》,7年后,到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

作家梭罗写作《瓦尔登》之时,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梭罗可以读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经典的译本。

“当梭罗从一个英国朋友那里得到一批东方书籍之后,他便与爱默生分享了这些财富,……”[7]。

所以《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自然地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化眼光,在《瓦尔登湖》中有着熔铸世界文化的文学报复和哲学思考。

它为美国文化的建立和文艺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自然为基点,梭罗在《瓦尔登湖》中面对真实的生活世界,以世界各大文化为参照,对于人的生命进行了卓越的探讨,成就了《瓦尔登湖》的不朽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梭罗去林中生活只是想面对最基本的生活事实来建立自己的生活世界,去尝试和试验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去过忠于自己本性的生活。

关于为何去林中生活,梭罗在书中做了解释,“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谨慎地生活,只面对基本的生活事实,看看我是否学得到生活要教育我的东西,免得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没有生活过。

我不希望度过非生活的生活,生活是这样的可爱;我却也不愿意去修行过隐逸的生活,除非万不得已。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P84、P85),在林中生活中,梭罗重新考察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用自己的双手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后,他开始向生命迈进了。

真实的生活世界是梭罗进行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平台,最基本的生活世界将是对于文化的深刻检验。

据统计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引用了中国主要是儒家的著作达十次之多,同时大量得征引了印度典籍,西方的著作特别是希腊的经典随处可见。

我关心的是梭罗是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中任意穿行的,东西方文化如何在他那里得到了沟通、对话和统一,这对于大谈文化冲突的当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篇》中,梭罗引用孔夫子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P10)他认为“一切人都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筑起他们的生活来。

”(P10)由此他阐述了生活的必需品的内容包括食物、住宅、衣服、燃料。

只有满足了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才可以面对真正的人生问题,展望人生成就。

梭罗在生活世界的建立之初,就与中国的孔子取得了一致,甚至是生活本体论的一致,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说不用管我们不知道的,运用我们已知的知识,类似于西方数学学科的建立基于几条公理一样的知识态度的诚恳开始他的生活。

这足以令东西方文化冲突论者惊讶,人类之初,面对基本的生活世界,东方、西方实际上相差不大,他们的生活理念是可以相通的。

梭罗认为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所谓舒适的生活,不但没有必要,反而对于人类进步大有妨碍,他认为这是非生活的东西,应从生命中排挤掉。

这与孔子称赞其学生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引自《论语》)有着精神上的一致。

世界上的冲突,大多与个人或群体的奢侈无度欲望膨胀有关,那其实已经离开了真实的世界,从中产生的文化必是伪文化,与野蛮相去不远了。

比如从美国发起的海湾战争、轰炸南联盟、直至发生令美国震惊和恐惧的去年的“九一一”事件到现在,美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及世界恐怖主义组织的冲突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对抗,我们在其中看到他们的利益和文化冲突根本没有多少是必要的,可以说那是欲望过度的生活世界和在其上面建立的伪文化的冲突。

美国实在有回到像《瓦尔登湖》这样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中寻找文化资源进行自我的更新的必要。

比如美国到处干涉他国的政治,用自己的生活与文化价值衡量一切,在这一点上,梭罗说得非常好:“我却不愿意任何人由于任何原因,而采用我的生活方式;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种,说不定我已经找到了另一种方式,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的找出并坚持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是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

”(P65)这是值得美国的政治领袖们深思的。

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中梭罗提到成汤王浴盆上刻的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P82)同时,他引用《吠陀经》说:“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P83)这同希腊人每天向曙光致敬一样,被梭罗融于他那个具有宗教意味的习惯——早上很早起床并且在湖中洗澡。

梭罗认为人应该学会苏醒,清醒就是生活,在清醒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生命,他来林中生活,就是他自己的一种苏醒,当梭罗意识到生活就是“简单,简单,简单啊”,甚至不必一日三餐,他已经清醒了。

接着,他引用:“籧伯玉(卫大夫)派人到孔子那里去。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

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说明修养自己,时时反省自己少犯错误(寡其过)比知道新闻重要多了,接着,梭罗又讲了一个印度王子的故事:“有一个王子,从小给逐出故土之城,由一个樵夫抚养成长,一直以为自己属于他生活其中的贱民阶级。

他父亲手下的官员发现了他,把他的出身告诉了他,对他的性格的错误观念于是被消除了,他知道自己是一个王子了。

”(P89、P90)生活的人们像那个懵懂的王子一样,不能透过事物表面,不能发现事物的秘密,需要智者的指引。

梭罗认为,我们在黎明中努力苏醒,时时自省抛弃虚假的生活,我们才最终会发现生活本身,即我们的“王子”身份,最终采到生命的“金矿”。

在《更高的规律》中,梭罗阐述了生活的更高规律的需要节制欲望,过贞洁的生活。

梭罗在这一篇中开始的一段,显示了他的野性,要活吞一只土拨鼠,这是一种属于人性中的兽性的一面。

但是他很快认识到肉食的不洁“我反对吃肉食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它不干净”(P202)“人类的发展必然会逐渐地进步到把吃肉地习惯淘汰为止……”(P203),他引用曾子的名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要知道,心思并没有放在饮食上,内心的兽性则很难左右我们,吠陀上讲:“于万物主宰大有信心者,可以吃一切存在之事物。

”(P205)但是这里必须是一个特权阶级并限定并且在“患难时间”。

这是和曾子一致的,内心中有更高的追求。

无论是曾子的“心不在焉”,吠陀的“于万物主宰大有信心”,还是梭罗的“激励我们精神的生活”,都不曾把食物作为生命的根本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