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word高清打印版)--拼音注释元素读音--原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word高清打印版)--拼音注释元素读音--原周期表规律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基本排列规律1、原子半径由左到右依次减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2、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

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

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

3、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二、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原子可以是IA族、ⅡA族或副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8的原子一定是主族元素的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的族序数。

序数差规律(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为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差为:第二、第三周期相差1,第四、第五周期相差11,第六、第七周期相差25。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规律①第二、第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第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IA族和第ⅡA族相差8,其它族相差18。

③第四、第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第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相差18,镧系之后相差32。

⑤第六、第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三、奇偶差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序数和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奇偶性一致。

若原子序数为奇数时,主族族序数、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均为奇数,反之则均为偶数(但要除去N元素,它有多种价态,Cl元素也有ClO2)。

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偶数,其化合价视为0。

四、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1)金属性(原子失电子)强弱比较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以《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为标题,本文将对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进行综述性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也是学习和发现元素性质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对元素进行编排的一种构造,分为六排,每排又分为七组,是一个三维的结构。

每排的元素性质,有规则的变化。

每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数相等,前五组为s、p、d、f、g,以此类推,形成“8-8-8”的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定律:通过对比组内元素的某些性质,发现循环周期增加,这些性质变化的规律也随之而变化,形成“连续交替”现象。

2、元素排列规律: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相邻元素之间性质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同一个周期内电荷极性升高,从而可以以此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3、元素相似性质规律: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在原子序数相同的情况下,性质也会大致相同,两两交替的元素的性质有如下的关系:电荷会比上一个元素的电荷增加1,原子体积比上一个元素减少,沸点会比上一个元素增加,熔点沿着周期横轴发生波动。

三、元素周期表的作用1、元素周期表可以对原子核结构、原子半径、离子解和化合价等元素性质直接起到概括汇总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化学研究的效率,使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化学元素的结构及性质,从而更好的研究化学反应。

2、化学元素周期表可以把元素根据某种规律排列,同一行元素相互比较,更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确定元素的原子序数、确定多原子分子的分子结构。

四、结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我们进行化学研究实验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把元素根据某种规律排列,研究元素的性质及结构,用于记忆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熔点、沸点等信息,从而使我们更加系统的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通过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还能更好的研究化学反应,更加清晰的认识原子结构,进而为我们未来的化学应用奠定基础。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的构成1.元素周期表是一个表格,其中横向称为周期,纵向称为族。

2.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原子序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3.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从第1周期到第7周期,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

4.周期表共有18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1个第Ⅷ族。

5.主族元素包括第1A到第7A族,副族元素包括第1B到第7B族,0族元素为稀有气体,第Ⅷ族元素为过渡金属。

二、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周期规律:同一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强。

2.族规律:同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族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3.电子层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4.价电子规律:元素的价电子数等于其族序数。

5.原子半径规律:同一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6.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规律:同一周期内,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减弱,非金属性随着族序数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族内,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强,非金属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弱。

7.化合价规律:主族元素的化合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副族元素的化合价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三、重要概念1.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等于其核内质子数。

2.电子层:原子中电子分布的层次,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

3.价电子:原子最外层参与化学反应的电子数,等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

4.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A到第7A族和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

5.副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B到第7B族的元素(除主族元素外)。

6.过渡金属:周期表中第Ⅷ族的元素。

7.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其构成和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性质、预测化学反应等。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中子N(核素) 原子核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1.微粒间数目关系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2.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 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3.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18号元素)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11H 。

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Be 、18Ar ;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6C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8O ;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10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2倍:3Li 、14Si 。

3.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H 、4Be 、13Al 。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4Be 。

5.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4Si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5P 。

4.1~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1).常见的等电子体①2个电子的微粒。

分子:He 、H 2;离子:Li +、H -、Be 2+。

决定 X)(A Z 原子(A Z X) 原子核核外电子(Z 个) 质子(Z 个) 中子(A-Z)个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同位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X A Z c ± d±b②10个电子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门捷列耶夫在 1869 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化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元素周期表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使得相似性质的元素能够放在一起。

这个表格也展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一些其他的信息。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周期的重复性是其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中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被称为一个族。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这种相似性质的变化又会在下一个周期中重复。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就是元素的标志性数字。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从 1 开始,依次增加。

这样的排列方式使得元素周期表更具有系统性,并且便于进行比较和分类。

2. 原子量: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量的递增顺序排列。

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总质量。

原子量的增加与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

原子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每一个周期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包括和其他元素的反应性、化合价的变化等。

这使得元素周期表成为预测和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其中,周期性规律最为明显的是周期表的主族元素和周期表的过渡元素。

4. 原子半径: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原子核的吸引力减弱、电子云的层次结构变得更复杂而导致的。

原子半径的大小不仅与元素的位置有关,还与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别、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等有关。

5. 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通常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变化。

电子亲和能是指一个原子在气态中获得一个电子成为阴离子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而电离能是指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时所需的能量。

这些性质的变化与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原子核的吸引力有关。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以一种系统和有序的方式展示了元素的特性和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不仅反映了元素的相似性,还揭示了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行为。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并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周期与族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所含的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

元素周期表中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每个周期包含一系列元素,而每个族则包含具有类似特性的元素。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规律。

1. 周期数与能级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与元素的能级有关。

第一周期中只有两个元素,氢和氦,对应于它们所拥有的一个和两个能级。

第二周期中有8个元素,这些元素所拥有的能级增加到了2个。

依此类推,以往的周期表中一共有7个周期,分别对应着元素所拥有的能级数。

2. 周期趋势周期表中的周期趋势指的是元素特性随周期数变化的规律。

对于大部分元素而言,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由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增加,吸引电子的能力增强所致。

另外,原子电负性和电离能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大。

3. 族特性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特性指的是同一个族中元素的类似性。

同一族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它们的电子结构相似。

典型的例子是1A族(碱金属)中的元素,它们都是非常活泼的金属。

而8A族(稀有气体)中的元素则非常稳定和不活泼。

二、元素的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也反映了元素的电子结构。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

这些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中。

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和阻塞原理,每个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是有限的。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确保了每个周期中的轨道数和能级数是与元素的电子结构相对应的。

例如,第一周期中的元素氢只有一个电子,它的电子结构为1s1。

第二周期中的元素锂具有3个电子,电子结构为1s2 2s1。

这种按照能级和轨道排列的方式使得每个元素的电子结构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推导。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构建的一个表格,用来描述原子的性质和组成。

它是以元素原子中电子结构不同来构建出来的,可以用来识别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化学元素周期表由元素原子中的量子数决定。

这些量子数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的状态,包括它的电荷、构造、尺寸和性质。

另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两个原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的状态会随量子数的变化而变化。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很多规律,主要分为五个类别。

第一、周期规律:周期表是一种系统性的划分,可以使我们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组织情况。

周期规律规定,元素质子的数量依次增加,它们的特性也会随之稳定。

第二、组别规律:组别规律是周期表中一种明显的分层模式,它可以清楚的表明原子的性质和结构特征。

元素的组别划分可以根据元素本身的特性和化学性质来进行,它们的性质会随着从左到右排列而变化。

第三、相对原子质量规律: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的原子质量都是一定的,这种定律规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是按照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来分布的。

第四、元素的特性规律:元素的特性规律是描述根据元素原子中构造和电荷分布所决定的特性随量子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这可以通过元素中电子结构和电荷密度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元素的量子数来推断它们的性质变化趋势。

第五、元素稳定性规律:化学元素稳定性规律规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也会随量子数而改变,元素的稳定性也会随着量子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元素原子中电子结构变化的一个结果。

以上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可以看出,化学元素周期表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表示,有助于理解元素的特性。

此外,它也是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工具。

只要掌握了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特性,进而加深对元素之间关系的理解。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序差“左上右下”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取决于它们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果它们位于元素周期表ⅢB元素之左(或右),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差就是上(或下)面的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个数(2)“阴前阳下,径小序大”规律:与稀有气体元素同周期的阴离子,该稀有气体元素下周期的元素的阳离子以及该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三者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者,粒子的半径小.例如:r(Ca2+)(3)“定性”规律:若主族元素族数为,周期数为n,则:①<1时为金属,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1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1时多为两性元素例如:Na是第一主族第三周期元素,=<1为金属,Cl 是第七主族第三周期元素为非金属(4)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规律:除ⅠA族外,任何一主族中,非金属元素个数=族序数-2.(5)“对角”规律.对角规律,包括以下两点内容:①沿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相邻的两主族元素(都是金属或非金属)性质(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近.②元素周期表中左上右下()相邻的两金属元素的离子半径相近.(6)“相邻相似”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上下左右相邻的元素性质差别不大,俗称相邻相似规律.(7)“奇偶数”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第Ⅷ族元素除外).(8)“序位互定”规律:若n为奇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的元素种数为;若n为偶数,则第n周期最多容纳元素种数为.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求出任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第七周期未排满除外),进而还可进行“序位互定”,即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确定其在表中的位置;已知某元素在表中的位置,也可确定出其原子序数(9)“分界”规律:①表中金属与非金属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左边元素(金属元素)的单质为金属晶体,化合物多为离子晶体.分界线右边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相互间的化合物,固态时多为分子晶体.分界线附近的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另外,在分界线附近可找到半导体材料.②若从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左右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氢的元素符号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素周期表★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二、元素周期律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体现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以及它的组成结构。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化学元素的重要信息,如原子序数(表示元素的序号)、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

它是由水平行称为周期和垂直列称为族所构成的。

2. 电子排布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与元素的电子排布有密切关系。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我们可以将元素周期表分为四个区块:s区、p区、d区和f 区。

2.1 s区:包含周期表前两行,即1s和2s能级。

s区的元素以“s”子壳的填充顺序排列,例如氢(H)和锂(Li)属于s区元素。

s区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2 p区:包含周期表第三至第八行,即2p至6p能级。

p区的元素填充顺序遵循“2p1/2p2/2p3…”的顺序,例如氧(O)和氟(F)属于p 区元素。

p区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2.3 d区:包含周期表第三至第十一列的元素。

d区元素的填充顺序遵循“3d”、“4d”等的顺序,例如钛(Ti)和铁(Fe)属于d区元素。

d区元素具有复杂多样的性质。

2.4 f区:位于周期表底部的两行,即f区元素。

f区元素的填充顺序遵循“4f”、“5f”等的顺序,如镧(La)和铀(U)属于f区元素。

3.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周期性规律:3.1 周期性趋势: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在一个周期内,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经典的周期性趋势包括原子半径由左向右递减,电离能由左向右递增,而电负性在周期表中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3.2 周期性律定律:在元素的周期表中,周期表的第1、3、5、7组称为主族元素,它们拥有相似的外层电子结构和相似的化学性质;而第2、4、6组称为过渡族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变化更加复杂多样。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研究和组织元素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元素的原子数量、原子量、电子结构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信息。

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我们能够发现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周期性。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并解释它们的背后原理。

1. 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中质子的数量)的增加顺序排列。

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递增,从上到下递增。

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中的质子数量。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而列被称为族。

通过观察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元素的电子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

同一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能级数目,而同一族中的元素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

2. 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排列,这被称为周期律。

我们可以发现,周期表中相邻两个元素的性质有明显的相似性。

例如,第一周期中的元素(氢和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是可燃的气体。

同样地,第二周期中的元素(锂、铍、硼等)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相似性归因于它们在原子结构中的相似性,即它们的电子结构。

3. 电子层和壳层:原子的电子云结构可以被分为多个电子层,每个电子层又可以被分为多个壳层。

第一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可以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可以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当某个壳层被填满时,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八元素如氧、硫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4. 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主族和副族。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而副族元素位于中间。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壳层被填满之后,元素表现出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副族元素则具有较高的活性,因为它们最外层壳层未被填满。

5.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元素可以被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大多数元素属于金属,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非金属则具有相对较差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但具有较高的电负性。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规律的总结一、编排规律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2、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3、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4、1到7周期可容纳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32(目前7周期只有26种)。

5、主族(除ⅠA族)中,非金属元素种数=族序数-2。

二、“定性”规律1、若主族元素族数为m,周期数为n,则:①m-n<0时为金属,且值越小,金属性越强;②m-n>0时是非金属,越大非金属性越强;③m-n=0时多为两性元素。

如钫位于第7周期第ⅠA族,m-n=-6<0,钫的金属性最强;F位于第二周期VIIA族,m-n=5>0,F的非金属性最强;铝位于第3周期IIIA 族,m-n=0,铝为两性元素。

2、对角线规律:左上右下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

如铍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均能与强酸和强碱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金属大都有两性,非金属及其某些化合物大都为原子晶体(如晶体硼、晶体硅、二氧化硅晶体、碳化硅晶体等)。

4、若将表中第ⅤA与ⅥA之间分开,则左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后边(如SiH4、PH3、CaH2等);而右边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将H写在前边(如H2O、HBr等)。

5、符合下列情况的均是主族元素:①有1~3个电子层的元素(He、Ne、Ar除外)。

②次外层有两个或8个电子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③最外层电子数多于2个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

三、“序差”规律1、同一周期IIA、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可能是1、11或25。

2、同一主族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2、8、18、32。

3、“左上右下”规律:上下相邻两元素,若位于ⅢB之左(如ⅠA、IIA 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若位于ⅢB 之右(如IIIA~0族),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一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数。

四、“定位”规律1、比大小定周期。

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之相邻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完整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比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 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 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一、原子半径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知识网络 中子N原子核质子Z原子结构 :电子数(Z 个)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编排依据 X)(A Z 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总结元素周期表是一张汇总了大量化学元素相关信息的表格,它的建立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管理复杂的元素信息,并为化学研究提供了便利。

它也为我们研究化学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是:一、原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以氢到锂为例,氢的原子半径2.1,而锂的原子半径是0.77,两者之间相差1.33,它们原子半径都随周期数从1至2增加而减小。

这是由周期表上元素周期性变化的原子层次结构所决定的,每个元素在原子层次结构中,气态时受电子云层结构能量排斥,原子半径就会减小。

二、化学性质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化以氢到钠为例,氢是一种活泼的气体,它的电负性较浅;钠是一种无色的固体,它的电负性较强。

氢和钠的化学性质都随周期数从1至3而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由原子层次结构和电子结构决定的,当原子层次结构发生变化时,电子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化学性质就随之发生变化。

三、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以第一周期的氢、氦和锂为例,它们都是无色气体,电负性较浅,且也都是质子数为1的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极为相似。

此外,第二周期的氧、氟和硫也是质子数为8的单价离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这种类似的化学性质,正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上的几个主族元素电子结构相似所致。

四、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以铝和镁为例,它们都是第三周期的铝硅族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也都是[Ne]3s2,因此它们的神经性质也极其相似。

而在第四周期,硅和磷也是[Kr]4d10,它们的同素异形体也是质子数相同,因此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

可以看到,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这也是由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决定的。

总之,元素周期表中的几个规律是:原子半径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化学性质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化,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表上几个主族元素具有相似的神经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元素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描述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本文将对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和应用。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表格。

它由一系列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电荷数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原子序数相邻的元素彼此具有相似的属性。

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2.1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的元素表现出一系列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来说,周期的主要特征是原子半径和原子质量的变化。

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和原子质量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数目的增加,电子云对于原子核的屏蔽效应增强,使得原子半径缩小。

原子质量减小是由于原子核对中子的质量。

2.2 周期性表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族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位于同一族中的元素都有相同的价电子数以及类似的化学反应活性。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族元素都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失去它形成离子。

类似地,第七族元素都只差一个电子就能达到稳定的电子排布状态,因此它们具有容易获得电子的特性。

3.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电子排布和元素化学性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我们可以推断出它们的化学活性、反应能力以及与其他元素的反应方式。

这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和合成新的化合物非常重要。

3.2 发现新元素元素周期律不断地推动着新元素的发现。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科学家们可以预测并寻找具有特定性质的新元素。

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和合成,科学家们可以合成新的元素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性质。

3.3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元素周期律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它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元素的性质和关系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分类、性质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同一主族,对角线规则)

Al3+/Al,-1.66V)。

②铍和铝经浓硝酸处理都表现钝化,而其它碱土金属均易与硝酸反应。

③铍和铝都是两性金属,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

④氢氧化物均为两性,而其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均为碱性。

⑤BeO和Al2O3都有高熔点和高硬度。

⑥铝和铍的氯化物是共价分子,能通过氯桥键形成双聚分子,易升华、易聚合,易溶于有机溶剂。

3、硼和硅的相似性。

B和Si虽是不同族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相邻族的对角位置,由于离子极化作用相近(Si4+电荷高一些,但半径大;B3+电荷低一些,但半径小),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单质晶体都是高熔点原子晶体;与键强度相关。

②在自然界均以含氧化合物存在。

③卤化物都彻底水解,生成含B─O,Si─O键的化合物(硅酸、硼酸)④都有一系列氢化物,氢化物均有挥发性,不稳定。

⑤含氧酸都是弱酸,含氧酸盐都易水解对角线规则是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许多性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规律;对此可以用离子极化的观点加以粗略的说明。

同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构型相同的金属离子,从左至右随离子电荷的增加而引起极化作用的增强;同一族电荷相同的金属离子,自上而下随离子半径的增大而使得极化作用减弱。

因此,处于周期表中左上右下对角线位置上的邻近两个元素,由于电荷和半径的影响恰好相反,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比较相近,从而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相似。

由此反映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周期表中的变化规律(一) 同一元素:r -离子>r原子>r+离子>r2+离子(二) 同一周期1. 短周期:每一个短周期从左到右,有效核电荷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依次递减.2. 长周期:过渡元素自左至右,电子逐一填入(n-1)d层,而它对核的屏蔽作用较小,所以自左向右半径减小的幅度不如主族元素那么大.3. 内过渡元素:电子填入再次外层的(n-2)f层,由于f电子对核的屏蔽作用更小,使得原子半径由左至右收缩的平均幅度更小.比较短周期和长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半径减小的平均幅度大致是非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内过渡元素(~10pm)(~5pm)(<1pm)(三) 同一族1. 主族:同一主族由上而下,原子半径一般是增大的.因为同族元素原子由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半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2. 副族:副族元素由上至下,原子半径增大的幅度较小,特别是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是由于后面要提到的镧系收缩效应所造成的结果.特殊元素集锦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阳离子氧化性最弱的元素是铯(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一、主族元素得判断方法:符合下列情况得均就是主族元素1.有1〜3个电子层得元素(除去Hi Ne. Ar);2、次外层有2个或8个电子得元素(除去惰性气体);3、最外层电子多于2个得元素(除去惰性气体);二、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或原子(指核外电子数与某种惰性元素得电子数相同而且电子层排布也相同得单核离子或原子)(1)2个电子得He型结构得就是:H-. He. Li+、Be2+;(2)10 个电子得Ne 型结构得就是:N3-. 02-. F・、Ne、Na+、Mg2+、AI3+ (3)18个电子得Ar型结构得就是:S2・、CI-. Ar\ K+、Ca2+三、电子数相同得微粒(包括单核离子、原子、也包括多原子分子、离子)1、21得有:H2、He. Li+、B€2+;2、10€・得有:N3-. 02-. F-;Na+. Mg2+、AI3+;Ne、HF、H20、NH3、CH4(Ne R周期得非金属得气态氢化物)NH4・、NH2・、H30+、OH-;3.18e•得冇:S2・、CL-S Ar\ K+、CA2+;SiH4、PH3、H2S、HCI(与A「同周期得非金属得气态氢化物);HS-、PH4+及、H2O2、F2、CH3-OH、CH3-CH3. CH3-F. CH3-NH2. NH2-NH2、NH2-S 0H•等。

四、离子半径得比较:电子层结构相同得离子,随原子序数得递增,离子半径减小。

2.同一主族得元素,无论就是阴离子还就是阳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即从上到下,离子半径增大。

3、元素得阳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小,元素得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五、同一主族得相邻两元素得原子序数之差,有下列规律:1、同为IA、IIA得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得元素种类数。

2、若为IIIA、VIIA得元素,则两元素原子序数Z差等于下边那种元素所在周期得元素种类数- 例如:Na与K原子序数柑差&而CH j Br原子序数相差1&七、同一周期中左右相邻得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有下列规律: 若为IA、IIA族元素或IIIA、VIIA族元素,只差b若为IIA、IIIA族元素,则可能柑差1(二三周期)或1 + 10即11(四、五周期)或差1 + 10+14即25(六、七周期)。

总之『左右相邻得两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为X+两元素之间得过渡元素种类数"。

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尖化合物得递变性规律1、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她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得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得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得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Y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得元素得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1. 3单质得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得递增,元素组成得金属单质得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得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得金属单质得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得熔点递增Is 4元素得金属性与非金属性(1)同一周期得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b 5最高价氧化物与水化物得酸碱性元素得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得水化物得碱性越强;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得水化物得酸性越强。

1.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泄。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ft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得酸性越弱。

1、7单质得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得金属性越强,实单质得还原性越强,英氧化物得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得非金属性越强,苴单质得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得还原性越弱。

2、推断元素位置得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得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得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3)确企族数应先确定就是主族还就是副族,其方法就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得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得差数来确定。

最后得差数就就是族序数,差为8、9、iO时为VIII族, 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短周期内中子数等于质子数得元素镁24原子,中子数12,质子数12 碳12原子,中子数6,质子数6 氧16原子,中子数8,质子数8 钙40原子冲子数20,质子数20 硫32原子冲子数16,质子数16 氨4原子,中子数2,质子数2 氛20原子,中子数10,质子数iO1・20周期内元素得最高氧化物水化物气态氢化物H: H2OXH2He:/,/,/Li:Li20,U0H,/Be:BeO,Be(OH)27 B:B2O3,H3BO3,BH3 C:CO2,H2CO3,CH4 N:N2O5, HNO3,NH3 o :AA/ F :AAHFNe :AA/ Na:Na20,Na(0HV Mg:MgO,Mg(OH)2,/ A1:AI2O3,AI(OH)3,/ Si:SiO2,H2SiO3,SiH4 P:P2O5,H3PO4,PH3 S:SO3,H2SO4,H2S CI:CI2O7,HCIO4,HCI Ar :A/7 K:K2O,K(OH)7 Ca:CaO,Ca(OH)27氧化还原反应得几种配平技巧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就是反应中还原剂各 元素化合价升离得总数与氧化剂齐元素化合价降低得总数必须相等,即得失电子守恒;二就 是反应前后齐种原子个数相等,即质量守恒。

在掌握一般配平方法、步骤得基础上,根据反应 得不同类型与特点,选择与运用一些不同得配平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配平得速度商准确性。

下 而介绍一些常用得配平技巧。

1、逆配法: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宜选用此种方法配平,即先 从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开始配平.例 1、⑴ £禺°7 + 用 6(浓)——KCI + OC/3 + C ;3 T + 禺 °首先确总CrCh 与CL 得化学计量数分别就是2与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 平得.KQP +14EC7(浓)=2KCI +2CQ3 +3C72 个苟円2。

HCbZ + NHqCZ HC 讥 +N 蓟0辰 -3 +4P/. V T 解析,S 0降4x3 4 升6x2+■3 0 a.M-1 、亠 解析“如呻浓)一組+晟+琵+兄。

首先确崔Pt 与N :得化学il •量数分别就是3与2,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 得.3(网4)2 PC 心 Pt + 2阿 a + 16AfC/ T +2虬 T 2、零价法:对于不易确;4^元素化合价得物质(如铁、确、碳等组成得化合物)参加得氧化还 原反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得化合价代数与为零得原则,把组成该物质得各元素化合价瞧 作零价,然后il •算出齐元素化合价得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2、 屁占+ (浓)——屁(轮)3 + UO Q T +g 个+禺044“ 、亠 有 *4 . NO T斗2 2丄眉,+丹"0了 (浓)一―产€00)+02个+ ^7^ +兄°解析:升G X 3+4) X1 降lx 13首先确Fe.C N03得化学il •量数分别就是1与13,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 平得.尿£ + 22旳® (浓)=3;屯(陀)3 +CO2个+13轮 个+11禺03、变一法:假设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得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幷她元素得化合价在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得化合价代数与为零得原则,确;4^该元素得起始价 态。

il 算出元素化合价得升降值,并使升降值相等。

例3、P-^CuSO^ +兄0——氐3卩+込FQ + 林Oq解析:设CiuP 中Cu 仍为+2价,则P 为一6价首先确圧CiuP 与HsPO :得化学讣量数分别就是5 •与6,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 平得: 4、待圧系数法:一般设组成元素较多得物质得化学计量数为1,苴她物质得化学计量数分别 设为a 、b 、c ……,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列等式求解,若化学讣虽数为分数,应化为整数。

此法 适用于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主要用于变价元素在三种或三种以上得复杂氧化还原反应。

例4、CuSO^ + 隔 +兄0——伽2$+屁SQ + H 飙解析:设CuSO :得化学计量数为1、FeS :得化学讣量数为a.乩0得化学il •量数为b,根据Cu 、 Fe 、H 得原子个数守恒,则CuS FeSO :. H$0:得化学il •量数分别为2、a. b,再根据S 、0得 原子个数守恒得:1 + 2a = — +a +624+b = 4(3 +43¥+ Cti® + HQ+5HP + 15gSO4 +24^20 = 5%3戶+6 局尸4 + 15兄$045a =—147配平得・14gSO4 +5尿尿 +12禺0 = 762$+5尿£04+12兄$04 5、定组成法:对一个确;^^得化介物而肓,各组成元素得原子个数之比一;4^,由此决定了反应 物或生成物中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得物质得比例关系一定,据此可实现配平。

例5、戸层(0左)3 +恥0讯+^2——恥2尿q +MU+左2。

解析:反应物中则恥2阳九 月= h 4,设Xa,FeO.得化学i|•量数为1,则H :0 得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配平得■2屁(0同3+10血0円+ 362 = 2恥2民04+6恥^7 + 8円20 6、整体标价法:当化合物中某一元素有多个(或为不泄数)时,可将它作为整体,计算其整体 得化合价。

例 6、S+%(0②2——Cag, + CaSA +兄0首先确;^ CaS 乂与得化学讣量数分別就是2与1,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 配平得・2(x + l )S+3Cb (Oj¥)2 = 2C 迅-^CaSp^-^3H^O7、缺项配平法:此类反应可先配平含变价元素物质得化学讣量数,再根据质量守恒;4^律确;^ 缺项物质得化学式与化学计量数。

缺项物质一般为酸、碱、水,常见得有HzSO.. HCE KOH. NaOH. HQ 等, 8、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得配平法:离子方程式得配平依据就是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与质量守恒,即首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得化学计 量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电荷守恒,配平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最后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余物质 得化学计量数。

例7、 妙+局£ +对——曲九+ S J +禺0解析:第一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7 —2鵲十然十用—沖十陽呼则.2也OJ +5時 +才——严+5£!+駕0解得 §+以(0円)2解析:-2+4 降2x2 升4x1 +局°第二步,根据电荷守恒,两边离子电荷相等需要6个刃*'来配平,则2加0「+5呼 + 6月*——2 曲•+52+月20 第三步,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2曲+吗S + 6用=2M0 +対隔0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得配平就是一个基本功,虽有法,但无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