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力学综合计算专题》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课件
解:η=30% v甲=20m/s v乙=15m/s g=10N/kg (1)S’=150×4cm2=0.06m2 由表可知m=1860kg F压=G=mg=1860kg×10N/kg=1.86×104N P= F压/S’=1.86×104N/0.06m2=3.1×105Pa (2)【分析】由示意图可知,S甲=4.8m+550.2m+5m=560m t乙= t甲= S甲/v甲=560m/20m/s=28s S乙=v乙t乙=15m/s×28s=420m △S=450m-S乙=450m-420m=30m (3)行驶200km总耗油V=2×10L=20L=0.02m3 m= ρV=0.7×103kg/m3×0.02m3=14kg Q放=mq=14kg×4.6×107J/kg=6.44×108J W= Q放η=6.44×108J×30% =1.932×108J
(3) m石=G/g=6.0N/10N/kg=0.6kg V石=V 排=F浮 ρ水g=2.4N 1.0×103kg/m3×10N/kg=2.4×10-4m3 ρ石=m石/ V石=0.6kg / 2.4×10-4m3=2.5×103kg/m3 答: (1)在湖水中石块受到的浮力是2.4N;(2)湖水对此处湖底的 压强4.8×104Pa;(3)石块的密度2.5×103kg/m3。
W有用=Gh=800N×2m=1600J (2) W=FS=500N×4m=2000J P=W/t=2000J/50s=40W W总=2000J 4 答:(1)货物对地面的压强2×10 Pa; (2)拉力F的功率是40W; η=W有用/W总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1600J/2000J=80%
学法指导 力学计算题的主线是”力” ,解题 时按以下思路进行: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③根据有关定律,原理或规律建立 关系式; ④解关系式及分析解答。
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 教案
求:(1)工件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总结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回顾思考
观察
理解
学生思考
讨论,分析
整理思路
理解
讨论思路
小组展示
分析解释
观察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分析解释
思考讨论
理解
受力分析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小结
讨论交流
测
课
堂
小
测
检测题:小雨的体重为500N,他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当匀速提升一个体积为0.01m3的重物(重物始终未出水面)时,他施加300N的力去提升重物,已知两只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m2。不计绳重和摩擦,请在方框中画出此时小雨的受力示意图。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机械效率定义式、计算公式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通过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立方体A,若A的密度是8g/cm3,边长为10cm,每个滑轮重为50N:
(1)人用60N的力没有将A提起,已知人的体重为600N,每只鞋底的面积125cm2,求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请画出此时人的受力示意图)
青岛物理中考力学简单综合计算专题 学案
力学简单综合计算专题学案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分一】压力三力合成练习
画出图中物体A在水平桌面的受力示意图
并写出图中三个力的关系式
【范例1】压力方面三力合成
物体A的质量为0.5k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反馈练习1】压力+杠杆组合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0N,人在a端施加240N竖直向下的力
使杠杆水平平衡,oa=1m,ob=3m。
求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
【分二】浮力三力合成练习
画出物体A浸没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
【范例2】浮力方面三力合成
体积为2×10-4m3的物体A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求物体A的重力。
【反馈练习2】浮力+滑轮组合
重为600N,体积为10-2m3的物体A浸没在水中,动滑轮重为100N,求绳子自由端人的拉力。
(不计绳重、摩擦)
分三:【范例反馈】
(2013年青岛中考)
电动车通过如图滑轮组将重力为G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绳重、
摩擦)已知电动车的速度为v、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 f,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求电动车牵引力的功率P。
达标练习:
如图,一辆功率为2800W的电动车通过滑轮组将重力为2500N
的物体匀速提起(不计绳重、摩擦)已知电动车的速度为2m/s,
滑轮重为100N,求汽车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
青岛市人教版物理2019年中考二轮复习之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11
若木块有五分之三体积浸入水中,求木块所受到的浮力?木块的密度为多少?反馈练习一个厚度不计的平底烧瓶重0.8N,瓶底面积为0.8dm2,圆柱型瓶颈处横截面积0.5 dm2。
盛上重1.6N的水后,水深0.25m。
如图。
求:(1)此时烧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此时烧瓶的底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3)现在,将重4N,密度为0.6g/cm3的木块放入烧瓶中漂浮,(水未溢出)则烧瓶的底受到水的压力为多大?例二如图用滑轮组将重480N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拉力的功率(3)若重600N的人,用该滑轮组将重600N,密度为6g/cm3的另一浸没在水中物体匀速拉起时,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时,人对地面的压强(人每只脚的底面积为2dm2)。
(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写出解题思路并求解)合方法总结▪1理解固、液体压力和压强▪2理解滑轮组补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惑。
测完成综合检测一个厚度不计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积为4×10-2m2,盛上一些水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600N。
求:(1)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桶的侧壁上有一个小阀门A,它能承受的水的压强最大为6×103Pa。
当A距水面多深时,它将被水冲开?(3)现在阀门A距水面0.5m(如图)通过滑轮组把一个物块慢慢放入水中,待物块浸入水中4/5时,阀门A刚好被冲开,此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求物块的密度多大?。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复习 力学综合计算题学案
专题复习力学综合计算题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回顾力学知识点、概念、公式、规律,并学会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在解释力学综合题型过程中,进行解题技巧、规范答题的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力学计算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对正确解答计算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力学公式、概念、规律,学会受力分析,综合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压强与浮力综合计算教学方法:分析、练习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平台学习过程:一、专题考情分析【题型简介】试题一般是热学、力学和电学的综合计算题,有时也会结合信息材料出题。
解题时需要综合应用物理概念、公式、规律或解题技巧,有时需要结合图象,利用数学关系解决问题,计算量不大。
【考情分析】考试卷的应用计算题题型包括力学综合、电学综合、电热综合等。
共两小题,共13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
【备考指导】在复习过程中,要在巩固力、热、电学基本规律和理解相关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应用题常考题型进行强化训练。
二、考题考法展示【例1·运动、力和功、功率】备受关注的南宁地铁1号线东段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若南湖站到金湖广场站的路程为380 m,地铁1号专用列车从南湖站到金湖广场站的运行时间约为40 s,列车牵引力约为2×104 N。
求这段路程中:(1)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2)列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点拨:(1)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已知路程和时间,可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2)利用公式W=Fs计算牵引力所做的功。
解:(1)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s/t=380 m/40 s=9.5 m/s;(2)牵引力做功:W=Fs=2×104 N×380 m=7.6×106 J。
【例2·压强和浮力】如图甲所示,重为3 N,底面积为2×10-2 m2的圆柱形玻璃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5 N,边长为L1=0.1 m的正方体木块(不吸水)静止在容器的底部,用一根长为L2=0.05 m的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将木块与容器底部相连,现向容器缓慢注水,直到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6 N时停止注水(如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容器的厚度不计。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 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doc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分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滑轮组 费距离公式
7.滑轮组自由端拉 力
8.机械效率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
(2)混凝土块的质量
(3)混凝 土块受到的重力
(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混凝土的密度 为2.8×103kg/m3)
(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 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为104N。则这个过程中:
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
行力 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方法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其中和 ,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反之,若知道了F支,便可求出。
初中力学计算专题教案模板
初中力学计算专题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质量、加速度等;2.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求解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2. 力学计算方法的学习;3. 力学实际问题的解决;4. 团队合作项目和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力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理论讲解:讲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 计算方法学习:介绍力学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解决力学问题;4. 实际问题解决: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5. 团队合作项目:分组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6. 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计算练习:评价学生运用力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团队合作项目: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4. 动手实践:评价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资料;2. 计算器:用于力学计算;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4. 团队合作项目材料:如杠杆、滑轮等;5. 动手实践材料:如实验器材、模型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不要过分强调计算;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3.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加强团队合作项目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 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要加强团队合作项目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之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
中考力学、电学计算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熟记力学、电学、热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完成例题,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题技巧的训练。
教学难点:养成规范答题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复习课教学【专题解读】【考点典例剖析】考点1 力学计算题型1:速度、重力、功、功率、机械效率相结合如图所示,叉车在10 s 内将质量为2 t 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 m,发动机所做的功是5×104 J。
(g 取10 N/kg)求:(1)大理石在10 s 内被提升的平均速度。
(2)叉车的支持力对大理石做的功。
(3)叉车提升大理石的功率。
(4)叉车提升大理石的机械效率。
题型2:密度、压强和浮力相结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质量为5.4 kg,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水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物块长0.2 m,宽0.1 m,高0.1 m。
(g 取10 N/kg)求:(1)物块的密度。
(2)图甲中,物块水平放置时对桌面的压强。
(3)图乙中,把物块竖直放置于足够大的容器内,然后倒入水,直至水深0.3 m,物块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力学计算题解题的思维方法:1.正向思维法:由已知条件入手。
2.逆向推理法:由待研究量入手。
3.双向交叉法:对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复杂题目需由已知条件入手看能推出什么新条件,同时由待定研究量入手向前推理,看需要哪些相关量,使前后能联系到一起。
【考点典例剖析】考点2 电学计算题型1:欧姆定律有关的计算如图甲所示,在2022 年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的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S,由静止自由释放重物,经撞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从重物开始下落到撞击样品的整个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 随压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为24 V,定值电阻R0=10 Ω.求:(1)在重物下落的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题型2:电功、电功率有关的计算如图3-13 甲是某款电热水龙头.即开即热、冷热兼用.图乙是它的原理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带动开关S 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和热水之间切换.有关参数如表所示.不考虑温度对电阻丝值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关与1、2接触时,水龙头放出的水是_____( 填“温”或“热”)水,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2)水龙头放热水时,正常工作50 s,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R2的电阻值多大?电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电学试题时,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并不明显给出,而是隐藏在其中,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而这些隐含条件可从物理现象、关键用语等已知条件中挖掘。
【最新】中考物理力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力学综合计算专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行力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难点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教学方法“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教学媒体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回顾例题讲解实战准备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1. 密度公式2. 重力公式3. 压强公式4. 浮力公式5. 功的定义式6. 滑轮组费距离公式7. 滑轮组自由端拉力8. 机械效率二、重点题型解析:【例1】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2)混凝土块的质量(3)混凝土块受到的重力(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 (混凝土的密度为 2.8×103kg/m3)介绍中考考察内容和要点展示课件展示课件重点强调展示课件引导总结强调回顾思考观察理解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成果展示讲解理解例题讲解分(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
已知拉力F为104N。
则这个过程中:(1)拉力F做了多少功?拉力F的功率多大?(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3)题中少了哪两个数据仍能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图像,挖掘已知条件。
实物投影学生解题过程,学生分析讲解解题思路方法。
三、经验总结1.对公式1()F G Gn=+动物的正确理解。
F是的拉力,G物大小等于的拉力,通常用该公式或其变形式来求得和。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
其中和,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
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10专题(力学)计算题复习教案(2)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10专题(⼒学)计算题复习教案(2)课题:⼒学计算题(第2课时)复习⽬标:知识⽬标:1.熟记密度、重⼒、压强、浮⼒、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学综合计算。
情感⽬标:培养学⽣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
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公式的选择及应⽤ 2.受⼒分析难点: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法:“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知识回顾按上节课要求下⾯默写⼒学公式:1、速度:______________2、重⼒:______________3、密度:______________4、压强:_____________5、液体压强:________________6、浮⼒:(1)、F浮=___________(压⼒差) (2)、F浮=___________(视重⼒) (3)、F浮=_______(漂浮、悬浮) (4)、阿基⽶德原理:F浮=____________7、杠杆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8、理想斜⾯:____________9、理想滑轮:F=__________ 10、实际滑轮:F=___________ (竖直⽅向)11、功:W=_____=_________(把物体举⾼)12、功率:P=______=_________13、功的原理:W⼿=______________14、实际机械:W总=______________15、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_________16、滑轮组效率:(1)、η=_____________ (竖直⽅向) (2)、η=___________(竖直⽅向不计摩擦) (3)、η=_______________(⽔平⽅向)⼆、经典例题例1、密度和重⼒有关的计算⼩明利⽤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求:(1)量杯的重⼒;(2)液体的密度.(取g=10N/kg)学⽣展⽰,分析解题思路。
中考力学综合复习教案
中考力学综合复习教案教案标题:中考力学综合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全面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掌握力学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为中考力学部分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1. 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的力学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
3. 中考力学部分的应试技巧。
教学难点:1. 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
3. 如何在中考中高效地解答力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习题集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习题集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引入力学的概念,如汽车行驶中的力的作用等,激发学生对力学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三定律等。
2. 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3. 强调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提问和互动。
三、原理讲解(20分钟)1.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原理。
2. 通过实例解释原理的应用和意义。
3. 强调学生掌握原理的关键点和应用方法。
四、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分析常见的力学问题类型,如斜面问题、弹簧问题等。
2. 介绍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 提供一些典型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技巧,并进行示范和讲解。
五、应试技巧(15分钟)1. 强调中考力学部分的考点和重点。
2. 分析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3. 提供一些应试技巧,如如何快速分析题目、合理安排时间等。
六、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七、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应用。
力学综合计算教案
单位: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授课人:王猛
课题
力学综合计算
授课日期
2012.05.16
课型
中考二轮复习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行力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讨论,分析
成果展示
讲解
理解
讨论思路
小组展示
分析解释
观察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分析解释
思考讨论
理解记忆
补
交流问题和收获
课件展示
讨论交流
测
使用如图所示滑轮组从水中提升一个体积为8×10-3m3,重为200N的正方体金属块。(不计绳重及摩擦)
(1)金属块的质量?
(2)若直接用手向上拉,在金属块没有露出水面前,所用的拉力多大?(画出金属块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解题思路)
(3)若该物体未拉出水面时,人所施加的拉力是100N,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巡回指导
练习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教学方法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
分
合
实战准备,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初中力学计算专题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初中力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力学基本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不同类型力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力学计算中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
2. 力学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斜面等)。
3. 习题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初中物理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力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力学基本公式,如牛顿第二定律、功的公式、能量守恒定律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力学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介绍力学计算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三、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力学计算问题。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力学计算题目。
2. 教师讲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二、复杂力学问题分析1. 讲解复杂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如受力分析、能量转换等。
2. 结合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复杂力学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复杂力学计算题目。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力学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计算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
更合中学九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物理科组梁健
●课题:力学计算专题复习
●执教班级:九年级7班
●公开课时间:2013-5-17
●教学模式:作业调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熟记力学中的计算公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求解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和作业,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严谨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力学计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力学公式的综合应用解题。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力学计算复习卷》课前作业部分内容。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课后)。
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之力学综合计算分析教学课件
(2)浮筒对阀门的拉力为多大?
(3)浮筒浸入水中部分的深度H为多少?
解析
F o F压
F浮 o F‘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深层次物理知识的基础。能力的提 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在平日。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拓学生解 答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以提高学生解答物理力学问题的综合 技能。
FF SS
压强: 液体
压强
p=ρ液gh
p=
FF SS
=
GF 液 SS
压力
F=pS
由液体重力产生
=<
>
针对柱状容器
浮力 (1)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A GF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ρ液gV排
(4)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F浮=G
A
• 根据已知条件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公式求浮力。
力电综合
6.(2019·青岛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功 ,电动机工作时两端电压为6V,通过的电流为1A ,在5s内将质量为4kg的重物匀速提升0.6m。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物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重物增加的机械能是由电能转化来的 C.此过程屮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30J D.此过程中电动机对重物做的功等于电流做的功
属于液体压强 p=ρ液gh
状态
两次漂浮
联系 F浮=G F浮’=G
关系
F浮=F浮’
ρ水gV排=ρ液gV排‘ 进一步 V排=S(h1+h2) 找联系 V排‘=S(h1+h3)
状态
漂浮
联系
F浮=G总
中考物理专题二十二计算题第1课时力学计算复习教案
考点2:密度( )相关计算
处理例2.
【解析】20mL=2.0×10-5m3,
21g=0.021kg,则密度为
考点3:压强、浮力相关计算
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1.
【例3】600 16 800
【变式练习1】(1)无人机的载重量为G=F-G重=260 N-160 N=100 N,
(2)
(3)因为登陆艇匀速行驶阻力f始终为2.0×105N,由二力平衡可得牵引力F=f= 2.0×105N
登陆艇在测试中的功率P = Fv= 2.0×105N×30m/s=6×106W
师生分析:
1.速度的计算
(1)已知路程(s)和时间(t),则利用公式
进行计算;
(2)若时间(t)未知,已知力F(拉力、牵引力、推力等)和功率(P),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用推导公式进行计算,功率的单位必须用W;
功率的计算
(1)已知功(W)和做功时间(t),一般利用定义式进行计算,时间单位必须用s;
(2)已知力(F)和运动速度(v)时,一般利用推导公式P=Fv进行计算,速度单位必须用m/s;
(3)已知力(F)、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利用
计算或先利用公式算出速度v,再根据P=Fv计算.
机械效率的计算
师生找到有用的和额外的。
(2)若路程(s)未知,已知功率(P)和时间(t),一般利用推导公式W=Pt进行计算,功率的单位用W,时间的单位用s;
(3)若路程(s)未知,已知力(F)和速度(v)、时间(t),可利用W=Fs=Fvt或W=Pt=Fvt计算,速度单位必须用m/s,时间单位必须用s;
(4)若已知机械效率(η),物重(G)和物体移动的距离(h),则利用计算总功,距离的单位必须用m;若已知物重(G)、物体移动的距离(h),克服摩擦及滑轮所做的功,则利用公式W总=W有+W额计算总功.
初中力学计算专题教案
教案:初中力学计算专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进行物理计算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计算: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力的结果。
2. 重力的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物体的重力。
3. 摩擦力的计算: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会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会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能量的计算: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会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力学计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公式讲解:讲解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计算练习:给出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解题思路。
6.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力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图形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学概念和公式。
2. 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力学计算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物理教材,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中考物理力学热学电学综合计算复习教案
《力学热学电学综合计算》【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力学、热学、电学的综合计算专题复习课。
虽然是复习课,但我也希望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教学理念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注重物理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和高科技物理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与分析讨论,逐步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感,保持探究物理问题的欲望和动力。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含有6个计算题,都是全国各省市较难的综合计算题。
教师先分析3个例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能力,规范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从而在面对计算题时,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
然后布置相应的3个练习题,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积极性评价,最终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主动、严谨、乐观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果学生基础不好,本节课完成2个例题与2个练习也可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力学、热学、电学中常见物理量的表示、单位、测量工具、计算公式。
2. 熟悉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规范要求。
3. 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能根据题意,找出关键有用的数据。
2. 对力学计算能作出受力分析,对电学计算的电路图会分清串联并联、部分短路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通过计算练习,体验计算题的难度,总结出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计算题的讲解与分析,尝试分析处理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讨论,获得物理计算解题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课堂练习,增强解计算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浮力、功率、效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水吸收的热量与热与热值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验总结
1.对公式 的正确理解。F是的拉力,G物大小等于的拉力,通常用该公式或其变形式来求得和。
2.若题目中涉及物体浸在水中,对应人和物体有两个受力示意图。其中和,分别对应上述公式中的和。则等价公式为。
3.若题目中给出人对地面的压强,则用于求。反之,若知道了F支,便可求出。
介绍中考考察内容和要点
展示课件
展示课件
重点强调
展示课件
引导
总结强调
展示课件
总结
课件展示
演示实验
引导
回顾思考
观察
理解
学生思考
讨论,分析
成果展示
讲解
理解
讨论思路
小组展示
分析解释
观察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分析解释
思考讨论
理解记忆
交流问题和收获
课件展示
讨论交流
课
堂
小
测
使用如图所示滑轮组从水中提升一个体积为8×10-3m3,重为200N的正方体金属块。(不计绳重及摩擦)
8. 机械效率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2011漳州市)建设工地的压桩机常会 用到一种如图13.1-1所示长方体混凝土块。
求:(1)混凝土块的体积
(2)混凝土块的质量
(3)混凝土块受到的重力
(4)混凝土块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 (混凝土的密度为2.8×103kg/m3)
(5)混凝土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例2】如图13.1-3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它在50s内将重为2.4×104N的钢材匀速提高10m。已知拉力F为104N。则这个过程中:
(1)拉力F做了多少功?拉力F的功率多大?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3)题中少了哪两个数据仍能
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讨论分析图像,挖掘已知条件。
教学方法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回顾
பைடு நூலகம்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分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 密度公式
2. 重力公式
3. 压强公式
4. 浮力公式
5. 功的定义式
6. 滑轮组费距离公式
7. 滑轮组自由端拉力
《力学综合计算专题》教案
课题
力学综合计算
授课日期
课型
中考二轮复习课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
行力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
(1)金属块的质量?
(2)若直接用手向上拉,在金属块没有露出水面前,所用的拉力多大?(画出金属块的受力示意图,并写出解题思路)
(3)若该物体未拉出水面时,人所施加的拉力是100N,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巡回指导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