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

脂肪鉴定实验之苏丹Ⅲ和苏丹Ⅳ性质配制及使用方法前几天,有学生问我,“老师关于课本中的脂肪的检测观察实验有两种方案,其中方案一是向花生子叶制作的组织样液里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来检测和观察,但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本来就是有颜色是不是有颜色干扰,如果苏丹Ⅲ和苏丹Ⅳ本身颜色就是橘黄色和红色,那我怎么判断脂肪被染色了呢?”其实关于这个知识点,以前教书都是一笔带过,平时练习考试中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类型的考题,也就没有真正的去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的刁钻问题就不得不让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加苏丹Ⅲ或苏丹Ⅳ两种染料了,下面分享我从网络上整理的加苏丹Ⅲ或苏丹Ⅳ相关知识。

1、苏丹III是一种化学染色剂,红棕色粉末;生物染色剂,如脂肪及其类似物质染色。

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2、苏丹Ⅳ为深褐色,苏丹Ⅳ可用于检验脂肪(脂肪被染成红色)。

对脂肪的亲和力比苏丹III好。

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种染色剂本身的颜色和与脂肪染色后的颜色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可以利用制作的组织样液里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来检测和观察。

3、苏丹Ⅲ和苏丹Ⅳ的配制方法:苏丹红Ⅲ配制:取0.1g苏丹Ⅲ,溶解在20ml95%酒精中。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4、什么是浮色,为什么用酒精洗?因为苏丹Ⅲ本身有颜色,它碰到脂肪后,会变成橘黄色,与遇脂肪前的颜色不同,所以要检验组织中的脂肪,就必须要除掉那些未与脂肪接触的多余的苏丹三染液,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这个浮色就是指那些没有与脂肪接触而变色的多余的苏丹三染液的颜色。

苏丹三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所以要用酒精洗,才能把多余的苏丹三溶解并洗净。

5、为什么苏丹Ⅳ比苏丹III染色时间短?苏丹Ⅲ和苏丹Ⅳ染色时间不能太长,时间太长染色太深,反而影响观察。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报告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报告
金沙县中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学校
金五中
科目
生物
班级
时间
实验名称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指导教师
实验目标或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实验器材或药品
材料:浸泡过的花生籽粒(3-4h)
用具:滤纸,小刀,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毛笔,培养皿,自制切片工具
试剂: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结论: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
实验小组组长签名:
清洗: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盖片:用吸水纸吸去薄片周围的酒精,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花生子叶薄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后换高倍镜观察。在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现象: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及结论(分析)
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切片:用自制切片工具把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制片
选材: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如果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 min)。

土豆脂肪染色实验报告(3篇)

土豆脂肪染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土豆中脂肪的分布情况,学习使用苏丹Ⅲ染色法对脂肪进行定性检测,并观察土豆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加深对植物细胞中脂肪积累现象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 新鲜土豆- 无水乙醇- 苏丹Ⅲ染液- 70%乙醇- 50%乙醇- 生理盐水- 剪刀、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2. 实验试剂:- 苏丹Ⅲ染液:配制浓度为0.5%的苏丹Ⅲ染液。

- 70%乙醇:用于脱色处理。

- 50%乙醇:用于清洗载玻片。

三、实验方法1. 取新鲜土豆,用剪刀切去两端,沿切面用解剖针挑出小块土豆组织。

2. 将挑出的土豆组织放入载玻片中央,用解剖针轻轻压扁。

3. 向载玻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覆盖整个土豆组织,染色时间为5分钟。

4. 取出载玻片,用50%乙醇清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5. 观察染色后的土豆组织,用显微镜观察脂肪颗粒。

6. 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土豆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呈红色,分布不均匀。

部分细胞内脂肪颗粒较大,部分细胞内则没有明显脂肪颗粒。

五、实验分析1. 土豆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作物,其脂肪含量相对较低。

通过苏丹Ⅲ染色法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土豆组织中的脂肪颗粒。

2. 实验结果表明,土豆组织中的脂肪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内,且分布不均匀。

这可能是因为土豆在生长过程中,脂肪的积累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有关。

3. 在观察过程中,部分细胞内脂肪颗粒较大,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脂肪。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使用苏丹Ⅲ染色法对土豆组织中的脂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染色法适用于植物组织中脂肪的定性检测。

2. 土豆作为一种低脂食品,其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脂肪积累。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土豆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土豆组织中的脂肪颗粒分布不均匀,这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关。

第四次实验 脂类化学—苏丹III染色法

第四次实验 脂类化学—苏丹III染色法
但从图中也可看出,脂肪细胞多层叠在一起,且染色并不充分,细胞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桔红色,而是一种呈一种偏淡黄的颜色。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为:铺片时,没有将肠系膜铺的足够充分,导致脂肪细胞重叠,影响观察,进而影响了染色,因为细胞层数多,染液很难进入到细胞中,30min后,细胞依然没有呈现出桔红色。
在铺片时应掌握好力度,若用力过大,则肠系膜容易被撕破,铺片不成功;若用力过小,则细胞不能被铺呈单层,影响染色及观察。
【实验步骤】
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刀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附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与载玻片上,由盖玻片一边滴入甲醛,使其渗入盖玻片与载玻片间的空隙里,固定20min。
2、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除去固定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㈡实验中注意事项有:
1.在抓握小鼠时,应迅速掐住其两耳之间的皮肤,使其头部不可扭动,并用同一只手掐住其背部至尾巴的皮肤,使小鼠整个腹部皮肤紧绷,不能反击。

实验报告 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实验报告 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姓名 xxxx 班级 xxxxxx 同组人 xxxxxxxx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脂类的化学——苏丹Ш染色组别第2组一.实验目的1.熟悉脂类的显示技术。

2.了解脂类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法。

本实验中使用的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或者苏丹黑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

当它与含有脂类的标本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使其显色。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解剖盘,解剖剪,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胶头滴管2.试剂苏丹Ш染液,甲醛钙溶液,70%乙醇溶液,蒸馏水3.材料小白鼠一只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脂肪鉴定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2.实验用品:(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3)实验材料:小鼠3.实验原理:(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

这几种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的固定液.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

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但是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脂肪鉴定的实验。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

脂肪鉴定的实验。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

二、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粗准焦螺旋
镜筒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与光圈 反光镜物镜镜柱镜座实验三:在显微镜下观察字
1.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 A 2.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
1.菠菜叶 2.显微镜 3.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菠菜叶稍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放在载 玻片上 2.滴一滴蒸馏水,盖上载玻片 3.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下找到绿色菠 菜叶,再用低倍镜观察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未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原因: 温度过低,新陈代谢慢,细胞质流动不明 显 细胞切片太厚,观察不明显
实验一:脂肪的鉴定
实验原理
苏丹Ⅲ为一种脂肪染色剂(易溶解于酒精,不 溶解于水)。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 色。其反应式为: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实验材料
浸泡过的花生一粒,苏丹Ⅲ染液,质量分 数为50%的酒精溶液,滤纸,小刀,显微 镜
实验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h),去皮,将削成薄片 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 在载玻片中央; 在薄片上滴加苏丹Ⅲ 染液3滴,染色2min
制片:
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2滴,洗去浮色 吸去余液,滴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已着色的薄片,后用高倍镜观察
结果: 有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微粒
实验现象
拓展实验
将羊油放入试管中,滴入五滴苏丹Ⅲ染液, 另取一试管,滴入五滴苏丹Ⅲ染液,
实验二:观察细胞质流动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行, 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得到。 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有助于新陈代谢 物质的转换,但是细胞质是胶质,不易观 察到它的流动,我们一般以其它的细胞器 为参照物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实验报告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实验报告脂类的化学——苏丹三染色

一.实验目的1.熟悉脂类的显示技术。

2.了解脂类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制作脂类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而用冰冻切片或者铺片法以保存脂类,固定多用甲醛类固定液。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常用相同溶剂洗掉多余的染料,然后再用水洗,可以防止多余的染料在材料中沉淀。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但是脂肪的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棉胶包埋,而用如下方法: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法。

本实验中使用的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或者苏丹黑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

当它与含有脂类的标本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结构中使其显色。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解剖盘,解剖剪,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胶头滴管2.试剂苏丹Ш染液,甲醛钙溶液,70%乙醇溶液,蒸馏水3.材料小白鼠一只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并在其下放置一载玻片,用剪将连同载玻片和其上粘着的肠系膜取下。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姓名菜星星班级生命基地班学号 201000140@@@ 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组别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2.学习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3.观察动物细胞融和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实验原理】A.细胞融合的方法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合。

这类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

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但该法由于病毒的灭活较为复杂,故实验室多不采用此法用于细胞的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

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

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

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PEG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

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

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B.PEG诱导细胞融合聚乙二醇(PEG)结构为:HOH2C(CH20CH2)nCH2OH,为一系列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多聚体。

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

脂肪的辨别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脂肪样本的观察、检测和分析,了解脂肪的特性,并学会辨别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材料和仪器- 豆油- 植物油- 动物油- 橄榄油- 黄油- 脂肪样本切片- 显微镜- 加热板- 试管- 试管架- 试剂:苏丹红III溶液、碘液、苯酚溶液、氧化铅试剂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脂肪样本切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表面的形态特征。

2. 鉴别外观:观察脂肪样本的颜色、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 溶解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苏丹红III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橄榄油在溶液中会迅速显红色,而动物油和黄油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4. 碘液试验:将一个脂肪样本切片放在玻璃片上,滴加碘液,观察切片表面的变化。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而动物油和黄油会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6. 酸碱试验:取少量脂肪样本放入试管中,加入苯酚溶液,轻轻摇晃。

观察溶液的变化。

如果样本在搅拌后变成白色,说明是脂肪。

7. 检测纯度:取少量脂肪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氧化铅试剂,对加热板进行加热。

观察样本是否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判断脂肪的纯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得出以下结论:-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迅速显红色,溶解度高。

- 动物油和黄油在苏丹红III溶液中溶解较慢,颜色较浅。

-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碘液中无变化或变成淡黄色。

- 动物油和黄油在碘液中显现出深红色或紫黑色。

- 脂肪在苯酚溶液中搅拌后会变成白色。

- 经过加热和氧化铅试剂检测后,脂肪样本未出现酸、碱或其他物质,纯度较高。

实验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化学试剂的反应测试,能够准确地判断不同脂肪的特性和区别。

豆油、植物油和橄榄油在溶解度、颜色反应等方面与动物油和黄油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辨别和鉴定不同类型的脂肪。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试不同脂肪样本的特性和反应,学会了辨别不同类型脂肪的方法。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讲解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讲解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目的】1. 了解脂肪染色的原理、掌握脂类标本制片;2. 学习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细胞的染色技术;3. 学会用断头法处理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解剖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苏丹Ⅲ染液、70%乙醇溶液、甲醛钙2. 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3. 材料:小白鼠【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

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以及其他类脂质。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与类脂类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钴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和类脂类。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脂类标本的制作,需用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苏丹黑或者苏丹红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也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 染色法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

图 2. 染料苏丹Ⅲ的分子结构式。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2012/10/16实验目的:取小鼠肠系膜用脂类染料苏丹Ⅲ染色,观察肠系膜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理解苏丹Ⅲ脂类染色的基本原理,熟悉脂类染色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脂类细胞化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胞中脂类物质的成分变化以及分布。

在动物细胞中,脂肪是动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很多种细胞都含有脂肪。

通常,细胞中的脂肪和类脂体混合物以游离的液滴状态悬浮在细胞质中,比如肝细胞。

在脂肪含量很高的脂肪细胞中,游离的脂肪液滴可以聚集在一起,占据大部分细胞质空间,将细胞质、细胞核挤到细胞边缘(图1-B, 1-C, 1-D )。

图1. 小肠肠系膜脂肪细胞的分布及人体内常见脂肪细胞的切面形态。

A. 肠系膜上微血管与脂肪细胞的分布及营养物质流通方向示意图。

脂肪细胞均匀分布在微血管周围,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进入小肠外围毛细血管,经肠系膜血管汇总进入肝脏,肠系膜毛细血管外围脂肪细胞与脂质的储存有关。

B 、C 、D. 三种脂肪细胞的透射电镜切片(人为染色)。

B 为典型的白色脂肪细胞(单房细胞),细胞质中只有一个脂肪滴,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边缘;D 为典型的棕色脂肪细胞(多房细胞),细胞质中分散有多个脂肪滴,含有大量线粒体(染作绿色);C 类细胞细胞质中脂肪滴未完全融合,介于B 与D 之间。

B 是肠系膜脂肪细胞的主要形态,偶尔也存在C 类脂肪细胞。

在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常有单层白色脂肪细胞(对应棕色脂肪细胞)存在(图1-A )。

这些脂肪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以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毛细血管从小肠中吸收的部分脂质,待机体需要时再将贮存的脂肪释放到血液中,在特定组织降解并氧化供能。

褐色脂肪细胞由于本身含有大量线粒体,可在脂肪细胞内氧化脂类供能。

细胞中的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对脂肪细胞的固定、染色不能使用脂溶剂。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4月13日姓名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200900140177 同组者张少华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仪器编号105 一、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苏丹Ⅲ染色的原理及步骤二、实验原理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

脂肪酸分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的物质脂肪细胞体积大,一般核扁,在边缘,细胞呈空泡状。

脂肪细胞常见的有两类:单泡脂肪细胞〔左〕和多泡脂肪细胞〔右〕图1:两类脂肪细胞结构示意图单泡脂肪细胞,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

多泡脂肪细胞内散在许多小脂滴,线粒体大而丰富,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

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Ⅳ,苏丹黑及油红O 等。

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

苏丹Ⅲ(Sudan Ⅲ) 能使木栓化,角质化的细胞壁及脂肪、挥发油、树脂等染成橙黄色。

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

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三、实验器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盖玻片、载玻片、光学显微镜等四、实验材料甲醛钙溶液、70%乙醇溶液、蒸馏水、苏丹三染液、小鼠一只等五、实验操作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解剖剪连同盖玻片和其上黏着的肠系膜一同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20min;吸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去液体以除去固定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2的操作,再进行一次冲洗; 4.用苏丹三染色30min ; 5. 吸去溢出染液,擦净盖玻片表面及周边,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六、 注意事项1. 肠系膜的选取:最好选带有血管的且周围脂肪组织不要太厚太多的肠系膜,因为血管周围会有脂肪组织给予保护,易于观察;而太多的脂肪组织致使显微镜下脂肪细胞叠加,给观察带来困难;2. 肠系膜比较薄因而比较容易破碎,在用镊子选取的过程中要小心,以免将肠系膜扯破,制片时应用载玻片和盖玻片将肠系膜完全撑开,便于染色等操作和观察;3. 染色时间不宜太短,因为时间太短导致染色不明显七、 实验结果(一) 实验结果脂肪细胞呈圆球形,内充满橘红色脂类物质,细胞外也有散在的橘红色圆脂肪滴,脂肪细胞中的脂质和脂肪滴中的脂质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有一定结构,比较规则;后者没有规则的结构,显得比较明亮,形状一般为圆球形,比较集中。

实验三 苏丹

实验三 苏丹

实验三苏丹Ⅲ染色法染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实验目的】1、熟悉脂肪显示技术,了解脂肪在脂肪细胞中的分布2、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方法。

【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髓磷脂以及其他类脂质。

通常,各种脂与类脂质在体内不是单独存在,是以某种程度混合存在。

脂肪于类脂质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钴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及类脂类。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等。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苯、乙醚、氯仿。

因此脂肪标本的制作,需要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

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即采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Ⅲ、苏丹Ⅳ或苏丹黑等溶于脂类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其染色方法有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化学显示法和特异染色法等。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即采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Ⅲ、苏丹Ⅳ或苏丹黑等溶于脂类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Ⅲ的70%酒精饱和液或丙酮和70%酒精等量饱和液,可将脂肪染为橙红色。

用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类似的液体,可用于石蜡切片。

脂肪标本一般不用石蜡切片或火胶棉包埋,而用如下方法。

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铺片法。

脂肪细胞主要是贮存脂肪,而脂肪组织主要是由脂肪细胞组成,从而贮存能量。

主要由两种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WAT)和棕色脂肪组织(BAT),它们是由两种不同的脂肪细胞组成,在小鼠的肠系膜中主要是WAT。

苏丹三染色

苏丹三染色

苏丹三染色一)实验目的:1)了解小鼠肠系膜的剪取方法,熟悉小鼠结构。

2)熟悉并掌握苏丹三染色的原理及其步骤。

二)实验原理:脂肪和苏丹染液有比较强的亲和力,苏丹3遇脂肪变橘黄色。

(即萃取原理)苏丹Ⅲ是弱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易溶于脂肪和酒精(溶解度为0.15%)。

苏丹Ⅲ是脂肪染色剂。

适合用于生物脂肪材料的鉴定,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小粒。

苏丹是鉴别脂肪的染液,由NAOH CU(SO)4组成。

三)实验试剂及器材:1、器材:镊子两把显微镜托盘一个剪刀一个把滴管一支2、试剂:苏丹三染液蒸馏水70%乙醇四)实验步骤:1、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将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用剪刀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取下,反扣于已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20min。

2、用吸管吸取蒸馏水滴入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冲洗掉甲醛钙溶液。

3、用70%乙醇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冲洗。

4、滴加苏丹三于盖玻片上,染色30min。

5、吸去载玻片上溢出的染液,擦净载玻片表面及周边,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脂肪细胞呈圆球形,内充满橘黄色之类物质,细胞外液有分散的橘黄色的圆脂肪滴。

如下图所示:放大典型的油煎蛋形,黄色的是油脂粒,周围的是细胞质。

六)结果分析:结果分析脂肪细胞变为橘黄色苏丹三遇脂肪变为橘黄色细胞染色效果较为明显染色时间充足,细胞被染液浸泡紧密。

细胞内圆圆的黄色物质脂肪滴遇苏丹三变为橘黄色七)注意事项:1、截取小鼠肠系膜时最好反扣载玻片,这样不易破坏肠系膜。

2、截取好的肠系膜要减去多余的肠管,以防干扰观察。

3、观察前将多余染液除去,排除干扰,易于观察。

八)实验总结;1、在染色过程中,苏丹三脂溶性易穿过细胞膜,进入脂肪细胞内与脂肪反应。

2、因小鼠肠系膜细胞上含有脂肪细胞,且肠系膜较薄,易于观察,所以在做小鼠的脂肪细胞苏丹三染色试验中,取小鼠肠系膜为染色对象。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二、实验原理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色(或被染液染成红色)。

2.苏丹III可以溶于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

三、实验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花生子叶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四、方法步骤1.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的培养皿中待用。

3.染色: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III染液,染色3min。

4.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乙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5.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显微镜观察,圆形的脂肪颗粒为色。

注意事项:1.脂肪的鉴定实验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h~4h)。

2.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3.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题目】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染色法【实验目的】1. 了解脂肪染色的原理、掌握脂类标本制片;2. 学习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细胞的染色技术;3. 学会用断头法处理小白鼠以及小白鼠的解剖方法。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苏丹Ⅲ染液、70%乙醇溶液、甲醛钙2. 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3. 材料:小白鼠【实验原理】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有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等。

脂肪依其性质可分为中性脂肪、脂肪酸、胆固醇、鞘磷脂以及其他类脂质。

脂肪是体内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很多细胞都含有脂肪,游离状态的脂肪呈小滴状悬浮于细胞质内,比较显著的如肝细胞。

脂肪小滴可以集合,将细胞质及细胞核挤到一旁,如脂肪细胞。

脂肪与类脂类和蛋白质结合时,往往不易显出,但用重铬酸钾、升汞、硝酸钴或硝酸铀氧化组织块或切片,可以显现出脂肪和类脂类。

脂类不溶于水,易溶于浓乙醇、苯、氯仿和乙醚等,因此脂类标本的制作,需用不含酒精或不能溶脂的液体固定,一般常用甲醛类固定剂。

脂溶性染料显示法利用苏丹染料中的苏丹III、苏丹IV、苏丹黑或者苏丹红等溶于脂类,而使脂类显色的原理显示脂类,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溶剂,要求既要溶解苏丹染料,又不溶掉脂肪。

苏丹染料是偶氮染料,它对脂类的显示是一种简单的物理变化。

苏丹染料也是一种脂溶性染料,易溶于乙醇但更易溶于脂肪,所以当含有脂肪的标本与苏丹染料接触时,苏丹染料即脱离乙醇而溶于该含脂肪结构中而使其显色。

脂肪染料一般选用有机溶剂做溶剂,丙酮和乙醇对染料和脂肪都是很好的溶剂,这样可以染色大的脂肪积累块,但是小的脂肪滴会溶解。

60%异丙醇当溶剂,可以减轻脂类的溶解。

丙二醇或磷酸三乙酯不会溶解脂类物质,但是能溶解染料,是比较理想的溶剂。

用这些溶剂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题目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III 染色法配的染料溶液要过滤以去掉沉淀,防止蒸发,因蒸发会引起染料在材料中积累。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脂肪的鉴定

实验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二、实验原理
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III 染液染成色(或被染液
染成红色)。

2.苏丹 III 可以溶于体积分数50%的乙醇溶液。

三、实验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花生子叶
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刀片,培养皿,镊子,滴管
3.试剂:苏丹III 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蒸馏水
四、方法步骤
1.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

2.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的培养皿中待用。

3.染色: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 滴苏丹 III 染液,染色 3min 。

4.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 50%的乙醇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花生
子叶周围的乙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5.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显微镜观察,
圆形的脂肪颗粒为色。

注意事项:
1.脂肪的鉴定实验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h~ 4h)。

2.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3.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 ,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3。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_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

图 2. 染料苏丹Ⅲ的分子结构式。

山东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小鼠肠系膜脂肪细胞苏丹Ⅲ染色2012/10/16实验目的:取小鼠肠系膜用脂类染料苏丹Ⅲ染色,观察肠系膜血管周围脂肪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理解苏丹Ⅲ脂类染色的基本原理,熟悉脂类染色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脂类细胞化学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细胞中脂类物质的成分变化以及分布。

在动物细胞中,脂肪是动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很多种细胞都含有脂肪。

通常,细胞中的脂肪和类脂体混合物以游离的液滴状态悬浮在细胞质中,比如肝细胞。

在脂肪含量很高的脂肪细胞中,游离的脂肪液滴可以聚集在一起,占据大部分细胞质空间,将细胞质、细胞核挤到细胞边缘(图1-B, 1-C, 1-D )。

图1. 小肠肠系膜脂肪细胞的分布及人体内常见脂肪细胞的切面形态。

A. 肠系膜上微血管与脂肪细胞的分布及营养物质流通方向示意图。

脂肪细胞均匀分布在微血管周围,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进入小肠外围毛细血管,经肠系膜血管汇总进入肝脏,肠系膜毛细血管外围脂肪细胞与脂质的储存有关。

B 、C 、D. 三种脂肪细胞的透射电镜切片(人为染色)。

B 为典型的白色脂肪细胞(单房细胞),细胞质中只有一个脂肪滴,细胞核扁平,位于细胞边缘;D 为典型的棕色脂肪细胞(多房细胞),细胞质中分散有多个脂肪滴,含有大量线粒体(染作绿色);C 类细胞细胞质中脂肪滴未完全融合,介于B 与D 之间。

B 是肠系膜脂肪细胞的主要形态,偶尔也存在C 类脂肪细胞。

在小鼠肠系膜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常有单层白色脂肪细胞(对应棕色脂肪细胞)存在(图1-A )。

这些脂肪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以甘油三酸酯和胆固醇酯的形式储存毛细血管从小肠中吸收的部分脂质,待机体需要时再将贮存的脂肪释放到血液中,在特定组织降解并氧化供能。

褐色脂肪细胞由于本身含有大量线粒体,可在脂肪细胞内氧化脂类供能。

细胞中的脂肪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对脂肪细胞的固定、染色不能使用脂溶剂。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材料用具
实验材料:花生种子,实验前浸泡3~4h 实验仪器 :载玻片,盖玻片,解剖刀, 毛笔,吸水纸,显微镜,培养皿
实验试剂: 苏丹Ⅲ染液, 苏丹IV染,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实验步骤
1:取材 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 种皮。 2:切片 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 行切 下若干肪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者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苏丹脂肪溶解度比酒精溶解度大当用苏丹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生物组织时酒精苏丹进入脂肪脂肪染成橘黄色
实验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 者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苏丹Ⅲ脂 肪溶解度比酒精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酒 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生物组织时酒精苏 丹Ⅲ进入脂肪脂肪染成橘黄色。
3:制片 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 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 叶薄片上滴2~3滴染液。染色3min;用 吸水纸吸取染液,在滴加1~2滴体积分数 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 纸吸去花生子叶周围的酒精,滴一滴蒸 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 为什么酒精溶液 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物镜调节清楚; 能洗去浮色? 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央被染成橘黄色的 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脂类细胞化学(苏丹Ⅲ染色法)
1.实验目的:用苏丹Ⅲ染液对小鼠的肠系膜细胞染色,观察细胞颜色,掌握苏丹Ⅲ染液的
染色方法。

2.实验用品:
(1)仪器及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
(2)实验药品:蒸馏水、甲醛钙溶液、70%乙醇水溶液、苏丹Ⅲ染液
(3)实验材料:小鼠
3.实验原理:
(1)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物。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
很广,大体上可以分为类脂和油脂两大类。

类脂包括磷脂(phospholipids),
糖脂(glycolipid)和胆固醇及其酯(cholesterol and cholesterol ester)三
类。

而油脂可以分为常温下常温液态的油和常温下固态的脂肪两类。

这几种
脂类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

其共同物理性质是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可相互聚集形成内部疏水的聚集体。

(2)在固定细胞时,通常使用脂溶性固定液。

然而,鉴定的材料是脂肪时,脂溶性的固定液会溶解脂肪,致使把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时,观察不到被
染色的脂肪,只能看到脂肪细胞中有很大的空洞。

最好的固定材料是甲醛类
的固定液。

如医学上保存尸体采用的是福尔马林,即40%的甲醛水溶液,本次
实验采用的则是甲醛钙溶液。

(3)光学显微镜的切片多是石蜡切片。

在熔接石蜡时,需要用到脂溶性溶剂,而脂溶性溶剂会溶解细胞中的脂肪,因此本次实验不可采用石蜡切片。

但是
锇酸固定的脂肪不溶于无水乙醇、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以采用石蜡切片。

(4)制作切片有多种方法,如冰冻切片、明胶包埋冰冻切片、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操作简单的铺片法。

(5)脂类染色的原理是,染料溶于脂类显色。

选择溶剂时应注意,溶剂必须既溶解的染料,又不溶解掉脂类。

4.实验步骤:
(1)用断头法处死小鼠,置于解剖盘中。

剪开腹腔,用镊子提起小肠,使盖玻片紧贴于肠系膜。

用剪子将连同盖玻片和其上粘的肠系膜剪下,反扣于已
滴加甲醛钙的载玻片上,固定15分钟,
(2)吸蒸馏水滴于载玻片、载玻片之间冲洗,用滴管不断吸取液体以去除固定液。

(3)用70%的乙醇水溶液代替蒸馏水重复上一步骤,进行冲洗。

(4)用苏丹Ⅲ染液染色30mins。

(5)染色结束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

擦净盖玻片周边及表面,用显微镜观察。

5.实验结果:脂肪细胞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

细胞周围有溢出的脂肪粒,呈圆形,橘
红色。

10*4显微镜下观察:
10*10显微镜下观察:
10*40显微镜下观察:
6.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脂肪细胞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红色,因而使整个细胞呈现橘红色。

某些脂肪细胞破裂,而使脂肪溢出,呈橘红色
的圆球状。

(2)注意事项
①在用盖玻片贴肠系膜:由于小鼠的肠系膜很小,因而应该提前缩小盖玻片的尺
寸。

可以用剪刀剪或用手掰小,并尽量使最后的盖玻片呈正方形。

②肠系膜的选择:肠系膜是一层包裹在小肠外的很细的薄膜,这层膜的大部分地
方是没有脂肪细胞的。

但是,肠系膜血管的周围有一些起保护作用的脂肪细胞。

因此,选材时应注意选择含有血管的肠系膜。

但是有一些血管周围的脂肪细胞
非常厚,肉眼可见呈白色。

这样的地方是无法观察的,所以选材时还要注意材
料的透明度。

③染色:染色过程为30mins,在这一过程中,染料中的水分很有可能蒸发,因此
在染色过程中应不时向载玻片中滴加染料。

④观察:在把物镜由10倍转为40倍时,应考虑到物镜变长,可能会使镜面蹭到
小鼠的小肠。

在观察时可先将小肠切除,只观察肠系膜。

⑤观察:观察时如果血管呈红色,是由于放血时没有放干净,下次实验应该注意
(3)作业:糖类的鉴定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

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

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此反应不能鉴别多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Benedict反应: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也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氧化,其本身则变成砖红色或黄色的Cu2O,可用来测定还原糖的存
在。

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斐林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

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Molisch反应(α- 萘酚反应):此方法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它的原理是:糖类在浓酸作用下所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可以与α- 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由于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红紫色的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α- 萘酚也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的苯酚化合物代替,麝香草酚溶液比较稳定,其灵敏度与α- 萘酚一样。

除了糖类之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都可以呈现近似的阳性反应。

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有糖类存在的可能。

Seliwanoff反应:同样的原理,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间苯二酚反应,若是酮糖就显鲜红色,若是醛糖就显淡红色,由此可鉴别酮糖和醛糖。

蒽酮反应:糖类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酮-9,10-二氢蒽)反应生成蓝绿色复合物。

Barfoed test :检验单糖的一种试验。

将5ml的Barfoed试剂煮沸,在保持其沸腾情况下缓慢地加入待检物。

单糖还原比混合物,形成红色沉淀物;而双糖虽亦能还原,但反应甚慢,可与前者区别。

脂肪的鉴定: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染液、油红染色进行鉴定
蛋白质的鉴定:常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其原理是:碱性条件下,双缩脲H2N-CO-NH-CO-NH2可以和Cu离子作用生成紫色沉淀。

蛋白质中有很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