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长江大学地史学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 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种浊流沉积典型层序,由自下向上变细五个层段构成,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杂砂岩构成(a段),底面具备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往上为b段,具备平行层理砂岩;c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粉砂岩,d段为具备水平纹理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最顶部E段,为块状泥岩。
时带:年代地层单位中最低单位,与地质时间单位“时”相相应,即时带是指一种“时”内所有地层记录
3 南丹型:“南丹型”是华南泥盆系中、上统台内裂陷槽深水、滞流,贫氧沉积代表,空间上呈北北东或北西向带状分布,明显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由黑色泥岩,泥灰岩、硅质岩构成,含菊石、竹节石及无眼三叶虫等化石。
7 象州型:“象州型”是华南泥盆系一种近岸,富氧环境下浅海台地沉积类型。分布广泛,以广西中部象州,二塘、横县六景,郁江沿岸中泥盆统和湖南中部上泥盆统为代表。岩性以泥岩,泥灰岩,灰岩,白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化石丰富,多为底栖固着类型,如层孔虫,珊瑚、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等,伴生有鹦鹉螺,腹足类,介形虫,竹节石等
8 磨拉石:磨拉石,又称磨拉石建造,板块碰撞(陆—陆碰撞或陆洋碰撞)大陆边沿褶皱隆升,在山间盆地或山麓前缘形成巨厚砂,砾岩占优势陆相沉积。岩石成熟度差(分选,磨圆岩差,矿物成分复杂),相变急剧,是一种迅速堆积。
9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一方面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国内中生代初期地壳运动,当前普通以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涉及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国内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同步印支运动是国内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新阶段。
12 笔石页岩相:笔石页岩相以黑色页岩及硅质页岩为主,含丰富笔石等浮游生物化石,而不含或少见底栖生物化石。代表水深、滞流非补偿海环境。
13 原则化石::原则化石是指那些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性明显,易于辨认化石。运用这些化石既可以鉴定地层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年代对比。
18被动大陆边沿:被动大陆边沿,板块理论划分构造单元之一,又称稳定大陆边沿或大西洋型大陆边沿。被动大陆边沿是地壳从洋壳向陆壳过渡过渡壳。被动大陆边沿与活动大陆边沿相比较仅见大陆斜坡,未见火山岛弧和海沟存在,也未浮现洋壳俯冲和消减现象。这里作用重要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系呈透镜状体,朝大陆和大洋方向尖灭,在陆坡、陆隆部位最厚,宽以一、二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19 混杂堆积:混杂堆积指某一地层单元中有诸多大大小小外来岩块,其成分、时代、成因截然不同,相距遥远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混杂地堆积在一起一大套堆积体。依照板块理论解释为两大板块俯冲或碰撞时,在接触带上,从俯冲板板刮剥下来及从上冲板块破碎滑塌各种岩块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1.补偿与非补偿
盆地基盘沉降速度=沉积速率状况下,称为补偿,这时水体深度保持不变,岩性、岩相保持稳定,沉积厚度=沉降幅度。非补偿指盆地基盘沉降速率不不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这时盆地水体加深。
22.T-P-N动物群与E-E-L动物群:T、P、N动物群(热河动物群)是早白垩世湖生生物组合中双壳类动物群,以类三角蚌(Trigonioides)一褶珠蚌(Plicatounio)一日本蚌(Nippononaia)为代表,简称T-P-N 动物群。E-E-C属东亚地区晚侏罗世热河动物群最知名代表,东方叶支介(Eosestheria)一类蜉游(Ephemeropsis)一狼鳍鱼(Lycoptera)动物群简称。
D-B植物群( Danaeopsis拟丹尼蕨- Bernoullia贝尔瑙蕨)真蕨以莲座蕨科为代表,小叶型。裸子植物以银杏和松柏类为主。环境:温带潮湿内陆环境。
南方区:D-C植物群(Dictyophyllum网脉蕨-Clathropteris 格脉蕨)真蕨以双扇蕨科为代表,大叶型。裸子植物以苏铁类为主。环境: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23 地槽旋回与构造旋回:槽台论者将地槽从开始形成坳陷,继之强烈沉降到地槽回返闭合,褶皱上升形成山系演化过程称为地槽旋回。构造旋回,又称造山旋回,大地构造旋回“槽台论”把一段时间内,在其中本来活动带通过前造山带、造山带和后造山带演变为稳定造山带(或称年青地台),称为构造旋回,法国地质学家(M.Bertrand)1886-1887年,一方面对西欧、北美不同褶皱区进行比较,依照地槽褶皱回返几种集中时期划分为:休伦、加里东、海西、阿尔卑斯等四个褶皱期,也就是四个构造旋回。国内地质学家尹赞勋等只承认地区性旋回,以为迄今已经建议世界性旋回。都经不起认真科学验证,所谓构造旋回世界一致性,是由于把一种地区研究成果强加于全球之故。31地台:槽台论者以为地台具备二元构造,下部为强烈褶皱结晶基底,由较老(8-6亿年此前)复杂变质岩系构成,其上为厚度较薄,未经变质,岩性岩相比较稳定,构造变动较弱沉积盖层构成。32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古陆指古生代初或更早至中生代初期(联合古陆解体之前)存在于南半球统一大陆,它涉及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巴次大陆,澳大利亚、南美和南极大陆。因具备相似“古羊齿植物群”而得名。冈瓦纳植物群与欧美区植物群相对立,凡欧美区植物,在冈瓦纳都未发现。
33 印支运动::印支运动1934年法国地质学家J.Fromaget)将印支半岛,晚三叠世前诺利克期与前瑞替克期两个造山幕,命名为印支褶皱,1945年黄汲清一方面将阿尔卑斯旋回划分为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三个亚旋回,以印支旋回称呼国内中生代初期地壳运动,当前普通以为印支运动在时间上涉及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国内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同步印支运动是国内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新阶段。
34 五台群:出露于吕梁山、五台山、太行山北部等地区。命名地点在山西省五台县。由厚度巨大变粒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为主,并有二云母片岩、石榴石黑云片岩、蓝晶片岩,有时相变为各种片麻岩。中下部有时见有沉积变质铁矿。五台群变质年龄为20.5亿年。
二填空和判断
(一)判断
1.震旦纪时,华北地区海侵十分广泛。B(-)
2.扬子地台区是晋宁运动之后形成稳定地区。A(+)
3.石炭纪是地史上第一次重要成煤期。A(+)
4.寒武纪时三叶虫十分繁盛,因而称之为三叶虫时代。A(+)
5.早古生代生物群面貌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与陆生植物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