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
的诊断性量表,用来评价和分析儿童的早 期发展。因而它是优生优育和早期教育 的一个有效工具。
测量项目:
智力量表和动作性量表部分。
前者被用以评估婴幼儿感知敏感性、注意分 辨能力及对外界做出的反应能力, 后者被用以评估婴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技能 技巧的发育状况
作用:
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 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 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 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 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 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 系。(汽车和香蕉)
一、谈话法 (一)定义
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发育评价时
获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的一种简单而又 十分普遍运用的方法。(通常与儿童和 儿童熟悉的人进行谈话)
(二)谈话的方式 1、选择答案的谈话 预先拟定成具体的选择题,来为被谈话者选 择。 2、自由回答谈话 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回答,直到了解 问题为止。 3、没有具体问题的谈话 对儿童的意志、动机、信仰、感情、态度等 内在情况进行了解。 没有具体问题,只是一定的预定的谈话范围。
2、认识偏向性 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认识、态度和要求
各不相同,有碍于客观、公开的收集儿童的 各种资料。
父母容易出现对子女的偏爱,而故意掩饰 儿童的说谎、偷窃行为。
对学生有偏爱的老师可能对同样性质的问 题会做出不一样的评价。
所以,在分析通过问卷而获得的资料时,
应将谈话对象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期望以及 他们的个性特征与儿童的问题联系起来。
影响:
1、对于儿童心理评估理论的建立,认 识儿童各种技能的自然发展,对照时间 表鉴别发展迟缓或异常的儿童具有一定 借鉴意义。 2、不能完全依赖时间表,技能的获得 有迟有晚。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0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
1 智力正常
2 情绪适中
3 意志健全
4 5
人格统一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01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行为统一协调
• 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 既不过敏,又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 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与大多数同 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在情感、社交、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健全发展。
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学前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围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展开阐述。
一、情感健康学前儿童的情感健康是指其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认知和控制,并能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情感健康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稳定:学前儿童应表现出情绪稳定,能够适应常见的生活变化,如离别、新环境等,并在合适的情境下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兴趣爱好:学前儿童应该对一些特定的事物、活动或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
3. 情绪表达与管理:学前儿童应该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愤怒、悲伤、喜悦等。
二、社交健康学前儿童的社交健康是指其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
社交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与他人合作:学前儿童应能与他人合作,参与集体活动,分享和合理分配资源,并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相互关怀:学前儿童应懂得关心他人,表现出友善、乐于助人的态度,并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与支持。
3. 冲突解决:学前儿童应具备一定的冲突解决能力,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分歧,并学会妥善地和解和道歉。
三、认知健康学前儿童的认知健康是指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认知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感知:学前儿童应具备一定的视觉感知能力,如正确识别和辨别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特征。
2. 基本记忆能力:学前儿童应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如记住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日程、规则和常用物品等。
3. 语言沟通:学前儿童应具备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如正确使用词汇、语法和表达意思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和交流。
四、行为健康学前儿童的行为健康是指其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正确处理行为问题。
行为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理能力:学前儿童应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如穿脱衣物、洗手等,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基本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自学考试学前卫生学试题含答案(整理)
学前卫生学-阶段测评 11. 单项选择题1.12.0 学前卫生学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a 0-18 岁b 0-6 岁c 3-6 岁d 0-3 岁1.22.0 在耳的布局中,〔〕是听觉感受器。
a 咽鼓管b 半规管c 耳蜗d 前庭1.32.0 以下哪些不属于学前儿童健康的特征〔〕。
a 内容上包含身心两方面b 不变性c 易变性d 多样性1.42.0 学前儿童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以下哪种因素属于行为和生活方式〔〕。
a 疫苗供应b 托幼机构c 病原微生物d 偏食、挑食1.52.0 由于婴幼儿神经调节和反响能力差,边吃东西边说笑或哭闹易发生a 食欲亢进b 严重积食c 厌食d 气管异物1.62.0 〔〕是构成人体最底子的单位。
a 细胞b 器官c 系统d 组织1.72.0 苏联学者赫尔曼认为在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第三种状态,即〔〕。
a 亚健康b 小病c 准健康d 大病1.82.0 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裁撤,达到减少不良行为发生,属于行为疗法中的a 消退法b 阳性强化法c 循序渐进法d 系统脱敏法1.92.0 儿童遗尿症的高发人群是a 6 ~7 岁b 3 ~4 岁c 2 ~3 岁d 4 ~5 岁1.102.0 检疫隔离时间决定于a 接触该传染病的具体时间b 该传染病的最长暗藏期c 该传染病平均暗藏期d 该传染病整个发病时间1.112.0 麻疹减毒活疫苗不耐热,也不耐冻,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a -1 至-2 度b 4 至8 度c 1 至2 度d -3 至-4 度1.122.0 婴儿前囟门闭合时阀一般在出生后a 1 ~1.5 岁b 6 ~8 个月c 4 ~6 个月d 8 ~10 个月1.132.0 应从头进行健康查抄前方可再次入园,是指幼儿离园a 3 个月以上b 一年c 半年以上d 3 周以上1.142.0 健康概念的四个方面中,〔〕是根底,位于整个健康系统的底层。
a 道德健康b 心理健康c 生理健康d 社会适应性良好1.152.0 人类对不同味道的敏感度不同,此中分辨()的本领最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一、幼儿心理健康
4、 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建立,一个健康的儿童,不 仅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儿童,更是一个“愉快”“主 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儿 童。一般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有以下六个标准: (1)动作发展正常。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 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 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认知发展正常。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 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如 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在正常范 围之内,那么该儿童的认知能力属于偏低。在幼儿期要 尽量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 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关系到 幼儿今后的人生走向。那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 呢? (一)、父母及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1.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孩子过分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 爱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性强、懦弱、 缺乏独立性,环境一有变化便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对其 行为不分好坏,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其后果是孩子任性、 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 形成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 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如果幼儿在没 有同情、安慰、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只能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 如在体罚打骂的压力下,幼儿内心会激起愤恨,形成固执对抗心 理。
三、如何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2、社会交往方面 很多幼儿在心理发展产生问题时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社会交往 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拒绝与他人目光对视、眼神交流。当别 人注意看他时,他可能会低头避开或直接跑开,而且面无表情。 也有的幼儿在别人伸手抱他时,无积极回应,被抱起时全身僵硬 或全身松软,有的幼儿甚至直接拒绝被抱。此外,有的幼儿在与 亲人或抚养者分离时十分漠然,不会对父母亲或其他抚养者产生 依恋,非常容易分离。 3、行为方面 ●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僵化 有的幼儿要求环境长期固定不变,每天坚持用同样的方式做 同一件事,不允许有任何改变。例如,有的幼儿要求每天都乘坐 同一辆公交车,坐同一个位子,否则便会哭闹、烦躁等。
毕业论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内容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现代教育关注的终端问题之一。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突出,从而引发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特别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阶段,是小学准备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起始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争压力愈发紧张,要求下一代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挑战,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定义出发,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我国学前儿童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健康问题;对策;途径对于3-6岁的小朋友来说,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以及人格形成的最为关键时期了,其主要的表现是可塑性强,心理发展不成熟,对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且极易受到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好坏,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诸多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
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终身的发展。
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培养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素质。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
它是完整、连续的并且有自身规律的。
整个过程中,有不同的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比如1-3岁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萌芽———开始认识自己,进而表现出独立性,什么事都要自己做。
还有就是:一岁前的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彼此只是看看,笑笑,没有实际的接触。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2、头尾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而躯干却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
幼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遵循此种发展特点,称为“头尾规律”。
3、向心规律:人体的生长发育也遵循“向心规律”:即从足到小腿到下肢,按照由四肢远端向躯干,自下而上的顺序发育。
4、营养:营养是机体通过食物的摄取,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排泄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5、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以提供给人提供给人体能量、维持机体健康,能够实现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6、热量:是指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移的能量。
7、幼儿园生活常规:是幼儿园正常的班集体活动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习惯的幼儿提出的一些共同要求,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包括生活态度。
8、肥胖症:因过量的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正常20%以上的营养过剩性疾病称为肥胖症。
9、徒手操:是指仅由身体的各部位(上下肢、躯干等)互相配合而做出有节奏有规律的诸如举、伸、跳等组成的单个或整套动作。
10、日光浴:日光浴又称“美黑”、“晒疗”,是将阳光直接照射在孩子身体上,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体统的照晒,以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的体格锻炼法。
11、学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是指儿童与其依恋对象(家长等主要养育者)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儿童因过度担忧依恋对象和自己的安全,过度害怕分离以及与依恋对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现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
第二章1、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①日常生活活动;②正规性健康教育活动;③户外体育活动;④早操活动第三章1、学前儿童时期年龄段阶段:新生儿期(胎龄满38—42周)——婴儿期(出生到满1周岁)——幼儿前期(1—3周岁)——幼儿期(3—6周岁)2、生长发育具有顺序性: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①生物学因素:遗传、生理因素、孕产状况;②环境因素:营养与运动锻炼、生活制度、社会自然因素4、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制定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②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③加强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④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⑤保护幼儿声带;⑥教育幼儿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5、血管:血管一般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及辅导13章
第12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P17) ❖2.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意义(P17、18) ❖3.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个维度(P18)
第13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一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知识要点:
❖1.与品行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6)
❖2.理解概念和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偷窃、 拒绝上园和出走
第34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五节 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知识要点:
❖1.与语言有关的3个心理健康问题(P59)
❖ 2.发展性语言障碍、发展性语音不清、口吃的行为表 现
第19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1.定义
❖2.罗杰斯的观点
❖(二)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
❖2.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发展方向,自我评价中出现的 偏差
❖3.自我意识
第20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的定义(广义和狭义) ❖(二)情绪的作用和影响
第21页,共39页。
Company Logo
第四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社会性因素
知识要点: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3个社会性因素 (P30)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知识要点:
李立峰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保健
PRESCHOOL EDUCATION
2、情绪稳定愉快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良好的 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表示人的身心处 于积极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的儿童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心 和同情心。在他们身上,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感总是多于 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 不安感。对待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表现出与其年龄相符的适度反 应,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如果情绪太易变,反复无常,情 绪的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或与外部环境不协调, 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PRESCHOOL EDUCATION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矫治策略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策略
1、培养儿童的自尊、社会性和自主性 2、家庭成员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养态度要一致,
3、要有鼓励儿童个人竞争技巧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PRESCHOOL EDUCATION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治措施
出冷漠、自卑、孤僻、胆怯、执拗、依赖、吝啬和敌意等
不良的性格特征。
PRESCHOOL EDUCATION
6、自我意识良好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在
性格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小儿在语言中出现“我”时,就可 以说他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儿童,能了解 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 的自我观念占优势,对自己表现出自爱、自尊、自豪感;对他人则 表现出友善、同情、尊敬和信任。
事物。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9
遗尿症
当孩子4岁之后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昼夜经 常不自主地排尿,造成尿裤子或尿床,这就属于遗尿 症,是一种排便习惯的障碍。 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遗 尿症是指儿童膀胱括约肌的发展迟缓,或从未形成控 制膀胱收缩的能力。 遗尿症的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神 经系统缺陷和躯体疾病、睡眠障碍;还有社会心理因 素:受到惊吓、突然改变环境、失去母爱、过度疲劳、 父母过度保护和溺爱、父母讨厌孩子尿床、家庭关系 不和、管教不一致,学校恐怖症等等,这些紧张刺激 都可能引起和加重遗尿现象。
10
如何解决孩子的遗尿问题呢? 首先,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正常的遗尿现象时,要到医 院请泌尿科医生检查,如果是生理因素、躯体疾病造成的, 要考虑用药物治疗。还可以用让孩子多喝水的方法,增加 他们的膀胱容量,并训练他们适当地憋尿,以训练他们的 控制力。当小孩尿尿时,可训练他们时断时续,以体验对 括约肌的收缩。 其次,对孩子的遗尿千万不要嘲笑,这样会加重他的 自卑感,打击他的自信心,而是应该对孩子不尿床的记录 进行表扬和奖励。 第三,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焦虑、紧张压力,教孩子 学会放松训练,尤其是睡前,听轻松的音乐,缓解内心的 紧张状态。 第四,对于任性逆反的孩子,可以采用惩罚的方法, 例如,让他自己洗尿湿的床单。但是不要对孩子发脾气, 11 更不要羞辱孩子。
(3)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4)呕吐严重者及早送医院诊治。
8
排泄障碍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doc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2016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儿童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智力发展正常(二)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四)行为统一协调(五)性格特征良好。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一)社会环境1.家庭2.幼儿园3.社会因素(二)自然社会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3.游戏成为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活动。
4.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二)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维护:成人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学,在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合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的方式,争取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让儿童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接受。
满足儿童好奇的求知欲,避免抽象生硬,切忌强制服从。
针对儿童情绪性强、自控力差的特点,成人一方面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和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强化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控制能力。
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儿童与人交往,充分利用游戏中的多种成分,给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滋养。
对于儿童显现出来的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给予充分的注意,教师在面向全体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促使每一名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
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
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
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
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
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志与心理问题矫正方法
实施暂时隔离法时,首先要选择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作为目标行为, 向孩子说明如果他再出现这样的行为就要被暂时隔离。
隔离地点必须是单调无聊的地方,隔离时间按照孩子年龄而定,以 一岁1分钟为原则。学前儿童为3~5分钟
• 当两个孩子争吵、—起惹麻烦的时候,尽管你多次训斥, 仍然无济于事,这时就是对孩子们进行暂时隔离的最佳时机。 家长没有必要充当法官来追究哪个孩子挑起事端或不对,可 以同时把他们分别送往暂时隔离处。马上告诉两个孩子去不 同的隔离地点,切记不能将玩具带到隔离处,两个孩子彼此 应看不到对方,定时钟放到他们都能听见的地方。
另外,对于12岁以上的大孩子,也不适宜用这种方法。
不要将儿童禁闭在黑暗的或者带有恐怖色彩的地方,否则 可能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二)游戏疗法
• 是一种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治疗难点的特 殊疗法,它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 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精神困 扰。
• 游戏疗法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治疗者的态度,以及治 疗者与幼儿之间建立的一种等殊关系。
就是借助儿童喜欢的音乐、绘画、玩沙等活动进行 心理治疗。
(三)家庭辅导 • 家长不仅要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以身作则,
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而且还要时刻关心幼儿的心理健 康状况,通过榜样示范,改善亲子关系,以及根据幼儿 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促进儿 童的健康成长。
• 既可以是矫正性干预,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咬 指甲、吸吮手指、咬衣服、眨眼、挖鼻孔,耸肩等,也 可以是发展性干预,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如 自信心、责任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独立性等。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代码: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XXX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切实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其保健要求,分析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讨论了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其预防。
通过本章的研究,考生应能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进一步做好幼儿园的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研究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学前儿童各个生理体系的发育及保健一)运动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二)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三)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五)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六)皮肤的发育及其保健七)内分泌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八)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九)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十)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生长偏离一、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二、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考核知识点】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2、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三、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定义、原因及预防考核要求】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识记: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
理解:各个生理体系的保健要点。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识记:区别发展、发育、成熟的概念。
理解:能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
三、学前儿童体格发展偏离的界说、原因及预防识记:低体重、瘦削、肥胖、身材矮小的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预防。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研究将有助于考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心理健康的儿童: 乐于与人交往 善于理解别人 接受别人 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善于与别人合作和共享 尊重别人的意见 以慷慨和宽容的态度待人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 对人斤斤计较 不能宽容 对人漠不关心 无同情心 沉默寡言 性情孤僻 不能与人合作 冒犯别人
行动统一协调
性格特征良好
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
(2)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能适应环境,就 被视为“异常”。
(3)心理健康者不断地学习有效的技巧应 付紧张的状态。
(1)强调变化的重要性。
(2)健康人的常以各种方式 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行为模 式和应付策略。
二、学前心理 健康的标志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
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 统一。
心理健康是 相对的
3.人பைடு நூலகம்主义的观点:
(1)充分的安全性 (2)充分了解自己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护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与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 下能恰如其分地满足个人的基本 需要
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谦虚、慷慨、 合作、诚实等性格特征,对自己、对别 人和现实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比较符 合社会规范。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
冷漠、自卑、懒惰、孤僻、胆怯、执拗、 依赖、吝啬等性格特征,与别人和现实环 境经常处于不协调状态。
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二)心理健 康的判断标准
3.理想状态的标准:
(1)将“正常”看作理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3.理想状态的标准: (1)将“正常”看作理想状态。 (2)对照各种理想行为而评估被判
(1)实际上没有一 个人能完全到达这种 理想状态。 (2)这种标准是相 对的。
断者的行为,异常者在个人生活和 社会生活的某些重要方面是不理想 的。 4.适应过程的标准: (1)将“正常”人的生活看作一个 不断发展及不得过程。 (2)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能适应环 境,就被视为“异常”。 (3)心理健康者不断地学习有效的 技巧应付紧张的状态。
积极健
康的情绪 是学前儿 童保持身 心健康和 行为适应 的重要条 件。
心理健康的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能表现出适度的反应,并能合理的发泄消极的情绪。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情绪易变,反复无常,情绪的表现与内心体验不一致或与外部环境不协调。
(三)人际关系协调
学前儿童的交往活动是能够反映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
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途径。 心理健康的儿童: 乐于与人交往 善于理解别人 接受别人 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善于与别人合作和共享 尊重别人的意见 以慷慨和宽容的态度待人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 对人斤斤计较 不能宽容 对人漠不关心 无同情心 沉默寡言 性情孤僻 不能与人合作 冒犯别人
(四)行动统一协调
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儿童: 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基本 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
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时常转移,思维 混乱,语言支离破碎,行动经常出现
前后矛盾的现象,自我控制和自我调 节的能力很差。
(五)性格特征良好
学前儿童的性格是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
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识记:学前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2)领会:统计学、病理学意义上的标准;理想状态及 适应过程标准。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1)识记:反应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 (2)领会: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特征。 (3)应用:从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五个 方面判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4.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特征的认识:
(1)应考虑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要求 (2)应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3)应以现实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1.统计学的标准:
(1)将“正常”看作平均状态。 (2)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变化。 (3)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于正常,
(1)强调变化的重要性。 (2)健康人的常以各种 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改 变行为模式和应付策略。
二、学前心理健康的标志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表现: 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 与客观环境相统一。
(一) 智 力 发 展 正 常
智力发展正常是学前儿
1.影响智力的因素。
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2.病理学的标准: (1)将“正常”看作不存在心理病理问题。 (2)如果某人表现出临床心理病理症状,即为“异常”。
对该标准的评价: 1.这种标准依据临床诊断以及物理、化学、生理、心理
测定指标,因此比较客观。 2.事实上 (1)任何正常人都会有“异常”的表现。 (2)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相当复杂,并非都能用诊断 或测定指标来确定。
心理健康 是相对的
3.人本主义的观点:
(1)充分的安全性 (2)充分了解自己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护人格的完整与和 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 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与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 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 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 情况下能恰如其分地满足 个人的基本需要
先天性疾病、产伤、婴幼儿期疾病所致的脑损伤及早比奈测量表。
学前阶段是智力发展最
为迅速的阶段。
如果某个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那么该儿童的 智力发展就可能是不正常的,其心理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
二、学前心理健康的标志
(二)情绪反应适度
1.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人虽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 又是心理活动来已进行的背景。 2.学前儿童情绪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 ①积极的情绪能使儿童的活动效能提高较高的水平,有助于儿童对 社会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 ②消极情绪则可使儿童的心理失去平衡,使儿童产生神经活动的功 能失调及躯体的某些病变。 特点: ①冲动性 ②易变性 ③外露性 ④随年龄增长,儿童的冲动性日益递减,稳定性逐渐提高,内隐性 增强。
的,儿童的性格一经形成,就出现了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的儿童:
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谦虚、 慷慨、合作、诚实等性格特征,对 自己、对别人和现实环境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比较符合社会规范。
心里不健康的儿童:
冷漠、自卑、懒惰、孤僻、胆怯、执 拗、依赖、吝啬等性格特征,与别人 和现实环境经常处于不协调状态。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特征
1.英格丽西的观点: (1)一种持续的心 理状态。 (2)个体能做出良 好的适应,具有生 命的活力,能充分 发展其身心恶潜能。 2.斯科特的观点:
(1)一般的适应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3)人际关键各种角色 的扮演 (4)智慧能力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6)创造性 (7)自主性 (8)完全成熟 (9)对自己的有益态度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居于两端者为异常。
根据这种标准判断: (1)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2)程度可以根据与全体的平均差异来确定。 (3)判断标准比较客观。
这种标准并非普遍使用,因为: (1)复杂的心理特征或行为在测量时本身并不准确。 (2)有些心理特征或行为在人群中并不成正态分布。 (3)有些虽呈正态分布,但仅有一端是异常的,另 一端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