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输血的安全查对制度
摘要:输血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出现差错,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的安全查对制度,包括查对原则、查对内容、查对流程以及查对结果的记录和反馈。
一、引言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型不合、血液污染、输血反应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二、输血安全查对制度的原则1. 严格遵循“三查八对”原则,即查对患者姓名、血型、配血试验结果;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液保存条件、血液采集时间、血液采集单位、血液采集人进行核对。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3. 加强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反应。
4. 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确保输血安全。
三、输血安全查对制度的内容1. 患者查对(1)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等信息。
(2)核对患者血型,确保血型相符。
2. 供血者查对(1)核对供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等信息。
(2)核对供血者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液保存条件、血液采集时间、血液采集单位、血液采集人等信息。
3. 配血试验查对(1)核对配血试验结果,确保血型相符。
(2)核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保无凝集反应。
4. 输血操作查对(1)核对输血器、输血针等输血器材的合格证、有效期、批号等信息。
(2)核对输血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规范。
四、输血安全查对制度的流程1. 输血前查对(1)护士核对患者信息,确认血型相符。
(2)核对供血者信息,确认血液有效期、血液质量、血液保存条件等。
(3)核对配血试验结果,确认血型相符。
2. 输血中查对(1)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2)护士随时核对输血器、输血针等输血器材的合格证、有效期、批号等信息。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输血安全查对制度是指在进行输血操作前,通过一系列的核对步骤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避免患者接受不适合的血液或输血发生错误,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将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看患者的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来确认。
2. 核对医嘱: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输血医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输血的血型、血液成分、输血速度等。
如果医嘱有任何疑问或不完整的地方,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并等待医生的确认。
3. 核对血袋标签: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如住院号、姓名、血型等,与输血袋上的标签进行匹配。
如果发现任何不匹配或标签有损坏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进一步的核对和确认。
4. 核对采血样本:医务人员需要核对采集的血样和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血样与患者的血型和血液相匹配。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医嘱和实际血样的对比进行确认。
5. 核对输血设备: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输血设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输血针头、输血管、输血器、输血包装等。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更换或修理设备,并进行重新核对。
6. 核对输血过程: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血液反应,并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核对输血的速度、时间和血液剂量与医嘱是否相符。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避免输血中出现的错误和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然而,要想实现真正的输血安全,不仅需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查对步骤,还需要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
以下是几点建议:1.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输血安全培训,了解和掌握输血安全查对制度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训包括血液相关知识、输血操作流程、医疗风险的认识等。
2. 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操作规范,对输血安全查对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
安全输血三查十对制度
一、引言血液是生命之源,输血是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血液来源广泛、采集和储存条件复杂,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输血安全,预防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我国制定了《安全输血三查十对制度》。
本文将对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安全输血三查十对制度的内容1. 三查(1)查对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医护人员需仔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配血结果、血袋标签等,确保无误。
(2)查对血液:输血前,医护人员需检查血液的质量,包括血袋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有无溶血、有无凝块等,确保血液质量合格。
(3)查对输血时间:输血前,医护人员需核对输血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血。
2. 十对(1)患者姓名与输血申请单姓名是否一致;(2)患者性别与输血申请单性别是否一致;(3)患者年龄与输血申请单年龄是否一致;(4)患者血型与输血申请单血型是否一致;(5)患者配血结果与输血申请单配血结果是否一致;(6)患者血袋标签与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是否一致;(7)患者血袋标签与血液外观是否一致;(8)患者血袋标签与血液有效期是否一致;(9)患者血袋标签与血液储存条件是否一致;(10)患者血袋标签与血液供应单位是否一致。
三、安全输血三查十对制度的意义1. 确保输血安全:通过三查十对制度,可以减少输血过程中的差错,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2. 提高医疗质量: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有利于提高输血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保障患者权益:三查十对制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促进医疗行业规范:三查十对制度是医疗行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安全输血三查十对制度的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对三查十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输血管理制度,明确输血流程、责任分工等,确保三查十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3. 强化监督检查:定期对输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三查十对制度落到实处。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4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本受血者输血查对制度1. 目的确保输血操作过程中的血液样本采集、标识、移交、输注等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预防输血相关的医疗错误。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执行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
3. 要求3.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3.1.1 确保受血者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输血适应症评估和血型鉴定。
3.1.2 在输血前确认受血者身份,并核实相关医嘱。
3.1.3 准备好正确的血型试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确保有效的试验结果。
3.1.4 标识受血者的输血标本,包括病历号、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等相关信息。
3.1.5 在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3.2 输血操作的查对步骤3.2.1 验证受血者身份在输血操作前,医务人员应核实受血者的身份,确保输血用血制品的准确性。
3.2.2 核对输血医嘱医务人员应查看受血者的输血医嘱,并核对相关信息,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
3.2.3 核对血制品标识医务人员应核对输血用血制品的标签,包括病历号、姓名、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确保输血用血制品的准确性。
3.2.4 核对血制品配血交叉结果医务人员应核对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果与输血用血制品的血型是否相符,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
3.2.5 查对血制品与受血者身份医务人员应同时将输血用血制品和受血者的身份标签放在同一位置,并进行比对,确保输血操作的准确性。
3.2.6 确认输血操作意愿医务人员应询问受血者对输血操作的意愿,并记录相关信息。
4. 监测和评估4.1 医院应定期对输血操作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4.2 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5. 相关记录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每次输血操作的相关信息,包括受血者的身份信息、输血用血制品的详细信息、输血操作过程中的查对步骤和结果等。
6. 质量控制本制度的执行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医院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交叉合血试管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抽血时要有两名医护人员(一名护士值班时另一名为值班医师)于床旁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条形码的床号、姓名、住院号等内容与手腕带是否一致;如有疑问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条形码信息错误,应重新打印条形码,切勿在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的静脉通路中抽取。
4)抽血后在输血申请单、医嘱单双签名及执行时间。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确保无误;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查对: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血袋上的姓名、住院号、床号、编号、血型、血液成分与规格等是否与交叉配血单一致;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无凝集无溶血;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及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核对输血执行单与血袋、交叉配血单相关信息是否一致。
以上均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下一步。
2)输血用物查对:检查输血用物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住院号、姓名,查看床头卡和手腕带是否与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一致;核查血型,确认与病历中血型报告单、交叉配血单血型是否一致,无误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血袋、交叉配血单、输血执行单、血型报告单上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双签名。
5)交叉配血单粘贴在病历中,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对输血血袋和受血者进行严格的身份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输血安全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受血者身份确认: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须核对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确保与受血者的身份信息一致。
2. 输血血袋核对:医务人员在准备输血时,要核对输血血袋上的标签信息,包括血型、血袋编号等,确保与受血者的信息一致,并确保血袋的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3. 双人核对原则:在进行输血操作时,要实行双人核对原则,即由两名医务人员独立
核对受血者的身份和输血血袋的信息,并签字确认核对结果,以确保无误。
4. 标本单据记录:输血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包括输血前的确认核对、输
血过程的监测记录等,以便追溯和检查。
5. 随访与反馈:输血后,对受血者进行随访和观察,记录输血反应情况,并及时反馈
给输血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和改进。
输血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输血时发生的错误,确保输血安全和受血者的利益。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执行该制度,注重培训和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
专业水平,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地和执行。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输血安全检查制度1交叉配血系统1.1根据医生的建议仔细检查交叉匹配列表、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1.2抽血时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只有在与患者检查后才能抽血和配血。
1.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集血管的编号条粘贴在测试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2血液采样和检查系统2.1取血时,采血员应与采血器进行检查,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2.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将血袋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准确无误后送往病房。
2.3从血库中取血后不要振动,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检查系统3.1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士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器是否齐全;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匹配测试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3.2输血时,两名医务人员来到床边一起核对床位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3.3输血前、然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3.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
必须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3.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安全输血查对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减少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科室、部门及人员。
三、职责1. 医生:负责评估患者输血指征,开具输血申请单,并在输血前告知患者或家属输血风险及注意事项。
2. 护士:负责输血前查对、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护理工作。
3. 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制备、储存、发放及输血前的检验工作。
4. 质量控制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评估输血安全管理工作。
四、制度内容1. 输血申请单查对(1)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主治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填写好病人的信息并将粘贴于配血管上。
(2)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字。
2. 输血前查对(1)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
(2)如有疑问立即与输血科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3. 输血过程中查对(1)输血时,须由执行者二人或以上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进行三查八对,再次查对血液质量后并双签名。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必须使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
4. 输血后查对(1)输血后,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2)记录输血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
5. 输血科查对(1)输血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2)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3)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4)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五、监督与考核1. 质量控制部门定期对输血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输血的查对制度
输血的查对制度目录一、总则 (2)二、人员职责 (2)2.1 输血科工作人员职责 (3)2.2 执行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职责 (5)2.3 特定患者识别人员职责 (6)三、输血前查对 (6)3.1 患者身份确认 (7)3.1.1 通过腕带或其他标识确认患者身份 (8)3.1.2 核对病历和医嘱信息 (9)3.2 血液制品查对 (10)3.2.1 查对血液制品的种类、数量、效期等 (11)3.2.2 确认血液制品的质量报告 (11)3.3 输血设备查对 (12)3.3.1 核对输血器、输液器等设备的种类、规格、有效期等 (13)3.3.2 确认设备的外观无破损 (14)四、输血中查对 (15)4.1 输血速度控制 (15)4.2 血液制品输入速度监控 (16)4.3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17)4.4 输血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18)五、输血后查对 (19)5.1 输血记录与核对 (20)5.2 患者输血后的评估 (20)5.3 输血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21)六、质量控制与监督 (23)6.1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24)6.2 输血过程的监督检查 (25)6.3 不良事件的分析与改进 (26)七、培训与教育 (27)7.1 员工培训计划 (28)7.2 输血知识更新与教育 (29)7.3 应急预案与演练 (30)八、附则 (30)8.1 解释权归属 (31)8.2 生效日期 (32)一、总则为确保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输血查对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开展输血治疗的患者及参与输血治疗的医护人员。
输血查对制度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严格的查对流程,确保输血前、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的各项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和不良后果。
在本制度中,我们将对输血前的患者身份识别、血液制品核对、输血设备与用品检查、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处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以确保输血过程的严谨性和安全性。
输血查对制度专题(五篇)
输血查对制度专题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病人查对。
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
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输血查对制度(七篇)
输血查对制度ii.输血前准备:为病人抽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输血申请单与病历首业,有两人以上抽血时,一次只能拿一个病人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并严格查对床号、姓名、输血申请单与试管标签是否相符,要作到准确无误。
iii.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袋质量,血袋有无渗漏,血液有无血块等情况。
iv.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查对患者输血申请单与供血者血袋标签上的血袋编号、血型、血量品种、供血时间、供血量是否相等,交叉配血试验是否相等,再查对申请输血病人的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及血型是否相等。
查对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与血库联系。
自己不得擅自涂改,必要时由血库更正后方可再用。
v.输血时必须悬挂与病人血型相符的标志牌。
vi.输血后,护士必须再输血申请单和医嘱单上签全名,并写好执行时间,贴好输血申请单。
vii.输血过程中,速度先慢滴,严密观察输血反映及尿量,____分钟后调整滴速,如果病人出现反映,应立即停止输血,接上液体观察,并再次核对血型,遵照医嘱使用药。
如果药继续输血必须经医师同意后方可输入。
viii.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____小时,病人物反映方可弃去。
医嘱查对制度i____.各班医嘱必须两人核对,每日小查一次,每周由护士长参与大查两次,并由登记有签名。
____.处理医嘱后,应作到班班查对,当日白班医嘱由主班护士与治疗护士核对。
小夜护士核对白天未核对的医嘱,大夜班护士核对小夜班医嘱,大夜班医嘱由次日主办护士核对,并在医嘱单和微机上签名。
____i.口头医嘱按常规不执行,在抢救病人或特殊经济情况,必须由执行护士大声复述一遍,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保留口头医嘱用过的安剖,必须经在场的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抛弃。
抢救病人结束,督促医生安执行时间及时补上医嘱。
____ii.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在临时医嘱单和输液卡上签全名和执行时间,对由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口头医嘱,医嘱不规范,医师未签全名,治疗医嘱不注明时间计量,用法者不执行。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是指在进行输血操作之前,进行一系列的查对和确认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正确性的一项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输血过程中发生错误或混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身份核对:医务人员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与患者的身份证件进行比对,确保将血制品输送给正确的人。
2. 输血前反应评估:医务人员在输血前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输血史、血型不合反应等情况,以评估患者对输血的适应性。
3. 血样标本核对:医务人员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葡萄糖酸钠注射液、血样采集日期、血样编号等信息,确保血样的准确性和与血制品的匹配性。
4. 血型鉴定和配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血型鉴定,检验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相互匹配,以避免发生血型不合反应。
5. 输血前查对治疗指令:医务人员要核对输血医嘱,在执行输血前的操作之前,确认治疗指令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6. 输血操作查对:在输血操作中,医务人员要确保血制品的标签信息与患者的身份信息相符,核对血液单位的有效期、血型、Rh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等信息,确保输血的正确性。
7. 输血后观察和记录:输血后,医务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发现和及时处理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同时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和观察结果。
通过严格执行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输血操作的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输血的查对制度内容
输血的查对制度内容
输血的查对制度是保障输血安全的一项严格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双人核对:输血过程中,至少需要两名医务人员同时参与,共同核对病人身份、输血血液袋标签、病人血型和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无任何错误。
2. 病人身份确认:医务人员必须确认病人的身份,通过病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信息进行核对,以避免输错血。
3. 标签核对:核对输血血液袋上的标签和相应的申请单或医嘱,确保血液的配型和申请单一致。
4. 血型核对:医务人员必须核对病人的血型,确保输血血液与病人的血型相符。
在输血前,还需要进行病人的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
5. 血液适宜性测试:在进行输血前,还需进行血液的适宜性测试,以确保受血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如血液凝结功能的测试等。
6. 输血前沟通:医务人员在开始输血前,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告知病人输血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听取病人的同意。
7. 输血记录: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详细记录输血的相关
信息,包括输血日期、时间、输血血液类型、输血量、病人的反应等,以备后续核对和追溯。
总之,输血的查对制度是通过多个环节的核对和验证,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错血的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输血查对制度(5篇)
输血查对制度(三)输血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医生开具临床输血申请单后,根据医嘱,两名医护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含rh因子)和诊断,无误后采集血样。
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交叉配型标本。
(2)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全名。
(3)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取血查对制度(1)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持血液制品领取单到输血科取血时,必须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科别、病室、床号、献血者姓名、血袋号、血型(含rh因子)、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品种和血量、以及血液制品的外观(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全名后方可取发血。
(2)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荡,勿加温,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____分钟。
3.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核对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2)输血时,两名注册护士带病历及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输血同意书等,同时让患者自诉姓名及血型,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如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需与其家属共同进行确认,同时确认患者腕带标识。
确认与配型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
准确无误后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上签时间及双人全名,每组血制品均应有双人核对签名,将血袋号标签贴在血液交叉配型报告单(黄单)的背面。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严格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
(3)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5篇)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一、目的: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内容:三查。
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效期(批号)。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三、要求:(一)、医嘱查对制度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班应查对医嘱。
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4、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门诊输液病人必须做到接药、化药、输液三签名;住院部输液必须做到化药、输液双签名;输液、换瓶时认真查对无误后,签上时间和姓名。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
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三)、手术查对制度:1、麻醉实施前。
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2、手术开始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范文(4篇)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工作质量,制定本查对制度。
第二条本查对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输血安全查对是指在进行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医务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输血相关的信息和操作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输血安全查对的原则是“五查对一确认”,即需要进行五个环节的查对和一个最后的确认。
第五条输血安全查对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不得有任何违规行为。
第六条输血安全查对的结果应当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中,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七条任何违反或者疏忽大意导致的输血事故,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纪律责任。
第二章输血前查对第八条输血前查对是指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对病人和输血相关信息进行核对和确认。
第九条输血前查对的步骤包括:(一)核对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和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二)核对血液和输血成分的标签,包括血型、血液组分、过期日期等;(三)核对血袋的完整性和是否有渗漏;(四)核对病人的专科和科室等相关信息;(五)为病人安装输血设备并准备输血所需的相关药品和器具。
第十条输血前查对应由输血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应当相互协作,确保核对无误。
第十一条输血前查对应由记录人员记录并签名确认查对结果。
第十二条输血前查对的结果应记录在《输血相关信息核对记录表》中,存档备查。
第三章输血中查对第十三条输血中查对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操作进行核对和确认。
第十四条输血中查对包括:(一)核对输血的输血速度和时间,确保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二)核对病人的病情和血液指标,确保输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三)核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确保病人的安全;(四)核对输血设备和输血管路的畅通性和无菌性;(五)核对病人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第十五条输血中查对应由输血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应当相互协作,确保核对无误。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5篇)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1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1.2抽血时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1.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2取血查对制度2.1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2.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2.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查对制度3.1输血前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3.2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3.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3.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____分钟再离开。
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3.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6篇)
输血查对制度范文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____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号)、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
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____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
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
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
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
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____小时备查。
4、无菌物品查对制度1)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使用已启用的来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六篇)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
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____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____天以便查对。
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二)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____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 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输血安全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保障患者的血液安全性,避免潜在的输血相关风险和传染病传播。
为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医疗机构普遍实施了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重要性和实施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解析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一、定义输血安全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安全,而建立的一套查对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化操作,保证输血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目的1. 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通过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献血者的血液信息和输血血袋信息,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避免因输错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意外事故。
2. 预防与排除传染病: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排除携带传染病的血液,从而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感染。
3. 提高医疗质量: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具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化的工作要求,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误操作和疏忽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输血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一旦出现操作失误或错误输血,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通过核实血液来源和接收者信息,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2.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排除血液相关的疾病、抗体和过敏等风险,避免因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3. 防止传染病传播:输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可以对输血血液进行筛查和检验,排除携带传染病的血液,从而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四、实施要点1. 确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根据输血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查对步骤,明确相关操作人员和责任。
2. 确保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保证其技术熟练和操作规范,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进行全面的查对工作:在输血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查对工作,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献血者和献血血液的信息,输血血袋的标签和编号等,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安全查对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6输血安全查对制度
6.4.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6.4.1.1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6.4.1.2抽血时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有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与患者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
6.4.1.3抽血后须在采血管上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同时将采血管号码条贴在化验单上,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6.4.2取血查对制度
6.4.2.1取血时,取血者应与发血者一起进行查对,要求做到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血液无溶血,凝块和污染情况;
6.4.2.2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准确无误后将血袋放入清洁容器内送至病区。
6.4.2.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6.4.3输血查对制度
6.4.3.1输血前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一对”制度;
三查:查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整;血液质量(有无凝血块、溶血,血袋包装有无裂痕)。
十一对:受血者姓名、性别、腕带、床号、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剂量、采血日期、有效期。
6.4.3.2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6.4.3.3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血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
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6.4.3.4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应观察3-5分钟再离开。
输血过程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治疗抢救。
6.4.3.5输血完毕,再次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
如实填写输血安全记录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夹在病历中。
6.4.3.6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
7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流程
流程:采血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检验项目等,准备好相应的试管→特殊检查确认病人是否空腹→采血部位通常选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不宜在手术、输液同侧手臂采血→采血时应
动作迅速,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使用普通注射器采血,采血后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实验室分析,运送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要视所有标本为传染品,对“高危”标本,如乙肝病人标本、艾滋病病人标本等要注明标识,急症或危重病人标本要特别注明。
8.抽血交叉配血查对流程
流程:根据医嘱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血型检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核对无误后抽血→抽血后在试管上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将采血管号码条贴于化验单,便于核对。
9.取血查对流程
流程:取血者与发血者共同查对→查看血袋无破损,袋口包封严密,血型无误,标签卡无破损不清,血液无溶血、无凝块和污染情况→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量、血液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10.输血查对流程
流程: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由2名医护人员到床旁再次共同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头卡、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输血前后,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血开始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观察3-5分钟再离开→密切巡视,
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装置,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按照“输血反应应急预案”进行救治→输血完毕,再次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填写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血袋封口,同时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卡→立即送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