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资产定价理论(Asset Pricing Theory,简称APT)是金融学中比较重要和基础的一门学科,是在解释金融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帮助投资者预测资产价格以及管理投资风险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人们对资产定价理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原有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对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APT是通过对个别资产的收益率与一些公认的基础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来确定资产价格的。

它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APM是70年代初由William Sharpe、John Lintner、Jan Mossin等学者共同创立的,它的基本假设是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有相同的风险厌恶程度,都要求在给定风险时获得最大的期望回报。

因此,CAPM认为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只与资产市场组合的风险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但CAPM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假定了市场上不存在无风险的投资工具和交易成本等。

为了克服CAPM的不足,APT模型在CAPM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多个因素来分析资产价格,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APT认为,资产价格是由多个基础变量共同决定的,这些基础变量包括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流动性、公司经营业绩等关键因素。

每个因素都对利润预期产生影响,因此资产价格的变化可以用这些因素影响的结果来解释。

APT通过不断研究和掌握市场信息、扩大观察资产价格的范围,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完备和适用性广泛的资产定价模型。

二、资产定价理论的应用:1.资产定价理论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股票投资是应用资产定价理论的核心领域之一。

在股票交易中,投资者最关心的就是股票的涨幅和回报率。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公司基本面、市场供求关系、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等基础变量,才能更好地预测股票价格。

因此,APT模型是股票投资者分析股票价格的重要工具之一。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分析PPT(共77页)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分析PPT(共77页)
b.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储蓄扩大的直接 效果就是投资需求的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减 少。
⑷金融指标: a.总量指标: ❖ 货币供应量:根据流动性分为
流通中现金 M 0 狭义货币供应量 M 1 广义货币供应量 M 2
央行通过管理货币供应量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 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和供给。 ❖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 金融资产总量
高度相关性
⑵Tobin:二分法:资金在最优组合和无风险资产之 间进行分配
⑶Sharpe: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资产组合的收 益由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组成
E (R i) R 0i E (R m ) R 0
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等于推迟消费的补偿和承 受风险的报酬之和。
⑷Ross:套利定价理论APT:有效市场不存在 无风险套利机会。
a.企业经济效益: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 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因素。
b.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水平会影响消费、投资 需求的变动。
c.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宏观经济走势会影响 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和对市场的信心。
d.资金成本: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会引起资金相 对成本变化,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2)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 2.从对利率的影响看,调整再贴现利率,通常不能 改变利率的结构,只能影响利率水平。
❖ 3.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是缺乏弹性的。
③公开市场业务——重要和常用工具
❖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 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 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 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 John Williams:现金流贴现模型(股利贴现模型)
P 1 D 1 r1(1 D r 2 2)2 ...(1 D r tt)t(1 P trt)t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简介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简介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
前景理论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 噪声交易模型 其他定价模型
第二节
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的 世纪50年代至 世纪 年代至80年代的 资产定价理论
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基础资产定价理论
马科维茨、托宾、夏普
衍生品定价理论
斯科尔斯、费雪、默顿
第三节
20世纪 年代以后兴起的 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 世纪悖论 收益长期翻转与中期惯性 期间效应 孪生股票价格差异之谜 收益率的过度波动 股权溢价 封闭式基金折价 投机性泡沫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简介
第一节
20世纪 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 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 世纪
主要
丹尼尔·伯努利 路易斯·巴彻利尔 威廉姆斯
现金流贴现模型
根据收入资本化法,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 都等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 收入资本化公式:
D =


t =1
Dt t (1 + r )
行为金融学的微观基础
投资者的非理性偏好
1. 2. 3. 4. 5. 6. 7. 过度自信 反应不足与过度反应 损失厌恶 后悔厌恶 分离效应(分割效应) 羊群效应 其他
行为金融学的微观基础
金融市场的有限套利
1. 2. 3. 套利成本 套利风险 机构套利者的“委托 机构套利者的“委托——代理”问题 代理”问题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 唐新 .试论 预 约定价 制度 及其 在我 国 的完善 【 .法 制 与经济 . 4 】 J 】
2 l 8 01 ( )
【】 5 张蕊 . 完善我 国预约定价税制 的思考 m . 中 国 财 政 .2 1 3 0 l()
度 上限制 了 A A在我 国的发展 因此应该制度针对小企业纳税 很大 的损失 。因此必须增 加保密条 款,监督税务机关 的行 为。 P 人的预约定价程序 。() 3 我国并没有关键假设的相关规定 , 鉴于 () 4 加强对 A A信息利用 的管理工作 。关于利用 A A信息 的问 P P 益, 在对纳税人转移定价的审计 工作中不得擅 自将纳税人提 交 的信 息用于此处 , 与纳税人进行相关谈判却可 以做一些灵活 处
经;观察 赉
资产定价 理论 及其 发展

( 东南大学, 江苏

南京 2 I0 ) 1 10
【 要】 摘 资产定价 理论 的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 了金 融经济学的进步。 本文回顾 了理想经济状 态下的资产定价理论 , 如 C P A T 结合 “ A M、 P ; 股权溢价之 谜”探讨 标准资产 定价模型 的拓展及 其对股权溢价的解释能力, , 并初 步分析 资产 定价与宏观 经济
D m o S u s v a (0 1 。等 。 i s nM sa in 2 0 )  ̄
二、 传统资产定价理论 的发展
( ) 机 贴 现 因子 一 随
首先介绍贝塔定价模型, ( ) R B Y, 表示收益 E R =f B P +
资产定价的核心 问题 , 是金融资产 的价值或价格等 于其 预 率对随机折现系数 的敏 感度 ,即风 险大小 ; 示风 险价 格 ; Y表
出详尽的规定 。 3 增加处罚条款和保密条款。 AA的申请和 () 在 P

第三章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1109

第三章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1109
➢贴现率可以是无风险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但没有深入研究。
2021/1/15
Chapter 3
返回
Slide7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资产定价理论
基础资产定价理论 衍生品定价理论
2021/1/15
Chapter 3
返回
Slide8
基础资产定价理论
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基础。
资产定价的起源
1900年法国数学博士路易丝·巴彻利尔 (Louis Bachelier)完成博士论文《投机理 论》
➢创新处在于把股价变动视为随机过程,依此来研 究股票价格变化的规律。
➢对后来的B-S期权定价公式有直接的影响。
2021/1/15
Chapter 3
返回
Slide5
股利折现模型
1938年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出版了《投资价值 理论》,详细介绍了股利折现模型。
课程代码:
powerpoint
授课教师: 邹春勇
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资产定价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2021/1/15
Chapter 3
返回
Slide2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
➢组合收益线性表达:E(Ri)=R0+βi×[E(Rm)-R0]
其中E(Ri)表示证券i期的期望收益,R0表示无风险收益, [E(Rm)表示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βi×表示证券i与市场 组合之间的关系系数或风险系数。
2021/1/15
Chapter 3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证券投资学》PPT课件))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证券投资学》PPT课件))
期货定价理论的分类及发展;期权定价理论的发 展。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1.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收益长期反转与中期惯性现 象;期间效应;孪生股票价格差异之谜;收益率的过度波 动;股权溢价;封闭式基金折价;投机性泡沫。
2. 行为金融学的微观基础 投资者的非理性偏好;金融市场的有限套利。
三、案例分析题
1. 阅读本章案例一,必要时参照阅读全文,谈谈 你对这些预测未来实现概率的认识。在你所观 察到的经济现象中,有哪些现象支持了这些预 测,有哪些现象不支持这些预测?如果这些预 测能够实现,你有什么投资计划?
2. 阅读本章案例二,必要时参照阅读刊登于《中 国社会科学》上的原文,谈谈你对该文逻辑推 理的认识,并谈谈你对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变 动关系的认识。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场
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的。 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不同,政府可采 取不同性质的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
1. 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
(1)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资产定价理论
关于资产定价理论的起源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 1738年丹尼尔·伯努利的论文《关于风险衡量的新理 论》和1900年路易丝·巴彻利尔的论文《投机理论》。 巴彻利尔用新方法对法国股票市场进行了研究,奠定 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威廉姆斯证明了股票价格 是由其未来股利决定的,提出了股利折现模型。后来 的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金流贴现模型。
2. 产业的生命周期概述

cp3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cp3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所有公开 的信息
价格与数量的历史数据 23
注意区分:市场的有效性 和有效的资产组合 一个信息上有效的市场是一个 能迅速反应与传播价格信息的 市场 一个有效的资产组合是一个在 给定风险条件下有最高期望收 益的资产组合
24
股票市场有效性假说的检验
弱式有效市场的检验 统计检验方法 技术分析方法 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 事件研究法 强式有效市场的检验 事件研究法
29
计算所有股票(N种)在t时 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
aart =
∑ ar
i =1
பைடு நூலகம்
N
it
累积异常收益率
car
N
N
(t 1 , t 2 ) = ∑
t2
aar
t = t1
t
1 = N
∑ ∑
t = t1
t2
i=1
ar it
30
通过对car的检验可以对市场效率作 出判断 如果在事件公布后的一段时间里 不存在异常收益率,则证明价格 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快,市场是有 效的,即半强式有效市场存在
35
a. b. c. d.
3. 半强式有效市场假定认为股 票价格: b 反映了以往的全部价格信息 反映了全部的公开可得信息 反映了包括内幕信息在内的全 部相关信息 是可以预测的
36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 行为金融学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Grossman和Stiglitz悖论 收益长期反转与中期惯性现象 期间效应 孪生股票价格差异之谜 收益率的过度波动 股权溢价 封闭型基金折价 投机性泡沫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1
现代金融学三大核心研究领域:
资产定价(对风险的定价) 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及机构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3.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行 为金融学
• Fama等人认为,这些现象并不表明有效市场理论 不成立。
– 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一种额外的风险,这些公司的股票 之所以有较高期望收益,因面对着更高的风险。
• Lakonishok等人认为,这些现象正是市场无效的 证据。
– 由于太强调公司业绩对股价的影响,把近期表现良好 公司的股价过度抬高,把近期业绩较差公司的股价压 得过低。当投资者发现过错时,价格就颠倒了过来 (若市场有效差的就是差的,差的企业股价不会好)。 这恰好说明市场不是有效的,有系统偏差。
E( Ri ) R0 i *[ E( RM ) R0 ]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资产定价 理论
CAPM模型大大简化了投资组合的选择过程, 并开启了现代资产定价理论的先河,对现 代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金融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CAPM是金融市场现代价格理论的 脊梁,Sharpe也因此和他的老师Markowitz 一同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3. 投资者可以利用人们心理的偏差而长期获利。

• 对行为金融学的评价: • 2002年,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卡尼曼获得了诺贝 尔经济学奖,将行为金融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 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学能够有效地解 释许多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市场异常想现象, 与人类真实的投资行为更为接近。 • 但是,行为金融学仍然没有建立起一个被普遍接 受的统一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它的发展还不足 以取代传统金融理论。

3.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行 为金融学
2. 一月份效应
– Keim等在1983年又分别证明了小公司效应在 一月份最明显,特别是在一月的头两个星期, 称为小公司1月份效应。 – 凯姆将公司按规模分成10组,比较了每月最 小规模和最大规模公司组的平均超额收益情 况,从1963-1979年的平均月差额显示一月份 平均小公司每天股价上升达0.714%,一月份 头5天的上升幅度超过了7.16%。 – 这意味着一月份投资某种可预测性!

财务管理 -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

财务管理 -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一、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基石资产定价理论有两个理论基石,一个是期望效用理论,另一个是一般均衡理论。

期望效用思想可以追溯到贝努里(Bernouli,1738),他在《关于风险度量的一个新理论》中提出了效用边际递减观点和期望效用最大化概念,不过在当时他的观点对经济学的影响微乎其微,一个原因是在很长时间内风险都被排除在经济学假定之外,或者仅仅对其进行定性分析。

对风险决策问题的真正研究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希克斯(Hicks,1946)等人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可以看作是对收益的概率分布的偏好,可以用均值——方差空间中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还提出了风险报酬概念。

冯·诺依曼(V 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1944,1947)则借鉴贝努里方法发展了期望效用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包含着一般均衡思想。

阿罗(Arrow,1951)和德布鲁(Debreu,1951)开创了一般均衡模型,他们假定市场是完全的,也就是说,存在许多商品市场,每一种商品对应一个市场。

这一假设为分析一般均衡提供了一个框架。

如果每一个商品市场都是均衡的,那么一般均衡也就实现了。

这种完全市场的一般均衡实现条件过于严格,它要求市场数量几乎无限多,才能达到帕累拖效率。

后来,阿罗(Arrow,1953)开发了不完全资产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从而使一般均衡概念更加易于使用。

他指出,利用经济的时间结构,以有限的市场就可以达到均衡。

因为通过建立一系列与不确定结果相联系的依状态要求权,就可以构建出几乎完全的市场。

这提供了支撑资产定价理论的概念框架。

在阿罗的完全市场概念下,有可能对个人所关心的任何损失提供保险。

在一个经济活动中,若有可能对未来各种可能结果的变动范围提供保险,那么个人会更可能愿意承担风险,而不是把他们的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阿罗的理论框架为更结构化的投资者组合决策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资产定价理论的建立资产定价理论建立在组合理论基础之上。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资产定价理论是金融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资产价格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该理论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的分析,旨在找到合理的定价方法,帮助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资产定价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马尔科维茨(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理论,该理论通过分析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即收益率的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投资组合的方式来实现资产定价的方法。

随后,它得到了现代金融学家夏普(Sharpe)和利文斯顿(Lintner)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

CAPM理论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的风险度量因子有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资产的合理定价公式。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APM 理论在解释实际市场中的资产价格时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如市场流动性、市场心理因素等。

因此,许多学者在CAP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改进模型,如三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五因子模型等,以更全面地解释资产价格的变动。

另外,资产定价理论也受到了行为金融学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并不总是理性的,会受到情绪、偏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揭示出了投资者行为对资产定价的重要影响,同时也为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资产定价理论在金融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市场供求关系、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的研究,旨在找到资产定价的合理方法。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资产定价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实际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马歇尔(Marshall)关于供求理论以及边际效用理论的基础上。

他们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价格也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形成的。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第三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第三章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5 DBBDA 6-10 ACDDD 11-15 DDCDB 16 C二.名词解释市场异象:市场上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中期惯性:“中期惯性”或“收益动能”是杰格迪什(Jegadeesh)和泰特曼(Titman)在1993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

他们发现,平均而言,过去3~12个月赚钱的股票组合在随后的3~12个月仍然表现较好,这就是所谓的“中期惯性”或“收益动能”现象。

长期反转:长期而言,股票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收益负相关,投资者可以进行相应的投资组合获得超额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为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

期间效应:期间效应是指在某些特定时间内进行交易可以取得超额收益。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分离效应:分离效应是指人们想等到信息显示后再进行决策的倾向,即使这些信息对决策并不真的重要,在没有信息时也会作出相同的决策,也要等到信息显示时采取的最终决策。

套利成本:套利成本是套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指证券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例如,套利收益是指收益超过融资成本)。

风险套利:风险套利指在套利的过程中没有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即称为风险套利。

噪声交易者:指那些非理性的根据似乎是真实的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一些研究表明那些遵循似乎是非理性投资策略的交易商,在金融市场只能有很少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平均趋向于“高买低卖”,因此他们的资金和其造成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步丧失。

三.问答题1.简述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者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进而保证市场的动态均衡,因此套利者是导致市场更具效率的必要条件;资产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多因素模型,但是该理论未能确定资产价格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度。

2.现代资产定价理论从哪些方面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改进和突破?答:谢夫林和斯塔特曼1994年发表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非理性投资者,对传统的CAPM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实3.资本定价模型与资产组合理论的联系是什么?答: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基础。

第3章资产定价及其理论发展

第3章资产定价及其理论发展

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基金,证 券投资基金还可按是否收费将其划 分为收费基金和不收费基金;根据 投资币种不同,将其划分为美元基 金、英镑基金、日元基金、欧元基 金等。以及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 中基金等等。
3.3.1投资基金的参与主体 3.3.1投资基金的参与主体
1)基金发起人 2)基金持有人 3)基金管理人 4)基金托管人
/show/mCX3Cq179gWc1g4.html
然后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专业性 投资机构(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 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 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 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托投资工具,各 国对基金的称谓有所不同。
从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 从投资基金的发展历史来看,投资 基金产生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资本 主义发展时期。 主义发展时期。 1)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
投资基金专业化管理、分散投资的 优势在二战后很快扩散到世界各地。
证券投资基金属于金融信托的一种, 证券投资基金属于金融信托的一种, 反映了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 反映了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 管人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管人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1、首先,它是投资客体 2、其次,它是投资主体 3、再次,它又是专业的投资中介
学习目标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特征 理解证券投资基金同股票、债券等投 资工具的关系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种类 掌握封闭型基金与开放型基金的区别 理解对证券投资基金监管的深层含义
3.1.1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3.1.1证券投资基金的含义
证券投资基金(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是指一种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即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公开发行基 金股份或基金受益单位凭证方式, 集中投资者的资金汇集成基金,

第3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第3章 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特征有效市场理论分形市场理论市场特性线性孤立系统非线性开放耗散系统均衡状态均衡允许非均衡系统复杂性简单系统具有分形混沌等特性的复杂系统反馈机制无反馈正反馈对信息的反应线性因果关系非线性因果关系收益序列白噪声不相关分数噪声长记忆对于初始值敏感价格序列布朗运动h05分数布朗运动h051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提供了一个预测的新方法波动有序性无序有序二者之间关系有效市场是分形市场的一个特例分形市场拓展了有效市场的含义分形市场理论更广泛的准确的刻画市场附
一、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二、行为金融学的微观基础 三、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 五、 行为金融学的局限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学的兴起

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Grossman-Stiglitz Paradox)证明,
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市场效率和竞争均衡是不相容的,价格不可能是
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资产定价理论
(一)期望理论或前景理论

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
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不总是理性
的,也并不总是风险回避的。

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
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偏好风
– 根据许多实证研究,一般情况下,行 为人往往会选择投资固定收益证券。
凯恩斯的“选美理论”说起
“选美理论”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研究不确定性时
提出的,他认为金融投资如同选美。

在有众多美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中,如果猜中了谁能够得冠军,你就可
以得到大奖。你应该怎么猜?凯恩斯先生告诉你,别猜你认为最漂亮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
1-5 DBBDA 6-10 ACDDD 11-15 DDCDB 16 C
二.名词解释
市场异象:市场上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
中期惯性:“中期惯性”或“收益动能”是杰格迪什(Jegadeesh)和泰特曼(Titman)在1993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

他们发现,平均而言,过去3~12个月赚钱的股票组合在随后的3~12个月仍然表现较好,这就是所谓的“中期惯性”或“收益动能”现象。

长期反转:长期而言,股票的历史累计收益与未来的长期收益负相关,投资者可以进行相应的投资组合获得超额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为股票收益的“长期反转”。

期间效应:期间效应是指在某些特定时间内进行交易可以取得超额收益。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分离效应:分离效应是指人们想等到信息显示后再进行决策的倾向,即使这些信息对决策并不真的重要,在没有信息时也会作出相同的决策,也要等到信息显示时采取的最终决策。

套利成本:套利成本是套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指证券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差额(例如,套利收益是指收益超过融资成本)。

风险套利:风险套利指在套利的过程中没有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即称为风险套利。

噪声交易者:指那些非理性的根据似乎是真实的信息而实际是噪声信息开展交易的智能体。

一些研究表明那些遵循似乎是非理性投资策略的交易商,在金融市场只能有很少的影响,这是因为他们平均趋向于“高买低卖”,因此他们的资金和其造成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步丧失。

三.问答题
1.简述罗斯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者使得市场不存在无风险套利,进而保证市场的动态均衡,因此套利者是导致市场更具效率的必要条件;资产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多因素模型,但是该理论未能确定资产价格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影响度。

2.现代资产定价理论从哪些方面对传统资产定价理论进行了改进和突破?
答:谢夫林和斯塔特曼1994年发表了《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非理性投资者,对传统的CAPM进行了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实
3.资本定价模型与资产组合理论的联系是什么?
答:1952年,马科维茨发表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奠定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基础。

1964年夏普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从投资者效用最大化出发,认为在市场均衡条件下,单一资产或资产组合的收益由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溢价两部分组成。

4.行为金融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其是如何解释市场异象的?
答:现代金融学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在现有信息状态下无偏地估计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然而,行为金融学家认为:①由于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最佳的处理,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的方式,如经验法则来处理问题,虽然有时是有效的,但在特殊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偏差。

②由于人类本身是社会化动物,人类的情绪特征往往导致偏好的非理性。

行为金融学能够有效地解释许多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市场异象,与人类真实的投资行为更加接近。

5.简述前景理论。

答:卡尼曼和特维斯基于1979年提出了前景理论,将投资者的非理性第一次模型化。

该理论提出用价值函数来替代预期效用函数;价值函数取决于收益或损失而不是最终财富。

函数表现为损失端为凸函数收入端为凹函数;投资者的价值权重取决主观概率,小概率P<π(P),大概率相反。

前景理论与传统理论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该理论提出了“价值函数”来替代预期效用函数。

价值函数有三个基本特征:(1)价值函数是以收益或损失来定义的,而非传统函数以最终财富来定义;(2)对损失和收益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在损失端为
凸函数,收益端为凹函数;(3)投资者对损失与收益的价值权重不是依赖结果的客观概率,而是经过非线性转换的主关概率π(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