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知识点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主要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3.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吸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a.大气保温的成分: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b.保温作用的原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产生长波辐射,除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下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4.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应用:大气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二.大气热力环流: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总结归纳:3.相关规律——气温、气压、气流(1)两种气流运动方向: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2)三个关系:温压关系: 气流受热形成低气压,遇冷形成高气压(热低压、冷高压)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凸高凹低受热地,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受冷地,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一般情况,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平面上同一时间气压相等的各点用曲线连起来,这条曲线就是等压线。
4.常见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1.三个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水平方向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时间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东早西晚推导出在同一时刻同一条纬线上地方时时间数值东边的地点大于西边即东加西减。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已知经时(计算的首要条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地方时时间和对应的经度。
②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经度差的计算):已知点和所求点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一度四分(根据1小时15度)④东加西减(计算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即同为东经,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和值,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3.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除得的商加1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
②已知区时:先确定题中信息中已知点的时区和对应的区时。
③时区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④东加西减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已知时区的西边用减号。
要不过180°经线(判断东西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数值大者在东;同为西时区,数值大者在西;一东一西,不看合值,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二、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1.日期范围计算原理人为日界线:大体与180°经线重合;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点(24点)经线。
新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自然日界线;旧一天起始点(最西点)经线人为日界线★2.新一天和旧一天计算方法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进入旧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24减几小时。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全归纳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要点全归纳目录第一章宇宙中的大气 (2)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2)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9)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11)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1)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12)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20)第一节水循环 (20)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23)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27)第四章地貌 (30)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30)第二节地貌的观察 (34)第五章植被和土壤 (37)第一节植被 (37)第二节土壤 (41)第六章自然灾害 (47)第一节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47)第二节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 (53)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54)第一章 宇宙中的大气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常考点对练]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
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B )A. AB. BC. CD. D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总星系 也称为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月球地月系(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土星(巨行星);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汇总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天体的种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②人造天体: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级关系: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1)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②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③有液态水可观测宇宙 河外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1)组成成分:氢和氦(2)表面温度:约6000K(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太阳辐射(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分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光照和热量。
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①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等。
②间接利用太阳能: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最底层,可见光最强,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2)色球层:中间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知识点汇编1、天体是指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和星际物质等。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包括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地球太阳系和地月系。
3、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组成,八大行星按距离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4、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和运动特征上,特殊性在于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和适宜的大气等。
1、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大气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光球层厚度小,色球层亮度小,日冕层厚度大但亮度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包括直接提供光、热资源、是大气和水的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
4、太阳在不同层次上的活动包括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层的太阳风。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其周期为11年。
这些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多种影响。
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它们会扰乱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此外,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同时,这些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还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非常重要,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太阳能、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和天体引力能。
地震是地壳中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震动。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而烈度则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基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包括上地幔、下地幔和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
地理知识点默写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必修一地理知识要点填空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和。
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分别是:星、星、、星、星、星、星、星、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是太阳系行星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的星球。
4.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原因:、、;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
5.太阳辐射是地球和的主要源泉,维持着地表 ,是地球上、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6.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分别是:层、层、层。
分别有:、、等太阳活动。
7.太阳活动释放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扰动地球的和层,给人类活动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8.对地层和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
化石,一般出现在岩中。
9.地球的演化历史可分为前寒武纪、代、代和代,其中代是人类诞生的时代,恐龙灭绝在代。
10.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和。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是的发源地。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合称。
1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和 ,它们和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2.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气和气。
13.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汽等对生命活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14.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层、层和。
15.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 ,并充分利用各层大气的特点开展相应活动。
对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
16.平流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平流层适合飞行,有。
17.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的热源。
18.大气通过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9.地表不均,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是大气运动的一种简单形式。
20.大气的水平运动即。
风主要受力、力和力的影响。
21.水循环包括、、、、、、等环节。
2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循环、循环和循环。
23.水循环维持了,使得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和过程之一。
2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版(鲁教版新教材)
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
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
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3.简化的地质年代表
宙代
纪
开始年代(百万年前)
主要事件
第四纪 新 生 新近纪 代
古近纪
显 白垩纪
生 侏罗纪
199.6±0.6
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
代
物繁荣
三叠纪
251.0±0.4
恐龙出现,盘古大陆(泛大陆)形 成;卵生哺乳动物出现
古 二叠纪
生
299.0±0.8
地球上 95%的生物灭绝,盘古大 陆轮廓初现
4
代 石炭纪
泥盆纪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前寒武纪(寒武纪 之前的时期)
359.2±2.5
6
跟付叔学地理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 b);随着地面辐射冷 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 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 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 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冬 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山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 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 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 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 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2)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和晴朗干燥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 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就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 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 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 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4. 大气的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 作用。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 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6.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年整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19年整理〗⼈教版⾼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中地理必修⼀考点复习第⼀章⾏星地球第⼀节宇宙中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置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地形式,如恒星、⾏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地层次由⼤到⼩是地⽉系(课本P3图1.2)太阳系银河系其他⾏星系总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中地⼀颗普通⾏星(课本P4图1.4)1.太阳系⼋⼤⾏星由近及远依次:⽔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命地⾏星——地球上存在⽣命地原因(课本P6)1.2太阳对地球地影响⼀、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地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地影响:(课本P8图1.7)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运动和⽣物活动地主要动⼒;⑶煤、⽯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地太阳能;⑷⽇常⽣活和⽣产地太阳灶、太阳能热⽔器、太阳能电站地主要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影响地球2.太阳活动对地球地影响(课本P11)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
(课本P11活动);⑵影响:①造成⽆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极光;④地球上⽔旱灾害、地震等⾃然灾害地发⽣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地运动★⼀、地球运动地⼀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1.太阳直射点地移动规律如图⽰0°★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点地判断 23°26′S依据:看⽇地球⼼连线和⾚道地位置关系——连线在⾚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地夏⾄点;连线在⾚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地冬⾄点简便⽅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如下图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地判断依据:1⽉初,地球运⾏⾄近⽇点,公转速度最快;7⽉初,地球运⾏⾄远⽇点,公转速度最慢。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1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
1、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近球状天体2、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一致,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形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运动周期方面,与其他类地行星相似1、太阳状态稳定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1、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2、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 3、有液态水(地平均温度约为15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形状: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氢和氦表面温度:约6000K太阳辐射概念: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的现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对地球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危害地球生物太阳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维持地表温度2、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3、自然界的岩石风化太阳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直接影响: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例如:①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②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间接影响: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因素:由高纬向低纬递减(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2、地形因素: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固体杂质水汽少,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3、天气因素:晴天越多,太阳辐射越多(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4、昼长因素:白昼越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能越多)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定义:太阳大气的变化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强弱的变化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②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爆”现象------耀斑、太阳风。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图文版)
可观测宇宙⎩⎪⎨⎪⎧(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地球月球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编(老孟图文版)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发光)、星云(发光)、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下3、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 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 ℃左右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4、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复习必背)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 地球自转时, 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俯视图中,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2.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南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1/2。
赤道(1670km/h ), 30度1447km/h, 60度837km/h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 也无线速度。
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 地轴 自北 西逆 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 其他各地均相等 (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日常作息时间公转 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 速度大小不等 近日点(1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快 远日点(7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慢 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黄道(平)面(23°26′)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热、寒带面积变大变小, 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大(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1.移动方向夏至日→冬至日向南移动冬至日→次年夏至日向北运动2.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 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有两次2.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 无直射周期: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 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
B.特点: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 昼弧代表昼长, 夜弧代表夜长, 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昼夜等长。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物质组成(举例)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彗星冰物质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去雾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1)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 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 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1) 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夭体系统。
(2) 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地月总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 地月系(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ms地球和月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虹的天然卫星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 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 千米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 体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豪高级别的夭体系统4.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1)结构特征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近------------高------------短------------快------------巨行星 -距离太阳—-表面温度— -公转周期—平均公转速度-远日行星-——.远—-低—-长——-慢⑵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5.地球的特殊性(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2)存在生命的条件:条件原因影响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命自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身SA 生物的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条大气的演化件有液态内部温度升高T 产生水汽T 形成海的水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氨。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版(鲁教版新教材)
2019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泰安一中付声国2019.12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3.太阳辐射(1)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风能、水能)②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③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
②地形: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大。
4.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5)影响航天活动等5.太阳系6.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温度、大气、液态水),如下图所示:【问题举例】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