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第10版第07章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7章
学习目标
1.根据信息处理模型描述知觉。 2.总结社会知觉的重要管理启示。 3.讨论刻板印象的形成过程。 4.总结出针对性别角色、年龄、人种、族裔和残疾的刻板印象在管理方面 的挑战和建议。 5.描述和对比皮格马利翁效应、加勒提亚效应和高莱姆效应。 6.讨论自我应验的预言的模型如何运作。 7.根据凯利归因模型解释如何用公式表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8.对比基本归因偏见和自利偏差。
对比效应
将人或事物与最 近所观察的人或 事物的特征进行 比较,以此来做 评估的倾向。
打了平均分,因 为你将他与你大 重要的是要按照标准来评估 学期间最好的三 员工,而不是根据你自己对 位教授做比较了。特定工作中最好或最差人员 你现在正在上三 的记忆下结论。 位最优秀教授的
课。
21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场景2:点菜
顾客拿到菜单。 顾客读菜单。 顾客决定点什么菜。 服务员记下顾客所点的菜。
服务员看到顾客。 服务员走到顾客那里。 顾客点他想要吃的菜。 厨师做菜。
7-8
餐馆图式
场景3:吃饭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端上厨师做的菜。 顾客吃饭。
场景4:结束
顾客跟服务员说要买单。 服务员把账单拿给顾客。 顾客留下小费。
A.选择性注意;理解 B.编码 C.简单化 D.储存和保留
7-6
第二阶段:编码和简化
图式
表示一个人脑海中的图像,或特定事件、特定类 型刺激的总括
7-7
餐馆图式
图式:餐馆 人物:顾客,迎宾女招待,服务员,主厨,收银员
场景1:进入
顾客进入餐馆。
顾客找到一个座位。 他可能是自己找到的。 他可能是被女招待领到座位的。 他问女招待能否坐在一张桌子旁。 她允许他坐在了那张桌子旁。
社会心理学7章刻板印象与归因
❖ 1、三个维度: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背景(情境或条件) ❖ 2、从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三个方面考察 ❖ 3、逻辑分析严密、复杂,解释细致、合理,因此实际运用较少
❖ (五)异常条件聚焦模型
❖ 1、逆向标准 ❖ 2、对照标准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四节 归因偏差
❖ 一、基本归因偏差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 (二)成因
❖ 1、社会文化历程:如文化传统 ❖ 2、认知因素:如最初的刻板印象来自于父母 ❖ 3、动机因素:发泄、竞争关系 ❖ 4、社会分层:不同阶层社会成员存在认知差异
❖ 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 (一)性别歧视 ❖ (二)种族歧视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 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 (二)刻板印象的作用
❖ 1、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2、简化认知过程 ❖ 3、对抗相反信息,出现选择性注意
❖ (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球象过的街使,用人不过街 ——《肯定自己》
刻板印象,可作为一个参考,不能成为唯一标准。应 该像过马路一样,一停二看三通过。需要通过细致而长期 的观察才能初步结论。
重点
❖ 第三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 一、归因的概念 ❖ 二、归因理论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其内在因素, 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响
❖ 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 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 ❖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失败的原因归为外来因素,而非个人因素
管理心理学-社会知觉偏差管理
投射效应
总结词
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想法或特质投射给 他人,认为他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想法或特质。
详细描述
投射效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 情感、想法或特质投射给他人,认为他人与自己有相 同的感受或想法。例如,一个管理者可能会认为自己 的某个同事不理解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而实际上是因 为这个管理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或感受。了解 投射效应的影响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 人,减少误解和冲突。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员工的 绩效、能力、态度等方面,避免单一的评 价标准导致偏见和不公平。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归 属感和参与度,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 的社会知觉偏差。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信息,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判断其 合理性和可信度。
近因效应
总结词
近因效应是指个体在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形成的印象,对之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与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强调了最新信息的权重。当个体最近一次接触某事物时,他 们可能会根据最新的经验来调整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而忽略或忘记之前的信息。在 管理情境中,了解和利用近因效应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传达信息并影响员工的行为。
总结词
首因效应、光环效应
VS
详细描述
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常常受到首因效应和 光环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候选人的评价产 生偏差。首因效应是指对首次接触的信息 给予过多的重视,而忽视后续信息的获取 。光环效应则是指因为对某人的某种特征 的印象深刻,而影响对其整体的评价。
团队管理中的社会知觉偏差案例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5):印象形成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5):印象形成与归因第三节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的策略1.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2.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的区别:印象形成是信息的输入,是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
印象管理是信息的输出,是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
3.印象管理的策略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人1982年总结了人们主要特殊自我表现策略,包括五种:(1) 逢迎:逢迎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赞美别人,一是赞同别人的观点(2) 恫吓:恫吓旨在给别人造成一种恐怖的印象,然后使别人由于害怕而完全接受控制,由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 自我抬高:人们既可能在总的方面抬高自己,也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上抬高自己,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也承认自己的一些小的不足,以便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技能时变得更可信。
(4) 显示:显示的目的是给别人以正直和品行高尚的印象,并由此使别人感到其中的差距,引起别人的内疚。
(5) 恳求:这一策略是向别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于别人的依赖,这是人们其他策略都无法使用时用的最后一种被动的印象管理方法。
第四节归因1.归因:根据有关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规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
2.归因理论:根据各种研究所提出的有关归因问题的不同概念或观点统称归因理论。
3.行为的原因系统(1) 行为的内因指存在于个人内部的原因,如果归因的结果是将行为归因与个人特征,就称作是本性归因。
(2) 行为的外因是指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外部条件。
如果归因的结果是将行为的原因归与外部因素,则称作是情境归因。
(3) 在许多情况下,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简单地由内因或外因所决定的,而是兼有两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如果同时将行为或事件原因归因于两个方面,则称作综合归因。
4.行为原因的稳定性归因的四种因素是:能力、努力、运气和工作难度。
组织行为学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组织行为学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刻板印象部分导致了偏见和歧视。
答案:正确2.如果一位管理者根据自己对一个员工的总体印象而在所有层面都给相似的评价时,发生了什么知觉错误?答案:晕轮效应3.如果张强因为按时完工而得到好评,却责怪同事拖延,他正表现出答案:基本归因错误4.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因素而非外在因素的趋向指的是答案:基本归因错误5.下列哪项是选择性知觉的例子?答案:你注意到两个员工在公司安静的图书馆里争吵6.情绪表现规则是要求员工表现出符合工作要求的情绪。
答案:正确7.情绪劳动指任何使得员工感到愤怒的体力工作,但是他们不得不去去做这个工作。
答案:错误8.浅层行为处理情绪表达。
答案:正确9.深层动作会给员工带来很大压力。
答案:错误10.情绪是一种特质。
答案:错误1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情绪劳动的定义答案:以上都不是12.以下哪种工作通常要求情绪劳动答案:All of the above以上都是13.情绪的维度不包括:答案:作用14.重要的态度影响行为,不重要的态度也影响行为。
答案:错误15.认知失调仅指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答案:错误16.态度可以预测行为是没有条件的。
答案:错误17.根据退出-建议-忠诚-怠工模型,有些不满的员工会通过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答案:正确18.退出-建议-忠诚-怠工模型指出,一些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处理方法是耐心等待问题自身去解决或者等待他人去解决。
答案:正确19.态度包括以下三个要素:情绪、信念和行为。
答案:错误20.他们觉得离开公司的成本高而留在组织的员工有可能有答案:high continuance commitment.高程度的持续承诺21.个体减低失调的愿望的因素答案:以上全是22.上司既不支持张超的工作也不认可他的绩效,张超对此极为不满。
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抱怨和有离开工作岗位的倾向。
相反,他依然对自己的工作投入一样的努力和希望公司会最终很好处理这些问题。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是指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学科第三章1、刻板印象:是指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的对人们的个性进行推断的自我知觉现象。
它是基于人们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把某些特征赋予他们的过程2、参照框架理论:假设个体的判断和认知不仅受到认知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是发生在一个恰当的参照框架下的,这里的参照框架指的是“一套控制感知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假设”3、虚假同感效应:指的是我们对他人的信仰和特质与自己的信仰和特质之间的相似程度的高估4、晕轮效应: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冲突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期望效应:指的是预先的期望会抑制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知觉过程对信息的选择、对知觉对象的解释,都会偏向知觉主题预期的方向6、归因理论:就是解释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7、归隐的三要素(凯利):哈罗德﹒凯利提出了一个解释人们怎样决定他人行为的原因的模型,他认为进行归因时人们关注三个主要因素,即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8、自立性偏差:人们倾向于更好的表现自己9、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往往忽视情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如智力、能力、动机、态度和人格等的影响,哪怕别人的行为很明显受到了情境的左右10、情绪智力:是指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情绪分析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1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合称态度的ABC模型12、压力的来源:组织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⑴组织压力源:任务压力源、角色压力源、人际压力源、物理压力源① 任务压力源:任务压力源是指工作任务相关的压力源② 角色压力源:角色总是与组织或群体中某一位置的与其行为相联系,组织或群体中的个体会面临角色的要求,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要求。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
[5] 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 定义的分歧、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本书的定义、对定义 的补充理解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 社会心理发展、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互动、社会影响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学科性质、与人格心理学、社会学的关系
第一部分 概论、导论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社态度极其测量
第四章 社会化
社会化:如何习得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 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四章 社会化
第四章 社会化
第 四 章 社 会 化
第五章 态度及其测量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田营
导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1)起点:个体生存于并活动于社会之中 (2)社会对个体:社会会影响到个体的思 想、感情和行为 (3)个体对社会:对社会上或周围环境中 的人或事情有自己的认识、体验和行动 ……
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
部分:
社会心理 社会化;态度及其测量 发展
社会知觉;刻板印象与归因;自我概念;价 社会认知 值取向 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助人行为;侵 社会互动 犯行为
社会影响
从众、依从和服从;劝导与态度改变;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合作、竞争与冲突
•社会心理学概论 •社会心理发展 •认知社会心理学 •社会互动
社会 心理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发 展
社会 影响 社会互动
认知 社会 心理 学
本书中未提到或未足够提到的内 容
刻板印象
(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
判断,这才是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
• 三、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 (一)性别刻板印象 • 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观念, 是特定社会群体按照男女性别所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 外表形象(如女性娇小柔弱,男性高大威猛)、 • 人格特征(如女性情绪化、自卑感强,男性理智、自信)、 • 角色行为(如女性照顾孩子,男性修整房屋) • 职业(如女性是秘书,男性是经理)。这几方面是彼此联系的。 其中,外表形象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刻板印象
本章要点
1.什么是刻板印象 2.刻板印象的形成 3.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4.刻板印象的作用
5.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采用的策略 6.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
引言:
一位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
•
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的对公安局
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 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 • 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 4.刻板印象的作用 • 积极 • 可以简化为认识过程,迅速获得关于特定对 象的概念形成相应的印象,便于个体适应环境。 • 消极: • 夸大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对个体的知觉 产生先入为主和以偏概全的偏差。 • 夸大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 视。
(一)性别刻板印象
(一)性别刻板印象
•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 地域刻板印象( regional stereotype) 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 某个地区人群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与性别和 种族刻板印象不同,地域刻板印象所依据的地域划分具有一定 的可变性,例如按照国家划分,全国各省的人群可以划分为同 一群体;按照市级行政单位进行划分,广州市市区和广州市郊 区的人群可归为同一群体;而按照城乡区别进行划分,二者就 可归为不同的群体。而且,地域划分的不同也可导致同一群体 数量上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对外群体的印象评价, • 例如在Schaller和Abeysinghe(2006)的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将 僧加罗人置于不同地域范围的群体之中(斯里兰卡和南亚), 结果发现当僧加罗人在数量上占总体的绝对优势时,他们倾向 于更宽容地看待外群体(泰尔米人)。
刻板印象的PPT课件
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歧视与偏见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歧视和偏见 ,影响人们对某个群体的正确
认知和公平对待。
社会不公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社会不公, 使得某些群体在教育、就业和 社会机会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 。
阻碍个体发展
刻板印象限制了个体的自我实 现和发展,使得人们难以摆脱 固有的社会期望和限制。
破坏社会和谐
刻板印象可能导致不同群体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社会和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跨文化交流与沟通 ,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 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打破刻板印象的壁垒。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尊 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 异,不以自己的文化标 准去评判他人。
促进文化融合
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础 上,促进不同文化的融 合发展,共同创造一个 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导致性别歧视和性别 角色固化,限制男性和女性的自我实现 和发展。例如,认为男性不适合从事某 些职业或女性不适合从事某些工作等。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导致家庭和社会结 构的不平衡,影响男性和女性在社会、
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平等地位和机会。
年龄刻板印象
01
年龄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持有的一套固定的观念或期望。例如 ,认为老年人应该保守、节俭,而年轻人应该开放、自由和富有创新精神。
谐与稳定。
02
刻板印象的来源
媒体的影响
1 2
媒体报道的偏见
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往往倾向于选择特定的角度 或事件,这可能导致人们对某些群体产生刻板印 象。
影视剧的角色塑造
影视剧中的角色塑造常常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可能导致观众对某些群体产生刻板印象。
3
社会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七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个人对他人心理状态,行为动机与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过程。
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印象,亦称初次印象。
第一印象特征:外表性,片面性,类化,归因。
第一印象作用〔首因效应〕:对认知有重要作用,因此,为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个体必须注意自己外表,言语谈吐,还必须增长才能,加强个人修养等等。
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影响:1,信息先后顺序对印象形成影响:当一种仅属中性合意信息资料与先前建立在很合意信息根底上评估联系在一起时候,综合评价并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会减少。
2,消极否认信息对印象形成影响:积极地信息与消极信息,个体更注重消极否认信息。
印象管理含义: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很关心如何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就是通俗意义上印象管理。
策略: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只试图使别人积极对待策略〕a,讨好技术。
b,自我宣传。
C,威慑。
d,恳求2,保护性印象策略〔指尽可能弱化自己缺乏或防止使别人消极对待自己防御性策略〕:a,借口与辩白。
B,事先申明。
C.自我设障。
D,抱歉。
社会认知偏见偏见特征:偏见是以有限或不正确信息来源为根底,偏见就是刻板印象,有过度类化倾向,含有先入为主判断。
个人偏见:与个人经历,价值观有关,也受心理因素影响:1首因与近因效应〔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首次获得信息对印象形成起很大作用,这就是首因,个体对最近获得信息会留下深刻印象,即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圈效应,个体对他人认知判断主要根据个人爱好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品质,即以点概全〕。
3,宽大作用,4,投射作用〔指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会发生认可歪曲,发生偏见〕社会偏见:即社会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拟固定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看法。
消除社会偏见方法:1接触假说。
2,再分类—重新划分’我们“与“他们〞。
社会认知归因理论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所作所为进展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过程,也就是把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加以解释与推测。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3.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4.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5.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6.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7.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8.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9.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0.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11.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2.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3.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4.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本)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国家开放大学编制“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1主题讨论:刻板印象的利与弊活动要求:请你结合亲身经验,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1)举例说明你对哪个群体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2)请你分析这种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参加课堂讨论之后需提交400 字以上的发言稿,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表现和发言稿的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
任务一答:(1)我对农民工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更多的是消极的看法。
一提起“农民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事脏、累、危险工作且待遇低的劳动者,劳动力素质低,精神生活匮乏等。
(2)针对农民出身的社会成员制造刻板印象,极易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刻板印象是一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社会对于农民的刻板成见是对他们尊严的伤害,加剧了农民心理上的负面感受,由此制造、扭曲、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失衡,这与我们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失去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哪一方都必然或多或少地承担负和博弈的苦果。
不利于统筹资源,实现更快更有效的集体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各种生产要素的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尤其是参与者的密切配合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
如果参与者、协调者在合作中以刻板印象为准片面认知农民群体,在分配上因偏见压低生产成本,这类行为不仅无法实现团结的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农民工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有义务维护公共环境。
当我们不再因为这样的事情大惊小怪时,社会偏见才能有所改善。
“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2姓名:学号:得分:教师签名:阶段性测验本次任务需要您在完成第1 章到第5 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
试题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满分为100 分。
一、填空(每空2 分,共30 分)1.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2)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male ,female)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应 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 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行动者注意外在情境因素;而 观察者则更关注行动者。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信息拥有量不同,行动者了解自己的过去 和本性,而观察者则较强调现实因素(此时此地)。
第四节 归因偏差
• 三、自我服务偏差
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不好 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当某个行为有个体的自我卷入的时候,个体在归因过程 中,会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即归因回朝有利于自我 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 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12. Leung, B. (1996).Perspectives on Hong Kong Society.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精细、
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 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 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 体的刻板印象。
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如亚 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色皮肤, 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选5)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一个人的工作不仅包括工作内容本身,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工作环境等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大量不同工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人格人格是个体对他人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一个动态概念,用于描述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角色知觉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即遵守某种角色要求会使另一种角色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角色(丈夫)和社会角色(职业经理人)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方面,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工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行为方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她没对别 她总是对 的小丑发 他发笑 过笑(高) (高) 她没对别 她以前几 的小丑发 乎没对他 过笑(高) 发过笑 (低)
3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归因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 Weiner, 1971)
成功、失败的原因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成败是由于 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一个是决定成败的是经常发 生的还是偶尔发生的。
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
维持刻板印象的途径: 选择性记忆
倾向于看到期望看到的东西,更关注支持刻板印象的信 息,忽略相反信息。对和刻板印象一致的信息记忆更好。
自我实现预言
西班牙人好斗 对西班牙人防御、逃避
侮辱、激怒西班牙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
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 知进化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 刻板印象的作用: 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
级层次。由此,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高低有序的层
次就是社会阶层(常新、邓俊荣,2002)。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社会分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的存在
的,它受到人们的自然差别和社会差别 的影响。 由于各阶层成员之间在经济收入、社会 地位,甚至价值观各个方面都不同,这 就造成了各阶层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认知差异。
丰富了海德的归因理论,在内外因的基础上,应 考虑到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的相互制约。 强调了影响归因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社会准则、道
德规范等外在压力。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归因理论
凯利的三维理论 (H.H.Kelley,1967) 人们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
区别性:行为者的反应是否是针对于特殊刺激物 的。 一致性:行动者的反应是否与其他人的一致。 一贯性:行动者的反应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将外部归因进一步区分为刺激物和情境,使归因更为明确。
详细描述了人们如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归因的机
制,有利于更准确地分析行为的原因。
但是归因模型过于理想化,实际中人们常常得不到一贯性、 一致性、区别性的全部信息,也不会进行如此科学、
复杂的分析。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归因理论—凯利的三维理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社会偏见
偏见(prejudice):
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 度。偏见包含的认知成分比较少,情感的成分比 较多,因而较大的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偏见的特点
以有限的或者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 偏见的认知成份就是刻板印象; 有过度类化的倾向; 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可控性
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个人所控制。如果是可控的, 意味着行动者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后果。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归因理论
朴素心理学家理论
每个人都是朴素心理学家,致力于寻找行为的原因解释。
《人际关系心理学》(F.Heider,1958)
海德将行为的原因分为两种: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个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能力、努力等;环境的因素主要 包括工作本身的难易程度、运气等。 最早的归因理论,研究了归因的机制,探讨了人如何归因 的问题,对后来的研究者有启发意义。 比较简单,只明确说明了一个维度。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社会偏见
偏见的成因
动机因素:偏见可能源于知觉者的紧张、情绪、 恐惧和潜在的需要。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 化,人格 认知因素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偏见的危害
偏见会给社会生活的协调和和谐造成破 坏性的后果,是人际间产生消极性情感。 偏见是人对被偏见者做出不正确的评价, 使被偏见者自我束缚,导致自我预言的 实现。偏见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歧视和攻 击的偏见行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本章要点
* 刻板印象的概念
* 刻板印象形成 * 偏见形成的原因 * 如何消除偏见 * 性别角色的形成 * 归因理论 * 归因偏差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一节 刻板印象及其形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 四、刻板印象的维持与作用
第七章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
性别刻板印象的维持和延续,受到家庭、 学校、大众传媒等的强有力的影响:
家庭双亲的性别刻板印象 学校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教材中的性别刻板印 象,教师的性别观念,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 大众传播工具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归因理论
相应推断理论( E.A.Jones & K.E.Davis,1965)
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 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在做相应推断的时候,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行为结果的严重性 社会赞许性 非共同性效应 选择自由性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actor-observer effect) :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
因。 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 ,行动者倾向于把成
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
会更多的把成功归因于情境。失败归因于个人的 特质 。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归因理论
异常条件聚焦模型(B.T.Hilton & B.R.Slugoski,1986)
人们在进行归因是主要借助逆向标准和对照标准来推断 逆向标准(counterfactual):当人们寻找结果的原因 的时候,会反过来询问如果没有这种原因,那么这种结 果是否还会产生 ?
对照标准(countrastive):人们把目标事件(正在寻 找原因的行为)与没有发生该事件的背景事件进行对照, 以直接确定目标事件的原因。
刻板印象与归因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行动者注意外在情 境因素;而观察者则更关注行动者。 行动者与观察者的信息拥有量不同,行动者了解 自己的过去和本性,而观察者则较强调现实因 素(此时此地)。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三、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self serving)偏差:
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 于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当某个行为有个体的自我卷入的时候,个体在归 因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作用,即归 因回朝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面倾斜。自我服 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而不同,自我卷入 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归因的作用
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解释,从而对 事物有预见性,以便对环境有所控制,引导自己 的行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行为的原因结构
内因与外因
内因指存在于个人内部的原因,包括人格、态度等个 人所具有的特征。外因指事件或行为发生的外部条件, 包括各种背景因素等。
稳定性
行为的内外原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如内部的情绪 状态),另一部分则是稳定的(如个性特点、能力)
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型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 歧视
情感成分
偏见
外显 认知成分 (刻板印象)
歧视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四节 归因与归因理论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
二、行为的原因结构 三、归因理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一、归因与归因理论的概念
归因(attribution):
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 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
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 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 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和维持
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 在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 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 最初的劳动分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 范传承。 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 素,共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 成了人类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二节 社会阶层与社会偏见
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
二、社会偏见
三、减少偏见的方法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一、社会阶层及其心理差异
分层(stratification):
社会学家在研究社会结构时,发现由于社会
地位的差别和不平等现象,是人与人之间、集团
之间,也同地质结构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
A 猛推 A B
开玩笑
?
暴力行为
第七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被试
A种族
暴力
开玩笑
白人
白人 黑人
8.28 8.99 7.38 8.40
6.43 6.24 7.19 6.74
白人,黑人被试都认为: 白人的行为是开玩笑; 而黑人的行为则是暴力行为。
黑人
白人 黑人
(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他人对 个体的印象,也影响个体的 自我知觉。)
图式(schema):
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 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它可以是语言材料的图式,也可以是 视觉材料的图式,还可以是其它材料的图式。
图式加工(schematic processing):
人在接触外界事物时,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 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和解释。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图式 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加工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