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组成\热力状况
2.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的路程越短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同量的太阳辐射越集中
•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 导致地面辐射差异,进而影响气温
•气象因素:影响日照时数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 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3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A )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D)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 11.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D) A.上海 B.北京 C.广州 D.哈尔滨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B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B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概念
相对于太阳辐射而言,地面和 大气辐射均以红外线为主,故 称为长波辐射。
大气环境
思考: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据台湾地形分析台湾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雨多、雾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低, 日照时间短,地势低. 台湾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位于中央山脉 的迎风坡,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对流层的特点。 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说一 说:
C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 的名称. 2.读图,字母A代表的大 气层的特点。
B
D
A
大气对流运动图
对 流 层 高 度 因 纬 度 变 化
电离层(80千米-500千米)
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副 温度、辐射强弱、波长之间的关系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
越强,辐射的波长越短。
思考:太阳、地球、大气三者那个辐射最强,那个辐射波长最短?
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 辐射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 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云的反射最强,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太阳高度角越小,大气厚度越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越多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记下来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可散射太阳光 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更易被散射
2014高考地理临考补救行动讲练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2014高考地理临考补救行动讲练: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考纲要求](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
[知识讲解]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 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对流层平流层/ºC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
(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汇总
[考点一线串]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 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返回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等温线特点
主要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
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气温由低纬向
全球
太阳辐射
平行
高纬递减
等温线较弯曲,1 同一纬度上, 月(冬季)大陆上的 冬季大陆气温 海陆分布、 北半球 等温线向南(低纬) 比海洋低,夏 海陆热力 凸出,海洋上向北
返回
[技法一招鲜] 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 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返回
返回
[应用闯一关] 3.下图为北京和海口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
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返回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
返回
解析:第(1)题,该层大气距地面12~50 km,且气温随高 度升高而升高,故为平流层。从图中可知该层下面的对流 层厚度为12千米,故为中纬度地区。第(2)题,该层上暖下 冷,空气运动以平流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位于该层 顶部的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答案: (1)B (2)C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固体杂质
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 特 点 原 因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第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
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
①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
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
2-1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状况
1、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如下图表现为曲线变陡或变缓。
在②情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2.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下图表示这种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形。
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离地面愈远,降温愈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图c);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图d、e)。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
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二是冷空气下沉(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由于冷却的空气会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因而常使山谷和盆地的辐射逆温得到加强,往往持续数天而不会消失。
三是空气平流(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
另外,还有下沉逆温、锋面逆温等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特别提醒(1)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的原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增强,但空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同纬度地区),气温越低。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教学课件 人教课标版
关系
80-500千米有 若干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
水平 运动 为主
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然 屏障;利于 高空飞行
对流 天气现 运动 象复杂多 强烈 变
及危害
A、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 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 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 6°C,这就是逆温现象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 热情, 我是一 个笨拙 的舞者 ,独自 迈步在 自己的 世界, 一切都 开始离 去,最 后剩下 我孤寂 一人靠 在墙角 ,紧握 青丝, 无力的 眼神不 再憧憬 ,呼吸 着社会 肮脏的 气息, 孤独的 离开这 个世界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 多雨的 秋天, 天气也 非常的 寒冷, 总接触 到一些 事物, 不免睹 物思人 ,引起 泛滥成 灾的那 股洪流 ,淹没 了这个 伤情的 季节。
25、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 碎着凌 乱的思 想,这 样一个 微凉的 夜,心 ,为谁 妖娆, 为谁感 伤。
26、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27、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56、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 ,他就 能达到 目的。 ——司 汤达
57、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 路。— —佚名
B、大气的垂直分布
分 层
高度
特点
气温变化
原因
高
层
大 2000-3000 气 平流层顶
50-80千米迅速 下降;80千米以 上迅速上升
平
流 层
对
50-55 对流层顶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作用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正确表达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旳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①
7.对短波通信具有主要意义旳电离层位于 ( )
B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8.2023年l0月我国发射旳“神舟6号”飞船运营轨道所在旳大气层是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忽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 B、臭氧层旳存在 C、电离层受到耀斑暴发旳干扰 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
4、将下面几种成份旳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 进行正确旳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旳基本成份
2.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旳A、B、C、 D四种情况,最有利于某工厂68m高旳烟囱烟尘扩散旳 是 ( C)
复习提问:
1、读气温旳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旳大气层旳名称
A 对流层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⑵A层 下 部热,上 部
冷,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C
⑶在A、B、C三层中:
空飞行。
①对流运动明显
对
高纬___8_~_9_k_m__
1、气温随高度增长而递减
oபைடு நூலகம்
②大气质量旳3/4几乎
流 中纬___1_0_~_1_2_k_m_
(-0.6 C/100m)
全部旳水气、杂质
层
低纬__1_7_~_1_8_k_m_-
2、主要旳直接热源是__地_面__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④与人类关系最亲密
可见光吸收得极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4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3、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
[方法指导]1.列表比较法,通过比较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2、“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
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根据物理性质,从地面向上,地球大气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因为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将___________,由于对流层大气冷热,因此空气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
对流层大气的天气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平流层大气冷热,因而该层大气主要做_______运动。
大型客机主要飞行在该层,该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大气的热状况复习旧知识:(1)、太阳辐射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辐射(波长)。
(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成分)吸收。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阅读课文P32_33,完成下列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资料重点
,这是因为
。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 中的________。(填代号)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
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
用;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③大气对太阳辐
(2)、大气的保温作用
•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 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 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 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 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 大气的温室效应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
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
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
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
【答案】: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75 95 保温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4)① ②
❖辐射逆温现象
•发生条件: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 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 降温较慢 •出现地区:中高纬度地区,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
地面热量辐射散失,越接近地面空气 越冷,导致逆温
❖平流逆温现象形成与天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2)分布:中纬度 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的垂直分层及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组成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四、大气的温室效应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月球和地球温度变化的差异:五、全球的热量平衡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这就是全球的平均气温比较稳定。
例.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能量转换,形成的各种辐射。
说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各种辐射名称:解析:图中(1)表示太阳辐射,(2)表示地面辐射,(3)表示大气辐射,(4)表示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
总结一、知识要点二、重难点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难点: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关系三、学习方法指点通过对数字的分析可以揭示一些地理事物的规律。
拓展大气的散射:当我们避开太阳朝天空张望时,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这就是说,在那个方向的天空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帘,从太阳发射过来的光线,在天空的某个地方改变了方向,不然的话,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就只不过是星际空间的黑暗,或者是来自某个遥远星辰的亮光。
原来,当光线穿过地球周围的大气时,它的一些能量就向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过程就是散射。
因此,光波在遇到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等时,便会与它们发生相互作用,重新向四面八方发射出频率与入射光的相同,但强度较弱的光(称子波),这种现象称光散射。
子波称散射光,接受原入射光并发射子波的空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称散射粒子。
当散射粒子的尺度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例如大气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称分子散射或瑞利散射,散射光分布均匀且对称。
当散射粒子的尺度与入射光波长可比拟时(例如飘尘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不对称而是分布复杂,称为米散射。
光在大气中散射的上述性质,造成了许多绚丽多彩的光象。
高中地理学案――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PPT课件
15
大气的垂直分布表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对 流 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递减(每升高100
低纬17~ 18千米,
米,温度大约降低 0.6℃
中纬10~
12千米,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高纬8~9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 要的直接热源,离地 面越近,受热越多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空气对流运 动
于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准确降落,
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圆
满成功。
⑴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
次的名称:
。
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层次是 ,大气的运动方
式以 运动为主。
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
层次是 ,这是因为 。
⑷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
发生在 ,臭氧层位于 。
18
四、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高度就大。 ①纬度低,对流层高度大;纬度高,对流层高度小。 ②同一地区,夏季(或白天)对流层高度大,冬季(或黑夜)对流层 高度小。 ③夏季(或白天)陆地的对流层高度大于海洋;冬季(或黑夜)相反。 ④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对流层高度大于寒流流经的地区。
2、宇宙火箭、人造卫星、极光、流星现象均位于高层大气。
3、固体杂质随地区、时间而变
•冬季大于夏季 •陆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
5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划分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 方向上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臭氧、二氧化 碳和水汽的吸收作 用,可知大气吸收 具有什么特性? (有选择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 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 少,大部分 可见 吸收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地
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B.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主要受海洋的影响 C.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4)若等值线是闭合的:高于高的,低于低的。
考 试 说 明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高
考
要
求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影响
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认识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的原理
掌握气温日规律及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1)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4.气温的变 化规律
原因? 2)年变化:北半球、南半球最冷 最热月出现的时间 原因? 思考:为什么我国有冷在三九(冬至后27天),热在 三伏(夏至后一个月)之说?
理解逆温层的形成及其影响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 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大气的作用:
1.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 天气现象,改变和塑造着地球表面形态。
2.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温度变化不至于过 于剧烈。
3.臭氧对紫外线的大量吸收使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环境更为安全,可靠。 4.无大气,就无千姿百态的地形,丰富多彩的世 界,更没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削弱作用.swf
太阳辐射有选择性特征;
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弱少 大 气 上 界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地 球
赤 道
2.大气的温室效应
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反之,越长。
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
CO2 空 次要 气 成分 O3
水 杂
汽 质
二.垂直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气温初稳后增高 只因层中臭氧多 平流运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对流运动很显著 纬度不同厚度变 与人关系最显著 天气复杂且多变
C
B.1000-2000km D.20-30km
BD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对流旺盛
C.大气质量最集中,水汽最少
7.大气垂直分层中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B
D.电离层
8.一架从赤道保持10千米高度飞往北极的飞机,关于其飞 行情况的正确叙述是:
B
A.飞机自始自终一直在对流层中飞行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先后穿过了对流层、平流层 C.飞机飞行途中先后飞过了平流层和对流层
C.氧和臭氧 3.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A.光合作用原料 C.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D.密度逐渐减小
2.干洁空气中最主要的气体是
B
B.氮气和氧气
D.氮气和臭氧
AC
B.大量吸收紫外线
D.生命活动必须物质
4.下列哪些物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AB
A.水汽
B.杂质
C.臭氧
D.氧和氮
5.大气圈的厚度约为 A.500-1000km C.2000-3000km 6.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上部热、下部冷
3.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高空 电离层的高度:80~500千米,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对流层
特点:存在大气电离反射无线 电波,大气高速运动,气温先 递减后增高。
课堂练习
1.大气圈层完整而连续地包围着地表,自下而上随着 高度增加
A.气温逐渐升高
D
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大 A.氧气和二氧化碳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太 阳 辐 射
短 波 辐 射
长 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收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对流层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地面辐射,并且产生大气逆辐射,减少了 地面热量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阴天多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强了保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暖。
5.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北半球一月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向北突出, 7月份相反
4)7月份世界最热的地方在20º N的沙漠地区,1月寒 -30º 冷中心在北半球的西伯利亚地区,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在 南极大陆。 思考:为什么? A.夏季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太阳辐射强,获得热量多 B.地表干旱,多沙漠,对太阳吸收能力强,同时损失于 植物生长,水分蒸发消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增温快。 C.常年在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下,云少天晴,被大气削弱 的太阳辐射少。
热
特点: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 多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平流层:50~55千米 1)气温随高度增高。臭氧含量最大 值在22~27千米高空
特 点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热空气
平流层
冷空气
对流层 特点: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臭氧 含量最大值在22~27千米高空;利于 高空飞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样被反射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太阳辐射通过哪些环 •大气通过对太阳辐射的 节被削弱了? •哪些环节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和分子散射对 具有选择性特征? •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被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 会被地面、水面、植物 地面全部吸收吗?
叶面反射一部分,最后 被地面吸收的约47%。 吸收、反射、散射三个 环节削弱了太阳辐射;
6.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大气本身条件影响削弱作用的大小 和保温作用的大小;地面状况则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太阳辐 射的吸收、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7.等温线的判读:
1)根据等值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
2)根据等值线疏密判断温差大小及原因
3)根据等值线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A.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 ,表明该地主要
D.在飞行中先是飞行平稳,快到北极时飞机颠簸得厉害
9.被誉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A.二氧化碳 B.水汽 C.固体尘埃
D
D.臭氧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选择性 臭氧、二氧化碳和水汽 反射作用:云、尘埃
散射作用:
吸收作用
思考: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1.对流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 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厚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特 点
1)气温随高度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0.6度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
冷
下 沉 气 流
上 升 气 流
下 沉 气 流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小 结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臭氧(平流层)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同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吸收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反射 散射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 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思考: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N2 干 洁 成分 O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