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时:一课时课题:《邓稼先》日期:2023年2月22日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授课对象:初一五六班学生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初步感知了邓稼先伟大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脉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课邓稼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课邓稼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邓稼先》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不仅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事迹,还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课文难点时,部分学生对核物理学知识和历史背景掌握不足,导致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补充讲解,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他在核武器事业中的贡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相关的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课。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坚持不懈、为理想奋斗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的生平和精神。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尊重和传承。
4.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课文中的美感,学会欣赏文本,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本节课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邓稼先》教案三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 殷红(yān)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

(重点)2.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和运用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重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4.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钦佩、怀念的情感。

(难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写的回忆性文章《邓稼先》。

新课教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1.作者档案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具有里程碑性的贡献。

2.背景链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

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掌握生字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殷红(yān)无垠(yín)萦带(yíng)日曛(xūn)兽铤亡群(tǐng)2.理解重点词语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竭尽劳苦,直到死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勾画出让人感动的句段,揣摩其含义。

2.能通过了解人物生平及时代背景,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能通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元勋.( xūn )奠.基( diàn )选聘.( pìn )可歌可泣.( qì )yáo( 谣 )言背sònɡ( 诵) zhòu ( 昼 )夜鲜.为人知( xiǎn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鞠躬尽cuì( 瘁 ) 锋máng( 芒 )毕露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至死不懈__: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含褒义)__鞠躬尽瘁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__当之无愧__: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__家喻户晓__:每家每户都知道。

__锋芒毕露__: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__妇孺皆知__: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3.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____物理____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____诺贝尔物理学____奖。

(2)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人物传记的首要特征是____真实____,另一个显著特征是____生动____。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二、我的疑问互动课堂【课文感知】1.文章分六个部分,请简要概括这六部分的内容。

答案:①在历史的背景中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古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不畏艰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邓稼先的生平和科研经历、邓稼先对物理学和科学研究的贡献以及邓稼先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研经历,掌握其贡献和影响;2.学会运用文献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并具有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科学素养,树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并理解其对物理学和国防事业的重要贡献;2.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3.理解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学精神和科研经历,让学生了解邓稼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为人类和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2.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投影仪和电脑,放映相关图片和PPT,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邓稼先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4.阅读法:通过阅读有关邓稼先的资料和文献,让学生独立获取和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邓稼先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认识邓稼先的重要性和对科学的贡献。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首先,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人生道路、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2.其次,讲解邓稼先对物理学和国防事业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影响力。

3.最后,强调邓稼先的科研精神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学习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第三步: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邓稼先的学术成就和科学贡献,以及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邓稼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生句,理解课文内容。

- 通过阅读,学习并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他的精神品质。

-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邓稼先与普通人的不同,感受他的伟大之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邓稼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背后是谁的付出和努力,引出邓稼先。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教师带领学生解决生词生句,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读分析:-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描述邓稼先事迹和品质的段落,分析他的形象。

-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4. 对比阅读:- 阅读课文中的对比部分,如邓稼先与普通科学家的对比,理解他的独特之处。

- 讨论邓稼先的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感受他的伟大。

5. 深化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邓稼先的认识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和总结。

6. 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邓稼先,你会如何选择?这引发学生对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的思考。

7. 课堂小结:-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启示。

【作业布置】- 以“我心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你的理解和感受。

- 预习下一课,找出你感兴趣的或者不理解的地方。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短文写作以及课后预习,观察和评估学生对邓稼先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尊重是否有所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2.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描述邓稼先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邓稼先精神在当代的价值”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邓稼先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精神品质以及他在我国科技事业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理解了邓稼先的精神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邓稼先这位科学家的了解程度不同,有的同学对他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而有的同学则相对陌生。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这样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文章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尤为重要。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关注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在当代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邓稼先的勤奋、谦逊和爱国精神表示敬佩,这也让我感到欣慰。然而,如何将这些品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仍是我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德育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知识点: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能力点: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思想内容;品析文章美点妙处。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1、整体把握六部分大意,其中把重点放在第五部分。

2、阅读之间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更深刻领会文章。

3、预习课文。

①解决生字词:可歌可泣当之无愧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翻译“吊古战场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

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

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介作者及邓稼先,以引起学生对这两位科学家的重视。

二、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

2、说说六部分各述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暗走出的迷蒙,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比较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3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3篇

【导语】《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他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

他热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始终在执着地追求,⽆私地奉献。

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他鞠躬尽瘁,死⽽后已。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课邓稼先教案篇⼀ 教学⽬标: (1)知识⽬标:引导学⽣整体把握课⽂,感知、了解本⽂运⽤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物形象的特点。

(2)能⼒⽬标:引导学⽣体会,⽂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并向课⽂学习⼈物语⾔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体会邓稼先献⾝祖国的崇⾼精神,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读懂故事中表现的⼈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

观看⼀段我国第⼀颗*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家展⽰的是我国在1964年⾄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成就。

其中最令⼈瞩⽬,也最令⼈奋的是*与氢弹的爆炸成功。

*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任⼈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 2、介绍⽂体知识 本⽂是⼀篇⼈物通讯。

通讯,是运⽤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法,具体、⽣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物的⼀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的⼀种,是报纸、⼴播电台、通讯社常⽤的⽂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 1.概括⽂章内容 ⽂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氢弹的⼀段经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一篇介绍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的传记文章。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述了邓稼先的贡献和不平凡的一生;第二部分详述了邓稼先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上的杰出成就。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讲述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教育我们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对于科学家的传记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引导学生学习他的精神品质。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感到困惑,教师需要适时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学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科学成就;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3.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使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4.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5.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Hale Waihona Puke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5.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强调邓稼先精神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践行邓稼先精神的动力。
4.课堂讨论:讨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联系实际生活,谈谈如何向邓稼先学习。
5.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邓稼先事迹的心得体会。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品质,例如爱国、科研、奉献等。
2.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分享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向邓稼先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3篇推荐文章中班语言教案设计方案2023最新归纳热度:七年级语文《春》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热度:七年级上册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范文3篇热度: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热度: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热度:我们如今安逸的生活都是在前辈不断为国家建设实力的努力下才有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设计范文一[学生分析]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人们所景仰。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名人。

《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教学建议]叶圣陶曾经说过,国文教学的目的,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呼唤教育回归生活,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不难看出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仍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何谓“发展为本”?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

因此对于本文的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篇幅较长,内容较深,可拟设为问题讨论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为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二、通过默读与精读,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①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

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

③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3—4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可以参考“预习”,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电视或网络搜集关于邓稼先的资料,引导学生认可并贴近自己学习的榜样。

2.教师范读课文或让学生听录音,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针对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板书以引起重视。

4.通过小标题的方式,快速确定每个部分的阅读重点,并能粗知大意。

5.默读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1)邓稼先有怎样的经历?其中哪些经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邓稼先的巨大贡献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
1.学生分段朗读第三部分,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写奥本海默这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个问题。

可以联系“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等词语的含义进行理解。

(2)阅读这部分的三个关键性句子:“……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引导学生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思考这些句子对表现邓稼先这个人物的重要作用。

2.快速阅读课文第四部分,深入探究。

(1)邓稼先对美国谣言仍然亲自调查,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明确:邓稼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这部分并不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可否去掉?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因为这部分重点说明了中国原子弹工程完全是自力更生做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显得更有力度。

3.随文学习两部分内容中的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它们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三课时
1.阅读课文第五部分。

(1)对戈壁滩的环境描写表现了什么?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

表现了邓稼先严谨勇进、扎实敬业的品质和大将风度,渗透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佩服之情。

(2)对“我不能走”这句话怎样评价?明确: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的一腔热血,坚定有力地表现出邓稼先对待科学工作责任心强、执着追求、献身祖国的态度和精神,充分表现了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勇担风险的高尚品格。

2.阅读课文第六部分。

(1)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什么?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深入探究:“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这句话如何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把精美的词语圈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随文学习生字词。

再用波浪线把打动你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读一读,然后按照“我发现……令人感动,因为……”的句式组织语言进行交流。

4.结合课后的“思考探究”进行师生、生生讨论、交流。

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路,加深对文章六个部分的理解。

第四课时
1.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1)合理运用小标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句式多变,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

(3)语言平实深刻,感情真挚。

2.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课文是横式并列结构,四个部分通过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第一、二部分是生平、贡献,第三、四、五部分是第一、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六部分是总结。

六个部分各有侧重,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3.与课后的“读读写写”结合起来,进行生字词的练习。

有条件的,可以结合《同步练习》进行训练。

4.拓展延伸:“两弹”元勋的科学功绩彪炳史册,建议观看电视新闻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大家》等栏目,了解相关科技发展,感受大家风采。

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为他们做名人卡片,或者讲述与他们有关的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