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的学科交叉与综合性教育
![体育课程的学科交叉与综合性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baf42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1.png)
展示跨学科知识在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成果,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 与合作。
03
综合性教育目标下体育课 程设计
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导向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01
通过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健康的生
活方式。
提升学生运动技能
02
系统传授各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运动
水平。
教师专业素养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适应综,跨学科培 训和学习将成为重要途径。
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和全面
未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技能考核、体质测试、心理评估等多 元化评价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
THANKS
德国“运动与游戏”教育理念
德国在体育教育中注重“运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 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与借鉴意义探讨
强化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应打破传统 体育课程单一技能的传授模式,注 重体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综
合性课程体系。
分析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变化,培养意志 品质和团队精神。
探讨体育运动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关 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综合性教育理念融入体育课堂
01
02
03
跨学科整合
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相 结合,如物理、数学等, 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多元化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竞赛、情境模 拟等多样化教学手段,激 发学生兴趣。
上海“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
上海市在中小学阶段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通过科学锻炼、合理营养、卫生习惯等内容的传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全 面发展。
美、德、日、中四国体育教学论的比较研究
![美、德、日、中四国体育教学论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bfdee64afe04a1b071def8.png)
美 、 、E 德 l、中 四 国 体 育 教 学 论 的 比 较 研 究
董取胜 李可可 张 景
40 6 ) 302
(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 湖北 武汉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 对美德 日中四 国体育教 学论的研究 现状进行 比较与分析 , 发现现 阶段 四国体
育教学论 的研究特点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对体育 目标 、 体育教学 大纲、 体育 教学 内容 、 体育 教学 评价 、 育思想 、 体 教学模 式等六个方面 的研究特点进行 比较 , 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学论 发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国; 国; 美 德 日本 ; 中国 ; 体育教学论 ; 比较
cne tP. o tn , E.ta hn vlain, E.ie lg ,e cigmo eaec p ec igeau t o P. dooy ta hn d r 0
8 st fodrfrn efrt eeo meto hn s E.dd cis 0a oa r eeec o d vlp n fC iee P. he iat . c
容。中国在大纲教材的“ 弹性” 选 择性” 面居中 , 和“ 方 小学 阶 段教材选 用部分 占整个教材 2 % , 中阶段 占 3 % , 中阶 0 初 0 高
美 、中国于育学标研特 詈 、日 四关体教 目的究点 德 ,、
体育教学 目 随着会 和教育的发 展具有 明显 的社会 标
性和时代性特征 。以美 、 日、 德、 中为研究 对象进行 比较分析 得出, 美国和德国都 是典 型的地方分 权制 国家 , 国没 有统 全
维普资讯
2O 年 第 2 卷 O8 4 第 2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Ju l Ji Istt0 hs a E uai oma d l ntu f yi l dctn in i e P c o
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
![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2b97520a6c30c2259019ec3.png)
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作者:郑丹李明哲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教育发展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在体育教学方面,国外体育教学模式优于国内体育教学模式。
国外体育教学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强大的师资,在国际教育系统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
对于国外体育教学的研究,对我国体育教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学校体育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引言国外体育教学发展水平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并且由于文化差异,国外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元素比较多。
而我国体育教学受到教师素质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水平不高。
为了从国外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经验,需要对国外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借鉴其先进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研究对国外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在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中的一种方式,运动无国界,在对其他国家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国家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方法。
国外体育教学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因此其体育教学较为成功。
在美国,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能够在灵活而自由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体育运行的益处。
体育俱乐部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健全的性格,并鼓励学生在健全的身体状态下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在日本,体育教学中首先向学生灌输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团结”。
在日本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体育保健、安全教学以及身心统一的思想。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发展根本,并谋求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德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价方式,该种评价方式在实际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并迅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启示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6ad60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0.png)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及其启示学校体育质量的提高首先取决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对体育教学提出一定的质量要求。
其实质是从结果和影响两方面对体育教学活动给以价值上的确认。
作为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体育教学评价是学校体育中的一项日常工作,它具有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朝向和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随着全球经济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体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作为体育重要部分的教学评价改革也势在必行。
因此,借鉴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经验,对探讨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况1.美国的体育教学评价。
美国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标准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书面测验、教师观察等手段,综合这些测验结果来决定学生的课程等级。
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并奖励少数优秀者,具有明显的终结性评价特征。
1996年西登托普指出,大多数体育教学强调技能发展任务,在测试当中往往把动作拆分开来进行。
学生所学的具体技能,经常是在分解情况下进行练习,然后用标准化测验对他们做这些分解技能的能力进行测试。
但是,他们常常不能在游戏情况下或比赛中做同样的动作。
这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整合以及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没有太大价值。
针对这种现实,美国体育学者借鉴教育评价改革的思想和方法,并根据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替代性评价。
美国学者认为,在评价上应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应根据学生是否有进步来评价和奖励学生,而不是根据成绩的好坏实施奖励。
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设定个人进步目标,使他们在每次参与体育活动时都能有进步的感觉。
引导学生努力实现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进步。
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根据努力程度而不是根据结果进行奖励,体育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种伴随一生的体育活动方式,强调的是体育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
国外的体育中考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外的体育中考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2a94e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46.png)
国外的体育中考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引言国外体育教学发展水平比较高,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以健康第一为教学理念,并且由于文化差异,国外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元素比较多。
而我国体育教学受到教师素质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水平不高。
为了从国外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经验,需要对国外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体育教学发展路径,借鉴其先进教学模式。
一、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研究对国外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在促进我国体育教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中的一种方式,运动无国界,在对其他国家的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国家先进的体育教学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方法。
国外体育教学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优美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因此其体育教学较为成功。
在美国,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能够在灵活而自由的教学模式中,感受到体育运行的益处。
体育俱乐部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健全的性格,并鼓励学生在健全的身体状态下服务于国家与人民。
在日本,体育教学中首先向学生灌输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团结”。
在日本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体育保健、安全教学以及身心统一的思想。
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发展根本,并谋求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德国,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教学评价方式,该种评价方式在实际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并迅速的融入到教学活动氛围中,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
同时该评价机制还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反省自己。
在法国,学生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取持续评价的方式,教师在学生小学一年级时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观察,并将学生的体育表现记录在学生手册中,并定期交给父母。
该种形式并不是向家长告状,而是将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评价中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研究综述[论文]
![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研究综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5b47c80c22590102029d62.png)
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国内、国外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国际上关于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趋势,希望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现状发展趋势20世纪末,受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世界各国家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以修正本国的教育发展目标。
教育目标的变化必然带动着学习评价随之变化。
[1]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为综述对象进行阐述。
1.国外体育学习评价现状1.1日本的新学力观与体育学习评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展开了第3次课程改革,确立了新学力观的教育思想。
[2]其核心内容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判断、尝试和表现的素质与能力,即人才培养不再追求单纯的科学知识的记忆,而是自身能力的培养。
1991年,日本文部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总体化的要求,对学习评价方法进行了大幅度改革,提出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开发过程性评价。
[3]在评价的指导思想上,提倡对学生个性的积极评价,拓宽学生自我实现的途径。
在评价的内容体系上,采用四方面三等级标准评价体系。
在日本,进步度评价在体育学习评价中越来越受重视。
进步度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的评价;而达成度评价则是指对学生一定学习阶段结束时所取得的结果的评价。
[4]1.2美国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体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简称aaerd)在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急剧下降,以及社会变迁给整个美国人的健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的背景下,于1987年提出了最佳体适能(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
体适能是指从事那些需要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的能力。
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有价值的、愉快的终身性体育活动,并培养他们成为真正的实践者。
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的评价是为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和成绩的关键信息,通过评价进行教学。
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明确个人的责任和目标设定评价某种技能的学习,能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有能力达到身体锻炼的最佳目标,并知道如何积极地进行身体锻炼,安全、愉快地享受生活。
小学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共8篇)(精简篇)
![小学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共8篇)(精简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5a830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4.png)
小学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共8篇)小学体育教师读书笔记(共8篇)篇一:《新课程视野中的小学体育教学》读书笔记《新课程视野中的小学体育教学》读书笔记寒假里,利用拜年之外的空余时间阅读学习了《新课程视野中的小学体育教学》这一书籍。
虽然只是大体的浏览了一遍,但还是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东西,接下来我就此书的学习做个读书随笔。
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程的推进,通过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教师的质量成为保证新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是在教育教学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来承担。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发展之路的必然。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也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人一生当中无处不在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新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领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只是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著名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
因此,本书建议教师们直面缺点,认准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教师。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将一些来自于教学第一线的、有价值的、鲜活的教学问题、教学专题以及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我们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直接指向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开阔教师的研究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原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
中、德、美、英国中小学体育指导思想中的隐性知识比较研究
![中、德、美、英国中小学体育指导思想中的隐性知识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57658f83d049649b665855.png)
层 的隐性 知识 ,包括心智模 式 、信念 、洞察 力和价值 观等 。
隐性知识 具有 以下几个方 面的特征 。
他 山之 石
教学大纲和 目标 ,各州有权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来决定本 州 中小学 体育教学 的教材 、教学 大纲 和教学 内容和教学 目 任 ,特别是保护环境 的习惯和意识 ,需要加强教育 。 33 中国 、德 国 、美 国和英 国在体育 教学中都是 以学 生为 .
标 ,但是其指导思想都非常注重对学生隐性知识挖掘 、开发
能 ,培养学生终身进行身体锻炼的兴趣 、爱好和能力 ,让每 个个体服务于社会 ,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 系,使学生的个性
隐I 生知识 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 因
素如个人信念 、观念 、知觉 、 兴趣 、 爱好 、 洞察力和价值观
等 的知识 ;其无法用文字 、语 言 、数字 、公式和科学法则等 来表达的知识 。 它可分为两个方 面 ,一是技术方面 的隐性知识 ,包括那
在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 以前 ,德 国中小学体育教学 主要 注 重体能锻炼 、增强体质 、体育成绩 ,把体育 锻炼 视为培养学
生顺从 、顽强 、守纪律和勇敢等道德的最有力 的手段 。到了
九十年代 以后 ,德 国非 常注重 对 中小 学体育 隐性知识 的挖 上 ,通过体育锻炼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培养学 生终 身 锻炼 的意识 、兴趣 和爱 好 ;培 养学生 如何去 保护周 围 的环 境 ,使人 、社会 和生态系统和谐 、持续 、健康地发展 ;从 而
字和数字 来表达 的显性 知识仅 仅是露 出水 面冰 山的一小部 分 ,而在水下面大部分冰山则是 隐性知识 。很多专 家和学者
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aa643dc28ea81c758f57829.png)
中外 高校 体 育 教 学 模 式 比 较 研 究
刁元
斌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4 )
( 武 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体 育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摘
要
:
横向比较 美国
乏创造性
、
日本 和 德 国 等有代 表性 的 体
育教 学发 达 国 家 与 我 国 的 体 育 教 学模 式
、
,
发 现 我 国 体 育 教 学模 式 存 在 着 模 式 之 间 特 征 不 明 显
针 对性 差
,
操 作性 差
、
应 用上 缺
、
等 问题
,
通 过 构 建 以 学生 为 本
、
,
与 学 生 专 业 相 结 合 的 体 育 教 学模 式
,
加 强在
一
职 教 师 的 继 续教
育 和 体 育辅 助 教 育
转 变教 师 角 色
创 建和 谐 的 师 生 关 系
,
、
进
步拓
宽 体 育课
践
。
程 领 域 等方 式 可 以
、
,
。
也 是 比较 传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但 受 学 校 和 学 生 的
“
欢迎度相对较高
” “
”
教 学 过 程 体 育 理 论 课 占教 学 计 划 的 四 分 之
,
一
。
只有基
。
并列 型 属 于 比较 流 行 的两 种 教学 模 式
一
础 体 育教 学 的 国家 标 准 高校 体育 没 有 国 家标 准
—
(2 0 0 9 ) 0 5 0 1 15 0 3
德国学校体育.
![德国学校体育.](https://img.taocdn.com/s3/m/7f18337625c52cc58bd6be80.png)
2.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方式
德国学校体育是大学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体育专业教学 的差异在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对象包含了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 也就是说, 学校体育的指向是满足全体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 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的愿望和要求。凡参加学校体育锻炼的人员,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时间及身体状况等进行咨询, 选择 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体育科研所每学期都要为锻炼者提供名 为《学校体育计划》( 包括各种运动项目的简介) 的小册子, 使锻炼者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一目了然; 为所有参加学校体育锻 炼的人员提供适合的运动场地、器械和专业指导教师。训练时 间一般安排在 17: 00~22: 00, 每个运动项目的练习时间为 90 分钟, 每周各运动项目安排练习 2~3 次不等。学校体育活动项 目丰富多样, 如斯图加特大学主要根据学校的经济条件、体育 设施、师资状况、锻炼者的兴趣、爱好等因素, 围绕“竞技体 育、休闲体育、格斗体育、健身体育”四个大类设置了近 60 个能够满足群体或个人运动需求的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的 设置各有特色, 运动形式多样化, 以满足锻炼者各种运动的愿 望和要求。
3.运动体验和参与的课程模式
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是德国出现的较流行 的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运动参与,且 不仅只局限于体育课,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同样 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期望从参与中体验 运动的乐趣,还要感受社会与体验人生,重视 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该种课程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技能的完美不太注重,强调 学生的运动参与。在教和学的形式上,重视学 生主导性的发挥。该模式中还包含了“快乐 体育”思想,它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德国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
1.多样性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模式 该课程模式出现在德国上世纪70年代前,其具 体内涵为学校体育应开展多种多样体育项目 的课程,其中包括竞技运动项目和健身运动项 目两类。在竞技运动课程设立上,主张基本上 不改变原有运动项目的规格和要求,将体育教 学作为继承人类运动文明的手段。但学生在 体育学习中,可以从不同竞技运动项目中,选 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内容。这种模式比较重视 开展现代竞技运动项目,以这些运动项目为教 学内容,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c5fe8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c.png)
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启示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现状 (3)1. 全球幼儿体育普及情况 (4)1.1 发达国家幼儿体育发展情况 (6)1.2 发展中国家幼儿体育普及现状 (7)1.3 全球幼儿体育参与率及水平 (8)2. 国际幼儿体育教育体系建设 (10)2.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12)2.2 师资队伍培养与认证 (12)2.3 体育设施与资源配置 (14)三、国际幼儿体育发展趋势 (16)1. 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17)1.1 体育项目的多样化选择 (18)1.2 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19)2. 科学化与专业化提升 (20)2.1 科学研究在幼儿体育中的应用 (22)2.2 教师及教练的专业化发展 (23)3. 融合性与跨界合作趋势 (24)3.1 幼儿体育与其他领域融合 (26)3.2 跨界合作推动幼儿体育发展 (27)四、国际幼儿体育发展启示 (28)1. 重视幼儿体育,提高参与率 (30)2. 完善幼儿体育教育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31)3. 鼓励创新,推动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 (33)4. 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 (34)5. 深化跨界合作,促进融合性发展 (36)五、结语与展望 (37)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其对我国幼儿体育工作的启示。
幼儿体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旨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不仅包括身体锻炼,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的培养。
随着全球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越发重视,幼儿体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
内容概述将介绍国际幼儿体育发展的背景,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对幼儿体育的重要性共识,以及各国政府在推动幼儿体育方面的政策支持。
将分析当前国际上幼儿体育发展的现状,这包括不同国家幼儿体育教育的实施情况,如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场地设施、家长参与等方面的现状和差距。
试论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中外对比研究
![试论以学生为本的学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的中外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9cf48ad4d8d15abe234ead.png)
1 、经济及 文化 传统 等 因素 的影 响 , 育教学 模犬在国外学校的形 式与实现方 体 法并 尽 同 , 有特色 。以 下通过对比分析借 鉴其精髓 。 11 各国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 育教学的 指导 思想是 学校 体 育观念 及 体育教育理论的反映 , 调整着每个 国家整体 教 育与学校体 育教 育的 关系 , 使社 会对合格 入才 身体的 、 精神方面的需要得以实现。为 _全面 r r 解备 围体 育教学 的指导 思想 , 我们先列举部 分 有代表性 的 家。 E本是以培 养身心 健全 l 发 展,富 有责任感 的新一 代作为 当今 E本体 l 育教学指导思 想的 核心 。在这一 核心 目标的 制约 下 .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 不同时 期呈现 同的形态 : 丰冶体 育论 ” “ “ 、 运动文化 论” , “ 乐体育论 ” 俄 罗斯的 “ 快 等。 全面 发展” 和 “ 集体 丰义”是其 教育的核心 思想 , 它的体育 教学指导思 想的基 本格调是 : 增进学 生的德 、 智 、体协 _ 发展和为建 设与 保卫祖 国做好准 惆 备。 德 非 常重视 和强 调体 育社会化 、 体育教 学 服务 丁竞技 运动 。美 国的体育 教学 指导 思 想的 箍奉格调 是 : 使学 牛成为一个 完整的 人 , 以 借助健 全的 身体素 质更好 地进行 生活和 服 务 JL 。 会 } 1 2体 育课程 目 标 体育 澡程 目标 直俊 影响 着学生 的学 习效 更 影响学校体 育教育改 革的成效 , 并对体 育教学 容 、 教材的选择 、 教法的采用及教学 过 的组织起 着 引导 作用 。同样 我们通 过列 l 儿个同家 的体育课程 目标 , : 述 比较其中的 肆 : F本是 通过各种 合理的运动 实践 , 如 t 在 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时 , 使学 生能体验到运动兴 趣 , 养明朗 、缝全 的生 活能力和态度 ;通过 培 进 行各种适 当的 运动 , 培 养强缝 体魄 的 同 在 时 , 养坚强的意志 ;通过运动 中竞争 及合 作 培 的体验 , 养成 公正 的态 度和 自觉遵守规则 ,相 合作 的态度 ;培养注 意缝康 和安全 地参加 运动的态度。而 俄罗斯是通过 锻炼 身体 , 增进 健康 , 提高学士的 r作能 力;培养高 尚的道德
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
![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模式分析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2370876529647d27285230.png)
多课时, 学校场地有限, 器材缺乏, 能胜任新兴体育项 目的任
课教师更是有限。 3 . 三、 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的人数陡然
下降, 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律性, 娱
生的竞争力, 合作精神, 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等; 支持具有运 动天赋的学生参加竞技训练和比赛; 建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 正确认识和良好心态; 美国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除常规运动
项目之外, 还有大量丰富有趣的户外运动课和理论课。教学
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 以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 不同兴趣
学生的需要。
强烈, 但是课程数量较少, 类型单一 , 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
收 稿 日期 : 2 0 l 3 —0 6 —2 0 作者简介: 王 东亮 ( 1 9 7 5 一) , 男, 山 西忻 州人 , 太原 大 学 外 语 师 范 学 院 ,
讲师。
的内容、 教学方式, 都可以自己选择。 ( 二) 德国高校体育教学和活动模式。德国高校体育是 由单项体育协会做指导, 新人学的学生通过参加协会, 结识来
学 生 的愉 悦 感 。 我 国 部 分 高 校 近 年 来 对 高校 体 育 课 程 也进 行 了有 益 的 尝 试 。 运用 文 献 资 料 法 对 国 内外 近 年 来 高 校 体 育课 程 的模 式 和 经 验 进 行 分 析 后 ,建 议 我 国 高校 进行 课 堂 选 项 课 、选修 课 和 高 校 社 团俱
乐部有力结合 ,全 方位促 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 关键词 :高校 ;体 育选项课 ;发展模 式;体育俱乐部 ;全 面发展
德国体育教育模式
![德国体育教育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30887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4.png)
德国体育教育模式德国体育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德国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运动习惯,其核心理念是将体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使体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德国体育教育的特点1. 综合性教育:德国体育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
体育教育课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
2. 个性化发展:德国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有机会参与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团队合作:德国体育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参与集体体育活动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4. 终身运动:德国体育教育强调体育运动的终身意义。
学生不仅在学校受到体育教育的熏陶,还被鼓励在学校外继续参与体育运动。
这种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德国体育教育的实施方式1. 体育教学课程:德国学校将体育作为必修课程,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
体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各类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田径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动技巧和知识。
2. 俱乐部体育活动:德国学校通常与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的俱乐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促进了学生与社区的互动。
3. 竞技体育比赛:德国学校定期组织体育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这些比赛不仅是体育技能的考验,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重要机会。
通过比赛的参与和经验,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体育文化活动:德国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学校会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如观看体育比赛、举办体育讲座等,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性。
当代中西方体育教学模式特点对比研究
![当代中西方体育教学模式特点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3c681fa21614791711280a.png)
首先 提 出运动 教 育这一 概念 ,之 后在 美 国 2 种 教 学模 式 的诞 生 ,都 是 随着 日本 的社 逐 渐 发展 成为 当今 欧美 流 行的一 种举 足轻 会 环境 的发展 变化 而 产生 的 。 重 的运动 技 能教学 模 式 。它 以学生 的认 知
学 校体 育新 概念 ,如 体育 教学 娱乐 功能 向 体 育教 育学 使用 化变 迁 。这是 德 国体 育教
一
方法。当今中国学术体制的确立大多是通 励 。美 国体 育教 师 在这 方 面 做得 比较 好 ,
种 以传 授运 动技 能为主 ,以操 作条件 反 过 引进 、借 鉴西 方先 进 的学术 理念 为基 础 他 们 经 常在 任 务 栏 上 写 下鼓 励性 的话 语 , 射 与 强化 理论 为依据 ,按 照控 制论 的原 理 的 ,这 就构 成 了一种模 式 一一 中 国的体 育 而 不单 单注 重 学生成 绩 的好坏 ,从 而 更好 设计 实施 的体 育教 学模式 。它 注重 教学 过 研 究发 展的过 程 中充满 了与西 学 的 比较 意 地 鼓励 他们 互 相学 习 。 程 中各相 关要 素 的互相联 系 ,把体 育教 学 识 ,西 方体 育 的理论 与实 践 自然成 为 了当 1 _ 2 日本 “ 快 乐体 育 ” 教 育模 式 看 作 是 一 个在 不 断 变化 和 发 展着 的系 统 , 代 中 国体 育研 究 的重要 参 照系 。 与 “ 假说实验”的教学模式 教 学 过程 结构 的设计 大 多依据 体 育技能 形 日本 的 “ 快乐体 育 ”模式 是在 终 身体 成的操 作条 件 反射与 强化 原理 。 1 国外 主要体 育教 学模式归 育思想 影 响下 发展起 来 的 ,并成为 影 响当 德 国将 社 会 科 学 的理 论 广 泛 运 用 于 今 日本 体 育课程 教学 发展 的一 种主 流体 育 纳 分 析 体 育 教学 中,为 其体 育教 学变 革奠 定 了坚 教 学理 论 。而 日本 “ 假说 实验 ”的教 学模 实 的理 论基 础 。在德 国体 育教 学 的实践过 式 是 日本 “ 运动 文化 论 ”学派 积极 倡导 的 1 . 1 动作教育模 式 程 中, 曾经不 断地推 陈 出新 ,产生 过许 多 2 0 世纪 6 0 年代英 国学者 C a s s i d y B r o w n 种以 “ 发 现法 ”为 主体 的教 学模 式 。这
中、德国体育教学体制比较研究
![中、德国体育教学体制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6a04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6.png)
中、德国体育教学体制比较研究前言学校体育是关于教学模式国际上较有影响教育学家美国的乔以斯和韦尔给予了以下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
”我国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为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
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
一般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
它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和操作性。
国民健康和民族身体素质的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及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
1德国体育教学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沿用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显得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佳。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剖析教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洋为中用,促进学校体育改革。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在重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英国美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援助。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了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德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样,德国的高等教育、学校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各种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并进入了新的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结构化阶段。
体育教法向体育学法的变迁,运动(sports)教育一词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3种流派:拓展运动项目流派,不断开发运动行为流派及突出运动体验和参与的流派。
这三种流派在德国的高等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反映在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它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1288360_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211288360_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08f0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9.png)
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研究进展董俊英王强(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必要前提,还是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该文对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目前,国外的关注点在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健康教育模式和健康教育师资培养。
通过分析借鉴,有助于为我国健康教育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改善我国健康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健康教育 课程建设 教学策略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G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14-0182-05 Research Progress o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and Health Curriculum AbroadDONG Junying WANG Qiang(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00 China)Abstract: "Everyone is the first person responsible for his or her own health." Health is not only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everyone's growth,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s to achieve a happy lif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ign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combs related research on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abroad. At presen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broad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model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Through analysis and reference, it will help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further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s in China,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progress1 国外健康教育研究概述1.1 国外健康教育发展历程 1901年“健康教育之父”托马斯·伍德在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公共卫生系,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健康教育专业,此专业的开设是健康教育走向专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e60a7cdbb4cf7ec4afed059.png)
式的研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借鉴国外 { 日本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是注重培 养学生 的学习 的先进体育教学模式上 ,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学生身心 I 兴趣 , 培养学生终 身体育 的意识 。 在体育教学 活动中,
特点制定适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 2我 国体育教 学模 式的弊端 . : 教师要培养学生 的积极主动的意识 , 尊重学生个 体差 l ,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能够获得乐趣。 H本快乐教 异
《 教学与管理 》
21年 4 2 02 月 0日
当代 体 胄教 学模 式髓 觚思 考
\
◎河南郑州航 空工业管理 学院 李洪武
体 育教学模式是依据特定 的教学理论 和体育教 l 学规律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 型性 、 稳定性 的教学样 I 式,包括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 l
学模式的 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去享受运动中的乐趣 , 在 () 1教学过程单一。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首先是 i 由教 师带领学生做一些放松 性的准备活动 ,例如慢 I 乐 的 学 习 氛 围 中掌 握 运 动 技 能 ,提 高 技 战术 水 平 。 快
跑、 体操 等简单 的体育项 目。 后由教师做示范 , 然 讲解 I 师 在 教 学 活 动 中扮 演 的是 辅 助 者 的 角 色 , 导 学 生 教 引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l
没有发挥学生 的 自主性 。
德 国的生产 型体育教学模式 主要依据 杜威的实
I 主义教学理论 , 用 以学生全面发展 自身能力以适应社
() 2授课方式单一。 学生参与性 不高。 我国体育教 I 的需要 。在掌握体育技 能的前提下 , 国的生产 型 会 德 学模式是 以教师为主体 , 教授方式是教师讲解 、 示范 , 体育教学模式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发挥学 生 自主 没有尝试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不利 I 学习的能力 , 重视学生全 面素质 的提高 , 还能发挥 教 启发和辅助 的作用 , 于教 师和学生都 提 对 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氛围。学生是依赖于机械地模仿 , 师的引导 、 I
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ac3d966af45b307e87197f6.png)
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作者:佘银平李福良邓莹来源:《体育教学》2006年第01期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著名教授siedentop所创立的运动教育模式在美国、英国、新西兰、土耳其、日本、德国等国家得到较为普遍推广。
那么,运动教育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运动教育模式对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和值得思考之处?我们认为:运动教育模式对实现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中的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目标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模式。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siedentop教授创立的运动教育模式是用一种类似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运用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技术基础。
其核心目标是使比赛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使学生能够成功的参与到比赛或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具有运动能力、运动素养和对体育运动有热情的体育人口。
运动教育与社会上的青年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和学校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其一、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达到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
其二、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运动员,因此对设计的比赛进行降低要求的修改,以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
如:减缓球或物体移动的速度;减小运动队的规模;改变规则;增加积极参与练习的机会;使得分变得更加容易;在同一比赛中,采用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等,使学生能够成功地参与到比赛或活动中去。
其三、在全程活动中要求变换学生在活动中的角色(每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角色,同时还要进行角色的对换)。
其四、首先设计运动教育赛季(一个周期称一个赛季),在一个赛季中有三种时日:学习和练习; 练习和比赛日;比赛日。
这样这个模式就可以随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如:学生的数量、场地的空间、器材的类型和数量等)进行修改而达到教育目标。
二、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1. 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模式世界上诸多的成功体育教育模式都会把教学目标合理结合到实施过程。
Siedentop教授的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具有操作程序性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高振发文章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点击数:564 更新时间:1/8/2010
1 问题的提出
关于教学模式国际上较有影响教育学家美国的乔以斯和韦尔给予了以下界
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
”我国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为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
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
一般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
它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和操作性。
长期以来,我国沿用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显得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佳。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剖析教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洋为中用,促进学校体育改革。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的对象
美国、德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2. 2 研究的方法
2. 2.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各大体育学院学报,以及其他体育类权威刊物,就其中刊载的有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合等方面与教学模式相关论文作综述性分析。
2. 2. 2 归纳法主要对所查阅的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资料进行分析,从特定的视角归纳出现有的教学模式种类,并总结出其各自的特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作为目前世界上教育最为发达的德国与美国,其体育教学模式历经自二战以来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理论体系完备,实践效果已经有目共睹,现
就两国主要体育教学模式情况分析如下:
3. 1 美国的学科联合课程模式分析
美国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学校体育呈现两种发展趋势:其一为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学校体育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体育教学中教授大量有关的运动技术,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然后学生自己从中选出一项自己所钟爱的体育项目,有针对性地加以发展,并积极参与到这一体育项目中去。
这种以竞技体育为主的课程设置,实际上在美国学校体育中比例较少;其二为以健身和参与为目标的课程设置。
目前,更多的学生参加的是这类健身运动课程。
自上世纪60 年代,美国政府就重视国民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从组织上予以保证,在各州都有相应的健身和竞技体育委员会,帮助各州的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美国卫生部的报告中指出,学校体育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现就美国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汤姆·迈肯兹提倡的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科联合教学模式分析如下:将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联合起来,这一教育观已被很多人所尝试,其主要内容就是把体育课的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起来。
其教学指导思想为体育课程乃是一门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既有自然科学的相关内容、也有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因此教学过程需要联合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方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识、身心、社会交往等方面均产生均衡的影响。
实际操作上,则需要多学科教师们共同努力,与体育教师一起来研究怎么上好这体育课。
同时要允许校际之间的交流。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教师要安排适合全班学生运动能力的运动。
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案,在教师引导下自由地去寻找和创造适合自己运动类型的活动(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多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编出简单的游戏或动作) ,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定。
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地位,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引导、辅导和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主要用以启发鼓励学生学习。
3. 2 德国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 年代后,德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德国逐渐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德国的学校体育发展也进入了快增期,各种体育教学理论逐步完备,进入所谓的体育课程理论结构化阶段。
德国在体育教学中广泛使用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为其体育教学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德国体育教学领域曾产生过许多学校体育新概念,诸如快乐体育, 体育教法学向体育教育学的变迁,“运动(Sports) 教育学”一词的广泛使用,再生产型体育向生产型体育的转移等。
这些新概念的开发曾引起世界体育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德国的体育思想趋于完善。
德国体育教育界特别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开发,主张在体育教学中开发人的运动行为能力,主张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移,由此诞生了以强调运动体验和参与的体育教学模式。
强调体验和参与的模式的指导思想为强调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过程,不仅要在体育课中强调积极参与,而且要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体验体育的乐趣,而且要体验社会与人生,当然这种体验与参与的学校体育思想很强调学生的身心完善和社会实践,重视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课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技能稍有忽视,而对学生的参与更为重视,在教和学的关系上,重视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
其教学目的即在于对促进学生体育参与,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实际操作上,德国采取贯通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以俱乐部方式,让学生有重组的机会参与到学校或社会的各类体育俱乐部中去,通过对个人运动偏好的满足与强化,使得学生的体育选择更加稳定,俱乐部制的活动方式也使得学生的运动机会有了充分的保障。
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领导者、组织者。
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调控,学生练习效果的评价均由教师决定。
可以说,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师提出的内容和安排的程序进行练习接受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对练习动作进行修正完善。
4 美、德两国体育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三基”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
我国传统的“三基教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最为普遍。
目前,虽然已经打破了该教学模式,但旧模式的影响至深,仍在左右着我国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4. 1 我国传统“三基”教学模式指导思想分析
其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核心,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几个阶段。
教学过程遵循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从源头上看,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与美国、德国有明显的分歧。
4. 2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目的分析
我国传统模式体育教学目标只定位于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这是我国体育教育手段论的突出体现,明显有别于美国、德国的目的论教育观。
4. 3 “三基”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析
在教学操作程序上“, 三基”教育模式主要是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进行的,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后,教师通过一些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感性认识,形成视觉表象,学生经过模仿练习和表象练习,再经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建立动作的动觉表象和正确的肌肉感觉,形成动作技能。
之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并指出存在问题,起到教学反馈作用。
这与以上两国的教学有一定的分歧。
4. 4 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处理上的特点分析
该模式在师生关系处理上,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支配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掌控于教师之手,教师是教学的灵魂与主要动力源泉,教师规定教学目的、任务、要求、练习时间、速度和频率、以及进行评定等;学生只要认真接受教师的命令、要求,教学即可顺利完成。
这与美国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设计、策划,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创造性的参与有较大区别。
与德国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运动,形成自主运动意识,自我发展个人体育能力等也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