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最新原创模板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题目: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雨量对冲绳海槽南部海洋环境的影响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本研究区位于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西南部,地处东亚季风区,直接受黑潮暖流影响,能强烈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在古气候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近十余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注重研究边缘海域,这是因为研究发现边缘海的岩芯具有较高的地层分辨率和较大的沉积速率,有利于系统地揭示古海洋事件。

冲绳海槽作为大洋向海洋的过渡地带,享有得天独厚的沉积环境,是中外学者专家研究的重点靶区。

对于南冲绳海槽,南青云等人曾利用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探究7000年以来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

李保华等人曾经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浮游有孔虫)研究冲绳海槽南部两万年来有孔虫与古海洋事件。

然而,目前为止,研究区域短时间尺度降水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南冲绳海槽取得的MD05-2908岩芯近1000年来的硅藻进行分析,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样品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近1000年以来台湾东北部降水量的变化对研究区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005年5月中法合作的“马可波罗” 航次,利用法国极地研究所R/V Marine Dufresn极地考察船在台湾岛东北冲绳海槽南部取得了无搅动深海沉积柱状样MD05-2908岩芯,岩芯站位为:24°48.04′N, 122°29.35′E,水深为1275m。

该柱状岩芯为34.17m长高质量的连续沉积记录。

该柱状沉积柱为深入研究全新世以来气候波动事件和古海洋事件提供了极佳的素材。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对MD05-2908孔沉积样品进行以下研究任务:1、AMS14C年代分析采用18~20mg个体直径大于150μm的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iodes ruber 和G. sacculifer 完整壳体在美国Woods Hole 海洋研究所AMS年代测试中心进行AMS14C 年代测试, 然后利用CALB5.0.2程序校准到日历年龄,从而建立起该孔1000年的年代模式。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xxxx教授:我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斟酌,我决定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完成我的毕业论文研究。

通过此致函,特向您提交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并希望能够获得您的指点和支持。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愈发凸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具备独特的优势来研究和解决城乡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优化城市规划与管理,提高城乡发展质量,以期为当前和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文的研究目标是系统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深入剖析城市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2.2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理论基础:回顾和总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相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其理论基础;(2)城乡规划与城市发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城乡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问题,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策略;(3)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和特点,探索城乡一体化规划在实践中的经验及成功案例;(4)可持续城市规划:探讨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及其与城市规划的关联;(5)城乡规划的优化策略:提出在当前背景下优化城乡规划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针对性地解决城乡规划中的问题。

三、论文方法与研究路径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的相关文献,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

同时,结合具体城市案例,将进行系统性的案例分析,以验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对应的优化策略。

四、研究的创新性与可行性4.1 创新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深入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理论和案例,探索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为城乡规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2)研究提出优化策略:在当前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优化城乡规划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学地理学开题报告

文学地理学开题报告

文学地理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文学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将文学与地理学相结合,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地理元素的解读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既可以促进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又可以拓展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为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以文学地理学为理论基础,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文学作品中地理元素的呈现形式和意义。

具体目的如下:1.审视文学作品中地理环境的描写和表达方式;2.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学作品创作主题、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3.探究文学作品中地理元素的象征和隐喻意义;4.探索文学作品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文学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选取一定数量、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挑选合适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2.分析文学作品中地理环境的描写方式和表达形式;3.探究地理环境对文学作品创作主题、情节和人物塑造的影响;4.解读文学作品中地理元素的象征和隐喻意义;5.探讨文学作品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著作,了解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2.选取样本:根据研究目的,选取一定数量、一定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作为研究对象;3.文本分析:通过对选取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抽取其中涉及地理元素的片段,解读和分析其意义和表达形式;4.研究总结:在完成文本分析后,总结所得结果,归纳文学作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一篇学术论文: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在学术界中进行交流和讨论;2.研究报告: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向学术界和公众进行宣讲和宣传;3.学术合作:通过本研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合作。

地理科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科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科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是写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下面是搜集的地理科学本科毕业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1.背景具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市地处中国第二阶梯的前缘,区域地跨大巴山断褶带、川东褶皱带和川鄂湘隆起褶皱带三大构造单元,地形支离破碎,地表起伏程度较大。

这种崎岖破碎的地表起伏状况极大的增加了重庆境内的生产、生活、根底设施建设和行政办公本钱,降低了生产和根底设施投入产出效应,加大了财政运行难度。

主要表现在:地表起伏程度越大,在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等根底建设时桥隧比、土石方开挖、地基平整的工程量越大,学校、医院等社会开展的根底设施建设的本钱也越高;地表起伏程度越大,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环境灾害、工程地质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加大,增加了区域开发本钱;地表起伏程度越大,起伏频率加大,对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影响,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加剧。

重庆市直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三峡工程的实施,三峡库区水位因季节性涨落使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被周期性淹没和出陆而形成干湿交替地带(即消落带),加上库区本身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同时库区移民城镇迁建和库区居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

这些均会导致地表起伏程度发生较大变化,加剧了重庆各县(区)域的自然灾害发生。

以上这些不仅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而且影响到三峡库区生态平安,甚至影响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开展。

因此,本文选取地表起伏程度较大的重庆市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地表起伏程度与区域经济开展相结合,研究重庆地表起伏程度与县(区)域经济开展的相关性。

这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重庆市地表起伏状况,还对于区域经济开展规划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促进县(区)域经济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为例,研究地表起伏度与县(区)域经济开展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研究意义。

【推荐下载】最新地理开题报告

【推荐下载】最新地理开题报告

最新地理开题报告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地理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福建省已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地理教师是有效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关键,如何做到教、研、训一体化,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研究,在教研中做研究,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实践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地理教师培训的必然要求。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最终能够成功落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词,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的四个省区的地理高中新课程来看,并剖析我市地理课程改革情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避免走弯路、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开题报告:S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3300字】

【《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开题报告:S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3300字】

论文(设计)题目S市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一、研究目的及意义一般认为,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

首先旅游业作为一种享受活动回归大自然成为旅游者最重要的选择理由之一,而不管出于怎样的选择,都离不开自然环境这个总体圈子。

气候作为人类无法避免必须选择的一种自然资源,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是最根本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气候资源也是自然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天气过程、气候条件是自然景观的重要塑造者,云、雨、光、气等天气现象都可以形成奇妙的自然景象,进而形成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

其次,气候变化的季节性特征也决定了旅游的季节性,直接影响着旅游淡旺季的分配与长短,进而影响旅游地的经济效益。

此外,宜人的气候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气候不仅能诱人也能阻止人们出游,不同气候带的居住者对理想气候的追求,往往成为出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气候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旅游产品的丰富有着重要贡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不仅是支撑旅游活动的资源,其本身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而更有学者将旅游业称为对“气候敏感的活动”。

最初开展的旅游气候资源研究主要是对旅游地气候舒适度的评价,而缺少旅游地气候资源经济效益的量化研究、气候影响旅游交通的评估分析、旅游地产品吸引力的研究、游客的旅行选择行为以及客流量与气候因子关系的详细研究。

随着旅游业创造经济效益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增大,对旅游气候资源作综合全面的评价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利用GIS对曲靖市旅游气候资源进行的评价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出发的。

曲靖市近年来旅游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事业,对旅游开展影响巨大的气候因素进行研究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本文选择了曲靖旅游气候进行分析,希望对曲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早期对旅游气候的研究着重于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方面。

如部分学者开展了北美滑雪和一些小岛旅游业发展与气候变化的研究。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2)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2)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2)3、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的乐学心理。

乐学,指学生喜欢学地理。

学生要能乐学,就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激发其求知求新的欲望。

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只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将生活化的素材带入课堂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而且地理教学生活化,真实自然,记忆深刻。

良好的地理基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和走向社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1)对初中地理课程中蕴涵的生活实例的分析。

(2)对初中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地理的兴趣点的调查与分析。

(3)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调查与分析。

(4)分析初中历史课程中渗透的“生活地理”的内容。

(5)优化和整合初中教材与校外课程资源中的“生活地理”,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6)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1)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2)按新课标的理念构建师生互动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探索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中有关生活化地理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一)地理课堂生活化1、教学情景生活化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与理解,增加学习兴趣。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地理课题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课题开题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目前地理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加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初考试题也明显在向这方面倾斜,所以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从应对初考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当尽快大幅度提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另外,长期以来地理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

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关注:1、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可在现实的教学中,理论的灌输大量存在,教学效果的低下。

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

2、由于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单纯依靠讲授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学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学案教学法生存的土壤,并且地理新课程力倡探究性学习,而学案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便是探究性学习,所以借助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初效课堂的推进,加强学案教学法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初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成功的学案教学法的应用,必将更加有利于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并整理相关论文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有关学案教学法的'书籍及论文,提初自己的理论水平;2、个案分析法:广泛听取各年级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课,观察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反应或反馈情况,总结培养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地理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XXX 组长: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研究背景昌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集文化,经济,军事于一体的重要地区。

昌化古镇有着千年历史。

期间有不少迁客骚人来到此地。

如南屏塔,韩世忠墓······都是文化的见证。

昌化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蓬勃发展,著名景点有大明山,大峡谷,清凉峰等。

山核桃更是昌化经济命脉。

其境内各种山核桃加工厂遍布。

自古以来昌化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内有昱岭关,据史载有侯头之战。

然而,昌化在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我们正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调查。

力图为昌化发展献计献策。

可行性论证昌化地区的历史悠久,其历史研究意义十分巨大。

在近千年的历史中,昌化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特征和人文特征,加之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历史地位的突出,去研究价值愈显珍贵。

作为昌华本地人,对自己家乡的历史,经济发展状况和各方面具体优势的了解尤其重要。

但事实表明,在众多昌化本地中学生中,对自己家乡的发展状况不够了解,在世界范围内,同学们也许对各类地区,各种地形评头论足,说得头头是道,而唯独自己家乡一知半解。

所以说,对昌化地区的研究尤其重要与急迫的。

研究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了解历史还要预测昌化未来的发展。

我们研究昌化地区发展状况,不仅要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还应通过研究所得结论为昌化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使之不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防止其经济停滞和荒延颓废,这是昌化人为建设家乡而应尽的本分,所以本小组所研究的课题是意义巨大的和迫切的。

故本小组会积极筹划并认真严肃地对待本课题的研究。

活动目的与意义目的我们小组本次活动主要为了了解昌化地区的历史地理状况,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同时为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意义调查昌化目前的地理状况并及时发现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有利于昌化地区的发展。

地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地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

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地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你开题报告的写作有所帮助。

题目: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一、本文的目的及意义?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一书中曾对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如下精确的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源于世纪,至公元世纪到达顶峰。

以后虽有开展,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无法与前期相比。

然而,不得不成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曾受过它的影响,甚至一些西方学者都认为,‘在西方的欧洲人还在野蛮的深渊里挣扎的时候,阿拉伯人的文明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程度,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①尽管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如此灿烂辉煌,国内的学者对此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还是有一些方面不为我们所知。

当笔者还是硕士的时候,参加博士学长的论文辩论,被葛铁鹰老师题为?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以史学着作为例?的博士论文所吸引。

之后,笔者自己成为博士,选题时就在思考,能不能写一篇题为“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以地理学为例〞的博士论文。

开始搜集资料以后,发现国内的学者尚未专注于此,而“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这一课题,国内至今尚未出版过一本关于阿拉伯地理学的“通史〞和“分科史〞的着作,只是零星的文章和书中的片段。

绝大多数学者都成认并高度赞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奉献,地理学也是其中之一。

可是,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为什么开展、如何开展、有哪些特点、有哪些奉献,这些问题都没有在任何的书中得到具体地答案。

因此,笔者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更着重于广度,是想具体的把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的开展脉络说清楚,而不是深度的研究。

笔者深知,论文更注重钻研事物的深度,这样也更容易成就一篇优秀的论文,但有些时候,也必要有人把事物开展的整个脉络做一番展望。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地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二、课题组成员:、三、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破坏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地理课堂成为进行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分析;2、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案例研究;3、学生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反馈研究;4、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研究。

研究方法:1、对现有地理教材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相关的知识点;2、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案例;3、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程度和反馈意见;4、根据实践案例和调查问卷结果,制定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

五、预期成果与计划进度预期成果:1、完成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分析报告;2、完成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案例报告;3、完成学生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反馈报告;4、完成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报告。

计划进度:1、第一阶段(1-2个月):进行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的分析;2、第二阶段(3-4个月):进行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案例研究;3、第三阶段(5-6个月):进行学生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反馈研究;4、第四阶段(7-8个月):进行地理课堂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评价方法研究;5、第五阶段(9-10个月):撰写各阶段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六、预期困难与解决办法预期困难:1、实践案例收集可能存在困难,需要与学校和教师积极沟通,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研究;2、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可能面临学生参与度不高、反馈不真实等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开题报告(最新9篇)

开题报告(最新9篇)

开题报告(最新9篇)开题报告优秀篇一选题背景:年国际地理联合会发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针对地理学在解决日益突出的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上的巨大优势,高屋建瓴地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个不同的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明确提出地理教育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地球概况、各大洲及主要国家的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等基本知识,阅读和使用地图,运用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观察观测等能力方法,初步形成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正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可长期以来,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被视为小科副科,而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更是地位低下。

随着现在初高中分离办学,许多初级中学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教学评估标准衡量教师的教学,使教师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实施新课程,也使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无法为高中地理学习或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优今年开始,初中地理又得受新颁的会考制度的指挥,可能回到为应试而教学。

虽说现代地理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都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系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结合新评价机制和整合历史地理教材的研究较少,特别是立足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的此类研究更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以生活化的教学为突破口,优化和整合初中地理教材,构建一种开放的、探究的教学环境,真正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三维目标,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杜威首先论述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题报告3200字》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题报告3200字》
社区绿化率也成为评估社区等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社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有(毕汝涛,2012): 植物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生态和心理功能也不容小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城市绿地具有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居住区小气候、杀灭有害细菌、过滤尘埃、消减噪声的功能,这些重要价值对于调节城市空气环境,改善生态功能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对城市绿地的喜爱也与日俱增。社区绿地是社区居民进行交往活动的最佳场所,人们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喜欢到绿地放松一下,也给各年龄段的居民提供活动的场所,包括儿童游戏、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社区绿地通过不同的空间设计来满足人们对于交往空间的要求,比如利用草坪和植被来营造开放式的社交空间,给人们提供一个在工作生活之余消除疲劳,增强邻里感情的绿地场所;利用各种灌木和藤蔓植物来营造具有半私密性的社交空间,例如绿色长廊,这些绿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静而宜人的环境。社区的绿地的心理功能也是不容小觑的,改善负性情绪,促进人际交往,提高生活满意度等等。居住区绿地的颜色和设计都能够有效的缓解负性情绪,不少研究都对城市景观和以植被为主的自然景色做了比较,结果一致表明人们更喜爱然景色,即使普通的甚至有些杂乱的自然景观仍比大多数的城市景观给人们的感受要好。居住区绿地也为人们提供了社会交往的平台,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与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
开题报告
班级: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结构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在城市生活中接触到的最直接的绿色空间,这些绿地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建设缺少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补偿。人民生活水平和自然观念的提高也促使人民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要求,绿地设施的质量也成为社区质量评估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居住区更多的是选择比较受居民欢迎的联排或是整齐的排列方式,这样的风格看起来比较的美观整齐,也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室内的通风也比其他的排列方式更有效,但居民的娱乐休闲空间却因为这样的格局不得不被分割成较小的区域,较小的空间对于休闲娱乐区域场所的建设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会影响设施多样性。这就对居民的休闲娱乐和沟通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社区文化的形成和交流。社区绿地建设不仅仅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居民的社会交流,心理健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城市居住区绿地与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探索社区及周边环境的绿化水平,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社会交往的场所,使居民获得身心复愈、锻炼的场地,对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3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3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3篇中学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下,会看到地理老师挂地图,摆各种模型利用简单的粉笔构绘出各种简化地理模式。

有了多媒体了,又开始看到很多老师又开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各种地理情景和原理,出现多媒体大容量的满堂灌。

显然二者都存在利弊,针对这两种现象,我们提出如何更好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最优绩效。

为此,漳州三中的地理教研组成员,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在省电教馆的指导下,开始展开对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具体如下: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

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

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地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农村人口迁出的利弊研究——以剑川县象图乡为例一、选题原由1、首先自己作为土生土长的家乡人,亲自目睹了近几十年来家乡的改变。

从一个自给自足的落后、贫困的乡村慢慢蜕变着。

可以切身感受到随着祖国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的外流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通过对比自己家乡几十年前和现在的状况,可以得出家乡外流人口逐年增加,但是受到经济、交通、政策、统计口径等的困扰,家乡人口的相关数据不是很清楚,有待进行统计。

3、为积极响应“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针对家乡的现状,有必要寻求更好地政策、措施以促进家乡经济、政治、文化等更好地发展。

4、随着近几年外流人口的增加及长期在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封建思想的桎梏,一些女性“婚姻迁移”而导致家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婚姻挤压。

5、虽然农民工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村脱贫致富,但实际上农村农业生产体制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也造成了农村土地经营荒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诸多社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急需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来权衡利弊。

6、大多数农民工外出打工并非长久之计。

最终还是会“回流”至农村。

农民工的回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1、人口流动,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行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各类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下实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

人口作为生产要素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其流动的范围和频率也在不断扩大和增强。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技水平不发达,缺乏区域性支柱产业,影响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动,特别是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就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人口外流的正负效应是相辅相承的,其利弊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地理科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关注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论文选题旨在探讨某一具体地区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地理科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支撑。

地理科学的发展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多样化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地理空间的特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分析某一具体地区的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背景分析:对研究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进行详细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人类活动调查:对研究地区的人类活动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以全面了解人类活动的特点和规模。

3. 环境资源评估:对研究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其状况和潜在影响,探讨地理特征与环境资源的关联性。

4. 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合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情况,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论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统计模型等,以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地理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搜集与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相关的数据,建立完备的数据库。

2.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相关指标和模型评估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3. 结果呈现与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表格等形式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揭示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策略制定与论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措施,并进行论证,为地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

地理开题报告范文地理开题报告范文1一、问题的提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批评就是教学无效和低效的问题。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

具体地说,是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

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校从中等师范向普通高中的转型,在分析为我校办学传统、师资优势和生源的质量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把“秉承我校的优良传统,突出学校在文科和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以艺术类学生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的地理成绩不高,成为我校文科学生和艺术类考生成绩不够理想的重要障碍。

可以说,学生地理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成绩的好坏,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学。

为此,真正吃透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法学法研究,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课标》)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要使学生高质量地实现学习地球科学、掌握地理学习与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目标,确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必须从调查分析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入手,研究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薄弱知识点”,找准学生学习地理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学习地理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557903
• 内容: • 703405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388421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406309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821334
• 内容: • 107693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841818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297339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2
选题意义依据
① 有理论研究, 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学术论文支持), 并将其成果应用于 工程实践(即工程工作量)。 ② 无理论研究, 但有较大的工程工作量。
课题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论文, 充分了解所选题目相 关领域国内外发展状况, 找到题目的立足点。必须陈述课题 的现状,但是要概括。
• 内容: • 55707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81821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62926人 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141035
• 内容: • 779938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431039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211806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280184
• 内容: • 870548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88504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922314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255742
• 内容: • 857202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435086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992146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⑥ 2015.12-2016.2:论文撰写阶段。
⑦ 2016.3-2016.4:论文修改及答辩
总结:人文地理学专业
• 内容123 •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405551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522860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354795
• 内容: • 407458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992083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447864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139054
• 内容: • 827386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664184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885906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971971
• 内容: • 52126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254679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348062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874494
• 内容: • 812961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631775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710184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如果论文为一般的应用系统开发,则必须调研现有系统,并 说明这些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指出本课题与这些已有 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1
研究内容1
1
2
研究内容2
3
研究内容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4
4
5
研究内容5
6
研究内容6
课题预期目标和成果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最终研究成果阐述1
最终研究成果阐述2
最终研究成果阐述3
成果的表现形式(如原型机、软件系统、论文、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等)
进度安排
① 2015.7:搜集资料,阅读文档,确定具体研究内容。 ② 2015.8:熟悉课题要用到的各种文献资料。 ③ 2015.9: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④ 2015.10:调查研究阶段。
⑤ 2015.10-2015.11:调查研究结果整理阶段。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247626
• 内容: • 269978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781475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948827 人文地理学专业述: 28742
• 内容: • 980586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737787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65488人 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班级: 56539
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学号:X 23098 姓名:某XX
一款PPT初学者也能使用的PPT模板,容易更改!
报告内容
选题意义及依据
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课题预期目标和成果 进度安排
选题意义及依据
1 选题意义
• 简要概述课题有什么价值,可以应用到什么领域。如果是理论研究, 应重点说明理论价值。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711891
• 内容: • 697986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53505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75309人 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987674
• 内容: • 588655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95899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765648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136334
• 内容: • 195164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731993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419053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研究内容阐述: 152733
• 内容: • 504610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 977725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409638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