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心理定势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实验设计练习题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思维定势的简短例子
思维定势的简短例子1.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1、如果给一个人看两张照片,一张照片上的人英俊、文雅;另一张照片上的人丑陋、粗俗。
然后对这个人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是全国通缉的罪犯,要指出谁是罪犯。
这个人往往会以为丑陋粗俗的人是罪犯。
2、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两根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如果你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外一根。
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一个人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
不过他在离绳子不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滑轮,意思是想给系绳的人以帮助。
然而尽管系绳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滑轮,却没有想到它的用处,没有想到滑轮会与系绳活动有关,结果没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
如果系绳的人将滑轮系到一根绳子的末端,用力使它荡起来,然后抓住另一根绳子的末端,待滑轮荡到他面前时抓住它,就能把两根绳子系到一起,问题就解决了。
扩展资料思维定势的特点如下:1、思维模式,即通过各种思维内容体现出来的思维程序、模式,既与具体内容有联系,却又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许多具体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逐渐定型化了一般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2、强大的惯性或顽固性,不仅逐渐成为思维习惯,甚至深入到潜意识,成为不自觉的、类似于本能的反应。
尤其表现在,要改变一种思维定势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需要有明确的认识,自觉的进行;其次要有勇气和决心。
3、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思维。
世界观、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都会影响到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过去的经验。
生活中有很多经验,它们会时刻影响人们的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思维定势2.举几个思维定势的例子1、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
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定势想象实验纳塔杰内容
定势想象实验纳塔杰内容定势想象实验纳塔杰内容什么是定势想象实验?•定势想象实验是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对既定思维定势的影响。
•这种实验通常要求被试者解决一系列创造性或固定性问题,以观察他们在思考中是否受到某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的限制。
纳塔杰的定势想象实验•纳塔杰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定势想象实验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实验主要关注个体对于形状、颜色、图案等要素的既定思维定势,并通过实验探究这种定势对创造力的影响。
实验步骤1.提供一个刺激物(如一个图形、一个问题或一个情境)。
2.要求被试者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描述或解决这个刺激物,不受任何限制或偏见。
3.观察被试者的反应和思维过程。
4.分析被试者的回答和解决方案,以评估他们是否受到了固定思维定势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启示•纳塔杰的研究发现,很多人在面对问题时会受到既定思维定势的限制,很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或发现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定势想象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固定思维定势,并尝试打破这些限制,从而提升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领域•定势想象实验在教育、创意产业和心理咨询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定势想象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创意产业中,定势想象实验可以帮助创作者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创新思路,并产生更具创意的作品。
•在心理咨询中,通过定势想象实验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势,并尝试改变或转变其固定模式,从而提升心理健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定势想象实验是研究个体思维定势的一种重要方法。
•纳塔杰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定势思维的限制和培养创造力提供了重要启示。
•运用定势想象实验可以在教育、创意产业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定势想象实验的意义•定势想象实验通过研究个体的思维定势,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并尝试打破这些限制,以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验方法对于促进创意思维、培养创造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定势
第17xx:不要让惯性思维限制你的脚步展翅的飞鸟造就了飞机的发明,落地的苹果让万有引力得以悟出,烧开的水壶也孕育着蒸汽机的诞生……所谓心理定势,说的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后续活动进展的趋势、程度和方式。
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时间长了,人们便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以固定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事物,用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心理学家xx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受试者回答8个问题,这8道题可以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答,可是后面3道题可以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做。
他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要求甲组从第1题连续做到第8题,而乙组只做6、7、8题。
结果,甲组里大部分人都使用同一种方法来解6、7两个题目,在解第8题时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乙组在解6、7、8三个问题时都采用了简单的方法,正确率为100%。
这是因为,甲组在解决6、7、8三个问题时受到了之前5个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乙组因为未受到该定势的影响,因此就能够采取简便的方法,进而顺利解决问题。
人们不但在思考与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心理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时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前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有关‚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甲乙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不过在出示照片之前,向甲组学生说:这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而对乙组学生说:这是一位大科学家。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分别用文字来描述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甲组的学生这样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乙组的学生这样描述: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只是因为先前得到的有关这个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有这样戏剧性的差距,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真是匪夷所思。
应该说,心理定势具有辩证性。
第一,它对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可以让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是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此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它可以帮我们根据已解决的类似问题,把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当前的问题情境建立联系,以更好的处理和解决新问题。
5 公众心理定势
比如—— 移情效应
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 物上。 情绪的泛化原理是其心理基础常表现为
人情效应(以人为情感对象)——为朋友两肋插刀,一好百好 物情效应(以物为情感对象)——抽烟 事情效应(以事为情感对象)——做人难难做人
比如—— 首因效应
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 印象,这种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成为一种难以改 变的心理效应,影响人们以后的心理和行为。
比如—— 晕轮效应
由认识对象具有某一特征而泛化、推及出其他一 系列或全部特征的心理定势。
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 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 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 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 我们的那圈“月晕”,它真实地 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 推断的。
2、宏观心理定势
即公众心理定势 公众心理是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一种群 体心理现象,而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人们 对于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就是 公众心理定势。
2、公众心理定势
※研究公众心理定势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顺应公众心理需要及其变化, 才能取得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促进组织在激 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心理定势的特点
1、潜在性——潜伏在公众心目中,是外部环境
与公众行为之间的中介环节。 “不自觉” 2、稳定性——某一状态的心理定势一旦形成, 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时间,表现出一 定的稳定程度。 “习惯性” 3、综合性——心理成分的综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实验心史教案
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华生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反对内省法,所以他大力倡导客观方法,包括四种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华生承认观察法的重要作用,他把观察法分为两类。
(二)心理学建立之后:
冯特;艾滨浩斯;武德沃斯;华生;斯金纳;西蒙;(仅为几个代表人物)
第一节冯特的意志主义
一、生平与著作
《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生理心理学原理》
《人类和动物灵魂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
二、心理学的目标
1.冯特的意志主义概念
2.心理学的对象
三、认知过程
1.知觉:首先,知觉是被动的
不同年龄的人中都存在社会浪费现象
结论:社会浪费是一种普遍现象。
3、理论解释
责任扩散人多时见义勇为的可能性减少;人多时少费数量减少
4、应用价值
工作动力衰退
第三章早期的心理学实验(韦伯、费希纳)
第一节反应时的研究
一、反应时间的性质
1反应时间研究的简史
2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
3反应时间实验的要求
4反应时间的因变量
三是经验之间的各种关系。这是关系学研究对象。
四是内在的客观结构。是结构学研究的对象。
(二)乐音心理学
他的乐音心理学包含了对音缀、混合和音、不和音、原始音乐、母音和语音分析等问题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有两点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是他和冯特在乐音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论。
二是他提出的与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不同的音乐的和谐说。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
组织行为学实验报告目录实验1:心理定势实验2:他人信息对判断的影响实验3: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实验4:冲突方式分等评定实验1: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目的:验证问题解决的心理定势效应。
方法:材料与仪器印制清晰的陆钦斯量水问题的题单,见表1。
实验在全班进行。
仔细看表1,这张表的第2列是给予的水罐A、B、C,它们的大小见这列的数据。
请你用这三个水罐量出该表第三列所要求的水量。
表的第一列是解题的顺序。
请按此顺序把你的计算过程写在表的第四列的相应地方。
要做得愈快愈好。
全班同学做完后,收回题单。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序列1-9的实验,由于被形成了利用B-A-2C 这个公式的定式,结果对于序列8,也大都用同样的方式加以解决,竟然没有发现原本应该显而易见的简单办法(A-C)和(A+C)。
结果:结论:定势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刻板化。
讨论:1、在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是否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为什么?答: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包含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
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
随着定势理论的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倾向。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和日常生活中的定势现象。
俄国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了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出示之前,向第一组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向另一组说他是位大科学家。
然后让两组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的人的相貌。
分析:第一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等等,第二组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知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
这个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定势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定时现象:服装购买行为中的思维定势包括:权威定势;从众定势;经验定势;非理性定势。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心里学》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答: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一、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而言,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途径和方法;反之,如果呈现问题的刺激模式掩蔽或干扰了问题解决的线索,就会增大解决问题的困难。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本来是简单而熟悉的问题,由于问题呈现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干扰或阻碍问题解决的情况。
二、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
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
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
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三、知识经验:任何问题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
必要的知识经验,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问题顺利地解决。
四、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
研究发现,专家和新手不仅知识结构不同,而且他们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也不同。
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他们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大量“如果一那么”的产生式系统,他们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特点也不同于新手。
.在解题方式上,专家常常以更抽象的方式表征问题,他们一般不需要中间过程就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
在解题策略上,专家运用的是从已知条件前进到目标的策略;新手则倾向于从要求解的问题倒退到已知条件的策略。
同时,专家更多地利用直觉即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而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题。
五、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心理学之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
”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著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更多信息尽在杨皎蕾博客QQ/微信:1069647479。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
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示例文章篇一:《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心理实验》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一个超级有趣的心理实验,这个实验是关于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有啥影响的呢。
我呀,就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做了这个实验。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明,还有个叫小红。
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个实验会这么神奇呢。
我们先准备了一些材料。
就像搭积木一样,我们找来了不同形状的小木块,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
然后又找了一些绳子,还有几个小盒子。
这就像是厨师准备食材一样,我们把做实验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那这个实验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把小伙伴们分成了两组。
我和小明在一组,小红在另一组。
我们这组先做一个任务,就是用那些小木块搭一个小房子。
我们就按照平常的想法,把长方形的木块当成墙壁,正方形的当成屋顶,三角形的当成烟囱,很快就搭好了。
这时候我们可高兴啦,就像打了胜仗的小士兵一样。
接着呢,实验者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说要我们用这些木块和绳子,把小盒子从一个桌子的这头移到那头,但是不能用手直接拿。
我和小明一下子就懵了,我们满脑子都是刚刚搭房子的样子,就想着把木块堆起来,然后把盒子放上去,再拉着绳子走。
可是这样根本就不行啊,木块总是倒,盒子也跟着掉。
我们就有点着急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再看看小红那组呢。
他们没有先做搭房子的任务,直接就做移盒子这个任务。
他们可聪明啦,把绳子系在盒子上,然后用小木块当成滑轮,轻轻松松就把盒子移过去了。
这就好比他们走的是一条平坦的大路,而我们却在荆棘丛里乱闯。
这时候我就想啊,为啥我们会这么笨呢?这就是心理定势在捣乱啦。
我们之前搭房子的经验就像一个框框,把我们的思维给框住了。
就好像我们走进了一个迷宫,按照之前的路线走,结果却走不通。
而小红他们没有这个框框,就能自由地思考,找到新的办法。
我就问小明:“咱们是不是太傻了呀?”小明也很无奈地说:“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别的办法呢?”然后我们又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
2022年《心理学》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2年《心理学》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试题1一、单选题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 )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B )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3.从众与服从相比:(C )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4,德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 (C )A. 1859 年B. 1869 年C. 1879 年D. 1889 年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
这一时期被称为:(B )A.关键期B. 危机期C.好动期D.危险期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这属于:(D)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B )A.机能主义B.联想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C )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D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第二信号系统.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A )A.理解性B.选择性C.整体性D.恒常性二、名词解释L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思维定势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思维定势,又称心理定势或思维惯性,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由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这种定势效应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为了探究思维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具体表现,本实验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二、实验目的1. 验证思维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存在;2. 分析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3. 探讨如何克服思维定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2. 实验工具:问题解决能力测试题、思维定势问卷、实验指导手册;3. 实验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2. 实验步骤:(1)对实验对象进行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以了解其问题解决水平;(2)进行思维定势问卷调查,了解实验对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定势程度;(3)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实验对象面对相同的问题解决情境,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解决任务;(4)统计实验数据,分析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五、实验过程1. 实验对象进入实验环境,进行问题解决能力测试,测试结束后发放思维定势问卷;2. 实验对象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问题解决习惯、思维定势程度等;3. 实验对象分组,每组面对相同的问题解决情境,进行实验操作;4. 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对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实验数据;5. 实验结束后,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实验对象在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2)实验对象在思维定势问卷中的平均得分;(3)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表现。
2. 实验分析:(1)实验对象在问题解决能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较高,说明实验对象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2)实验对象在思维定势问卷中的平均得分较高,说明实验对象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思维定势;(3)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对象在遇到与以往经验不同的问题时,表现出明显的思维定势,难以突破原有的解题思路,导致问题解决效率降低。
心理发展与健康习题3
第三章想象与思维练习题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 D )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2.【2021上】伟华看见天上的浮云,脑中出现“骏马”“恐龙”等动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3.梦是一种( A )想象。
A.无意B.有意C.再造D.创造4.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 B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5.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D )。
A.联想B.综合C.类比D.想象6.【2013上】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C )。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A )反映。
A.间接的、概括的B.直接的C.表象的D.内在联系的8.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心电图等检查资料,就能确诊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因,这体现了思维的( A )。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9.古人通过对每次看到“月晕”就要“刮风”,地板“潮湿”就要“下雨”,得出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这体现了思维具有( B )。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分析性10.“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A )。
A.概括性B.间接性C.直接性D.敏捷性11.新手在刚开始学开车时会在头脑中一边思考油门、离合和刹车的动作步骤,一边进行实际操作。
这属于( A )。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12.画家在创作时总会在头脑中先思考所要创作的作品形象,然后根据这一形象进行创作。
这属于( B )。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逻辑思维13.儿童通过数手指来计数,这是一种( A )思维。
A.动作B.形象C.抽象D.求异14.三个数字ABC,其中A>B、B>C,可知A>C,这时运用的思维是( A )。
谈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定势
谈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定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不乏得出答案却未真正掌握问题所涉及的准确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即答案上凭直觉等到的。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因“习以为常”而导致的错误化学概念、错误解题方法和错误实验操作。
这种由于过去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新的活动的特殊心理准备状态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心理定势。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而这种心理定势又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一方面,心理定势使人们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很快形成知识的正向迁移,在已习得的知识和新的知识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另一方面,当情景发生变化时,也会妨碍采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
认知上的心理定势与化学上的逻辑推理相矛盾时,就会在化学学习中产生负面影响。
1、生活习惯对判断化学过程的负责影响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正确的化学思想和合理的化学判断,是理解化学概念和掌握化学规律的前提条件。
但初学化学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化学思想正确地判断化学过程,而是以日常生活习惯判断和解决化学问题,因而引起错误。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糖、盐等的深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错误推理、判断为“一切盐类,都可以升温的方法来增加溶解度。
”2、生活习惯在化学实验中的负面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生活定势带到化学实验中,出现错误或偏差。
例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倒液体大多不会考虑姿势、外漏、比例什么的,更不会用什么滴管,因为人们认为方便又相差无几,并且也不会给生活带来太大的影响。
又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吹蜡烛火焰是直接用口吹,因而有了习惯用口来吹酒精灯火焰……。
如果把这种由于某种原因习惯的影响形成的心理定势带到化学实验中来,就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失误,甚至上很大的事故。
此外,还可能是已学得的知识和已学得的实验技能形成的心理定势,也会对化学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3、打破不利心理定势的主要策略不利的心理定势确实存在着危害性。
要学好化学,必须按认知心理学理论,打破不利的心理定势,使习惯感觉服从与科学思维,使已得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化心理定势为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心理定势1.实验目的验证问题解决的心理定势效应2.实验材料与仪器印制清晰的陆钦斯(Luchins ,1942)量水问题的题单,见表1-1。
3.实验程序在题单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再仔细阅读题单。
这张表的第2列是给予的水罐A、B、C,它们的大小见这列的数据。
用这三个水罐量出该表第三列所要求的水量。
表的第一列是解题的顺序。
按此顺序把计算过程写在表的第四列的相应地方。
做得愈快愈好。
4.实验结论根据收回的题单,计算出结果。
5.实验结论在问题解决的定势效应中包含着知觉定势和反应定势,在计算表中的9个算式时,前7个都是B-2A-C,因为定势效应,使我们产生了定性思维,自然而然的认为8和9两题的计算式子与前7题相同。
但是,8和9 两题其实直接有A-C和A+C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水量。
因为在解决前几个问题时产生了定势效应,导致大家在往后的问题中忽视了其他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定势会使人按常规不费力地解决问题,但也妨碍创造性的发挥。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Α.Α.包达列夫研究定势在对人知觉中的作用,他向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
在出示,向第1组被试说,将出示的照片上的人是个怙恶不悛的罪犯。
向第2组被试说,他是个大科学家。
然后让两组被试用文字描绘照片上人的相貌和特点。
第1组被试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证明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等等。
第2组被试的评价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认识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等等。
实验二他人信息对判断的影响1.实验目的在某种程度上采用定量的方式,检查在个人就同一对象进行难度较大的判断之际,其他人的判断一旦作为信息以匿名形式提供进来将对诸个人的判断产生什么影响。
2.实验材料以45人为一大组,组成2个小组,大组的人数和性别组成比例基本相等。
在透明的玻璃瓶中装入相当数量的豆类。
按一个小组的人数准备好单人桌和椅子。
第一次和第二次判断值的记录纸各一份为一套以及笔记用品。
秒表1个。
3.实验过程让第一组进入实验室坐定,各桌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使相邻二人相互看不见桌上笔记的内容。
(1)实验者给予以下指示:“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准确判断事物数量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根据车流量判断公路的拥护状况、对集会的参加人数作出推测以及根据顾客人数来决定商品的进货量,等。
今天我们想使用装入大豆的瓶子来测验大家的这种能力,请各位给予合作。
首先,请大家用5秒钟时间仔细观察这个瓶子,然后尽可能正确地对瓶子中的大豆数量作出判断。
不要与周围的人作任何商量,安静地决定自己的判断值。
”(2)实验者将装有大豆的瓶子向实验对象呈现5秒钟,然后收回,接着,要求实验对象将各自的判断值记在桌上第一次判断值的记录用纸上,交给实验者。
(3)在将全体实验对象填写完毕的记录纸回收以后,实验者指示实验对象:“不要说话,安静地等待片刻”,在此期间算出判断值的算术平均值,接着向全体对象口头传达每个人的判断值和全体的平均值,进而给予以下指示:“以上是各位的第一次判断值与平均值,请以此为参考重新考虑一遍,做出第二次判断。
请大家再看一遍刚才的瓶子,时间同样为5秒种。
”。
(4)实验者再次将装有大豆的瓶子呈现5秒种,收回后请实验对象填写第二次判断值的记录用纸并交上来。
(5)对第二小组(控制组),用与上述(1)、(2)相同的方法让其填写第一次判断值并回收记录纸。
第一次判断终了至第二次判断开始,让实验对象不要说话,安静地等待片刻,等待时间与前一个小组相同。
省略上述程序(3),用程序(4)的方法要求实验对象作第二次判断,然后结束实验。
4.实验结果将从二组的各实验对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判断值按照下表进行整理,求出各列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及最大值。
5.实验结论两组在第一次判断后有得到数值平均值(实验组)和没有得到数值平均值(控制组)对第二次数值的判断有明显差别,实验组在得知平均值后会受到他人信息判断的影响继而改变自己的猜值。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第一小组受他人信息影响的幅度小于第二小组。
在瓶子中大豆极多或极少的情况下,判断变化的差距将减少,因为在极多或极少的情况下大家可以比较明显的判断出大豆的大致个数,这对相互之间产生的信息影响程度较小。
实验三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1.实验目的思维的灵活性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操作速度和对外界刺激的速度及正确性;思维的独立性则代表了一个人在思维过程中抵御外界与思维内容相近的刺激的干扰以及某些暗示的影响,独立而有效地进行思维的特点。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被试在思维灵活性与思维独立性这两方面的思维品质以及其思维能力。
2.实验材料思维品质测验用表、思维品质练习用表、思维能力测验用表、秒表。
4.实验过程先请一位同伴帮忙做练习,被试打开思维品质练习用表,自左至右依次将每个字的颜色念出来,(不要念字)。
要求念得又快又准确。
万一念错了也不要纠正,可继续念下一个字的颜色。
同伴根据练习答案,核对被试所念的颜色是否正确。
遇到念错的地方,就在那里做一个记号,同时,要由同伴控制时间,在发出开始的命令后,应记下开始时间;当被试念完时,再记下结束时间,最后计算出被试在实验中所花费的时间。
做完练习,完全明白怎么做之后,再打开思维品质测验用表,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正式测验。
做完思维品质测验之后,再进行思维能力测验,打开思维能力测验用表,在二十分钟内完成全部测题。
5.实验结论通过获得练习与实验所要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四冲突方式分等评定1.实验目的1、找出对付组织或群体冲突的方法;2、讨论什么样的解决冲突的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3、提供群体决策的经验。
2.实验方法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数目不限,每一群体,5人至7人。
时间:90分钟~100分钟。
材料:1.给每人发一张冲突方式工作记录单,给每组发一份;2.给每人发一支铅笔和笔记簿。
场所:大房间,为每组配备桌椅。
3. 实验过程1. 讲解者介绍经验。
在群体中,冲突是难免的。
但冲突处理得好,可转化为建设性力量。
2. 讲解者给成员发冲突方式工作记录单,要求他们于15分钟内填好。
3. 把成员分成小组,每组5人至7人;指定一个成员为观察员。
向观察员宣讲权力与冲突问题。
(参看”权力与冲突”等)4. 给每组发一份冲突方式单子,各组填好单子,告诉各组成员不要用息事宁人的方法,如利用多数人的力量(投票),少数人的力量(以压力为基础的说明)或折衷的方法(为了平息争端而让步)。
讲解者鼓励他们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有些不同意见可看作是建设性的。
小组根据逻辑和相互理解作出决定。
要求人们以45分钟时间填好工作记录单。
5. 每组的观察员向该组汇报该组如何进行分等工作和处理分歧意见;说明具体的附带问题,提出有关的反馈。
6. 观察员汇报完毕,各组集中起来,将每组的决定写在纸上并张贴出去。
如果各组的决定差别很大(同一问题,有的划为“1”,有的划为“5”)。
讲解者可要求每组解释所作回答的理由。
7. 讲解者讲述处理组织冲突的五种方式。
他给每一方式举例说明。
组员们按他们取得的经验讨论这些冲突方式。
然后按方式找出处理冲突的方法。
每一案例的冲突都已列在冲突方式工作记录单上(他们通常都能正确地找出答案)。
8.讲解者和小组一道进行活动,考虑从经验中学到的东西,考虑如何将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际情况。
他把要点写在纸上。
讲解者,如有必要,可将规定的时间缩短为30分钟。
冲突方式工作记录单上所说的情况可以重新写出,以反映有关参与者(组员)或群体的利益与需要(这些人中有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者等)。
冲突方式工作记录单4.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为小组成员对案例冲突方法的选择以及讨论后的综合选择: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提出以下几种生活中解决冲突的方法(1)协商:当发生冲突时,由双方派出代表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
(2)妥协:当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寻找仲裁人,仲裁人采取妥协的办法,让每一方都得到部分满足。
作为领导者,首先根据公平的原则,迅速找到双方的共同点,然后找出他们之间最大的可容点和心理接受点,从而使双方都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暂时接受的协议。
(3)第三者仲裁:是由权威人士仲裁,靠法规来解决,或者由冲突双方的共同上级来裁决,要求双方按“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执行裁决。
(4)推延:冲突的双方都不寻求解决的办法,拖延时间,任其发展,以期待环境的变化来解决分歧。
(5)不予理睬:这是“推延”办法的变种,这种不予理睬的办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使冲突加剧。
(6)和平共处:冲突各方采取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方式,避免把意见分歧公开化。
这样做,虽不能消除分歧,但可以避免冲突的激化。
领导者对于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可劝导双方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7)压制冲突:建立一定法规,或以上级命令,压制冲突,它虽可收效于一时,但并没有消除冲突的根源。
(8)转移目标:引进一个外部竞争者,使冲突双方的注意力转向外部的竞争者。
(9)教育:如通过讨论冲突的得失,开诚布公地与双方加以沟通和讨论,使双方了解冲突所带来的后果,帮助他们改变思想和行为。
(10)重组组织:组织内冲突严重而又长期解决不了,干脆解散,加以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