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及片断反思

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练习十第1—3题。

教材说明:

《小数的性质》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材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围绕“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性质的应用”展开。例1是本课教学的核心。它主要以3个表示长度的小数为载体,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从而概括、理解小数的性质。例2、3是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够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辩证观点。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发展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性质,明白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学具准备:米尺、答题卡、小正方形卡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三只小猪中的笨笨猪吗?笨笨猪最爱它的妈妈,它总是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不,笨笨猪又帮妈妈到香肠商店去买香肠,可是它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课件演示:香肠商店里有三根粗细一样的香肠,它们一头装在盒子里,另一头露了出来,并在上面标有每根香肠的长度分别是0.1米、0.10米、0.100米。

笨笨猪耷拉着脑袋,犯糊涂:我应该买哪根香肠呢?

【评析】将枯燥的数学信息融入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之中,由憨厚可爱的笨笨猪在买香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困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热情,渗透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感恩”教育。

2、师:咦,如果你是笨笨猪,你会买哪一根香肠呢?

学生评判,教师收集学生多种想法。

【评析】无论学生的看法与否,教师都给予微笑的肯定。鼓励并尊重学生思维的各异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其实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无论思考答案是否对错,只要有思考,那就是最棒的!

二、逐层深入,自主探究。

1、提问猜想。

师:明明是用三个不同的小数表示香肠的长度,可是为什么会有同学认为它们是一样长,而又有同学却认为它们不是一样长!你们能不能用什么方法或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一下?(小组讨论交流。)

2、验证猜想

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了讨论,教师巡视全班,收集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并分别请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同桌议一议)

(1)教师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多种方法验证。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课件演示。

预设1:用小数意义来分析这三个小数是一样大。

预设2:直接转换长度单位来分析。

预设3:用比较各个数位上的数来分析。

预设4:用直观的尺比一比或量一量。

……

(2)学生拿出直尺用手比一比,直观感知这三个小数大小是一样的。

(3)教师小结:我们同学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证明这三个小数确实相等。(教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看来,这三根香肠一样长。

【评析】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动脑筋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不同的数学方法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充分体现了学生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并将选择探究方法的主动权也放置学生们的手上,由以往我们教师要他们探究转化为学生们自己想探究,自己要去探究,真正意义上由被动式探究向主动式探究转变。

3、再次分析

(1)课件出示:三根香肠的价钱分别标了两种价签:0.5元、0.50元,两种质量:1.2千克、1.200千克;

笨笨猪自言自语说:虽说三根香肠是一样长,可是它们却有两种价钱和两种质量,我到底该买哪一根比较划算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2)师:帮帮笨笨猪,究竟买哪一根最划算呢!

学生分析交流。

(3)小结:看来这三根香肠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价格都是一样的。笨笨猪买任何一根香肠都可以。

(板书:0.5元=0.50元、1.2千克=1.200千克)

【评析】以往的教学设计可能停留在先前的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就进行归纳总结规律,而这里在前面初次探究的基础上,从多方位的再次提供充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们去分析验证,将数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的范围推得更广,同时为后续规律的总结探究作了坚实的铺垫。

4、观察归纳

(1)仔细观察这三个式子,(教师将每个式子中小数的末尾的0涂红)你发现了什么?

先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观察,教师可适当指导:这些0在这里和0.1、0.5、1.2比,影响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如果再添上1个0呢?2个0呢?小数的大小变了没有?添上0没变,那么去掉0呢?根据我们刚才研究的,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现场板书小数的性质。

【评析】在充足的数学信息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等一系列过程中得到“小数的性质“,学生的理解更透,感悟更深。

(2)是不是所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大家看屏幕)

①书第5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②除了这两个小数,你们还能不能举出像这样类似的两个小数?(学生举例,课件随机展示)

【评析】仅仅由眼睛观察算式得到小数的性质并不能说明其意义的广泛性,通过设计放手让学生们涂一涂,说一说,验一验,进一步验证了小数性质得出的准确性,渗透了“枚举法”的思想和“不完全归纳”的学习方法。

(3)小结:看来,是所有的小数——生: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

4、判断。

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因为0.2米=0.20米,所以这两个小数完全相同。()

【评析】由两道判断题让学生们进行辨析,不仅突出了小数性质中的关键词及重点之处,而且也渗透了数学学习中“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的辩证思想。

三、体验应用,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个小数的性质,它在我们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看大屏幕!

(1)出示生活中信息:一条鱼重3.50000千克、小明50米跑8. 02000秒

A4纸厚0.2毫米、黑板长4.08米一堆煤重3吨看了这些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依据是什么?

【评析】将小数的化简和改写融入了生活信息中,充分体验了小数性质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去掉小数末尾的0,这样就可以将小数化简。

出示例2,学生回答,交流化简方法。

为什么105.09中的两个0却不能去掉?

(2)学生抢答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第1小题,全班反馈。

2、智慧小精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

(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你们会吗?试试看!

怎样将0.2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依据是什么?

又怎样将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独立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全班交流反馈。

3、小结:看来我们可以根据小数性质,将小数末尾去掉0从而将小数化简,或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末尾添上0,改变小数的位数。

【评析】虽说这一过程应该是新授环节,但是教师将此设计成探究知识的延伸与运用,是基于在学生刚探究出小数性质的学习基础上,借助其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趁热打铁,进行迁移运用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总结,提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以及质疑等这几个方面小结。

五、独立练习,拓展提升。

1、5分钟集中练习。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哪些“0”能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

什么?(练习十第1题)

3.90米0.30元500米 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2

(3

一个茶杯3元2角一支铅笔6角圆规8元橡皮1元2分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第1题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的?第二题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近似却不相等?说明第三题一般表示价钱都是两位小数,而不能是三位小数。

2、思维拓展:5=50=500

如何使这个等式成立?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评析】分层练习的设计,充分巩固其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和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特别是最后一道开放题的设计,更是将学生思维充分打开,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学生所呈现的多样化的想法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也是自叹不如的。可见,教师只有相信了学习,放开手了,学生自当会创造,会创新!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1米=0.10米=0.100米

0.5元=0.50元

1.2千克=1.200千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成与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中,自主探究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意识的创新,还能在亲身动手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创造”的快乐!即使这种发现已经不再新鲜,即使这种创造不再独特,但只要经历了这个过程,享受了这个过程,就能体会成功的喜悦!然而我认为,此时的探究,应该是适时需要探究,合宜选择探究,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基于这一方面的理解,在《小数性质》一课教学中,我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选择探究;将学生放置学习的主位,让学生逐层深入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延伸应用探究。学生们在适宜的探究活动中发现并掌握小数性质的意义和应用,感知生活中小数之间变与不变的规律,同时也经历思维方法的多样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片段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三只小猪中的笨笨猪吗?

生:记得。

师:笨笨猪最爱它的妈妈,它总是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不,笨笨猪又帮妈妈到香肠商店去买香肠,可是它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生:(学生们立即兴奋起来)想!

(课件演示:香肠商店里有三根粗细一样的香肠,它们一头装在盒子里,另一头露了出来,并在上面标有每根香肠的长度分别是0.1米、0.10米、0.100米。笨笨猪耷拉着脑袋,犯糊涂:我应该买哪一根呢?)

师:咦,如果你是笨笨猪,你会买哪一根香肠呢?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1:随便拿一根,因为它们都是一样长的。

生2:它们是一样长的,我觉得随便哪一根都行!

生3:三根其实是一样长的。

生4:我也认为是一样长。

师:你们都认为是一样长吗?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觉得应该选第三根0.100米,可能它比较长吧!因为它的小数位数最多。

生6:我认为可以选第一根,因为它是0.1,十分位比百分位、千分位上的计数单位都要大。

生7:不好比,因为有一半的香肠都没有完全露出来,被盒子遮住了。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有分歧。(师故弄疑惑)我们要想想办法证明一下,真理究竟是掌握在谁的手里!

反思:探究需要合适的情境

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只有让学生进行了探究的课才算得上好课。可是,仅仅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探究,我们是为了追求探究而探究还是因为情境所需应该选择探究呢?答案很显然应该是后者。在研读本课的教学例1时,教材很简单的呈现了让学生们的操作要求“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你发现了什么?”,而我在第一次试教时,按教材所现,让学生直接量出相应长度的纸条,我认为这一过程就是探究。虽说学生们很容易发现所量纸条的长度是一样长的。但是由于这个发现得来太快,得到太简单,学生根本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得出结论,到后面“总结规律”时,学生们显得木讷而陌生。“什么才是探究”“学生为

什么要探究吗?”我反思着。我认为“探究”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情境去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开展的探究才是应该的探究,才是真正满足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心需求的探究。于是在本片段所示的教学环节中,开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笨笨猪帮妈妈买香肠的生活情境。屏幕上笨笨猪苦恼的画面——“哪根香肠最长呢?”如磁铁般一下子将热心的孩子们注意力聚敛,浓厚的数学兴趣充满了课堂。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数学知识,展开了他们的“思考和选择”,他们想法不一。此时教师的“我们要想办法证明一下,真理究竟是掌握在谁的手里!”一句话更是唤起了学生一探究竟的急切愿望,此时的课堂也收到“课伊始、趣顿生”的教学效果。看来创设有趣的、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是将学生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快乐。

片段二:新授

★第一层:初步探究

师:明明是用三个不同的小数表示香肠的长度,可是为什么会有同学认为它们是一样长,而又有同学却认为它们不是一样长!你们能不能用什么方法或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一下?(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展开了讨论,教师巡视全班,收集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并分别请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生1:因为0.1米就是1分米,0.10米就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0.100米就是100毫米,100毫米就是10厘米、1分米,所以它们爬得一样远。

师认真地听,赞许地点点头说:这个同学真会思考,看来,光看小数的位数多少还不能直接比较小数的大小。你是直接转换小数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课件演示),棒极了。

生2:0.1就是1个十分之一,0.10就是10个百分之一,10个百分之一就是1个十分之一,0.100就是100个千分之一,100个千分之一就是1个十分之一,所以这三个小数大小都是1个十分之一,它们是一样的。

师:好极了(教师向这个同学树起了大拇指),分析并换算小数单位的方法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

生3:0.1米大约有这么长(这个学生用手势做出了一柞的样子),0.10米也是这么长,0.100米还是这么长。它们都是这么长。

师:这个同学很形象的把这三个小数用手势估量了一下,很好,这个方法很直观,只是光用手估量还不是很严谨,要不我们大家一起在直尺上比划比划。(教师倡议着)

同学们纷纷拿出直尺,用手在直尺上比划着(课件演示),教师并询问:0.1米在直尺上有多长呢?

学生异口同声得嚷道:10厘米。

师:0.10米呢?0.100米呢?

生:都是10厘米。

师:看来,我们借助直尺可以帮助我们很直观的看到这三个小数都有10厘米这么长。同学们太会动脑筋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0.1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分米。0.10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0份就是10厘米。0.100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100份就是100毫米。1分米等于10厘米等于100毫

米,所以这三个小数大小一样的。

教师带头鼓起了掌,说:太精彩了,你用我们刚学过的小数的意义来分析(课件演示),你真会动脑筋。(教师轻抚着这个孩子的头)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证明这三个小数大小一样(教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三根香肠确实一样长。(课件演示:三根香肠被笨笨猪从盒子里全拿出来,并且一头对着直尺的0刻度排放着,另一头都指着10厘米,三根香肠是一样长。),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第二层:再次探究

课件出示:三根香肠的价钱分别标了两种价签:0.5元、0.50元,两种质量:1.2千克、1.200千克;笨笨猪自言自语说:虽说三根香肠是一样长,可是它们却有两种价钱和两种质量,我到底该买哪一根比较划算呢?同学们帮帮我吧!

师:帮帮笨笨猪,究竟买哪一根最划算呢!

生1:它们价钱是一样的,因为0.5元就是5角;0.50元就是5角0分。都是每根5角钱。

生2:它们也是一样重的。1.2千克就是1千克200克,1.200千克也是1千克200克,所以它们一样。

生3:它们只是表示小数的位数不同,但是表示的钱数和重量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很会动脑筋分析!

师:看来这三根香肠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价格都是一样的。笨笨猪买任何一根香肠都可以。

★第三层:归纳提炼

师:同学们,那你们仔细观察这里的三个式子中的每个小数,0.1等于0.10等于0.100;0.5等于0.50;1.2等于1.200(教师读音突出这个小数末尾的0,并将这个0用红粉笔涂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每个式子中小数的单位都是一样。

生2:我发现这些小数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它们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师:你能说得更准确吗?

生:第一个式子的三个小数大小都是一样的,第二个式子的两个小数大小是一样。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4:它们的小数意义都表示不同。

生5:计数单位也不同。(一学生快速插嘴)

师:是呀,虽说每个式子中小数的意义、计数单位、小数的位数都各不同,但是它们的大小却是一样的。你们真会观察和思考。

教师手指黑板板书中的红色0:你们再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仔细观察这些0在这里和0.1、0.5、1.2相比,影响了小数的大小没有?

学生们摇摇头,参差不齐的嚷道:没有。

师追问: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数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教师板书相关字眼:小数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师继续追问提示:在哪添上0,哪去掉0?能不能说得更准确?

生:在小数后面添上0,小数的大小没变。

生:把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也不变。

师:这些0都在小数的哪个位置,后面?还能说得更具体吗?

生: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师:(师手指板书0.10米的小数点)是在这儿后面?(学生三三两两摇摇头)那究竟是哪?

生:是小数的最后。

师:很好,就是这个意思,再换个词?

一学生小声喃喃道:末尾!

师:对,就是这个词。大声点!

生(十几个学生一起回答):末尾。

师:这个词好。谁能完整地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师:说得好,谁再来说说?

(分别邀请了四、五个学生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清楚,声音响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并邀请全班齐读。

★第四层:验证推广

师质疑:那是不是所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

师:你们能根据小数在相应的正方形涂色吗?动笔涂一涂。

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实物投影仪展示。

师:除了这两个小数,你们还能不能举出像这样类似的两个小数?(学生举例0.2=0.20、0.8=0.80……,课件随机涂色展示)

师:看来,是所有的小数(教师手指板书)——

全班学生齐读: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反思:探究需要渐进的过程

布鲁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亲自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探究并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开展——“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本节课,关于小数性质的探究,我让学生进行了四个层面的探究活动。第一层,由比较三根香肠的长短入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验证三根香肠的长度是一样的;第二层,在比较0.1米、0.10米与0.100米大小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借助情境的第二个信息,比较0.5元与0.50元、1.2千克与1.200千克的大小,既巩固其思考方法,又为下一步发现规律给予充足的信息资源。第三层,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们自主观察,发现、归纳并初步得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结论。第四层,人人动手,通过给正方形涂色,验证并推广“那是不是所有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呢?”。整个过程,是学生学生们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发现——归纳——再验证——推广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生们的兴趣是浓厚的,思维是活跃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忆更是深刻的。

片段三: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个小数的性质,它在我们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数学信息:一条鱼重3.53000千克、小明50米跑8. 02000秒

A4纸厚0.2毫米、黑板长4.08米一堆煤重3吨学生们自由的读一读。

师:读了这些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其中有两个小数读起来、写起来太麻烦。我想去掉它们后面的0。

师:哪两个小数?怎样去掉?

生:3.50000千克改成3.53千克。8.02000秒改成8.02秒。

师:这样改的依据是什么?

生: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去掉小数末尾的0,这样就可以将小数化简。那8.02中的0能去掉吗?

学生们纷纷摇摇头,大声嚷道: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0是在小数点的后面,而不是小数的末尾。

生:去掉这个0,这个小数就变成了8.2,小数变大了。

师:所以,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只能去掉小数——生:末尾的(学生不由自主地齐声嚷道)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师:那你们能尝试着不改变数的大小,把剩下的0.2、4.08、3这三个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师:怎样将0.2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依据是什么?

生:0.2改成0.200,小数末尾添上两个0,小数大小不变。

师:(老师向这个同学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动脑筋。可是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小数,为什么只添上两个0,而不是三个0呢?

生:因为0.2原先就是一位小数,改成三位小数,只需用3减1等于2,就只添上两个0。

师:那又怎样将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生:就是3.000。

师: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前往别忘记在3的右下角打小数点了。

师:谢谢你,这真是需要引起我们大家关注的地方。

全班抢答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

师:看来我们可以根据小数性质,将小数末尾去掉0从而将小数化简,或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在末尾添上0,改变小数的位数。

反思:探究需要运用的延伸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会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往往我们喜欢在探究过后,让学生进行一系列机械、重复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探究的结论。而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刚刚探究出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却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根据自己“读”的体验进行探究的延伸——“读了这些数据后,你们有什么想法?”“那你们能尝试着不改变数的大小,把剩下的0.2、4.08、3这三个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试试看!”,学生依据刚出炉的性质,根据实际经验的需要和思考,很自然的得出“小数化简和改写”的方法,加深了学数学,

用数学,创数学的实践体验。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探究正是以“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启迪思维”为出发点,抓住已知与未知间的矛盾契机,层层展开活动,促使学生愿想、想学、善学,掌握科学探索方法,求之终身受益。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与机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探究,让探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让创新意识在探究中萌发。此时你会发现,学生其实就是一个创造者。

复式统计表教案1

复式统计表 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材第106——10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教具准备 学生一、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表格,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情境创设,激发统计的需要。 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的校园生活已经快两年了,那么现在的你和刚进校园的你相比在身体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2、填写单式统计表。 (1)课件出示学生一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这是你们一年级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请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6页的表格。(同桌合作填写) 课件汇报 (2)课件出示本班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 师:到了二年级,你们的体重有了什么变化呢?这是我们班学生二年级时体重原始数据,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据填写教材107页上面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写)

课件汇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为了更方便、更清楚地看出我们班一、二年级时学生体重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填写在一个表中。 课件出示: (1)观察上表,有哪几个项目?分别是什么? (2)明确:这样的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分小组独立填写,组内交流。 课件订正。 3、分析复式统计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A:我能知道一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B:我还能知道二年级时体重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多,在多少千克的人最少。 生C:我能知道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生A:希望体重特别重的同学要注意锻炼,减肥。 生B:希望体重特别轻的同学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别挑食。 (2)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 (三)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10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地填写,以及懂得了它的一些优点,希望大家把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及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 王亚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 教学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5×3= 19×3= 11×3= 12×3= 18×3= 16×3= 17×3= 14×3= 13×3= 二、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板题明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齐声朗读学习目标。 三、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59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第一部分内容。 3.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5-8分钟后,比比谁能做对类似题。 58 3232?÷58 3216÷÷4 1 212341?+?

(二)学生自主学习 四、后教 (一)检测 完成课本60页练一练第1题。 (二)展示交流 1、展示、核对学生作业 2、讲解 3、小结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反应出项目数量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出了总体与部分的关系。 五、当堂训练。 5、花卉开花期统计表 植物园为举办国庆花卉展览,对一部分花卉的开花期做了调查: 若清楚反映花卉开花

时间,宜选用图。 六、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三窑完小王亚玲学生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遗憾。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虽说有时也给予了肯定,如“回答得很好,某某同学对这些数据观察得很仔细”,“很不错”等等。但是,鼓励的语言还不够“丰富多彩”,有时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予肯定,甚至忘了请学生坐下。这种失误,同我平时的“教态”不严谨有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与学生的关系显得比较“随意”,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往往用手势示意学生坐下。 虽然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其中的不足之处令我难忘,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今后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突破。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能与别人融洽的相处。 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在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积累使用词语并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过程: ?导入,感受称赞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你们读的声音真响亮,真好听,就像银铃一样。看,一个个坐得可真精神,腰板挺得直直的。 师:听了刚才老师的称赞,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复习巩固,感知称赞 师: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我们在文中理解了两位动物朋友,一位是小刺猬(贴图),一位是小獾(贴图)。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课文中是谁称赞了谁? 生:小刺猬称赞小獾,小獾也称赞小刺猬。 师:说得真棒,这就叫做互相称赞。 师:我们还理解了很多生字朋友,现在考考大家还记得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

师:读得不但准确,而且字正腔圆,我们再一齐读一遍,全班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称赞 师:现在小獾和小刺猬在文中等着我们,让我们再走进课文,看他俩怎样互相称赞的,轻轻打开课本85页,读读课文,用笔画出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的句子。 师:好多小朋友读完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多好的学习习惯哪。 师:小獾学做木工,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可板凳做得怎样?(很粗糙),孩子们结合文中插图看一看,做得粗糙的小板凳会是什么样子呢? 师:你说(抽生说)不好看,而且不光滑,坐着不舒服,还有裂缝。说得真好! 师:像这样的又不光滑又不精致,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就叫粗糙。 面对自己做得粗糙的小板凳,小獾想: 生:他想,小板凳太难做了,我做不出来,还是不做了。 师:想放弃了。 生:我太笨了,连小板凳都做不好,我能做什么呢? 生:我是比较笨的,学不会木工了,我不学了。 师:哦,小獾对自己失望了,有点自卑了。 生:我做的板凳怎么这么难看,我不做了。 师:哦,原来指望自己能做好小板凳,当个好木工,可看了自己的作品却非常失望。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如东县岔河镇古坝小学杨海军 一、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的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奠定必须的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表的操作干扰学习重点。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表的需要越来越少。而且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并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便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虽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对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的理解却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本课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节课针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⒈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说出复式统计表栏目的意义及栏目间的对应关系,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说说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⒉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 ⒊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7-4-10 教学目标: 1、理解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数据的意义和关系,能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回答问题或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计算和读表练习 教学难点:合计的百分数如何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复式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复式统计图的知识?表名、单位、日期;表头的设计;合计和总计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机厂去年生产拖拉机情况统计表 2005年1月 让学生结合昨天学习的知识,说图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义?

对于上面出现的总计,到底要不要?学生呈现一种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结论,理解为什么不要总计:因为这里的总计没有切实的意义。 二、新知学习 (一)问题解决 现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个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学生的整体问题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计算出。 ÷= ÷=24102000120.5% 21002000105% ÷=31803000106% ÷=2850300095% 填入上表得: 到现在为止,表格完成了吗?还没有!还有一个合计的百分率没添?学生探讨该如何填写?思考汇报! 方法一、1054010000105.4% ÷= 方法二、105%106%95%120.5%426.5% +++= 方法三、(105%106%95%120.5%)4106.625% +++÷= 针对学生出现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讨论到底该使用哪种方法?从该处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出发:表示去年实际生产的台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理解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二)问题延伸 你能计算增产的百分率吗?计算并绘制统计表。 (三)读表练习 三、巩固练习 空调厂第一季度声场拖拉机情况,有部分数据已经记载在统计表上,请你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18《称赞》教学设计、板书、反思

18、称赞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根据画面配音。 2、创设情境,自主感悟,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设计理念: 1、以“称赞”为基点,自主感悟“称赞”的神奇魅力,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课中学生也在不断地获得“称赞”,体验快乐。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情境中为画面配音,内化语言,升华情感。 3、寻求“称赞”与“鲜花”的相通点,让“称赞花”绽放在课堂中,绽放在生活中,美丽自己(他人)的人生。 课前准备:头饰、实物(苹果)、课件。 课前谈话:听音乐《金孔雀》,学生边歌边舞。 预设过程: 二、欣赏“称赞”语,导入“称赞”。 1、配乐欣赏“称赞”语。 ★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真会观察! ★读得流利极了! ★你的声音太好听了! ★你的字写得非常漂亮! (2)小朋友,自己大声读读屏幕上的话儿,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有叹号;都是夸奖、表扬别人的话)对呀,夸奖、表扬也叫称赞,称赞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他能带给我们快乐与幸福。 (3)下面我请6位小朋友来读读这些称赞别人的话儿。学生依次读句子,读得好老师送小花。(你读得真好,送你一朵小花;声音真响亮,也送你一朵) (4)我们一起读一读。 2、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 三、欣赏故事,整体感受。 1、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85页,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这个有趣的故事了,我相信今天会读得更正确,更流利。下面请三位小朋友合作读故事,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小刺猬的话,一生读小獾的话。 2、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静静地想。 3、交流:他们获得称赞了吗?谁称赞谁? 相机板书: 刺猬————————小獾 (对!他们是相互称赞。你听得真仔细!送你一朵美丽的花) 四、朗读感悟,体会“称赞”。 导:小刺猬、小獾是怎样相互称赞的呢?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汇编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说课教师—何剑梅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我将从以下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研究。教材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合并。单式统计表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变成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区别。让学生比较单、复式统计表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3)填写、分析数据。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整后再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因为复式统计表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小组的活动人数,便于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

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明确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统计表填写完整,会对复式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德育目标——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收集信息、数据的能力。 五、说教具准备:复式统计表挂图、课件。 六、说教法、学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挂图、统计图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 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听了同学们的发言,那现在你们能小组分工合作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到这些统计表里吗?(能)填表时有两个提醒:你们怎样才能做到填表快,填的数据准确。(分工,四人分别统计一个兴趣小组,相互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汇报:指名填好的同学上黑板填表。(让学生结合自己组内统计表对学生填表进行评价) 看了这样的统计表你知道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举手比较慢同学回答)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称赞》教学设计与反思

称赞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2018 人教版三下《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我拟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情 《复式统计表》是人教版小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36~3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也是在学生在2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简单单式统计表),对数据收集、整理记录与简单的数据分析已有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活动喜爱的调查,引入教学。通过教学,既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又为进一步学习条形、折线统计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本课教学目标

复式统计表教案 公开课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 教具:课件、图片 学具: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生:(看过) 师:老师考考你们。(出示美羊羊,喜洋洋,懒洋洋,沸羊羊,灰太狼的图片),它们是? 生齐声回答。 师:那么在这5个角色中,你最喜欢哪个? 点名学生说,师在图片下写“正”字,男女用不同颜色。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二、收集数据,引导自学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提问1:图中的他们在做什么? 生回答:看书、踢球…… 提问2:课余时间,这几项活动中,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只能选择一样。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组长汇报本组的统计情况。 师生共同整理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没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 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三、合并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 1、师: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 (3)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复式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 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学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复式统计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三.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 四.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早安问好!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称赞》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

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1

复式统计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复式统计表,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三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36页——40页的内容。 2. 教材简析 《复式统计表》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填写表格,体会到统计表的一般特点,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复式统计表的新知建构过程。但对于学生来说,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我想,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说教学流程 下面再具体说一下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口算训练【演示课件】 1、出示口算题,全班齐练,直接写出得数。订正。评价。 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 出示教材36页主题图,问:你从中能知道什么?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4、2、3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杨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兴趣小组呀!)我们学校开设的兴趣小组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选择。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选五年级的这四个兴趣小组来统计,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板书: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 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 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 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 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 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泄气、自信、消除疲劳”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称赞对方的话,读出称赞的语气。 3.反复朗读课文重点语段,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神奇作用。 4.能用一句话来称赞班中的同学,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复习词语。 板凳、粗糙、傍晚、椅子、但是、刺猬、泄气、自信、闻了闻、瞧 2.“闻了闻”变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把“瞧”也变一变吗?(瞧了瞧)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3.昨天我们在童话故事中认识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那是——小刺猬、小獾。他们赢得称赞了吗,那么是谁称赞谁呢? 二、初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热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谁称赞谁? 随机板书: 刺猬小獾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他们相互称赞的句子。 随机出示两句称赞的话: 小刺猬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指名读这两句话,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选一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受称赞之真诚。 1.师:你们想看看小獾做的小板凳吗?(出示三个小板凳图) 师:请你仔细观察小板凳的样子,谁能来说说?想象一下,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坐上去呢?(表面粗糙不光滑、凳脚有高低、钉子没钉进去、坐上去有点摇晃……) 师:是啊,小獾做的板凳很简陋,书上用了一个词,写了这三个板凳的样子?(粗糙) 指名读些小板凳的句子:小獾已经作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2.做得这么粗糙的板凳,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自由读1—4自然段) 预设:

★做得很认真。 ①(出示图)请仔细观察小獾的动作、脸上的表情,你从哪儿看出来,小獾做得很认真? (眼睛盯、不停地刨、满头大汗……) ②谁能把刚才小獾做板凳是那股认真劲儿读出来。 小獾已经作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①(出示3个板凳图)师:你能说说哪一个是小獾第一个做的、哪一个是小獾第二次、第三次做的? 你真能干,一下子就被你发现了。难怪小刺猬要称赞小獾——(生)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②指导朗读。(指名、同桌、齐读) 小刺猬可能拉着小獾的手、兴奋地看着小獾的眼睛……谁能加上动作再来夸夸?请同桌合作。 瞧,小獾听了你的称赞笑了,让我们一起像他一样来称赞小獾。(齐读) 3.小獾笑得多欢哪!那他又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呢? 出示: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①师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让生闻。你闻一闻,怎么样?(很香)你呢?(香极了)这就是小刺猬采的苹果。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复式统计表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 第1课时复式统计表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

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称赞》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 二、学习课文 1、师:这篇课文老师也非常喜欢,我给大家读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哪些句子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那些句子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 (1)出示句子,练习朗读小獾和小刺猬相互称赞的句子。 (2)师生一起朗读这两句话。 2、那这样的称赞起到了怎样神奇的效果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 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1)指导同学们观察第四幅插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2)师: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可以感觉到他们心情很愉快,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学们,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或体会。 (4)我们再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 (5)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1--7自然段,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粗糙 a)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生: 师:是啊!小獾的板凳做得并不好,那为什么小刺猬还要称赞他呢? 5、出示句子: (1)、板凳虽然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 (2)、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3)、你真能干,小板凳一个比一个做得好。(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么做呢? 生: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不好时,有困难时,泄气时,我们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能使我们增强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