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能源-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

能源-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

能源-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提出问题:经过一学期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能源的紧缺与现状,环境的变化与整治,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能源、环境、经济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三者之间也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那么,能源、环境、经济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呢分析问题:一.能源与环境: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1.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

2.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3.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

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我们知道像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等主要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如煤炭、石油类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多种有机污染物形成酸性降水:或降低大气能见度,某些有机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光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能源物质中夹杂的重金属元素也会污染土壤、水域等。

这种种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存环境。

二.环境与经济:1.环境是经济的基础:环境系统向经济系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环境系统可以接纳经济系统的废弃物;经济是环境发展的产物;经济活动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作保证。

2.环境是经济的制约条件:经济系统从环境系统开采资源、能源的数量要受环境系统的供给能力的制约;经济系统向环境系统排放污染物要受环境容量的制约。

3.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界。

当人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就可使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反之,若违背客观规律的要求,一味按人类的主观意志办事,就会使环境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4.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为经济系统提供更多资源,也可容纳经济系统产生的更多的废弃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口也在迅速地 向城 市聚集 ,全世界城市人 口已超过世 界人 口总数 的 49 我国的城市人 口虽然只占全国人 口 0。 6 总数 的 2 .% 但绝对数却居世界前列。 86 , 由于我 国
与环境在实质上完全是一回事,当人们着 眼于 自然界
为人类 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生存空 间和活动场所时 ,将
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因 又不对后代 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原则
关系 ,笔者建 构一个 简单 的框 架 图,说明各子 系统
之 间的初始关系 。
可维持并保持稳定 ;否则,必然使整个系统熵增加, 最终走 向崩溃,导致不可持续发展。 另外 ,人
口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之间也存在一种双 向的关系 ,
二者互相依存 ,相互制约 。可见,人 口、资源 、环境
源 ,二者相互交织 、融为一体,具有连带性、孪生性 。 这样 ,人类 以 自 然环境为场所 ,以 自然资源 为物质基 础和对象进行经济活动; 自 是人类赖 以生活 、不断 然


人 口 、 资 源 、环 境 与 经 济 的 关 系
生产 的物质条件和空 间。
从这个框架 图可 以看出,人 口和经济子系统在从
人 口、资源 、环境 、经济 的关系 实质上 就是人 与 自然的关系 ,瞳 ¨ 为了 比较直观 地反映它们 的
资源子系统索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享受环境子系
统提供的生活空 间和生产空 间的同时 ,也给 自然子系 统排放生活和生产废弃物 , 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 的废 弃物 有一定 的吸收和净化能力 。当人 口和经济子系统 对资源 的消耗小于或等于其再生能力 、向环境排放 的 废弃物小于或等于其 自净化 能力 ,或者人 口和经济子 系统 向资源、环境子系统做 出有益的回馈 时,系统尚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城市人居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城市人居环境包括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主要由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水资源等因素构成。

人工环境主要指城市的建筑、交通、公共设施以及社区组织等方面。

优化城市的人居环境对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吸引人才和外来投资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一个宜居的城市使人们更愿意选择在此生活和工作,有助于凝聚各类人才,促进创新和产业的发展。

例如,新加坡作为一个中小国家,却因其优质的人居环境而成为亚洲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这正是由于其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和人才,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加,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噪声污染等。

改善人居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人居环境的改善还能够带动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传统的工业城市往往面临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而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和引入新的环保产业,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向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德国柏林的城市再生项目成功将废旧工厂改造成滨水公园和创新产业基地,既提升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又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然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资金问题。

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征用、建筑物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等等。

这对于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方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环境管理和监督的问题。

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关注焦点逐渐从经济增长转向人居环境的改善。

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工作等活动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优质的人居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居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人居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居环境的良好与否对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优质的人居环境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优美的自然风景以及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

这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吸引人才和外来投资。

例如,一个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不仅能让居民感到舒适和自豪,还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不仅如此,人居环境的改善还能对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优质的人居环境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而相反,恶劣的人居环境往往会导致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影响其工作和生活质量,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经济发展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对人居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大量的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物排放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大气污染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提供了改善人居环境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通过投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推进环境治理等措施,可以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经济发展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

初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因此,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之间需要实现良性互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双赢。

三、人居环境改善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人居环境的改善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的五个关系

《论生态文明建设中需处理的五个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深刻认识并妥善处理好一系列关键关系至关重要。

这些关系不仅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更是关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局。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犹如生态文明建设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经济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没有坚实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往往举步维艰。

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曾是一些时期的主要目标,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粗放型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生态环境保护又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果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和考核机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约束,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的轨道。

在实践中,一些地区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特色产业,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浙江省安吉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二、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的关系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我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且面临着资源短缺、浪费严重等问题。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如何测度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是人居 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拟通过构建 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评 价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与经济发展之 间的关系, 为城市建设规划、房地产评估开发等提供 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1 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概况
关中地区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的 桥头堡 , 是陕西
0. 338 - 0. 359
- 0. 206 0. 391
0. 106 0. 018
在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主 成 分 上, 西 安 市 得 分 为 0. 978, 堪称关中地区城市经济的 领头羊 ; 宝鸡市
得分为 0. 110, 排列第 2, 咸阳、铜川和渭南 3 市得分
偏低, 分别为 0. 083, 0. 039 和 0. 098, 表明关中地区
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 3 个主成分, 对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渭南 、铜川等 5 个城市的 人居环境 质量的综
合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西安市人居环境质量最优, 其次是 宝鸡市, 再次 是咸阳 市, 渭 南和铜 川 2 市 人居环 境质量
综合得分偏低, 关中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及生 态环境建设皆不平衡. 针对关 中地区城 市人居环
西的作用. 西安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最高, 其城
市人居环境最优, 宝鸡市仅次于西安市, 再次是咸阳 市. 这些关中城镇群的大、中城市, 近年来在城市建
设发展方面投资力度相对较大, 尤其是在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十大魅力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中取得了
显著的成绩. 渭南、铜川 2 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
偏低, 其人居环境质量比上述 3 个城市逊色.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包括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居住 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等的复杂系统[ 13] . 根据关中城 市人居环境状况, 借鉴有关 研究成果[ 9- 10] , 并考虑 到数据的可得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全面性和合理 性等因素, 建立关中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 系, 包括居住条件、生存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与公共 服务设施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 4 个方面的 17 项 指标. 各指标体系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6 年的 !陕西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

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则是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条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下进行,而资源环境的保护又需要经济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依赖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等。

然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而言。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将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因此,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污染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直接危害人类的生活健康。

因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样重要。

三、资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资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资源的保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环境的健康,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环境的保护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空气、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意味着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住房、更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的水资源,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最后,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内部问题,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

资源是全球共享的,环境问题的影响也常常跨越国界。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解决共同资源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与其他国家共同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支持资源环境保护的措施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

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加强社会责任,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证明,开发区的成立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

随着开发区由起步阶段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其发展方式已由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张到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可持续性的发展。

开发区工业经济的转型期恰恰是经济调整的机遇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制度、创新管理,从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增强服务、塑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入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西安经济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其对西安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利弊,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开发区经济活力利弊解决对策引言20世纪中叶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竞相建立了包括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建立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这些开发区的发展,引进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国家对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20年来,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从体制创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真正体现了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排头兵”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发区的创建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之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开放、发挥创新的重要窗口。

关于西安的城市分析

关于西安的城市分析

关于西安的城市分析一、城市概况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

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

到200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城市形成和发展西安是发展迅速、产业兴旺的城市。

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

经济增长连续9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724亿元,增长14.5 %。

经过多年发展,西安目前已建成了以机械设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石油化工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沣渭新区八大发展平台,高新区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六个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开发区之一,经开区全力打造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制造业基地,曲江新区是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之一,浐灞河生态区正在筹办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是什么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是什么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是什么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

如何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两者的协调共进,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过去,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繁荣,采取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带来了经济数据的增长,但却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如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那么,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路径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对于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对于研发和应用环保新技术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的强大动力。

在生态环保领域,应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研发和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

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要加快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研究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发展效益非常重要。

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以往农村的居住条件较为简陋,许多农民住在土坯房或简陋的砖瓦房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们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住房、饮水设施、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第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良好的人居环境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流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农村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农村旅游的吸引力,吸引了众多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休闲度假,带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第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包括居住条件的提升,还要关注农村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当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得到提高时,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他们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先进农业知识和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过去,农村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很多农村开始开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促进了农村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关系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关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乡村新产业的发展也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乡村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人口数量减少,村庄中出现了大量空心化现象。

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用水、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乡村新产业的涌现为了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新的产业。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乡村产业政策的支持,农村地区涌现出了一批新型产业,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这些新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3.乡村新产业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新产业的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新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增加了农村人口数量,减缓了农村地区的空心化现象。

其次,新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改善,如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快递配送服务网络的完善,乡村旅游的兴起提升了交通和住宿条件,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4.新产业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新产业的不断壮大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方面,新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有力推动了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治理等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新产业的兴起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和爱护家园,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

5.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新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结合全球环境问题,谈谈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一般概念是指围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随之不同。

我国《环保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环境保护的内容大体可分两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包括保护城乡环境,保持乡土景观,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环境的调节净化能力,确保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库的持续发展,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即防治在生产建设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污染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

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人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既希望经济能够持续繁荣,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渴望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这些都是支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出现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或者大气污染,那么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

比如,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的发展;企业可能因为环境不达标而被迫停产,影响工业的正常运转;旅游胜地可能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游客,影响服务业的收入。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环保设施的建设、环保技术的研发以及环保人才的培养上。

例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转变发展理念。

过去,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我们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合理布局产业,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行为。

比如,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人们得到合理的补偿。

人居环境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与改善

人居环境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与改善

人居环境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影响与改善第一章: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居环境的质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都与其所处的居住环境密切相关。

本章将讨论人居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善人居环境的措施。

第二章:人居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优质的人居环境对居民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饮水、充足的自然光线和合适的温度等因素,都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但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伴随着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和噪音扰动等问题,给居民带来健康隐患。

因此,改善人居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城市布局、建设绿色建筑等措施尤为重要。

第三章:人居环境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

恶劣的人居环境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如治安状况的恶化、社区互动的减少等。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着重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其生活环境,提供公共设施和福利,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的稳定水平。

第四章:人居环境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人居环境的质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而糟糕的人居环境则会使城市失去竞争力,导致人才外流和经济不景气。

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来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经济的繁荣。

第五章:改善人居环境的措施为了提升人居环境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负担。

此外,建设绿色建筑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第六章:案例分析通过以一些国内外城市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措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例如,新加坡通过改善城市绿化和增设公共设施,成功提升了人居环境的质量,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投资。

英国伦敦通过推行低排放区和鼓励步行、骑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效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关系研究

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关系研究

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关系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分析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首先,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提供更加洁净、健康的空气和水源,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例如,植被的增加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清新的空气;湿地的建设可以净化水源,改善水质。

这些改善措施不仅对于居民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也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人居环境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人居环境建设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可以保留一定的绿地和生态空间,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人居环境建设还可以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还可以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

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落户。

例如,一些具有优美自然环境的城市往往是旅游业和休闲业发展的热点,也吸引了众多的投资和外来人口。

这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居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促进生态建设。

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可以推动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城市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活动中。

这些个人行为的改变将会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生态与人居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绿化、湿地保护、空气净化等环境改善措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于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来说是一个挑战。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

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而城市的人居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和载体,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人居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方法。

首先,良好的人居环境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宜居的城市,应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必要的公共服务。

一个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城市,可以让居民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也能够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良好的人居环境对于吸引人才和人口流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其人居环境。

一个环境优美、氛围宜人的城市,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流入,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此外,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也对于人口流动具有吸引力。

人口的流动对于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促进城市的繁荣。

一个宜居的城市不仅能够吸引外来移民,也能够留住本地居民,稳定人口结构,促进社会发展。

第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也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包括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人居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魅力。

例如,修建公园、广场和文化设施,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而且,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会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人才,促进城市的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呢?首先,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城市规划是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基础。

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同时,城市管理也很重要,要加强城市运行和维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转。

其次,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人居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4-12-09T15:58:01.25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0月中旬供稿作者:田凯
[导读]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由“高投资、出口拉动”逐步转向为扩大内需带动。

田凯TIAN Kai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凌712100;陕西杨凌示范区环境保护局,杨凌712100)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Yangl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Yangling 712100,China)
摘要:鉴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而人居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西部地区较少受到关注的状况,本文对近年来西安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得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程度正在不断增强,人居环境在逐渐改善的结论,并针对西安市人居环境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more and more problem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ithless attention to the western reg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quality of livingenvironment in Xi'an, finds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 city is growing and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gradually improving, and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Xi'an based on the status and issues.
关键词:西安市;人居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Xi'an city;living environment;social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院2E+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9-0323-02
0 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由“高投资、出口拉动”逐步转向为扩大内需带动。

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其规模不断扩张。

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城市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的无序发展也导致大量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在生活品质得到提高的同时,开始渴望享有优质的人居环境,发展与治理城市开始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与治理城市的根本要求,而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

1 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西安市古称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靠秦岭,北临渭河。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是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安市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推动西安建设成适宜的人居环境和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经济综合实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的深入,西安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2年西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66.1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5.6 亿元、1881.8 亿元、2288.8 亿元,由此可以看出,西安市的第三产业在贡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投资消费方面,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63.86 亿元。

2009 年6 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届时,西安无论是在科技实力还是历史文化底蕴方面都将具有国际影响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西安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 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276.38 亿元,占全市GDP 的52.1%,实现工业增加值1340.75 亿元。

三大产业结构由4.44:42.12:53.44 调整为4.48:43.34:52.18。

详见图1。

从三大产业结构的就业结构来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就业结构也开始不断发生转变。

从图2 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缩减速度最快,虽然第二产业整体上就业比例变化不大,但随着近年来西安不断进行结构转型与升级,就业质量开始显著提升,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增加。

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来看,出现了较大比例的提升,说明西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始显现,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十足。

1.2 社会发展状况2012 年中国社科院发布《2012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在该报告中西安在全国294 个城市竞争力中排名第36 位,与2010年相比,名次上升3 位。

西安拥有众多先进科研试验单位和高等教育院校,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其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在科研单位中,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尖端设备,科研实力较强。

西安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是中国西部航空、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

截止2012 年底,西安已开通了80 多条国内航线,13 条国际航线,成为中国四大航
空枢纽之一。

2 西安市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西安市位于北纬34.15 度,东经108.55 度,市境东西长204 公里,南北宽116 公里。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年最高气温在40 摄氏度左右,年最低温度在-8 摄氏度左右,年平均温度1
3.6 度,年温差为26 度。

无霜期平均为219-233 天。

2012 年全年日照时数为1602.361 小时,平均风速为1.2 米/秒,平均降水量为736.4 毫米。

2.2 人文社会环境现状西安市作为历史文化悠久古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一是旅游资源总量丰富、欣赏价值较高。

二是旅游资源中人文资源及其丰富,在2000 多个旅游资源单位中,人文资源占到资源总量的96%。

2.3 人工建设环境现状近年来,西安市将创造高质量的人文、人居和发展环境,形成一流的旅游、休闲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推行了一系列改善人工环境的举措。

淤建设免费城市公园。

截止2012 年底,全市已建成的公园总数已超过60 座,这些公园都已全部免费向公民开放,大小公园以及绿化带遍布市民主要的居住区。

这些公共场所成为居民早起晨练和饭后散步的重要休闲胜地。

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为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市政府自2003 年以来,开展了已存在问题为突破口的“蓝天行动”,积极推行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工艺、新技术。

全市全年满足二级天数的比例由2002 年的49.97%上升到2012 年的89.4%。

盂城中村改造。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许多“城中村”。

其杂乱的规划治理、缺乏基础设施等问题突出。

这些问题在切实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城中村改造刻不容缓,应采取必要措施切实改善棚户区群众的居住条件,使这些群众融入城市,不断提高市民意识,同城市共享人居环境的改善。

3 结论
总之,未来的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还要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根据西安的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淤发展循环经济,优化城市环境;于加强新区建设,调节城市人口密度;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配套水平;榆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档次。

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西安市的城市建设会拥有广阔的前景和未来。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周至田.中国适宜人居城市研究与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27-30.
[3]连红,董成森,朱方长,等.人居环境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