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与方向最全版

合集下载

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产业集群

3年第5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创新发展产业集群□岳玉利摘要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规模实力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对我国发展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对策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A产业集群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相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

不同地区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一)产业集群发展迅速。

中国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改革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目前全国的产业集群约有数千个,而且在大多数行业当中都有了产业集群的存在。

沿海地区发挥先发优势,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产业集群带,中西部的广大城市也出现了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规模、实力不断提高,模式多样化。

中国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实力不断提高。

浙江的产业集群,多以家庭作坊起家,逐渐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现在则进一步演变成现代化的企业,产业集群的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举足轻重。

如温州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等。

我国产业集群根据各地不同条件已形成多种模式。

其一是品牌聚集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品牌的强强联合打造品牌集群,品牌集群集聚起相关行业中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

其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小企业为补充模式,大企业集中生产有战略意义的产品,而将一些较为成熟的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外包给较小的厂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其三是以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立经济开发区吸引投资,投资企业的集中将使该区域形成聚集效应。

其四是以家族关系为基础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江浙地区比较典型,维持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因素在于相互间的信任与承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思路

总252期 第12期 2010年12月贵州社会科学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 ol.252,No.12December 2010作者简介:施平,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院;郑江淮,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思路施 平1 郑江淮2(1 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摘 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演化性、周期性、集聚性、主体交互性、知识密集型和专业化。

要根据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时机、发展战略、赶超模式和赶超战略,确定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发展思路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2-036-039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不等同于战略性产业,也不同于新兴产业。

简单地看,可以说是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结合,即该产业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面向未来的;(2)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具有高增长率。

一旦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兴起,形成了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就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 演化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 特殊 的产业,仍具有其他产业所共有的特征,即演化性。

它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特别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出不断演化的趋势,即从较低技术水平向较高技术水平,以及向更高技术水平进行演化。

技术进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核心力量,但如果一味地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却不很好利用,不能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就会导致技术应用效率不高,甚至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新技术被他人推广应用,成为他人的效益。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过程,除受技术进步影响以外,还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知识要素,尤其是高级知识要素的积累,它的众寡直接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进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知识要素作为支撑。

新时代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界定、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时代我国老龄健康产业界定、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课题“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2020YFC2006100);北京 社科基金项目“‘服务链’视域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匹配研究”(19SRB006)。
[作者简介] 王莉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1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作会议在重阳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 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 :“贯彻落实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 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积极应对人口老 龄化”作为国家战略。在“健康中国”和“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党和 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先后发布 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 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
·20ts Reserved.
2022・3 本期关注 积极老龄化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已成 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题中应 有之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不仅提出了“健 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提出了“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于 2016 年印发了《“健 康 中 国 2030” 规 划 纲 要 》, 明 确 了 未 来 15 年 内“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将发展健康 产业作为其中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党的十九届 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的国家战略,并于 2021 年 11 月 18 日印 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 作的意见》,明确将“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 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投入到老 龄健康产业中,充分满足不同人群在晚年生活 中的各类健康产品与服务需求,已经成为重要 的战略内容之一。

专题3: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3: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梳理:考点二
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东部地区:构筑世界创新高地
构筑世界影响力创新高地,引领新 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率先建 设高水平现代经济体系。
加大开放开发,加强内外通道和交 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 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 加强生态保护。
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
重大 战略
中部地区:中部崛起
加强东中西互动、协调南北发展,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业创新、现 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和国企改 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 开放力度,增强发展活力、内生动 力和整体竞争力。
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
基础梳理:考点二
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3)请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要素流 动;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区域优势, 合理分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区域发展战略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区域发展战略制定 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优先,共同富裕。
基础梳理:考点二
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非均衡发展 战略时期
2024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区域间联系与协调发展
专题3 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4单元 区域发展战略 主题 10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发展 2)区域发展影响交通运输 主题 11 重大发展战略及其地理背景 1)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一、发展成效 (1)二、面临形势 (3)三、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四、主要任务 (6)(一)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6)(二)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 (7)(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9)(四)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 (10)(五)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 (13)(六)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 (15)五、保障措施 (16)(一)提升数据思维 (16)(二)完善推进机制 (16)(三)强化技术供给 (17)(四)加强资金支持 (17)(五)加快人才培养 (17)(六)推进国际合作 (18)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是数据的集合,以容量大、类型多、速度快、精度准、价值高为主要特征,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

据测算,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数字经济、数据要素市场、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布局等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建立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委出台了20余份大数据政策文件,各地方出台了300余项相关政策,23个省区市、14个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央地协同、区域联动的大数据发展推进体系逐步形成。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参照城市群的一般标准和特征,我国广大西部地区条件欠佳,那么,西部城市群会发展壮大吗?它们与沿海地区城市群有什么不同?又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一、发展条件的优劣势分析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条件难以与沿海相比,大部分处于劣势地位,即使优势往往与其他资源和环境的组合效益也不高。

当然,西部不是均质的,少量盆地、河谷地带具有相对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一些基础条件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改变。

川渝城市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①(一)交通区位条件西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深居内陆,加之自然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与外界联系不便,基本处于全球化经济格局边缘。

而近年来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观。

1、战略地位重要西部地区具有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重要战略地位,关乎着国家大局。

西部独特的地形地貌、跨境的民族聚居、复杂的国际政局使其巩固国防、军事安全的地位极为突出。

它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有利于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西部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能矿资源开发对现阶段和未来发展都有宝贵的价值。

西部是我国多数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的集中分布区,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西部地区在保持国家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上还具有基础性地位,三亿多人口的潜在市场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内部需求。

2、交通区位相对闭塞3、基础设施条件改观(二)自然环境与资源禀赋1、自然资源丰富西部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开发潜力可观。

一是能矿产资源。

许多省区都分布有镍、铁、铝、铬等金属富矿,稀土和锡等非金属资源远景储量居全国之首;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陇东高原、四川盆地均探明出整装油田和气田。

二是水力资源。

特别是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占全国一半左右。

三是生物资源。

比如川渝城市群位于平原丘陵生态系统向高山高原生态系统急剧转化地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富集区域和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我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动植物种类最多、最齐全。

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中国教育产业,简单地说,就是指围绕着教育所形成的涉及到教育的一整套产业集群以及相应的商业模式。

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行业,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一方面是指所谓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切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则是指围绕“培育人才”这一核心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或商业性服务。

既包括传统的学前、小学、中学、高中、职校、大学等教育门类,也包括了教育培训、留学规划、海外递交、游学等,近年来的热门职业、教育信息化产品等等。

根据教育资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一、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教育产业属于由政府引导的战略性产业,在中国教育市场中,各类教育机构涉足领域广泽数不胜数,据规模分类,可以大致地分为以下几种:1、国有教育机构。

公立大、中小学校、公办职业教育机构以及相关的社会事业部门等都属于此范畴。

2、民营教育机构。

在我国,由于国有教育机构给学生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比较紧缺,加之我国的学生人数非常庞大,因此这就催生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

私立大、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3、外资教育机构。

外资教育机构属于比较少数的一种,但随着中国逐渐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向外开放,这类教育机构的数量估计也会逐年上升。

比较熟知的就有新浪教育、51Talk等机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2013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中国教育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势头。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教育机构21.8万个,比2010年增长了66%。

教育人口规模更是呈增长趋势,目前全国共有逾2亿人次(不含幼儿园)在学习,仅大学教育的规模就已经接近了3000万人。

而对于教育产业的经济实力而言,自2010年国家推行“互联网+”计划以来,教育领域的经济规模呈现出井喷式发展。

2019年,中国教育行业实现产值40245亿元,较上年增长16.2%,行业整体经济规模超过了酒类、烟草、房地产等众多传统行业。

我国产业集聚特点、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产业集聚特点、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产业集聚特点、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鉴于全球产业分工深化调整、国际国内产业加快转移的大形势下,新能源技术和IT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当前我国的产业聚集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同时,我国的产业集聚也存在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的产业集聚,逐步引导产业集聚向着集群化方向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不同层次的产业集群战略,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一、引言当前,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产业要集聚为何要集聚?因为其最大的好处是获得规模效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对于同类企业来说,集聚发展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传播,使一家企业的创新迅速外溢到其他企业,同时出于生存竞争需要,企业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创新。

对于上下游关联企业来说,产业链中任何一家企业的技术突破,都会给整个产业链带来利益,因而,产业链相关企业都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此外,企业集聚还能强化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延伸产业链条。

总而言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升级,进而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国内外形势的介绍,以及产业集聚的重要功能作用,我认为对我国产业集聚有一个必要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我国产业集聚的特点及问题2008年后全球经济出现分化,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新兴经济体则保持繁荣;而今,受到欧、美等经济体的拖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由于国内外种种原因,我国的产业集聚呈现出了以下新特点。

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尽管产业集聚现象已呈现从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的趋势,但工业仍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工业仍然集聚在东部地区,我国产业集聚发展,对于东中西而言极度不平衡。

我们还可以从表一中看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比重基本是逐年递增的,说明了工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在逐渐改善。

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重要趋势

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重要趋势
区域仅仅 是 一类称 呼 ,缺乏 系统 的认 定程序 。
创 新产 出的 重要 载体 ,推 动 了我 国人 才 、资金 等创 新 资源
的聚 集与 高技 术产 业的发展 。
此外,在我 国珠 三角、长三角等 沿海经济发达 区域 ,
1 4
高 新 观 察 室
2 1 碰 科2第期腰 0年 6 - 1 蟊
册 资金 总计达5 0 0 多亿元 。
中新 天 津 生态城 紧 紧围绕构 筑 高端 、 高质 、高新 产 业体 系的要 求 ,加快 建设 动 漫 园 、影 视 园、科技 园 、产业 园、信 息 园和 总部 园 ,与 中 国 国际 经济 交 流 中心 建 立战 略合 作 关 系 ,进 一 步研 究论 证 产 业发展 规 划 , 出 台 了动 漫 产 业发 展 促 进 办 法 ,构 建起 符合 生态城 建设 需要 的 招 商政 策体 系,从 而吸 引全 国乃 至世 界知 名的 影视 动 漫制 作 、 图书 出版 、互联 网、 广告
从 产 业 结构 方 面 分析 ,产 业 集群 推 动 了我 国三 次产 业
结构 的 不断优化 升级 以及 产业之 间的融合 、协 同发展 。
从科 技 创 新 方 面 分析 ,产 业 集群 作 为我 国技 术进 步 和
广泛存 在 于各 区域 的 专业 镇 和 专 业村 ,这类 区域 在 广 东 、 浙江 等地 存 在 专 门的认 定 机 构 , 而在 我 国其 他地 区对 此 类
与此 同时 ,围绕 外 商 直接 投 资的 产 业链 环 节 ,不 断 涌
在 这 种 环境 下 ,民 营 经 济必 然是 产业 集 群 在我 国成 功
的 关键 。
现 出来 一 系列 配套 企 业 。从 而 长 三 角、珠 三 角等 地 区率 先

产业转移的大战略与大布局

产业转移的大战略与大布局

C over Story /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日前,2015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绿色互联纺织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杨峻、中国纺织规划院院长冯德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传媒中心主任魏林、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巡查员李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尹析明、校长夏平等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上介绍了新常态下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及十二五发展特点和十三五发展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执行副会长杨峻在会上做2015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发展报告。

报告中透露了纺织产业转移的大布局与大战略。

文|本刊记者 居新宇中西部转移速度待提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上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纺织呈现了规模效益增长稳中趋缓、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但是纺织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他特别提到在产业布局调整中,纺织产业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进度低于预期,部分园区建设和招商缓慢,个别产业链雷同及市场目标不确定的园区处于运行停止状态,同时跨国布局仍需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夏令敏对目前产业转移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转移过程中产业升级要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建设,要注重市场开发;二是注重园区化建设,集群化发展;最后他表示协会也将加大市场研究分析判断,为产业的海内外转移提供服务指导。

中西部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传统意义的优势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总体上正在逐步减弱,传统的转移梯度正在消失,特别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人们对土地和土地利用率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转移企业跑马圈地,追逐土地房屋增值,银行融资提现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必然会使企业自食恶果;同样,地方政府以劳动力、土地等简单要素优势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难以为继,与市场脱节贪大求洋基建先行的园区建设模式亦必须引起警惕和深思。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8张)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件(48张)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No Image
提示: 环境污染严重;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 上、 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战略定位: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黄金水道
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 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长江长度长,支流多,南 北对称分布,横贯东西, 联系南北,江海联运,营 运里程长。
上海、武汉、重庆
材料二: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 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 。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 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 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 优势?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 “一轴” ——长江黄金水道 “两翼”——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 “三极” ——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其它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活动P99
1. 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
理背景。
优势条件:
限制因素:
资源丰富,种类多
丘陵、高原、山地地形复杂我国 宏观Biblioteka 发展 格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新时期
我国宏观区域发展战略
我国四大地区
背景 优势区位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2017,浙江)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 相关数据。完成16-17题。
16.影响表中行政区城 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 A.农业发展水平
提示: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 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材料三: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 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 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 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 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是重点城市、重点产业 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如围填海 造陆、现代化口岸、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等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提高海洋资源勘探 技术,推进形成储近用远的海洋油气资源开 发格局,积极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改造和升级传统 海洋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严格控制海洋污染。
毗连区
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 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 应超过350海里。
专属经济区
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 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 应超过200海里。
(3)海洋资源丰富
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 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 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4)海洋灾害种类多
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内 陆的洪涝、干旱和风沙等灾害。海洋灾 害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经 济的发展。
(5)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多样性,即海洋生命的多样性,与 可持续发展的所有三大支柱(经济、社会和 环境)都息息相关,支持着地球的健康运转, 并提供促进人类健康、福祉和繁荣的各种服 务。
04
维护海洋权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 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 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 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的顶层设计。浙江各地特别重视区域规划问 题,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 格局,把它作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战略谋划与前提条件。

中国汽车产业应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中国汽车产业应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 l _ _ j }
接地面临这一 问题
1 _l l{ } ‘ I ;


{ l h h i
I ¨}
J li l
调达到新的融合的痛苦的进程,决不
} ¨ } j 、 l _ Jl |l l l L ; } _t ; i
_l ¨ ! l
第 三 是要制 定跨文 化管 理 的兼收
的国家,不能再以母国的利益为重,必 须转 向第二 阶段—— “ 多轴心主义”阶

也就是在跨 文化管理 中要 “ 求大 同
二 、 产业集群战略 1 、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十 分明显 国外 的汽车 发展 的历 史表 明, 国
存小异” 。
这三 个 问题 不能一 锅粥地 来解决 ,在
企业或行业并购或合作中的不同阶段 中,可以借鉴的解决之道是:
国家的文化 、 合资合作企业 的文化 。 在
可 接受性 、被 认 同性 和利 益共赢 的基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都有着多个 合资平台, 有多方合资伙伴, 他们都是
来 自于不 同的 国家 、 地域 、 同的企业 不
化整合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它有
着跨 跃性 、阵痛性 和文化 的裂变性 这
础上 ,进行 文化融合 。
第 三个 阶段 是达 到一种 文化 自觉 阶段 , 从行为 规范 , 行为 示范和组织习
三个特 点 。需要在某 一个短 时间 内跨 越、 浓缩和整合不 同的历史文化, 整合 中的新与 旧、 中与洋 、 传统 与现代都在 碰撞 和裂变 ,整合 的过程就 是在一 定
集团,必然面临着跨文化管理的现实
合 :第一要 解决如何 对待 文化冲 突的 问题 ;第二 是如何 看待文化 差异 的 问 题;第三是如何进行文化整合 的问题 。

基于制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

基于制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

基于制度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演进与发展摘要:产业集群在我国大力兴起,但是集群演进缺乏应有的能力和意愿。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从制度的角度提出了集群演进的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制度;产业集群演进当今世界跨国投资日趋活跃,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世界经济潮流——产业集群。

一、世界集群的发展与我国的集群兴起当今,世界上那些具有国际或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大多数聚集于某些特定区域而发展起来。

例如在美国,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密歇根的底特律,跑鞋生产集中于俄勒冈,最大的20家地毯商,有19家集中在佐治亚州的达尔顿镇及其附近。

[1]德国、意大利也都发展了产业集群。

秘鲁、巴西、墨西哥、韩国、巴基斯坦、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大量的产业空间聚集发展的现象。

国际产业集群发展现象十分明显,我国情况也不例外。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历30多年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产业聚集来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

在浙江,有著名的大唐的袜业、柳市的低压电器、永康的小五金、海宁的皮革皮件,等等。

在广东的深圳、珠海、中山、顺德、南海、东莞等地,一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如中山古镇的灯饰、小榄的五金制品、沙溪的服装、澄海市澄城镇的玩具、南海西樵的纺织、大沥的铝型材制品与摩托车、顺德伦敦的木工机械、乐从的家具、东莞虎门的服装、石龙等镇的电子产品等。

在东莞,一个小小的清溪镇,生产的电脑磁头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生产的电脑机箱占30%,电脑高压包占25%,微型马达占20%。

在福建、江苏、河北、天津、山东等经济活跃地区,也都出现了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势头。

二、基于制度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特点(一)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时间较短1.我国产业集群演进的主体不健全。

通常来说,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应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制管理等五大相互作用的基本机构,这五大基本机构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五大行为主体。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新趋势

“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新趋势

B usiness上课文/杨维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新趋势“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实事求是地把握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也有助于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的调整期目前,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衰退期,不少国家的经济纷纷陷入间歇性停摆,带来全球经济的断崖式萎缩和缓慢复苏。

我国在当前和未来面临的产业发展环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严重下滑,尽管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体经济并未走出衰退,难以支撑经济长期复苏,而且造成了全球的流动性泡沫。

新兴经济体如巴西和印度等国家经济衰退程度有可能超过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难局面。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衰退中逆势增长的重要力量,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全球贸易2020年初急速下滑,但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强劲反弹,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贸易、资本和信息流动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2020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报告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在经历初期暴跌后已呈现强劲反弹,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最新读数为100.7,高于基线值100,出口订单激增推动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整体指数大幅上升。

中国在国际贸易复苏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

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8%。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

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逆全球化趋势抬头,全球贸易复苏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严重挑战。

全球发展赤字日趋凸显,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可持续增长依然任重道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_郑元凯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_郑元凯

第5卷第2期经济与社会发展VOL.5.N o.2 2007年2月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 FEB.2007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郑元凯[摘要]文化产业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产业。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将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由于经济结构、国家政策以及经营观念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滞后。

因此,应当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营观念,力争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集团企业与文化产业集群。

[关键词]文化产业;制约因素;外部机遇;发展策略[作者简介]郑元凯,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7[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2-0073-04当前,文化不仅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更成为了财富与价值创造的生产力之一。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间接的生产力又是直接的生产力。

文化首先是由知识、价值观、信念、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间接生产力,当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传导方式融入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中去,并通过人力、物质资本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时,它便成为直接生产力。

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经济主体,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进入21世纪后,人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升级,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提高,文化产业在世界各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甚至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20年前曾经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

高端聚集:中国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高端聚集:中国经济空间发展战略
能 区 战 略 , 图 从 经 济 、 业 、 市 等 多 重 角 度 调 整 试 产 城
中 国经济 的空 间结 构 。根据 国家 计 生委 预 测 , 未来
3 O年 , 中国将 形 成 5亿 城 镇 人 口、 5亿 流 动 迁 移 人
基金填 目: 本研究受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 管理科学部重点
项 目“ 于 国 士空 问 分 异 机 理 的 区域 协调 管 理 模 式研 究 ” 项 目批 准 基 ( 号 79 3 0 ) 0 3 0 2 资助 。
・作 者 曾在 2 1 0 0城 市 发 展 ( 州 ) 坛 报 告 过 本 文 。 郑 论 3 8
同时 , 城市体系这 部 “ ” 着 经济 增 长 而呈 现特 有 车 随
的空间阶段性演 化规 律 , 城市 化 的发展 进程 有关 。 与
20 ; 0 9 王凯 ,0 7 和 宏 观调 控 ( 纲等 ,0 9 王 忠 20 ) 樊 20 ; 平 ,0 8 , 很 少 考 虑 中 国 经 济 的 空 间 演 化 趋 势 20 ) 还 ( 朝 林 等 , 0 7) 以 及 聚 集 效 应 最 显 著 的 产 顾 20 ,
业 — — 制 造 业 的 空 间 结 构 。 最 后 , 国 正 面 临 国 际 中
世 界发展历 程表 明, 一个 国家经 济的增长常 常从 少数 城 市 ( 地 区 )开 始 并 逐 步 扩 展 到 其 他 城 市 或
( ed r n2 0 ; etn& S i io 18 ) 其 空 间 H n es , 3 Wha o 0 o hs d ,9 1 , h
经济 增长和 结 构调 整 具有 重 要 的 参考 价 值 。首先 , 中国正处 于工业 化和 城 市 化快 速 发 展 时期 , 经济 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与方向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俩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

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且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俩类:壹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壹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壹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表2我国产业聚集发展指数较高的行业(制造业)
★关于产业聚集指数(CIP)
产业聚集指数用来评估特定产业在全国各地的聚集程度。

CIP的值越高,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越不均匀,呈高度集群式分布发展;CIP值越低,说明该行业的空间分布相对均匀。

壹个地区特定产业的聚集程度能够用产业的地区产值和全国总产值之比或区位商等方法进行度量;从整体上度量壹个产业在全国各地的聚集程度且和其他产业进行比较,需要对各地区产业聚集程度进行汇总且进行适当的表转化处理,影响因素有行业划分的精细程度、区域单元的大小等。

制造业产业集群指数分布在0.22——0.53之间,聚集指数的平均值为0.36.化学纤维制造业的聚集指数最大为0.53,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聚集指数最小为0.22.
说明:化学纤维制造业是个大行业,属于国家行业分类二级目录,下面仍有若干子行业,因此0.53的产业聚集指数属于该大行业的平均指数,其中子行业维纶纤维制造的产业聚集指数高达0.84.
3、中国优势产业区特点
1)区域分布特点:
河北、天津、北京地区优势产业区数量在8个之上的行业分布情况:
★关于优势产业区
产业聚集会形成产业区,行业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的产业区为优势产业区。

产业聚集指数高的行业,其优势产业区的经济规模就较大;产业聚集指数低的行业,其优势产业区的经济规模就较低。

优势产业区的出口、创新、利润指标都要高于普通的产业区,比普通产业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行业分布特点:
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基本原材料制造业、装配制造业四类制造业中,分别有985、856、922、1948个优势产业区,其中装配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区占到总产业区个数的40%,装配制造业的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在经济规模、创新率、利润率和增长率上也都明显具有优势,说明装配制造业最适合以产业聚集或产业集群的形态发展。

3)区域行业分布特点
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装配制造业上,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资源依赖型制造业上。

装配制造业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浙江、上海和福建等6省,主要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等。

北京的优势产业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河南、河北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制品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二、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1、产业集群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且呈跨区域发展趋势
东部地区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集群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和转移,包括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的服装、家电等产业,也包括具有壹定技术含量和资本需求,但劳动力和土地在成本结构中占较大比重的产业集群,如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

东部集群的辐射壹般是以东部具有市场、资本、技术优势的集群中心,通过产业链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配套
服务、专业化生产的产业集群
2、东部地区产业集群正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扩展、
由专业化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由块状集群向链状集群发展。

3、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正处于培育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中西部地区具备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转移,会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

4、传统产业仍然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其中装备制造、金属冶炼等重化
工业集群将越来越多。

5、高新技术企业更倾向于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以共享大型高技术装备和高科技人才资源。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