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法知识点总结与梳理

高中语法知识点总结与梳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掌握好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还有助于理解和阅读其他文本。
下面将对高中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同学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一、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包括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大类。
具体名词通常指的是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而抽象名词指的是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的事物,如情感、感觉等。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数目来计算,有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不可数名词无法用数目来计算,只有单数形式。
2.可数名词的单数变复数规则:大部分可数名词在词尾加-s构成复数形式,部分以-s、-sh、-ch、-x结尾的名词在词尾加-es构成复数形式。
3.不可数名词:大部分不可数名词表示一类事物,无复数形式。
部分名词既可数又不可数,根据不同的意义而定,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其可数或不可数的形式。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等。
1.人称代词:用于表示人的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如:我、你、他/她/它。
2.指示代词:用于指示特定事物的代词,在空间或时间上进行指示。
如:这、那、这些、那些等。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的代词,在句子中作为主语、宾语或表语等。
如:谁、什么、哪个等。
4.关系代词:用于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句和从句的代词。
如:关系代词有that、which、who、whom等。
5.反身代词:用于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和执行者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事物的代词。
如:myself、yourself、oneself等。
三、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
根据动词的不同形式和用法,可以分为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1.及物动词:需要与宾语搭配使用的动词。
如:喝、看、写等。
2.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宾语就可以完成意义的动词。
如:跑、笑、醒来等。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转换:有些动词既可以作为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为不及物动词,其意义和用法有所差异。
高中语文语法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 高中语文语法之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 白菜、拖拉机、计算机"。表示专用名称 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 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 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 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 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 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 南面""中间"等。
高中语文语法之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 七、十、百、千、万、亿、半"等。 高中语文语法之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 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 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 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 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 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 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 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 如"次、下、回、趟、场"。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 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 就可以了。 语文语法归纳总结(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 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语法是将语文课文功能性思维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具体的语文语法体系。
语法是语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发生的现象识别、解释、归类以及体现出的抽象规律的称谓。
正确运用语法,可以让我们的结构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清楚,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句子的分类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形式之一。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七个句子类型,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让步句、比喻句。
它们涉及到句子形式、句式结构、全句主干和从句,以及句子的表述和强调等信息,表达出语言信息的不同内涵。
二、声调声调是语言发音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声调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内容,赋予句子不同的意思,改变句子的强调方向等。
高中语文语法对声调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介绍了声调的基本概念、归类、平调、感叹调、升调和降调等概念,重点讲解了中文句子的声调变化规律。
三、时态时态是指表示动词过去或将来的特定的形式,它能帮助我们表达出不同的时间,表达出主语的一种语言行为。
高中语文语法对时态进行了分类,分为三大类:完成时态、现在时态和未来时态。
它包含的子类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以及过去将来时等等。
四、词性词性是指词语语法形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词分类。
词性是表达句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内涵。
高中语文语法中,有两个主要的词性类型,即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介词和冠词等词类。
五、状语从句状语从句也叫复合状语,是一种表示时间、原因、条件、让步、结果等信息的从句,是高中语文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
它常常出现在主句前,用来丰富主句的信息,表达不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语法中介绍了多种状语从句,包括时间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等等。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高中语文有很多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总结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语文基础语法知识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点击查看: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学法指导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高一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等成分。
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
二、代词代词是代替名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的词语,可以用来代替人或物。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和不定代词等。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
动词在句中可以作为谓语或补语等成分。
常见的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
形容词可以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等。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别的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
副词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程度等。
六、连词连词是用于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语。
连词包括并列连词、选择连词、对比连词、因果连词等。
七、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词语。
介词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目的、原因等。
八、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语气的词语。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呢、吧、呀、啊等。
九、叹词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感情或表示意外、惊奇等心情的词语。
常见的叹词有哎呀、唉、嗯等。
十、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语气的词语。
常见的语气词有:真、太、非常、极、很、挺、还、简直等。
以上是高一语文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语文水平。
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正确表达思想,提升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高中语文语法学习知识总结复习.doc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③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①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②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部分语法总结(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一)词类(一)、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1、名词1)、名词的概念与分类: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名词)2)、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3)、口诀: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
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
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4)、练习: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名词,并加着重号。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动词:1)、动词的概念与分类: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2)、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3)、口诀: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
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
高中语法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中语法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语法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和通顺。
本文将对高中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
一、句子成分1. 主语:句子中具有主动性或表达动作的实施者。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2. 谓语:句子中主语的状态、行为、存在等情况。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3.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或接受者。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4. 状语:修饰动作或行为的情况、时间、地点等。
例:小明今天去了动物园。
5. 定语:修饰名词,限定或说明名词的特征。
例:小明喜欢的动物是大熊猫。
二、句子结构1. 简单句:一个主谓结构即可构成完整句子。
例:小明吃了水果。
2. 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
例:小明告诉我他吃了水果。
3. 并列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简单句共同构成一个句子。
例:小明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橙子。
4. 主从复合句: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从句对主句进行修饰或说明。
例:小明说他喜欢吃苹果。
三、时态和语态1. 时态:动词所处的时间状态。
例: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2. 语态:动作发出的主体与所受的影响关系。
例:这本书被我读了。
四、动词的语气1. 陈述句:陈述事实或提出观点。
例:今天天气很好。
2.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等。
例:请给我一杯水。
3. 感叹句:表示感叹或惊讶的情绪。
例:多美丽的风景啊!五、语法修辞1. 比喻: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意义更加生动。
例:她如花般美丽。
2. 拟人:给予非人或非生物以人的特点或行为。
例:树叶轻轻地低头。
3. 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
例:出来了一位名人。
六、虚词运用1. 介词:表示方位、时间、方式等关系。
例:在校门口等我。
2. 连词: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
例:我喜欢唱歌和跳舞。
3. 代词:代替名词,避免重复。
例:他是我的朋友,我很喜欢他。
七、从句的使用1. 名词性从句:在句子中扮演名词的角色。
高中语文语法大全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3、注意事项:○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高一的语法知识点总结

高一的语法知识点总结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我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通过对语法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提高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对高一阶段常见的语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名词及其用法名词是词语的基本分类之一,它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
名词的常见用法包括单数和复数形式、所有格、名词所有格的表达方式等。
1. 单数和复数形式:大部分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词尾加s或es,但也有一些特殊变化,例如man变为men,child变为children等。
2. 所有格:名词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通常在名词后面加's来表示,如Tom's book。
当名词以s或es结尾时,只需在名词后加'即可,如girls' books。
3. 名词所有格的表达方式:有时也可以使用“of”来表达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如the leg of the table。
二、代词及其用法代词是替代名词的词语,它可以替代人或事物,起到简化句子结构的作用。
代词的常见用法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指代人的称谓,包括主格代词(I, you, he, she, it, we, they)和宾格代词(me, you, him, her, it, us, them)。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代特定的人或事物,包括this, that, these, those等。
3.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包括some, any, no, someone, anyone, nothing等。
三、动词及其时态和语态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事情发生的词语,它的时态和语态可以表达动作的发生时间和主动或被动的关系。
1. 时态:动词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或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
(完整版)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语法必备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完整版)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等。
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
: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中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中语法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语法知识在中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高中语法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句子的成分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根据不同的语法成分,句子可以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在学习句子成分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主语:句子的主语是执行动作或者被动作作用的人或者事物,它通常位于句子的主语位,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等。
2. 谓语:谓语部分是句子的核心,描述了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谓语可以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等,也可以加上宾语和补语来完整表达。
3. 宾语:宾语是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的对象或接受者。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名词等。
4. 状语: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者整个句子的成分,用来说明时间、地点、方式等。
5. 定语: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用来描述或限制名词的属性。
6. 补语:补语是指在某些动词后面需要加上一些补充的成分,才能完整表达动作的状态。
二、句子的语法关系句子之间的语法关系是我们学习语法知识时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语法关系:1. 主谓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是执行动作的主体,谓语描述了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2. 主宾关系: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执行动作,宾语接受动作,说明了动作的对象。
3. 动宾关系: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动词是执行动作的核心,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4. 定状关系:定语和被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定语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限制名词的属性。
5. 主语从句:主语从句是句子中充当主语成分的句子,一般引导主语从句的词有“谁”、“何物”、“怎样”等疑问词。
三、句子的句式结构句子的句式结构是句子的组成方式和形式。
在学习句式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种常见的句式结构:1. 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简单句,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总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我国古代的书面语—文言文,记载了她的悠久与灿烂辉煌。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例如:沛公欲王关中。
(司马迁《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王”译为称王。
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
(司马迁《鸿门宴》)——“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汇总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知识大全高中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断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断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⑶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⑷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北朝民歌《木兰诗》)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用"为"表判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⑸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且相如素贱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陶渊明《桃花源记》)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⑺无标志判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语法知识大总结一.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e”,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an ke”,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二.词类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物量词(尺,斤,个,辆);动量词(趟,次,遭,回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人称代词(我,你,他,大家自己);疑问代词(什么,谁,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例如:很,更加,略微;全都,总,仅仅,只;已经,刚刚,一直;再三,往往,时常,屡次;可,却,难道;不,竟,可能没有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朝,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和,跟,由于等。
(9)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么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结构组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啊,罢了,吧,呢等)。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三.短语定义: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 ]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
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四.句子成分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动词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五.复句(一)复句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
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7、假设复句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
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8、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例如: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