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课件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128e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a.png)
结束语
总结培训内容和重点、强调电气安全意识和责任、展望电气安全发展趋势和 方向。
第三章:电气事故预防和应急 处理
安全用电的基本操作规程、电气事故的预防措施、电气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
第四章: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管电气安全案例分析
电气安全失误实例及其教训、电气安全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安全用电和电气安全管理的反思与改进。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旨在为大家介绍电气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深入浅出的 解释,使您对电气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电气安全技术概述
电气安全技术的定义和意义、电气事故的危害及其产生原因、电气安全法规和标准。
第二章:安全用电技术
电压等级和电气设备的分类、电气设备的安装和验收、电气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7dc3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4.png)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七、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第一种情况:触电者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 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第二种情况:触电者神志不清醒。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 保气道畅通,并用5s时间,呼叫触电者或轻怕其肩膀,以判 断触电者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触电者头部呼叫伤员。
第三种情况:触电者意识丧失。需要抢救,并同时拨打 120。抢救前需要对触电者呼吸和心跳进行判断。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2014年6月21日,中山一位市民,死于触电!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五、触电急救的原则
• 迅速脱离电源 • 现场急救 • 方法正确 • 慎重用药 • 坚持不懈
轻按触电者喉结旁凹陷处(左或右)
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通过“看、听、摸”判断结果:
1)有心跳没呼吸;
2)有呼吸没心跳;
3)既没呼吸又没心跳。 4)没有致命的外伤。
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2、触电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法; 2)、胸外心脏挤压法; 3)、交替使用法
第二章 触电及触电急救
1)有心跳、无呼吸:采用口对口(鼻)呼吸法
操作过程:
(1)抢救者跪在触电者一侧,将其头充分后仰,一只手掰开 触电者的嘴。另一只手捏住其鼻子。
(2)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将嘴紧贴触电者的嘴,手捏住其鼻 子大口吹气。时间2秒,吹气量800-1200毫升
(3)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嘴,同时迅速松开鼻孔, 让气体从触电者的肺部排出,时间3秒。
第三章防触电措施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
![《电气安全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f0c9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3.p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电气安全技术》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电气安全概述 • 电气安全技术基础 • 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 电气安全规范与标准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PART 01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电气安全定义
电气安全是为了防止在电气装置和与 电气装置有关的线路上发生人身事故 和电气火灾事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
使用绝缘工具
操作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如绝 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
安全。
遵循安全规程
在进行电气操作时,应遵循相 关安全规程,避免违规操作。
常见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漏电事故
由于电线老化、损坏等原 因引起的漏电事故,应定 期检查电线,及时更换破 损电线。
短路事故
由于电路连接错误或电气 设备故障引起的短路事故 ,应加强电路检查和维护 。
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能在国 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电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 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电气安全的基本原则
避免带电体接触
应尽可能避免带电体与人体直 接接触,以降低触电事故的发
生。
保持安全距离
在电气设备周围应保持足够的 安全距离,以防止发生电击事 故。
案例三
某医院因医用电气设备故 障导致停电,影响患者的 治疗和生命安全。
PART 02
电气安全技术基础
绝缘材料与绝缘测试
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是用来隔离带电体的材料,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它们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够承受各种环 境条件的影响。
ONE
KEEP VIEW
《电气安全技术》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电气安全概述 • 电气安全技术基础 • 电气安全防护措施 • 电气安全规范与标准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PART 01
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电气安全定义
电气安全是为了防止在电气装置和与 电气装置有关的线路上发生人身事故 和电气火灾事故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
使用绝缘工具
操作时应使用绝缘工具,如绝 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
安全。
遵循安全规程
在进行电气操作时,应遵循相 关安全规程,避免违规操作。
常见电气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漏电事故
由于电线老化、损坏等原 因引起的漏电事故,应定 期检查电线,及时更换破 损电线。
短路事故
由于电路连接错误或电气 设备故障引起的短路事故 ,应加强电路检查和维护 。
电气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能在国 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电气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 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
电气安全的基本原则
避免带电体接触
应尽可能避免带电体与人体直 接接触,以降低触电事故的发
生。
保持安全距离
在电气设备周围应保持足够的 安全距离,以防止发生电击事 故。
案例三
某医院因医用电气设备故 障导致停电,影响患者的 治疗和生命安全。
PART 02
电气安全技术基础
绝缘材料与绝缘测试
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是用来隔离带电体的材料,如塑料、橡胶、陶瓷等 。它们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够承受各种环 境条件的影响。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8b40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1.png)
当发生两相触电时,如线电压为380V,则流过 人体的电流高达268mA,只要经过0.186s就可能致人 于死地,但一般发生的几率较小。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故障 电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形成电压梯度。离 接地点越近,电位越高,电位梯度越高;离接地点 20米外,电位近似为0。
③致命电流 (30mA以上有生命危险;50mA以 上可引起心室颤动;100mA足可致死)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
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 动造成的。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 见的一种,它基本上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 两大类 。
①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 0.7mA)
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 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②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 10.5mA)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 大电流。
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发热、刺痛的感觉增强。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 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4、断落在地的高压导线上触电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 导线,如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 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 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室内不能接近断线 点4米,室外不能接近断线点8米的范围内, 以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定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 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电流危险程度的因素 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 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③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 ④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 ⑤人体电阻的高低。 其中,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 为主要因素。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或线路一相落地时,故障 电流就会从接地点向四周扩散,形成电压梯度。离 接地点越近,电位越高,电位梯度越高;离接地点 20米外,电位近似为0。
③致命电流 (30mA以上有生命危险;50mA以 上可引起心室颤动;100mA足可致死)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
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 动造成的。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电气事故中最为常 见的一种,它基本上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 两大类 。
①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 0.7mA)
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 感觉的最小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②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 10.5mA)
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 大电流。
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发热、刺痛的感觉增强。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 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4、断落在地的高压导线上触电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 导线,如尚未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 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 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室内不能接近断线 点4米,室外不能接近断线点8米的范围内, 以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并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定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 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电流危险程度的因素 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 ①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③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 ④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 ⑤人体电阻的高低。 其中,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 为主要因素。
电气安全技术概述(ppt 63页)
![电气安全技术概述(ppt 63页)](https://img.taocdn.com/s3/m/0640e59daef8941ea76e05af.png)
1.电气事故分类
电气事故是指与电有关的事故,包 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且二者相互 关联并均可能导致二次事故。
1.1 电气 事故
1.电气事故分类
1.1.1 触电事故:是电流及其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造成 的事故。
1.1.2 雷击事故:是自然界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 量造成的事故。
1.1.3 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 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1.1.4电磁辐射危害: 是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 害。一般指频率100HZ以上的电磁波。高频电磁波对人 有伤害以外,还会造成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1.1.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 设备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触电 事故
1.电气事故分类
1.2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2.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2.3 其它电击预防技术
2.3.4 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系统的使用要求: ★ 危险场所如潮湿、腐蚀、建筑场所、宾馆、医用、 临时性电器设备及有金属外壳的移动电气设备和手持式 电动工具,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的等级应与环境、电气设施相符合; ★运行中应对保护系统定期检查和试验,保证其有效、 可靠。保护器外壳及部件连接端子应清洁、完好,胶木 应不变形、变色;铭牌清晰,动作灵活可靠。
1.日常对作业人员进行用电
安全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
确保人员具备安全知识和操
电笔等电工工具有缺陷
作技能;2.电工定期对配电
电机,配电箱漏电:绝缘老
电器、 线路
人员 伤亡
箱、电缆、电机检查维护, 保证其绝缘良好无老化、接 地(触)良好、无裸露技术
2.3.2 安全电压 概念: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而采用的 特殊电源供电的的电压,是以人体电阻与人体允许电流乘 积为依据而确定的,我国规定6V,12V,24V,36V,42V为 安全电压,不超过50V。 安全电压实现了本质安全,但适应范围有限制。常用 于特别危险环境的电动工具(42V)、手持照明灯、局 部照明灯(24V,36V)、大面积导体等场所。 安全隔离变压器:是实现安全电压的常用电源,其内 部有两次变压,通过双层绝缘实现一次与二次间的隔离。
电气安全技术讲义(ppt 31页)
![电气安全技术讲义(ppt 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7b7d026ba1aa8114431d988.png)
按引燃温度分6组
T1、T2、T3、T4、T5、T6
爆炸性粉尘、纤维
按引燃温度分3组
T11、T12、T13
Ⅱ类爆炸性气体(分3级)
按最小点燃温度和最大安全间隙分
ⅡA ; ⅡB ; ⅡC
Ⅲ类爆炸性粉尘(分2级)
26
ⅢA ; ⅢB
(二)危险环境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
L1
L2
N
L3
N
应用范围:
低压用户
农村低压电网
RP
RN
RE
有RE保护时 人体电压近似取决于RE与RN分配相电压时的分压大小 ——危险性降低,未消除
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
7
3. TN系统(保护接零)
保护原理 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ISS→ 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
(4)工作接地合格 不超过4Ω
(5)PE线和PEN线 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7)等电位连结
12
保护接零N 的关系 工作接零PE
C—合用 S—分用
C -S—先合后分
电气装置外露 可导电部分状态
T —直接接地 N —通过保护线与电力系统
中性点联结
电力系统对地关系
I—带电部分与地绝缘 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一)电气防爆
1.防爆电气设备 (1)防爆电气设备类型 (2)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选型 根据:安装环境的类型和等级
电气设备的种类
2.防爆电气线式选择
(3)隔离密封
(4)导线材料选择
(5)允许载流量
(6)电气线路的连
29
七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
![七电气安全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a3aa32cc58bd63086bd5c.png)
2、因电流大,使人产生窒息,使心脏停止跳动而死亡。
电击伤害影响因素
1、电流强度及持续时间: ◆ 感知电流:人体能够感觉,但不受伤害,交流 0.5mA、直流 2mA。 ◆ 摆脱电流:人体电击后能够自主摆脱的电流。感觉麻酥、灼热。 ◆ 致命电流:人电击后危及生命的电流。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 危害越大。工频电流30mA以下及直流50mA以下,对人体安全,从时间 太长,也有危险。 2、人体电阻:由体内电阻和表皮电阻组成 P220 ◆ 体内电阻: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器官呈现的电阻; ◆ 表皮电阻:两个不同电击部位皮肤上的电极与皮下细胞电阻之和。 3、作用于人体电压:在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电压越大,伤害越大。 4、电流路径:从左手至脚,危险最大,从右手至脚,危险相对较小, 从左脚至右脚,危险性小,但人体可能痉挛而摔侄,导致发生二次事故。
不超过30mA,无延时动作剩余电流保护器。
第三节 电气安全用具
电气安全用具:绝缘安全用具、一般防护用具
一、绝缘安全用具 ◆ 基本安全用具:绝缘棒、绝缘夹钳、验电器等。 ◆ 辅助安全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等。
在低压带电设备上,辅助安全工具可作为基本安全用具使用。 基本安全用具:
1、绝缘棒:用于接通或断开隔离开关、跌落式保险、装卸携带型接 地线以及带电测量和试验。
接地。
4、安全接地注意事项 (1)接地电阻:设备及变压器不大于4Ω;变压器总容 量不大于100KAV时,不大于10Ω。 (2)N线主干线不允许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3)各设备N线不允许串接。 (4)单相三孔插座PE和N线不允许串接或错接。 (5)三相五孔插座作用是PE线和N线分开。
5、接地应用范围 P231~232 6、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附加保护 在低压系统中使用,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采用动作电流
电击伤害影响因素
1、电流强度及持续时间: ◆ 感知电流:人体能够感觉,但不受伤害,交流 0.5mA、直流 2mA。 ◆ 摆脱电流:人体电击后能够自主摆脱的电流。感觉麻酥、灼热。 ◆ 致命电流:人电击后危及生命的电流。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 危害越大。工频电流30mA以下及直流50mA以下,对人体安全,从时间 太长,也有危险。 2、人体电阻:由体内电阻和表皮电阻组成 P220 ◆ 体内电阻: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器官呈现的电阻; ◆ 表皮电阻:两个不同电击部位皮肤上的电极与皮下细胞电阻之和。 3、作用于人体电压:在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电压越大,伤害越大。 4、电流路径:从左手至脚,危险最大,从右手至脚,危险相对较小, 从左脚至右脚,危险性小,但人体可能痉挛而摔侄,导致发生二次事故。
不超过30mA,无延时动作剩余电流保护器。
第三节 电气安全用具
电气安全用具:绝缘安全用具、一般防护用具
一、绝缘安全用具 ◆ 基本安全用具:绝缘棒、绝缘夹钳、验电器等。 ◆ 辅助安全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等。
在低压带电设备上,辅助安全工具可作为基本安全用具使用。 基本安全用具:
1、绝缘棒:用于接通或断开隔离开关、跌落式保险、装卸携带型接 地线以及带电测量和试验。
接地。
4、安全接地注意事项 (1)接地电阻:设备及变压器不大于4Ω;变压器总容 量不大于100KAV时,不大于10Ω。 (2)N线主干线不允许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3)各设备N线不允许串接。 (4)单相三孔插座PE和N线不允许串接或错接。 (5)三相五孔插座作用是PE线和N线分开。
5、接地应用范围 P231~232 6、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附加保护 在低压系统中使用,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采用动作电流
电气安全技术ppt_图文
![电气安全技术ppt_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9fa1a9da38376bae1fae60.png)
(5)误操作触电事故较多:缺乏知识和经验 。
*
19
四、触电的急救
1.低压触电时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 ,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但 应注意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 可能只切断零线,而火线并未切断,没有达到 真正切断电源的目的。
(2)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不在触电地点附 近,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 头切断电源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 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引起死亡危险的原因,主 要是心室颤动。当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的周 期时,50毫安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 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时,较小的电流也可造成严 重后果。
*
12
2.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电击危险性也越大。其原因是:
(1)能量的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 的电流减小。
• 但是人们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 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如不能摆 脱电源,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
11
•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室颤电流是指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颤抖的电流。室颤阈值是室 颤电流的最小值。
• 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触电者生 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2)儿童的危险较成人大。
(3)体弱有病的较健壮者大。
(4)体重小的危险一般较体重大的大。
*
17
三、触电事故原因和规律
1.触电事故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违反操作规程。 (3)电气设备不合格。 (4)维修不善。 (5)偶然因素。 除偶然因素外,其他的都是可以避免的。
*
18
*
19
四、触电的急救
1.低压触电时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 ,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切断电源。但 应注意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有 可能只切断零线,而火线并未切断,没有达到 真正切断电源的目的。
(2)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不在触电地点附 近,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 头切断电源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 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引起死亡危险的原因,主 要是心室颤动。当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的周 期时,50毫安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 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时,较小的电流也可造成严 重后果。
*
12
2.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电击危险性也越大。其原因是:
(1)能量的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 的电流减小。
• 但是人们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 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如不能摆 脱电源,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
11
•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室颤电流是指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颤抖的电流。室颤阈值是室 颤电流的最小值。
• 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触电者生 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2)儿童的危险较成人大。
(3)体弱有病的较健壮者大。
(4)体重小的危险一般较体重大的大。
*
17
三、触电事故原因和规律
1.触电事故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违反操作规程。 (3)电气设备不合格。 (4)维修不善。 (5)偶然因素。 除偶然因素外,其他的都是可以避免的。
*
18
电气安全ppt【30页】
![电气安全ppt【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7e361e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两相触电示意图
跨步电压触电
❖ 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 接地体向大地四周流散,这时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 位,要20米以外大地电位才等于零。人假如在接地 点周围20米以内行走,其两脚之间就有电位差,这 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 跨步电压触电。
❖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和人体 两脚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一、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二、安全电压 三、装设触电保安器
保护接地
❖ 定义: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 相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 原理:采用保护接地后,人触及带电外壳时,由于 人体电阻与接地装置电阻并联,人的电阻有 1000~2000Ω,而保护电阻小于4 Ω,因此大部分电 流通过保护接地装置走了,仅一小部分电流通过人 体,大大减轻了人身触电危险。
(1)电流流过人体的时间较长,可引起呼吸肌抽缩,造成缺 氧而使心脏停搏。
(2)较大的电流流过呼吸中枢时,会使呼吸肌长时间麻痹或 严重痉挛,从而造成缺氧性心脏停搏。
(3)在低压触电时,会引起心室纤维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 使心脏停止有节律的泵血活动,导致大脑缺氧而死亡。
2、电伤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 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 见于肌体外部,而且往往在肌体上留下难以愈合 的伤痕。常见的电伤有:
L1 L2 L3
U
跨步电压
20米
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
接触电压触电
❖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内部 绝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由于安装不良,造成设备 的带电部分碰壳;或其他原因会使电气设备的金属 外壳带电。人若碰到带电外壳,就要触电,这就是 接触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 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 接地体向大地四周流散,这时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 位,要20米以外大地电位才等于零。人假如在接地 点周围20米以内行走,其两脚之间就有电位差,这 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 跨步电压触电。
❖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和人体 两脚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 防止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一、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二、安全电压 三、装设触电保安器
保护接地
❖ 定义: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 相连接称为保护接地。
❖ 原理:采用保护接地后,人触及带电外壳时,由于 人体电阻与接地装置电阻并联,人的电阻有 1000~2000Ω,而保护电阻小于4 Ω,因此大部分电 流通过保护接地装置走了,仅一小部分电流通过人 体,大大减轻了人身触电危险。
(1)电流流过人体的时间较长,可引起呼吸肌抽缩,造成缺 氧而使心脏停搏。
(2)较大的电流流过呼吸中枢时,会使呼吸肌长时间麻痹或 严重痉挛,从而造成缺氧性心脏停搏。
(3)在低压触电时,会引起心室纤维颤动或严重心律失常, 使心脏停止有节律的泵血活动,导致大脑缺氧而死亡。
2、电伤
电伤是指触电时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电 刺激引起的生物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 见于肌体外部,而且往往在肌体上留下难以愈合 的伤痕。常见的电伤有:
L1 L2 L3
U
跨步电压
20米
跨步电压触电示意图
接触电压触电
❖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内部 绝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由于安装不良,造成设备 的带电部分碰壳;或其他原因会使电气设备的金属 外壳带电。人若碰到带电外壳,就要触电,这就是 接触电压触电。
《电气安全技术》电气事故与电气安全策略--ppt课件全篇
![《电气安全技术》电气事故与电气安全策略--ppt课件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982a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4.png)
但是,由于用电安全技术普及不够,近些年来国 内的几次重大火灾事故几乎都与电气有关。通过这 些事实足以说明,很多人不具有安全用电的基本常 识。
ppt课件
4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785年,库仑确定电荷间的作用力;
1826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快速发展 原因
信号处理:
放大、调谐、检波等
信号源:
提供信息 话筒
放 扬声器
大
器
直流电源:
负载
提供能源
直流电源
激励: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推动电路工作;
响应: 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电路分析:在电路结构、电源和负载等参数已知的
条件下,讨论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22
4、 电路模型
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 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 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 电路模型。
形成电流两个条件:
1)有足够的能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内因;
2)导体两端有一定的电位差——外因。
ppt课件
25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值为负值。
例:
I
若 I = 5A,则电流从 a 流向 b;
a R b 若 I = –5A,则电流从 b 流向 a 。
一个完整的电路是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由电源、负载、中间环
IS
节(包括开关和导线等) + +
三部分按一定方式组成
E
–
U
的。
ppt课件
4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785年,库仑确定电荷间的作用力;
1826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快速发展 原因
信号处理:
放大、调谐、检波等
信号源:
提供信息 话筒
放 扬声器
大
器
直流电源:
负载
提供能源
直流电源
激励: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推动电路工作;
响应: 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电路分析:在电路结构、电源和负载等参数已知的
条件下,讨论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ppt课件
22
4、 电路模型
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 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 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 电路模型。
形成电流两个条件:
1)有足够的能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内因;
2)导体两端有一定的电位差——外因。
ppt课件
25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值为正值;
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值为负值。
例:
I
若 I = 5A,则电流从 a 流向 b;
a R b 若 I = –5A,则电流从 b 流向 a 。
一个完整的电路是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由电源、负载、中间环
IS
节(包括开关和导线等) + +
三部分按一定方式组成
E
–
U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3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
1.电击
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能量受到的伤 害。主要伤害部位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 部。属于全身性伤害(数十毫安)
2.电伤
是电流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人体伤害。 包括热能造成的电弧烧伤、灼伤和电能转化成 化学能或机械能造成的电印记、皮肤金属化及 机械损伤、电光眼等。多数是局部性伤害。
• 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
伤害作用,但试验证明常用的50赫的工频电流 对触电者最危险。随着频率偏离这个范围,危 害性显著减少。当然高压电流,除电灼伤外, 同样有电击致死的危险。
11.10.2020
精选课件
14
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 /mA 0-0.5
电流持续时 间
连续通电
生理效应 没有感觉
11.10.2020
精选课件
6
低压触电
•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触电者站在地面
或其他接地体上,而人体其他某一部位触及一 相带电体的触电事故。在低压供电系统中相电 压为220V是确定的,因此触电电流仅取决于 人体电阻。
• 大多数触电事故属于此种情况
• 两相触电——两相触电是指人体的不同部位
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事故。由于 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电压是线电压,为相电 压的1.73倍,即380V,因此触电危害远大于 单相触电。
• 人对感知电流的感觉是轻微的麻抖和刺痛。对 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同,成年男性平均 感知电流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平均感知电 流约为0.7毫安。
11.10.2020
精选课件
10
• (2)摆脱电流和摆脱阈值——摆脱电流是指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摆脱 阈值是摆脱电流的最小值。
• 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毫安,成年女性 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毫安。
(2)儿童的危险较成人大。 (3)体弱有病的较健壮者大。 (4)体重小的危险一般较体重大的大。
• 但是人们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 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如不能摆 脱电源,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1.10.2020
精选课件
11
• (3)室颤电流和室颤阈值——室颤电流是指 通过人体引起心室颤抖的电流。室颤阈值是室 颤电流的最小值。
• 致命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触电者生 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 高压线落地会产生一个以落地点为中心 的半径为8~l0m的危险区。
• 一般离开接地体20米以外,就不必考虑 跨步电压的问题了。
11.10.2020精选来自件9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因素
1.伤害程度与电流的关系(触电电流分级 )
电流越大伤害程度越深。
(1)感知电流和感知阈值——感知电流是指 引起入体感觉的最小电流。感知阈值是感知电 流的最小值。
11.10.2020
精选课件
4
3.触电种类
触电事故按造成事故的原因来分
•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运 行的设备和线路的带电体,造成的触电;
•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设备或线路发生 故障时,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 而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而造成的触 电,
11.10.2020
精选课件
5
• 按触电的方式分类: • 低压触电 • 高压放电 • 跨步电压
电气安全技术
11.10.2020
精选课件
1
内容标题
➢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 电气系统安全技术 ➢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 ➢ 雷电的危害与防护
11.10.2020
精选课件
2
第一节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一、触电事故的种类 二、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影响因素 三、触电事故原因和规律 四、触电的急救 五、触电防护
11.10.2020
• 在低压触电事故中,引起死亡危险的原因,主 要是心室颤动。当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的周 期时,50毫安电流就可引起心室颤动。
• 当作用时间相当长时,较小的电流也可造成严 重后果。
11.10.2020
精选课件
12
2.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 电击危险性也越大。其原因是:
(3)电流通过脊髓,可导致半截肢体瘫痪。
(4)从左手到胸部,电流途径最短,是最危险 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电流也途经心脏,也 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的电流是危险 性较小的电流途径,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 致电流通过全身或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11.10.2020
精选课件
16
5.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 (1)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女性的危险 性较男性大,女性对电流较男性敏感。 女性的感知电流和摆脱电流约比男性低 三分之一。
受强烈刺激,但未发生心室颤动
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 迹
在心脏易损期触电时,发生心室颤动,接触部 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致命的电灼伤
精选课件
15
4.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1)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促使心 脏停止跳动,中断血液循环,导致死亡。
(2)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会引起中 枢神经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
(1)能量的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 的电流减小。
(2)通电时间越长,心室颤动的可能 性越大,亦即电击的危险性也越大。
(3)通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 等原因而降低,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 一步增加,电击危险性亦随之增加。
11.10.2020
精选课件
13
3.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 就电击而言,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大于直流电流和高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0.5-5 5-30 30-50 50-数
百
超过 数百
11.10.2020
连续通电
数分钟以内
数秒-数分
低于心脏搏 动周期
超过心脏搏 动周期
低于心脏搏 动周期
超过心脏搏 动周期
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麻感,没有痉 挛,可摆脱带电体
痉挛,不能摆脱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 是可以忍受的极限
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 时间过长引起心室颤动
11.10.2020
精选课件
7
高压放电
• 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时,会发生高压 放电而导致触电。而且电压越高放电距 离越远 。
11.10.2020
精选课件
8
跨步电压
• 当带电体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附 近会形成电位分布,如果人位于接地点 附近,两脚所处的电位不同,这种电位 差即为跨步电压。
• 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接地电压的高低 和人距接地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