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动手作业方案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动手作业方案研究报告
研究目标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动手作业的方案,以提供简单而
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们提出了
以下动手作业方案:
1. 实践任务: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重量等。
2. 游戏活动: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研究,如数独、
数字连连看等。
3. 视觉辅助:使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数
学概念,如绘制柱状图、折线图等。
4. 团队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学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
意识和沟通能力。
实施建议
为了确保动手作业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教师角色:教师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2. 适应不同水平: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动手作业,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3. 定期反馈: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动手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4. 创意激发:鼓励学生在动手作业中展现创意,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结论
通过采取以上动手作业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不同,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些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当前,社会上和教育部门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减负”。
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减负”是否意味着不布置作业?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没有恰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有效备课中,只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但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着迷于题集,作业形式单一、陈旧,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中,作业内容枯燥乏味,缺少个性化。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生研究的灵活性和适当性,扼杀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因此,我们决定进行“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2.1通过研究教师作业布置的量、难易度和形式等,结合教学实践,使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知识,又对教学进行延续和补充。
2.2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设计作业时应面向全体,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3.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本课题重点在一所小学的1600余名学生中进行。
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还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实验法等。
组内研究人员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边实验、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经验,获得研究数据,得出结论,找出存在的问题,再修订计划,再研究,再反思,最终得出有效的措施。
4.课题研究的过程4.1准备形成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4.1.1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优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1.2确立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成立课题研究组: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本课题主要以本组成员为主研,个别数学教师参与。
2)通过看、听、访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前期调研,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设计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数学教师一般都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且每个班级人数较多,教学工作量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而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很少。
平时作业设计单一化,甚至仅局限于使用课本中的习题以及与课本配套的教辅用书中的习题。
没有认真地思考设计学生的作业,更难做到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这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怕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严重。
綦春霞在《数学理论与数学课程改革》中说:单纯的训练甚至比停止训练更容易让人脑神经出现萎缩,对数学技能训练来说,单纯、机械、过度的训练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
因此,合理进行作业设计已成当务之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大多数数学老师意识到有效的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队伍。
现实社会的要求。
(1)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作业设计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课题组为增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针对我校数学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特点,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在小学新课标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许多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但现在小学数学中的作业存在很多问题:1、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不高。
主要原因:作业单调,形式单一,以计算训练为主;反复训练多,举一反三少,不注重练习设计;复习期间作业多,以机械操练为主,学生负担重。
2、学生的数学作业效果不佳。
主要表现: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少,课后完成多,因为课后干扰较多,以至于学生作业错误率高;教师下水作业少,对作业难易程度不太了解,以至于一些难题在讲课期间没做渗透,而在做的时候急急忙忙讲一通,使学生一头雾水。
3、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不提升。
在长期低效作业的作用下,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探索神奇的数学知识变成一种负担和任务,变成为了让家长和老师不失望才学数学。
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的。
所以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极为重要,有效的作业可以解决当前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如何设计作业、练习,使训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2)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家庭作业等如何有效处理;(3)作业检查、批改的注意点;(4)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如何关注。
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让学生喜欢做作业,高效地完成作业,从而把他们从繁重的机械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我们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
“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报告: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

报告: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背景小学数学实践作业在学生的数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作业设计的复杂性和法律问题。
本报告旨在研究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最佳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简单而没有法律问题的小学数学实践作业,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效果。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1. 研究现有的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分析其复杂性和法律问题。
2. 分析学生的数学研究需求,确定他们在实践作业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 设计简单且具有实践性的数学作业,避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4. 进行实地测试,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
5. 根据反馈意见对作业进行修改和优化。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计实现以下结果:1. 提供简单而有实践性的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方案。
2. 减少作业设计的复杂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完成作业。
3. 避免法律问题的发生,确保作业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安排本研究将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 收集和分析现有的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案例:1周2. 分析学生的数学研究需求:2天3. 设计简单且符合实践性要求的作业:2周4. 进行实地测试和收集反馈意见:2周5. 修改和优化作业设计:1周6. 撰写最终报告:3天结论本研究将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简单且有效的实践作业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效果。
通过避免复杂性和法律问题,我们将确保作业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是⼩编整理的⼩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1 ⼀、课题回顾 (⼀)问题的提出 我校学⽣部分来⾃本市、绝⼤部分还是农民⼯⼦⼥。
学⽣的作业从教师布置到学⽣完成⽅⾯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通过对学⽣、家长、教师进⾏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个⽅⾯弊端:⼀是作业份量过重,时间过长。
我校学⽣有语⽂、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作业。
既有课内的,⼜有课外的。
其中语⽂、数学学科作业最多,学⽣⼀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以⾄多数学⽣只求“完成”,不求“质量”。
⼆是⼀味地抄写算,形式单⼀、以书⾯作业居多,也有⼀些⼝头作业,但动⼿操作性的作业较少。
数学作业多为计算、解应⽤题及⼝算训练。
⽽且重复的的作业多,缺少新颖有创意的作业,远离⼩学⽣的实际⽣活和社会⽣活,缺少和学⽣⽣活世界、情感世界相联系的情景。
真正的能⼒训练的、创新意识培养的、拓展性的、体验性的作业少之⼜少。
三是只练基础,不讲技能。
布置作业⼀般都是⼀些纯基础题,学⽣⽆须动脑思维,不⽤操作实践。
四是只讲数量,⽆的放⽮。
有的教师只知道多布置作业让学⽣没完没了地做,⾃⼰不厌其烦地改,但教师设题是随意的、盲⽬的,学⽣作业是徒劳的、⽆效的。
五是缺乏层次,搞“⼀⼑切”。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班上学⽣学习层次的差异,“要难⼤家难,要易⼤家易”的“作业⼤锅饭”现象很普遍,也很严重。
让有差异的学⽣做⽆差异的作业,造成有的学⽣“吃不饱”,有的学⽣“吃不了”的现象,因⽽产⽣了作业抄袭和不肯做作业的现象。
六是只顾学科本位,不注重学科间“量”的协调和“质”的整合。
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各顾各的,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考虑当天各学科的作业“总量”对学⽣来说处于“饱和状态”,还是出现了“结晶”现象,更没有考虑到学⽣科学⽂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经常处于被动的灌注状态。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提出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研究潜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
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研究兴趣下降,研究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研究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研究者的研究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注贯注工具,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注贯注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研究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研究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年级是学生接触分数的开始,分数的意义与应用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应用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为了提高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分数应用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四年级学生分数学习的现状,找出学生在分数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2. 探索适合四年级学生分数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总结有效的分数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四年级学生分数学习的现状分析(1)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3)学生对分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2. 分数教学策略研究(1)情境教学策略(2)合作学习策略(3)探究式学习策略(4)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3. 分数教学案例设计(1)分数概念的教学案例(2)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案例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数学习的现状和需求。
3. 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观察和记录教学效果。
4. 经验总结法:对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课题研究步骤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个月)(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分数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分数学习的现状和需求。
(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
2.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个月)(1)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分数学习的难点和问题。
(2)设计并实施不同的分数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3)观察和记录教学效果,收集相关数据。
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个月)(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分数教学策略。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课题研究

完整)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课
题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有效的数学作业布置方式,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一)探究数学作业布置的相关理论,包括分层布置、优化布置等;
二)界定有效作业布置的原则,包括主体性原则、课内外联系的原则、层次性原则、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三)通过实验班的实验研究,验证优化作业布置方式对学生数学研究的影响;
四)总结有效作业布置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的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将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进行对比,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例如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庭辅导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班级中,采用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改变作业时间、内容和形式,并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
在对照班级中,继续采用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方
式,作为对比组。
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学生研究质量进行比较,来验证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
一)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促进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惯,消除拖拉作业的现象;
四)推广本次研究成果,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探究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探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现状背景1.小学数学课内外布置作业的现状:(1)长期以来,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作业,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作业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业、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3)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既有古代东方数学重视算法的优势,又有近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
但是,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
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
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通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背景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作业设计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如何设计出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作业。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小学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看法和反馈。
3. 实地观察:观察小学数学课堂,了解实践作业的实际情况和效果。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预期结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 对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提出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策略,以满足小学教育的需求。
3. 根据调查和观察结果,提出改进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实践作业设计的有效指导和策略。
2.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3. 增加对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和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1. 文献综述: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问题。
2. 设计调查问卷: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3. 实地观察:观察小学数学课堂,记录实践作业设计的情况。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5. 结果总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6. 撰写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预期困难与解决方法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数据收集困难:可能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解决方法是合理安排时间,与相关人员协商并获得支持。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 实践与探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在当今世界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发展基础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众所周知,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布置好作业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各科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题海战术上,久而久之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甚至弃学现象也随之发生。
因此,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目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是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去完成;另一方面又要达到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能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课题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作业量少而精,达到作业有效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落实高效课堂精神。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培养教师的研究探索精神。
课题研究内容:1、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
2、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应该布置哪些作业,作业容量上要考虑量理性、作业量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有针对性,作业量要分层,作业难度要分层、完成的时间要分层。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

.《校本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些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有的应用题甚至就是机械地辨别、模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缺少情趣的作业形式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作业的设计,数学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作业的形式,将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
在国外,有效作业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美国学者库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将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研究。
同时,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形式的改革,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意义,它主要有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等四种类型,很受学生欢迎。
在国内,特别是提出“减负〞后,虽然有不少教师进行过有关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但缺少成系统的研究。
从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来看,这是一支研究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队伍。
虽然有人员的调动,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研究,目前课题组成员均具有本科学历,教改意识强烈,有论文在省、市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发表。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上传教案资料

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教案资料一、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我们决定开展此次课题研究。
本次研究旨在:1.分析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现状;2.探讨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3.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作业布置与批改过程;4.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分析;(2)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分析;(3)影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分析;(4)改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措施。
2.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一定范围内的小学生、教师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现状;(3)实地观察:深入课堂,观察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了解实际情况;(4)访谈法:与部分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看法和建议;(5)实验法:在实验班级中尝试改进措施,对比实验前后的变化,分析效果。
三、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设计问卷,准备实验材料;2.实施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和实验;3.数据分析阶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四、预期成果1.揭示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提出改进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措施;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质量;4.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实验教案资料1.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现状调查问卷;2.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改进措施实施方案;3.实验班级作业布置与批改案例;4.实验前后学生数学成绩对比分析。
希望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我们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方法,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贡献力量。
四上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四上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一、小课题名称。
二、研究背景。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学生学习了乘法运算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在数学计算中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能够熟练背诵这些运算律的公式,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开展本小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目标。
1. 了解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存在的困难和误区。
2. 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 学生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程度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乘法运算律概念、公式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单计算时的准确率。
2. 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现状分析。
收集学生在解决购物、行程、工程等实际生活问题时运用乘法运算律的作业和测试题。
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能正确识别运算律的适用场景、计算错误等。
3. 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加深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期刊和论文,了解乘法运算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的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3. 行动研究法。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的学生作业和测试题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思路

小学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思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载体。
相当多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作业设计方面,一是作业机械重复性较多。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教材和课堂知识,作业的模式以考试为主,考什么练什么,机械、重复的较多。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忽视了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知识形成与掌握中的作用,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
二是,习题种类较少,缺乏创新。
无法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衡量和提高学生认识及运用水平,无法和具体难点及学科实现有机结合,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时间安排比较呆板。
--般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致的学习活动,完成一致的学习任务,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差异。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课题研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有效布置的课题研究
火湘桥学校魏文婷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新课程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业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效的补充,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面对知识起点不同的学生,“一刀切”地布置作业显然是违背教育原则的。
现状:在应试教育风潮不退,当前数学教学又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深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也必然地摆在每位教师面前。
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作业布置恰当,让学生通过适量的“习题”训练,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并得到分析、综合、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的训练,实现数学方面的全面发展。
基础:作业布置(分层布置、优化布置)的相关理论;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相关研究理论。
二、概念的界定
结合相关理论,个人认为,所谓“有效的作业布置”必须体现以下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而认真的完成作业,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二)课内外联系的原则:我们数学书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
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量的将课内和课外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作业的练习中进行知识的可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应用,并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层次性原则: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的原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育性与趣昧性相结合原则:我们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
三、理论研究假设
假设在实验班对学生作业进行时间、类型和内容的优化实验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培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课题研究目标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注意跟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努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评价一致的简单原则,以灵活多变的、新颖有趣的、富有探索价值的开放式作业为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完整的作业形式。
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希望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同时也使拖拉作业的现象彻底消失。
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变被动写作业为主动要求完成作业,并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在作业有效布置中得到提升。
五、课题研究内容
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就是从最基础的数学作业入手,改革传统的数学"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作业时间的改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一般放于课堂内完成,尽量不出现在回家作业之中。
(二)作业内容的改革:把以前大量的重复,机械计算题,改为解决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三)作业形式的改变:数学作业一向以书面作业为主,现在采用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网上家庭作业、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等形式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六、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在实践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就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措施和方法,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有效的实施措施。
(二)文献法:通过查阅、分析、整理有关的文献,获取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三)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有效作业实施情况的调查,记录并收集资料,从而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
七、课题研究对象
实验班级:本校四年级(1)班;
对照班级:本校四年级(2)班。
八、课题实验研究相关设定
(一)研究(实验)要素:
实验自变量:教师布置各类型的作业、有效地作业设计
实验因变量:学生的学习质量
实验无关变量: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庭辅导、学习时间等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二)实验控制:
一方面要使实验变量随实验的意图变化,切实贯彻方案规定的程序、原则,保证落实到
位;另一方面保持实验教师、实验对象、实验环境的相对稳定,排除来自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干扰。
九、课题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5年9月):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对“有效地作业布置”作出明确界定。
2、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根据目标借鉴、尝试多种作业布置方式,观察实验、对照班级的效果,及时改进,总结出一些有效地作业布置方式,设计出一些有效地作业设计。
3、结题鉴定阶段(2015年12月):形成学术论文、四年级有效作业设计若干及相关反思案例。
十、课题预期成果
教学论文、四年级有效作业设计若干、相关反思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周日南.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用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②郜舒竹.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数学教学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