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含例题)题型一:鉴赏诗歌“炼字”艺术炼字类题型常见设问方式主要有:1.诗中某字用得好(或“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2.某句(联)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请简要分析。

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名题精选】【示例1】(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思路解析】题干已点明三四两句中“斗”“攒”两字用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分析时应联诗句上下文语境,具体解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体现在哪里,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斗”在句中用作动词,山崖本是静态的,用“斗”字,则将江两岸的山崖比拟化了,仿佛是两头巨兽在搏斗一样,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突出山崖的陡峭;而“攒”字是“群峰”的形态,因为“日隐”,天色昏暗,群峰连绵,重峦叠嶂,宛若攒聚在一处,突出峰峦密集、重叠、拥挤的状态。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技法点拨】解答炼字类题型切忌将该字孤立起来、割裂理解,而应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此类题型解题步骤通常是: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顺带指明手法;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该字在写景状物方面的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出该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 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 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诗歌复习备考:诗歌鉴赏“炼字”类题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5. 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

B. 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 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D. 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

16. 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华严寺①与友生会话苏舜钦危构岧峣②出太虚,坐看斛日堕平芜。

白烟覆地澄江阔,皎月当天尺璧孤。

疏磬悲吟来竹阁,青灯寂寞照吟躯。

老僧怪我何为者,说尽兴亡涕泪俱。

【注】①华严寺:樊川著名八大寺之一。

②岧峣:矗立高耸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来到华严寺与朋友见面聊天,共同欣赏日落美景之事。

B.“出太虚”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华严寺寺庙高大雄伟,直插云霄。

C.颈联借寺庙的景象“疏磬”和“青灯”,营造出了孤寂凄清的氛围。

D.尾联借老僧之问,道出原委,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15.这首诗颔联写景,既是实写,又充满想象。

其中“阔”“孤”二字最为动人,请赏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②春。

为于耆旧③内,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诗歌鉴赏习题-诗歌炼字及答案详细解析

20200302诗歌炼字一、诗歌鉴赏(共3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逢故人王建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

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走马登寒垄①,驱羊入废城。

羌笳三两曲,人醉海西②营。

[注]①垄:田埂。

②海西:北海西头,极偏之地。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百战”极言战争频繁,“一身”又突出孤单凄凉,数字“百”“一”对比鲜明。

B.“何时”即是“无时”,蕴含无尽的失望,“每日算归程”突出归乡急切,语言委婉。

C.“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

D.身处偏远的海西军营,见到故人只有羌笳助兴,诗人悲喜交集,一醉方休,愁绪更深。

2. 颈联中“寒”废”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案】1. C 2. “寒”字交代了天气的寒冷,渲染了周围的环境,突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废”字表明城池的荒废破败,表现边塞的荒凉以及战争的频繁。

【解析】【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C项,“‘走马’二句互文见义,描写战余生活,诗人驱马放羊于寒垄之间,傍晚又驱赶回城”理解错误,此句写边塞之人快马登上寒冷的高丘,登高望远,以迅疾的马之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其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在寒冷的季节登临高处写出了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登高望远的结果却只能徒增伤感的心情,更加深了情绪之怅然。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炼字高考真题

2012年安徽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问: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13年福建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问: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休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接近即可..2010年广东卷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问: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参考答案①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010年江苏卷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问:有人说诗中的“凉”字是诗的诗眼;试作赏析..参考答案1“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同时也是全诗中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所以“凉”字是诗的诗眼..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近要求作答..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鳞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夜归”是本诗的关键;诗中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开篇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012年重庆卷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预报金王寂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参考答案“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解析: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炼字训练题+课件29张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 流入广袤荒原。从炼字角度考虑:一“随”字,化静为动, 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 趋向来。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 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 蓬勃朝气。
【答案】①形容词使用自然。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 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 字,在气氛上令人感到古城之空旷,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无相知之人自然 孤寂。②动词使用神奇。"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 影摇,仿佛城也摇起来,化静为动,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异趣横 生:“滴",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 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下滴下似的,突出了露珠将滴欲滴的动态感。
解析:全诗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 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 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 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 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 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微风中,亭边柳条、 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 我离去。 “系”字采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 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黄莺在这即将分离的 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 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表达出对此地的留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炼字题专题练习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nɡ):行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注】。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及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宫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特殊命题,专门描写后妃、宫女的生活。

写宫词的多是男人。

虽然他们不会有机会进宫体验生活,但是他们善于想象,想象那个三千粉黛而真正男人只有一个的后宫生活。

所有宫词表现的都是同一主题:争宠和失宠。

由于得宠的人也害怕失宠,最终也难免失宠,所以失宠女人的凄凉和寂寞就成了一代代诗人反复表现的主题。

第二句中表达最为传神的自然是“锁”字,故而为诗眼,宫女们被锁在宫内,年华逝去,无法出门。

三、四句中落红的自由与宫女们的不自由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女们的可悲、可怜。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步_________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释含义、明手法)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_________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炼字题+课件29张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曾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 “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又如: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 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 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 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用词精当 ①“重”“迟”二字用意精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手 法】,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 【句意】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效果】表现出离别之时 的依依不舍之情。【情感】 ②“漠漠”“冥冥”运用叠词,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 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作者使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渲 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 迟的去鸟,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
化无
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3.诗歌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①抒发诗人身处边塞,羁旅思乡的愁苦。 ②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 ③为好友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而感到欣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⑵ 凉 风 : 秋 风 。 《 礼 记 ·月 令 》 : “ ( 孟 秋 之 月 ) 凉 风 至 , 白 露 降 , 寒 蝉 鸣 。 ”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炼字题训练及答案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

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解析版)

第22天诗歌鉴赏语言类试题(炼字、炼句、诗句作用、诗歌风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注)①致虚庵:书斋名。

②籯yíng:竹笼。

③明月:这里指珍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藏书万卷”“遗金满籯”分别指诗礼传后世与积金遗子孙,这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B.胡逸老为人仁爱,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仁爱必能致祥,他的后代必得佳子弟。

C.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妙能常得于心目之前,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D.诗人表达对胡逸老敬慕之情,也表明了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

2.清代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称赞此诗颈联为“奇语”,你对此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②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

③视听结合。

眼见之山景,耳听之雨声,巧妙汇聚结合。

④情景交融。

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自己不与世道同流合污的坚贞情怀”错误。

诗中并未提到世道恶劣污浊,诗人称赞胡逸老不慕荣利、诗礼传家、雅有山水之趣,从而表达自己与胡逸老一般有高雅的人格。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山景随着宴坐如画图呈现,为视觉;水声透过夜窗像风雨传来,为听觉。

视听结合。

化静为动。

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炼字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___(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__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

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答“A”,错误的请答“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的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___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居竹轩【元】倪瓒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1)请简要赏析第二联中“侵"“覆”两字的妙处。

___(2)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现了屋主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

教考衔接2025诗歌鉴赏专题——炼字艺术

教考衔接2025诗歌鉴赏专题——炼字艺术

真题引路(做准题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 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 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 D. 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15.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 艺术效果。
真题引路(读懂诗歌)
首联点明了时令和地点,春水上涨,碧绿的溪水与两岸的草地相映成趣,构成了一 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这样的描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暗示了诗人愉 悦的心情。
颔联运用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比喻手法。蜉蝣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斥鷃则 满足于小空间的生活。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在浩渺的自然面前的渺小感, 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教考衔接
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有何妙处 ?
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 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 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 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பைடு நூலகம்
教考衔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哪一 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 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 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 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 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 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分)(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

(1分)答案:桃花流水鳜鱼肥。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3分)答案: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4分)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如答案不在以上要点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4分)答案: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

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

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

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答案】8.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3分)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

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

(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

(意思对即可。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

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分)答案: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

“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

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案: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