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腧穴激活疗法
穴位按摩治疗手法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等。
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主治:⼩便⾚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图解:五、⽳位:⼼经(⼼⽕)位置:中指掌⾯。
操作:①补⼼经:在⼩⼉中指⾯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热神昏,烦躁,夜啼,⼝⾆⽣疮,⼩便短⾚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的,⼤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没做的好。
只是上⾯说的是患⼉,应该对应⼤⼈的也可以的,中医⽳位是⼀样的。
健⾝是全民的,⽆论是以什么⽅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下试试了! 常见病⽳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常有效,合⾕⽳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痛、⾼⾎压、⾯疱也很有效。
“合⾕”是将拇指和⾷指张成45度⾓时,位于⾻头延长⾓。
2.治疗便秘的⽳位与指压法 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肌⾁,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由于此处能刺激⼤肠,使⼤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
指压时先深吸⼀⼝⽓,⼀⾯强压⼀⾯吐⽓,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代劳时,采⽤同样的呼吸法)。
3.治疗出汗的⽳位与指压法 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配。
所以,称为“阴⾕”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左右上⽅的⽳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处的⽳位,对治疗多汗症⾮常有效。
阴⾕能够缓和冲击⾁体性、精神性的变化,更是有助于回复的⽳位,肾俞⽳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道。
4.治疗低⾎压的⽳位与指压法 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的指压叫“百会”的⽳位。
“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将两⼿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强⼒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液循环会变为良好。
另外,当全⾝慵懒、⼿脚冰泠、⽬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位,可以达到效果。
此⽳位是在脚踝的正后⾯。
⽤⼤拇指及⾷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同样的要领强⼒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
腧穴的名词解释
腧穴的名词解释腧穴是中医药中一个很重要、有着悠久历史的概念。
它被认为是中医药和中国民间传统医疗保健技术中一个神奇的部分。
它指的是位于人体特定解剖结构下的独特穴位,可以活化人体自身内部的潜在能量,或者补充人体营养,从而保持健康。
腧穴是中国传统医学推拿技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自然疗法,其医疗理念和技术中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穴位上施行一种特定的按摩,以激活、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
腧穴的概念可以追溯至先秦六韬中的“经腧”,是中国古代为使自身身体良好而研究的关于人体的一门学问。
腧穴可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身体得到有效的调节,从而达到调理身体状态、疏通经络、消除疼痛和病症的作用。
腧穴的特点主要是位于特定的解剖结构上,有其独特的形状以及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深度。
每一个腧穴的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具体可以概括为六大腧穴功能:调整体质,强调阴阳平衡,增强体能,平衡精神,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可以说腧穴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国人认为很重要的按摩技巧。
腧穴技法是中医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技巧。
它通过腧穴的特殊位置和按揉力度,运用多种方法,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还可以降低压力水平、帮助睡眠、改善消化功能、清除体内毒素,使身体保持健康。
腧穴的技术和药物的治疗方法一样,有其特点和规范,技法要根据情况而定,要施行时也要对腧穴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使用腧穴技法,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腧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它既可以调节人体状态,又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体质,是一种自然和有效的调理方式,是中国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因此,要使用腧穴技术,必须具备正确的理念和相应的技术,以便在施行腧穴技术的过程中及时调节和平衡人体的能量。
中医各经络常用重要穴位取穴方法及作用
中医各经络常用重要穴位取穴方法及作用一、大肠经重要穴位1.商阳穴:调解便秘取穴方法: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2.合谷穴:治疗面部、口部病痛。
取穴方法:一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3.曲池穴:降血压功效明显。
可治疗皮肤病,通便清结大肠。
取穴方法: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4.肩髃穴: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或在空调房时应穿短袖,注意保暖。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5.迎香穴:通鼻窍功效,治疗鼻相关疾病。
鼻炎,闻不出气味等。
二、胃经重要穴位1.承泣穴:治眼睛疲劳。
2.四白穴:明目穴、养颜穴。
3.足三里穴:长寿穴、救命穴,养生大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犊鼻穴,也称外膝眼穴)。
(膝盖凹陷处,膝眼下三寸旁开一小指。
4.丰隆穴:化痰强穴。
5.解溪穴:放松身心、改善脑供血不足。
三、脾经重要穴位1.太白穴:治疗腹胀、食欲不佳。
取穴方法:足内侧缘,第一跖(zhi)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2.三阴交穴:妇科病特效穴、流产名穴。
取穴方法:三阴交在脚内踝尖上三寸,就是从内踝向上量四指,胫骨(小腿内侧骨)后缘凹陷处,用手按时比其他部位敏感,有胀疼的感觉。
3.阴陵泉穴:妇科病的万灵丹。
4.血海穴:治疗妇科病、湿症、丹毒等皮肤病。
四、心经重要穴位1.极泉穴:救命穴。
心脏突然供血不足(晕倒,休克),马上按此穴,血液能以极快的速度供给心脏。
也是解郁大穴。
2.少海穴:调节心肾的重要穴位。
3.神门穴:非常重要的穴位。
安定心神,增强睡眠。
治胃心不和寝不安.五、小肠经重要穴位1.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2.养老穴:治疗老年人疾病如眼睛昏花、耳鸣、耳聋、高血压等症。
3.小海穴:增加心脏力量,祛人体躁火。
六、膀胱经重要穴位1.睛明穴:保护眼睛的穴位。
2.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治疗腰酸背痛,腰肌劳损,也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释放毒素。
中医穴位图(精)
中医穴位图中医穴位图图解下载经外奇穴按摩疗法刺激疗法指压疗法人体穴位图解人体穴位图经外奇穴图解◆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颈部穴位图解(头侧)◆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脚底部反射区图◆数脊椎骨窍门图解◆更多……◆面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头部颈部穴位图◆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穴位图(内侧)◆上肢穴位图(外侧)◆下肢穴位图(内侧)◆下肢穴位图(外侧)◆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更多……◆头部穴位图解◆胸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腹部穴位图解◆上肢穴位图解◆手部穴位图解◆足部穴位图解◆头顶穴位图解◆腿部穴位图解◆足底穴位图解◆口内穴位图解◆更多……中医按摩治病中国的医学,自古以来便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穴道的效果。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气血不顺百病生”的句子。
所谓的气血,就是支配内脏的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若流动混乱,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穴位就位于能量流动的通路上。
这种通路称为“经络”,穴道的正确称法应是“经穴”。
内脏若有异常,就会反应在位于那有异常的内脏经络上,更进一步地会反应在能量不顺的经穴上。
因此,通过给予穴道刺激,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而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穴道疗法的目的了。
穴道疗法对疾病极高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地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按照不同刺激穴道方法,进入下面相应专栏。
指压疗法◇常识篇◇急救篇◇美容篇◇精神篇◇治疗篇穴道刺激疗法·基本常识及治疗其它按摩疗法·有效的家庭疗法人体穴位分类腧穴的分类方法(一)经脉分类法经脉分类法,即根据十四经脉循行路线而排列腧穴的方法。
该方法强调腧穴与经脉之间的联系。
每条经脉都有若干腧穴归属其下,如手太阴肺经左右各有11穴,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有20穴,足阳明胃经左右各有45穴,足太阴脾经左右各有21穴,手少阴心经左右各有9穴,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有67穴,足少阴肾经左右各有27穴,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有9穴,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穴,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穴,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穴,任脉24穴,督脉28穴。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同一部位里的不同经穴,有相同的主治病症
——共性
熟悉经脉的循行,才能把握腧穴作用
(二)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有关。
2024/8/5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11
手六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名 本经主治
两经主治
手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厥阴经
肺、喉病 心病 心、胃病
神志病
手阳明经 手少阳经 手太阳经
接交合
别名
窦氏八穴,交经八穴,流注八穴,八脉八穴 作用
治本经及奇经八脉的病变。
2024/8/5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26
(八) 交会穴
概念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
部位的腧穴 部位 多分布于头面、躯干 作用 治本经及相交经脉的病变。
2024/8/5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27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定位、命名
定位、命名、归经
二、 分类
从名称、位置、归经、作用区分为
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
2024/8/5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3
1. 十四经穴(经穴)
概念
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 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有固定的
归经——所有的腧穴都分布在十四经脉上 名称 部位
主治本经病证
数目: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一直延用至今
肘膝以上穴
肘膝以下穴
2024/8/5
局部病证 ——远治作用、全身疾患(发热、神志)
经络腧穴腧穴总论课件
15
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的作用与其部位密切相关 *同一部位或区域的腧穴,虽是不同经脉,其主治作 用相同或相近
腧穴按摩法
第八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腧穴按摩法腧穴按摩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
由于用力和手法方向、力量大小不一,则治疗作用各异。
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手法,还出现了包括向下的压力、向上的提力、以及相对的挤压力的综合手法。
它是一种古老的物理治疗手段。
是中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技术操作。
远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该治疗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
在《金贵要略》中已经有关于“膏摩”的记载。
历代医家在医疗实践中使其治疗和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魏晋隋唐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繁荣景象,我国医学在此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该技术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目前已引起国际医疗组织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它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腧穴按摩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护人员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
通过手法作用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的做所有用功,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能”可作为信息的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刺激局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舒筋整复、活血祛瘀、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功能、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内能的结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体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腧穴按摩可调整信息。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腑的固定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于全身的机能平衡。
提高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一.评估(一)核对医嘱。
了解患者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二)患者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三)患者心理状况及对此操作的信任度。
二.适应症各种急慢性疾患和临床表现,如胃痛、肩周炎,失眠、便秘、牙痛、头痛等。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其中,通过针灸调理经络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如同人体内部的高速公路网,连接着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是气血运行、信息传递的通道。
当经络出现阻塞、气血不畅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而针灸疗法正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针灸所用的针具多种多样,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毫针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纤细而柔软,通过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达到调理经络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和深度。
比如,对于实证,可能会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以泻其邪气;而对于虚证,则会采用较轻柔的刺激,以补其正气。
那么,针灸是如何具体调理经络的呢?首先,针灸可以疏通经络。
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者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经络气血瘀滞时,就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此时,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激发经络的气血运行,消除瘀滞,使经络通畅。
例如,对于患有肩周炎的患者,针灸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贞等,可以疏通肩部的经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其次,针灸能够调和气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分布和运行,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比如,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而对于气血上逆的患者,针刺涌泉、太冲等穴位,则可以引气下行,平抑气血上逆。
再者,针灸还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病。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驱除病邪。
例如,在感冒初期,针灸大椎、风池等穴位,可以扶助阳气,抵御外邪,缓解感冒症状。
在针灸调理经络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主治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精准选穴。
穴位治疗的科学原理
穴位治疗的科学原理
穴位治疗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科学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络系统:中医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穴位分布在经络的特定部位。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和信息传递的通道,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2. 穴位的神经反射作用:穴位与身体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刺激穴位可以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传递刺激信号到相关器官,引起局部或整体的生理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 穴位的生物电作用:穴位是人体电生理活动的重要部位。
穴位处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较低的阻抗,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变穴位部位的电场分布和生物电活动,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4. 穴位的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穴位部位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细胞等,刺激穴位可以释放这些物质,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从而治疗相关疾病。
总体来说,穴位治疗通过调节经络系统、神经反射作用、生物电作用和药理作用等多个途径,达到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治愈疾病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
穴位治疗仍存在争议,其科学性和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用针刺入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疗法的方法及作用。
一、针灸的方法: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人体的脉络气血运行规律,选择相应的穴位。
人体有365个主要的穴位和数百个次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2.刺激方法:在选择的穴位上,用细尖的针插入穴位,然后进行刺激。
主要有以下几种刺激方法:(1) 刺入法:将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达到适当的深度后,轻柔旋转针头,以促进气血的运行。
(2) 点刺法:用针尖快速刺入皮肤,然后快速拔出。
适用于一些局部痛、肌肉紧张等情况。
(3) 电针法:在针灸针上接通微弱的电流,通过电流的刺激,增加针灸的疗效。
(4) 灸法:将艾草燃烧为烟雾或火热的艾柱,在穴位上进行灼烧。
(5) 其他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刺激方法,如温针法、悬针法等,针灸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3.治疗过程: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而定。
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在20-30分钟左右,根据病情可以调整。
二、针灸的作用:1.调节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器官的功能,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2.促进气血流通: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气血不畅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缓解疼痛: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的效果。
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4.调整免疫功能: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于一些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针灸有良好的疗效。
5.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某些神经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
中医调理身体激活身体自愈机制
中医调理身体激活身体自愈机制中医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卓越的方法,一直被视为珍贵的宝藏。
中医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激活身体自愈机制,即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帮助身体自愈。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医调理身体激活身体自愈机制的方法和原理。
1. 了解身体的整体平衡中医强调人体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体各器官和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当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保持平衡状态时,人体才能发挥最佳的健康状态和自愈能力。
因此,中医调理身体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身体的整体平衡状况。
2. 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调理身体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体质在面对疾病和调理方法时会有不同的表现和适应度。
通过判断个体的体质类型,中医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理论,每种食物都有其特定的性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有关。
在饮食调理中,中医推荐根据个体的体质来选择合适的食物,比如温热体质的人可以适当选择寒凉性的食物,调节体温平衡,从而激活身体的自愈机制。
4. 中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草药具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可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等,从而改善身体的内环境,激活自愈机制。
不同的中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因此在使用中草药调理身体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并按照中医的用药原则进行搭配和煎煮。
5.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调理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激活自愈机制。
针灸的针刺方式和穴位选择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和腧穴学原理来进行的,具体的操作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中医师来执行。
总结起来,中医调理身体激活身体自愈机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了了解身体的整体平衡、中医体质辨识、饮食调理、中草药调理和针灸疗法等。
背部、脚底穴位图
中医:背部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脊柱两旁共有106 个穴位。
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部,如心、肝、脾、肺、肾、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十二俞等穴位都集中在背部,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按摩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疏通经气、促进气血运行、振奋阳气、活血通络、养心安神、平衡阴阳、调和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健康长寿的目的西医:1.通过按摩,激活背部处于“休眠”状的免疫细胞,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进而调和全身的内脏器官与组织,达到袪病强身的目的2.通过按摩,达到放松、整理脊椎的目的,解除脊柱对神经的压迫所导致的疾病,促使经脉气血畅通、恢复脏腑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一块骶骨及一块尾骨组成,所以成人椎骨总数为26 块。
脊柱,人体的第二生命线,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它支撑着人体大部分的重量,且脊椎是神经的重要通道,由于人经常处于直立状态,加上地球吸引力的作用,使脊柱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加上不良的工作姿势,导致脊椎出现变形、错位、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变形,从而对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产生压迫刺激,,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头疼腰痛,甚至影响内脏的功能。
常见病种为颈椎病、腰椎病。
主要症状不能直立、头痛、眩晕视力糊记忆力下降、颈肩酸痛、食欲不振、反胃、呕吐、下肢无力严重者可能导致瘫痪生物全息学认为,足部具有75 个身体各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
它是人体整体缩小的投影,反映全身状况的一面镜子当人体某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足部先对应的反射区会首先做出反应,提示我们做好预防与治病的准备足部按摩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详细介绍了全身的经络和腧穴,其中有许多是足部的穴位,还详细介绍了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指出:脏腑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穴位,根据不同穴位的症状可以推断相关的脏腑功能出现了问题。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
《经络腧穴学》重点腧穴及特定穴定位及部分操作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腧穴及其特定的定位和操作方法。
经络腧穴学在中医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针灸疗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点的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
1.风池穴(GB20):位于颈部的两侧,枕骨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头痛、眩晕、颈椎病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2.四白穴(SI3):位于手背侧腕关节横纹的尺侧,是治疗头痛、颈肩痛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3.内关穴(PC6):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腕横纹的上1.5寸,是治疗心脏病、胃痛、呕吐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4.合谷穴(LI4):位于手背第1、2掌骨之间,掌指关节褶处,是治疗头痛、感冒、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5.足三里穴(ST36):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方,腓骨与胫骨之间,是治疗脾胃病、虚弱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6.气海穴(CV6):位于腹中线下脐4寸,是治疗脘腹痛、腹泻等疾病的重要腧穴。
操作时,可以用手指或针刺浅插,适度用力按压,每次约5分钟。
以上只是经络腧穴学中的一些重要腧穴及其特定定位和部分操作方法的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腧穴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具体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时结合个人体质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操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经络按摩80个特效穴位
中医经络按摩80个特效穴位中医认为,经络穴位按摩,可强身健体、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人们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穴位按摩以达到防病祛病的目的。
比如,按摩气海穴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按摩关元俞穴可有效改善男性性能力等等。
下面为您介绍80个特效穴位。
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养生保健特效穴1.补虚特效穴——关元穴2.手脚冰凉特效穴——气海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去除睡意特效穴——上星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4.加强腕力特效穴——大陵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5.提高女性性欲特效穴——回春穴(即十宣穴)6.提高男性性欲特效穴——睾丸7.延长勃起时间特效穴——关元俞穴8.早泄特效穴——大肠俞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9.持续老年性生活特效穴——阴廉穴10.安神醒脑特效穴——神庭穴11.平定情绪特效穴——少府穴12.晕车晕船特效穴——鸠尾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常见小病特效穴1.发热特效穴——曲池穴2.咽痛特效穴——少商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咳嗽特效穴——列缺穴4.胸痛特效穴——巨阅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5.胸闷特效穴——督俞穴6.晕厥特效穴——人中穴7呕吐特效穴——合谷穴8上腹痛特效穴——中脘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9.下腹痛特效穴——大横穴10.腹胀特效穴——建里穴11.呃逆特效穴——耳穴膈区12.便秘特效穴——支沟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3.下肢水肿特效穴——三阴交穴14.面部水肿特效穴——太溪穴15.头顶痛特效穴——四神聪穴16.偏头痛特效穴——太阳穴风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7.前额痛特效穴——印堂穴18.头晕特效穴——风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9.鼻塞特效穴——迎香穴20.肾绞痛特效穴——肾俞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1.胆绞痛特效穴——阳陵泉穴22.手臂麻木特效穴——手三里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3.眼肌痉挛特效穴——攒竹穴24.迎风流泪特效穴——承泣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5.腰酸背痛特效穴——委中穴26.小腿抽筋特效穴——承山穴27.老年人流涕特效穴——卜迎香穴28.口干舌燥特效穴——天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9.磨牙症特效穴——内庭穴针对疾病的特效穴1.心动过速特效穴——少海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心动过缓特效穴——通里穴3.心绞痛特效穴——内关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4.低血压特效穴——素髎穴5.失眠特效穴——安眠穴6.哮喘特效穴——定喘穴7.肋间神经痛特效穴——阳陵泉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8.胆囊炎、胆石症特效穴——胆囊穴9.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特效穴——中脘穴10.贫血特效穴——脾俞穴11.甲状腺功能亢进特效穴——膏盲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2.尿路结石特效穴——下极俞穴13.高脂血症特效穴——丰隆穴14.梅核气特效穴——四关穴15.月经超前特效穴——太冲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16.月经延后特效穴——气海穴17.痛经特效穴——三阴交穴18.胎位不正特效穴——至阴穴19.小儿厌食症特效穴——承浆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0.小儿疳积特效穴——华佗夹脊穴21.催乳特效穴——膻中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2.更年期综合征特效穴——血海穴23.小儿流涎特效穴——涌泉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28.肩周炎特效穴——照海穴29.脚腕扭伤特效穴——环跳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0..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特效穴——飞扬穴31.手腕扭伤特效穴——阳池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2.颈肩僵硬特效穴——肩井穴33.小指发麻特效穴——小海穴34肛周瘙痒症特效穴——长强穴35.眼角鱼尾纹特效穴——瞳子廖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6.黑眼圈特效穴——四白穴37复发性口腔溃疡特效穴——劳宫穴中医经络按摩的80个特效穴位记住一生受益(图)38.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特效穴——下关穴39慢性咽炎特效穴——太溪穴. . .。
重新认识腧穴的作用
重新认识腧穴的作用重新认识腧穴的作用1. 起源与发展腧穴,又被称为穴位,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
自古以来,中医理论就认为腧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具有调节气血循环和身体机能的作用。
腧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黄帝内经》等,而其发展则经历了千余年的实践和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
2. 腧穴的定义与分类腧穴是中医学中一个专有名词,它指的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特定部位的一种特殊解剖结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腧穴可以分为经脉上的经穴、络脉上的络穴和其他特定区域上的穴位。
经脉上的经穴是指位于经络上,具有明确解剖位置的穴位,如我们常说的肩井穴、大椎穴等;络脉上的络穴则是指位于络脉上,如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足阳明胃经的合谷穴等;其他特定区域上的穴位,如头部的百会穴、胸部的心窝穴等。
3. 腧穴的作用机制腧穴的作用机制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腧穴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整体的阴阳平衡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腧穴的刺激可以通过经络传导、神经反射等作用途径,调节器官功能、改善疾病症状。
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腧穴处有较高密度的血管、淋巴管、神经丛等重要结构,刺激腧穴可以改变局部的血流和神经活动,对病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4. 腧穴的临床应用在中医临床中,腧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腧穴针刺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灸热等方式刺激。
针刺腧穴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改善疾病症状。
除了治疗疾病,腧穴还可以用于保健和健康维护。
比如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刺激涌泉穴可以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等。
5. 腧穴科学的争议与探索尽管腧穴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科学性仍受到一定争议。
有些人认为腧穴的效果只是心理暗示,没有实际的生理作用;还有人认为腧穴的效果是通过非特异性的疼痛刺激产生的。
为了解决这些争议,很多科学研究致力于探索腧穴的生理基础和作用机制。
慢阻肺病人应用中医疗法的那些事儿
慢阻肺病人应用中医疗法的那些事儿发布时间:2021-03-17T10:03:17.5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作者:曾志伟[导读] 慢阻肺病人应用中医疗法的那些事儿曾志伟(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卫生院;四川乐山613107)慢阻肺病是属于肺部疾病的一种,严重的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慢阻肺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咳嗽,一般早期不易被发觉,往往被人们忽视,很多人也会当作普通的感冒咳嗽去治疗,但不能对症治疗只会导致病情恶化。
因此,充分的了解慢阻肺可以及时的发现并正确的进行治疗,避免疾病的长期困扰。
那么关于慢阻肺的中医疗法,你知道多少呢?慢阻肺的危害。
(1)慢阻肺可能会引发自发性气胸。
如果有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有明显的发绀,肺部叩诊可有鼓音,听诊表现为呼吸声减弱或消失,这时候就要考虑是否为自发性气胸。
(2)慢阻肺可能会导致睡眠呼吸障碍。
患者在睡眠时通气情况会明显降低,睡眠中出现通气降低情况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心率紊乱或者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出现。
(3)慢阻肺会引起心脏病或者是右心衰竭。
慢阻肺病可能会引起肺血管床减少、缺氧,而上述情况出现可导致肺动脉痉挛血管重塑,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变得肥厚,使得患者心脏负荷增加;同时,心肌缺氧及代谢障碍因素的存在最终会引发诱心功能不全。
(4)慢性呼吸衰竭。
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时,其症状会明显加重从而影响到呼吸功能,最终可能诱发呼吸衰竭。
慢阻肺的中医疗法。
(1)使用中医经络药罐疗法。
此治疗办法是使用经过特殊方法炮制的天然药材,利用纳米提纯技术提取后,联合中药拔罐疗法在患者局部的经络与络腧穴上,使用药罐通过高压渗透,促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药粉直接到达患者病灶,带出病灶类的炎性渗出物,并有效地增强了患者肺泡、气管黏膜活性。
可达到促进患者肺部微循环、修复病变组织、抑制腺体分泌以及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并减少痰液生成的目的。
(2)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中医学中的痛症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的痛症治疗方法中医学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中医学中,疼痛被视为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其治疗方法注重平衡和调理整个身体,而非仅仅局限于痛症部位。
下面将介绍中医学中常见的痛症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腧穴,调整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针灸、毫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经络针灸是指在特定的经络上进行针灸,通过激活经络,疏通气血,改善痛症;毫针疗法是指用细针刺激痛点,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火针疗法是指将艾绒置于针尖,燃烧后对穴位进行刺激,提高疗效。
二、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对痛症进行治疗。
根据不同的痛症表现和病因,中医师会配制不同组方,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贴敷剂等。
中药疗法的治疗过程相对较缓慢,但具有疗效持久的优势。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痛症的目的。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减轻疼痛。
常用的推拿按摩疗法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按摩等。
经络推拿是指按摩全身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身体的平衡;穴位按摩是指按摩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流动。
四、气功疗法气功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和意念,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提高身体自愈能力。
常用的气功疗法包括气功调理法、气功疏导法等。
气功调理法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呼吸,达到治疗痛症的目的;气功疏导法通过将手掌或手指放置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能量传递,缓解疼痛。
五、食疗和调理在中医学中,食物和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师会根据痛症病因和体质特点,给患者具体的饮食建议,包括避免辛辣食物、增加温热食物摄入、禁忌寒凉食品等。
此外,中医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病患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应用——经穴养生
3、针刺保健的刺法原则
(2)施针
养生益寿,施针宜和缓,刺激强度适中,不宜过大;一般说来, 留针不宜过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宜;年老体弱或 及小儿,进针不宜过深;形盛体胖之人,则可酌情适当深刺。
3、针刺保健的刺法原则
(3)禁忌 遇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时,不宜针
刺法:用毫针直刺1~1.5寸,针刺得气后,即出针,体弱者,可 留针5~10分钟。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4、针刺保健的穴位选介
(4)关元 位于脐下3寸。本穴为保健要穴,有强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出针。每周针1~2次,可起到强壮身体
的作用。
4、针刺保健的穴位选介
(5)气海 位于脐下1.5寸。此穴为保健要穴,常针此穴,有强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针。可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针,每
周1~2次,具有强壮作用。
保健灸法
1、保健灸法的概念 2、保健灸的作用 3、保健灸的方法 4、保健灸常用穴位
1、保健灸法的概念
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 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 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
2、针刺保健的作用
(3)和阴阳
阴阳和谐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针刺则可以通经络、调虚实,使 机体内外交通,营卫周流,阴阳和谐。如此新陈代谢自然会健旺,以达 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2、针刺保健的作用
(3)和阴阳
阴阳和谐乃是人体健康的关键。针刺则可以通经络、调虚实,使 机体内外交通,营卫周流,阴阳和谐。如此新陈代谢自然会健旺,以达 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精卫临床特色针灸——穴位喷注疗法
精卫临床特色针灸项目——穴位喷注疗法中医治病,考虑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在精卫专科从事针灸治疗,如果全部照搬在中医院针灸科的治法操作,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我院开展过针灸治疗的中医医生都深有体会。
简而言之,使用粗针、重刺激、重手法的针灸方法治病,效果好,见效快,但大多数病人怕痛、精神上极度恐惧,最终导致依从性差,复诊率低,这点在重症病房也尤为突显。
精卫病患如何增加针刺疗效、提高依从性一直是最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课题与使命。
近年来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我院病患特点,结合现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精卫专科患者的针灸疗法,其中穴位喷注疗法就是其中一项中西医结合特色项目,穴位喷注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水针项目上的改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尤其解决了重症疾患针灸难于配合的困境。
一、穴位注射疗法介绍穴位注射疗法,又称为水针疗法,是一种将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种疗法结合了针刺的刺激和药物的性能,以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从而发挥综合的治疗效应。
在实施穴位注射时,一方面,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产生一定的疗效。
另一方面,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有助于增强和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
药物还可以沿经络循行,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从而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
此外,药物对穴位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治疗效果。
在穴位注射疗法中,常用的药物包括5~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抗菌素、维生素B1、B12、0.5~1%普鲁卡因等,以及各种组织液和中药注射液,如当归、川芎、红花、黄芪、板兰根等。
穴位注射疗法适应的病种非常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临床疾病。
其优势病种包括顽固性面瘫、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支气管炎、高血压、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及痤疮等。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
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在中医的视角中,女性的补气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女性身体的特殊性使得其容易受到气血不足的困扰。
而经络疏通则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能够帮助女性补充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中医经典的经络疏通法。
一、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一种经络疏通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及其按摩方法:1. 天池穴:位于手臂外侧上臂骨下方,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轻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可以缓解疲劳和补充气血。
2. 血海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的距离等于四指宽度,将拇指指腹直接按在这个穴位上,以适度的力度向上按摩,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补充血气。
3.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按摩时用拇指指腹可以轻揉或点按这个穴位,每天早晚各揉50下,有助于调理女性的气血平衡。
二、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热力传导作用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对于女性来说,艾灸可以起到保健身体、补充气血的作用。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补气血的艾灸穴位:1. 子宫穴:位于下腹部,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可以缓解经期不适、调理子宫功能,补益气血。
2.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脚踝骨突上三横指宽度,使用艾条进行熏灸,每次熏灸20分钟,有助于补充女性的气血。
三、食疗调理在中医的理念中,食物对于调理女性的气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食物补气血的方法:1. 红枣鸡蛋汤:取适量红枣加入水中煮沸,再放入一个煮熟的鸡蛋,煮5分钟即可。
每日早晨喝一碗,能够温补气血。
2. 黑豆红糖粥:将黑豆洗净后煮粥,最后加入适量的红糖调味。
每日早晚食用一碗,能够滋养补血。
3. 红糖姜茶:用适量的姜切片加水煮沸,再加入红糖调味。
每日饮用一杯,有助于调节女性的气血平衡。
总结中医调理女性补气血的经典经络疏通法有穴位按摩法、艾灸疗法和食疗调理。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效果,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络腧穴激活疗法
一、概述
中医经络腧穴激活疗法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丰硕成果之一,该疗法在中医学的脏腑、气血、经络理论指导下,针对相应腧穴和特定部位中,利用其对穴位的持续性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自血疗法、组织疗法等多种疗法和效应的集中,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型治疗方式,具有双向的功能调整,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消除病理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显著作用。
二、作用: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一是因其本身的复合性治疗特点,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即成多向性,二是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整个过程刚柔相济,对疾病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功能,对各个脏腑阴阳都有调整、修复和平衡的作用。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可通过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泄实,扶正祛邪,调节免疫
因为该疗法前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和刺血效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往往对实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具有强烈的抑制、排除、取代作用,起到了对病邪的“泻”的作用。
后期疗法效应的刺激则较和缓,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者有一定效果,因势利导,对实症者加强刺激,对虚者则尽量减少刺激,达到最佳疗效。
三、适应症:
神经、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躁狂症、疑病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癫痫、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偏瘫、震颤麻痹、膈肌痉挛、癔症、儿童多动症、脑瘫等。
四、优势
费用低、治疗时间短、单次治疗间隔长,给患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费用、治疗范围广,有效率高,疗效显著,多能达到临床缓解或治愈。
无毒副作用、无医源性和药源性的损害,尤其是远期疗效,更是西医药所不能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