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闽南文化
闽南戏曲 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 南音
Company Logo
闽南商业精神的历史文化解读 闽南商人重商、务实逐利精神; 冒险进取、“敢拼爱赢”的风格; 兼容和开放的气质; 家族经营、爱打侨牌的经营特点。
Company Logo
4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十 一五”期间,我国要确定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继闽南、徽州和热贡之后,我 国的第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08年11月14日,由文化部命名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仪式,并向四川省、陕西省授羌族文 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牌。
Company Logo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羌族历史悠久,羌族文化从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 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均与羌族人民的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展现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 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抢救保护羌族文化的指示精神,文化部与四川省、陕西省积 极配合,商讨地震灾区包括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方案,组织专 家对《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确定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即羌族主要聚居区茂县、汶 川、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松潘县、平武县、黑水县, 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等部分相关地区。
Company Logo
闽南文化内涵 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 狭义中包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4.1 重点项目
(1)其他专业咨询与调查(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宋元 泉州潮声帆影文化 中国看泉州”世遗城市推介及海 发展有限公司
39.9
丝非遗专题展服务项目成交公告
2023-07-26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4 日 生成
10.5
公告
2022-08-30
TOP4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共文 泉州全程统计事务 化设施和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情 有限公司
8.8
况暗访评估服务采购成交公告
2023-06-13
TOP5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 泉州全程统计事务 2023 年泉州市乡村旅游经济调查 有限公司
5.9
服务项目询价采购中标结果公告
3/2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
TOP2 国道 G228 泉州段滨海风景道提 景 观 规 划 设 计 有 限
20.0
升策划服务类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公司
2023-01-16
TOP3
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厕所建设和 泉州全程统计事务 管理情况暗访评估服务采购成交 有限公司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9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9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9 四、采购代理机构........................................................................................................................11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1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1 五、信用风险 ...............................................................................................................................14 附录 .............................................................................................................................................14
闽南语是哪里的方言
闽南语是哪里的方言闽南语是哪里的方言福建古称“闽”,闽南是福建南部地区。
狭义的闽南语是福建省南部的方言。
广义的闽南方言包括厦漳泉闽南地区、台湾省大部、广东省东部地区、东南亚部分地区以及其他境外地区。
闽南语是一种跨越地区、省界、国家的汉语方言。
“台湾话”一般指的是台湾闽南语。
在纽约唐人街,如果会说闽南话,就不怕没饭吃。
初步统计,全世界主要使用闽南语进行交流的有6000多万人。
闽南语的历史地位1.闽南语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闽南语融合了古代中原汉族的中原话和闽南地区土话。
宋元之后,闽南语未参与官方语言及北方语言的演变,较好地保留了原始发音,其中包含大量的上古音和中古音。
闽南语韵母保留了上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闽南语还保留着中古音的入声调。
懂闽南语的人在古诗词中很容易区分出平仄。
如,“出”是一声,不熟悉中古音的会把它归为平声。
但是“出”在闽南语的发言中是短声,与中古音的入声契合,表达短促急收的效果,应为仄声的入声。
因此,语言学家称赞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2.闽南语被称为“河洛语”,即古代官话。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这个通知对闽南语的官方表述是,闽南方言在古闽越语、吴楚语的基础上,多次与中原汉语融合,在唐末五代形成较为稳定的地方语言。
唐末五代大规模的中原移民入闽,促使闽南语有别于其他方言而成为汉语的另一种大方言。
现在,闽南语底层还保留着部分古越语、吴楚语,文读层保留着部分上古和中古汉语语音、词汇,被称为“河洛语”。
“河洛语”是古代黄河、洛水一带的语言,在古代一直作为“官话”使用。
虽然网上对闽南语与中古音的关系有争议,但是这个文件相当于官方为闽南语背书。
隋代陆法言《切韵》定的韵在唐初被定为官韵,也就是官话。
不少语言学者用《切韵》研究闽南语。
比如,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张静芬曾经将闽南方言进行历史比较,就参照了《切韵》音系。
语言分类中外差异从语言系统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而西方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语言。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0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泉政文〔2020〕52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0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20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泉政文〔2020〕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福建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省政府令第107 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7〕4号)有关规定,我市对截至2019年12月31日前以市人民政府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43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并经市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现公布如下:一、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354件(详见附件1);二、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详见附件2);三、废止或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78件(详见附件3)。
废止或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自本通告公布之日起不再执行,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
特此通告。
附件:1.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2.修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3.废止或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泉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2月31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1继续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件名称文号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四山两江”保护管理的通告泉政〔2000〕2号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军队转业干部随调家属安置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05〕80号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通知泉政文〔2005〕120号4泉州市人民政府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管辖通知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05〕347号5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落实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泉政办〔2005〕149号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意见泉政文〔2006〕149号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泉政文〔2006〕397号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06〕461号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06〕63号1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水库移民管理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06〕272号1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泉政文〔2007〕389号1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的通知泉政办〔2007〕215号1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07〕346号1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督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08〕13号1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菱溪陈田水库流域管理和保护的通告泉政文〔2008〕191号1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水资源配置调度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08〕256号1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2009〕7号1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泉政〔2009〕15号1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租赁行为的意见泉政文〔2010〕267号2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小型水库和山围塘安全管理办法》的意见泉政文〔2010〕333号2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0〕339号2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口和计生委、卫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0〕118号2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加强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强制治疗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0〕197号2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泉政文〔2011〕21号2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惠女水库流域管理和保护的通告泉政文〔2011〕171号2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泉政文〔2011〕231号2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泉政办〔2011〕6号2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对口援疆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11〕62号2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晋江下游南高干渠等重要饮用水源和水工程管理与保护的通告泉政〔2012〕6号3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若干意见泉政〔2012〕7号3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处置移民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泉政〔2012〕10号3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中心市区安置房交易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2〕13号3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2012〕16号3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泉政〔2012〕17号3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2—2015—2020年)的通知泉政文〔2012〕59号3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37泉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通知泉政文〔2012〕97号38泉州市人民政府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2〕152号3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政府质量奖评选管理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2〕260号40泉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务员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表彰奖励推荐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泉政文〔2012〕272号41泉州市人民政府批转泉州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泉政文〔2012〕301号4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线索有奖举报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2〕58号4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民营企业项目对接长效机制的通知泉政办〔2012〕65号4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2〕209号45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推进异地泉籍企业回归创业工作力度的通知泉政办〔2012〕267号4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4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免除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泉政办〔2012〕313号4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市高校与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意见泉政〔2013〕2号4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3〕8号5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区张贴、书写广告宣传品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3〕14号5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市区垃圾实行统一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3〕18号5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3〕63号5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泉政文〔2013〕94号5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惠女水库引调水工程山美段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泉政文〔2013〕180号5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3〕302号5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13〕17号5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落实易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社会管理和救治服务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3〕45号5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3〕125号5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绿色通道项目推行容缺预审制的通知泉政办〔2013〕249号6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3〕290号6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泉州湄洲湾南岸供水工程和水源保护的通告泉政〔2014〕1号6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泉政〔2014〕5号6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市级特大防汛专项资金的通知泉政〔2014〕6号6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规定的通知泉政〔2014〕8号6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泉政文〔2014〕71号6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周转专项资金的通知泉政文〔2014〕126号6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工伤认定职权的通知泉政文〔2014〕176号6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泉政文〔2014〕192号6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泉政文〔2014〕207号7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4〕229号7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4〕248号7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切实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见泉政文〔2014〕250号7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审计局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4〕17号7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关于泉州市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4〕39号75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语委会关于泉州市贯彻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4〕100号7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八条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4〕114号7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社会保障卡制发工作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14〕148号7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新一轮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的通知泉政办〔2014〕173号7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泉州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4〕197号8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认定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5〕9号8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的通知泉政文〔2015〕60号8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泉州市高速公路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告泉政文〔2015〕70号8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5〕81号8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建设“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5〕93号85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5〕94号8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5〕128号8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5〕145号8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管理的通知泉政办〔2015〕15号8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通知泉政办〔2015〕28号9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泉州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30号9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45号9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4类新型准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泉政办〔2015〕59号9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的意见泉政办〔2015〕99号9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在中心市区国有土地上对未经登记建筑调查认定处理意见和实施房屋征收补偿指导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5〕112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114号9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127号9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通知泉政办〔2015〕133号9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泉政〔2016〕2号9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泉政〔2016〕4号10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8号10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前置审批事项的通知泉政文〔2016〕9号10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6〕13号10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九条措施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16号10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江海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6〕18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级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泉政文〔2016〕36号10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37号10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6〕40号10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泉政文〔2016〕41号10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乡镇(街道)、村(居)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则的通知泉政文〔2016〕46号11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59号11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网优化升级提升电力保障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泉政文〔2016〕77号11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泉政文〔2016〕79号11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97号11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111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有序降低杠杆率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112号116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市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泉政文〔2016〕115号11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申报材料的通知泉政文〔2016〕116号118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泉政文〔2016〕117号11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居住证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6〕124号12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文〔2016〕133号12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直部门政府内部审批事项保留目录的通知泉政文〔2016〕145号12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150号12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新型粮食市场主体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文〔2016〕173号12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的通知泉政文〔2016〕174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6〕9号12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市区内沟河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16〕14号12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金融工作局泉州银监分局关于泉州银行业分类帮扶困难企业指导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6〕16号128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53号12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6〕57号13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五个一批”项目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6〕61号13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62号13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人民银行泉州市中心支行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七条措施的通知泉政办〔2016〕67号13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的指导意见泉政办〔2016〕71号13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79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通知泉政办〔2016〕86号13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88号13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92号13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泉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意见泉政办〔2016〕94号13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基础测绘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97号14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98号14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水利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00号14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市级政府投资房建市政项目代建制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办〔2016〕101号14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03号14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07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10号14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11号14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通知泉政办〔2016〕112号14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港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等三份文件的通知泉政办〔2016〕113号14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18号15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福建省农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19号15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规范市级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通知泉政办〔2016〕120号15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放和调整市级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通知泉政办〔2016〕121号15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25号15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6〕128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交通运输业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30号15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40号15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42号15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43号15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44号16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泉政办〔2016〕146号16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泉政办〔2016〕149号16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社科联关于泉州市社会科学普及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泉政办〔2016〕151号16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53号16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泉政办〔2016〕165号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市级财政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泉政办〔2016〕166号16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71号16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泉州市贯彻落实福建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77号16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78号169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83号170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84号171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88号172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89号173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十三五”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泉政办〔2016〕192号17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93号175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海丝新城酒店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泉政办〔2016〕194号176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管理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6〕195号177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98号17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公共建筑和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16〕199号179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物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泉政〔2017〕1号180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7〕4号181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若干规定的通知泉政〔2017〕5号182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工商登记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7〕2号183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文〔2017〕7号184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
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解读《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国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实践已经走过10余个年头,从2007年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始,中国独创、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开启了新的篇章。
10余年来,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146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实践成绩显著,整体性保护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中国的许多区域得到迅速的推广和运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及特殊的文化空间、场所、生活空间等多种自然和文化形态得到协同保护。
为了推进文化生态区保护,原文化部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出台了《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目的是规范工作并在规划编制方面做到相对统一。
今天,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向着深入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建设与实践基础上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依法行政、依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办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和第二十六条“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之精神而制定的,包括总则、申报与设立、建设与管理、附则4章共38条。
《办法》目标明确、理念清楚,融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突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是整体性保护,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它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办法》强调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目标是“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
所谓“遗产丰富”是指本区域内的各种类型、各个级别的非遗项目丰富多样、资源蕴藏丰富多样;而“氛围浓厚”则是指通过建设,使更多人认知、认同非遗,并且自觉主动地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特色鲜明”是指区域内项目和蕴藏的非遗资源应包括多种文化形态,与其他区域差异明显,具有鲜明的地方或民族特色;“民众受益”更是从发展是为了人民出发,让非遗保护与脱贫致富、提高民众收益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多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
闽南生态文化保护总结汇报
闽南生态文化保护总结汇报闽南生态文化保护总结汇报一、引言闽南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闽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闽南生态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闽南生态文化,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闽南的生态环境,政府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
例如,加强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鼓励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
此外,还在闽南地区建设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三、文化遗产保护闽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传统技艺、传统节日等。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政府加大了投入,设立了专门的文化保护基金,加强了文物保护力度,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此外,还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传承活动,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传统文化带给大众,提高了人们对闽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参与。
四、教育和宣传为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保护意识,政府加强了环境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力度。
开展了各类环保和文化保护主题的宣传活动,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举办文化遗产展览等。
同时,还加强了学校的环保教育和文化遗产教育,将环保和文化保护的知识融入到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
五、社会参与为了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政府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平台,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开展各类环保和文化保护活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参与生态文化保护工作。
六、成果与展望通过多年的努力,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公众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仍然存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一些困难等。
闽南文化
(三)闽南文化对海峡两岸关系发 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 海峡两岸闽南人对闽南文化有着强烈的认 同感。这种认同感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使 海峡两岸闽南人共同推动着两岸关系朝着祖国 统一、民族团结的方向发展,谱写了抵御外侮、 维护统一、奋发图强的历史篇章。
(二)闽南文化对台湾同胞有着强 大的吸引作用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论是在荷兰 殖民者占领台湾的岁月里,还是在郑成功 收复台湾的年代里;不论是在清政府实行 “海禁”的岁月里,还是在清朝政府统一 台湾,实行“闽台一家”的年代里;
五、如何加强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 了解
• 2007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第一 个国家级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 2009年7月漳州市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建设规划(试行)》,提出分三阶段保护闽 南文化,其中包括在中小学开设传统闽南民俗文 化课程,鼓励青少年学讲闽南话,提倡公务员学 习闽南话,联合高校培养闽南学学科方向的高层 次研究人才等。
三、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精髓
• 有一种精神,叫闽南文化。闽南文化 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重乡崇祖的生活哲 学、爱拼敢赢的价值观念、输赢笑笑的精 神气质和山海交融的行为模式。 • 有一种血脉,叫闽南文化。闽南民系 族群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批次大规模入闽, 并与当地闽越遗民逐渐融合而成的。
四、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作用
闽南文化
课程:毛概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 • • • • 一、什么是闽南文化 二、闽南文化的表现形式 三、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精髓 四、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作用 五、如何加强青少年对闽南文化的了解
泉州古城保护利用改造复兴的对策研究
是 大规模 的街道拓宽改造 , 如打锡街 、涂 门街 、 东街 、 护与整治 ,如 中山路、青龙巷 、聚宝街 、万寿路和西街
金 鱼巷等 l 5条古街巷 , 名人古 居 , 古街巷里 的古树名木 , 有 价值的庙 宇宗祠 、传统 民居 ,现存水系 的保护 ,保 留 住城市 的历史文脉 ,从各个 角度 体现 出城市 的历史演变
泉 州古 城保 护 利 用 改造 复 的对 究 兴 策研
陈 南 骅 ( 泉州市鲤城区政府办公室 ,福建 泉州
3 20 ) 6 00
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 了泉州 古城 的保护改造 ,提 出坚持 “ 以保护 为前提 、利 用为关键 、改造为手段 、复兴为
目的 ” 的理 念 ,积 极 做 好 泉 州古 城 保 护 工 作 ,延 续 古城 文化 历 史脉 络 ,打 造 宜居 环 境 。 关 键 词 : 古城 保 护 ;利 用 ;改 造 ;复 兴
中图分类号 :G 6 文献标识码 :A 27 泉州位于我 国东南部 ,与台湾隔海相望。鲤城 区是 泉州市 的中心城区 ,自唐久视元年 ( 元 70年 ) 公 0 以来 , 鲤城 区一直是历代州 、郡 、府 、署 、市的政治、经济 、
等 。经过改造与整修 ,古城 内交通拥挤的现象得到 了缓 解 ,公共配套设施得到改善 ,市 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 得 到了大幅度 的提升 。但是 ,也应该看到 ,这种大规模
南俊巷 、新门街 、北门街 、天后路等 ;二是修护性的保
收 稿 日期 :2 1-60 0 00 .7 作 者 简介 :陈 南骅 ( 9 8 ) 17 ~ ,男 ,任 职 于 泉 州 市 鲤 城 区 政 府 办 公 室 ,在 职 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 :文 化 社 会 学 。
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
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是一座美丽的海岛,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作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全国重点文化旅游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鼓浪屿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成为了闽南文化和近代中国史的见证者和代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鼓浪屿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鼓浪屿旅游形象,需要进行整治和提升,本文将提出相关方案。
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1.修缮历史建筑鼓浪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保存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如中山路、海滨路两侧的建筑群、嵩屿书院、黄氏宅第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鼓浪屿近代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建筑,需要进行修缮和整治。
首先要制订完善的修缮方案,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进行修缮,并加强防护和维护工作,杜绝过度开发破坏历史建筑的现象。
其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利用,将一些历史建筑改造成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学习机会。
2.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鼓浪屿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海岛,保护这些遗产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推广闽南传统文化,提升鼓浪屿文化旅游品质意义重大。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鼓浪屿文化遗产进行加强保护,制订科学的传承计划和规划,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规,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增加保护力度。
二、提升旅游业发展1.创新旅游产品鼓浪屿作为中国重要历史文化城市之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针对现今旅游市场需求,需打造多种特色旅游产品,如文化探寻游、特色美食游、自然风光游等。
此外,可以更多与当地文化相关,如灯笼节、福建土楼等传统文化活动联动,制定更全面、亲民的旅游产品,保证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浪屿作为文化名城,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增加S2线开行,拓宽交通网络覆盖范围,使游客更加便捷的到达鼓浪屿;提高现有旅游设施档次水平,如建设停车场,方便游客行车,建设更多餐饮住宿等服务住宿场所,提高住宿条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闽政文〔2024〕119号•【施行日期】2024.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泉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泉政文〔2024〕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泉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泉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厦漳泉都市圈、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大力建设智造强市、海上泉州、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丝名城”、世界遗产城市、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严守粮食、生态、资源安全底线。
到2035年,泉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6.8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8.24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226.1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控制数;用水总量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指标;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级下达的任务。
文化专题数据库网站建设实践心得
2 闽南 文 化 网的 建设 实践
2 . 1 建设背景 闽南文化 网为闽南文化专题网站 . 给 眼镜闽南文化 的专家和读者 提供一个便捷的拥有丰富资源的检索平 台 2 0 1 3 年2 月. 文化部批准 实施《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区网站 建设进入新 阶段 2 0 1 3年 8月 2 6日. 闽南文化 的发祥地泉州 当选为 1 泉 州 数 字 文 化 网的 建设 实践 中国首个“ 东亚文化之都 ” . 闽南文化网建设迎来新 的契机 1 . 1 建设背景及特点 2 . 2 系统选择 。 泉州数字 文化网项 目将作 为全 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 泉州市 基于泉州数字文化 网的建设经验 . 我 馆根据多方论证 和研 究 比 支中 l f , , 立 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 进行文化资 源的数字化推荐 , 推 较 , 选择 了 T R S WC M建站 系统作 为专题 数据库 的开发平台 该平台 进公共文化发展 、 实现文化惠民。 网站建设 的数字文化资源种类繁多 . 在C M S 网站建设方 面具有 一整套相 对成熟 的产 品 .功能包括信息采 资源量大 , 多媒体形式多样化 初期建设维护人员有限 . 快速建 设网站 集 、 信息发 布 、 信 息分类导航和查询 、 信息服务以及 信息传 播。这些产 将成为一个难点。 品可以确保在短期 内迅速搭建数字图书馆的专题数据库 网站 1 . 2 系统选择 2 _ 3 系统使用特点 对于网站建设 和信 息发布人员来说 . 他们最关注的系统 的易用性 自动化 : T R S系统 在 图书 馆 自有数 据库 资源与 网站之 间建立关 和功能的完善性 . 因此 . 这对 网站建设 和信 息发布工具提 出了一个很 联 . 通 过这 种结构化数据 的关联性 实现各资源库 的重 组利 用 . 将数据 高的要求 。首先 , 选 择系统要 考虑到 自身 的二次开发和 E l 后维护 的能 库 的资源信息 自动发布到 网站 . 以最小 的代价 实现 资源共享 : 并且 这 力 与精力 耗费以及 网站 的业务需要 . 选择开发维护快速方便和 自己比 种关联既可 以保 留图书馆原有 自动化 系统的所有业务管理功 能. 还能 较 熟悉的语 言架 构能适应 自 身 网站 的需要。其次 , 系统功能完整 以满 开展各种读者 网上服务 , 如书 目 期 刊的检索 、 文献浏览和下载 、 新 书通 足各 角色 的应用所需 , 使信息发布准确无误。 比如, 为编辑 、 美工 、 主编 知等 。 及运维人员设置权 限和管理配置功能 此外 . 保 障网站架构的安全性 互动性 : T R S系统针对 图书馆专题数据库数据类型多 、数据量大 也是用户关注 的焦点 。能有效管理网站访问者的登 陆权限 . 使 内网数 的特点 . 在数据库建设 中充分发挥 系统 强大的多媒体整合 功能 . 方便 据库不受攻击 , 从而时刻保证 网站的安全稳定 . 免于用户 的后顾 之忧 读者在网上快速准确地 获取各种数字资源 这样 加强了网站信息 的多 根据 以上需求 , 多媒体 网站系统首选 C M S ( c m s 是C o n t e n t Ma n a m e n t 媒体表现效果 . 提高和读 者的互动性 T R S 还提供网志博 客系统 、 播客 S y s t e m的缩写 . 意为“ 内容管理系统” ) 系统供 网站建设者选 择 . 用 以提供具有 交互性 、 个性化 的用户服务体 由于本 网站项 目的内容多维护人员少 .我馆选择 了基于 A S P 语 验 , 增强了网站的黏合性 、 互动性 。 言的 C M S 建站系统。 这样 可以进行快速 的建造简洁 , 高效 . 易用 . 安全 易用性 : T R S系统生成简洁明了的主页 .通过清晰统一的导航分 的多媒体 网站 ,一般盼建设人员就能够使用本系统 以最低 的成本 、 最 类和统一的检索入 口. 将 图书馆 的各种数字资源为读者轻松获取 读 少的人力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架设一个功能齐全 、 性能 网站 者无需关 心资源 的存储位置 .能很好的满足分布式数 据管理的要求 . 1 - 3 系统使用 特点 只需要有 We b浏览器和 网络就可 以随时随地访 问数字图书馆的各种 适用 性 : 充 分考虑 实际需要 . 确保功能上较强的实用性 系统扩展 多 媒 体 资 源 性强, 功能插 件即插 即用 . 框架 良好 的应用集成 2 . 4 系统缺陷及后期维护问题 易用性 : 用 户界 面简洁 、 美观 、 友好 , 易于用户操作和使用 . 操作人 作 为国内政府网站使用最多的系统之一 的 T RS WC M。其价 格 比 员 只需简单学 习即可掌握 。 摒弃了其他系统体积 大、 安装繁琐 、 安装环 较 高. 安装调试需要有专业人员 , 操作 员不易上 手. 后 台的操作 需要进 境要求高 的缺点 。 行专业培训 以熟悉系统操作。频道类 型只有 三类 , 文档发 布的模 型不 安全性 : 相对可靠 的权限划分 , 既考虑信息的共享 . 又注意信息的 够多 , 对 比其他 C M S 不 仅T R S 服务器 和文档服务器分离 , 导致模板上传麻 1 . 4 系统的缺陷及后期维护经验 烦. 而且无法对 F T P进行 批量管理 部分功能不实用 . 如工作流需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文化强省建设纲要》、《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的精神和有关规定,编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日标,制定具体任务、相关项目和政策措施。
本《纲要》规划期为2007—2020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前言保护文化遗产,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了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共识。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日益提高,成果不断丰富。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依存,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闽南地处海峡西岸(附录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行政区域图》附录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行政区域及其地理环境》),宋元时期海外交通贸易发达,刺桐港成为第一大港,闽南成为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的先发地区,闽南文化在吸收海洋文化的同时,以和平的“海上丝绸之路”,率先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明代,随着闽南人大量渡海迁徙,闽南文化在和东南亚各地繁衍发展;近代,海外侨胞也将不同的文化带回闽南。
闽南文化在交流中保持地方文化根本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也走向兼容并蓄,其爱家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统与吸收创新、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开拓拼搏与冒险犯难、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等性格的统一,无不体现闽南文化守成与开放的兼容性品质。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4.18•【字号】闽政办[2006]91号•【施行日期】2006.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06]9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生态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生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围绕建设目标,认真组织编制区域规划(一)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生态省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在今后的五年,要形成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态势,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到2010年,全省生态效益型经济形成规模,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进入较高层次的生态省。
各地也应从自身现有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出发,全面规划,合理确定本阶段生态建设的目标,与生态省建设目标相衔接。
要立足当前,处理好近期、中期、长期的关系以及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抓好“十一五”近期主要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生态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生态省建设能够不断取得实效。
(二)抓紧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
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组织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并于2006年底前经同级政府或人大批准颁布实施,并报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备案。
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根据省、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结合全省及本地区生态建设实际情况,按照部门职能,于2006年底前制定相应的生态建设配套实施方案,切实负起对本辖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明政办〔2021〕63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明政办〔2021〕63号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17日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9〕50号)(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全力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在落实好三明市《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分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构建科学有效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文化生态保护目标。
二、总体目标2021—2025年,三明客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初见成效。
非遗传承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有效维护文化遗产与人文、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与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市、县两级非遗综合展示馆建设,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场所建设稳步推进,传承展示传播水平明显提升;非遗传承有序,传承实践富有活力、氛围浓厚,濒危和重要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市域社会治理视角下古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泉州古城的案例研究
●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视角下古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泉州古城的案例研究涂多扬(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延伸。
研究发现,在新时代背景下古城发展依旧面临着城市环境错位、保护程度低、同质化严重、古城内社会生态环境严峻等问题。
文章以泉州古城为案例,从规划布局、社区营造、文化传承、技术赋能角度对其创新发展逻辑进行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泉州市政府注重发挥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优势;古城治理应重视系统性统筹规划,激发社区治理效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充分挖掘内在文化优势,促进新时代古城创新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古城发展;泉州中图分类号:G127;D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38(2021)05-0093-07收稿日期:2021-07-05作者简介:涂多扬(1995—),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行政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背景下,我们党创造性地结合社会实际提出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具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渐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然而,在现实中面临的社会治理难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城市范围内的社会治理中,政府面对城市发展的诸多困境,以及各种“城市病”,例如垃圾污染、城市噪音等。
政府为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转变治理模式,探索适宜城市发展的道路。
古城因其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保留下来。
在国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古城多在城区的某一区域内存在,承载着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是城市特色鲜明的标志。
古城所包含的历史建筑被誉为“凝固的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古厝》的序言中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代的城市发展中面对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地方政府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如何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城市历史文化更加繁荣。
三胡乡黄柏村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方案
三胡乡黄柏村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方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加强文化生态的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保护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事业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三)保护原则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之一。
保护区建设坚持以下保护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群众有保护、传承文化的权力。
保护区的建设,要密切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人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保护优质的文化基因,为文化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要与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开展交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兼容的地方文化。
3、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保护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
采取项目与传承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与全面、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整体性保护策略,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要将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系统中来保护,调节、处理好文化遗产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加强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采取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财政投人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等多种保护方式。
5、群众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主体。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绵绵瓜瓞、生生不息,历代民众发挥着延续和再生的决定性作用。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3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谭雪刚福建省是非遗资源大省,目前已有8个项目 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 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 的唯一省份。
其中,“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 计划”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
该 计划于2011年筹备申报工作,于2012年被正式 公布列入。
根据申报时的承诺,2020年是“福建 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收官之年,为了检视 这项工作的成效,我们陆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 访谈、录音拍摄等方法,对参与该计划的相关机构、社区、群体进行采访,收集了主要情况,形成调 查报告如下。
―、项目缘起及总体情况福建木偶戏主要分为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 种,公元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延续传承 至今,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众多传统剧目、音 乐唱腔,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成 熟完备的演出规制,以及精美绝伦的木偶头雕刻、偶像造型制作工艺,蕴藏着丰厚的传统优秀思想 和审美意识日积月累,形成了许多传统剧目、音 乐唱腔,以及丰富的表演技法和体系。
随着文化 传播方式多样化,加之其表演技法复杂、练习时 间长,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意愿不强,后继人才培 养成为当务之急。
戏的传承关键在人。
为了确保福建木偶戏这 个古老的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弘扬和发 展,2006年始,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福建 省文化厅)的指导下,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牵头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漳州市布袋 木偶传承保护中心三个主要剧团(以下称剧团)制 定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 以加强培养木偶戏传承人为核心,发挥各类学校、社区群体的人才培养功能,积极推进木偶戏“进 校园、进课堂、进社区”,开展木偶戏传习所建设,建立以老艺人带徒传艺的传统教育为龙头,以剧 团带培训班的学校教育为重点,以幼儿园、小学、社区普及教育为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福建 木偶戏后继人才立体式培养体系。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
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11.17•【字号】泉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2022年11月17日泉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闽南文化特色,坚定文化自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涵盖本市行政区域全境。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涉及世界遗产、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推动实现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先进区、示范区和引领区的目标。
第四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足传承、创新发展的保护原则。
第五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指导、协调、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建立议事协调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市和县(市、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具体业务指导工作。
各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出资、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识。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日期】2022.03.01•【字号】闽文旅规文〔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文旅规文〔2022〕2号各设区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3月1日福建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申报与设立第三章建设与管理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传承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福建省内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福建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核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设立的特定区域。
第三条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四条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当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第二章申报与设立第五条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相关行政区域设立,区域范围为设区市、县(区)或设区市内若干县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23•【字号】闽政办[2014]54号•【施行日期】2014.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的通知(闽政办[2014]54号)厦门、漳州、泉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经文化部同意实施。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该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23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二○一四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规划导引一、建设背景二、重要意义三、指导思想与基本方针四、编制依据与规划性质第二部分闽南历史文化与文化生态一、闽南区域与地理位置二、闽南文化发展历史三、闽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四、闽南文化传播区和文化生态保护区五、闽南文化生态评估第三部分总体思路、工作原则、建设目标一、总体思路二、工作原则三、建设目标第四部分保护范围与保护对象、内容一、保护范围二、保护对象、内容第五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全面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设五、支持群众举行积极有益的民俗活动六、加强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七、支持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八、加强理论研究与经验交流九、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第六部分重点区域的整体性保护一、重点区域选择的基本条件二、重点区域的划分三、重点区域的管理和保护方法第七部分生产性保护与合理利用一、生产性保护二、传统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三、与旅游结合的合理利用第八部分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存、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一、营造有利于文化遗产保存、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作用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第九部分实施方案一、近期(2011-2015)二、中期(2016-2020)三、远期(2021-2025)第十部分保障措施一、工作机制保障二、政策法规保障三、经费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
日前,经文化部同意实施,省政府印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实施的时间从2011年至2025年。
这是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规划将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核心区——泉州、漳州、厦门三市的行政区纳入保护范围。
其中,泉州的重点保护区域为三地最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及对传承人的保护也做得比较好,在《规划》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泉州率先制定重点区域整体保护专项规划
《规划》选择53个区域作为进行闽南文化整体性保护的重点区域,其中泉州20个。
今年,泉州在闽南三市中率先开始为这些重点区域制定整体性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市委市政府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20个整体保护重点区域具体名单如下:
历史文化街区1处: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镇(村)、古村落保护区域3处: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永春县岵山镇;
民间信俗保护区域1处:洛江区仙公山及其周边社区;
民俗保护区域6处:南安市丰州镇九日山及其周边社区,石狮市蚶江镇,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小岞镇,丰泽区寻埔社区,南安市石井镇,晋江市安海镇。
传统戏剧保护区域1处:晋江市五店市街区;
传统技艺保护区域4处:惠安县崇武镇、山霞镇和泉州台投区张坂镇,德化县浔中镇、龙浔镇,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安溪县西坪镇尧阳村;
传统体育、游艺保护区域1处:永春县桃城镇、五里街镇;
传统音乐、曲艺、舞蹈保护区域2处:泉港区山腰街道、鲤城区浮桥街道;
闽南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区域、点1处:清源山及其周边社区、博物馆群保护展示区。
泉州15非遗项目
列入濒危名录
30个列入《规划》的主要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
具体为:晋江深沪褒歌、德化山歌、泉州踢球舞、打城戏、永春纸织画、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泉州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李尧宝刻纸、安溪蓝印花布、泉州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泉州金苍绣技艺、泉州锡雕技艺、泉州福船制造技艺。
29个列入《规划》的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中,属于泉州的有15项。
具体为:惠安石雕、德化瓷、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泉州传统建筑营造、安溪成珍桔红糕制作、春生堂酿酒、源和堂蜜饯制作、永春漆篮制作、永春顺德堂老醋酿制作、泉州漆线雕、安溪竹藤编、清源山茶制作、永春佛手茶制作、晋江灵源万应茶制作、泉州老范志神粬制作。
此外,首批扶持的125个传习中心中,泉州占70个。
53项对台对外主要活动中,泉州有26项,包括闽南文化节、闽台(石狮)端午对渡文化节等。
设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
按照总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经费保障将由国家、省、市财政拨款和民间筹集方式解决。
国家、省、市财政投入比例为1∶1∶1。
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动、传承人经费资助、传习中心活动、对台对外交流活动、数据库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三市各建一个非遗综合展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泉州、漳州、厦门将各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性展示馆。
此外,还将建设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影响较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专题展示馆,包括惠安雕艺(石雕、木雕)展示馆、德化瓷烧制技艺展示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