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区为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区为例
区土地集约利 用程度进行评 价。 开发 区土地 利用状 况 河北临西轴承 工业园区位于邢 台东部 ,包括 临西 县 阳光轴 承产业 园和适 可工业园。河北临西 轴承工业 园区始 建于 2 0 0 3 年, 2 0 1 1 年 7月 6日河北 省人 民政府 正 式批准设立河北 临西轴承工业 园区,并批准临西轴 承 工业 园区的土地规 划面积 1 4 8 7 平 方公里 为开发 区 土地规 划面积。 通过 实地调查核对 . 在开发 区法定 范围 1 4 8 6 . 5 4 公 顷 内 .基本 上都 可用 于建 设。 已建成 城镇 建 设用地 3 0 2 3 8 公顷, 占开发 区土地总面积 的 2 0 3 4 %, 其 中主要 用地类型 为工矿仓储用地和街巷 用地。未建成城 镇建 设用地 1 1 8 4 . 1 6 公顷 , 占总面积 的 7 9 . 6 6 % 。 二、 评价指标及权重确 定
较 n 骆 撕 打
; H “ 7 ^】 2 n # 4 ^ ^ i ” 9 i i . i  ̄ O

蝽 靠 末 臻蝇衍 娜 l 1 舭 j { 蝇稼 0肆 # 啦f ㈦ 雌 蟪蕊 融
} l { . 1 I 衄珏 } I 钚他 囊 } I { 辄他 : “杯 协 ,
播‰ 珊 枯 想 髓螂宠讯
#靖 墙 咖 0董 ∞ ^ 托鞋 肿替 、 l 地串 t | Ⅲ 强 地蠼城 窜
F = ∑( × w , )

式 中: F —_ 土地 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 ; F -i 目标的集约度分值; w_ _i 目标相对 总目标 的权重值 ;
枥 系
i l 杯
本文依照节约集约 用地原则 ,在符合有 关法律 法 规、 国家和地方制定 的技术指标 、 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和 城市 总体规划等要 求的前提 下 , 用 目标 值法、 发展 趋势 估 计法确定理想值参考值 ,通过专家咨询法进一步 明 确某 些特定的指标理想值 。从而最终综合确定评价 指 标理 想值。具体参 见下表: 表3 - 1 临西轴承 工业园区评价指 标理想值

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甘肃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摘要:采用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汇总数据,从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两方面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能反映开发区内部的发展状况,而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侧重反映开发区之间的差异;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没有呈现同高同低的一致性,河西走廊区配置开发区效率最高,但集约度有待提高,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陇南区配置开发区效率相对较低,但集约度较高;部分开发区发展范围与评价范围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开发区实际,应考虑调整部分开发区划定的四至范围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相结合,能形成互补并客观反映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关键词:土地评价;综合集约度;相对集约度;甘肃省开发区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Areas of Gansu ProvinceAbstract: Data of 34 provincial-level development areas in Gansu province were used to evaluate land intensive use status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land use intensity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nd use intensity could reflect the internal situation of a development area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y could reflect the difference among areas. The land use intensity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y did not show consistency, the Hexi district configured the development areas most efficiently, but the intensity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Longzhong Loess hilly and Longnan region relatively low, but high intensit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scope appeared inconsistently in part of the areas, which leaded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not reflecting the actual areas, so adjusting the scope of this part of the area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fact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land use intensity and relative intensity could complement and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reas was concluded.Key words: land evaluation; intensity; relative intensity; development areas in Gansu province随着我国政府严格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不断推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研究热点[1]。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3]。但西北地区开发区通过降低门槛招商引资,重扩张轻挖潜,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开发区用地结构不合理、环境质量下降及土地浪费等问题[4,5],阻碍了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发挥。国内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沿海大中城市以及国家级开发区的研究[6],对西北等欠发达地区相关内容研究较少,且主要是针对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的研究,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对集约度,即土地利用相对优势度研究较少[7,8],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更少,而开发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优势,还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相对优势[9]。本研究基于省级开发区汇总数据,从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两个方面,以定量的方法对甘肃省34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全面客观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提供新的方法,为促进西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提供依据。1 研究区概况甘肃省经三部委公告的开发区共36个,其中省级34个,面积为123.51 hm2,占全省开发区总面积的83.45%。开发区分布在全省13个市(州,除甘南州外)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城镇及附近。经过多年的建设,开发区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地区经济的集聚中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本研究评价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为34个省级开发区。2 研究方法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土地利用状况、经济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目标中选取土地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强度、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等6个子目标以及13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对单个开发区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时,大部分研究在选定理想值后,采用百分比法标准化[10,11];对多个开发区对比评价时,存在个别指标数据离散程度大、难以准确界定指标显著作用区间的情况[12p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选择全省40位土地管理专家、学者对权重进行打分,采用均值法确定评价目标、子目标和指标的权重。2.4 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计算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即在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将各评价单元的每一参评因子得分与其权重相乘,之后再进行累加,得出各评价单元的综合集约度(表1)。F=■■■(Sijk×Wijk)×Wij×Wi式中F表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Wijk表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相对于j(子目标)的权重值;Wij表示i(目标)、j(子目标)相对于i子目标的权重值;Wi表示i(目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Sijk表示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n、m、p表示目标个数。2.5 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计算方法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主要考虑开发区用地与其所在区域农业用地的比较优势度,并合理配置开发区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土地利用效益用开发区所在县(区)平均的单位耕地种植业产值来衡量;开发区用地产出效益用开发区的地均产值来衡量。计算公式为:LUCDi=■×100%式中LUCDi为第i个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NALRi为第i个开发区的地均产值;ALRi为第i个开发区所属县(区)的地均耕地种植业产值。3 结果与分析3.1 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分析结合表1分析可知:①全省开发区土地开发程度大于80%的有26个,占全省省级开发区总数的76.47%,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整体较好;开发区用地结构状况达到理想值的有16个,占全省开发区的47.06%,用地结构状况小于60%的有9个,占全省开发区的26.47%,表明部分开发区用地结构状况良好,但部分开发区开发利用不足,经调查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开发区,除部分开发区自身发展缓慢和招商引资困难外,主要是由于评价范围与开发区实际发展范围不一致引起的。②开发区产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整体较好,土地利用强度有待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各指标采用最值标准化法,子目标之间差异的显著性增强。③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分值全部达到理想值,表明全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管到位;开发区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大于80%的有25个,占全省省级开发区总数的73.53%,而市场化程度偏低的主要集中在河西戈壁滩地区,应考虑在西北地区实现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方式,合理利用未开发的土地。3.2 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分析将开发区按地貌分为河西走廊区、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陇南区等区域,从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的角度分析区域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从表2、表3可知,河西走廊区、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陇南区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都存在差异。1)区域之间:全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平均为35.24%,其中,河西走廊区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最高,其次为陇中黄土丘陵区,陇东陇南区最低,河西走廊区相对集约度比陇东陇南区高17.60个百分点。河西走廊区和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高于全省平均值,陇东陇南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低于全省平均值。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前3位的编号为6、10和34,其中最高为141.40%,表明这3个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在全省领先;其次的编号为12、21、5和13等开发区,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区;相对集约度小于或等于10.00%的有5个开发区,其中部分开发区相对集约度偏低是因为开发区的实际发展范围与国家公布的四至范围存在差异。2)区域内部:河西走廊区的12个开发区平均相对集约度为43.50%,开发区中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区域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5个,占总数的41.67%;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全省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6个,占总数的50.00%。陇中黄土丘陵区17个开发区平均相对集约度为36.31%,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区域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7个,占总数的41.18%;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全省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8个,占总数的47.06%。陇东陇南区5个开发区平均相对集约度为25.90%,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区域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3个,占总数的60.00%;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大于全省平均相对集约度的开发区有1个,仅占总数的20.00%。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区与陇中黄土丘陵区以及陇东陇南区相比,配置开发区的效率更高。陇中黄土丘陵区和陇东陇南区开发区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3 结果分析1)从对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的分析可知,全省开发区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较高;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和用地结构状况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土地利用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分析可知,全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较理想,表明西北地区开发区建设有比较优势,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土地利用方式有待向集约利用方向转变。2)对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的分析表明,河西地区开发区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不高,应考虑在西北地区实现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方式,合理利用未开发的土地。从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角度看,河西走廊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相对较高,表明河西走廊区更适合开发区建设,特别是金昌、酒泉、嘉峪关等地,具有不占耕地的优势,应考虑优先发展,增容扩区。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较合理,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应考虑增设开发区。两者反映的内容不一样,指导实践的意义也存在差别。3)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较高的河西走廊区,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是最高,主要原因是河西走廊区存在大面积的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土地利用配置效率高,比较优势大,但土地集约利用的迫切程度不高。而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一般的陇中黄土丘陵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区土地供应较紧张,迫使开发区集约利用土地所致。4)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和相对集约度都较低,一部分原因是管理不到位、招商引资困难,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部分是由于受规划等限制,开发区落实四至范围与实际发展范围不一致,且在开发区四至范围内受城中村改造、高速公路分割、高压线、河道、环山、环保等因素的限制,使部分土地利用较为困难,导致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4 结论与建议1)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主要反映开发区内部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开发区土地利用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土地利用强度、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监管绩效和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等内容;而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主要反映与开发区外部相关的农用地的相对优势度。2)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进行单独评价,可以反映开发区土地利用存在的内部问题,与其他开发区对比时,存在指标权重和理想值的差异问题,不能反映开发区之间的差距;而土地利用相对集约度评价适用于区域性的对比分析,它可以反映开发区在整个区域的利用状况,却不能反映开发区内部存在的问题。3)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与相对集约度并没有呈现出一致性,即两者并不是同高或同低,而是刚好形成互补。同时,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度与相对集约度都能识别出发展状况欠佳的开发区,还存在部分开发区实际发展范围与评价范围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应有针对性地调整部分开发区的四至范围,让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为政策制定和领导决策提供充分依据。4)由于西北地区开展开发区评价时间不长,缺少空间变化数据,因此对其时空分异研究不足,这也是今后应深入研究的地方。随着开发区评价的不断更新以及评价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开发区评价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对其他地方开发区评价汇总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 中国土地学会.2009-2010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 陈利根,郭立芳.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3):1-5.[3] 卢新海.开发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科学,2004, 18(2):40-42.[4] 牛星,欧名豪.青岛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 28(5):47-51.[5] 邵晓梅,王静.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1):75-81.[6] 龙花楼,蔡运龙,万军.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0,55(6):719-728.[7] 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12-116.[8] 姜开宏,陈江龙,陈雯.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土地资源配置——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12):16-21.[9] 王广洪,黄贤金,姚丽. 国家级园区用地相对集约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18-25.[10] 吕俊仪. 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11] 刘俊,谭春婵.广东省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26(1):90-94.[12] 赵丽,付梅臣,张建军,等.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89-94.。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以南通市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已成为有关各界所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

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例,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章制度、土地资源开发方式等多角度入手,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有关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前言:土地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落后产能仍然存在,这种传统型的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此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研究恰好符合时代要求,这有助于促进国内各地区逐步实现节约资源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更高层次水平。

1基本概况南通市位于江苏东部沿海地区,水土资源较为丰富,地势较为平坦,且地质条件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成为江苏省内适宜进行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其承担着转移接收长三角地区产业的重要任务。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通市的工业企业大部分向周边的开发区和园区进行集中,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等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南通市工业用地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供应总量较大,近年来,全市的工业用地供应,已经占据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地位,每年的占比均超过52%;二是工业产值地耗已经基本趋于平稳;三是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已经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南通市各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已经基本较为合理,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呈现出粗放的开发管理格局。

2南通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综合评价工作的首要阶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5)动态变化原则;(6)引导性原则;(7)弹性原则[1-2]。

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阿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展 和社 会稳定 造 成很 大影 响 。 阿 城 区是 黑 龙 江 省 会 哈 尔 滨 市 的 卫 星 城 市 , 是 哈 也 趋 于 集 中。 三 、 城 区 - t 集 约 利 用 现 状 评 价 阿 I1 - ̄
( ) 价 指 标 体 系 的构 建 一 评
响 了 粮 食 生 产 和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 对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发 类 建 设 用 地 需 求 不 断 攀 升 , 设 用 地 增 加 在 时 空 分 布 上 也 建
的城 市 土地 集 约利 用 度 进行 评 价 , 映 “ 五 ” “ 一 主义 现代化 的关键 时期 , 节约 集约利用 土地 , 土 地资 反 九 至 十 而 是
五 ” 间 阿 城 区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度 的 变 化 情 况 , 此 , 函 源 现 实 情 况 所 迫 ,是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大 势 所 期 因 以
数 3和 函 数 4分 别 来 确 定 隶 属 函数 的样 板 值 a h。具 体 趋 。 了加 强 土 地 管 理 , 进 土 地 节 约 和 集 约 利 用 的 目标 、 为 促 计 算过 程 中 , 及 阿 城 区和哈 尔滨 市 指标 值 的确 定 。涉 实现 , 须从 强化 规划 管理 、 善 土地 市场 机 制 、 确 城 涉 必 完 明 优 及 指 标 数 据 由 《 尔 滨 市 统 计 年 鉴 19 — 0 9 和 《 城 市 功 能 、 化 土 地 结 构 等 方 面 提 出 相 关 政 策 措 施 和 建 议 。 哈 97 20 } 阿
违 法 用 地 、 费 土 地 等 问 题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 耕 地 面 用 程 度 较 高 。 全 区 建 设 用 地 率 达 到 79 , 高 于 全 省 浪 .%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其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冈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大市,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意义重大。

本文将对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黄冈市农用地资源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是湖北省的重要的粮食和油料生产基地。

黄冈市总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200万亩,占地市总面积的70%以上,是该市的主要土地资源。

黄冈市的农用地资源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还兼有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他农产品的种植。

二、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 农用地面积2. 农用地平均单产3. 农用地施肥情况4. 农用地灌溉覆盖率5. 农用地机械化程度6. 农用地保护和环境友好程度通过以上指标的描述,可以全面客观的评价黄冈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

1. 农用地面积通过数据统计,黄冈市耕地总面积为1200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

在过去十年里,耕地面积略有减少,这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用地被部分用于城市建设。

但农用地面积仍处于较好状态。

2. 农用地平均单产黄冈市水稻单产在湖北省处于较好的水平,田间作物的平均单产也有所提高。

这与黄冈市优良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密不可分。

3. 农用地施肥情况化肥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过多施用化肥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而过少施用则不利于作物生长。

黄冈市坚持科学施肥,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农用地施肥情况得到了较好改善。

4. 农用地灌溉覆盖率黄冈市位于江汉平原,水源丰富。

在农业生产中,农用地的灌溉是十分重要的。

黄冈市在灌溉设施建设和管理上投入较大,农用地的灌溉覆盖率较高。

5. 农用地机械化程度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用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黄冈市,农用地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收割等环节大都采用机械化作业。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级调查成果 • 1998,完成省级汇总验收 • 1999,完成国家级汇总验收
• 1999,启动“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土地资源基础数 据库建设”
• 2000,土地登记和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 2001-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对各类土地,尤其是建设占用耕地的变化
情况必须以现状为准进行变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经过验收合格后,应 进行变更调查,并按照”开发、复垦、整理”。 • 2007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启动。 • 200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 • 2009年,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
• 清朝:使用明朝的清丈资料, 只有局部的清丈工 作。
2.早期土地资源调查(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
• 我国较系统的土地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荒地调 查,例如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以下简 称“综考会,’)开展的宜农荒地调查。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开展了地区性的土壤 地理与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宜农荒地资源和宜林地资 源的调查。
(1)土地评价系统
• 土地评价系统由土地利用潜力分类、重要农田鉴定和土 壤生产力评价三部分组成。
• 土地利用潜力分类是根据土壤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 性将其分为8个等级4个亚级,土地亚级表示土地限制因 素类型,如侵蚀、水涝、土壤和气候;
• 重要农田鉴定主要是按照生产粮食、精饲料、纤维和油 籽作物的适宜性对土壤进行评价;
几个阶段性的工作
• 1958 年-农业部-耕地土壤为中心的全国土壤普查 • 1979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清查各地区的耕地、园地、草地
和林地 • 1980 年试点土地资源详查 • 1984 年全面开展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 1995,在84标准基础上,根据国务院[1984]70号文要求,完成县

关于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的研究——以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为例

关于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的研究——以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为例

CASE区域治理关于经济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的研究——以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为例向仕淼1,洪蕙21.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永业行(湖北)土地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有关工作,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状况开展专项评价,构建新的评价工作体系,本文以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为例,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湖北巴东经济开发区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5-0169-0002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评价是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上一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状况的变化情况及差异。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基础选题背景与意义:关于土地,我国以“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为基本国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基本依据。

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获得最大的土地价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为基础,增强产品质量,降低土地管理劳动消耗和经济投入,最大限度地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由此可见,进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在提升土地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核心工作就是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自然资源部先后颁布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 T1018-2008),《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29-2010),2015年编制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

我国学者在针对土地用途有所建造,他们通过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制约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土地投入强度指标、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影响区域环境状况的指标以及土地利用趋势和可持续的指标等。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8462(2009)06-0977-0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朱天明1,2,杨桂山1,万荣荣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北京100039)摘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和具体的研究目标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RS 、GIS 技术手段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成果和土地利用管理相结合。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评价;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293.2文献标识码:A土地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必需载体,城市土地合理利用问题研究从城市诞生之日起便已开始[1]。

随着世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出现,众多的学者日益意识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而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空间过度扩张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非常突出[2,3]。

国务院对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为重点,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国土资源部近年来也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结合国土资源调查先后开展了城市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评价工作,提出了大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促进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蓬勃展开。

在此背景下,对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1国外相关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西方学者所认识,如何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也是西方学术界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管理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学院:姓名:学号:分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现有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表明:国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理想值的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展;展望Advances of Intensive Land Use ResearchesZHANG Shaokai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the trend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omestic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scale,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determination of ideal value and the choice of evaluation method.Results and conclusion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significance.Keywords: Intensive land use evaluation; Advances; Expectation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1]。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进展
作 者简介 : 赖波 。 硕士, 高级农艺师 , 主要从事耕 地质量建 设 、 科学 施肥与农业高效节水等技术研究与推广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2 -1 2
2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相 关 理 论 研 究
对 土地 集 约 利用 规 律研 究 在 德 国经 济 学家 杜
d o i : l O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7 — 3 5 7 4 . 2 0 1 3 . 0 2 . 0 0 1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研 究 进 展
赖 波’ 。 董 巨河 ’ , 单娜 娜 。 王 飞’ , 汤 明尧 ’ 1 . 新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土壤 肥 料 工作站 , 乌鲁木 齐 8 3 0 0 4 9
的研 究 ; 二 是 结合 绿 色 GDP研 究成 果 , 将 生态环 境 指标 纳 入评 价 指标 体 系; 三是 加 强动 态 分析 方 法在 土

地 集 约利 用评 价及 预 测 当 中的应 用等 。
关 键词 : 土地 集 约利 用 ; 研 究进 展 ; 展 望
我 国 是一 个 土地 面 积 辽 阔 ,人 口众 多 的泱 泱 力 、 物资 、 技术、 管理等其他相关的经济和 社会要 就 大 国 。从 数量 上 比较 , 我 国 的国 土面 积为 9 6 0万平 素 ,同 一块 土 地 面 积 上 聚 集 的 相 关 要 素 越 多 , 方公里 , 占世 界 土 地 面 积 的 1 / 4 , 仅 次 于 俄 罗 斯 和 加拿大 , 居 世 界 第三 位 , 耕 地 面 积 居 世界 第 四位 。 但如 果 从 人均 土 地 资源 占有 量 来看 ,则 可 以说 是 世界上土地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之一【 1 】 。 我国实施 的 是 世 界上 最 为严 格 的土 地 政 策 ,创 造 了 以 占世 界 不到 7 %的耕 地 面 积 养 活 了 世 界 上 1 / 5人 口的 奇 迹 。 同时 ,改 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 的经 济 增 长 十分 迅 意味 着 该 土地 利 用 的集 约 度就 越 高 。节约 利 用 是 相 对 于粗 放 利 用而 言 的 , 在 一个 静 态 技 术 条件 下 并不是土地利用 的集约度越高越好[ 】 I 。翟文侠等 认 为 土 地 集 约 利 用 其 含 义 是 指 土 地 投 入 产 出 的 关 系 ,即 以土 地 最 少 的 投 人 获得 最 高 的 产 出 , 包 括 以下 3 种含义 : ( 1 ) 土地地块集约利用 : 是指区 域 某一土地 利用类 型的地块集约化 利 用 ; ( 2 ) 土 是指 区域 同一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土 速, 建 设 的需 求 不断 增加 , “ 建设” 和“ 吃饭” 这 一 对 地 类型 集 约 利 用 : 矛盾 日益凸现 。土地作为稀缺 的不可替代的经济 地 集 约 化 利 用 ; ( 3 )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 : 主 要 是根 要素 。 其 空 间位 置 的 不可 移 动 性 、 使 用 的排 他 性 , 据 有 限 土 地 资 源 自然 属性 ( 土地经济 、 生态 、 适 用 决定 了 土地 必 须要 集约 利 用闭 。 2 0 0 5年 6月 , 《 国务 性 ) 和社会 属性 ( 市场供 求关 系、 城市 发展需 求 、 院关于 做好建 设节约型社 会近 期重点 工作 的通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需 求 等 ) 对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的 优化 配 知》 明确提出“ 节地 、 节能 、 节水 、 节材 ” 四个核心 , 置 。各 种 土 地 类 型 集约 高效 地 利 用 的 同 时 , 在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合 理 性 结 构 条 件 下 实 现 区 域 土 地 的 并把 “ 节地” 放在了首位。因此 , 推动土地利用方式 达 到 区 域 土 地 利 用 集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转 变 , 节 约 和集 约 利 用 土地 , 已 最 大 产 出 和 土 地 利 用效 益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 论文天地l

开发 区土地集 约利 用评 价研 究
苏 力
内蒙古土地调查规划院
呼和浩特
0 1 0 0 1 0
摘要 : 土地集 约利用是土地管 理的主题 , 本文在 阐述了开发 区土 地集约利用 的概念 、 内涵 ,建立 了评价指标体 系 , 阐明了评 价研究发展趋
势及 成果 应用方 向,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集约利用评价 的建议 。
条件 的允 许下 , 根据不 同的行业 类 型 , 通 过
定 时期 内 、 一定 的科学 技术 水平 下 , 在法 律 价 指标体 系 由 目标 层 、子 目标层 和指 标层 增加对 土地 的投入 、提高 土地 利用强度 、 提 用地 效益 和管 理绩 效 3个 目标 ;子 目标 层
潜、 重规模 轻效率 、 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资源环 境约束加
大 为主要特征 的矛盾 凸显期 , 土地 资源利用 面 临越来越大 的空 间和环境压 力 , 土地供需
立 评 价体 系并 运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 A HP法 )
确定各 指标 权重 评价 了苏 州高 新 区土地 集 约利用 现状 和潜 力… 】 。 国土 资源 部 于 2 0 0 8年组 织有 关 专 家 、 教授 起 草 了 开 发 区土 地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规 程, 并于 2 0 1 0年 进 行 了修 订 , 修 改 后 的评 三个层 次构成 。目标层 包含土 地利 用状况 、 包 含土地 利用程 度 、 用 地结 构状 况 、 土 地利 用 强度 、 工 业用地 投入 产 出效益 、 土地 利用 监管 绩效 和土地 供应 市 场化 程度 6个 子 目

e x p o u n d s t h e p r o g r e s s a n d a c h i e v e me n t

哈尔滨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问题研究

哈尔滨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问题研究
问题 探 讨

哈 滨开 区地 约 用价题 究 尔 市 发 土 集 利 评 问 研
口 才 玉
笔 者 在 研 究 工作 中对 开 发 区土 地 的集 约利 用 程 度 了城市 土地 利用 规模 的盲 目扩 张 、 城市 土地 利用 的低 效 和潜 力进 行评 价测 算 , 为开 发 区土地 持续 利用 管理 和产 化 、 耕地 资 源 的大量 流失 和 区域范 围 内土地 资 源系统 的 业 结 构提 升 以及解 决农 村 土地 城市 化 , 市 土地 管理 中 破 坏 , 于 粗放 利 用 或过 度 利用 的土 地 , 以运用 经 济 城 对 可 出现 的 一些 土地 利 用 问题 提供科 学 依 据, 立起 开 发 区 杠 杆和 公共干 预 , 使其 向集约 利用 的方 向转 变 。 建 促 集 约利 用 的量化 管理 指标 。 文是对 土地 集约利 用评 价 本 为政 府制 定 有 关 城 市 土地 集 约利 用 的政 策法 规 提 指标体系与评价结果进行的分析评判 , 出相应的改进 供 依据 。通 过土 地集 约利 用评 价 , 以进一 步加 强政 府 提 可 方 法 , 望能 够对 开发 区今 后 的土地 集约 利用 评价 提 供 与土 地管 理 部 门对 城 市 土地 市 场 管 理 以及 城 市 土地 利 希
和 国家 级 哈 尔 滨 高新 技 术 产业 开 发 区于 20 年 1 01 1月

下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 展, 适应建 节约型社会 的需要 , 缓解土地供需矛盾 , 必 须改变城镇土地粗放 、 低效率利用 的局面。城镇土地集 约 利 用评 价 的意 义包括 以下 几方 面 : 从理论 上引导 城 市 上地由粗放化的利用模式向集约化的方 向转变。 长期以 来 , 国城市土地的利用的外延式粗放化发展模式导致 我

基于PSR模型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当前耕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本研究旨在基于PSR模型对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阐明其对于农业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采用PSR模型(人类活动-状态-响应模型),将人类活动、耕地状况和管理响应三个方面进行指标筛选及评价,构建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人类活动指标包括人口增长、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耕地状况指标包括耕地面积、土地质量、地力状况等;管理响应指标包括耕地利用方式、耕地保护政策、资源配置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

三、研究结果和结论评价结果表明,县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为合理,其中管理响应得分最高,耕地状况的评价得分次之,人类活动方面得分最低。

人类活动方面得分低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对于新技术、新品种、新制度的接受程度有待提高。

同时,因为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等原因,农业人口和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导致耕地面积和效益相对下降。

基于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人类活动方面,需要加强农村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耕地状况方面,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广耕地保护和治理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和产能。

在管理响应方面,需要制定更加完善有效的耕地保护政策,加强对耕地的规划和管理,加大投入和补贴力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

综上,基于PSR模型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为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提供了科学地依据和指导,对于加强县域耕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改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西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山西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 山西省建设用地存在 的主要问题 . 2 () 1由于没有 明确法律法规依据 , 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设置五 花 八门 、 职责范同也 不统一 。有的是全额事业单 位 , 的是 自收 有 、
自支 单 位 , 的 是 政 府 设 立 , 的是 土 地 管 理 部 门内 部 机 构 , 有 有 甚 至有 的 是 城 建 部 门设 立 的。
利用 的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2 山西省 建设用地 现状 及问题
21 山西 省 建 设 用地 现 状 . 山 西 省 是 我 国 巾部 省 份 之 一 ,省 域 总 面 积 1. 56 7万 k m, 全 国 国土 总 面 积 的 1 4 . %。 山 西 省现 辖 l 个 地 级 市 . 1 县 级 6 1 1个 市 ,3 市辖 区 ,5 县 ,6 镇 ,3 乡 。 0 7 末 , 省 总 2个 8个 5 4个 64个 20 年 全
来 自于 古典 经 济学 , 尔 格 、 特生 、 斯 特 和 李嘉 同 等在 研究 农 杜 安 魏 业 地 租 问题 巾 , 并 证 明 了农 业 Ⅲ地 集 约 耕 作 巾 的报 酬 递 减规 发现 律 , 且认 为集 约 利用 是级 差 地租 产生 的 根本 原 因 。此后 , 克思 并 马
设 用地 增 加 和 国 内生产 总 值 增 加 等 情 况 的分 析 , 确 了山 西省 建设 用地 集 约 利 用 的现 明 状 和 问题 ,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 。 关键 词 : 土地 资源 ; 设 用 地 ; 约 利 用 ; 西省 建 集 山
中图分类号: O 8 T 9
文献标识码 : A 总结以上理论研究 ,土地的集 约化利川 应当是 :以布局合 理 、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通 过增 加存 量土地 的投入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收 稿 日期 : 0 2 9一l 2 0 O一 9 作者简介 : 杨少敏( 90一)女 , 18 , 湖北荆门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十地资源管理。 通讯作者 : 邵虹 。
1期
杨少敏等 : 开发 区土地集 约利用评 价研究综述
l5 8
建。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尽管兴起不久, 已取得较好 但
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开发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 重要载体 , 这些开发区在带动产业升级、 推动区域发展和 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近年来 , 我国 , 开发区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中所表现出来 的特征也不容忽 视: 重扩张轻挖潜、 重规模轻效率、 重引资轻规划等 其实质则是土地的粗放利用问题 。为保证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 提高土地资源的持续保障能力 、 缓解土地供需 矛盾 , 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 , 着力改变开发 区外延扩张 、 用地粗放的局面, 建
辉等人认为 ,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在有 限的土地利用
总面积和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上, 通过宏观调控 , 科学合理 地安排土地资源,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以坚持节约用地、
高效用地 、 科学用地 、 提高土地效益为主旨, 最大限度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土地投人产出率 , 促进土
地作为生产要素 的市场 、 行政 的最佳配置 , 促进经济发
集约度 , 最后对评价结果给予简要分析 的过程 。主要研 究 内容为开发区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 侧重 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挖潜 , 评价 的关键是指标体系的构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指出:在经济学上 , “ 所谓耕作
集约化 , 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 而不是分散在 若干毗连的土地上” 这一论断是中国学者研究土地集 ,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探讨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综合效益评价,并提出了策略建议。

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发现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实现低碳经济具有显著的效益。

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引导绿色建筑和智能化设计等策略来实现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之一。

如何评价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综合效益,以及如何制定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和综合效益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压力的增加,低碳经济成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同时也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二)城市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城市圈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圈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开发和建设所带来的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节约集约利用可以促进城市圈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能源节约,降低生产和生活的碳排放,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此外,城市圈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圈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圈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圈土地资源,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因此,加强城市圈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 9 . 23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 7 3 (09 1 14— 2 0 7— 7 12 0 )3— 9 0
St y o se s e fI e sfe Us fLi y b n n ud n A s sm nto nt n i d e o n iUr a La d i
Go gs a y n ( iy N r a U ie i , n i 7 0 5 C ia n h o a Ln i om l nvr t l y 2 6 0 , hn ) sy i
Ab t a t L n ict si ag o u a in wi eaiey l t a d,S t it n ie u e o a d e a u t n i p riu al sr c : iy i i n a lr e p p lt t rl t l i l ln y o h v te O i n e sv s fl n v l ai s at lry s o c
有 可 比性 。
下 , 市化 的健康发 展在很 大程度 上取决 于集 约利用 城 市 城
现有 的和将有 限 占用 的土地 资 源 。临 沂城 市 土地 存 在着
不合理 的利用 , 主要 表现在城 市用地 布局零 散 , 居住 用地 、 商 业用地 、 办公 用地 、 厂用地等 用地相 互} ; 市 基础 工 昆杂 城
bnl due t dpsh ot s apasl m n i c i uha J a , i do i a , ogig H z n iy a n s.I aot tecn at pri ogs ie sc s i n Qn a ,Rz o D ny , eeadLni a r aa x ts n g h n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汇报人:2023-12-25•引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概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目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紧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当前,部分开发区存在土地利用粗放、闲置土地较多、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开发区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意义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0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概述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劳动力和资本,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它是一种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强调土地的集中、节约和高效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用于衡量开发区在土地利用上的投入程度和强度。

投入指标产出指标生态指标反映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

评估开发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绿化率、环境质量等。

030201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静态评价对一定时期内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主要采用指标对比、综合指数等方法。

动态评价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动态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

多目标评价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个目标,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进行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03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分析详细描述开发区是否根据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土地浪费。

土地集约利用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土地集约利用与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关键 词 : 土地 利用 ;集约利 用 ; 土地 评价
中图分类号 :F 9 . 2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7 8 2 (0 9 0 — 14 0 10 — 3 0 2 o )2 0 0 — 3
T ete d o e eo me t n er sa c r g eso n tn ieu ea da p as l h n f v lp n d t ee r hp o r s f a d i e s s n p r i r d a h l n v a
Z E H NG a 一 , HANG n C i Z Ku
(oeef eor s n ni n e t ua g clrl n e i hnsaH m 118C i ) Clg R su e ad v om n, nn r u u i r t C agh , u m4 02 ,h a l o c E r H A i t o U v sy n
摘 要: 在城 市规模 扩 大 、 建设 用地 需 求增加 、 食 问题 突 出的情 况 下 , 粮 无论是 从 保护 土地 资 源、 完善 土地科 学的角度 , 是从协 调 土地利 用与 经济发展 的关 系上 看 , 约利 用土 地与科 学评 价 还 集 显得 尤为重要 。对 土地 集约利 用与评 价的 国 内外研 究进 展进行 了总结和分析 , 简要说 明 了土地集 并 约利 用与评 价今 后 的发展趋 势并进行 了展 望 。
利 用 报 酬 递 减 规 律 的影 响 ,土地 利 用 集 约 度 不 可 能无 限制 的提 高 , 土 地 的边 际效 益 等 于 边 际 产 出时 , 一 当 这 临 界 点 就 是 土 地 利 用 集 约 边 界 ,这 时 的 土地 利 用 为 理 论 上 的 集 约 利 用 .没 有 达 到 集 约 边 界 的 土地 利 用 为 理 论 上 的粗 放 利 用 按 照 生 产 要 素投 入构 成 差 异 , 地 集 土 约 利 用 可 以分 为 资 金 密 集 型 、劳 动 密 集 型 和技 术 密 集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本文旨在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当前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概述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阐述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历程,总结其主要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及其与城市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土地集约利用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和土地利用理论。

这些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地租理论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地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报酬,其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质量和位置。

级差地租的存在使得土地使用者有动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土地使用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因此,地租理论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经济学上的解释和动力。

土地利用理论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资源的配置、利用方式的选择、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土地的集约利用。

在土地利用理论中,土地集约利用被视为一种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学院:姓名:学号:分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现有国内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表明:国内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尺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理想值的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研究结果和结论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进展;展望: , , :, , .: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是是人们集约利用土地的直接动力[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富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合理地开发土地资源,避免造成浪费。

因此,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势在必行,本文根据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以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借鉴意义。

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基础1.1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为了满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节约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从而最终使土地能够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性、利用前景及限制因素,将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分类,按照统筹兼顾、地尽其利的原则,强调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宏观指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产业部门的配置,中观指各行业部门内部的土地配置,微观是地块内的配置,三者的合理统一,才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利用需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对土地的利用结构、利用层次进行合理的安排。

1.2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从人类利用土地时候就存在的,但最早注意此现象的是威廉配第,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最早起源于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体现的是在技术、其他要素不变的条件下,把握投入的度。

在一定条件下,对土地不断的追加劳动、资本,开始时报酬会随着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获得的报酬会减少。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分三个阶段,土地合理的利用阶段是第二个阶段,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相等的点到边际报酬为零的点,但具体投入多少的变动因素,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也会出现报酬的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

城市的土地合理利用,不是粗放利用更不是过度利用,集约利用也有合适的度,只有合理的集约度,才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3级差地租理论级差地租是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级差地租是相对于绝对地租而言的,是农业资本家租种较好土地而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根据其形成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肥沃程度以及距离市场的远近,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个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只要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水平,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土地的集约利用正是体现了级差地租理论,地租的不同必然吸引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区的聚集,使产出的产业分布在周边,从而出现了明显的区位特征,而处于好位置的产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也会更加加大投入,因此又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水平提高。

1.4可持续利用理论可持续发展最早起源于生态学对于环境的关注,最著名的是《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也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部分。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保护土地环境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土地安全关乎国家的安全,因此人们利用土地时也要遵循可持续利用理论,合理高效利用土地。

1.5景观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学(1 )是在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分为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通过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等对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能反映出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受干扰程度等,也能体现生态安全。

1.6生态承载力理论生态承载力的涵义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系统的弹性大小、资源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大小、系统可维持的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其中生态弹性是支持条件,资源承载力是基础,环境承载力是约束条件。

人类社会必须依存于自然,而自然存在境的容量问题,表现为资源的承载力,也就是人类的生存空间。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环境不断的干扰,环境有一定的自我恢复的功能,但是超越了环境的自我恢复的界限,就会出现环境的破坏,对于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

2国内外研究概况2.1 国内研究概况2.1.1、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内涵集约用地主要指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的利用结构等措施,从而使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合理水平的一个行为[2].马克伟在《大地大辞典》中认为“土地集约经营是土地粗放经营的对称,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集中投放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品产量和负荷能力的经营方式[3]”毕宝德从经济方面探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在《土地经济学》中认为“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4]。

2.1.2、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多种多样,主要集中在研究尺度、评价体系的构建、理想值的确定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上。

2.1.2.1、研究尺度我国学者对不同尺度的地域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7个方面,一是对省级土地利用评价研究,例如麻战洪等[5]对山西省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陈凯敏[6]等对广东省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二是对城市群体进行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例如王中亚等[7]以三大城市群为例,对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

三是对整个城市区域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例如朱一中等[8],邱磊等[9]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和成渝经济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四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例如杨阳等[10]对廊坊市,付君等[11]对固安县,高惠君等[12]对厦门市,周伟等[13]对南昌市,杨蕾蕾等[14]对兰州市,石培基等[15]对乌鲁木齐分别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五是对一个城市辖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例如冯长春等[16]对北京市东城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六是对开发区进行集约利用评价,例如朱秋芳等[17]、廖平凡等[18]、李翔等[19]、石忆邵等[20]、许振国等[21]、杜伟红等[22]、蔡昕等[23]、吕立刚[24]等分别对各类相关开发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七是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例如陈竹安等[25]、魏洪斌等[26]、林伟丽等[27]、李昕等[28]、乔陆印等[29]分别对不同农村居民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1.2.2、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国内学者在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时,考虑的研究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区影响因素的不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相同。

朱一中等[8]、乔陆印等[29]、王亚中等[7]、杨阳等[10]、付君等[11]、高惠君等[12]主要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潜力四个方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

邱磊等[9]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朱秋芳等[30]从土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的约束条件、土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的程度和效率、土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利用的利用趋势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周伟等[13]从城市投入、产出和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陈凯敏等[6]综合考虑土地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杨蕾蕾等[14]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投入—产出”、“经济—社会—生态”、“压力—状态—响应”等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2.1.2.3、理想值的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想值的确定方法也有多种,廖平凡等[18]认为理想值的确定采用目标值法、发展趋势估计法、先进经验逼近法、专家咨询法来确定时也要考虑开发区的时间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性。

李翔等[19]提出了“目标值+区域修正系数”法设置评价指标的理想值。

2.1.2.4、评价方法的确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G1模型、因子分析法、模糊物元法、模型法、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均方差决策分析法、评价法等方法。

朱一中等[8]、乔陆印等[31]、吕立刚等[24]、杨阳等[10]、石培基等[15]、王永峰等[32]、罗新茂等[33]、高惠君等[9]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李兰等[34]、杨蕾蕾等[1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此外温秀琴等[3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起来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为了避免评价方法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李焕等[36]、常胜等[37]运用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梁启学等[38]运用模型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陈凯敏等[6]、邱磊等[9]利用秩相关系数法、协调度、聚类分析和分析法,对评价结果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刘宗强等[39]利用G1模型、区域比较法和系统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杨洁等[35]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安化县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2 国外研究概况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概念最早是大卫·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