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发育的评价2
躯体功能评定
模块三躯体功能评定项目一肌力评定【习题】一、选择题:1.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A. 拮抗肌B.原动肌C.固定肌D.中和肌E.协同肌2. 在做手持哑铃屈肘动作时,固定肌为:A. 肱三头肌,肘肌B.肱二头肌,肱肌C.肱桡肌D肩部肌群E旋前圆肌3. 在做伸肘动作时,主动肌为:A. 肩部肌群B.肱二头肌,肱肌C.肱桡肌D.旋前圆肌E.肱三头肌4. 目前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的是:A. 等长肌力测定B.等速肌力测定C.等张肌力测定D.向心性收缩肌力测定E.离心性收缩肌力测定5. 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肌力的因素A. 肌肉生理横断面B.肌肉的募集率C.肌肉收缩的形式D.智力因素E肌肉初长度6.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抗重力做关节全运动范围50%以下关节活动,肌力为:-级 B. 2 级+级-级级7. 腰方肌的作用:A. 上提骨盆B.旋转骨盆C旋转躯干D.屈髋关节E内收髋关节8. 仰卧位,下肢被固定,双手置于体侧,让被检查者试图仰卧起坐,仅头部离开床面,腹直肌肌力达几级级级级级级9. 坐位,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能做达90°范围的屈肩动作,肩关节屈肌肌力达几级级级级级级10. 肩关节外展的主动肌是:A.三角肌前部,肱肌B.三角肌中部,冈上肌C.三角肌后部D.大圆肌E.胸大肌11. 下列哪块肌肉可使前臂旋后: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肱桡肌D.肘肌E.三角肌12. 坐位,前臂中立位,置于检查台上,固定前臂,能做全范围的屈腕动作,腕屈肌肌力为:级级级级级13. 臀中肌的作用为:A.髋关节屈曲B.髋关节伸展C髋关节内收D.髋关节外展E髋关节内外旋转14. 髋关节伸展的肌群为:A.臀大肌B.臀中肌C耻骨肌 D.梨状肌 E.髂腰肌15. 引起踝关节背屈的主动肌为:A.小腿三头肌B.胫前肌C.胫后肌D.腓骨长、短肌E.腘绳肌16. 膝关节伸展的主动肌是:不正确的是: B.减少因疼痛、疲劳等因素对肌力检查的干扰 D.检查前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A. 股二头肌B.股四头肌C.半腱肌D.半膜肌E.缝匠肌17. 微笑的表情主要是哪块肌肉收缩:A.笑肌 B 颧大肌C.颊肌D. 口角提肌 E 颏肌18. 让患者做吹口哨的表情,缩两颊部,并拢口唇,检查的是:A.降下唇肌B.颧大肌C.颊肌D. 口角提肌E.笑肌19. 有关徒手肌力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A.给患者示范,让患者主动去完成 C 充分固定肌肉附着处的远端关节 E.检查时所加阻力必须为同一强度,并且始终以平稳的速度持续给予阻力 二、问答题1. 简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 2.简述影响肌力的因素。
康复评定学问答题
问答题1.请比较康复功能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差异答:临床诊断与康复功能评定的区别临床诊断康复功能评定目的查找病因,明确诊断明确功能障碍部位、程度范围反映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反映机体功能的水平及能力方法体格检查、专项检查实验室生化检查综合运动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残疾评估组织学和形态学检查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基因检查生活质量评定电生理检查电生理、生物力学检查精神检查就业能力、环境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2.试述康复功能评定的工作流程。
答:康复功能评定分为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释评定结果三个阶段:(1)收集资料包括了解病史、检查与测量;(2)分析资料包括确定问题、确定残存功能或能力;(3)解释评定结果包括分析障碍产生的原因、形成障碍学诊断及设定康复目标和探讨解决措施。
3.康复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①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②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他们的不安,取得积极的配合;④评定时间要尽量短,不引起患者的疲劳;⑤评定常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进行,以确保准确;⑥评定一般要做三次,然后求出平均值;⑦健侧与患侧要进行对照;⑧评定过程中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时,应及时中止,并查找原因。
4.简述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
答: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有:①发现和确定障碍的层面、种类及程度和拟定治疗目标;②确定康复治疗项目;③指导制定康复治疗计划;④判定康复疗效;⑤判断预后;⑥预防障碍的发生和发展;⑦评估投资-效益比;⑧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简述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
答: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常见原因有:(1)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2)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3)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4)关节周围软组织疤痕与粘连;(5)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6)关节结构异常;(7)各种病损所致的肌肉瘫痪或无力。
原始反射及肌张力判定
反应:身体向翘起测屈曲,同侧上下肢伸展且外 展,对侧上下肢出现保护性伸展反射
存在时间俯卧6个月出现,仰卧和坐位7到8个月出 现,膝手位出现9到12个月,站立位12到21个月, 各种倾斜反应持续终生
倾斜反应
姿势固定性反应:主要将身体固定
反射发育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反射的评定方法及意义
反射发育
原始反射(脊髓水平)中枢位于脊髓、 延髓和桥脑。原始反射缺如、减弱、 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分类
脊髓水平 (原始反射)一般在出生后2个月内出 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0-2)、伸肌伸张 反射(0-2)、交叉性伸展反射(0-2)、Moro反 射(0~4或6)、握持反射(0~4)等。
拥抱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 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 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拥抱反射
反应:分为两型。 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
•检查方法:婴儿处 于俯卧位或俯悬卧 位,用手指刺激一 侧脊柱旁或腰部。 • 反应:婴儿出现 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 存在时期:0~6 个月。
紧张性迷路反射
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 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将婴儿置 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 化。
பைடு நூலகம்
感谢下 载
降落伞法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6~终生)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完整版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小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
⼩⼉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第三军医⼤学新桥医院⼉科赵聪敏在⼈的⼤脑形成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低级到⾼级,也就是从脊髓⽔平(原始反射⽔平)到脑⽪质⽔平进⾏发育的。
在每⼀个发育⽔平都存在相应的反射反应和检查⽅法。
掌握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法,对于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常重要。
⼩⼉的发射种类很多,下⾯将对各神经发育阶段中的主要反射、反应及其检查⽅法予以介绍。
1脊髓⽔平的反射:⼈体在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反射属于脊髓阶段的反射,⼜称为原始反射。
这些反射在新⽣⼉或婴⼉早期存在,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级随⽔平的反射则逐渐消失。
脊髓⽔平的反射很多,如⼿把握反射、⾜把握反射、⾜伸展发射、屈曲收引、伸肌突张、交叉伸展三个反射。
1..1⼿把握反射检查时患⼉的体位为仰卧位,上肢为半屈曲状态,检查者把拇指从尺侧放⼊⼩⼉的⼿掌⼼并压迫⼿掌。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抓握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指⽴即屈曲,握住检查者的⼿指,如果检查者⼿提上指,婴⼉可短暂的被拉起。
评价:阳性反应在出⽣0~4个⽉出现,但3~4个⽉后开始逐渐出现有意识的抓握。
如果5~6个⽉仍然出现⽆意识的抓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2⾜把握反射检查时患⼉的体位为仰卧位,检查者⽤拇指压迫⼩⼉的拇指球部第⼀、第⼆趾间的⾜底部位,出现全趾屈曲。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全趾屈曲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出现全趾屈曲动作。
评价:新⽣⼉出⽣后即出现⾜把握反射,3个⽉开始消失,10个⽉左右完全消失,多在步⾏时候消失。
如果10个⽉后仍然出现⾜把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3屈曲收引(屈曲反射):检查时患⼉的体位为仰卧位,⾯部朝上呈中间位,两下肢伸直呈伸展的位置。
检查时要施加刺激,刺激的部位是⾜底部。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仍保持伸直的伸展位,或者对于敏感的外界刺激有⾜部⾃动的抽回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整个⾝体姿势失去控制,受到刺激的下肢可以看到⽐较明显的屈曲反应。
《儿童脑性瘫痪》ppt课件
肉毒毒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
各种脑瘫康复方法
Bobath法 Vojta法 Temple
Fay 法
n
Peto法
Delacato 法
1. Bobath 法
治疗重点是阻止原始反射,促进正常的姿
势反射发育,发展正常的自动反应和运动 能力。 训练方法上强调:按正常婴幼儿运动发育 的各个阶段来进行训练,如:抬头、翻身、 坐、爬、跪、站、走。
1.倾斜反应: 6个月出现 2.坐位平衡反应: 6~9个月出现 3.立位平衡反应: (前方平衡) 12个月出现 (侧方平衡) 18个月出现 (后方平衡) 24个月出现 4.降落伞反应: 8~9个月出现 5.翻正反应: (颈翻正反应) 6个月消失 (躯干翻正反应) 5岁后消失
(五)姿势的评定
1.肌张力减低的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 俯卧位呈W型姿势; 仰卧位呈蛙位姿势; 坐在椅子上呈折刀状坐姿; 用双手从患儿腋下抱起患儿表现为翼状 肩姿势。
2. Vojta 法
主要通过刺激脑瘫儿童身上的某些特定
的激发点,使患儿产生翻身和匍伏爬行 二种反射运动模式(人体所有协调运动 的先导)。最后,反射运动变成主动运 动。
3. Temple Fay 法
强调鳄鱼式的运动模式和两栖类动物
对侧交替的运动模式。
4. Doman Delacato 法
在治疗上主张促进脑瘫儿童的全面发育:
一、定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
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 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 障碍和姿势异常。
二、病因
产前期:感染、出血、缺氧、妊娠毒 血症、母体外伤 围产期:产伤、出血、缺氧 产后期:核黄疸、感染、外伤、缺氧
反射发育的评价
(一)脊髓水平反射 是运动反射,可协调肢体肌肉
出现完全的屈曲或伸展动作范型。 出生后两个月以前正常小儿可以呈 阳性反应。
1.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2.伸肌伸张反射(Extensor Thrust)
3.交叉性伸展1(Crossed Extension)
2.躯干旋转调整反应
(Body Righting Acting on the Body) 6~18个月阳性反应为正常
3.对头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1
(Labyrinthine Righting Acting on the Head) 1~2个月出现并维持一生
4.对头部的迷路性调整反射2 6个月出现并维持一生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 (Symmetrical Tonic Neck)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
4.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5.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6.联合反应
7.阳性支持反应 (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7)足背屈反应 (Dorsiflexion) 15—18个月时出现,并维持一生
〔8)压扳反应 (See—Saw) 15个月时出现,并ve Supporting Reaction)
(三)脑干水平反射2 是调整反应,具有确立身体在
空间之际头部与身体的正常关系以 及身体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作用。这 些反应从出生就出现了最初的模式, 到10~12个月达到最高的协调效果。
1.颈的调整或翻正反应 (Neck Righting) 1~6个月阳性反应为正常
4.交叉性伸展2
(二)脑干水平反射1 是静态的姿势反射,随着头部与
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反射
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以反射弧作为形态学基础,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
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原始的脊髓和脑干反射渐被抑制,而较高水平的调整和平衡反应则变得越来越成热,并终生保留。
反射发育的过程和基本特点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过程:从脊髓向脑干、大脑发育,即从低级向高级中枢发育。
正常情况下,胎儿发育后期、婴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两年内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的神经反射,称为运动发育性反射和反应。
脊髓水平反射: 称为“反射”,在生后即有,生后2个月内正常。
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
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展反射和两种交叉伸展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 称为“反射”,生后第4-6个月内出现。
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
包括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及阳性支持反应等。
中脑水平的反射: 称为“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
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
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
它们的组合动作使得儿童能够翻身、起坐、手膝位起立和手足支撑俯卧。
包括调正反应和自动运动反应。
大脑水平反射:称为“反应”,是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用的结果。
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6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
任何水平上的阳性反射都提示下一个更高级的水平出现运动活动的可能性。
同时这些反射时间上的延迟都意味着可能提示发育迟缓。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常见反射的检查浅反射:刺激皮肤、角膜、粘膜引起的肌肉急速收缩反应。
1.腹壁反射(第7-12肋间神经):仰卧位,用尖端钝的针沿肋骨缘自上而下、从外向内、按上、中、下三个部分轻划腹壁肤,正常受刺激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脐向刺激侧移动消失则对应不同脊髓节段病损,双侧消失对应昏迷或脊髓反射中枢障碍。
康复评定发育性反射评定
二、反射的特征
1、反射应答是不随意,意识的控制可引起 应答模式变化; 2、根据应答模式是固定的,即一定的刺激 必然出现一定; 3、充分的刺激必然会有应答反应。
三、反射的分类
(一)按生理功能分类 1、防御反射 屈肌反射、角膜反射等; 2、摄食反射 分泌反射、吸吮反射等; 3、姿势反射 调节骨骼肌紧张度,保持
四、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采取正确的体位,检查时注意特异性感觉 刺激的部位、强度和时间
仔细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
在进行脑干水平反射的检查时,除了肉眼 观察外,还需触诊以发现和体会肌张力变 化
注意发射和反应出现和消失的时间
应当同功能性活动的评定相结合,并注意 发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评定方法
脑干水平的反射在正常小儿出生时出 现,根据反射的不同维持到4个月龄或至8、 9岁不等。反射在该消失的月(年)龄消失 为正常;如超过应当消失的月(年)龄反 射仍存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如 脑瘫。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肢体偏瘫的 成年患者也可再现脑干水平的姿势反射。
三、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定地着地。 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僵硬伸展(拮
搞收缩);甚至引起膝反张;踝关节跖屈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6个月。
(七)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 主动用力时,处于休息状态下的肢体所产生的不随 意运动反应。联合反应是刻板的张力性活动,该活 动使一肢体对另一肢体的姿势将产生影响。
1、颈部调整反应
(二)伸肌伸张反射
检查体位:被检者仰卧位,关呈中立位, 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
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28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
躯体功能评定
模块三躯体功能评定项目一肌力评定【习题】一、选择题:1.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A.拮抗肌B.原动肌C.固定肌D.中和肌E.协同肌2.在做手持哑铃屈肘动作时,固定肌为:A.肱三头肌,肘肌B.肱二头肌,肱肌C.肱桡肌D.肩部肌群E.旋前圆肌3.在做伸肘动作时,主动肌为:A.肩部肌群B.肱二头肌,肱肌C.肱桡肌D.旋前圆肌E.肱三头肌4.目前被认为是肌肉功能评价及肌肉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的是:A.等长肌力测定B.等速肌力测定C.等张肌力测定D.向心性收缩肌力测定E.离心性收缩肌力测定5.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肌力的因素?A.肌肉生理横断面B.肌肉的募集率C.肌肉收缩的形式D.智力因素E.肌肉初长度6.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抗重力做关节全运动范围50%以下关节活动,肌力为:A.2-级B. 2级C.2+级D.3-级E.3级7.腰方肌的作用:A.上提骨盆B.旋转骨盆C.旋转躯干D.屈髋关节E.内收髋关节8.仰卧位,下肢被固定,双手置于体侧,让被检查者试图仰卧起坐,仅头部离开床面,腹直肌肌力达几级?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9.坐位,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能做达90°范围的屈肩动作,肩关节屈肌肌力达几级?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10.肩关节外展的主动肌是:A.三角肌前部,肱肌B.三角肌中部,冈上肌C.三角肌后部D.大圆肌E.胸大肌11.下列哪块肌肉可使前臂旋后:A.肱二头肌B.肱三头肌C.肱桡肌D.肘肌E.三角肌12.坐位,前臂中立位,置于检查台上,固定前臂,能做全范围的屈腕动作,腕屈肌肌力为: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13.臀中肌的作用为:A.髋关节屈曲B.髋关节伸展C.髋关节内收D.髋关节外展E.髋关节内外旋转14.髋关节伸展的肌群为:A.臀大肌B.臀中肌C.耻骨肌D.梨状肌E.髂腰肌15.引起踝关节背屈的主动肌为:A.小腿三头肌B.胫前肌C.胫后肌D.腓骨长、短肌E.腘绳肌16.膝关节伸展的主动肌是:A.股二头肌B.股四头肌C.半腱肌D.半膜肌E.缝匠肌17.微笑的表情主要是哪块肌肉收缩:A.笑肌B.颧大肌C.颊肌D.口角提肌E.颏肌18.让患者做吹口哨的表情,缩两颊部,并拢口唇,检查的是:A.降下唇肌B.颧大肌C.颊肌D.口角提肌E.笑肌19.有关徒手肌力检查中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给患者示范,让患者主动去完成B.减少因疼痛、疲劳等因素对肌力检查的干扰C.充分固定肌肉附着处的远端关节D.检查前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E.检查时所加阻力必须为同一强度,并且始终以平稳的速度持续给予阻力二、问答题1.简述徒手肌力评定的特点、分级标准及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脊髓水平 脑干水平 中脑水平 大脑皮质水平 检查注意事项
• 脊髓反射是运动反射,它可协调肢体肌肉 出现完全的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
•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射为正常,在这之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一)屈肌收缩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在显微镜下
在功能上
通过观察统合、分化作用 的姿势反应、自发运动的 发育阶段来进行
运动发育性反射和反应
在 脑生干后水2平个的月反内射为仍正m称H常oe为脊“n髓nc反ttoe水s射平”oAu及ubst
Wo rk
Da ta
Ot her
s
生后第4~12个月出现且终生 存在中脑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 射称为“反应”
(七)足背屈平衡反应(18)
阳性:头胸调正,足背屈
浅反射
01
深反射
02
病理反射
03
患者合作,肢体放松。 采用标准姿势 刺激部位、速度及强度适中。 避免精神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 多次反射检查。注意神经反射的对称
性。 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这句话错在哪?
四、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
(一)反射的分类 按生理功能分类 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 按感受器分类 外感受器反射、内感受器反射。 按反射的发育分类 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
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按刺激部位分类 浅反射、深反射。
为制订康复 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判断中枢神经系统 的发育状况
3《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3)存在时期: 0~3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5.踏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 射)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长, 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 跖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6.张口反射
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 瘫时一侧缺失。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 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 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8.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若持续存在可导致坐位平衡困 难,无法维持正常直立姿势,孩子也不可能发展对称 性运动,因为任何侧面的刺激都会引起不对称姿势。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 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侧弯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9.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 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 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 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 上下肢均呈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小儿的姿势与运动的发育是随着小儿身 体的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 逐渐发育进行的身体不断克服地心引力从 水平位上逐渐抬起发育成为与地面垂直位 的过程。
发育性反射评定
儿童康复训练的评定
康复效果评估
发育性反射评定可以评估康复训 练的效果,了解儿童在接受康复 训练后的姿势控制、动作协调和
平衡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康复方案调整
根据评定结果,可以对康复训练方 案进行调整,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预测康复预后
发育性反射评定还可以预测儿童的 康复预后,为家长和康复师提供参 考,帮助制定更加合理的康复目标 。
发育性反射评定
目录
• 发育性反射概述 •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方法 •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应用 •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研究进展
01
发育性反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发育性反射是指婴儿出生后,为 了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自动 反应,如吸吮、吞咽、握持等。
特点
发育性反射通常是无条件、自发 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被 自主运动和有意识的动作所取代 。
05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研究进展
新的评定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新型评定工具的开发
针对传统评定方法的不足,研究开发更为客观、准确、便捷的评定工具,如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评定软件、可穿戴 设备等。
多模态评定方法的整合
将多种评定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量表评定等)进行整合,形成多模态评定体系,以提高评定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
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04
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评定的时机与频率
评定时机
发育性反射评定应在婴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进行,如出生后1 个月、3个月、6个月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发育问题。
评定频率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应 增加评定频率,以便更密切地监测其发育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symmetrical toni(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①)
【检查体位】患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 检查者的腿上(检查者取坐位) 【检查方法】使患者头部尽量前屈。 阴性:上、下肢的肌张力程度无变化。 阳性:上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度增强,下 肢伸展或伸肌的紧张度增强。 【临床意义】出生后 4- 6个月以内呈阳 性为正常。6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 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二、反射与反应的分类: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 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且存在,包括屈肌 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 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 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 现并维持至出生后4个月,包括非对称性 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 反射、阴性支持反射
3、中脑水平反射: 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 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射。 4、大脑皮质水平反射: 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 在,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三、反射发育的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原 始反射的重新出现和平衡、保护性伸展反应 受到破坏以至消失,这些病理改变在康复治 疗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脊髓、脑干和大脑皮 质不同水平的反射或反应意味着中枢神经系 统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它与运动发育和中 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着密 切的关系,因此在评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交叉伸展反射① ( crossed extension①)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中立位, 一侧下肢屈曲,另一侧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将伸展位的下肢做屈曲动作。 阴性:原屈曲位的一侧下肢仍处于屈曲状态。 阳性: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 立即伸展。 【临床意义】出生后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呈阳性为正 常。两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是 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呈中立位, 双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受到刺激的下肢仍维持伸展位,或因 厌烦刺激而退缩。 阳性: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两个月以内呈阳性为正常。 两个月以后仍为阳性者可能是神经 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②)
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头部中立位,两 侧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保持仰卧位。 阴性:被动屈曲上、下肢时,无伸肌的肌 张力变化。 阳性:被动屈由上肢或下肢时,伸肌的张 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以内呈阳性为正 常。4个月以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经区射 发育迟滞的征候。
交叉伸展反射② (crossed extension②)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位,头部中立位, 两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在一侧下肢的内侧给予轻轻叩打刺 激 阴性:刺激后双下肢无反应。 阳性:另一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 关节屈曲(典型的剪刀状体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呈阳性为 正常。两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 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脑干水平反射1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①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② 紧张性迷路反射——仰卧位 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联合反应 阳性支持反射 阴性支持反射
【检查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中立位, 上、下肢伸展。 【检查方法】将头部转向一侧。 阴性:无论哪侧的肢体都无反应。 阳性:头部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 或伸肌紧张度增高;另一侧的 上、下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度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以内呈阳性属正常。 6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为病理性,多 见于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
评定目的:
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 3、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伸肌伸张反射(extensor thrust) 交叉伸展①(crossed extention ① ) 交叉伸展②(crossed extention ②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②
【检查体位】患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 查者的腿上。 【检查方法】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伸。 阴性:上、下肢的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 两下肢屈曲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以内呈阳性 为正常。6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经 反射发育有迟滞的征候。
反射发育的评价
反射:
是对特定刺激的不随意、固定刻板的反应。 正常发育过程中,原始的脊髓和脑干反射 逐渐被抑制,而较高水平的调整和平衡反 应则变得越来越成熟,终生保留。 整合:某一反射被高层的中枢所抑制或兴 奋,或其反应类型以完全被高层中枢所改 变时即为该反射被整合.
一、反射的出现与消失:
1、出现: 胎儿在母亲妊娠后期、婴儿出生时或 出生后的一段时间; 2、消失: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脊髓和某 些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在婴儿时期有中 枢神经系统进行整合而被抑制。 脊髓和脑干水平反射的出现与消失意味 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发育的成熟过程。
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tonic labyrinthine prone)
【检查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头部中立位。 【检查方法】维持俯卧位。 阴性:屈肌未见肌张力增高,头部、躯干、 上肢及下肢能保持伸展位。 阳性:不能完成头部后仰,肩部后伸,躯 干及上、下肢伸展等动作。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以内呈阳性为 正常。4个月以后仍呈阳性者,可能是神 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
伸肌伸张反射(extensor thrust)
【检查体位】患者仰卧位,头呈中立位,一侧 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检查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阴性:被刺激的一侧下肢仍坚持屈曲位。 阳性: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两个月以内的婴儿呈现阳 性属正常。两个月以后仍呈现阳 性,可能是神经反射发育迟滞的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