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含义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作了一个概括:
(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
(5)人格统一与调和;
(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
(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既广泛又复杂。

对心理健康进行准确定量的划分,目前还有一定困难,但是通常来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良好和正常的状态。

他通常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力正常。

第二.有健全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自己,自爱、自立、自信、有良好的自我安全感。

第三.善于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各种情感如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并且能够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第四.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能够良好的适应环境,对于无法改变的客观不利因素也能坦然接受。

第六.具有健全稳定的人格。

第七.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论述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层面上的良好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与个体的内心感受、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应对能力、自尊、自信、适应能力等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感受:个体对自己的内心感受有良好的感知和认知,能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安宁等,并且能够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焦虑等。

2. 社交能力:个体具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他们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压力。

3. 应对能力:个体具备应对生活中各种压力和挑战的能力,并且能够从中恢复过来。

他们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制定目标、采取行动,并且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4. 自我意识:个体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并且具备积极的自尊和自信。

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并且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处。

5. 心理功能:个体具备良好的认知功能、情感调节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处理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的整体健康状态,包括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自我意识
和良好的心理功能。

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表现和标准。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讨人类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方面来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一些心理学中常用的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包括正常的情绪体验、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缺乏心理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人们通过有效的压力管理、积极的情绪调控和良好的自我意识等方式来维持心理健康。

2. 压力压力是指个体在面临外部或内部压力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

它可以是来自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也可以是个人内心压力的积累。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过度的压力却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压力、寻求支持和进行放松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3.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价值感。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外貌、品德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看法。

良好的自尊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而低自尊则容易导致自卑情绪和心理问题。

4. 抑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

抑郁症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的困扰。

治疗抑郁症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并且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抑郁症的发展非常重要。

5. 焦虑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和恐惧感等。

焦虑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焦虑则可能妨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功能。

常见的焦虑症状包括恐慌发作、强迫行为、社交恐惧等。

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6.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服务。

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特征

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特征

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及特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正常和平衡状态,包括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经验和健康的行为表现。

心理健康的特征主要包括积极自我认知、适应能力强、情感稳定、良好人际关系、稳定情绪、高效解决问题、抗压能力强等。

首先,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自我认知特征。

个体对自己有准确的认知和了解,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积极的自我认知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心理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心理健康表现为适应能力强。

个体具有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能力,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够顺利地度过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困难,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

情感的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个体对自己的情绪有较好的认知和控制能力,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反应。

情感稳定的人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积极应对困境,不易被外界因素所左右,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个体能够建立健康、稳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理解和尊重他人,处理人际冲突和问题的能力较强。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此外,心理健康还表现为稳定的情绪。

个体的情绪起伏较小,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稳定的情绪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能够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健康还表现为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体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问题所在,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解决。

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抗压能力强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

个体具有对压力的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不易产生心理问题。

抗压能力强的人能够在面临困境和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分享了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心理健康,供大家参考。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马斯洛认为的心理健康者的十项标准是:(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适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多动症多动症也称“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

多动症儿童行为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

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的是,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的。

(2)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专注于一种活动,不能坐定看一会儿电视。

做作业做了一会儿又去干别的,做事经常有头无尾,丢三落四。

(3)冲动行为。

经常未经考虑就行动,比如在做集体游戏时,难以耐心等待。

又如有时突然喊叫,袭击别人。

多动症可能有先天体质上的原因,也可能是不安环境引起精神高度紧张的结果。

(4)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

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

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

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良好状态和积极的心态。

它包括个体的情绪、思维、行为和社交关系等方面。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指身心健康的状态,更涉及到人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能够在面对各种压力、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对于个体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压力源。

工作压力、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等种种压力因素,常常会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力的状态下,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极大的破坏,这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含义还体现在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上。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并且能够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他们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有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绪。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会有负面情绪,而是说他们在负面情绪面前能够有适当的应对策略,能够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

此外,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抱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他们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并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也能够正确认识他人,不轻易对他人进行批判和指责,相反愿意给予他人理解和支持。

对于社会问题和全球挑战,他们也会保持乐观的心态,并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

心理健康的含义还延伸到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建立稳定、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积极互动和沟通。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也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观点。

在社交中,他们能够保持正面的态度,并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助。

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来说,个人的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应对和适应压力、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压力,通过适当的心理调节策略来缓解压力、舒缓情绪,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良好,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自我意识清晰,具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建立和维护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心理健康的状态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佳,他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或失去信心,这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也可能影响他的性格和行为,从而影响他的社会关系。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一个人的健康和幸福是至关重要的。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学会安抚自己,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克服挫折和困难。

此外,要尽量保持正确的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参加有趣的户外活动,和朋友交流心情,给自己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这些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此外,有时候,当人们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时,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心理压力,这时候需要有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向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以确保良好的心理状态。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它,做到早期干预,尽量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两层含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两层含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两层含义什么是心理健康它包括哪两层含义1、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2、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什么内容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

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者,失度失调者,严重病态者。

心理健康是自觉平衡统一的心理状态,心理的统一是在人整体整合作用下心理全局的整合状态,自觉统一是心理健康的综合功能。

心理健康水平等级表现特征如下:一般常态者:表现为愉快心情常在,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调节情绪能力。

失度失调者:表现为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

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者: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护正常的生活、工作。

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分别是什么心理健康的三条原则分别是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即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含义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含义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稳定和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更强调个体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稳定和有意义生活的基础。

它包含了两个主要方面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1. 自我接纳与自尊心理健康的第一个含义是自我接纳与自尊。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接受自己的个性和优点,同时也能够正视并处理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们具备良好的自尊心,有自信并尊重自己的价值。

2. 积极情感与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的第二个含义是积极情感与情绪调节。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情绪,包括喜怒哀乐。

他们能够表达情感,合理调节情绪,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来面对压力和困难。

3. 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第三个含义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关系,包括家庭、朋友和同事等。

他们拥有健康的沟通技巧,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需求和意见,并且能够处理人际冲突和问题。

4. 积极应对压力与逆境心理健康的第四个含义是积极应对压力与逆境。

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逆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找到适应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策略。

5. 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自我管理心理健康的第五个含义是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自我管理。

心理健康的人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等,并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个体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首先,心理健康是个体幸福、稳定和自我实现的基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心理健康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可能导致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增加患病的风险。

心理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或感觉良好,而且社会契合和谐;
2.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广义的心理健康: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概念(美国临床心理学家Mckinney·F)
1.幸福感
2.良好的意愿或动机
3.社会的适应性
4.统一与调和
5.志向现实。

(三)积极的心理健康定义(美国心理学家Jahoda·M)
1.自我认知的态度
2.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3.统一、安定的人格
4.自我调控能力
5.对现实的感知能力
6.积极改善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

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的稳定和良好状态,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和社交等方面。

它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心理体验。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身体健康、社交能力、学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内在状态,与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有关。

它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积极的心理体验。

2. 心理健康对个体的身体健康、社交能力、学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3. 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个体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环境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保障,例如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上的稳定和良好状态,它对个体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环境的支持来维护。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

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处于正常、稳定和适应性良好的状态。

它体现了一个人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健康状况,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的含义与实质,并探索如何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不仅仅指消除疾病、缓解痛苦,更强调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各种情绪的波动,能够有效地处理压力和挫折。

他们具备情绪调节的能力,不会因为负面情绪而丧失控制,也不会因为正面情绪而过于陶醉。

1.2 自我认知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对自己有清晰准确的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具备自尊和自信。

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从中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1.3 积极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他人建立稳固的关系,具备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他们容易与他人建立信任,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满足感。

1.4 成功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具备灵活适应环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并从中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实现心理健康的途径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借鉴以下方法和途径:2.1 自我认知与探索通过对自己的深入思考和自我了解,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接受自己。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咨询专家等方式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认知。

2.2 积极的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冥想、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培养积极的心态,缓解负面情绪,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

2.3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培养友善的态度等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和矛盾,以减少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1、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2、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

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3、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4、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

“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

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即身心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

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要自信乐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向目标靠近。

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作能协调一致。

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有较强的心理能力,在挫折、困难、逆境面前不气馁,百折不挠。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主动的适应和改变现状。

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

具有积极的研究态度,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研究兴趣来对待研究,善于研究,刻苦钻研。

以上七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要求我们做到,只要能稳定有效的研究、生活和交往,就达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家XXX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衡量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

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首先,智力水平应该正常,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操作等能力。

其次,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表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第三,意志健康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第四,行为协调自然,有条不紊,落落大方。

第五,友好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最后,反应应该适度,既不过于敏感也不过于迟钝。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指个体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保持同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具体表现为:智力正常、情绪积极、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等。

一、知觉和注意的特性。

知觉是感觉器官把各种刺激的形象、意义(包括它们的强度)转换成空间或者时间的映像;注意则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这两种特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组织性。

2、注意的特性。

注意的指向性。

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性。

注意的动力性。

二、能力。

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能力。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着的。

三、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

情感也称情绪。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四、意志。

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五、气质。

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典型表现是心境。

六、性格。

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态度特征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在行为时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七、态度。

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倾向,是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及其满足与否的评价和体验。

八、认知。

就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九、思维。

是人脑借助语言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形式。

十、品德。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现实的稳固的持久的心理特征。

十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满意的心理状态,而非仅指没有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元的。

但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加以研究和探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从以下几点来衡量: 1、智商在80分左右;2、处世乐观,善于交往;3、待人热忱,愿意帮助他人;4、兴趣广泛,爱好多样;5、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环境;6、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7、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8、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的概念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健康概念的演进(1)健康的生命观。

(2)健康的疾病观。

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

心理健康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心理健康,仅指正常心理下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仅包括正常心理,还包括异常心理状态,是所有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的统称。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世界卫生组织WH0的心理健康标准:1.具有健康心理,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自尊、自爱、自信、且有自知自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并能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受别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脚踏实地,不断进取,有理想和有事业上的追求。

(二)国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在国外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马斯洛和迈特尔曼;奥尔波特;斯考特;弗罗姆等。

(三)国内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介绍:在我国曾对心理健康标准作出了定义的学者有:黄坚厚;严和锓;王效道;王极盛;王希永;李百珍;黄珉珉;郑日昌;林崇德;樊富珉;沃建中等。

四、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研究者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可以归类如下: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标准。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心理健康标准是多维的。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

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79
4.32
3.52
1.8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恶性肿瘤 36.9
5.17
外伤
16.84
2.85
肺结核
10.17
1.85
0
神经系统
传染病 (肺结核
除外)
中毒
9.48
1.72
外伤及中 毒
19.0
2.66
泌尿系 统病
11.63
1.97
泌尿系统 病
其他结核 14.1
1.98
中毒
6.27
传染病(肺 结核除外)
8.14
1.48
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和问题
有些学者提出综合的标准 1.理论上的标准 (1)统计学的标准 (2)偏离理想(理论)的状态 (3)文化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 (1)主观痛苦感 (2)功能丧失
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 1.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的估计自己的能力 3.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的发挥个性 10.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
“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mental)和社会完善状态,而 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 (20世纪40年代)
0
“五快”(机体健康) “三良好”(精神健康) 吃得快 便得快 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处世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含义
汤纳特尔等人于 20世纪 80年代的解释 汤纳特尔(Rebecca J . Donatelle)等人的解释代表了现 代人的观点,认为,“健康是个体在现实可能状态下 获得最佳完善感” 整体健康观 现代人比较认同的另一种解释被称为“整体健康观," ( holistic health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三分法的基础上, 整体健康观又增加了两个重要成分,即智力方面 (intellectual)和精神方面(spiritual ) 健康的水平。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 标题 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
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 标题 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
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 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 标 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 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
120.3
中国部分市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1975年
占死亡 总人数 的%
死亡原 因
死亡率 1/10万
占死亡总 人数的%
死亡原因
16.86
脑血管

137.91
21.61
心脏病
56.6
7.93
心脏病 115.34
19.49
脑血管病
54.6
7.51
恶性肿 瘤
111.49
18.84
恶性肿瘤
53.1
个人性格特征
人格
性格 气质
童年 经历
情绪
知识 经验
智力 遗传 年龄 性别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专制 型
0
民主 型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 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 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 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 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 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 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 强、攻击和冲动为。
心理健康的特征
1. 智力正常 2.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3. 行为协调统一 4. 人际关系良好 5. 良好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0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A:急躁、没耐心、 好胜、易激动、 效率高、忙碌
B:悠然自得,发 病率低
死亡原因
呼吸系统 急性传染
病 肺结核
消化系统
心脏病
1957年 死亡专 率1/10万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
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祖
父母,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这类
标题
父母存在着典型的角色问题,他们或性格内向或 缺乏权威意识和责任感或社交能力差。
标题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
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
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根据研究,行
为越轨儿童的大多数与这类父母有关:母
亲对男孩管教放松或过严或前后不一致、
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
0
予指导和约束、家庭缺乏亲密性等。
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
实际上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 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 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 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 用。随着社会生活竞争的剧烈化和家庭生活 电视化,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会越来越多,而 0 这与科学的儿童教育是相背的。
7.31
呼吸系 病
63.64
10.75 呼吸系病
47.2
6.61
消化系 病
28.78
4.86
消化系病
1984年 死亡率 1/10万 124.64 116.27 116.18 48.36 23.76
脑血管病 39.0
5.46 肺结核 21.15
3.57
外伤
19.36
占死亡 总人数
的% 22.65
21.13
心理健康概述
01
心理健康 的含义
02
影响心理健 康的因素
03 适应能力
04 积极心态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的含义
对于健康(health)人们有不同的 解释,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历史的 差异、文化的差异、个体的差异, 也反映了政治的差异。
心理健康的含义
大众对健康的解释
“非病理”状态 “身心健康” “美好人生”( wellbeing)和“幸福生活”( wellness) 经济落后的地区、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政治背景的解释
心理健康的含义
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 (Jerrold Greenberg,1994)。
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 3.人格的稳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和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 《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心理学分册) ,心理健 康标准有三种: ①统计学的标准。 ②社会学的标准。 ③医学的标准。 中国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为: ①统计学常态分配。 ②社会行为规范。 ③个人主观经验。 ④生活适应状况。 ⑤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 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