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钻蛀性害虫的鉴别及发生规律

合集下载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叶永梅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年第11期摘要:针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应采用农业技术、药剂与生物三个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大豆食心虫属昆虫纲鳞翅目小卷蛾科,也叫做大豆蛀荚虫、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蛾科。

由于其食性较为单一,因此所寄生的植物种类不多,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1 分布及危害大豆食心虫在我国北方所造成的危害较重,其幼虫会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虫食率在10 %~20 %之间,当虫害情况较为严重时,虫食率可达到30 %~40 %之间,有时会高达80 %,对大豆的品质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致使大豆的等级有所降低。

2 形态特征2.1成虫大豆食心虫的成虫为小蛾形,颜色多为暗褐色或黄褐色,体长在5~6 mm之间,翅展在12~14 mm之间。

前翅灰、黄、褐色杂生。

可在前缘观察到约10条向外斜走的黑紫色短斜纹,形成黄褐线条相间,并带有一些光泽。

外线近顶角下方向内略凹,向下可发现1个呈银灰色略微闪光的长椭圆形斑,再向下可发现3个黑色小斑,上下横列成1纵行。

后翅前缘呈银灰色,其余部分呈暗褐色。

雄蛾前翅色较淡,有1根翅缰。

腹部末端较钝,具抱握器和显著毛束。

雌蛾色较深,3根有翅缰,腹部末端纺锤形,产卵管突出。

2.2虫卵大豆食心虫的卵呈平椭圆形,稍扁,略微有些光泽,无明显刻纹,长径在0.42~0.61 mm 之间,短径在0.25~0.27 mm之间。

初产时颜色呈乳白色,经过2~3 d后会转变为黄色,经过4~5 d后会转变为橘红色,可在中间观察到一半圆形红带,此圆形红带会在孵化前消失。

2.3幼虫大豆食心虫的幼虫可分为4龄,刚刚孵出的幼虫颜色呈淡黄色,在入荚蜕皮后颜色会转变为乳白色,2龄尾部可发现颜色呈褐色的小圆斑,3龄体色黄白,各节背面会出现颜色呈黑色的刻点以及黄色的稀疏短毛,尾端可发现褐色圆斑,末龄颜色会由浅黄转变为鲜红色,刻点与圆斑都会消失,此时只会留下稀疏短黄毛。

豆类病虫害常见问题

豆类病虫害常见问题

豆类病虫害常见问题豆类作物是一类广泛种植的农作物,然而,它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病虫害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豆类病虫害的常见问题,并列出预防和治理的方法。

一、豆蚜虫1. 症状:豆蚜虫为豆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会使叶片出现黄化变色,并且会分泌蜜露,容易引发黑霉病等其他病害。

2. 预防和治理:-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减少虫害源。

- 定期巡查田间,发现虫害早期即时采取措施,如手工捕杀、机械清除等。

- 种植耐病虫害的品种,增加作物的抗性。

- 使用生物防治,如释放豆蚜的天敌――瓢虫等。

- 如有必要,可使用化学农药喷洒。

二、豆蛀虫1. 症状:豆蛀虫以豆荚为害,会造成豆荚形状畸形,豆粒数量减少。

2. 预防和治理:- 豆蛀虫多隐藏在土壤里,定期翻耕、深耕以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 使用虫源感染的种子进行播种,通过豆蛀虫的自我感染来控制其数量。

- 在发现豆蛀虫孳生较多的地方进行局部喷洒有针对性的化学农药。

- 关注天敌的增长,有助于降低豆蛀虫的数量。

三、豆霜霉病1. 症状:豆霜霉病多影响豆类作物的幼苗,会使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霉斑,严重时导致整株植物死亡。

2. 预防和治理:- 加强田间管理,维持良好的通风和叶片干燥状态。

- 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减少植物的氮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 切勿连种连作,合理进行轮作,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积累。

- 定期进行病菌防治,可以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

- 感染严重的苗期作物进行适当清除,避免病害传播。

四、豆蚜病毒病1. 症状:豆蚜传播的病毒会导致豆类作物生长迟缓,叶片变畸形,产量减少。

2. 预防和治理:- 及时处理受虫害影响的植株,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 种植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可减轻病毒侵害。

- 进行合理的病菌防治,施用病毒抑制剂或抗病毒处理。

- 注意田间卫生,清除掉豆菜素材、枯叶等病毒携带者。

- 密切关注天气和病虫害预警,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

以上仅是豆类病虫害的一部分常见问题,针对每个具体问题,可能还有更细致的治理方法。

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

Z i x u n t a i危害大豆的地下害虫与其他作物相似,如蝼蛄、蛴螬等。

苗期害虫有黑绒金龟甲、象甲类、三条叶甲、大豆根潜蝇、大豆蚜等;成株期为害的害虫有豆芫菁类、银纹夜蛾、豆天蛾、大豆卷叶螟、豆圆蝽等;结荚期为害的害虫有大豆食心虫、红蜘蛛等。

现笔者将大豆生产上常见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大豆食心虫1、症状识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入豆荚内咬食豆粒,常年虫食率为10%~20%,严重发生年份达30%~40%,使大豆产量和商品价值大大降低。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茧越冬。

各个地区发生时间不同,其中密山地区在7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钻出地面,在土表结茧化蛹;8月中旬大量羽化为成虫;8月下旬产卵,经5~8d 孵化出幼虫,即入荚为害;20~30d进入老熟,被害荚9月下旬脱落,老熟幼虫出荚入土越冬。

华北地区发生期比东北地区延迟10d左右。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程度,受当年7—8月气象条件影响很大。

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条件适宜,会大量发生;高温干燥及低温多雨都会影响成虫交尾、产卵,因而发生程度较轻。

2、防治措施:种植抗虫品种。

不同品种抗虫性有较大差异,豆荚有毛的品种着生卵较多,豆荚无毛的品种着生卵少;荚皮中木质化隔层紧密的品种受害较轻;黑荚和铁荚系统品种虫蛀率也低。

一般黑豆品种多数比黄豆抗虫性强,不同黑豆品种抗虫性也有差异。

大豆食心虫在土壤中越冬,连作为其发生蔓延创造了极好条件,采取合理轮作,虫食率可减少20%左右。

大豆食心虫生活史中有个重要特点,老熟虫在土壤中生存长达10个月左右,采取深翻、耕耙、铲趟等一系列田间耕作措施,能消灭大量幼虫和蛹。

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盛期之前及时喷洒农药,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及幼虫。

用2%倍硫磷粉剂、80%敌敌畏乳油熏蒸,并兼治其他害虫效果也很好。

具体做法是:用2节长的高粱秸,一节去皮蘸药,一节留皮插地,插600~750根/hm2,共蘸80%的敌敌畏乳油原液1.50~2.25kg/hm2,均匀插入田间,如防治及时,效果可达80%~90%。

绿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绿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绿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豆野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蛀荚虫、大豆卷叶螟蛾等,主要为害绿豆、大豆、小豆、豇豆、四季豆、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

随着绿豆种植面积的扩大,豆野螟已经成为绿豆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和商品性,大发生年份可减产50%以上。

本文详细总结了绿豆豆野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1、豆野螟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0~26mm。

前翅黄褐色,从外缘向内具大、中、小透明斑各1块,有紫色闪光;后翅外缘深褐色,其余白色半透明,有3条棕色的波状纹。

停驻时两翅水平展开。

卵椭圆形、扁平、黄绿色,卵壳具网状纹,长约0.6mm。

老熟幼虫体长13~15mm,黄绿色,头和前胸背板褐色;中、后胸背板的前排各有黑褐色的毛片4个,后排有色斑2个,无刚毛。

1~8腹节背面亦各有毛片6个,前4后2;臀板浅褐色,仅具毛片3个。

蛹黄褐色,有臀棘8枚,末端向内卷曲。

2、发生规律2.1生活习性豆野螟成虫昼伏夜出,昼夜均可羽化,但以夜间为主。

成虫具趋光性,白天常躲在荫蔽处,多在茂密的豆株叶背下,稍稍惊动迅速悄散,一般只飞出3~5m,傍晚出来活动,以19~21时最活跃,停息时前后翅平展。

卵多散产,偶尔2~3粒产于一起,主要产在花瓣、花托、嫩荚和叶柄上,也可在花梗、幼茎上,未现蕾、开花时也可产卵于叶背的叶脉附近,常造成落蕾、落花、落荚、主茎枯心及叶片呈筛网状等现象,卵期2~3d。

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首先蛀入花蕾取食雌雄蕊,造成蕾、花脱落。

3龄后的幼虫能转荚为害,亦可以随落地花再转株为害,转株时间多于早、晚进行。

幼虫为害荚、叶时多在两荚碰接处或在荚与花瓣、叶片及茎杆贴靠处蛀入,蛀孔呈圆形,蛀孔内外堆积有幼虫排出的绿色粪便,被害荚在雨后常导致腐烂。

幼虫常在植株的中上部危害,在受到惊扰时会迅速吐丝下坠到地面逃离。

老熟幼虫也常用此法在荫蔽处以细土、枯枝、落叶缀结土室,再在其中作茧化蛹。

钻蛀性害虫及治理

钻蛀性害虫及治理
白蚁出现在中生代后期,距今已有二亿五千年 的历史。由于具有奇妙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对 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极大 的注意和兴趣。白蚁被称为“当代生物学的七大 奇迹”之一。从60年代开始,世界上已使用白蚁 学(termitology)的名称,过去,只有昆虫学 (entomology)的名称,现在,把白蚁研究也提到 “学”的高度,由此可见它在昆虫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增多,被白蚁 破坏造成倒塌的危险性的比率是在逐步降低。 但 是,新的大厦内部木结构仍可遭受白蚁破坏。经常 有此方面的报道,例:广州市的“广州 宾馆” (27层),在建成两年后既遭白蚁危害。高达32层的 “白云宾馆”也有白蚁危害的记 录;青岛市的即 墨路小商品市场,共7层,商住两用,建成后两年 内,也发现白蚁分飞。白蚁不仅危害木结构,而且 它分泌的蚁酸也可以腐蚀金属。因此,新建房屋必 须进行白蚁预防处理。
5.白蚁科 Termitidae westwood 1840 (黑翅土白蚁)
6.齿白蚁科Serritermitidae Emerson 1965
据有关文献记载,目前世界白蚁种 类已有2000多种,有可能达到3000种。 我国具有除澳白蚁科和齿白蚁科外的四 个科,45个属,474种(夏凯龄 1997)。 约占世界白蚁的1/10强,是当今世界上 白蚁种类最多的一个国家。目前,我国 除新疆、青海、宁夏、内蒙、黑龙江、 吉林等省外,24个省市都有其分布记录。
主要为害枝梢及树干的害虫。
为害枝梢及树干的害虫主要有天牛 类、白蚁、小蠹类、木蠹蛾类及螟 蛾类的害虫,遭这类害虫为害后直 接影响主干和主梢的生长,对寄主 为害很大。
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全世界约有2 万种,我国已知的已有2000多种。
它主要以幼虫钻蛀植株茎杆,在韧皮

大豆食心虫防治

大豆食心虫防治
1.成虫 深褐色或黄褐色,体小。前翅前沿有向外斜走 的10条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臀角上方有一白斑 状区,区内有3个紫褐色小纵纹,上下呈排状排列。 雌蛾翅缰3根,色深,腹部末端呈纺锤形,产卵器 突出。雄蛾翅缰1根,色淡,腹部末端较钝,毛束 显著。
2.卵 椭圆形、稍扁平、有光泽,刻纹不明显。 3.幼虫 幼虫共有四龄。前胸盾板浅黄,头部黄褐色, 臀板颜色较前胸盾板浅。 4.蛹Βιβλιοθήκη 长纺锤形,黄褐色,长为5~7mm。
理轮作。④及时耕翻豆后麦茬地,减少越冬基数。 2.物理防治 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
虫。 3.生物防治 ①利用赤眼蜂灭卵。②利用白僵
菌防治脱荚越冬幼虫。 在幼虫脱荚之前,用白僵 菌粉剂25kg/hm2,加细土或草木灰9kg,均匀撒施 在豆田地面上。
• 4.化学防治 选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 菊酯、氰戊菊酯等药剂,加水喷雾。喷雾
成虫有趋光性。初孵出的幼虫先在豆荚表面活 动一段时间,后在豆荚边缘结一白色丝网,咬食荚 皮穿孔进入。每头幼虫平均取食2颗豆粒。
温湿度直接影响食心虫的生长发育和田间消长, 低温高湿有延长成虫寿命的趋势。
图5.2.1-4 大豆食心虫蛀害豆粒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耐)虫品种。②适当
调整播期,使结荚期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 ③ 合
时雾要均匀,从根部往上喷,特别是结荚 部位要着药。
大豆食心虫
一、形态特征 二、发生规律 三、综合防治
概述
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俗名小 红虫、大豆荚蛀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 害虫,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 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浙江等省市区。常年 虫食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30%~40%,甚至 80%以上。

荔枝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与防治

荔枝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与防治

荔枝主要钻蛀性害虫识别与防治荔枝上的钻蛀性害虫因防治十分困难,导致荔枝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果农朋友的经济利益,如许多蛀果害虫可导致幼果脱落、虫果等,蛀干害虫可为害荔枝树干和嫩梢。

那么我国荔枝产区主要钻蛀性害虫种类有哪些呢?我们一起跟随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专家陈炳旭研究员发表在《中国南方果树》的专业文章进行学习,在以后做到针对性地防治!一、主要钻蛀性害虫1、荔枝蒂蛀虫为害现状:主要为害荔枝果实和花穗;生活规律:荔枝花穗期开始羽化,3月底4月初在广东地区出现成虫;幼虫老熟后自果内脱出,出虫孔扁圆。

一般在果穗附近的叶面上结薄茧化蛹,也有少数在地面的落叶上结茧化蛹。

落果内的幼虫则在地面的杂草或落叶上化蛹。

蛹期6-12天,26℃时7-8天。

成虫羽化后白天多静伏于树冠内的枝条下方,体色与树皮较为接近,受惊扰时短暂飞行,但很快便栖息于附近的枝条或其他植株,飞翔能力不强。

2、荔枝尖细蛾为害现状:为害嫩叶和枝梢;生活规律:以幼虫在冬梢、叶脉、花穗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从越冬处爬出在附近叶片上结茧化蛹,4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卵多散产在新梢嫩叶面的中脉两侧;初孵幼虫从卵壳底蛀入寄主表皮取食汁液,从3龄起转蛀寄主组织(包括嫩叶中、叶柄、嫩茎髓部)。

被害嫩叶中脉,其外有若干个排粪孔,枯褐色,叶端卷曲干枯;若食料不足,幼虫可转至另一片叶的中脉或梢为害。

初蛀入新梢内为害,外观无明显症状,但髓部变黑,内有黑褐色粉末状虫粪,随着幼虫长大,枝梢顶部出现萎缩,叶易脱落。

幼虫一般向梢顶幼嫩部分钻蛀,1梢常有1头幼虫,多者3-4头。

幼虫老熟后从蛀道爬出,在树冠下层叶片背面结一薄茧化蛹。

3、天牛为害现状:龟背天牛是为害荔枝树干的主要钻蛀性害虫,6月上旬至11月下旬,田间均可见到成虫,7-9月最多;生活规律:成虫羽化后先在荔枝、龙眼、葡萄等的嫩梢皮层取食,嫩梢枯死。

卵多产于枝干或枝桠杈口的皮层下,单个散产。

大豆虫害防治技术[致富早班车] - 种植技术

大豆虫害防治技术[致富早班车] - 种植技术

大豆虫害防治技术[致富早班车]-种植技术关注农民四季生产,传授农民致富本领,这里是每天早上四点三十分至四点五十五分与您相约而至的致富早班车,今天为您带来的主要内容是大豆虫害防治技术垫乐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早上好!我是节目主持人杨林。

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致富早班车》节目。

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讲的是大豆虫害防治技术。

大豆的产量高低与病害防治有着重要的关系,那您知道在这大豆不同虫害的防治有什么不同吗?它们的表现症状以及发生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可能很多朋友们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问。

带着种种困惑,下面我们邀请到了国家大豆产业体系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室主任胡国华来给大家做一些讲解和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很好的运用这些技术。

2、主持人:现在胡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跟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专家: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3、主持人:欢迎您胡老师,在讲大豆虫害防治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多都有哪些虫害,常见大豆虫害种类及类型都有哪些呢?专家:根据危害寄主部位及危害方式,可将其分为地下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害虫、钻蛀害虫和仓储害虫5大类。

大豆的地下害虫已知有64种,占大豆害虫已知种类的15.84%。

大豆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早作区发生普遍,其中危害大豆的害虫以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为主;食叶性害虫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害虫。

我国已知大豆食叶害虫214种,包括夜蛾、毒蛾、灯蛾、潜叶蝇、芜菁、叶甲、蝗虫、蜗牛等,占大豆害虫已知种类的52.97%;刺吸害虫占大豆害虫已知种类的28.47%,有烟粉虱、豆黄蓟马以及大豆红蜘蛛等;为害大豆的主要钻蛀类害虫有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高隆象、豆秆黑潜蝇及大豆东潜蝇等,占大豆害虫已知种类的2.72%。

4、主持人:胡老师,那怎么样来辨别大豆蚜,换句话说它的形态特征是什么呢?专家: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1.4厘米,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触角与体等长,淡黑色,第3节有感觉圈3~8个,排成一列;腹管黑色,圆筒形;尾片黑色,圆锥形,中部稍缢缩,有2~4对毛。

大豆食心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等

大豆食心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等

大豆食心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等作者:邹贵军唐成霞李清波等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8年第05期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

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上的主要害虫,以幼虫钻入豆荚内蛀食豆粒。

常年虫食率约为10~20%(减产约4~9%),严重时可达30~4096(减产14~18%)。

而且影响大豆的品质,降低等级。

一、形态特征大豆食心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暗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浅,腹末较钝,雌蛾腹末较尖;卵长约0.5毫米,扁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色或橘红色,孵化前变为紫黑色;老熟幼虫体长8~10毫米,略呈圆筒形,鲜红色,非骨化部分淡黄或橙黄色;蛹体长5~7毫米,长纺锤形,红褐或黄褐色,羽化前呈黑褐色。

土茧长7.5~9毫米,长椭圆形,由幼虫吐丝缀合土粒而成。

二、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7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上午潜伏不动,下午3~4时后开始活动,晚8时后停息于豆株上。

当成虫进入盛发期,日落前在豆地边可看见雌雄蛾相互追逐,成蛾团现象。

成虫卵多产于豆荚上,少数产于叶柄、侧枝或主茎上,一般一荚上产一粒。

幼虫孵化后爬行于豆荚上,寻找入荚地点,最后在豆荚后面合缝附近咬穿荚皮钻入荚内。

此时,正值大豆嫩荚期,幼虫开始在荚内蛀食豆粒,直至大豆成熟后,老熟幼虫从豆荚边缝蛀一小孔,脱荚而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准备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

产卵有明显选择性,一般多产卵于有毛的豆荚上,很少在无毛的豆荚上产卵。

此外,成虫产卵与豆荚的成熟度有关,幼嫩豆荚上着卵多,而黄色的老荚上着卵少。

土壤高温高湿有利于化蛹、羽化。

当1~10厘米深的土壤温度上升到20℃以上时。

土内幼虫开始上移化蛹。

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化蛹和羽化。

成虫在田间的消长与降雨情况有关。

成虫在土壤中羽化但出土能力很差。

大豆病虫害——大豆食心虫

大豆病虫害——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一、简介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虫、小红虫,昆虫纲鳞翅目小卷蛾科。

二、为害特点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

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

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三、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

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

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

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

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

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

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

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

四、发生规律和习性1、每年发生1代,在中国北部发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

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

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

2、豆田成虫出现期为 7月末到9月初。

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有成团飞翔现象。

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散产。

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

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

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

3、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

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

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

五、防治方法1)选抗虫品种;2)成虫产卵盛期,喷施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25%天达灭幼脲1500倍液。

简述大豆常见虫害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简述大豆常见虫害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豆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大豆的总产量仍然无法满足我国实际需要。

急需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单位面积内的产量,而做好大豆虫害防治工作就是防止大豆大幅度减产的措施之一。

本文对大豆常见虫害的危害及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一、大豆蚜虫1、危害大豆蚜虫是大豆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植株叶片及嫩茎聚集,刺吸汁液,使植株受害部位出现褐色斑纹,受害严重时会使叶片卷缩,甚至脱落,受害植株长势差、矮小,较少分枝及结荚。

大豆蚜虫还具有迁飞性,易传播病毒病,其分泌的蜜露还会引起煤污病。

2、发生规律大豆蚜虫以卵越冬,翌年4月份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开始对大豆苗产生危害,在大豆田可繁殖10代以上。

从6月末开始到7月中下旬,为大豆蚜虫的盛期,对大豆的危害非常严重,导致大豆较大幅度减产。

7月末至9月初为大豆蚜虫的繁殖期。

3、防治技术一是农业防治。

要对大豆田间、池埂上的杂草及时清除,可减少虫源。

二是物理防治。

在田间设置黄板对蚜虫进行诱杀,并利用蚜虫的天敌进行捕杀。

三是化学药剂防治。

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效果不佳时,选择蚜虫盛期发生前,采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15%唑蚜威乳油、或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2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二、地下害虫1、危害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以咬食大豆植株根部为害,常常将植株茎基部咬断,使植株死亡。

地下害虫会在地下移动,对多株造成危害,使植株成片死亡,田间出现严重缺苗及断垄,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巨大。

2、发生规律地老虎以幼虫和蛹越冬。

成虫多在夜晚活动,取食大豆植株根部,其具有比较强的趋光性和假死性。

蛴螬主要成虫越冬,5月中旬出土产卵,6月中旬产生为害,10月中旬开始越冬。

主要在晚上活动,具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蝼蛄以成、若虫在土中越冬,成虫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7月孵化并以幼虫形成为害,秋季以开始越冬。

四季豆钻心虫的防治和治疗办法

四季豆钻心虫的防治和治疗办法
使用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可减轻钻心虫危害。
化学防治
针对钻心虫的不同生长阶段,选用不同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如在卵孵化高峰期,可使用甲维盐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幼虫钻蛀前,可使用毒死蜱等药剂灌根防 治。
03
四季豆钻心虫的治疗办法
物理治疗
01
及时清除被钻蛀的枝条和果穗,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四季豆钻心虫的防治技术可以借鉴到其他病虫害的防 治中,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四季豆钻心虫属于鳞翅目,是一 种螟蛾科的昆虫。
分布与危害
分布
四季豆钻心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危害
四季豆钻心虫以幼虫蛀食四季豆的茎 秆和叶片,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叶片 枯黄、甚至整株死亡。
症状识别
识别方法
观察植株是否有幼虫蛀食的隧道或蛀孔,以及叶片是否出现黄斑、枯萎等现象 。
使用无病种子或对种子进 行消毒处理。
定期检查
定期巡查
在生长期间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情。
VS
病情记录
建立病情记录表,跟踪病情发展情况。
宣传教育
提高认识
向农民普及有关四季豆钻心虫的防治知识。
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治技术水平。
05
四季豆钻心虫防治和治疗 办法的案例分析
成功防治案例介绍
案例一
手术治疗
对于较轻的为害症状,可以进行人工 挖除虫蛀部分,并用药剂进行防治。
对于严重的为害症状,需要剪除病枝 或整个枝条,并集中烧毁,同时加强 药剂防治。
04
四季豆钻心虫的预防措施
种植管理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及识别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水稻螟虫的幼虫能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组织、穗花和稻茎内壁,形成多种为害状,其中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是枯心和白穗。

“枯心”是在水稻苗期、分蘖期和圆秆拔节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稻心而造成;“白穗”是在水稻抽穗期被稻螟幼虫咬断穗轴而造成。

为害水稻的螟虫有四种: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大螟,广东发生最多、最严重的是三化螟。

虽然它们都造成枯心和白穗,但各种害虫的为害症状还是有区别的。

三化螟:俗称“白翼仔”。

幼虫取食时有两个与其他稻螟不同的特点:一是仅取食叶鞘幼嫩而白色的组织,或穗苞内的花粉和柱头,或茎杆内壁,基本上不吃有叶绿素的部分,二是蚁螟蛀入后在大量取食之前,必先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切口颇整齐,被称为“断环”,幼虫在断环上部取食。

断环形成后,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稻株几天内就表现出青枯或白穗等被害状。

二化螟的幼虫侵蛀水稻的能力要比三化螟强,从秧苗期到水稻乳熟期均可侵蛀为害。

在本田期,蚁螟孵化后首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1个叶鞘内有虫几头到百余头,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幼虫2龄以后才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

台湾稻螟的初孵幼虫亦喜欢群集为害叶鞘组织,其后才钻到心叶或拔节后的茎秆内,在茎秆取食内壁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稻螟幼虫,特别是高龄幼虫的食量大,被害处组织损伤很厉害,被害株穿孔很多,且穿孔处往往排出大量黄白色虫粪和被害组织的混合物,有强烈的臭味。

大螟属夜蛾科,其初孵幼虫在叶鞘内群居取食。

其最大的特点是幼虫蛀食不过节,一节食尽即爬出转株。

大螟在田间为害的特点是靠近田埂5—6行水稻,虫口密度最大,为害严重,稻田中央虫口密度小。

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有哪几种?如何区别它们?为害水稻的钻蛀性螟虫主要有4种。

属螟蛾科的有3种:三化螟、台湾稻螟和二化螟。

属夜蛾科的有大螟。

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关于成虫:三化螟雌成虫前翅近中央有1个极明显的黑斑,雄虫前翅这一黑斑不很明显,但从顶角有一条褐色斜纹走向后缘,外缘有一列7—9个小黑点。

大豆害虫防治 (三个虫)

大豆害虫防治 (三个虫)

二、大豆蚜虫
东北每年发生10多代, 山东20多代。 6月末至7月
初是豆田大豆蚜盛发前期, 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可使 大豆受害成灾。7月末开始, 气候和营养等条件逐渐对 大豆蚜不利,豆株上出现 淡黄、体小的蚜虫,为蚜 量消退标志。
为害叶片症状
1.大豆蚜虫
成虫和若虫集中 在顶叶、嫩叶、嫩茎 上。 蚜虫传播病毒病。
危害状
• 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 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食心虫幼虫
为害豆荚症状
大豆食心虫
幼虫共分4龄: 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蜕皮后变为 乳白色;
2龄尾部有褐色小圆斑; 3龄体色黄白;
4龄幼虫略呈圆筒形。
防治措施
•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1. 农业措施:种植早熟或无毛的抗虫品种。 2. 药剂措施:成虫产卵盛期,喷施2%阿维菌素3000倍液+25%灭 幼脲1500倍液,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
2.第2次迁飞是大豆蚜在本田扩散蔓延阶段 3.第3次迁飞在大豆开花期 4.第4次迁飞在9月份
预防和防治:
1.药剂拌种可以减少蚜虫的为害。 2.田间点片发生蚜虫时: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20%丁硫克百威乳油800倍液;
3.在成虫盛发期 :
2.5%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 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先在小蓟、小旋花、蒲公 英、车前等杂草上繁殖为害;
• 6-7月转到大豆上为害;
• 7月中下旬到8月初随着气温增高繁殖加快,迅
速蔓延;
• 8月中旬后逐渐减少; • 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转移到越冬场所; • 10月份开始越冬;
• 红蜘蛛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0.5℃,上限温度为 42℃,在相对湿度35-55%、平均温度22-28℃时发 育历期最短,只需10-13天。 • 因此持续干旱时间长达14天以上时繁殖速度最快, 为害最重。 • 在相对湿度超过70%以上时不利于红蜘蛛的发生, 低温、多雨、大风天气对红蜘蛛的繁殖不利。

谷物蔬菜绿豆虫害:豆野螟

谷物蔬菜绿豆虫害:豆野螟

合理施肥
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 增强作物的抗性,提高其 对豆野螟的抵抗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生 物防治方法,控制豆野螟 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04
豆野螟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技术与方法
监测站点
在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站点,进行豆野螟的监 测和数据收集。
信息化监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GIS等手段, 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监测。
通过科研论文、专利申请等方式,公开研究成果 ,与其他研究机构共享知识和生多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在寄主作物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 寄主作物上取食,老熟后入土化蛹。
生活习性
成虫多在傍晚活动,交配后产卵于寄主作物上。幼虫孵化后,在寄主作物上取食 叶肉,造成叶片破损。
危害特点与症状识别
危害特点
豆野螟的幼虫取食寄主作物的叶肉,造成叶片破损,影响植 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积累。同时,幼虫还能钻蛀豆荚,造成 豆荚变形和落粒,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豆野螟的危害。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 减少豆野螟在同一块土地上的繁殖 和危害。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中耕松土 ,保证作物生长健壮,提高抗虫能 力。
生物防治
天敌控制
豆野螟的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等,利 用天敌控制豆野螟的数量和繁殖,减轻 危害。
VS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井冈霉素等,对 豆野螟进行防治,具有环保、低毒、无残 留等优点。
抗虫品种的推广
加强对抗虫品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使用抗虫品种的意识和积极性。
合理轮作制度
轮作计划的制定
根据豆野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制定合 理的轮作计划,避免其繁殖和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虱 发生 的基 数 ( 由于秋 延棚 一般 到 1 1月底 一 2月 1

药控 , 越冬苗钵棚虫量基本得 到控制 , 越冬虫量也
相 应 减少 。 因此春 节 前 主要 监 控对 象应 该 以 1 月 1 初 移 栽 入 棚 定 植 的越 冬 棚 为 主 ,其 内虫 量 的控 制
初将 要揭 棚 ,棚 内发 生 的烟 粉 虱不会 成为春 节前 和
春 节后 的虫 源 ) 。 适 当改 变传 统 种 植 方 法 也 能 对 烟 粉 虱 的 发 生 有 一定 的控 制作 用 。 一 般情 况 下 , 市大棚 蔬 菜冬 我 前 移栽 的 , 种 时 间 一 般在 9月 底 l 下 0月初 , 栽 时 移 间在 1 0月底 1 初 , 时无 论 是 育苗 期 还是 在 移 1月 此 栽 定 植 期 , 地 烟 粉 虱 还 有 发 生 的尾 峰 , 粉 虱 露 露 烟 地 虫 量在 这 两个 时期 迁 入 苗 棚 和移 栽 棚危 害 , 生 发 基 数相 当大 , 而 导致 以后 棚 中虫 量需 要 花 大力 气 从 才 能有 效 控制 。春节 后 ( 2月初 ) 栽 定植 入棚 的作 移 物 ,育苗 时 下 种 时 间可 适 当延 后 ,在 1 1月上 旬 下 种 , 间对苗 棚做 3次左 右 的药 控 , 1 期 到 1月底 l 2月 初 移 苗 人 苗 钵 时 , 地 烟 粉 虱 已 经绝 迹 , 会 成 为 露 不 二 次 迁 入 的虫 源 ,此 时 苗钵 棚 内 的虫 量 通 过 定 期
3 防治策 略
烟粉 虱 的防治 可走 化学 防治与 种植 技术 相结 合 的道路 。 市 烟粉 虱在 l 中下旬 的 露地作 物 上 已 我 0月
进入发生尾期 , 随着寒流及霜冻天气 的临近 , 露地烟 粉虱活动渐渐减少 , 1 月下旬露地烟粉虱基本绝 到 1
迹 。 有部分 在秋 延 棚 内发 生 的烟粉 虱 和 l 还 O月底 随 移栽 的幼 苗转入 越冬 大棚 危 害 的虫 量将 会 成为 年前 大棚 内危 害 的主要虫 源 ,其 越冬 代 也将 成 为次 年烟
产 卵 部位 大 多 在 荚 上 的细 毛 间 和萼 片 下 面 , 少 数 可产在 叶柄等处 。 尤其 喜 产在 有毛 的豆荚 上 , 多数 散 产斜插 在 荚毛 之 间 , 以上 中部嫩 荚上 着卵最 多 ; 在 绿 肥和豌 豆 上产 卵 时 ,多 产在花 苞和 残 留的雄蕊 内 部 而不 产在 荚面 。 豆荚螟 危 害最 大特 征是初孵 幼虫 蛀 入 豆 荚 随 即 分 泌胶 液封 闭蛀 孔 , 以上 转荚 危 3龄 害 , 出孔较 大 , 蛀 不封 口, 出孔外 常有 虫粪 , 蛀孔 蛀 转
从 里面 吐丝 封 闭 , 观呈 白色 。 外
成 虫 体 长 1 ̄ 2 0 1mm、 展 2  ̄ 4 翅 0 2 mm, 灰 褐 色 体
或 暗黄 褐色 。前翅 狭 长 , 前 缘有 1 白色纵带 , 沿 条 近 翅 基 1 3处有 一条 金 黄色宽 横 带 。 / 后翅 黄 白色 , 沿外
豆 类蔬 菜是上 海 地 区主要 栽培 蔬 菜 品种 ,种类 多, 主要有 毛豆 、 豆 、 兰豆 、 豆 、 豆 、 豆 、 豌 荷 豇 刀 扁 洋 扁豆 、 蚕豆 等,由于气 候 、 品种及 栽 培 管理 等 农 田生 态 因子 变化 , 近年 来豆 类钻 蛀性 害虫 发 生较 为普 遍 , 严 重影 响 了豆 类蔬 菜 品质 和产 量 。而蔬 菜测 报 和生 产 上往 往将 豆类钻 蛀 害虫认 为是某 一 种害 虫 ,习惯 于某 一 时段用 药 , 给豆 类蔬 菜带 来 安全 隐患 。 因此 , 我们 对豆 类钻 蛀性 害虫 种类 及 发生 危 害特 点规 律进 行 了研究 , 提 出分类 防治 豆类 钻 蛀性 害虫 对策 , 并 现
缘 褐色 。卵椭 圆形 , 约 05 m, 面密 布不 明 显 的 长 .m 表
E— i:b g i o uc a 。 mal s b a @s h .o l
条件 对烟 粉 虱的发 生极 为有 利 。 烟粉 虱 繁殖 力极 强 , 每 只产 卵 1 0粒左 右 ,如果 这 个 时期 越冬 虫量 在大 6 棚 内繁 殖 1 2个 世 代 ,必 然 在 大 棚 内爆 发 成 灾 , - 对
有 黑 色 “ ” 纹 , ̄ 山 形 4 5龄 幼 虫 前 胸 背 板近 前 缘 中 央 有人 字形 黑斑 , 侧各 有 1 黑斑 , 两 个 后缘 中央有 2个 小黑 斑 。蛹体 长 9 lmm, 褐色 ,  ̄O 黄 臀刺 6根 , 蛹外包
有 白色丝 质 的椭 圆形 茧 。
1 . 危 害特征 2
介 绍如下 。 1 豆荚螟
11 形 态特征 .
网纹 , 产 时乳 白色 , 初 渐变 红 色 , 化前 呈浅桔 黄色 。 孵
幼 虫共 5龄 , 熟 幼 虫 体 长 1 - 8 m, 老 4 1 r 初孵 幼虫 为 a
淡 黄色 , 为灰绿 直 至紫 红色 。 ~ 后 1 3龄 幼虫前胸 背板
上 海蔬 菜

S HANG I V G T B E HA E E A L S
2 1 ( ) 0 5 0 4 : - 1 1 5
植 物保护 ・
李卫 东
王 伟 群
( 海 市 奉 贤 区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2 10 ) ( 贤 区蔬 菜 技 术 推 广 站) 上 0 40 奉
大棚蔬 菜 的后期 生 长产 生毁 灭性 的影 响 。因此在 2 、
3 4月份用 药 防控 大棚 内烟 粉虱 ,对 今后 烟 粉 虱 的 、 发 生和控 制具 有深 远意 义 。 近几 年 烟粉 虱爆 发 产生 的危
害, 对烟 粉虱 有 了新 的认 识 , 防治 上 也不 敢松 懈大 在 意, 花大 力气进 行 防治 , 使早 春 大棚 烟粉 虱 的虫 量得 到有 效控 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