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6章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第6章二叉树课练答案(含完整实验程序刘玉保留
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姓名班级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
(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
(应2i-1)(×)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
(应2i-1)(√)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正确。
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2n个链域。
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n+1个空指针。
)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n-1个。
(√)10. 〖01年计算机系研题〗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2=n0-1=5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种形态。
2. 【计算机研2000】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n1+n2=0+ n2= n0-1=31 个分支结点和26-1 =32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3.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9。
(注:用⎣ log2(n) ⎦+1= ⎣ 8.xx ⎦+1=94.【全国专升本统考题】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350个叶子结点。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2版)》(严蔚敏 著)第六章练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著)第六章练习题答案第6章图1.选择题(1)在一个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图的边数的()倍。
A.1/2B.1C.2D.4答案:C(2)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的()倍。
A.1/2B.1C.2D.4答案:B解释:有向图所有顶点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出度之和。
(3)具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最多有()条边。
A.n B.n(n-1)C.n(n+1)D.n2答案:B解释:有向图的边有方向之分,即为从n个顶点中选取2个顶点有序排列,结果为n(n-1)。
(4)n个顶点的连通图用邻接距阵表示时,该距阵至少有()个非零元素。
A.n B.2(n-1)C.n/2D.n2答案:B所谓连通图一定是无向图,有向的叫做强连通图连通n个顶点,至少只需要n-1条边就可以了,或者说就是生成树由于无向图的每条边同时关联两个顶点,因此邻接矩阵中每条边被存储了两次(也就是说是对称矩阵),因此至少有2(n-1)个非零元素(5)G是一个非连通无向图,共有28条边,则该图至少有()个顶点。
A.7B.8C.9D.10答案:C解释:8个顶点的无向图最多有8*7/2=28条边,再添加一个点即构成非连通无向图,故至少有9个顶点。
(6)若从无向图的任意一个顶点出发进行一次深度优先搜索可以访问图中所有的顶点,则该图一定是()图。
A.非连通B.连通C.强连通D.有向答案:B解释:即从该无向图任意一个顶点出发有到各个顶点的路径,所以该无向图是连通图。
(7)下面()算法适合构造一个稠密图G的最小生成树。
A.Prim算法B.Kruskal算法C.Floyd算法D.Dijkstra算法答案:A解释:Prim算法适合构造一个稠密图G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适合构造一个稀疏图G的最小生成树。
(8)用邻接表表示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时,通常借助()来实现算法。
A.栈 B.队列 C.树D.图答案:B解释:广度优先遍历通常借助队列来实现算法,深度优先遍历通常借助栈来实现算法。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三版)(陈慧南)章 (6)
第6章 树 例如,设有序表为(21, 25, 28, 33, 36, 43),若要在表中 查找元素36,通常的做法是从表中第一个元素开始,将待查元素 与表中元素逐一比较进行查找,直到找到36为止。粗略地说,如 果表中每个元素的查找概率是相等的,则平均起来,成功查找一 个元素需要将该元素与表中一半元素作比较。如果将表中元素组 成图6-3所示的树形结构,情况就大为改观。我们可以从根结点 起,将各结点与待查元素比较,在查找成功的情况下,所需的最 多的比较次数是从根到待查元素的路径上遇到的结点数目。当表 的长度n很大时,使用图6-3所示的树形结构组织表中数据,可 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查找所需的时间。为了查找36,我们可以让36 与根结点元素28比较,36比28大,接着查右子树,查找成功。显 然,采用树形结构能节省查找时间。
第6章 树
E
E
A
F
B
G
CD
LJ
M
N
T1
X
YZ
U T2
B
F
A
DC
G
JL
T3 N
M
(a)
(b)
图6-2 树的例子
(a) 树T1和T2组成森林;(b) 树T3
第6章 树
6.2 二 叉 树
二叉树是非常重要的树形数据结构。很多从实际问题中抽 象出来的数据都是二叉树形的,而且许多算法如果采用二叉树 形式解决则非常方便和高效。此外,以后我们将看到一般的树 或森林都可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换得到与之相应的二叉树,从而 为树和森林的存储及运算的实现提供了有效方法。
第6章 树
图6-1描述了欧洲部分语言的谱系关系,它是一个后裔图, 图中使用的描述树形结构数据的形式为倒置的树形表示法。在 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线性数据结构,但是一般来讲,这 些数据结构不适合表示如图6-1所示的层次结构的数据。为了 表示这类层次结构的数据,我们采用树形数据结构。在本章中 我们将学习多种不同特性的树形数据结构,如一般树、二叉树、 穿线二叉树、堆和哈夫曼树等。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及解析第六章
第六章习题1.试分别画出具有3个结点的树和3个结点的二叉树的所有不同形态。
2.对题1所得各种形态的二叉树,分别写出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序列。
3.已知一棵度为k的树中有n1个度为1的结点,n2个度为2的结点,……,nk个度为k的结点,则该树中有多少个叶子结点并证明之。
4.假设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为EBADCFHGIKJ,中序序列为ABCDEFGHIJK,请画出该二叉树。
5.已知二叉树有50个叶子结点,则该二叉树的总结点数至少应有多少个?6.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二叉树:①前序和后序相同②中序和后序相同③前序和后序相同7. n个结点的K叉树,若用具有k个child域的等长链结点存储树的一个结点,则空的Child 域有多少个?8.画出与下列已知序列对应的树T:树的先根次序访问序列为GFKDAIEBCHJ;树的后根次序访问序列为DIAEKFCJHBG。
9.假设用于通讯的电文仅由8个字母组成,字母在电文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0.07,0.19,0.02,0.06,0.32,0.03,0.21,0.10请为这8个字母设计哈夫曼编码。
10.已知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放,要求返回二叉树T的后序序列中的第一个结点指针,是否可不用递归且不用栈来完成?请简述原因.11. 画出和下列树对应的二叉树:12.已知二叉树按照二叉链表方式存储,编写算法,计算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13.编写递归算法:对于二叉树中每一个元素值为x的结点,删去以它为根的子树,并释放相应的空间。
14.分别写函数完成:在先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先序序列中的后继。
在后序线索二叉树T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后序序列中的前驱。
15.分别写出算法,实现在中序线索二叉树中查找给定结点*p在中序序列中的前驱与后继。
16.编写算法,对一棵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统计其叶子的个数。
17.对以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编写计算树的深度的算法。
18.已知二叉树按照二叉链表方式存储,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写出后序遍历非递归的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篇)第6章 习题答案[2页]
习题答案1.填空题(1)序列有序(2)块内无序、块间有序(3)存储地址(4)内部排序、外部排序2.选择题(1)D (2)C (3)A (4)C (5)C (6)C (7)B (8)A3.思考题(1)重复遍历整个序列,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如果反序则交换,直到整个序列变为有序为止。
(2)无序序列:29–18–25–47–58–12–51–10归并排序:第一次归并后的顺序为:18–29–25–47–12–58–10–51第二次归并后的顺序为:18–25–29–47–10–12–51–58第三次归并后的顺序为:10–12–18–25–29–47–51–58快速排序:第一次划分后的顺序为:10–18–25–12–29–58–51–47第二次划分后的顺序为:10–12–18–25–29–58–51–47第三次划分后的顺序为:10–12–18–25–29–47–51–58堆排序:第一次构造大顶堆:58–47–51–29–18–12–25–104.编程题(1)1void Bubble_Sort(int a[], int n){2 int i, j, temp; //定义三个整型变量3 for(j = 0; j < n-1; j++){ //按轮次进行判断4 //每一轮判断完成后,最后一个元素都是当前未排序序列的最大值5 //每一轮排序,未排序的元素都会减16 for(i = 0;i < n-1-j; i++){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向后判断7 if(a[i] > a[i+1]){ //判断元素余后一个元素8 temp = a[i]; //数据交换9 a[i] = a[i+1];10 a[i+1] = temp;11 }12 }13 }14}。
数据结构答案第6章
数据结构答案第6章第6章数据结构答案1. 栈的应用栈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其特点是先进后出。
下面是一些关于栈的应用场景。
1.1 函数调用栈在程序中,每当一个函数被调用时,相关的变量和状态信息会被存储在一个称为函数调用栈的栈中。
1.2 表达式求值栈也常用于表达式求值,特别是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的过程中。
通过使用栈,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算术运算。
1.3 逆序输出如果我们需要逆序输出一段文本、字符串或者其他数据,可以使用栈来实现。
将数据依次压入栈中,然后再逐个弹出即可。
2. 队列的实现与应用队列是另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其特点是先进先出。
下面是一些关于队列的实现和应用。
2.1 数组实现队列队列可以使用数组来实现。
我们可以使用两个指针分别指向队列的前端和后端,通过移动指针来实现入队和出队的操作。
2.2 链表实现队列队列还可以使用链表来实现。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指针指向队列的头部,并在尾部添加新元素。
通过移动指针来实现出队操作。
2.3 广度优先搜索(BFS)队列常用于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在BFS中,我们需要按照层级来访问节点。
使用队列可以帮助我们按照顺序存储和访问节点。
3. 树的遍历和应用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广泛。
下面是一些关于树的遍历和应用的介绍。
3.1 深度优先搜索(DFS)深度优先搜索是树的一种遍历方式。
通过递归或者使用栈的方式,可以按照深度优先的顺序遍历树的所有节点。
3.2 广度优先搜索(BFS)广度优先搜索也可以用于树的遍历。
通过使用队列来保存要访问的节点,可以按照层级的顺序遍历树。
3.3 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左子树中的值,小于右子树中的值。
这种结构可以用于高效地进行数据查找。
4. 图的表示与遍历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
下面是一些关于图的表示和遍历的说明。
4.1 邻接矩阵表示法邻接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图的表示方法。
使用一个二维数组来表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
答案: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如数学计算中用到的整数和实数,文本编辑所用到的字符串,多媒体程序处理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通过特殊编码定义后的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记录等。
数据元素用于完整地描述一个对象,如一个学生记录,树中棋盘的一个格局(状态)、图中的一个顶点等。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元素的、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都是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整数数据对象是集合N={0,±1,±2,…},字母字符数据对象是集合C={‘A’,‘B’,…,‘Z’,‘a’,‘b’,…,‘z’},学生基本信息表也可是一个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逻辑结构: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因此,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存储结构:数据对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表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这个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具体包括三部分: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上关系的集合和对数据对象的基本操作的集合。
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答案:例如有一张学生基本信息表,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籍贯、专业等。
每个学生基本信息记录对应一个数据元素,学生记录按顺序号排列,形成了学生基本信息记录的线性序列。
数据结构(C++版)课后作业6-8章附答案
数据结构(C++版)课后作业6-8章附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6 章图课后习题讲解1. 填空题⑴设无向图G中顶点数为n,则图G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若G为有向图,则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
【解答】0,n(n-1)/2,0,n(n-1) 【分析】图的顶点集合是有穷非空的,而边集可以是空集;边数达到最多的图称为完全图,在完全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
⑵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
【解答】其自身⑶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邻接矩阵,邻接表⑸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j个顶点的入度的方法是()。
【解答】求第j列的所有元素之和⑹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n][n]存储,其第i行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i的()。
【解答】出度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
【解答】前序,栈,层序,队列(8)如果一个有向图不存在(),则该图的全部顶点可以排列成一个拓扑序列。
【解答】回路2. 选择题⑵n个顶点的强连通图至少有()条边,其形状是()。
A n B n+1 C n-1 D n×(n-1) E 无回路F 有回路G 环状H 树状【解答】A,G⑶含n 个顶点的连通图中的任意一条简单路径,其长度不可能超过()。
A 1 B n/2 C n-1 D n【解答】C 【分析】若超过n-1,则路径中必存在重复的顶点。
(4)最小生成树指的是()。
A 由连通网所得到的边数最少的生成树B 由连通网所得到的顶点数相对较少的生成树C 连通网中所有生成树中权值之和为最小的生成树D 连通网的极小连通子图【解答】C(5)下面关于工程计划的AOE网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关键活动不按期完成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完成时间B 任何一个关键活动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成C 所有的关键活动都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成D 某些关键活动若提前完成,那么整个工程将会提前完【解答】B 【分析】AOE网中的关键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如果某一个关键活动提前完成,还不能提前整个工程,而必须同时提高在几条关键路径上的关键活动。
数据结构与算法第六章课后答案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6章 树和二叉树(参考答案)6.1(1)根结点a6.2三个结点的树的形态: 三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形态:(1) (1) (2) (4) (5)6.3 设树的结点数是n ,则n=n0+n1+n2+……+nm+ (1)设树的分支数为B ,有n=B+1n=1n1+2n2+……+mnm+1 (2)由(1)和(2)有:n0=n2+2n3+……+(m-1)nm+16.4(1) k i-1 (i 为层数)(2) (n-2)/k+1(3) (n-1)*k+i+1(4) (n-1)%k !=0; 其右兄弟的编号 n+16.5(1)顺序存储结构注:#为空结点6.6(1) 前序 ABDGCEFH(2) 中序 DGBAECHF(3) 后序 GDBEHFCA6.7(1) 空二叉树或任何结点均无左子树的非空二叉树(2) 空二叉树或任何结点均无右子树的非空二叉树(3) 空二叉树或只有根结点的二叉树6.8int height(bitree bt)// bt是以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二叉树,本算法求二叉树bt的高度{ int bl,br; // 局部变量,分别表示二叉树左、右子树的高度if (bt==null) return(0);else { bl=height(bt->lchild);br=height(bt->rchild);return(bl>br? bl+1: br+1); // 左右子树高度的大者加1(根) }}// 算法结束6.9void preorder(cbt[],int n,int i);// cbt是以完全二叉树形式存储的n个结点的二叉树,i是数// 组下标,初始调用时为1。
本算法以非递归形式前序遍历该二叉树{ int i=1,s[],top=0; // s是栈,栈中元素是二叉树结点在cbt中的序号 // top是栈顶指针,栈空时top=0if (n<=0) { printf(“输入错误”);exit(0);}while (i<=n ||top>0){ while(i<=n){visit(cbt[i]); // 访问根结点if (2*i+1<=n) s[++top]=2*i+1; //若右子树非空,其编号进栈i=2*i;// 先序访问左子树}if (top>0) i=s[top--]; // 退栈,先序访问右子树} // END OF while (i<=n ||top>0)}// 算法结束//以下是非完全二叉树顺序存储时的递归遍历算法,“虚结点”用‘*’表示void preorder(bt[],int n,int i);// bt是以完全二叉树形式存储的一维数组,n是数组元素个数。
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资料
第1 章绪论5.选择题:C CBDCA6.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O(1)(2)O(m*n)(3)O(n2)(4)O(log3n)O(n (5)因为x++ 共执行了n-1+n-2+⋯⋯+1= n(n-1)/2 ,所以执行时间为2)(6)O( n )第2 章线性表1.选择题babadbcabdcddac2.算法设计题(6)设计一个算法,通过一趟遍历在单链表中确定值最大的结点。
ElemType Max (LinkList L ){if(L->next==NULL) return NULL;pmax=L->next; // 假定第一个结点中数据具有最大值p=L->next->next;while(p != NULL ){// 如果下一个结点存在if(p->data > pmax->data) pmax=p;p=p->next;}return pmax->data;原表(7)设计一个算法,通过遍历一趟,将链表中所有结点的链接方向逆转,仍利用的存储空间。
void inverse(LinkList &L) {// 逆置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p=L->next; L->next=NULL;while ( p) {q=p->next; // q 指向*p 的后继p->next=L->next;L->next=p; // *p 插入在头结点之后p = q;}}(10)已知长度为n 的线性表 A 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请写一时间复杂度为O (n) 、空间复杂度为O (1) 的算法,该算法删除线性表中所有值为item 的数据元素。
[ 题目分析] 在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上删除元素,通常要涉及到一系列元素的移动(删第i 个元素,第i+1 至第n 个元素要依次前移)。
本题要求删除线性表中所有值为item 的数据元素,并未要求元素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下载后用阅读版式视图或web版式可以看清)习题一、选择题1.有一“遗传”关系:设x是y的父亲,则x可以把它的属性遗传给y。
表示该遗传关系最适合的数据结构为( )。
A.向量B.树C图 D.二叉树2.树最合适用来表示( )。
A.有序数据元素 B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C无序数据元素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3.树B的层号表示为la,2b,3d,3e,2c,对应于下面选择的( )。
A. la (2b (3d,3e),2c)B. a(b(D,e),c)C. a(b(d,e),c)D. a(b,d(e),c)4.高度为h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 )个结点,至多有( )个结点。
A. 2h_lB.h C.2h-1 D. 2h5.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若编号为f的结点存在右孩子,则右子结点的编号为( )。
A. 2iB. 2i-lC. 2i+lD. 2i+26.一棵二叉树的广义表表示为a(b(c),d(e(,g(h)),f)),则该二叉树的高度为( )。
A.3B.4C.5D.67.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 )个结点。
A. 31B. 32C. 16D. 108.假定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点数为( )个。
A. 15B. 16C. 17D. 479.题图6-1中,( )是完全二叉树,( )是满二叉树。
10.在题图6-2所示的二叉树中:(1)A结点是A.叶结点 B根结点但不是分支结点C根结点也是分支结点 D.分支结点但不是根结点(2)J结点是A.叶结点 B.根结点但不是分支结点C根结点也是分支结点 D.分支结点但不是根结点(3)F结点的兄弟结点是A.EB.D C.空 D.I(4)F结点的双亲结点是A.AB.BC.CD.D(5)树的深度为A.1B.2C.3D.4(6)B结点的深度为A.1B.2C.3D.4(7)A结点所在的层是A.1B.2C.3D.411.在一棵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中,该树的深度为( )。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所以
n=n1+2×n2+…+m×nm+1 由(1)(2)可知 n0= n2+2×n3+3×n4+…+(m-1) ×nm+1
(2)
八、证明:一棵满 K 叉树上的叶子结点数 n0 和非叶子结点数 n1 之间满足以下关 系:n0=(k-1)n1+1。 证明:n=n0+n1
n=n1k+1 由上述式子可以推出 n0=(k-1)n1+1 十五、请对右图所示的二叉树进行后序线索化,为每个空指针建立相应的前驱或 后继线索。
四十三、编写一递归算法,将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相互交换。 【分析】 依题意,设 t 为一棵用二叉链表存储的二叉树,则交换各结点的左右子树的
运算基于后序遍历实现:交换左子树上各结点的左右子树;交换右子树上各结点 的左右子树;再交换根结点的左右子树。
【算法】 void Exchg(BiTree *t){ BinNode *p; if (t){ Exchg(&((*t)->lchild)); Exchg(&((*t)->rchild)); P=(*t)->lchild; (*t)->lchild=(*t)->rchild; (*t)->rchild=p; } }
(4)编号为 i 的结点的有右兄弟的条件是什么? 其右兄弟的编号是多少? 解:
(1) 层号为 h 的结点数目为 kh-1 (2) 编号为 i 的结点的双亲结点的编号是:|_ (i-2)/k _|+1(不大于(i-2)/k 的最大整数。也就是(i-2)与 k 整除的结果.以下/表示整除。 (3) 编号为 i 的结点的第 j 个孩子结点编号是:k*(i-1)+1+j; (4) 编号为 i 的结点有右兄弟的条件是(i-1)能被 k 整除
严蔚敏版数据结构(C语言版)参考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6.33int Is_Descendant_C(int u,int v)//在孩子存储结构上判断u是否v的子孙,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if(u==v) return 1;else{if(L[v])if (Is_Descendant(u,L[v])) return 1;if(R[v])if (Is_Descendant(u,R[v])) return 1; //这是个递归算法}return 0;}//Is_Descendant_C6.34int Is_Descendant_P(int u,int v)//在双亲存储结构上判断u是否v的子孙,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for(p=u;p!=v&&p;p=T[p]);if(p==v) return 1;else return 0;}//Is_Descendant_P6.35这一题根本不需要写什么算法,见书后注释:两个整数的值是相等的.6.36int Bitree_Sim(Bitree B1,Bitree B2)//判断两棵树是否相似的递归算法{if(!B1&&!B2) return 1;elseif(B1&&B2&&Bitree_Sim(B1->lchild,B2->lchild)&&Bitree_Sim(B1->rchild,B2->rc hild))return 1;else return 0;}//Bitree_Sim6.37void PreOrder_Nonrecursive(Bitree T)//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InitStack(S);Push(S,T); //根指针进栈while(!StackEmpty(S)){while(Gettop(S,p)&&p){visit(p->data);push(S,p->lchild);} //向左走到尽头pop(S,p);if(!StackEmpty(S)){pop(S,p);push(S,p->rchild); //向右一步}}//while}//PreOrder_Nonrecursive6.38typedef struct {BTNode* ptr;enum {0,1,2} mark;} PMType; //有mark域的结点指针类型void PostOrder_Stack(BiTree T)//后续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用栈{PMType a;InitStack(S); //S的元素为PMType类型Push (S,{T,0}); //根结点入栈while(!StackEmpty(S)){Pop(S,a);switch(a.mark){case 0:Push(S,{a.ptr,1}); //修改mark域if(a.ptr->lchild) Push(S,{a.ptr->lchild,0}); //访问左子树break;case 1:Push(S,{a.ptr,2}); //修改mark域if(a.ptr->rchild) Push(S,{a.ptr->rchild,0}); //访问右子树break;case 2:visit(a.ptr); //访问结点,返回}}//while}//PostOrder_Stack分析:为了区分两次过栈的不同处理方式,在堆栈中增加一个mark域,mark=0表示刚刚访问此结点,mark=1表示左子树处理结束返回,mark=2表示右子树处理结束返回.每次根据栈顶元素的mark域值决定做何种动作.6.39typedef struct {int data;EBTNode *lchild;EBTNode *rchild;EBTNode *parent;enum {0,1,2} mark;} EBTNode,EBitree; //有mark域和双亲指针域的二叉树结点类型void PostOrder_Nonrecursive(EBitree T)//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不用栈{p=T;while(p)switch(p->mark){case 0:p->mark=1;if(p->lchild) p=p->lchild; //访问左子树break;case 1:p->mark=2;if(p->rchild) p=p->rchild; //访问右子树break;case 2:visit(p);p->mark=0; //恢复mark值p=p->parent; //返回双亲结点}}//PostOrder_Nonrecursive分析:本题思路与上一题完全相同,只不过结点的mark值是储存在结点中的,而不是暂存在堆栈中,所以访问完毕后要将mark域恢复为0,以备下一次遍历.6.40typedef struct {int data;PBTNode *lchild;PBTNode *rchild;PBTNode *parent;} PBTNode,PBitree; //有双亲指针域的二叉树结点类型void Inorder_Nonrecursive(PBitree T)//不设栈非递归遍历有双亲指针的二叉树{p=T;while(p->lchild) p=p->lchild; //向左走到尽头while(p){visit(p);if(p->rchild) //寻找中序后继:当有右子树时{p=p->rchild;while(p->lchild) p=p->lchild; //后继就是在右子树中向左走到尽头}else if(p->parent->lchild==p) p=p->parent; //当自己是双亲的左孩子时后继就是双亲else{p=p->parent;while(p->parent&&p->parent->rchild==p) p=p->parent;p=p->parent;} //当自己是双亲的右孩子时后继就是向上返回直到遇到自己是在其左子树中的祖先}//while}//Inorder_Nonrecursive6.41int c,k; //这里把k和计数器c作为全局变量处理void Get_PreSeq(Bitree T)//求先序序列为k的结点的值{if(T){c++; //每访问一个子树的根都会使前序序号计数器加1if(c==k){printf("Value is %d\n",T->data);exit (1);}else{Get_PreSeq(T->lchild); //在左子树中查找Get_PreSeq(T->rchild); //在右子树中查找}}//if}//Get_PreSeqmain(){...scanf("%d",&k);c=0; //在主函数中调用前,要给计数器赋初值0Get_PreSeq(T,k);...}//main6.42int LeafCount_BiTree(Bitree T)//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if(!T) return 0; //空树没有叶子else if(!T->lchild&&!T->rchild) return 1; //叶子结点else return Leaf_Count(T->lchild)+Leaf_Count(T->rchild);//左子树的叶子数加上右子树的叶子数}//LeafCount_BiTree6.43void Bitree_Revolute(Bitree T)//交换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T->lchild<->T->rchild; //交换左右子树if(T->lchild) Bitree_Revolute(T->lchild);if(T->rchild) Bitree_Revolute(T->rchild); //左右子树再分别交换各自的左右子树}//Bitree_Revolute6.44int Get_Sub_Depth(Bitree T,int x)//求二叉树中以值为x的结点为根的子树深度{if(T->data==x){printf("%d\n",Get_Depth(T)); //找到了值为x的结点,求其深度exit 1;}else{if(T->lchild) Get_Sub_Depth(T->lchild,x);if(T->rchild) Get_Sub_Depth(T->rchild,x); //在左右子树中继续寻找}}//Get_Sub_Depthint Get_Depth(Bitree T)//求子树深度的递归算法{if(!T) return 0;else{m=Get_Depth(T->lchild);n=Get_Depth(T->rchild);return (m>n?m:n)+1;}//Get_Depth6.45void Del_Sub_x(Bitree T,int x)//删除所有以元素x为根的子树{if(T->data==x) Del_Sub(T); //删除该子树else{if(T->lchild) Del_Sub_x(T->lchild,x);if(T->rchild) Del_Sub_x(T->rchild,x); //在左右子树中继续查找}//else}//Del_Sub_xvoid Del_Sub(Bitree T)//删除子树T{if(T->lchild) Del_Sub(T->lchild);if(T->rchild) Del_Sub(T->rchild);free(T);}//Del_Sub6.46void Bitree_Copy_Nonrecursive(Bitree T,Bitree &U)//非递归复制二叉树{InitStack(S1);InitStack(S2);push(S1,T); //根指针进栈U=(BTNode*)malloc(sizeof(BTNode));U->data=T->data;q=U;push(S2,U);while(!StackEmpty(S)){while(Gettop(S1,p)&&p){q->lchild=(BTNode*)malloc(sizeof(BTNode));q=q->lchild;q->data=p->data;push(S1,p->lchild);push(S2,q);} //向左走到尽头pop(S1,p);pop(S2,q);if(!StackEmpty(S1)){pop(S1,p);pop(S2,q);q->rchild=(BTNode*)malloc(sizeof(BTNode));q=q->rchild;q->data=p->data;push(S1,p->rchild); //向右一步push(S2,q);}//while}//BiTree_Copy_Nonrecursive分析:本题的算法系从6.37改写而来.6.47void LayerOrder(Bitree T)//层序遍历二叉树{InitQueue(Q); //建立工作队列EnQueue(Q,T);while(!QueueEmpty(Q)){DeQueue(Q,p);visit(p);if(p->lchild) EnQueue(Q,p->lchild);if(p->rchild) EnQueue(Q,p->rchild);}}//LayerOrder6.48int found=FALSE;Bitree* Find_Near_Ancient(Bitree T,Bitree p,Bitree q)//求二叉树T中结点p和q的最近共同祖先{Bitree pathp[ 100 ],pathq[ 100 ] //设立两个辅助数组暂存从根到p,q的路径Findpath(T,p,pathp,0);found=FALSE;Findpath(T,q,pathq,0); //求从根到p,q的路径放在pathp和pathq中for(i=0;pathp[i]==pathq[i]&&pathp[i];i++); //查找两条路径上最后一个相同结点 return pathp[--i];}//Find_Near_Ancientvoid Findpath(Bitree T,Bitree p,Bitree path[ ],int i)//求从T到p路径的递归算法{if(T==p){found=TRUE;return; //找到}path[i]=T; //当前结点存入路径if(T->lchild) Findpath(T->lchild,p,path,i+1); //在左子树中继续寻找if(T->rchild&&!found) Findpath(T->rchild,p,path,i+1); //在右子树中继续寻找if(!found) path[i]=NULL; //回溯}//Findpathint IsFull_Bitree(Bitree T)//判断二叉树是否完全二叉树,是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nitQueue(Q);flag=0;EnQueue(Q,T); //建立工作队列while(!QueueEmpty(Q)){DeQueue(Q,p);if(!p) flag=1;else if(flag) return 0;else{EnQueue(Q,p->lchild);EnQueue(Q,p->rchild); //不管孩子是否为空,都入队列}}//whilereturn 1;}//IsFull_Bitree分析:该问题可以通过层序遍历的方法来解决.与6.47相比,作了一个修改,不管当前结点是否有左右孩子,都入队列.这样当树为完全二叉树时,遍历时得到是一个连续的不包含空指针的序列.反之,则序列中会含有空指针.6.50Status CreateBitree_Triplet(Bitree &T)//输入三元组建立二叉树{if(getchar()!='^') return ERROR;T=(BTNode*)malloc(sizeof(BTNode));p=T;p->data=getchar();getchar(); //滤去多余字符InitQueue(Q);EnQueue(Q,T);while((parent=getchar())!='^'&&(child=getchar())&&(side=getchar())){while(QueueHead(Q)!=parent&&!QueueEmpty(Q)) DeQueue(Q,e);if(QueueEmpty(Q)) return ERROR; //未按层序输入p=QueueHead(Q);q=(BTNode*)malloc(sizeof(BTNode));if(side=='L') p->lchild=q;else if(side=='R') p->rchild=q;else return ERROR; //格式不正确q->data=child;EnQueue(Q,q);}return OK;}//CreateBitree_TripletStatus Print_Expression(Bitree T)//按标准形式输出以二叉树存储的表达式{if(T->data是字母) printf("%c",T->data);else if(T->data是操作符){if(!T->lchild||!T->rchild) return ERROR; //格式错误if(T->lchild->data是操作符&&T->lchild->data优先级低于T->data){printf("(");if(!Print_Expression(T->lchild)) return ERROR;printf(")");} //注意在什么情况下要加括号else if(!Print_Expression(T->lchild)) return ERROR;if(T->rchild->data是操作符&&T->rchild->data优先级低于T->data){printf("(");if(!Print_Expression(T->rchild)) return ERROR;printf(")");}else if(!Print_Expression(T->rchild)) return ERROR;}else return ERROR; //非法字符return OK;}//Print_Expression6.52typedef struct{BTNode node;int layer;} BTNRecord; //包含结点所在层次的记录类型int FanMao(Bitree T)//求一棵二叉树的"繁茂度"{int countd; //count数组存放每一层的结点数InitQueue(Q); //Q的元素为BTNRecord类型EnQueue(Q,{T,0});while(!QueueEmpty(Q)){DeQueue(Q,r);count[yer]++;if(r.node->lchild) EnQueue(Q,{r.node->lchild,yer+1});if(r.node->rchild) EnQueue(Q,{r.node->rchild,yer+1});} //利用层序遍历来统计各层的结点数h=yer; //最后一个队列元素所在层就是树的高度for(maxn=count[0],i=1;count[i];i++)if(count[i]>maxn) maxn=count[i]; //求层最大结点数return h*maxn;}//FanMao分析:如果不允许使用辅助数组,就必须在遍历的同时求出层最大结点数,形式上会复杂一些,你能写出来吗?6.53int maxh;Status Printpath_MaxdepthS1(Bitree T)//求深度等于树高度减一的最靠左的结点{Bitree pathd;maxh=Get_Depth(T); //Get_Depth函数见6.44if(maxh<2) return ERROR; //无符合条件结点Find_h(T,1);return OK;}//Printpath_MaxdepthS1void Find_h(Bitree T,int h)//寻找深度为maxh-1的结点{path[h]=T;if(h==maxh-1){for(i=1;path[i];i++) printf("%c",path[i]->data);exit; //打印输出路径}else{if(T->lchild) Find_h(T->lchild,h+1);if(T->rchild) Find_h(T->rchild,h+1);}path[h]=NULL; //回溯}//Find_h6.54Status CreateBitree_SqList(Bitree &T,SqList sa)//根据顺序存储结构建立二叉链表{Bitree ptr[st+1]; //该数组储存与sa中各结点对应的树指针if(!st){T=NULL; //空树return;}ptr[1]=(BTNode*)malloc(sizeof(BTNode));ptr[1]->data=sa.elem[1]; //建立树根T=ptr[1];for(i=2;i<=st;i++){if(!sa.elem[i]) return ERROR; //顺序错误ptr[i]=(BTNode*)malloc(sizeof(BTNode));ptr[i]->data=sa.elem[i];j=i/2; //找到结点i的双亲jif(i-j*2) ptr[j]->rchild=ptr[i]; //i是j的右孩子else ptr[j]->lchild=ptr[i]; //i是j的左孩子}return OK;}//CreateBitree_SqList6.55int DescNum(Bitree T)//求树结点T的子孙总数填入DescNum域中,并返回该数{if(!T) return -1;else d=(DescNum(T->lchild)+DescNum(T->rchild)+2); //计算公式T->DescNum=d;return d;}//DescNum分析:该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n为树结点总数.注意:为了能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计算子孙数目,所以当T为空指针时,要返回-1而不是0.6.56BTNode *PreOrder_Next(BTNode *p)//在先序后继线索二叉树中查找结点p的先序后继,并返回指针{if(p->lchild) return p->lchild;else return p->rchild;}//PreOrder_Next分析: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是不是哪儿理解错了?6.57Bitree PostOrder_Next(Bitree p)//在后序后继线索二叉树中查找结点p的后序后继,并返回指针{if(p->rtag) return p->rchild; //p有后继线索else if(!p->parent) return NULL; //p是根结点else if(p==p->parent->rchild) return p->parent; //p是右孩子else if(p==p->parent->lchild&&p->parent->tag)return p->parent; //p是左孩子且双亲没有右孩子else //p是左孩子且双亲有右孩子{q=p->parent->rchild;while(!q->ltag||!q->rtag){if(!q->ltag) q=q->lchild;else q=q->rchild;} //从p的双亲的右孩子向下走到底return q;}//else}//PostOrder_Next6.58Status Insert_BiThrTree(BiThrTree &T,BiThrTree &p,BiThrTree &x)//在中序线索二叉树T的结点p下插入子树x{if(!p->ltag&&!p->rtag) return INFEASIBLE; //无法插入if(p->ltag) //x作为p的左子树{s=p->lchild; //s为p的前驱p->ltag=Link;p->lchild=x;q=x;while(q->lchild) q=q->lchild;q->lchild=s; //找到子树中的最左结点,并修改其前驱指向sq=x;while(q->rchild) q=q->rchild;q->rchild=p; //找到子树中的最右结点,并修改其前驱指向p}else //x作为p的右子树{s=p->rchild; //s为p的后继p->rtag=Link;p->rchild=x;q=x;while(q->rchild) q=q->rchild;q->rchild=s; //找到子树中的最右结点,并修改其前驱指向sq=x;while(q->lchild) q=q->lchild;q->lchild=p; //找到子树中的最左结点,并修改其前驱指向p}return OK;}//Insert_BiThrTree6.59void Print_CSTree(CSTree T)//输出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T的各边{for(child=T->firstchild;child;child=child->nextsib){printf("(%c,%c),",T->data,child->data);Print_CSTree(child);}}//Print_CSTree6.60int LeafCount_CSTree(CSTree T)//求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T的叶子数目{if(!T->firstchild) return 1; //叶子结点else{count=0;for(child=T->firstchild;child;child=child->nextsib)count+=LeafCount_CSTree(child);return count; //各子树的叶子数之和}}//LeafCount_CSTree6.61int GetDegree_CSTree(CSTree T)//求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T的度{if(!T->firstchild) return 0; //空树else{degree=0;for(p=T->firstchild;p;p=p->nextsib) degree++;//本结点的度for(p=T->firstchild;p;p=p->nextsib){d=GetDegree_CSTree(p);if(d>degree) degree=d; //孩子结点的度的最大值}return degree;}//else}//GetDegree_CSTree6.62int GetDepth_CSTree(CSTree T)//求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树T的深度{if(!T) return 0; //空树else{for(maxd=0,p=T->firstchild;p;p=p->nextsib)if((d=GetDepth_CSTree(p))>maxd) maxd=d; //子树的最大深度return maxd+1;}}//GetDepth_CSTree6.63int GetDepth_CTree(CTree A)//求孩子链表表示的树A的深度{return SubDepth(A.r);}//GetDepth_CTreeint SubDepth(int T)//求子树T的深度{if(!A.nodes[T].firstchild) return 1;for(sd=1,p=A.nodes[T].firstchild;p;p=p->next)if((d=SubDepth(p->child))>sd) sd=d;return sd+1;}//SubDepth6.64int GetDepth_PTree(PTree T)//求双亲表表示的树T的深度{maxdep=0;for(i=0;i<T.n;i++){dep=0;for(j=i;j>=0;j=T.nodes[j].parent) dep++; //求每一个结点的深度if(dep>maxdep) maxdep=dep;}return maxdep;}//GetDepth_PTree6.65char Pred,Ind; //假设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已经分别储存在数组Pre和In中Bitree Build_Sub(int Pre_Start,int Pre_End,int In_Start,int In_End)//由子树的前序和中序序列建立其二叉链表{sroot=(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建根sroot->data=Pre[Pre_Start];for(i=In_Start;In[i]!=sroot->data;i++); //在中序序列中查找子树根leftlen=i-In_Start;rightlen=In_End-i; //计算左右子树的大小if(leftlen){lroot=Build_Sub(Pre_Start+1,Pre_Start+leftlen,In_Start,In_Start+leftlen-1);sroot->lchild=lroot;} //建左子树,注意参数表的计算if(rightlen){rroot=Build_Sub(Pre_End-rightlen+1,Pre_End,In_End-rightlen+1,In_End);sroot->rchild=rroot;} //建右子树,注意参数表的计算return sroot; //返回子树根}//Build_Submain(){...Build_Sub(1,n,1,n); //初始调用参数,n为树结点总数...}分析:本算法利用了这样一个性质,即一棵子树在前序和中序序列中所占的位置总是连续的.因此,就可以用起始下标和终止下标来确定一棵子树.Pre_Start,Pre_End,In_Start和In_End分别指示子树在前序子序列里的起始下标,终止下标,和在中序子序列里的起始和终止下标.6.66typedef struct{CSNode *ptr;CSNode *lastchild;} NodeMsg; //结点的指针和其最后一个孩子的指针Status Bulid_CSTree_PTree(PTree T)//由树T的双亲表构造其孩子兄弟链表{NodeMsg Treed;for(i=0;i<T.n;i++){Tree[i].ptr=(CSNode*)malloc(sizeof(CSNode));Tree[i].ptr->data=T.node[i].data; //建结点if(T.nodes[i].parent>=0) //不是树根{j=T.nodes[i].parent; //本算法要求双亲表必须是按层序存储if(!(Tree[j].lastchild)) //双亲当前还没有孩子Tree[j].ptr->firstchild=Tree[i].ptr; //成为双亲的第一个孩子else //双亲已经有了孩子Tree[j].lastchild->nextsib=Tree[i].ptr; //成为双亲最后一个孩子的下一个兄弟 Tree[j].lastchild=Tree[i].ptr; //成为双亲的最后一个孩子}//if}//for}//Bulid_CSTree_PTree6.67typedef struct{char data;CSNode *ptr;CSNode *lastchild;} NodeInfo; //结点数据,结点指针和最后一个孩子的指针Status CreateCSTree_Duplet(CSTree &T)//输入二元组建立树的孩子兄弟链表{NodeInfo Treed;n=1;k=0;if(getchar()!='^') return ERROR; //未按格式输入if((c=getchar())=='^') T=NULL; //空树Tree[0].ptr=(CSNode*)malloc(sizeof(CSNode));Tree[0].data=c;Tree[0].ptr->data=c;while((p=getchar())!='^'&&(c=getchar())!='^'){Tree[n].ptr=(CSNode*)malloc(sizeof(CSNode));Tree[n].data=c;Tree[n].ptr->data=c;for(k=0;Tree[k].data!=p;k++); //查找当前边的双亲结点if(Tree[k].data!=p) return ERROR; //未找到:未按层序输入r=Tree[k].ptr;if(!r->firstchild)r->firstchild=Tree[n].ptr;else Tree[k].lastchild->nextsib=Tree[n].ptr;Tree[k].lastchild=Tree[n].ptr; //这一段含义同上一题n++;}//whilereturn OK;}//CreateCSTree_Duplet6.68Status CreateCSTree_Degree(char node[ ],int degree[ ])//由结点的层序序列和各结点的度构造树的孩子兄弟链表{CSNode * ptrd; //树结点指针的辅助存储ptr[0]=(CSNode*)malloc(sizeof(CSNode));i=0;k=1; //i为当前结点序号,k为当前孩子的序号while(node[i]){ptr[i]->data=node[i];d=degree[i];if(d){ptr[k++]=(CSNode*)malloc(sizeof(CSNode)); //k为当前孩子的序号ptr[i]->firstchild=ptr[k]; //建立i与第一个孩子k之间的联系for(j=2;j<=d;j++){ptr[k++]=(CSNode*)malloc(sizeof(CSNode));ptr[k-1]->nextsib=ptr[k]; //当结点的度大于1时,为其孩子建立兄弟链表}//for}//ifi++;}//while}//CreateCSTree_Degree6.69void Print_BiTree(BiTree T,int i)//按树状打印输出二叉树的元素,i表示结点所在层次,初次调用时i=0{if(T->rchild) Print_BiTree(T->rchild,i+1);for(j=1;j<=i;j++) printf(" "); //打印i个空格以表示出层次printf("%c\n",T->data); //打印T元素,换行if(T->lchild) Print_BiTree(T->rchild,i+1);}//Print_BiTree分析:该递归算法实际上是带层次信息的中序遍历,只不过按照题目要求,顺序为先右后左.6.70Status CreateBiTree_GList(BiTree &T)//由广义表形式的输入建立二叉链表{c=getchar();if(c=='#') T=NULL; //空子树else{T=(CSNode*)malloc(sizeof(CSNode));T->data=c;if(getchar()!='(') return ERROR;if(!CreateBiTree_GList(pl)) return ERROR;T->lchild=pl;if(getchar()!=',') return ERROR;if(!CreateBiTree_GList(pr)) return ERROR;T->rchild=pr;if(getchar()!=')') return ERROR; //这些语句是为了保证输入符合A(B,C)的格式 }return OK;}//CreateBiTree_GList6.71void Print_CSTree(CSTree T,int i)//按凹入表形式打印输出树的元素,i表示结点所在层次,初次调用时i=0{for(j=1;j<=i;j++) printf(" "); //留出i个空格以表现出层次printf("%c\n",T->data); //打印元素,换行for(p=T->firstchild;p;p=p->nextsib)Print_CSTree(p,i+1); //打印子树}//Print_CSTree6.72void Print_CTree(int e,int i)//按凹入表形式打印输出树的元素,i表示结点所在层次{for(j=1;j<=i;j++) printf(" "); //留出i个空格以表现出层次printf("%c\n",T.nodes[e].data); //打印元素,换行for(p=T.nodes[e].firstchild;p;p=p->next)Print_CSTree(p->child,i+1); //打印子树}//Print_CSTreemain(){...Print_CTree(T.r,0); //初次调用时i=0...}//main6.73char c; //全局变量,指示当前字符Status CreateCSTree_GList(CSTree &T)//由广义表形式的输入建立孩子兄弟链表{c=getchar();T=(CSNode*)malloc(sizeof(CSNode));T->data=c;if((c=getchar())=='(') //非叶结点{if(!CreateCSTree_GList(fc)) return ERROR; //建第一个孩子T->firstchild=fc;for(p=fc;c==',';p->nextsib=nc,p=nc) //建兄弟链if(!CreateCSTree_GList(nc)) return ERROR;p->nextsib=NULL;if((c=getchar())!=')') return ERROR; //括号不配对}else T->firtchild=NULL; //叶子结点return OK;}//CreateBiTree_GList分析:书后给出了两个间接递归的算法,事实上合成一个算法在形式上可能更好一些.本算法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加入了广义表格式是否合法的判断.6.74{printf("%c",T->data);if(T->firstchild) //非叶结点{printf("(");for(p=T->firstchild;p;p=p->nextsib){PrintGlist_CSTree(p);if(p->nextsib) printf(","); //最后一个孩子后面不需要加逗号}printf(")");}//if}//PrintGlist_CSTree6.75char c;int pos=0; //pos是全局变量,指示已经分配到了哪个结点Status CreateCTree_GList(CTree &T,int &i)//由广义表形式的输入建立孩子链表{c=getchar();T.nodes[pos].data=c;i=pos++; //i是局部变量,指示当前正在处理的子树根if((c=getchar())=='(') //非叶结点{CreateCTree_GList();p=(CTBox*)malloc(sizeof(CTBox));T.nodes[i].firstchild=p;p->child=pos; //建立孩子链的头for(;c==',';p=p->next) //建立孩子链{CreateCTree_GList(T,j); //用j返回分配得到的子树根位置p->child=j;p->next=(CTBox*)malloc(sizeof(CTBox));}p->next=NULL;if((c=getchar())!=')') return ERROR; //括号不配对}//ifelse T.nodes[i].firtchild=NULL; //叶子结点return OK;}//CreateBiTree_GList分析:该算法中,pos变量起着"分配"结点在表中的位置的作用,是按先序序列从上向下分配,因此树根T.r一定等于0,而最终的pos值就是结点数T.n.6.76{printf("%c",T.nodes[i].data);if(T.nodes[i].firstchild) //非叶结点{printf("(");for(p=T->firstchild;p;p=p->nextsib){PrintGlist_CSTree(T,p->child);if(p->nextsib) printf(","); //最后一个孩子后面不需要加逗号 }printf(")");}//if}//PrintGlist_CTree。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人民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 C语言版)(第 2版)课后习题答案李冬梅2015.3目录第 1 章绪论 (1)第 2 章线性表 (5)第 3 章栈和队列 (13)第 4 章串、数组和广义表 (26)第 5 章树和二叉树 (33)第 6 章图 (43)第 7 章查找 (54)第 8 章排序 (65)第1章绪论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
答案: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如数学计算中用到的整数和实数,文本编辑所用到的字符串,多媒体程序处理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通过特殊编码定义后的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记录等。
数据元素用于完整地描述一个对象,如一个学生记录,树中棋盘的一个格局(状态)、图中的一个顶点等。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元素的、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都是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整数数据对象是集合N={0 ,± 1,± 2,, } ,字母字符数据对象是集合C={‘A’,‘B’, , ,‘Z’,‘ a’,‘ b’, , ,‘z ’} ,学生基本信息表也可是一个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逻辑结构: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因此,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存储结构:数据对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表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这个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具体包括三部分: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上关系的集合和对数据对象的基本操作的集合。
数据结构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习题及答案
习题六树和二叉树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B.线性结构中的一个结点至多只有一个直接后继C.树形结构可以表达(组织)更复杂的数据D.树(及一切树形结构)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E.任何只含一个结点的集合是一棵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一棵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B.任何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C.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肯定等于2D.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可以小于23.讨论树、森林和二叉树的关系,目的是为了()A.借助二叉树上的运算方法去实现对树的一些运算B.将树、森林按二叉树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C.将树、森林转换成二叉树D.体现一种技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4.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5.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A.9 B.11 C.15 D.不确定6.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M3。
与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A.M1 B.M1+M2 C.M3 D.M2+M37.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A. 250 B. 500 C.254 D.505 E.以上答案都不对8. 设给定权值总数有n 个,其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 )A.不确定 B.2n C.2n+1 D.2n-19.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为()A.2I B. 2I-1-1 C. 2I-1 D.2I -110.一棵二叉树高度为h,所有结点的度或为0,或为2,则这棵二叉树最少有( )结点A.2h B.2h-1 C.2h+1 D.h+111. 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A.指向最左孩子 B.指向最右孩子 C.空 D.非空1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果为ABCDEF,中序遍历结果为CBAEDF,则后序遍历的结果为()。
数据结构(c语言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1章 绪论5.选择题:CCBDCA6.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试分析下面各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
(1)O (1) (2)O (m*n ) (3)O (n 2) (4)O (log 3n )(5)因为x++共执行了n-1+n-2+……+1= n(n-1)/2,所以执行时间为O (n 2) (6)O(n )第2章 线性表1.选择题.选择题babadbcabdcddac 2.算法设计题.算法设计题(6)设计一个算法,通过一趟遍历在单链表中确定值最大的结点。
)设计一个算法,通过一趟遍历在单链表中确定值最大的结点。
ElemType Max (LinkList L ){if(L->next==NULL) return NULL; pmax=L->next; //假定第一个结点中数据具有最大值假定第一个结点中数据具有最大值 p=L->next->next;while(p != NULL ){//如果下一个结点存在if(p->data > pmax->data) pmax=p; p=p->next; }return pmax->data;(7)设计一个算法,通过遍历一趟,将链表中所有结点的链接方向逆转,仍利用原表的存储空间。
的存储空间。
void inverse(LinkList &L) { // 逆置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p=L->next; L->next=NULL; while ( p) {q=p->next; // q 指向*p 的后继 p->next=L->next;L->next=p; // *p 插入在头结点之后 p = q; }}、空间(n)、空间(10)已知长度为n的线性表A采用顺序存储结构,请写一时间复杂度为O(n)的数据元素。
复杂度为O(1)的算法,该算法删除线性表中所有值为item的数据元素。
数据结构C语言第三版习题6参考答案
习题6参考答案6.1 选择题(1)C (2)A (3)B(4)C(5)B(6)B(7)A(8)A(9)B(10)A (11)A(12)A(13)B(14)D(15)B(16)A(17)C6.2 填空(1) 4(2) 1对多 ; 多对多(3) n-1 ; n(4) 0_(5)有向图(6) 1(7)两倍(8)两倍(9)___第i个链表中边表结点数___(10)___第i个链表中边表结点数___(11)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12)O(n2)(13)___无回路6.3(1)邻接矩阵:(2)邻接链表:(3)每个顶点的度:顶点度V1 3V2 3V3 2V4 3V5 36.4(1)邻接链表:(2)逆邻接链表:(3)顶点入度出度V1 3 0V2 2 2V3 1 2V4 1 3V5 2 1V6 2 36.5(1)深度优先查找遍历序列:V1 V2 V3 V4 V5; V1 V3 V5 V4 V2; V1 V4 V3 V5 V2 (1)广度优先查找遍历序列:V1 V2 V3 V4 V5; V1 V3 V2 V4 V5; V1 V4 V3 V2 V56.6有两个连通分量:6.7最小生成树的示意图如下:6.8拓扑排序结果: V3→ V1 → V4 → V5 → V2 → V66.9(1)建立无向图邻接矩阵算法: 提示:参见算法6.1因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所以有for (k=0; k<G ->e; k++) /*输入e 条边,建立无向图邻接矩阵*/ { scanf("\n%d,%d",&i,&j);G ->edges[i][j]= G ->edges[j][i]=1; }(2)建立无向网邻接矩阵算法: 提示:参见算法6.1 。
初始化邻接矩阵:#define INFINITY 32768 /* 表示极大值*/for(i=0;i<G->n;i++)for(j=0;j<G->n;j++) G->edges[i][j]= INFINITY;输入边的信息:不仅要输入边邻接的两个顶点序号,还要输入边上的权值for (k=0; k<G ->e; k++) /*输入e条边,建立无向网邻接矩阵*/{ scanf("\n%d,%d,%d",&i,&j,&cost); /*设权值为int型*/G ->edges[i][j]= G ->edges[j][i]=cost;/*对称矩阵*/}(3)建立有向图邻接矩阵算法:提示:参见算法6.1。
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习题参考答案6-9章
1. 现在有一个已排序的字典,请改写二分法检索算法,使之当排序码key在字典中重复出现时算法能找出第一个key出现的元素下标(用*position来保存)。
保持算法时间代价为O(log n)。
【答】思路一般的二分法检索算法只要找出关键码key在字典中的一个下标。
在比较的过程中,一旦发现相等,记录下当前下标mid就符合要求。
程序如下:数据结构字典采用6.1.4节中的顺序表示法。
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int DataType;二分法检索算法int binarySearch(SeqDictionary * pdic, KeyType key, int * position) {int low, mid, high;low = 0;high = pdic->n - 1;while (low <= high){mid = (low + high) / 2;if (pdic->element[mid].key = = key) {*position = mid;return TRUE;}elseif (pdic->element[mid].key > key)high = mid - 1;elselow = mid + 1;}*position = low;return FALSE;}改写后的算法想要找出关键码key在字典中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在比较中,如果遇到相等(key与pdic->element[mid].key相等),则需要分情形讨论。
(1)如果当前下标mid等于0,或者key与pdic->element[mid-1].key不等,那么mid 一定是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返回mid即可。
(2)如果情形(1)不成立,那么mid一定大于等于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需要在low 和mid-1之间继续进行搜索,找出key第一次出现的下标。
数据结构第6章 树习题+答案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一、选择题1.已知一算术表达式的中缀形式为 A+B*C-D/E ,后缀形式为ABC*+DE/-,其前缀形式为( D )A .-A+B*C/DE B. -A+B*CD/E C .2. 设有一表示算术表达式的二叉树(见下图), 它所表示的算术表达式是( C ) A. A*B+C/(D*E)+(F-G) B. (A*B+C)/(D*E)+(F-G) C. (A*B+C)/(D*E+(F-G )) D. A*B+C/D*E+F-G 3. 在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D )①只有一个结点的二叉树的度为0; ②二叉树的度为2; ③二叉树的左右子树可任意交换;④深度为K 的完全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小于或等于深度相同的满二叉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④4. 设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为B ,它有m 个结点,B 的根为p,p 的右子树结点个数为n,森林F 中第一棵树的结点个数是( A )A .m-nB .m-n-1C .n+1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设森林F 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M3。
与森林F 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D )。
A .M1B .M1+M2C .M3D .M2+M36. 设给定权值总数有n 个,其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 D )A .不确定B .2nC .2n+1D .2n-17.一棵二叉树高度为h,所有结点的度或为0,或为2,则这棵二叉树最少有( B )结点A .2hB .2h-1C .2h+1D .h+18. 一棵具有 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树高度(深度)是( A )A .⎣logn ⎦+1B .logn+1C .⎣logn ⎦D .logn-19.深度为h 的满m 叉树的第k 层有( A )个结点。
(1=<k=<h)A .m k-1B .m k -1C .m h-1D .m h -110. 一棵树高为K 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 C )个结点A .2k –1 B. 2k-1 –1 C. 2k-1 D. 2k11. 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C )。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答案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void print_descending(int x,int y,int z)....+f[m-k]=f[m-1]+f[m-2]+......+f[m-k]+f[m-k-1]-f[m-k-1]=2*f[m-1]-f[m-k-1]所以上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仅为O(m). 如果采用递归设计,将达到O(k^m). 即使采用暂存中间结果的方法,也将达到O(m^2).typedef struct{char *sport;enum{male,female} gender;char schoolname; port!=NULL){switch(result[i].schoolname){case 'A':score[ 0 ].totalscore+=result[i].score;if(result[i].gender==0) score[ 0 ].malescore+=result[i].score;else score[ 0 ].femalescore+=result[i].score;break;case 'B':score[ 0 ].totalscore+=result[i].score;if(result[i].gender==0) score[ 0 ].malescore+=result[i].score;else score[ 0 ].femalescore+=result[i].score;break;………………}i++;}for(i=0;i<5;i++){printf("School %d:\n",i);printf("Total score of male:%d\n",score[i].malescore);printf("Total score of female:%d\n",score[i].femalescore);printf("Total score of all:%d\n\n",score[i].totalscore);}}void polyvalue(){float temp;float *p=a;printf("Input number of terms:");scanf("%d",&n);printf("Input value of x:");scanf("%f",&x);printf("Input the %d coefficients from a0 to a%d:\n",n+1,n);p=a;xp=1;sum=0;Status Insert(LinkList &L,int i,int b)void merge1(LinkList &A,LinkList &B,LinkList &C)void SqList_Intersect(SqList A,SqList B,SqList &C)void LinkList_Intersect_Delete(LinkList &A,LinkList B,LinkList C)iList为带头结点的单循环链表类型.{s=L->next;A=(CiList*)malloc(sizeof(CiLNode));p=A;B=(CiList*)malloc(sizeof(CiLNode));q=B;C=(CiList*)malloc(sizeof(CiLNode));r=C; .4,2的顺序重排双向循环链表L中的所有结点{p=;while(p->next!=L&&p->next->next!=L){p->next=p->next->next;p=p->next;} 同时进行调整的话,必须使用堆栈保存偶数结点的指针,否则将会破坏链表结构,造成结点丢失.DuLNode * Locate_DuList(DuLinkedList &L,int x) int x;int y;} coordinate;void Repaint_Color(int g[m][n],int i,int j,int color)归形式的算法该怎么写呢?void NiBoLan(char *str,char *new)题中暂不考虑串的具体操作的实现,而将其看作一种抽象数据类型stringtype,对其可以进行连接操作:c=link(a,b).Status g(int m,int n,int &s)void InitCiQueue(CiQueue &Q)Status EnCyQueue(CyQueue &Q,int x)省掉这一句,则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不希望的后果,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影响.请思考:设S='place', T='ace', V='face',则省掉i+=Strlen(V);运行时会出现什么结果?int Delete_SubString(Stringtype &s,Stringtype t)读者用此程序取代作者早些时候对题给出的程序.void StrAssign(Stringtype &T,char chars&#;)h&&T[j].ch!=c) j++; h) T[j].num++;else T[j]={c,1};}h;j++)printf("%c: %d\n",T[j].ch,T[j].num);}前一个程序的区别在于,串s业已存在.{for(p=s->next,q=t->next;p&&q;p=p->next,q=q->next){p->ch=q->ch;pre=p;}while(q){p=(LStrNode*)malloc(sizeof(LStrNode));p->ch=q->ch;pre->next=p;pre=p;}p->next=NULL;}算法的思想是,依次把串S的一个副本S2向右错位平移1格,2格,3格,...与自身S1相匹配,如果存在最长重复子串,则必然能在此过程中被发现.用变量lrs1,lrs2,maxlen来记录已发现的最长重复子串第一次出现位置,第二次出现位置和长度.题目中未说明"重复子串"是否允许有重叠部分,本算法假定允许.如不允许,只需在第二个for语句的循环条件中加上k<=i即可.本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Strlen(S)^2).void Get_LPubSub(Stringtype S,Stringtype T) for(k=0,j=jmin;j<=jmax;j++){if(A[j]==B[j-i]) k++;else k=0;if(k>maxlen){lps1=j-k+1;lps2=j-i-k+1;maxlen=k;}}一的区别是,由于A,B互不相同,因此B不仅要向右错位,而且还要向左错位,以保证不漏掉一些情况.当B相对于A的位置不同时,需要匹配的区间的计算公式也各不相同,请读者自己画图以帮助理解.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strlrn(s)*strl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树和二叉树自测卷解答一、下面是有关二叉树的叙述,请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1. 若二叉树用二叉链表作存贮结构,则在n个结点的二叉树链表中只有n—1个非空指针域。
(×)2.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的高度差等于1。
(√)3.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两棵子树是有序的。
(×)4.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有两棵非空子树或有两棵空子树。
(×)5.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关键字值大于其左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且小于其右非空子树(若存在的话)所有结点的关键字值。
(应当是二叉排序树的特点)(×)6.二叉树中所有结点个数是2k-1-1,其中k是树的深度。
(应2i-1)(×)7.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如果不存在非空左子树,则不存在非空右子树。
(×)8.对于一棵非空二叉树,它的根结点作为第一层,则它的第i层上最多能有2i—1个结点。
(应2i-1)(√)9.用二叉链表法(link-rlink)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的2n个指针区域中有n+1个为空指针。
(正确。
用二叉链表存储包含n个结点的二叉树,结点共有2n个链域。
由于二叉树中,除根结点外,每一个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所以只有n-1个结点的链域存放指向非空子女结点的指针,还有n+1个空指针。
)即有后继链接的指针仅n-1个。
(√)10. 〖01年计算机系研题〗具有12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有5个度为2的结点。
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6,再求n2=n0-1=5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由3个结点所构成的二叉树有5种形态。
2. 【计算机研2000】一棵深度为6的满二叉树有n1+n2=0+ n2= n0-1=31 个分支结点和26-1 =32个叶子。
注:满二叉树没有度为1的结点,所以分支结点数就是二度结点数。
3.一棵具有257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它的深度为9。
(注:用⎣ log2(n) ⎦+1= ⎣ 8.xx ⎦+1=94.【全国专升本统考题】设一棵完全二叉树有700个结点,则共有350个叶子结点。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3505. 设一棵完全二叉树具有1000个结点,则此完全二叉树有500个叶子结点,有499个度为2的结点,有1个结点只有非空左子树,有0个结点只有非空右子树。
答:最快方法:用叶子数=[n/2]=500 ,n2=n0-1=499。
另外,最后一结点为2i属于左叶子,右叶子是空的,所以有1个非空左子树。
完全二叉树的特点决定不可能有左空右不空的情况,所以非空右子树数=0.6.【严题集6.7③】一棵含有n个结点的k叉树,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n,最小深度为2。
答:当k=1(单叉树)时应该最深,深度=n(层);当k=n-1(n-1叉树)时应该最浅,深度=2(层),但不包括n=0或1时的特例情况。
教材答案是“完全k叉树”,未定量。
)7. 【试题1】二叉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根(N)、左子树(L)和右子树(R)。
因而二叉树的遍历次序有六种。
最常用的是三种:前序法(即按N L R次序),后序法(即按L R N次序)和中序法(也称对称序法,即按L N R次序)。
这三种方法相互之间有关联。
若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是BEFCGDH,中序序列是FEBGCHD,则它的后序序列必是 F E G H D C B。
解:法1:先由已知条件画图,再后序遍历得到结果;法2:不画图也能快速得出后序序列,只要找到根的位置特征。
由前序先确定root,由中序先确定左子树。
例如,前序遍历BEFCGDH中,根结点在最前面,是B;则后序遍历中B一定在最后面。
法3:递归计算。
如B在前序序列中第一,中序中在中间(可知左右子树上有哪些元素),则在后序中必为最后。
如法对B的左右子树同样处理,则问题得解。
8.【全国专升本统考题】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平均空间复杂度为O(n)。
答:即递归最大嵌套层数,即栈的占用单元数。
精确值应为树的深度k+1,包括叶子的空域也递归了一次。
9.【计算机研2001】用5个权值{3, 2, 4, 5, 1}构造的哈夫曼(Huffman)树的带权路径长度是33 。
解:先构造哈夫曼树,得到各叶子的路径长度之后便可求出WPL=(4+5+3)×2+(1+2)×3=33(15)(9) (6) (注:两个合并值先后不同会导致编码不同,即哈夫曼编码不唯一)4 5 3 (3) (注:合并值应排在叶子值之后)1 2(注:原题为选择题:A.32 B.33 C.34 D.15)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C)1.不含任何结点的空树。
(A)是一棵树; (B)是一棵二叉树;(C)是一棵树也是一棵二叉树; (D)既不是树也不是二叉树答:以前的标答是B,因为那时树的定义是n≥1(C)2.二叉树是非线性数据结构,所以。
(A)它不能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 (B)它不能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C)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能存储; (D)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都不能使用(C)3. 〖01年计算机研题〗具有n(n>0)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A) ⎡log2(n)⎤(B) ⎣ log2(n)⎦(C) ⎣ log2(n) ⎦+1 (D) ⎡log2(n)+1⎤注1:⎡x ⎤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 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它们与[ ]含义不同!注2:选(A)是错误的。
例如当n为2的整数幂时就会少算一层。
似乎⎣ log2(n) +1⎦是对的?(A)4.把一棵树转换为二叉树后,这棵二叉树的形态是。
(A)唯一的(B)有多种(C)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左孩子(D)有多种,但根结点都没有右孩子5. 【P11】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树是结点的有限集合,它A 根结点,记为T。
其余的结点分成为m(m≥0)个 B的集合T1,T2,…,Tm,每个集合又都是树,此时结点T称为T i的父结点,T i称为T的子结点(1≤i ≤m)。
一个结点的子结点个数为该结点的 C 。
供选择的答案A:①有0个或1个②有0个或多个③有且只有1个④有1个或1个以上B: ①互不相交 ② 允许相交 ③ 允许叶结点相交 ④ 允许树枝结点相交 C : ①权 ② 维数 ③ 次数(或度) ④ 序 答案:ABC =1,1,36. 【P13】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 ? 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二叉树 A 。
在完全的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没有 B ,则它必定是叶结点。
每棵树都能惟一地转换成与它对应的二叉树。
由树转换成的二叉树里,一个结点N 的左子女是N 在原树里对应结点的 C ,而N 的右子女是它在原树里对应结点的 D 。
供选择的答案A : ①是特殊的树 ②不是树的特殊形式 ③是两棵树的总称 ④有是只有二个根结点的树形结构 B: ①左子结点 ② 右子结点 ③ 左子结点或者没有右子结点 ④ 兄弟C ~D : ①最左子结点 ② 最右子结点 ③ 最邻近的右兄弟 ④ 最邻近的左兄弟 ⑤ 最左的兄弟 ⑥ 最右的兄弟答案:A= B= C= D = 答案:ABCDE =2,1,1,3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严题集6.2①】一棵度为2的树与一棵二叉树有何区别?答:度为2的树从形式上看与二叉树很相似,但它的子树是无序的,而二叉树是有序的。
即,在一般树中若某结点只有一个孩子,就无需区分其左右次序,而在二叉树中即使是一个孩子也有左右之分。
2.〖01年计算机研题〗设如下图所示的二叉树B 的存储结构为二叉链表,root 为根指针,结点结构为:(lchild,data,rchild )。
其中lchild ,rchild 分别为指向左右孩子的指针,data 为字符型,root 为根指针,试回答下列问题:1. 对下列二叉树B ,执行下列算法traversal(root),试指出其输出结果;2. 假定二叉树B 共有n 个结点,试分析算法traversal(root)的时间复杂度。
(共8分)二叉树B解:这是“先根再左再根再右”,比前序遍历多打印各结点一次,输出结果为:A B C C E E B A D F F D G G特点:①每个结点肯定都会被打印两次;②但出现的顺序不同,其规律是:凡是有左子树的结点,必间隔左子树的全部结点后再重复出现;如A ,B ,D 等结点。
反之马上就会重复出现。
如C ,E ,F ,G 等结点。
时间复杂度以访问结点的次数为主,精确值为2*n ,时间渐近度为O(n). 3. 〖01年计算机研题〗【严题集6.27③】给定二叉树的两种遍历序列,分别是:前序遍历序列:D ,A ,C ,E ,B ,H ,F ,G ,I ; 中序遍历序列:D ,C ,B ,E ,H ,A ,G ,I ,F , 试画出二叉树B ,并简述由任意二叉树B 的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求二叉树B 的思想方法。
解:方法是:由前序先确定root ,由中序可确定root 的左、右子树。
然后由其左子树的元素集合和右子树的集合对应前序遍历序列中的元素集合,可继续确定root 的左右孩子。
将他们分别作为新的root ,不断递归,则所有元素都将被唯一确定,问题得解。
DAC FE G B H I4.【计算机研2000】给定如图所示二叉树T ,请画出与其对应的中序线索二叉树。
解:要遵循中序遍历的轨迹来画出每个前驱和后继。
中序遍历序列:55 40 25 60 28 08 33 54 28 25 3340 60 08 5455五、阅读分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 (P60 4-26)试写出如图所示的二叉树分别按先序、中序、后序遍历时得到的结点序列。
答:DLR :A B D F J G K C E H I L M LDR: B F J D G K A C H E L I M LRD :J F K G D B H L M I E C A2. (P60 4-27)把如图所示的树转化成二叉树。
答:注意全部兄弟之间都要连线(包括度为2的兄弟),并注意原有连线结点一律归入左子树,新添连线结点一律归入右子树。
A BE CK F H D L G I M J 3.【严题集6.17③】阅读下列算法,若有错,改正之。
28 25 3340 60 08 5455 BiTree InSucc(BiTree q){//已知q 是指向中序线索二叉树上某个结点的指针, //本函数返回指向*q 的后继的指针。
r=q->rchild; //应改为r=q ; 答:这是找结点后继的程序。
共有3处错误。
注:当rtag =1时说明内装后继指针,可22463544.【严题集6.21②】画出和下列二叉树相应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