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要点概括学案答案原版
现代散文欣赏学案五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教)
散文阅读专题训练第五节散文内容要点概括【导入学习】散文的内容要点,指散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散文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题主要有3大题型:层(段)意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特定信息概括题。
其中特定信息概括题是考查重点。
概括内容要点,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合作学习】题型一层(段)意概括题一、什么是层(段)意概括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虽然这类题型高考很少直接考查,但正确概括层(段)意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意的前提。
二、怎样答层(段)意概括解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区分是概括段意还是概括层意,其次要采取针对性的概括方式:1.概括某段的段意。
(1)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的段落,直接提取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
(2)没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句或把层意相加即可。
2.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既要注意提炼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是层进、顺承、转折关系的,要重在概括后者,但也不能忽略前者;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题型二主旨概括题一、什么是主旨概括主旨,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怎样答主旨概括(一)主旨概括“3方法”另外,有注解的要借助注解,了解相关的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主旨概括的答题模板概括主旨的格式一般为:概述文章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塑造了……形象)+写作意图(表达了……,抒发了……情感愿望)。
题型三特定信息概括题一、什么是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散文归纳概括类题答案.doc
“散文归纳概括类题”配套练答案1解析:选B B项,“表达对两者不可兼得的喟叹”不当。
★2.参考答案:充满智慧,永远流动;从不耽溺,不断追求;无法征服,昭示生命的奥秘。
3参考答案:这些士人有着山一般的情怀,愿意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像山一样褓抱黎民百姓,宁愿承受灾难,实现仁者志向;他们也有水一般的智慧,能领悟世间的幻灭无情,所以可以冷眼旁观。
被贬谪的士人在仁者志向难以实现时,心中有一种寂寞之冷;面对寒江,可以领悟超然物外的孤独之冷。
但“冷” 是表象,折射的是一种炽热的山的情怀和对命途多舛的水一般的通脱。
4解析:选A A项说“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正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一一土家摔碗酒。
★5.参考答案:①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取义;②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③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④冲着“biang当”的响亮声音。
(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6.参考答案: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2分)也用现代人的眼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
(2分)同时,也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浪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
(2分)“散文探究类题”配套练答案1解析:选B B项,“通过对比突出故乡桃园的荒凉破败的景象”错误,原文第二段主要是回忆故乡桃园当年的景色,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2参考答案:①作者先写春天的桃园,遍野红花,绿柳相衬,如锦绣图画;②接着写夏天的桃园,桃花褪尽,桃渐渐成熟,桃香扑鼻;③写到夏天的桃香,就联想到下雨,便马上描写布谷鸟和雨后景象;④写完了布谷鸟和雨后景象,就迅速回到现实,描写守园人找人闲谈,孩子们与“光光多锄”对答。
(每点 1 分,答全得满分)★3.参考答案:①对家乡风物的自豪之情。
家乡盛产齐东桃,春天遍野红花,夏天桃香满园,雨后布谷鸣唱,小孩子在泥路上奔跑与布谷互相应答。
中考专题复习讲解系列:第一讲 散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
第一讲散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一、主要知识点回顾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或情节)一.答题指导:概括内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要素串联法:(用于写人记事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简缩成:人+起因+经过+结果如果人物事件特别繁杂,比如小说戏剧一类的文章,大多数情况下,只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段意串联法:(用于写景状物类)段意串联→适当增减(三)摘句法:抓标题、重点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结构上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典例精析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题解题指导与练习(附答案解析)【解题指导】一、段(层)意概括题(1)摘取法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或尾或中间。
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归纳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
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特定内容概括题(1)原因概括①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者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表明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个“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文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②近远结合原则即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是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出现的地方,所以要“就近”。
其他一两个要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③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
“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2) 特点概括①直接摘录词句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呈现,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3)(层)意法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①分析句子关系,梳理出答案要点。
板块8 散文阅读 学案60 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
学案60概括提炼内容要点——钩玄提要,删繁就简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掌握散文局部、全文归纳概括的方法。
2.提升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整篇中心的能力,能够应对主要概括题型。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考查角度命题特点2021全国甲《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局部筛选概括①从概括范围看,考查分局部与全文两个角度。
②从概括类型看,主要有内容概括和特定概括两种。
以后者为主,后者主要有原因概括和作用概括两种小题型。
2020北京《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6分)局部筛选概括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全文筛选概括天津《线条之美》综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全文筛选概括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参照“知识图要”导图思考其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1.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节选自2017年北京卷《根河之恋》)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解析答此题主要采用摘录关键词语法。
散文阅读导学案——概括信息要点
散文阅读——概括信息要点一、学习目标:准而全地提取、概括信息要点。
二、真题体验:P141《针挑土》。
三、考点解读:P142。
该考点包括概括段层意、概括特点、概括原因。
四、知识储备及答题规范:P143基础一、P144题点、P145-146答题规范一二点。
五、课堂讲练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从母亲的情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答: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自古以来都认为后者佳胜。
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
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
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
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
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2004年高考全国卷I)答:3、阅读下面的文段,归纳作者爱花的原因: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第三板块 散文阅读 第四讲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解析版)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四讲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知识精讲】散文的内容要点,是指散文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散文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整体概括大多是要概括全文主旨,而局部概括则包括概括特点、概括词意句意段意等。
1.方法(1)如何筛选整合文中信息①准确定位——对内容信息的筛选,要根据题目确定的范围来进行。
这个范围有时大有时小;有时以严谨的层次呈现,有时以散落在文中各个地方的形式呈现。
要想正确、完整地筛选信息,首先要把范围确定好。
②全面提取——在重点阅读区域里,注意进行信息比对,提取出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③整合转化——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题要点。
④顺畅连缀——用归纳转述、概括分析的语句,连缀要点,力求连贯。
(2)内容要点概括的三种方法①直接摘录法。
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位置,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
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作答时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摘录,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意义综合法。
有些文段(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3)内容主旨概括“5法”①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②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③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
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高中语文课件-“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解题指导
评价·评分
该考生基本答出了主旨的主要内容(写作意 图和表达情感),但是缺少了文章内容概述 (怎样体现写作意图和情感)。 该答案只能得2分。
该答案缺少了对写作意图的解读,对情感 的解读也漏掉了“尊重生命”的内涵,答 案要素之间关联性不强。 该答案只能得3分。
Hale Waihona Puke 学生答案评价·评分
该考生因概括能力不强,提炼不到 位而失分。该答案基本上是抄录原 文关键词句,特别是要点②③⑤, 没有自己的加工提炼,答题不到位。 该答案只能得2分。
学生答案 学生甲
学生乙
评价·评分
该考生答出了要点,并且从内容上进行分析概 述,前后关联性较强,只是语言表述不够缜密、 准确。 该答案只能得4分。
该考生阐释了“农民式的幽默”的意识,但阐 释内容不够全面细致,遗漏了“描写人物”这 一要点。 该答案只能得4分。
学生答案 学生甲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高考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都市里的野菊花罗捷媚在桂城居住十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去过了,唯独紫荷苑没有去过。
每次经过门口,只是扫一眼,以为那不过是个普通的公园,没什么好看的。
一个深秋的午后,风轻云淡,阳光煦暖。
应好友之约,到紫荷苑赏睡莲。
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狭长的湖,湖面满是睡莲,却都没有睡,都在艳艳地绽放着各自的花朵。
淡紫、深紫、全紫,如一大片彩云被碧绿的莲叶映衬着,煞是美丽。
“看,野菊花!”正当我陶醉在这紫花绿叶之中时,好友惊喜地叫道。
顺着她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丛野菊花正从矮矮的篱笆后面探出头来,花朵虽小如分币,颜色却很纯正。
在墨绿的花茎上,一圈浅黄的花瓣含着金黄的花蕊,宛若含笑的亭亭少女。
阳光透过高处灌木的缝隙,洒在它们身上,星星点点地晃动着,有一种律动的美。
走近细看,绿叶之中,有的正在怒放,有的微微露出笑意,有的才羞涩地露出一点金黄。
微风轻拂,清香淡淡,令人神清气爽。
真没想到,在繁华的都市里还能遇见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小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黄得耀眼的野菊花,它们黄得纯粹,黄得灿烂。
它们从不在意恶劣的环境,不嫌弃贫瘠的土地,小路边、石隙间、山坡上,一株株一丛丛,相依相偎,欢快热烈地沁吐着芬芳。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野菊花,不是因为“此花开后更无花”,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药材,摘下来晒干能换钱。
那时生活贫困,野菊花给了农家人一个生钱的机会。
每年中秋以后,大人们开始忙着收割晚稻,孩子们就开始采摘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深秋的清晨,野菊花的花瓣上都染了一层淡淡的霜,太阳出来后,霜渐渐变成露珠挂在金黄的花瓣上,像晶莹的钻石闪闪发光,煞是好看,滴到手上冰凉冰凉的。
山上的野菊花长得很密,每次弯腰采摘,都要跟花朵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采着采着,衣袖和头发也就粘上许多花瓣,看着同伴的头发和衣服满是缤纷的“落英”,有的连睫毛上都有,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山野间充满了我们欢快的笑声。
高考语文复习---02 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 导学案 (学生版+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教师版编号002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题型2、散文内容要点概括题方法自主学习一、题型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层)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文本主旨的概括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旨概括“4方法”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常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三(有答案、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三五、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
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
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4.联系背景法。
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
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
一、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社稷坛抒情秦牧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
古代帝王,在社稷坛祭地。
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
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散文阅读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专题练习二(含答案及解析)
散文阅读概括归纳、理解内容要点练习二文体知识: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一般可分为写景散文、状物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等类型。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等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
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
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
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
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
(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点拨: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
散文考查都有这道题。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
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
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
现代文阅读学案-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整理马国庆审核【考纲要求】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 赏析作品的内涵。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提问形式】1.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这一段描写了某一形象的哪些特点?3.某一形象在文中有几种含义,请概括回答。
4.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一句话概括题】答题要点:针对语句内容,选择更有涵盖性、更有抽象性的词语概括。
[例一](08山东卷)关于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
恩格斯曾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
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
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哥德之勺》21.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4分)[例二](08湖北卷)④……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
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
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
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
散文阅读导学案——概括主题 教师版
现代文阅读——概括主题一、学习目标:能准确概括作品的主旨或思想感情。
二、真题体验:P143《木车的激情》。
三、考点解读:P142。
主题指作者的思想、观点、意图在文中的体现。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考点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在近十年的高考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且分值较高。
概括作品的主题可以遵循从文内到文外、由主观到客观的原则,它主要考查两个方面:1、概括文章的中心。
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
二是文章为什么要写。
2、揭示文章的意义、价值或目的、用意。
归纳概括中心,提倡整体阅读,只有把握了全文内容,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能抓住本质,进行联系。
四、知识储备及答题规范:P144基础二、P147答题规范三。
(一)概括作品主题类答题模式1.本文描写了……(记叙……事情,借……事物),抒发了……的感情(揭示了……哲理,寄寓了作者……的愿望)。
2.文章通过……的描写(本文以……为主线,描写了……),揭露了(赞扬了、表扬了)……,启示(呼唤)人们……(二)“概括作品主题”解题要领1、整体锁定。
即将重点锁定在主要“形象”上,即主要物象,主要意境,主要场景等。
2、综合句意。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重点段(句),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的“公因式”,由面而点,概括出内容要点。
3、去粗取精。
即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重点理解关键词、重点段,由点带面,概括出作品的主题。
4、整体透视。
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潜台词”来表达。
这时就必须统观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出主题。
5、关注文末注释。
五、课堂讲练(2010广东卷)面包沃尔夫冈·博歇尔特①(1)她突然醒来。
两点半。
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
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
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 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附参考答案解析
散文文体知识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村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背影》《藤野先生》《枣核》等。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春》。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
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解密09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概括要点(讲义)(原卷版)
解密09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概括要点(原卷版)高频考点一散文特征考查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
散文一般以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达到“散”与“不散”的统一。
“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
请加以梳理概括。
(6分)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1)形散神聚“形散神聚”是对散文文体特征最精简的描述,即散文的“神”最集中地体现在散文的“形”中。
“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手法不拘一格等。
“神聚”,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一切都为主题服务。
作者借“形”传“神”,读者缘“形”会“神”,紧紧抓住散文品读的这条必由途径,时刻关注文中选取的“形”,时刻思考“形”与“神”的内在联系,能使阅读更深入有效。
(2)线索和行文思路线索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主要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
(3)答题步骤典例01(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真题)给儿子陈村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
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
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
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
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
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
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
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
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
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
他们没有坏意。
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
你能看到村子了。
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
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
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
散文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
第一层(1~3段),从问候语写起,引出本文的话题
第二层(4~8 段),以“养猪”这个农村生活场景,表 达出珍爱粮食,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第三层(9~13 段),写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自然 的不尊重,对粮食的“篡改”,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确保信息搜索 全。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 必须要理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 哪里。
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确保要点条理 现。
在确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 4 分,应有 2 个要 点或者 4 个要点,基本上是 1 个要点 1 分或者 2 分。
(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 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 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 生的某种感悟。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
(5)借助背景法。 借助注解,了解相关时代背景,由此推断作者的写 作意图。
(4)从文中看,××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 括。
(5)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 (6)××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的特点。) (7)纵观全文,概括××的原因。(作者为什么写××? 请分点概括。)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1.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确保方向不跑 偏。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 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
答案: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②母语最早打通人 与世界的联系;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④母语包 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 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题型——内容要点概括类归纳概括文意,指在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概括。
高考常见题型有:局部概括(针对段落)和整体概括(针对全文)解题方法局部内容概括的前提和关键一、读懂文章是前提。
1.概括每段段意。
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句间关系,如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果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2.理清思路。
分析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方向。
二、学会归纳是关键。
1.寻找区间,锁定信息句。
2.整合信息,要点要齐全,不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
整体内容要点概括高考命题角度1——概括情感态度小结此类题有三种考向: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1.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
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珠子,穿到这条线上,穿完所有的珠子,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
2.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
即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会,即可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3.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
即抓住文中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先分析其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
高考命题角度2——概括散文的主旨如何概括散文的主旨1.解读题目法。
(点明主题或与主题有联系)2.分析首尾法。
(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
(议论抒情句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4.知人论世法。
(了解作者和写作时间,结合作者生平和思想,联系社会时代背景进分析)荷叶韩开春(1)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
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本题需要结合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鉴赏环境描写要注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对写作形象的烘托,对文章氛围的创造以及对推动行文这四个方面的作用。
答案: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
(2)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答案:①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
②夏日的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③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具有实用价值。
(3)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课文第②段和第③段说出见到残荷的两次不同感受,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
分析作者的两次不同感受要结合他的生活和成长经历,最后分点表述。
答案: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留恋之意。
第③段中初中的“我”没有留意残荷,也没从“雨打残荷”中听出诗意。
示例:在少年时代“我”的眼里,新荷光鲜洁净,又能用于游戏,所以“我”喜欢新荷;而枯萎的残荷,单从外表来看,不能吸引“我”。
后来经过文学作品的熏陶,特别是《红楼梦》中对残荷诗意的描写,加上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我”逐渐拥有了审美的眼光,因此能够欣赏雨打残荷的诗意美。
往事(二)①冰心(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从文章第16、17段中,可看出“我”对灯塔生活的热爱及其理由。
从这些段落中把有关理由的词句筛选出来,分条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②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
③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解析】“我”回忆往事,是在同“父亲”对话中抒发对人生理想的热爱与追求。
在父女的对话过程中,“我想看守灯塔去”“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这些句子很明显地表露出了“我”的感情变化。
解答时,选用适当的词语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著失望无奈(3)“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
这句话是在父女对话结束时,父亲针对女儿狂热于理想的状态而说的,而后文是“我”对人生理想的再度冷静思考与感悟,所以这句话在文中表现了父亲的理性特点。
同时,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我”思想的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答案:①深化文意。
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②为后文作铺垫。
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③凸显父亲形象。
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②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和观点的能力。
文章由回忆到现实,写“我”十几年后有关理想的感悟。
第①小题,分析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的用意,可以从故事与情感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文章主旨升华的角度来思考。
第②小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无论是否“放得下”,都要以文章中“我”感情与思想的发展变化为依据进行分析,理由充足,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引发“我”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对“为着众生”的奉献者的赞美。
②示例一:“我”放得下。
“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著于无法实现的理想。
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
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
“我”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会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心灵的篝火张海迪(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坚信当下个千年到来,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已建立起“长城”研究站点的时候,人类将无高峰可攀。
B.第四段以黯淡的天光、无边的黑夜烘托“心灵的篝火”;“覆盖在冰雪中”则暗指十七勇士生命的终结。
C.时至3000年,地球变暖,冰雪融化,勇士重生:作者在一个想象的情境中,寄寓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D.最后一段作者流露出对笔下人物有时想接近,有时欲避开的复杂心态,在“怕”的背后是对人物的挚爱。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解析】选AE。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原文中作者说坚信千年后攀登雪山已不再艰难,并没有说人类将无高峰可攀;E项,文中并无对小说主人公生平背景的详细交代。
(2)梅里雪山在作者的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文意,谈谈这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南】现代文阅读中,考查对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回答时,必须要带着一种意识去思考,即多角度意识。
对某一个词语的考查,应大体分为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
在解释词语的字面意思时,只需要客观表述出来即可,不需要涉及作者感情和作品内容方面;而在解释词语的深层含义时,应重点结合作品的各个方面和作者的主观情感去分析。
答案:触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帮助作者超越困惑,获得心灵的解放。
启发了作者为小说主人公赋予梅里雪山登山者的身份。
提供了小说主人公活动的严酷环境,烘托了登山者的探索精神。
凸显了小说的探索永无止境的主题。
有助于理解小说名字的由来。
(3)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
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应该算是内容概括和理解重要词语含义两个题型的融合。
从本题分值来看,可能是答两点,也可能是答三点,从本文来看,答三点较为稳妥。
第三层意思可能比较难以发掘,作者在最后三段的说法可以为我们提供佐证。
答案:登山者所攀登的雪山峰顶;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巅峰;作者所冲击的文学创作的高峰。
(意思对即可)(4)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树林)。
”有人认为,文中殉难的登山者有如追日不得的夸父,是当代社会中的悲剧英雄。
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指南】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对文本的思想观点、社会价值等要能够多角度深入地理解,发掘其丰富的意蕴;(2)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理解,不能脱离文本;(3)探究的问题多着眼于文本的难点、疑点,考查思辨能力,需要考生独具慧眼,有创新;(4)探究题考查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目前尚属新题型,没有形成稳定的解题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