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之夏至: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
![夏至](https://img.taocdn.com/s3/m/ae3bf510c281e53a5802ff72.png)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始于太阳位于黄经90°位置,约在阳历6月22日前后。
此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上升。
夏至日(夏至日)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
简介每年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长,白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地球上距北回归线越远的地方,太阳光线越倾斜,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
相比之下,此时北半球比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
一般北半球6,7,8三个月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而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南方运行,到西北方落下;在北回归线以南,太阳是从东北方升起,向北方运行,从西北方落下。
因为海南全岛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海南在夏至日这天,日出时太阳在东北方,日中时太阳在正北方,日落时,太阳在西北方。
平时说的夏至日(一般指北半球)实际上是北至点,就是太阳直射点最北的一刹那,是一个时刻,不是一天,其实你仔细看看日历会发现所有节气都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原因就在于此.但习惯上我们会把自己所在时区包含这一刻的一整天都叫做夏至日. “夏至”时节,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
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也就逐渐变短了。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
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昼长夜短这种变化,纬度越高的地区越明显。
解读《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习俗ppt
![解读《二十四节气之夏至》习俗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04e8d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e.png)
-02-
节气风俗
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同时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与生产系统的业务融合也将更加紧密,一键顺控将成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方向,视频监控系统参与到操作流程中,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顺序控制。除了可见光视频监控, 红外热成像监控作为视频监控的有效补充和扩展,也将成为可视化设备巡检的另一技术支撑。部分网省公司已完成了试点并小规模部署,随着智能变电站的进程推进,将迎来建设高峰。智能应用变电站 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生产系统的智能化,还应体现在辅助系统的智能化。视频监控作为智能变电站“五遥”功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融入到变电站的日常管理中。与传统的监控系统相比,智能视频监控 系统具有更优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目录/CONTENTS
而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能够提供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辅助控制等功能,使变电站的运行更为安全、可靠,已成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支撑部分。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起源于 2010年首批智能变电站建设试点项目——浙江金华500kV芝堰变。近年来,海康威视依据相关规范及标准,结合各网省公司集采项目的实际情况,已成为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的重要供货商。业务现状 建设现状智能电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促进智能电网各环节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从实体电网、信息系统、业务整合三方面,依靠标准和规范,着力解决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等方面的 问题。
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 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 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https://img.taocdn.com/s3/m/23d2d22a915f804d2b16c116.png)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大暑
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
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
○小满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非。
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全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7bf2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7.pn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全文元,崇仁吴澄伯清著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後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然後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一、立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二、雨水雨【去声】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獭祭鱼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鴈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草木萌动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三、惊蛰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仓庚鸣庚亦作鶊黄鸝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皆一种也鹰化为鸠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四、春分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方氏曰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元鸟至元鸟燕也高诱曰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也雷乃发声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始电电阳光也四阳盛长值气泄时而光生焉故历解曰凡声阳也光亦阳也易曰雷电合而章公羊传曰电者雷光是也徐氏曰雷阳阴电非也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五、清明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桐始华桐木名有三种华而不实者曰白桐尔雅所谓荣桐木是也皮青而结实者曰梧桐一曰青桐淮南子曰梧桐断角是也生于山冈子大而有油者曰油桐毛诗所谓梧桐不生山冈者是也今始华者乃白桐耳按埤雅桐木知日月闰年每一枝生十二叶闰则十三叶与天地合气者也今造琴瑟者以花桐木是知桐为白桐也田鼠化为鴽【音如】按尔雅注曰鼫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谓之田鼠本草素问曰鴽鹑也似鸽而小尔雅释鸟鴽鴾母郭注酓?鸟也青州人呼为鴾母鲍氏曰鼠阴类鴽阳类阳气盛故化为鴽盖阴为阳所化也虹始见【去声】虹虹蜺也诗所谓螮蝀俗读去声也注疏曰是阴阳交会之气故先儒以为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焉今以水噀日自剑视之则晕为虹朱子曰日与雨交倏然成质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虹为雄色赤白蜺为雌色青白然二字皆从虫说文曰似螮蝀状诸书又云尝见虹入溪饮水其首如驴恐天地闲亦有此种物也但虹气似之借名也六、谷雨谷雨【去声】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七、立夏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蝼蝈鸣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石鼠一名螜【音斛】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邱螾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覆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一名曲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王瓜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鵶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元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陶隐居以辨其谬谓菝葜自有本条殊不知王瓜亦自有本条先儒当时如不检书而谩言者可笑八、小满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荼即茶也故韵今茶注本作荼】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谓之秀荣而不实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蔡邕月令以谓苦蕒菜非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也九、芒种芒种【上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螳螂生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鵙【音局】始鸣鵙百劳也本草作博劳朱子孟注曰博劳恶声之鸟盖枭类也曹子建恶鸟论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故埤雅禽经注云伯劳不能翺翔直飞而已毛诗曰七月鸣鵙盖周七月夏五月也反舌无声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後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十、夏至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鹿角解【音骇】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後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蜩【音调】始鸣【月令注疏作蝉始鸣】蜩蝉之大而黑色者蜣螂脱壳而成雄者能鸣雌者无声今俗称知了是也按蝉乃总名鸣于夏者曰蜩即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者是也盖蟪蛄夏蝉故不知春秋鸣于秋者曰寒蜩即楚辞所谓寒螿也故风土记曰蟪蛄鸣朝寒螿鸣夕今秋初夕阳之际小而绿色声急疾者俗称都了是也故埤雅各释其义然此物生於盛阳感阴而鸣半夏生半夏药名居夏之半而生故名十一、小暑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鬬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鷙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十二、大暑大暑六月中解见小暑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燿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音辱】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十三、立秋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十四、处暑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十五、白露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鸿【淮南子作候】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元鸟归元鸟解见前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羣鸟养羞【淮南子作羣鸟翔】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十六、秋分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蛰虫坏【音培】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十七、寒露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鸿鴈来宾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後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雀入大水为蛤雀小鸟也其类不一此为黄雀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十八、霜降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豺祭兽【月令作豺乃祭兽戮禽】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蛰虫咸俯【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十九、立冬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二十、小雪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虹藏不见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二十一、大雪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鶡鴠不鸣禽经曰鶡毅鸟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为勇士冠名可知矣汉书音义亦然埤雅云黄黑色故名为鶡据此本阳鸟感六阴之极不鸣矣若郭璞方言似鸡冬无毛昼夜鸣即寒号虫陈澔与方氏亦曰求旦之鸟皆非也夜既鸣何为不鸣耶丹铅馀录作鴈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诗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郑康臣蔡邕高诱皆云马薤况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与本草同但陈澔注为香草附和者即以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于三月也二十二、冬至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二十三、小寒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鴈北乡【去声】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鴈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後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雊【音姤】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後有声二十四、大寒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鸡乳育也马氏曰鸡木畜丽于阳而有形故乳在立春节也征鸟厉疾征伐也杀伐之鸟乃鹰隼之属至此而猛厉迅疾也水泽腹坚陈氏曰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附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通行本)旧本题元吴澄撰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於二十四气各训释其所以然考礼记月令本无七十二候之说逸周书时训解乃以五日为一候澄作礼记纂言亦引唐月令分著五日一候之义然不闻更有此书其说以经文所记多指北方非南方之所习见乃博考说文埤雅诸书兼访之於农牧著为此编然考证名物罕所发明又旣以蝼蝈为土狗又载鼯鼠五技之说自相矛盾旣以虹为日映雨气又引虹首如驴之说兼采杂书亦乖解经之法疑托名也(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礼类存目)。
24节气与72侯
![24节气与72侯](https://img.taocdn.com/s3/m/02925b2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8.png)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我国的农历把一年分为四个季节、二十四个节气和七十二侯。
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
气为节气,时为季节,人们常说四时八节,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
《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八节:古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为八节。
《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孔颖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见云物气色。
”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
计有:小寒、立春、惊蛰、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个节气,连同十二个中气,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立春:每年的阳历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
我国习惯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秋立夏同。
”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开始的意思。
立春即春天开始了。
雨水:每年阳历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木生者必水也,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
”雨水是二月的中气,雨水以后,我国大部份地区雨量逐渐增加。
惊蛰:每年阳历的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蜇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二月的节气,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冬眠动物将出土活动。
我国大部份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华中有农谚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每年阳历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为之春分。
”也就说春分把春季的九十天分为两半。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中国历法介绍 “夏至”
![中国历法介绍 “夏至”](https://img.taocdn.com/s3/m/ebf812295901020207409c43.png)
中国历法介绍: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
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
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就是万物生长茂盛,开始成熟。
《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意思是:夏至之日阳气至极阴气始生。
夏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
夏至日祭祀,周代已有之,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周礼春官神仕》中说:“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以〔礻会〕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冬至日阳气升而祭鬼神,夏至日阴气升而祭地祗物魅 (魅:百物之神)。
致人鬼于祖庙,致物魅于〔土单,音为shan〕坛。
《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天神皆降。
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
”祭天地人神,都为顺其为人与物也。
古代医家有“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说法。
认为人体合于四时阴阳则不会生病,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天人合一”的阴阳消长规律的观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是将人体、生命和宇宙融合为一体的科学,与现代科学分割学科的方式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二十四节气谚语解释
![二十四节气谚语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4d8b3b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e.png)
二十四节气谚语解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二十四节气谚语解释二十四节气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夏至时节天最长
![夏至时节天最长](https://img.taocdn.com/s3/m/43694c3ae2bd960590c67799.png)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因此,古人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民间俗语也说:“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
”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夏至时节,人们除了顺应节候安排农事活动之外,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夏至节候在古人的观念中,夏天是万物长大的季节,“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这一时间节点的确立,源于古人对日影的观测:在平地上竖一根竿子,在竿子长度和置放地点不变的情况下,每天中午观察,人们会发现,一年之中,竿影(日影)的长度每天都在变化;其中,夏季的一天竿影最短,冬季的一天竿影最长,古人称这两天为“日至”。
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关于“日至”的记录。
发展到后来,古人用圭表测日影。
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表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
用圭表测日影,人们发现:暑天日影短而日在南,寒天日影长而日在北。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日影最短者为“日南至”,又称“夏至”;日影最长者为“日北至”,也称“冬至”。
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古人就已经确定了“二分二至”的时间节点。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夏至有三候:“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在古人看来,五月是阳气盛、阴气生的月份。
鹿为阳兽,居于山林,感阴而鹿角脱落。
蜩即蝉,阴生始鸣,因此二候为“蜩始鸣”。
《诗?豳风?七月》中就有“五月鸣蜩”的诗句。
半夏,因生在夏季之半而得名,阳盛始生,因此三候则为“半夏生”。
唐人元稹《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诗中描述:“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诗的大意是:夏至时节,天气炎热,蝉鸣声声,水满坑池,偶有雷电阵雨,伴有行云彩虹;五月一过,阴阳二气此消彼长。
古人以音律与月令相配,谓之“律应”。
蕤宾是古乐十二律之第七律,位于午,在五月,故以蕤宾代指五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吴澄 著](https://img.taocdn.com/s3/m/24ec634aad02de80d4d840c5.png)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吴澄著●目录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崇仁吴澄伯清著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
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
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
故江南老师宿儒,亦难尽识。
况陈澔之注,多为谬说,而康成、颖达,亦有讹处。
予因是广取诸家之解,并《说文》《埤雅》等书,而又询之农牧,似得所归。
然后并将二十四气什之于槀,以俟博识者鉴焉。
○立春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
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
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
蛰,藏也;振,动也。
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
陟,升也。
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雨水雨【去声】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
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
祭鱼,取鱼以祭天也。
所谓豺獭知报本,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
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月令》、《汉书》作鸿鴈北】。
鴈,知时之鸟。
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动。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
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
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其名最多,《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
2019年的夏至是几月几日?
![2019年的夏至是几月几日?](https://img.taocdn.com/s3/m/a8f317a4dd88d0d233d46a4d.png)
夏至(summer solstice)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气候特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至,是极的意思,是日形长到终极的意思。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也说:“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夏季开始。夏至后,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处在梅雨期,往往出现持续时间长、雨量大的降雨,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后进入伏天,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所以农谚中说:“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等说法
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业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e4153c3daaea998fcc220eed.png)
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业生产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
夏至这一天,中午太阳直射地面,日影最短,古代又称“日北至”或“长日至”。
有谚语说:“夏至夜短,冬至夜长。
”意思是夏至这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夏至这样描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古人云:“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在我国古代,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前后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
“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赶先”。
意思是夏至时,气温较高,光照充足,作物生长旺盛,所以夏种要抢早播种,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促进夏播作物早发壮苗。
夏至后进入三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升至22°以上,光照充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病虫害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容易滋生蔓延,因此有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所以夏至时做好中耕除草,加强田间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春争日,夏争时”,夏至时节,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农忙的高潮。
夏至前后,正是早稻抽穗扬花,棉花现蕾,蔬菜水果的采收旺季,农事活动的重点以中耕除草、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为主。
夏至时节,各农业区的主要农事活动也有一定的区别。
北方地区:水稻追拨节肥、中耕、拔草、防虫。
冬麦区收获适期,需要细收细打,颗粒归仓。
春小麦地区继续追施肥料、灌溉、防治病虫,保证小麦拔节抽穗,扬花灌浆,做好收获前的准备工作;东北地区:追肥、中耕、培土、防治螟虫和马铃薯晚疫病,大豆进行第二、三次追肥、缝抽、培土;西北地区:玉米、谷子等间苗、定苗后及时追肥,马铃薯摘蕾、拔草,白胡麻追肥、境水、中耕除草;华南地区:插秧、中耕,浇灌防倒伏;西南地区:追施圆秆肥,簿草,浅水灌溉,花生中耕压蔓,秧田追肥、防治三化螟;黄淮地区:春播杂粮追施攻穗肥、浇灌、中耕、培土,防治攒心虫、蚜虫和果灰螟。
月令集解
![月令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f3ed11aeefdc8d376ee324f.png)
立春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
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
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
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
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
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2]雨水雨【去声】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
獭,一名水狗贼,鱼者也;祭鱼,取鱼以祭天也。
所谓豺獭知报本。
岁始而鱼上游,则獭初取以祭。
徐氏曰,獭祭,圆铺圆者,水象也,豺祭,方铺方者,金象也。
候鴈北。
【《月令》《汉书》作鸿雁北】鴈,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沙漠乃其居也。
孟春阳气既达,候鴈自彭蠡而北矣。
草木萌动。
天地之气交而为泰,故草木萌生发动矣。
惊蛰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
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桃始华【《吕氏春秋》作桃李华】桃始华。
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
庚亦作鶊,黄鸝也。
《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
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
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
谚曰:黄栗畱黄莺莺儿。
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
鹰,鷙鸟也,鹞鸇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鷙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
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鴙,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春分春分,二月中。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秋同义。
夏冬不言分者,盖天地闲二气而已。
立夏节气的含义简介介绍
![立夏节气的含义简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f0efa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4c.png)
立夏节气的含义简介介绍立夏节气的含义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头的日子。
立夏季节中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建始也;夏,假也,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立有开头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着夏天的开头,同时也表示即将告辞春天。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上升,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天文学上,〔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头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渐渐变成夏季星空立夏季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夫抓紧耕作。
总之,“立夏”只是夏天快要到来的预报,并不是意味着“入夏”。
气象学对于入夏的标准是:若一个地方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才能确定为夏季开头。
“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在东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这时候甚至才刚刚进入春季。
因此在立夏,南方能够感受到气温不断上升,而北方虽然气温适合然而枯燥的气候还是会令人觉得不适。
夏天会特殊热吗夏天确定是有高温天气的,究竟就往年的数据看夏季仍旧会很热,尤其是在三伏天期间,平均温度为35℃以上。
夏天高温消失在78月之间,但详细的要看地方。
不过就往年的统计看北方需要100天左右,南方需要5个月或150天左右,而在这些天气中夏天三伏天是最热的,就是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期间。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风俗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81abb0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c.png)
夏至节气的来历及风俗夏至节气的来历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7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的风俗知识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道教把夏至日作为三清之一的灵宝天尊的圣诞。
煮汤给牛喝夏至日之后天气炎热,我们要改善自己的饮食,而在山东省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夏至节气有什么由来
![夏至节气有什么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21497d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9.png)
夏至节气有什么由来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下面是作者精心推荐的夏至节气有什么由来,仅供参考,欢迎浏览!夏至的由来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不是夏天开始的意思,“夏”代表夏天这是没错的,但是“至”不是到来的意思,至,乃极也。
大白话就是最,夏至的意思是夏季白天最长对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来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
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肯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取土圭测日影,就肯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来线(北纬23°26 ),北半球的白昼到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节气养生要点一、饮食方面1、平淡饮食多吃“苦”夏至时节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需要平淡一些,不宜食用太多热性食品、美味肥腻之物,也不要贪食冰冻冷饮。
夏至饮食调养方面应调理胃气,可以多喝点绿豆汤,食用新鲜蔬果,冬瓜、空心菜、苋菜、西瓜等都是合适吃的应季的蔬果。
同时还要注意避暑祛湿,可食用薏米、茨实、扁豆等健脾祛湿的食品。
除了要平淡饮食,还应吃些苦味食品,像是苦瓜、香菜等。
苦味食品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增进食欲等作用。
不过,苦味食品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品,体质较衰弱者不宜食用。
夏至养生正当时!
![夏至养生正当时!](https://img.taocdn.com/s3/m/b9e579c4aaea998fcd220e1a.png)
夏至养生正当时!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
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
夏至,是古代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没有之一。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
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
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
古时楚称蜩(tiáo),秦晋称蝉。
蜩螗(táng)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
螗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知了”,俗称为“都了”。
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
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它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
如治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夏至习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表达夏天炎热的诗句 夏天的诗有哪些
![表达夏天炎热的诗句 夏天的诗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98b377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1.png)
表达夏天炎热的诗句夏天的诗有哪些夏至,五月中。
《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
夏至,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是立竿不见影。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
夏至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
夏至二候“蝉始鸣”,以蝉鸣为夏声。
夏至三候“半夏生”。
半夏,汉代便已为药草。
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做半夏。
借“半夏”之名也在提醒:夏天,过去一半了。
民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一日,各地吃得热闹。
“冬至馄饨夏至面”,老北京有吃面的传统。
在江苏常州、无锡,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
南京的吃豌豆糕,山东的吃凉面条。
陕西的咥面食,吃凉粽。
在广东,吃荔枝,喝凉茶。
湘南的还要吃夏至蛋,意为“夏至吃蛋,石板踩烂”。
夏至|盛夏的诗SUMMER OF2021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宋·杨万里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夏至宋·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日三首·其一宋·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廿四节气之夏至: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故为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夏至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廿四节气之夏至: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周代夏至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饥饿。
从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
宋代《文昌杂录》:“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辽史》礼志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夏至是一年“四时”之一,标志盛夏的来临。
与冬至开始数九一样夏至起也数“夏九九”。
《夏九九》有很多版本,最能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夏至九九歌》: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
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已进入梅雨季节,而梅雨天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
《荆楚岁时记》说夏至这天,把用菊叶烧成的灰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谚语: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
漠河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在夏季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
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是人们旅游观光的最佳季节。
漠河县于1989年把“夏至”定为旅游节。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
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
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不过夏至不热”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
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
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
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
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
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各地习俗夏至祭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
有的地方麦糊烧(一种用面粉调成糊在锅中摊成极薄的大饼)供司灶、祖宗。
也有擀面为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等祭祖。
夏至时,麦收已完,新麦上市,早稻也插种完毕,所谓“夏至关秧门”。
做夏至羹饭是全年“四季羹饭”之一,各地夏至吃面是固定的风俗,有:冬至饺子(馄饨、麻团等)夏至面的说法。
湖南夏至吃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
有: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
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
这个日子是贪嘴的小孩子及讨饭叫化的节日,可以到田头饱餐一顿。
《荆楚岁时记》有“夏至节日食棕”之载。
苏州人夏至要吃“夏至粽”。
常熟夏至吃夏至粥,要以糯米掺小麦、赤豆、蚕豆、玉米、红枣、糖等熬成。
张家港夏至吃馄饨,说夏至馄饨免疰夏(“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源于天气预报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
古人预防疰夏一般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
《仪征岁时记》: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无锡夏至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
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山东龙口一带煮新麦粒吃,小孩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好吃又好玩。
有些地区,外甥和外甥女夏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
也有的地方食凉粉、凉皮。
另外,绍兴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
夏至时台湾渔民在高雄外海可以捕获到丰富的虱目鱼。
同时也是台湾香蕉的采收、盛产期。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面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
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
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
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老北京夏至最爱炸酱面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
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
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
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北京炸酱面自制炸酱面老北京的最爱夏至这天,在社区里的面食店,手擀面、鲜切面销量都会上涨。
普通老百姓,夏天更多的还是愿意吃自家做的手擀面、抻面。
老北京人吃面可是有讲究,要说花样那就更多啦。
面条煮熟后用凉水一过,调上炸好的酱,讲究点的拌上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再就两瓣蒜,嘿,这老北京炸酱面吃起来那叫一个香!或者,用芝麻酱、花椒油、老陈醋那么一拌,就是麻酱拌面,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还有人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
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此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
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
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
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
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山东各地夏至和伏日习俗花样多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儿童喜欢用麦秸编笊篱捞麦粒吃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
”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食狗祛邪补身广东阳江夏至吃狗肉“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