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述
摘要:北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尖锐。孝
文帝为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政权,实施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即“北魏孝文帝改革”(484~499)。改革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北魏社会进步,加快了北魏的封建化,在历史上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影响。
The BeiWei Emperor Xiaowen reform author
Abstract:The BeiWei Dynasty in North China is a minority regime, Unified North China national contradiction. Emperor XiaoWen to ease the ethnic conflicts, the consolid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top-down reform, " BeiWei Emperor Xiaowen reform" (484~499). Reform through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e an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ocial progress, accelerate the socialization in history, but also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Key words:The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reform measures, effect.
北魏孝文改革是北魏时期一个重大的事件,在中国的整个历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这次改革从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进行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古以来学者对这次改革褒贬不一,但孝文帝改革却一直吸引学者研究,这足以说明这次改革的重要。
一、改革的背景
(一)、经济背景
北魏在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鲜卑族地处于北方,是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业为主,生产力水平远低于社会平均生产力,落后于中原地区。鲜卑族在入主中原后,落后的迁徙式游牧业受到定居式农牧业的影响,游牧经济逐渐弱化,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居于主导地位。而这两种经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就处在激烈的争斗之中。此外,赋税制度混乱,魏始初规定“九品差调”,自文成帝始又兴十五项“杂调”,后一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为正常年份租赋的两倍半。贫困下户的赋税繁重,而豪强氏族又有免税的特权。豪强氏族为获取更多的财富,想方设法的去占有“阴附”,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失去土地的自耕农只能依附豪强氏族成为“阴附”。这样恶性循环,似的豪强氏族隐冒民户的现象日益严重。《魏书·韩茂附韩均传》记载:“又以五洲民户殷多,编籍不实,以均忠直不阿,诏均检括,出十余万户。”[1](P51)封建国家的赋税主要来自耕农,自耕农减少必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加之北魏政权轻视农耕,任由土地荒废,以便放牧。《魏书·李孝伯传》附《李安世传》记载许多地方出现“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的荒凉景象。
(二)、政治背景
北魏前期的政治体制与中原王朝相比,十分落后。鲜卑族在入主中原以前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在进入中原后才开始封建化。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北魏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控制军事力量,力求胡人当兵,汉人耕田的状态。为了加强军事统治,北魏又在北部边境和民族杂居的地方设置大量军镇。镇守边防的一般都是国人和其他胡人,镇戍兵除了担任防务外主要是加强对被征服民族的控制。在胡汉分治的政策下,被征服的各族人民被迫加入军队,在作战时他们被作为先锋,而拓跋士兵在后面督战。往往许多人不是死于交战的厮杀之中,而是死于被拓跋士兵杀害。
此外,在北魏政权确立以后,北魏官员开始腐败,政治黑暗。北魏官员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来维持奢侈的生活,大肆的收刮民脂民膏,贪污受贿。北魏的社会矛盾尖锐。
(三)、文化背景
在北魏政权建立以前,中原王朝和拓跋部落之间就已经存在矛盾。北魏是有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管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原王朝。一个落后民的文明征服一个比他先进的文明,必然要被这个先进的文明所同化。鲜卑族在入主中原后,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汉化,民族间会呈现融合的趋势。但在如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一些势力的阻碍,如顽固的鲜卑族元老,他们不愿汉化、不愿学习汉族文化,并歧视汉族人。在这种排斥对立的过程中,民族间的融合有不断加深。鲜卑族在汉化过程中有是不断封建化的过程,鲜卑族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转向封建社会。
二、改革的措施
(一)、经济措施
首先,推行均田制。均田制是李世安针对当时“岁饥流民,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2](P197)的情况和为了使农民“虽桑井难耕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
[2](P196)而向孝文帝提出实施均田制。孝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均田制。均田制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不在树者谓之露田。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受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休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终身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2](P197)当时北魏北方存在大量的无主土地和荒地,按照传统惯例这些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将这些土地按照规定的标准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自主在分配到的土地上耕种,并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赋税。均田制将农民牢牢的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冒隐民户的现象。农民在土地上耕种,国家规定不准土地买卖,这样就限制了豪强氏族的土地兼并。保证了国家的税收。
其次,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又实行新的租调制。北魏当时赋税制度混乱,农民赋税繁重。基于这种现状,内秘书令李冲于484向年孝文帝提出建议,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孝文帝接受并实行了这个建议,新的赋税制度规定:“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大率十匹为公调,二匹为额外费,三匹为百官俸。此外复有杂调。”[2](P197)新的赋税制度的实施,对于官吏乱受赋税起到一定作用。均田制和新的赋税制度的实施,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荒地被有效的利用起来,比较确定的赋税制度使官吏的胡乱征税受到限制。促进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