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中的激励相容问题

合集下载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及原则。

首先介绍了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建立激励相容的必要性。

随后提出了建立激励相容的原则,包括明确责任、奖惩措施等。

最后列举了具体措施,如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风险管控机制等。

文章强调了建立激励相容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其对于规避潜在风险、保护银行稳健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银行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激励相容、原则、具体措施、意义、发展方向、背景介绍、研究意义、问题、必要性、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化,银行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可能导致银行的破产甚至金融危机的爆发。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尽管许多银行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某些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员工过分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风险控制。

银行内部的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也存在不足,难以有效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在激励机制与风险控制相容的基础上,银行才能真正做到谨慎经营、稳健发展,从而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背景下,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已经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的风险问题,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激励相容: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理论综述及研究展望

激励相容: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理论综述及研究展望

( . c o l fBu i es o c o Unv ri 1 S h o sn s ,S h w ie st o y,S z o in s 1 0 ,Chn u h uJa g u 2 5 21 i a;2 S h lo o o n . o fEc n mya d c
s p riin i d f in , b tfrC ia fn n ilin v t n d f in n n n ils p riin e c sie hsp p r rve s s me u evs s e ce t u o hn , i a ca n o ai e ce ta d f a ca u evs x e s .T i a e e iw o o i o i i o v
d p st n u a c , ti a e rve s h ic nie o aiit o n n i in v t n n b n ig u evs n Un e te eoi Is rn e h s p p r e iw te n e t c mp t ly f f a ca n o ai a d a kn s p rii . v bi i l o o dr h
技 术经济与管 理研 究 2 1 02年第 1 期
激励相容 :银 行金 融创新监管机制构建
理 论 综述 及研 究展 望
卜 亚 ,
(. 1 苏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 52 ;2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镇 江 2 2 0 ) 10 1 . 10 3
摘Leabharlann 要 :对于本 次危机的根源 ,国内外学者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创 新过 度、监管不足 ,而 中国 目前的情况是创新不足 、监
管过度 。本文首先对金 融创新 与金 融监 管关 系的相关文献进行 了回顾 ,然后总结 了激励相容理论的主要思想 ,并 着重分析 了银 行监 管领域 中的 多层 次的委托代 理关 系。在此基础上 ,本 文将金融创新 和银行监 管问题置 于信 息不对称 的委 托代理 分析框 架 内,从监 管者激励约束、资本监 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 、存款保险等五个方 面进行文献 回顾 ,系统分析 了银行金融创新监 管 机 制的激励相容 问题 ,这对于中国银行 业在全 面开放创新 的背景下 ,如何借鉴危机前后 国外银行业创新与监 管的经验教训 ,促 进 中国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激励相容 ,具有 重要 的理论及 实践意义。 关键词 :激励相容 ;金 融创新 ;银 行监 管;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 :F 3 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9 X 2 1 ) 10 7 ~ 5 0 4 2 2 ( 0 20 — 0 2 0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法规类别】银行监管【发文字号】银监办发[2013]136号【发布部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13.05.16【实施日期】2013.05.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差异化监管的意见(银监办发[2013]136号)各银监局:为引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银行)走差异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更好地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农商银行差异化监管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农商银行所处经营环境、资产规模、风险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采取差异化审慎监管措施。

因地制宜指导农商银行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和风险管理体系等。

(二)激励相容原则。

对资本充足、治理健全、内控严密和评级2级(含)以上的农商银行,督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在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先行先试;对监管评级较低的农商银行,督促其夯实基础,强化经营管理,适当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

(三)宽严相济原则。

遵循银行业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监管良好实践,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上,对规模较大的农商银行适当提高监管要求;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商银行,赋予一定的监管弹性和容忍度。

(四)持续监管原则。

通过横向、纵向和内外监管联动,加强持续风险监测,定期评价并不断优化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村银行建设,引领实现科学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监管机构应指导农商银行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自身比较优势,科学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建立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一)县域农商银行发展战略。

强化“三农”发展战略定力,不断巩固“三农”市场定位,专注精耕深耕县域市场,致力于促进“三农”发展,着力打造服务“三农”的特色银行。

(二)城区农商银行发展战略。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激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激励导向的金融制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激励相关主体的行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金融制度是贯穿于整个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金融制度不仅能为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支付、交易、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而且能通过制度设计实现对市场主体的激励,推动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发展。

首先,金融制度可以通过利率机制和信用评级等方式,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金融体系中最基本的价格信号之一。

只有在合理的利率安排下,金融企业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定价,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市场。

同时,信用评级也是金融制度中的重要因素,它对市场主体的融资条件、利率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高信用评级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低的贷款利率。

其次,金融制度还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

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选择更安全的投资项目,减少投资风险;银行可以凭借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降低坏账率,提高盈利水平。

最后,金融制度还可以通过公正的竞争机制,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动力之一。

在竞争中,企业会不断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对于金融业来说,公正的金融市场监管和反垄断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金融制度的激励相容度标准除了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金融制度的相容度也非常重要。

金融制度的相容度,是指金融制度不同部分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在金融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将金融监管、金融服务、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工作相互衔接,构建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系统。

金融制度的相容度需要符合以下标准:第一,在金融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统一性。

影子银行监管激励不相容及其治理研究

影子银行监管激励不相容及其治理研究
( 上海 财 经大 学 法学 院 ,上 海 2 0 0 4 3 3 )
摘要 :银 行代售理财产 品的行 为具有 为 第三方机 构提 供影 子信 用 的功 能,理 应被 作 为影子银 行
监 管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银 行 在 对 理 财 产 品 销 售 实施 管 理 的 活 动 中, 由 于监 管部 门 、银 行 与 其 员 工之 间存 在 多重 的 激 励 不相 容 问题 ,势 必 导 致 金 融 监 管 整 体 目标 的 失 效 。 因此 ,从 金 融 市 场 发
2 0 1 3 / 0 7 总第 4 3 5期
文章 编 号 :1 0 0 1 —1 4 8 X ( 2 0 1 3 )0 7— 0 1 9 6— 0 5
商 业 研 究
C O MME RC I A L R E S E A R叫
影 子银 行 监 管 激励 不相 容 及其 治理研 究
鲁 勇睿
编 号 :C X J 一 2 0 1 1 —3 0 4 。
总第 4 3 5期
鲁勇睿 :影子银行监管激励不相容及其治理研 究
・1 9 7 ・
银 行 代 销 的理 财产 品在形 式 和 实质 上更 符 合影 子
护 客 户 权 益 的 责 任 , 也 就 理 应 承 担 一 定 的 民 事
体 系 中影 子 银 行 具 有 相 同 的 产 生 背 景 和 动 因 。影
子银 行 业务 多是 迫 于传 统银 行体 系 的发 展瓶 颈 以 及监管压 力 而产 生 ,其 目的在 于协 调监 管 限制 与
市场需求 之 间的 冲突 以及 “ 通 过买 卖 或交 易 短期
的冲击 ,银 行业 置 身事 外 的做 法显 然 有悖 于 防范 金融风 险 的共 同责 任 。因此 ,对银 行 信 用在 理 财

刍议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

刍议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

三 、金融监管制度下激励相容制度的冲突
合理 的金融制度 的安排在 发展过程 中, 往往会形成金融监管 制度下的激励相容制度 , 进而实现金融监管的 目标。而 目前 , 金融 监管制度下 的激励相容制度容易产生冲突。所以 , 合理采用适 当 的方法来解决金融监管制度下激励相容制度的冲突是研究金融监 管制度下激励相容制度 的主题之一。 ( 一) 监管部 门与社会公众 。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 , 社会公众常
的金融机构的损失 。在近些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的更快速发展 , 各 个 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的速度也 明显增快 。在这种全球经济 自由 化 与一体化共 同加快 的前提下 , 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 瞬间高涨 、 范 围不 断扩大 。而对于早 已经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的中国而言 , 随 着资本 门户 的洞开 、银行业 的全面对外开放 , 接 轨国际市场使得 中国金融业 的风 险与银行体系 的脆弱性不断加大 , 中国的金融监 管 制度在全球 国际经济一体化 的环境 中显得更加地严峻。所以 , 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激励相容制度显得异常重要。 ( -) 对 于金融监管中激励相容制度的现状研究 , 其主要 目的是 为 了能够有效地约束监管者 的行为。只有形成金融监管的激励相 容的制度 , 在进行金融市场的监管时加强 内部控制与市场的约束力 量, 才能够建立有效的监督以及考核体系, 快速顺利地实现金融监管 的目标。而在 目前 , 各个国家对于激励相容制度的研究主要围绕着 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经济机制理论研究 、体制转轨时期对激励相 容制度的研究 、从预期收入角度进行激励相容制度代理理论 的分 析, 很大程度上, 加强了金融监管的有效 陛, 并且加速 了金融创新。


பைடு நூலகம்
当前社会的金融监管状态

最优银行监管理论新发展

最优银行监管理论新发展

国际银行 界对激励相容规制 的实践 与 理论研 究始于 1 9 年前后 , 95 以《巴塞 尔资 本协议市 场风险修正 案》的推 出与 P u 和 al
B in( 9 5,1 9 提 出 的 “ 先 承 诺 r e 19 9 7) 预 制 ”理 论 ( CA )为标 志 。 P

美国次贷危机 引发 的金 融危机在
许各银行 采用内部模型法 ,即采用 自己的 风险评价模型 ( A , V R) 来确定其银行资产 组合 的风 险 ;然后 ,银行监管 当局 以各银
国、德国等 国家大量银 行濒临破产 ,不得
不寻 求政府救 助。这次金融 危机 造成 了自 上世纪 3 0年 代经济 大危机 以来最大 的一 次全球经济衰 退。 在金融危机 的当下 , 们不禁 开始反 人
监管放松后和放松前 的状 态 ,研究放松银 行监管的收益。 e a k 和T a o( 9 2) B s no h k r19
最 银 监 理 新 展 优 行 管 论 发
■ 刘明学 博 士生 吴 寒 z( 、复旦 大学经济学 院 2 1 、同济大 学
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 ,并 通过 这个模型研
商业银行 。这场危机还扩散 到欧洲造成英
上世纪 9 年代 中期 以来 , 0 不少学者运 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银行监管失灵问题 , 提 出了银行监管 的成本 收益说 。
Mo k w (1 9 so 8)指出有效 的银行监 9 管是指银行监管 当局 在实现银行监管 目标
《 巴塞尔资本协议市场风险修正 案》 允
业的运营带来成本。 因此 ,有 必要对银 行 监 管的成本与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对 于 银 行 监 管成 本 的 内 涵 , El h u e le a s n(1 9 i 8)认 为监 管成本指 银 9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

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具体措施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金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金融行业风险加剧,金融危机时有爆发,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更值得警醒。

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和传染力之强,使我国必须谨慎处理各种危机。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据金融资产的绝大部分。

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把对金融业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作为重中之重。

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目前最为普遍的分类是将银行监管分为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等几个方面。

(1)市场准入监管。

市场准入监管是指银行当局根据法律、法律的规定,对金融机构进入市场进行管制的一种行为。

按照经济学的含义,一个行业机构数量的变化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市场准入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构的审批,对注册资本的审批,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批,对业务范围的审批。

(2)市场运营监管。

市场运营的监管是指对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

目前,市场运营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概括起来说,市场运营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银行机构资本适度和资本构成、资产质量状况、支付能力和盈利状况等。

(3)市场退出监管。

对有问题的银行进行兼并重组、救助,或者进行倒闭清算,对经营管理问题的银行、发生支付危机、倒闭或破产的银行机构,监管机构就要采取一定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措施有:资本约束监管、风险为本监管、法人公司治理监管、激励相容监管。

资本监管就是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持有的最低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

监管当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制定并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标准、方法和行动称为资本监管。

资本监管成为当今对银行业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运用风险预测、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

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与激励相容度标准摘要:金融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激励问题,为熟悉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金融制度,其要紧功能就是通过确定一个有效的激励结构,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为制度所涉及的各个成员提供有效的激励。

推断一项金融制度的好坏优劣,运用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交易成本标准存在严重的缺陷,我们认为其标准应该是激励相容度,即“成员目标与制度目标一致的程度”。

提高金融制度激励相容度,需要从激励结构、信息披露、文化熏陶、产权界定与实施保障等五个方面着手。

“在今天,关于许多经济学家而言,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研究激励问题的学科:努力工作的激励、提高产品质量的激励、投资与储蓄的激励等等。

如何设计制度给经济主体提供正当的激励,已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金融制度的产生与进展,正是为熟悉决金融活动中所存在的激励问题。

一、金融活动中的激励问题金融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资金从盈余者(储蓄者)流向短缺者(投资者)或者者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所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激励问题,而且随着金融活动规模的扩大、金融交易复杂程度的提高、金融活动涉及交易主体数量的增加,激励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我们能够通过简要剖析金融活动的过程来比较深入的说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激励问题。

金融活动是分离的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进行合作的结果,即拥有储蓄的储蓄者没有投资机会或者者投资能力,拥有投资机会与能力的投资者又没有足够储蓄,两者通过合作,将储蓄者暂时闲置的资金,让渡给投资者投人生产经营活动,然后由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投资者所获得的生产经营利润。

在这一最简单的融资过程中,激励问题是融资成功的关键:投资者是否有足够的积极性慎重使用资金,并按照公平的比例将投资的收益分配给储蓄者,以使其符合储蓄者的利益?举例来说(见表1)。

假设储蓄者为A,投资者为B,储蓄者A拥有的初始资金为100,投资者B拥有的初始资金为0,A将其资金贷放给B使用,两者约定平均分配投资收益,但投资缺失则由双方以各自所拥有的初始资金为限来承担。

金融业潜规则与激励相容监管体制的构建

金融业潜规则与激励相容监管体制的构建

摘 要: 潜规则在我 国金 融业广泛存在 着。 马后 炮式监管是 潜规 则形成 的一个重要 因素。 潜规则造成 了不少后 果,
如 政 府 注 资低 效性 、 融 业 违 规 屡 禁 不 止 、 良贷款 率 居 高不 下。 变马 后 炮 监 管 , 要 建 立激 励 相 容 监 管 模 式 , 金 不 改 就 以激 励 相 容 为核 心 , 包括 激 励 、 束 、 容 三 个环 节 。 约 相
的规 则替 换 . 取正 式 规 则 所 不 能 提 供 的 利 益 。… 获
在研究潜 规则形成气候 的过程中 ,一些商业道德较
基金 项 目 : 东省 软 科 学项 目【 0 R B 8 】 山 2 8 K 22 0
收稿 日期 :0 8 1 — 9 2 0 — 2 1 作 者简 介 : 红坤 (9 l ) 男 , 李 1 7 _ , 经济 学 博 士 , 东经 济 学 院财 山 政 金 融 学 词 最 初 来 自吴 思 先 生 的 《 规 则 : 国 潜 中 历史 中的真实游戏》是相对于 “ 规 则”“ , 元 、 明规 则 ” 言 而 的 。 名 思 义 , 是 看 不 见 的 、 有 明 文规 定 的 、 是却 又 顾 就 没 但 是 广 泛 认 同 、 们 必 须 “ 循 ” 一 种 规 则 , “ 藏 在 正 人 遵 的 即 隐 式 规 则 之下 、 实 际 支配 着 中国 社会 运 行 的规 矩 ” I 们 却 。l l 我 周 围 的各 行 各 业 正在 被 看 不 见 的潜 规 则 所 控 制 。潜 规 则 的 背后 是 显 而 易 见 的利 益 .制 定 和 执 行 潜 规 则 的 各方 心 照不 宣 , 照 “ 规则 ” 事 . 现 利 益 最 大 化 。从 这 点 来 按 潜 办 实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 0 《济南金融》第 5 期
( 三) 非现场监管的风险分析不够系统。我国尚未建立 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分析模型和预警系统, 对银行的风险 分析重点仍放在监控指标的合规性上, 没有着重于采用动 态分析手段来揭示银行风险变动趋势及对潜在风险和未来 风险的预测, 对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的分析局限于简单的 数据汇总分析和经验判断, 难以起到早期预警和指导现场 检查的作用。一是注重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监管, 而对 表外业务和新业务的监管较少。如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 担保等表外业务, 监管体系虽有所涉猎, 但仅限于表面分 析; 对于代客理财、外汇交易等新业务, 监管体系尚未涉 及。二是注重对信贷资产的监管, 而对非信贷资产的监管 较少。监管部门每月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测分析, 但是 对债券投资、抵债资产和递延资产等非信贷资产分析较少。 三是注重对单个指标的考核, 忽视对指标间联系的分析。 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指标间缺乏互动性的分析指标, 如流动性比例和存贷比例的关系、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利润 率的关系等。
金融实务
律法规进行甄别、梳理, 充分考虑银行、企业和市场需求, 传培训工作, 使企业财会人员知悉新的管理要求, 熟练掌
有废有立, 推陈出新, 加快支付工具创新步伐, 推动网上 握和使用新式票证, 养成良好的票证习惯, 防止或减少人
银行、移动支付、卡基支付等新兴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 为因素造成的票据退票。第三, 银行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企
!!!!!!!!!!!!!!!!!!!!!!!!!!!!!!!!!!!!!!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刘青 ( 山东银监局, 山东 济南 250001)

一、我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
( 一) 非现场监管缺少清楚和详尽的工作流程。监管部 门对非现场监管工作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重视, 对于非现 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 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不同, 随意性较大。如目前银 监会仅对商业银行监管信息收集内容以及信息的处理和监 管报告作了规定, 对风险评价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没有规范 性的要求, 而当前监管部门、统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负有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 由于对非现场监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 准, 实际工作中因监管人员对非现场的理解不同, 做法也 不同, 往往因部门而异、因人而异, 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致使非现场监管工作随意性较大。

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

激励相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选择
管 后 果 的严 重 性 。 笔 者 试 图从 激 励 相 容 的 理 念 人 手 , 究 当 前 我 国 食 品 安 全 监 管 中 的 激 励 不 相 容 研
问题 , 通过博弈分析深入探讨激励不相容食品安全监管的弊端 ,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激励祖
容 的食 品安全监 管体 系 , 以期 为政府 食 品安 全监管 部 门拓 展监管 思维 、 提高监 管效率 提供一 种新 的
监管 J环 境 领域 中对 排 污企 业 的监 管 、 业 中对 捕 捞 者 的管 理 、 炭领 域 对 煤炭 企 业 的监 、 渔 煤
管 、 医疗领域 中对 医 院的监管 等等 。 激励相 容理论 在食 品安全 监管领 域 中的研究 较少 , 目前 仍 处 于起 步 阶段 。 国 内现 有 的研 究多 是指 出激励 相容 在食 品安全监 管 中的重要 意义 , 议我 国食 品安 全 监 管在 规制 过 程 中引入 激励 相 建 容机 制 j没 有系统 提 出激励相 容 的食 品安 全监 管 的概 念 , 没 有 揭示 出激励 不相 容食 品安 全监 , 也
所 谓 的“ 激励相 容 ” 。
19 9 6年 度 的诺 贝尔经 济学奖 得主美 国教 授威廉 ・ 维克 里 ( ia i ry 和英 国教 授詹 姆斯 ‘ Wii V c e ) ln k 米尔利 斯 (a sMile) 研究 中引入激 励相容 理念 来解 决 委托代 理 问题 , Jme r es 在 r 开创 了信息 不 对称 条
视角。


食 品 安全 监 管 的激 励 相 容 理 论
激励 相容 的概念 首先 出现在 哈维茨 ( uwe ) H r i 创立 的机 制 设计 理 论 中 , 指 在市 场经 济 中, z 是 每

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

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

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后所形成的银行监管,是一种激励不相容的监管方式。

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稳定,但这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妨碍了银行的金融创新,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又增加了银行部门的监管服从成本,监管效率低下。

近些年来,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经济激励理论带来突破性进展,银行监管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形成了激励相容的监管方式。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银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既维护了金融稳定,又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世界银行业监管方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对这种监管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资本约束背景下,进一步研究资本约束下银行机构激励相容监管问题,加深人们对激励相容理念的理解,推动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的发展。

本文首先通过评述管理学与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理论以及新规制理论,梳理出激励理论与新规制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文献研究表明,由于经典激励相容理论的局限性,激励机制设计走入一个怪圈——激励机制越复杂,从理论上看就越有效率,但在实践中却越不易被广泛应用,这一点充分显示了既有理论的巨大局限性。

因此,一方面,考虑到制度性金融风险,本文设计出了测量激励相容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另一方面,对资本约束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资本约束的本质含义进行了阐述,指出资本约束型的质量成长模式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在此基础上,对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激励相容和资本约束要以监管绩效为基础协调发挥作用、不可分割”的结论。

最后,在该部分本文还对资本约束下激励相容理念在新巴塞尔协议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资本约束与激励相容理念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中,而且体现在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中。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现状、日常审慎监管及退出三环节激励相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与激励相容的监管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与激励相容的监管

机 构 ,省联 社理 应接 受各 股东 的管 理 ,然 而实 际运作
中,各县级社从高管人员到重要决策都是省联社说了 算 。股 东不 能履 行 自己的权力 ,经 营者 的行 为就 不会 对股东负责,而是惟省联社的命令是从 。 “ 股东一经 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变成 “ 省联社一经营者”的代 理关系,由此造成社员代表大会不能制约理事会 ,理 事 会不 能制 约信 用社 主任 。
1 信 息 不对 称 、法人 治理 与激 励相 容 的监管 信 息 不对 称是 契约 理论 的核 心 问题 ,也是 契 约设 计的基本原理 。契约通常被解释为通过允许合作双方 以减 少在 一 个 长期 的 商业 关 系 中 出 现 的行 为 风 险 或 “ 竹杠 ”风 险为 目的而设 置 的制约 机制 。完 善法 人 敲 治理结构 ,其实质是使农村信用社从 以 “ 行政约束” 为主逐步转 向以 “ 经营者约束 ”为主。因此 ,解决农
钟 献 兵
( 中国人 民银行玉溪市 中心支行 ,云南 玉溪 630 ) 5 10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自 20 年 6 03 月启动 以来 , 各农村信用社热情高涨 ,措施很多 ,改革试点工作整 体 进展 顺利 ,取 得 了 阶段 性 成果 。但 是 ,目前 的农 村 信用社距离 国务 院 “ 花钱买机制”的初衷和 “ 我经 自 营、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目 标还甚为遥远 。其根本原因是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 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仍是 “ 形似神非”,解决 这一 问题 的关 键 ,在于 建立 激励 相容 的监 管体 系 。
l8・ 0
维普资讯
技 c n e o o c & Ma a e e tR sa c e h o c n mis n g m n e e r h NO. 0 6 22 0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激励约束机制是以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为核心,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共同朝着组织设定的目标前进,从而达到自我价值实现和组织价值达成的有机统一。

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使得员工达到马斯洛需求的第五个层次,即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同时使得组织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银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员工的收入和经营效益挂钩,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面临新时代和新金融的席卷,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

(一)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是商业银行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基石。

商业银行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持久的动力。

(二)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价值最大化的迫切需要。

激励约束机制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所调动和激发的潜能,是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或机制不完善情况下的4-5倍。

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发挥人、财、物等资源的最大效能,创造最大价值,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三)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加强银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日新月异的市场与客户需求,不仅对银行经营和服务提出新要求,也对银行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

银行精细化管理包括管理效能、资源配置等六大方面。

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实现员工竞争力的可查、可评、可比,提升管理效能和资源配置价值,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持同业领先的不二法门。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摘要】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则是确保其稳健经营的关键。

本文首先探讨了激励机制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激励相容性对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随后从建立激励相容的原则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构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

文章还探讨了实施激励相容措施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再次强调了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银行业内的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激励机制、内部风险控制、激励相容性、银行、制度、原则、措施、挑战、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承担着对社会和经济的重要责任。

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银行面临着多种内部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银行经营管理中最为关键和常见的问题之一。

内部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对银行的经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已经成为银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建立激励相容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银行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内部风险,保障其经营的安全和稳健。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提升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分析激励机制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以及激励相容性对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关键影响,提出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通过研究和分析实施激励相容措施所面临的挑战,将为银行业界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提升银行整体经营绩效和风险抵御能力。

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银行业内部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并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基于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代理问题的机制探讨

基于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代理问题的机制探讨

1 银行监管 中的委托代 理关系
银行监管 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涉及多个层次 , 既 有银行外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如监管者与银行之间,
施, 诱使被监管银行披露所有信息 , 尽可能减少双 方信息不对称 的程度 。但执行监管机构措施 的个 人通常缺乏追求社会 效用 最大 化的动机 , 如声 诸
誉 、 绩 等 与 自我 效 用 相 关 的 因 素 使 得 监 管 者 的 政
2 2 委 托代 理关 系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我 国 的银 行 监 管 正逐 步 适 应 市 场 化改 革 的要
求, 但在 实 际监 管 过 程 中 , 管 代 理 问题 依 然 广 泛 监 存 在 , 突 出地表 现 在 : 这 22 1 监 管机 构 缺 乏 明 确 分 工 , .. 多头 监 管 问题
19 96年 的诺 贝 尔经 济 学奖 得 主詹 姆 斯 ・ 尔 米 利 和斯威 廉 ・ 克 里将 著 名 的 “ 维 激励 相 容 ” 念 引 概 入委 托代 理 问题 。他们 指 出 , 委托 代理 关 系 中可 在 能产 生 “ 理 人 问题 ” 即 由 于 委 托 人 与 代 理 人 的 代 , 目标 函数 不 一 致 , 上 存 在 不 确 定 性 和 信 息 不 对 加 称, 具有 信息优 势 的代 理人 的行 为有 可能 偏 离委 托 人 的 目标 函数 , 而委 托 人 难 以进 行 有 效 监 督 , 委 使 托 人利 益 受 损 。 为解 决 “ 理人 问 题 ” 委 托 人 需 代 , 要做 的是 如何 根 据 能 够 得 到 的不 完全 信 息 来 奖 惩 代理 人 , 以激 励 代理 人选 择 对 其 最 有 利 的行 动 。】 J 在银 行监 管 中 , 由于存 在监 管人员 不 能发 现信 息 的

激励相容与银行监管

激励相容与银行监管
比如 对 银 行 资 本 充 足 率 方 面 的 监 管 可 以采 用 预 先 承 诺 法
(C ) P A 。监管者设定一个测试期, 银行测试期之初向监管者承 诺其资金水平, 为测试期间可能出现的损失做准备, 在整个期
问内 , 只要累积损 失超 过承诺 的水平 , 监管者 就对其惩罚 。这
自所站 的立场不 同, 因此他 们的 目标也不同。监管机构追求 的
3 . 1有利 于降低监 管成本
提 高监 管效率
银行监管是有成本的。衡量监管效率时应该考虑监管成 本 。监管 成本 主要包 括监 管引起 的直接 成本和监管 引起 的效 率损失。直接成本包括: 监管机构执行监管过程中所耗费的资
源及被 监管 者因遵守监管 条例而耗 费的资源 。前者称为行政 成本 , 后者称为合规性 成本 。所 谓效率损 失 , 括三个方面 的 包 看不见成本 。其一为“ 道德风 险”其二 为“ 、 增加 风险”其 三为 、
代理人问题 。这两位教授 运用激励 相容 的机理 , 开创了信息不 对称条件下 的激励理论一委托代理人理论。在银行监管 中, 监 管方 由于种种原因 , 所 解 的信 息永远少于被监 管者 , 由此会
产生信 息不对称 问题 。在 另一方面 ,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 由于各
因此可以设立激励措施来达到监管者的目的, 降低监管成本。
“ 降低效率” 。在非激励相容的监管体系下, 监管者要保证监管 的有效, 提高银行体系的安全 , 要么加大检查力度 , 增加检查 次数, 减少信息的不对称, 这样就会增加直接监管的成本 ; 要
么就是 实行 严格 的管制 ,严格限定银 行 的经 营范 围及业 务种
体价值最大化的 目标相吻合 ,这一制度安排 ,就是 “ 激励相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

基于激励相容的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摘要]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是使监管者、银行和社会公众效用最大的一种监管模式。

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金融监管中各参与者的博弈分析,认为在存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监管当局提供的有效监管激励缺失以及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造成监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只有加快建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顺应国际金融的发展形势,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 激励相容;商业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综述一、激励相容理论在银行监管中的应用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而且正在使监管变得更加激励相容”,而另两位美联储董事苏珊·菲利普斯也曾说过“在过去几年中银行监管的目标并没有改变但我们正在迈向更加激励相容”,罗伦斯·梅尔也说“监管当局与银行之间的长期战斗的历史是我们开始寻找用经济学家的行话来说是激励相容的监管策略”。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尔利和斯威廉·维克里在委托代理问题中引入激励相容理论。

他们认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会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的行为,这就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银行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与银行之间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利用已知的不完全信息激励代理人做出使委托人效用最大行动,是激励相容要解决的问题。

霍夫曼(Kaufman,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安全网的建立如果只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那么系统性风险非但没有降低,反而会增加银行失败概率和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加大金融危机的破坏力。

卡恩(Kane)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政府监管低效率的原因是存在“激励问题”。

哈特和莫尔(Hartand Moore)等学者提出提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使理解银行监管的一个全新视角,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难以通过市场自身力量解决,而契约的有效性依赖于法律制定和执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监管中的激励相容问题研究赵丹,张新知(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通过对激励相容和激励不相容监管模式下的利弊分析不难发现,银行监管一旦出现激励不相容的状况,会导致银行监管效率低下,增加被监管机构的服从成本,加剧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制约了金融创新。

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赋予银行相应的自由裁量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不但维护了金融的稳定,又会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经营自由。

监管部门与银行必须在理念、行为和文化等领域达成共识,调动银行与监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监管政策和手段从一种强制行为,变成双方主动寻求合作的一种共同意愿,外因与内因相结合,从而使银行监管真正发生效力。

[关键词]银行监管;激励相容;优势;弊端;措施[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10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11,2012Total No.410[文章编号]1009-6043(2012)11-0109-03[收稿日期]2012-11-04[作者简介]赵丹(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货币政策。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79006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200905、G200820);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1251G027);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8357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C110798)。

一、问题的提出及有关文献的回顾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米尔利斯与威廉·维克里将著名的“激励相容”概念引入委托代理问题。

所谓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问题”,是指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同时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代理人的行为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难以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

要有效解决“代理人问题”,委托人需要根据能够得到的不完全信息来约束代理人,以激励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在银行监管中亦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银行监管者应弱化银行在信息方面的垄断地位,最大程度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但监管机构通常缺乏追求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动机,使得监管者的行为偏离了其职责,加大了“委托代理问题”的严重性,甚至存在监管者与银行共谋来攫取社会租金的可能。

Edward.S.Prescott(1997),Arupratan(1998)各自发展了详细的“预先承诺制”的机制设计,并验证了其可实施性。

此外,Michael.H.M oskow(1999)认为,有效率的银行监管对市场机制有依赖,故具备激励相容的特性。

Karacadag 和Taylor(2000)通过对新巴塞尔协议的研究,阐述了制度约束和激励结构问题及其挑战。

Kane(2000)认为对监管者的激励机制的缺失是造成银行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

巴曙松(2003,2004)结合国际银行监管的最新趋势提出“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特征是更为强调激励相容”。

蒋海(2003,2004)通过对金融监管中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以及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导致监管当局提供的有效监管激励缺失。

金雪军,李红坤(2005)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演进做了理论分析,解释中国金融监管中的监管失灵和激励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成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机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二、激励相容及其在监管中的必要性分析(一)激励相容的内涵在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问题”时,委托人需要设计一种机制,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最大限度的一致,以激励代理人采取最有利于委托人的行为,从而在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过程中实现了委托人的最大利益,即实现了激励相容。

在银行监管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道德风险,使存款人、银行和银行监管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于是,激励相容被引入银行监管领域。

(二)激励不相容监管的弊端1.市场发挥作用有限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应由三个系统构成:市场约束条件下的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政府监管系统和社会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银行业自律组织尚未与政府监管机构成为有效互补,而如果市场发挥作用越有限,对银行体系就需要增加更多的监管和保护,但监管和保护的增加反而会限制市场作用的发挥,形成恶性循109--环。

故从市场发挥作用方面来看,社会公众应增强市场参与意识,加强对银行的外部监督,银行体系的监管充分暴露在市场中,提高监管的透明度。

2.增加被监管机构的服从成本。

在非激励相容的监管体系下,存在着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成反比的现象。

一方面,如果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频率,这会增加监管的直接成本,同时,严格的管制也会限制银行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种类,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金融安排,国家充当了银行信用担保人的角色,使大多数银行的最优资本充足率远低于最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造成银行业的风险转嫁和服从监管的激励缺失。

这在增加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被监管机构服从成本。

3.加剧了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由于道德风险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一直是金融监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非激励相容的监管中,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利益不一致,加剧了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在我国银行监管中,银行机构违规经营,银行从业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屡禁不止,降低了银行的信用度,加之我国银行机构的透明度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且银行的产权体系大多为国有,市场发挥作用受到限制,这些都使我国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远高于发达国家。

4.制约了金融创新。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日常经营和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此外,国际经济一体化、科技日新月异,这些都成为银行不断追求其自身不断创新的外在动力。

一方面银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但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受到工作程序和利益关系等方面的约束,其调整要相对滞后一些,这极大牵制了银行创新的脚步。

此外,监管当局出于自身某种目标的考虑,会限制金融机构的部分创新。

而改变这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激励相容的监管,因为只有激励相容的监管才能使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目标函数”最大限度的一致。

(三)激励相容监管的优势1.有利于在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

实施激励相容的监管后,一方面监管部门只需审查银行机构的风险管理的结果,无需再审查管理的过程,降低了监管成本。

另一方面,被监管部门可以自由选择各种防范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如设定较高的资本水平,采用更复杂的动态套期保值策略,或者降低组合中的风险等,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拓宽了银行的盈利渠道,增加了客户的选则。

激励相容监管方法的运用,使监管者可以针对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差别对待”,根据不同银行的复杂程度、管理水平、外部环境、经营业绩等,确定不同的监管要求,真正做到“客户化监管”,从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提升监管者的整体声誉。

2.有利于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能使社会公众获得质优、高速、低成本、风险收益组合佳的服务,因此金融创新是银行实现持续经营必经之路。

在激励相容的监管模式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目标函数”基本一致,故监管者不会限制银行的创新,而是将金融创新纳入监管范围中来,并且自己参与创新过程并对创新过程进行指导,减少创新的风险。

这样不仅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

3.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

在激励相容的监管模式下,要求提高银行经营透明度。

因为透明度相对较高的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较高,不良贷款比率较低;透明度较低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不良贷款比率较高。

而激励相容的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客观公正地向社会充分披露其金融风险水平、控制风险的成本、绩效等的数据资料,避免片面的信息公开方式,使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到最低,降低了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人民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但诸如《国有银行海外上市法》等仍为空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为维护监管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有法可依。

(二)缺少标准化和程序化的银行监管指标体系和准则我国银行监管缺乏标准化和程序化,银行监管指标体系也应由表内业务拓展到表外业务,从单纯的资产负债监管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持续性监管。

(三)尚未形成效率型的银行监管体制银行监管的首要任务是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市场经济中,银行的准入和退出是资源的优化配置,银行倒闭不是监管松懈,而是效率型监管思维的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仍然只强调防范风险,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十分僵化,这事实上保护了银行垄断,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效率。

(四)监管方式尚未与国际接轨国际存在差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海外银行分支机构大量增加,本国和东道国对监管对象的全方位监管是国际银行业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很多欠缺。

四、我国银行监管激励相容机制的构建对于我国银行监管的激励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但要对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给予激励,还要对银行机构服从监管给予激励。

其次,要建立金融创新机制,实施监管预先承诺制度(实施监管预先承诺制度包括建立适合我国银行业特点的风险评级模型,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或评审机制,科学测算违约概率,积极推进基础数据建设,建立银行业“内部评级共享数据池”,分阶段稳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11期SHANGYE JINGJI No.11,2012 110--济衰退,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坏账准备增加,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3.理财产品增加,银行存款增长放缓银行理财产品的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出银行存款;同时,由于人民币资金在贷款及投资方面的运用均有所扩大,以及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近期发展,加上托管账户方案的推出,令存放在清算行的人民币存款减少。

三、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1.研究资本创新工具,拓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路径针对资本补充渠道缺乏的情况,银监会初步计划于2012年底前制定并发布《创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指引》,明年起与资本管理办法同步实施。

该指引的推出将为商业银行开辟更为丰富的资本补充途径。

指引中将明确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创新型资本工具如优先股、合格债券工具或开拓境外发行市场等方式补充资本,且会明确相应的申报、审批及发行条件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