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新课标)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第二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二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小题快练]1.判断题(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2.(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3.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比赛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 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若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的高度为h2,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C ) A.mgh1+mgh2-WB.mgh2-mgh1-WC.W+mgh1-mgh2D.W+mgh2-mgh1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自主学习)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1)数量关系:即合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的功. (2)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合力做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对“外力”的理解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3.应用动能定理的“四点注意”(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3)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更简便.(4)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1-1.[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2015·某某卷)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 A .一样大 B .水平抛的最大 C .斜向上抛的最大D .斜向下抛的最大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可知12mv 2末=mgh +12mv 20,得v 末=2gh +v 20,又因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以及高度相等,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A 项正确. 答案:A1-2.[解决直线运动问题] 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 )A .tan θ和H2B .(v 22gH -1)tan θ和H 2C .tan θ和H4D .(v 22gH -1)tan θ和H 4解析: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v 2-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2解得μ=(v 22gH -1)tan θ,h =H4,故D 正确.答案:D1-3.[解决变力做功问题] (2015·全国卷Ⅰ)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12mgR ,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mgR ,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解析:根据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压力为4mg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对质点的支持力为4mg .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4mg -mg =m v 2R,解得质点滑到最低点的速度v =3gR .对质点从开始下落到滑到最低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mgR -W =12mv 2,解得W =12mgR .对质点由最低点继续上滑的过程,到达Q 点时克服摩擦力做功W ′要小于W =12mgR .由此可知,质点到达Q 点后,可继续上升一段距离,C 正确.答案:C考点二 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师生共研)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典例] 如图,一个质量为0.6 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 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 的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 =0.3 m ,θ=60°,小球到达A 点时的速度v A =4 m/s.g 取10 m/s 2,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 (2)P 点与A 点的高度差;(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解析:(1)由题意知小球到A 点的速度v A 沿曲线上A 点的切线方向,对速度分解如图所示: 小球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v 0=v x =v A cos θ=2 m/s.(2)小球由P 至A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A -12mv 2解得:h =0.6 m.(3)小球从A 点到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R cos θ+R )=12mv 2C -12mv 2A解得:v C =7 m/s小球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C +mg =m v 2CR解得F N C =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C ′=F N C =8 N 方向竖直向上.答案:(1)2 m/s(2)0.6 m(3)8 N ,方向竖直向上 [反思总结]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1.对于多个物理过程要仔细分析,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多个子过程,分别对每个过程分析,得出每个过程遵循的规律.当每个过程都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时,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方便.2.应用全程法解题求功时,有些力可能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弄清楚物体所受的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哪些力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正确写出总功.(2018·余姚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装置由AB 、BC 、CD 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 、CD 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 的长度x =5 m ,轨道CD 足够长且倾角θ=37°,A 、D 两点离轨道BC 的高度分别为h 1=4.30 m ,h 2=1.35 m .现让质量为m 的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释放,小滑块与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 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滑块第二次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解析:(1)小物块从A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1-h 2)-μmgx =12mv 2D -0,代入数据得:v D =3 m/s.(2)从D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2=12mv 2C -12mv 2D ,代入数据得:v C =6 m/s.(3)滑块最终静止在BC 上,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mgh 1-μmgs =0,代入数据解得:s =8.6 m ,则距离B 点的距离为:L =5 m -(8.6-5) m =1.4 m.答案:(1)3 m/s (2)6 m/s (3)1.4 m考点三 与图象相关的动能问题 (自主学习)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1.v -t 图:由公式x =vt 可知,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 -t 图: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 -x 图: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位移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 -t 图: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3-1.[v -t 图象] A 、B 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 1和F 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 1、F 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1、F 2大小之比为1∶2B .F 1、F 2对A 、B 做功之比为1∶2C .A 、B 质量之比为2∶1D .全过程中A 、B 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 答案:C3-2.[a -t 图象] 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 内物体在4 s 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内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做的功解析:由a -t 图象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时间轴上方为正,在时间轴下方为负.物体6 s 末的速度v 6=12×(2+5)×2 m/s-12×1×2 m/s=6 m/s ,则0~6 s 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 错误;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 s 末速度最大,v m =12×(2+5)×2 m/s=7 m/s ,B 错误;由图象可知在2~4 s 内物体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 错误;在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4=12mv 24-0,又v 4=12×(2+4)×2 m/s=6 m/s ,得W 合4=36 J ,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6=12mv 26-0,又v 6=6 m/s ,得W 合6=36 J ,则W 合4=W 合6,D 正确. 答案:D1.(多选)(2019·第十九中学月考)将质量为m 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 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球落到地面的速度大小为2v 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 .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大于mgh B .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 C .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大于mv 20 D .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v 20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得:12m (2v 0)2-12mv 20=mgh -W f ,解得:W f =mgh -32mv 20<mgh ,故A 错误;重力做的功为W G =mgh ,B 正确;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W 合=12m (2v 0)2-12mv 20=32mv 20,C 正确,D 错误.2.(2018·某某、某某联考)如图所示,斜面AB 竖直固定放置,物块(可视为质点)从A 点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C 点,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因斜面塌陷,斜面变成APD 曲面,D 点与B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在B 点左侧.已知各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不计物块经过B 、D 处时的机械能损失,忽略空气阻力,现仍将物块从A 点静止释放,则(B )A .物块将停在C 点B .物块将停在C 点左侧C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WD .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W解析: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μmg cos θ·L ,物块在曲面上滑动时,做曲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cos θ=m v 2R,即F N >mg cos θ,故此时的滑动摩擦力f ′=μF N >μmg cos θ,且物块在曲面上滑过路程等于在斜面上滑过的路程L ,故物块在曲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W f =μmg cos θ·L ,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块将停在C 点左侧,故A 错误,B 正确;从释放到最终停止,动能的改变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而两种情况下,重力做的功相同,物块从释放到停止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W ,故C 、D 错误.3.如图所示,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m =50 kg 的物块,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向右拉动物块,细绳不可伸长.不计滑轮的大小、质量和摩擦.在人以速度v 从平台边缘正下方匀速向右前进x 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桌面和手的竖直高度差h 不变.已知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v =0.5 m/s ,x =4 m ,h =3 m ,g 取10 m/s 2.求人克服细绳的拉力做的功.解析:设人发生x 的位移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运动的分解可得,物块的速度v 1=v cos θ由几何关系得cos θ=xh 2+x 2在此过程中,物块的位移s =h 2+x 2-h =2 m 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μmgs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W T -W f =12mv 21所以人克服细绳的拉力做的功W T =mv 2x 22(h 2+x 2)+μmgs =504 J.答案:504 J[A 组·基础题]1.(2016·某某卷)韩晓鹏是我国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运动员.他在一次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沿“助滑区”保持同一姿态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 900 J ,他克服阻力做功100 J .韩晓鹏在此过程中( C ) A .动能增加了1 900 J B .动能增加了2 000 J C .重力势能减小了1 900 J D .重力势能减小了2 000 J2. 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一切摩擦不计,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B )A .2 2 m/sB .3 m/sC .4 m/sD .17 m/s3.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滑块距挡板P 的距离为x 0,滑块以初速度v 0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所受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相碰均无机械能损失,滑块经过的总路程是( A )A.1μ(v 202g cos θ+x 0tan θ) B .1μ(v 202g sin θ+x 0tan θ) C.2μ(v 202g cos θ+x 0tan θ)D .1μ(v 202g cos θ+x 0cot θ)4. 如图所示,质量为M =3 kg 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 由静止沿ABC 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D 点,不计滑块从AB 面滑上BC 面以及从BC 面滑上CD 面时的机械能损失.已知AB =BC =5 m ,CD =9 m ,θ=53°,β=37°(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在运动过程中,小滑块与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D )A .小滑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B .小滑块在AB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1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2之比a 1a 2=53C .小滑块在AB 面上的运动时间小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时间D .小滑块在AB 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小滑块在BC 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 5.(多选) 某人通过光滑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BD )A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mgh +12mv 2B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6.(多选)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着一个螺旋形光滑轨道,一个小球从足够高处落下,刚好从A 点进入轨道,则关于小球经过轨道上的B 点和C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A .轨道对小球不做功B .小球在B 点的速度小于在C 点的速度C .小球在B 点对轨道的压力小于在C 点对轨道的压力D .改变小球下落的高度,小球在B 、C 两点对轨道的压力差保持不变7.(多选) (2016·某某卷)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则( AB )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8.(多选) 如图所示,x 轴在水平地面上,y 轴竖直向上,在y 轴上的P 点分别沿x 轴正方向和y 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 和b ,不计空气阻力,若b 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P 点离地的高度,则从抛出到落地有( BD )A .a 的运动时间是b 的运动时间的2倍B .a 的位移大小是b 的位移大小的5倍C .a 、b 落地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D .a 、b 落地时的速度不同,但动能相同[B 组·能力题]9.(多选)(2019·某某实验中学期中)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 ,缆绳质量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 .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fd B .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v 20+2m (Pt 1-fd )C .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1=2v 20+2m (Pt 1-fd )D .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P m 2v 20+2m (Pt 1-fd )-fm 解析: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W f =fd ,故A 正确;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动机牵引缆绳对小船做功:W =Pt 1 ,由动能定理有:W -W f =12mv 21-12mv 20,联立解得:v 1=v 20+2(Pt 1-fd )m,故B 正确,C 错误;设小船经过B 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绳的速度大小为v ′,则P =Fv ′, v ′=v 1cos θ,F cos θ-f =ma ,联立解得:a =P m 2v 20+2m (Pt 1-fd )-fm ,故D 正确.A .在运动过程中滑块A 的最大加速度是2.5 m/s 2B .在运动过程中滑块B 的最大加速度是3 m/s 2C .滑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3 mD .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5 m/s解析:假设开始时A 、B 相对静止,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2Ma ,解得a =F 2M =102×2=2.5 m/s 2;隔离B ,B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A 对B 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2×2.5=5 N <μMg =6 N ,所以A 、B 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保持相对静止,最大加速度均为2.5 m/s 2,故A 正确,B 错误;当F =0时,加速度为0,之后A 、B 做匀速运动,位移继续增加,故C 错误;F -x 图象包围的面积等于力F 做的功,W =12×2×10=10 J ;当F =0,即a =0时达到最大速度,对A 、B 整体,根据动能定理,有W =12×2Mv 2m -0;代入数据得:v m = 5 m/s ,故D 正确.11. 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某物理小组提出了下列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θ=60°,长L 1=2 3 m 的倾斜轨道AB ,通过微小圆弧与长为L 2=32m 的水平轨道BC 相连,然后在C 处设计一个竖直完整的光滑圆轨道,出口为水平轨道D ,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小球从距A点高h =0.9 m 的水平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v 0水平弹出,到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球与AB 和BC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33.g 取10 m/s 2,求:(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 (2)小球滑过C 点时的速率;(3)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则竖直圆轨道的半径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1)小球开始时做平抛运动,有v 2y =2gh 代入数据解得v y =2gh =2×10×0.9 m/s =3 2 m/s 在A 点有tan θ=v yv x得v x =v 0=v ytan θ=323m/s = 6 m/s. (2)从水平抛出到C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L 1sin θ)-μmgL 1cos θ-μmgL 2=12mv 2C -12mv 2代入数据解得v C =3 6 m/s.(3)小球刚刚过最高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有mg =m v 2R 112mv 2C =2mgR 1+12mv 2 代入数据解得R 1=1.08 m.当小球刚能到达与圆心等高处时,有 12mv 2C =mgR 2 代入数据解得R 2=2.7 m.当圆轨道与AB 相切时R 3=L 2·tan 60°=1.5 m综上所述,要使小球不离开轨道,R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0<R ≤1.08 m. 答案:(1) 6 m/s (2)3 6 m/s (3)0<R ≤1.08 m。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Wf=
1 2
m
v
2 B
-0,解得Wf=
=1×10×5 J-
1 2
×1×62 J=32 J,故A正确,B、C、D错误。
题型3 求解多过程问题
【典例3】(2019·信阳模拟)如图所示AB和CDO都是处
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形轨道,OA处于水平位置。 AB是半径为R=1 m的 1 圆周轨道,CDO是半径为r=
(2)小球仅仅与弹性挡板碰撞一次且刚好不脱离CDO轨 道的条件是在O点重力提供向心力,碰后再返回最高 点恰能上升到D点。
【解析】(1)设小球第一次到达D的速度为vD,对小球
从P到D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r)-μmgL1=m
2
v
2 D
-0
在D点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FN提供向心力,则有: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物体的动能与下落时间的 二次方成正比。 ( √ )
考点1 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 【题组通关】 1.(2018·江苏高考)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 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 程中小球的动能E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
【解析】选A。对于整个竖直上抛过程(包括上升与下
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v0-gt,v2=g2t2-2v0gt+
v
2 0

Ek=
1 2
mv2,可见动能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由
数学中的二次函数知识可判断A正确。
2.(2018·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 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 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
A.小于8 J C.大于8 J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 另一种是分段列式.
3.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 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
(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1)人滑到斜面底端 C 时的速度大小; (2)人离开 C 点后还要在地面上滑行多远才能停下?
解析:(1)在 AC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12mvC2 , 解得 vC=8 m/s. (2)设人在 CD 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s 在 AD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 解得 s=6.4 m. 答案:(1)8 m/s (2)6.4 m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解析] (1)设冰球的质量为 m,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由动能定理得
-μmgs0=12mv12-12mv20① 解得 μ=v220-gsv0 12 (2)冰球到达挡板时,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中,刚好到达小旗 处的运动员的加速度最小,设这种情况下,冰球和运动员的加速度 大小分别为 a1 和 a2,所用的时间为 t.
(3)小球离开 C 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 动,加速度大小为 g.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 v⊥,从 C 点落至 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 t.由运动学公式有
v⊥t+12gt2=CD⑩ v⊥=vsin α⑪ 由⑤⑦⑩⑪式和题给数据得
t=35 5gR⑫
答案:(1)34mg
5gR m 23gR 3
(2)设小球到达 A 点的速度大小为 v1,作 CD⊥PA,交 PA 于 D 点,由几何关系得

【导与练】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导与练】2015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2 m/s,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
0,故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 B
2.(单选)如图5-2-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
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 A 点和 B 点的速度分 别是vA和vB,物块由A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 的功W为 ( ).
1 2 1 2 A.W> mvB- mvA 2 2 1 2 1 2 B.W= mvB- mvA 2 2 1 2 1 2 C.W= mvA- mvB 2 2
曲线运动 .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_______ 变力做功 .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___ (3)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 不同时作用 . ____________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
(2)A→B 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 1 2 F-mgsin 53° -μmgcos 53° =ma1,x1= a1t1 2 F-mgsin 53° +μcos 53° 2 解得加速度 a1= = 1.6 m/s m 时间 t1= 2x1 =2.5 s a1
(3) 从圆环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在粗糙杆上通过的总路程 为 L,根据动能定理有 Fx1-μmgLcos 53° =0-0 Fx1 总路程 L= =85 m. μmgcos 53°
图5-2-1
D.由于 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解析 物块由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 只有力 F 做功, 由动 1 2 1 2 能定理可知,W= mvB- mvA,故 B 正确. 2 2
答案 B
3.(单选)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

【课堂新坐标】2015物理一轮总复习(固考基+抓细节+重落实)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含13高考、14模拟)

【课堂新坐标】2015物理一轮总复习(固考基+抓细节+重落实)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含13高考、14模拟)

2 2 v 0+ Pt1-fd m
P f (3) - 2 2 m v0+2mPt1-fd m
【迁移应用】 ●动能定理与图象综合 2. (2014· 大连一中检测)某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在同一直线 上的力 F1、 F2 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力 F1、 F2 与位移 x 的关系图象如图 5- 2- 2 所示,在物体开始运动的 4.0 m 内,物体具有最大动能时对应的位移是 ( )
【解析】
由题意知,两个过程中速度增量均为 v,A
1 2 1 1 2 3 2 正确;由动能定理知: W1= mv , W2= m(2v) - mv = 2 2 2 2 mv2,故 B 正确,C、D 错误.
【答案】 AB
【迁移应用】 1.(多选)一个质量为 0.3 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 上以 6 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 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 变化量的大小 Δ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W 为 ( A. Δv= 0 C. W= 0 B. Δv= 12 m/s D. W=10.8 J )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基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受哪些力 ―→ 各力是否做功 ―→ 做正功还是负功 ―→ 做多少功 ―→ 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3)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 Ek1 和 Ek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W 合= Ek2- Ek1 及其他必要的解 题方程,进行求解.
【解析】
重力做功 WG=mgh=25× 10×3 J=750 J,
C 错;小孩所受支持力方向上的位移为零,故支持力做的功 1 2 1 为零, D 错;合外力做的功 W 合 =Ek- 0,即 W 合= mv = 2 2 × 25× 22 J= 50 J, A 项正确; WG-W 阻 = Ek- 0,做 W 阻= 1 2 mgh- mv = 750 J-50 J= 700 J,B 项错误. 2

【高考调研】2015高考物理总复习 5-2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调研】2015高考物理总复习 5-2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一、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应用技巧
【例 1】 (新情境)质量为 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
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
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
子的张力为 7mg,此后小球继续运动,经过半个周期后恰能通
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
1 A.4mgR C.12mgR
1 B.3mgR D.mgR
第16页
第五章 机械能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解析】 在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通过半个圆周的过 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未知,但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 反,所以是变力.求此变力所做的功应从功和能的关系入 手,由动能定理求出,但应先分别求出小球在最低点和最高 点的动能.
第4页
第五章 机械能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名师面对面】 ①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故动能只和速率有关,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
②动能是状态量,“动能的变化(增量)”是过程量.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其值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 般没有特殊说明都选择地面为参考系,特别是在动能定理中 的应用要注意.

12mv2-122mv′2 12mv2

1

(
v′ v
)2

1

(47)2≈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7页
第五章 机械能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 (新课标版)
【学法指导】 也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先用量角器测
量,碰撞后两球轨迹的夹角约为 60°,由动量守恒,得 mv=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5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5章 第2讲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
第十四页,共36页。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 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sùdù)分别是vA和vB, 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的功W为( )
第十五页,共36页。
A.W>12mv2B-12mv2A B.W=12mv2B-12mvA2 C.W=12mv2A-12mv2B D.由于 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解析: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W=12mv2B-12mvA2 ,故 B 正确. 答案(dáàn):B
答案(dáàn):D
第二十七页,共36页。
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Ⅱ 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huòzhě)是可 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 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洁公式.当题目 中涉及位移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 时也可以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3.对于变力做功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
(3)要求合外力做功→可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动能的变化; (4)要求克服摩擦力做功→可根据动能定理求出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解析:一个小球在 A 点正上方由静止释放,通过 B 点时恰 好对轨道没有压力,此时小球的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g= mv2/R,得 v2=gR,小球从 P 到 B 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W=mgR, A 错误;减小的机械能 ΔE=mgR-12mv2=12mgR,B 错误;合 外力做功 W 合=12mv2=12mgR,C 错误;由动能定理得:mgR- Wf=12mv2-0,所以 Wf=12mgR,D 项正确.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解析: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W 合= WF-Wf-mgh=12mv2,其中 Wf 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 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 W 人=WF=Wf +mgh+12mv2,A、C 错误,B、D 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五章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W 弹-Ff·(L+x)=12mv2B-0 解得:vB=2 m/s. (3)小物块从 B 点开始做平抛运动 h=12gt2 得下落时间 t=1 s 所以水平距离 x′=vBt=2 m.
【答案】 (1)2.3 J (2)2 m/s (3)2 m
【名师点评】 本题以弹簧为载体, 结合图象来综合考查动能、动能定理 的内容.这种综合度大,但并不是太 复杂、难度并不是太大的试题在高考 试卷中常有出现,这类题的综合信息 强,要求学生的能力也相对较高,使 高考命题与新课标的要求靠得更紧密 一些,是近年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
小物块静止于O点,现对小物块施加 一个外力F,使它缓慢移动,将弹簧 压缩至A点,压缩量为x=0.1 m,在 这一过程中,所用外力F与压缩量的 关系如图乙所示.然后撤去F释放小 物块,让小物块沿桌面运动,已知O 点至桌边B点的距离为L=2x,
水平桌面的高为h=5.0 m,计算时 可认为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 擦力.求(g取10 m/s2):
(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 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特别提醒:(1)在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 的持续作用而发生状态改变时,如涉 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应首先 考虑应用动能定理,而后考虑牛顿定 律、运动学公式,如涉及加速度时, 先考虑牛顿第二定律.
(2)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 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 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 让草图帮助我们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 关系,有些力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 是始终存在的,在计算外力做功时更 应引起注意.
所以这段时间的合外力是第1秒内合 外力的一半,而位移是第1秒内位移2 倍,考虑位移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
反,所以这段时间内合外力做功为- W,B错误;第3秒末到第4秒末物体 位移是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位移的四 分之三,D正确;

高考物理 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 新人教

高考物理 一轮总复习 专题五 第2讲 动能、动能定理 新人教

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好能通过最高点,
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
)
图 5-2-3
mgR A. 4
mgR B. 3
mgR C. 2
D.mgR
思维点拨:小球所受空气阻力时刻在变化,运动情况和受
力情况均比较复杂,用动能定理求解比较容易.
解析:小球通过最低点时,设绳的张力为FT,则
FT-mg=mRv21,即 6mg=mRv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由 B 点到 E 点,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μmgsCD-mgH=
0-12mv2B

由①②代入数据可得:μ=0.125.
(3)设运动员能到达左侧的最大高度为 h′,从 B 到第一次
返回左侧最高处,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mgh′-μmg·2sCD=
0-12mv2B
解得 h′=1.8 m<h=2 m 所以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不能回到B 点 设运动员从B 点运动到停止,在CD 段的总路程为s,由动 能定理可得:
(1)木块对子弹所做的功W1和子弹对木块所做的功W2. (2)木块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图 5-2-4
解:(1)根据动能定理,木块对子弹所做的功为
W1=12mv2-12mv20=-243 J 子弹对木块所做的功为
W2=12Mv21=8.1 J. (2)设木块离开台面时的速度为 v2,木块在台面上滑行阶段 对木块由动能定理,有
答案:A
》》》考点2 动能定理的运用 ⊙重点归纳
1.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s、m、v、W、Ek 等,在 涉及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只需考虑过程中力做功的情况和初、末状态的动 能,无需考虑运动状态的细节,所以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往往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点1 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例如,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不管向什么方向抛出,在最终落到地面上速度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列的动能定理的表达式都是一样的.4.相对性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在两个力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分别为v1、v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B )A.16mv 2 B.14mv 2 C.13mv 2 D.12mv 2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合力F 做的功W =12mv 2,由功的公式W =Fs cos α知两个分力的功相等W 1=W 2.因W =W 1+W 2,所以W 1=W 2=12W =14mv 2,故B 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的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B )A .FL =12Mv 2 B .Fs =12mv 2 C .Fs =12mv 20-12(M +m )v 2 D .F (L +s )=12mv 20-12mv 2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子弹,有-F (L +s )=12mv 2-12mv 20,选项D 正确;对木块,有FL =12Mv 2,选项A 正确;由以上二式可得Fs =12mv 20-12(M +m )v 2,选项C 正确,只有选项B 错误. 考点2 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选择运动过程,确定始末状态.(3)分析研究对象受力、分清恒力和变力,确定每个力做功情况.(4)根据动能定理列方程.考向1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变力做功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14mgR B.13mgR C.12mgR D.π4mgR[审题指导] 质点从P 到Q 过程中摩擦力为变力,计算变力做功一般应用动能定理.【解析】 质点在轨道最低点时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支持力F N =2mg .如图所示,F N -mg =m v 2R ,得v =gR .对质点的下滑过程应用动能定理,mgR -W =12mv 2,得W =12mgR ,C 正确.【答案】 C1.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BC 恰好在B 点与AB 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D )A.μmgR2 B.mgR2C .mgRD .(1-μ)mgR解析:设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 ,物体从A 到C 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W AB -μmgR =0,所以W AB =mgR -μmgR =(1-μ)mgR ,故D 正确.考向2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斜面和半径R=0.4 m 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 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滑块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经B 点后沿圆轨道运动,通过最高点C 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在C 点的速度大小v C ;(2)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审题指导] (1)在C 点,重力提供滑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求A 、B 的高度差,可以分段求解,也可以全程求解.【解析】 (1)对C 点,滑块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mg =mv 2C R,v C =gR =2 m/s. (2)对B →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 (1+cos37°)=12mv 2C -12mv 2B , v B =v 2C +2gR1+cos37°, 滑块在A →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37°·hsin37°=12mv 2B -0, 代入数据解得h =1.38 m.【答案】 (1)2 m/s (2)1.38 m2.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 、B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为( B )A.tanθB.tanαC.tan(θ+α) D.tan(θ-α)解析:如图所示,设B、O间距离为s1,A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A、O间的水平距离为s2,物块的质量为m,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μmg cosθ·s2cosθ-μmg·s1=0,解得μ=hs1+s2=tanα,故选项B正确.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考点3 动能定理与图象问题的综合应用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方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根据对应关系列式解答问题.2.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考向1 动能定理与v­t图象结合1.(2018·全国卷Ⅲ)(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C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解析:本题考查v­t图象的应用.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而两次提升过程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即在v ­t 图象中,它们变速阶段对应的图线要么重合,要么平行,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第②次所用时间t =52t 0,即矿车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45,选项A 正确;对矿车受力分析可知,当矿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即F -mg =ma ,得F =mg +ma ,即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 错误;在第①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 1=(mg +ma )v 0,在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 2=(mg +ma )·12v 0,即P 1P 2=21,选项C 正确;对①②两次提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 -mgh =0,即W 1W 2=11,选项D 错误. 考向2 动能定理与a ­t 图象结合2.(2019·湖北黄石调研)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0~6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0~6 s 内物体在4 s 时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2~4 s 时的速度不变D .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解析:物体6 s 末的速度v 6=12×(2+5)×2 m/s-12×1×2 m/s =6 m/s ,则0~6 s 内物体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在5 s 末速度最大,为v m =12×(2+5)×2 m/s=7 m/s ,B 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物体在2~4 s 内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大,C 项错误;在0~4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4=12mv 24-0,又v 4=12×(2+4)×2 m/s=6 m/s ,得W 合4=36 J,0~6 s 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可知:W 合6=12mv 26-0,又v 6=6 m/s ,得W 合6=36 J .则W 合4=W 合6,D 项正确. 考向3 动能定理与F ­x 图象结合3.如图甲所示,长为4 m 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 =0.6 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 在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 kg 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 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g 取10 m/s 2.求:(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 m 过程所用的时间;(3)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析:(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1x 1+F 3x 3-μmgx =12mv 2B , 得v B =210 m/s.(2)在前2 m 内,有F 1-μmg =ma ,且x 1=12at 21,解得t 1=835s. (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应有:mg =m v 2C R, 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 ×2R =12mv 2C -12mv 2B , 代入数值得W =-5 J ,即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 答案:(1)210 m/s (2)835s (3)5 J 考向4 动能定理与E k ­x 图象结合4.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 与位移x 关系的图线是下图中的( C )解析:小物块上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μmg cos θ)x =E k -E k0,整理得E k =E k0-(mg sin θ+μmg cos θ)x .设小物块上滑的最大位移大小为s ,小物块下滑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sin θ-μmg cos θ)(s -x )=E k -0,整理得E k =(mg sin θ-μmg cos θ)s -(mg sin θ-μmg cos θ)x ,所以选项C 正确.“三步”巧解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至停止,则( ).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B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C .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 .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解析 由动能定理可得-F f x =0-E k ,即μmgx =E k ,由于动能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故质量小的滑行距离大,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都等于E k . 答案 BD2.一个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 速度为2.0 m/s.取g =10 m/s 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A .合外力做功50 JB .阻力做功500 JC .重力做功500 JD .支持力做功50 J解析 合外力做的功W 合=E k -0,即W 合=12mv 2=12×25×22J =50 J ,A 项正确;W G +W 阻=E k -0,故W 阻=12mv 2-mgh =50 J -750 J =-700 J ,B 项错误;重力做功W G =mgh =25×10×3 J=750 J ,C 错;小孩所受支持力方向上的位移为零,故支持力做的功为零,D 错. 答案 A3.在地面上某处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拋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动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 小球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变,B 错;速度均匀变化先减小后反向增大,A 对;位移和动能与时间不是线性关系,C 、D 错. 答案 A4.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如图1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l 与刹车前的车速v 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 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B .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C .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D .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 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解析 在刹车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μmgl =12mv 2,得l =v 22μg =v 22a可知,甲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小(题图线1),乙车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大(题图线2),刹车时的加速度a =μg ,乙车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乙车先停下来.B 正确. 答案 B5.如图2所示,长为L 的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 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现缓慢抬高A 端,使木板以左端为轴在竖直面内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物体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物体滑到木板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在整个过程中( ).图2A .支持力对物体做功为0B .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mgL sin αC .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12mv 2-mgL sin αD .木板对物体做功为12mv 2解析 木板由水平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的过程中,木板对物体的支持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两者相等,即W G =W N =mgL sin α,所以A 错误;物体从开始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W G +W f =12mv 2-0,即W f=12mv 2-mgL sin α,故C 正确、B 错误;对全过程运用能量观点,重力做功为0,无论支持力还是摩擦力,施力物体都是木板,所以木板做功为12mv 2,D 正确.答案 CD6.如图3所示,质量为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从 山坡(粗糙)底部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 的坡顶B ,获得速度为v ,A 、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x ,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 .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v 2C .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v 2+mghD .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12mv 2+mgh -Fx解析:小车克服重力做功W =mgh ,A 正确;由动能定理,小车受到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量,W 合=ΔE k =12mv 2,B 正确;由动能定理,W 合=W 推+W 重+W 阻=12mv 2,所以推力做的功W 推=12mv 2-W 阻-W 重=12mv 2+mgh -W 阻,C 错误;阻力对小车做的功W 阻=12mv 2-W 推-W 重=12mv 2+mgh -Fx ,D 正确. 答案:ABD7.如图4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OQP ,其中Q 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 在O 点相切,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 点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 ,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2.5mgRB .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2RC .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 .小球到达Q 点的速度大小为3gR解析 小球恰好通过P 点,mg =m v 20R 得v 0=gR .根据动能定理mg ·2R =12mv 2-12mv 20得12mv2=2.5mgR ,A 正确.由平抛运动知识得t =4Rg,落地点与O 点距离x =v 0t =2R ,B正确.P 处小球重力提供向心力,C 错误.从Q 到P 由动能定理得-mgR =12m (gR )2-12mv 2Q ,所以v Q =3gR ,D 正确. 答案 ABD8.太阳能汽车是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当太阳光照射到汽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汽车前进.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速度为v 时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并保持不变.之后汽车又继续前进了距离s ,达到最大速度v max .设汽车质量为m ,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v maxB .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fvtC .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 12mv 2max -12mv 2 D .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合力所做的功为12mv 2max解析 当汽车达到最大速度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功率为额定功率,则可知选项A 正确;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的位移x =12vt ,克服阻力做功为W =12fvt ,选项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 F -W f =12mv 2max -0,W f =12fvt +fs ,可知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9.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 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 和物体发生的位移L 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此物体( )图5A .在位移L =9 m 时的速度是3 3 m/sB .在位移L =9 m 时的速度是3 m/sC .在OA 段运动的加速度是2.5 m/s 2D .在OA 段运动的加速度是1.5 m/s 2解析:由图象可知当L =9 m 时,W =27 J ,而W f =-μmgL =-18 J ,则W 合=W +W f =9 J ,由动能定理有W 合=12mv 2,解得v =3 m/s ,B 正确,在A 点时,W ′=15 J ,W f ′=-μmgL ′=-6 J ,由动能定理可得v A =3 m/s ,则a =v 2A 2L ′=1.5 m/s 2,D 正确.答案:BD10.如图6所示为某娱乐场的滑道示意图,其中AB 为曲面滑道,BC 为水平滑道,水平滑道BC 与半径为1.6 m 的14圆弧滑道CD 相切,DE 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海绵垫.某人从坡顶滑下,经过高度差为20 m 的A 点和B 点时的速度分别为2 m/s 和12 m/s ,在C 点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在海绵垫上E 点.人的质量为70 kg ,在BC 段的动摩擦因数为0.2.问:图6(1)从A 到B 的过程中,人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为保证在C 点做平抛运动,BC 的最大值是多少? (3)若BC 取最大值,则DE 的长是多少?解析 (1)由动能定理:W G -W f =12mv 2B -12mv 2A 得:W f =9 100 J.(2)BC 段加速度为:a =μg =2 m/s 2,设在C 点的最大速度为v m ,由mg =m v 2mr,v m =gr =4 m/s ,BC 的最大值为:s BC =v 2B -v 2m2a=32 m ,BC 的长度范围是0~32 m.(3)平抛运动的时间:t =2rg=0.32=0.566 s ,BC 取最大长度,对应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m =4 m/s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s 平=v m t =2.26 m ,DE 的长:s DE =s 平-r =2.26 m -1.6 m =0.66 m.答案 (1)9 100 J (2)32 m (3)0.66 m11.如图7甲所示,一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 点,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受到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作用并向右运动,第3 s 末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 末物块刚好回到A 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图7(1)A 与B 间的距离;(2)水平力F 在5 s 内对物块所做的功.解析:(1)在3~5 s 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由B 点匀加速运动到A 点,设加速度大小为a ,A 与B 间的距离为s ,则F -μmg =ma a =F -μmg m =2 m/s 2s =12at 2=4 m.即A 与B 间的距离为4 m.(2)设整个过程中F 做的功为W F ,物块回到A 点时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得W F -2μmgs =12mv 2A ,v 2A =2as ,由以上两式得W F =2μmgs +mas =24 J. 答案:(1)4 m (2)24 J12.如图8所示为一种摆式摩擦因数测量仪,可测量轮胎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其主要部件有:底部固定有轮胎橡胶片的摆锤和连接摆锤的轻质细杆,摆锤的质量为m 、细杆可绕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摆锤重心到O 点距离为L ,测量时,测量仪固定于水平地面,将摆锤从与O 等高的位置处静止释放.摆锤到最低点附近时,橡胶片紧压地面擦过一小段距离s (s ≪L ),之后继续摆至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最高位置.若摆锤对地面的压力可视为大小为F 的恒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8(1)摆锤在上述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2)在上述过程中摩擦力对摆锤所做的功; (3)橡胶片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 (1)选从右侧最高点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研究.因为初、末状态动能为零,所以全程损失的机械能ΔE 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即:ΔE =mgL cos θ.①(2)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W G +W f =0,②W G =mgL cos θ, ③由②、③得W f =-W G =-mgL cos θ④ (3)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f =μF , ⑤摩擦力做的功W f =-fs ,⑥ ④、⑤式代入⑥式得:μ=mgL cos θFs.⑦答案 (1)mgL cos θ (2)-mgL cos θ (3)mgL cos θF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