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
《2024年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范文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篇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一、引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本文旨在探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追溯至古代的地理学研究,其研究主要关注于人类的居住环境、迁移路径、土地利用等。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2. 近代发展近代以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包括城市地理、区域发展、文化地理等。
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3. 现代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现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运用遥感技术、GIS 技术等先进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现状1. 研究领域当前,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文化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为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现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研究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运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先进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此外,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也广泛应用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
四、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展望1. 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的加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内容提要】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及各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发展进程/当前形势/未来任务geography in china/past progress/present situation/future direction.【正文】1 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1.1 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
在各大区与省师范院校中普遍设立地理学系,师资培养有很大进展。
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地理学的方向和领域不断发展。
在“文革”前高等学校的地理教育,采用前苏联的教学体制,分专业教学,以二三级分支建立专业,加强了数理化自然科学,增加了实践时间,使地理人才培养有很大的发展。
在为国家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过程中,地理学研究机构逐步增加,形成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
首先是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综合性的地理学研究机构和有地区特色且针对我国特殊的地理问题的专业性地理学研究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在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建立的研究机构更多。
80年代我国人文地理学得到复兴,促进了应用地理、计量地理、旅游地理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由地球信息科学家开拓的gis在全国学术界和社会许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地球信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
地理学研究机构和地理研究的发展,使地理学在为国家目标服务和科学问题的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以任务带学科”,提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以任务带学科”是我国50年来地理学取得蓬勃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孙久文: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完善
孙久文:论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发源于20个世纪90年代,保罗·克鲁格曼教授和藤田昌久教授等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新经济地理学不断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中新星,开创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时代。
经过20年的发展,西方学者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已经发展到了一门学科的中期。
作为到达了发展中期阶段的新经济地理学,学界对其评价不一,一方面,从学科发展来讲,有学者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在描述先进经济体的最新进展时具有较少的相关性,因其更多地侧重于分析经济活动空间积聚的种种有形因素,而忽略了某些不可见的源头,比如说信息外溢等;另一方面,从发展的实践来讲,有学者认为,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比如中国、印度、巴西等,目前的发展非常符合核心-边缘理论,因而新经济地理学还是有很强的学术活力的。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洞悉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状况,需要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式入手,分析该学科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脉络。
1.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新经济地理学收益递增的分析范式似乎正处在收益递减的理论研究阶段。
西方学者认为,顶级期刊上新经济地理学方面文章的稀缺,表明新经济地理学目前不再是推动主流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个重要原因是克鲁格曼之后的研究都是增量的研究,而鲜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增量研究不是不重要,但仅仅关注增量性研究,限制了从不同方向对新经济地理学进行突破所能带来的理论进展。
只有突破现有的研究框架,从不同的途径研究新的问题,才能带来更多的洞见。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到底是什么?西方学者认为,第一,标准的“柯布-道格拉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斯彭斯——萨缪尔森”新经济地理学框架,这个框架是克鲁格曼1991年初次使用的。
他梳理了核心-边缘模型的基本特征,指出这些特征对于模型函数形式和聚集机制是稳健的。
第二,目前,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走出已有的框架,从更多的方向研究新的问题,比如异质性,城市体系,交通,公共政策等,这些能够带来实质性的进步,但是这些新路径尚未获得充分的关注。
的新经济地理研究意义
的新经济地理研究意义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经济地理研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新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关注于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
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日趋复杂、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新经济地理研究的意义,对于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新经济地理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索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它突破了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局限,将空间因素纳入经济学分析框架,运用计量经济学、空间统计等现代分析方法,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扩散与演化过程。
这一研究领域不仅关注于宏观层面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也深入到微观层面的企业、个人行为选择。
新经济地理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
同时,新经济地理研究还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等问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新经济地理研究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还为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未来,随着新经济地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有望更加深入地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和城市规划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1. 新经济地理学的定义与背景新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地理学以及其它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致力于探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格局的形成与变化,以及这些空间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背景源于传统经济学对于空间因素的忽视,而新经济地理学则强调空间维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
新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研究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互动及其演变的学科。
新经济地理学预期闻题的回顾与展望
[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 时间 预期 [ 中图分类号] F 1 . [ l9 9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97 2 0 )6 08 — 6 04 6 1 (0 80 — 0 6 0 区域科学 的创始人 I r s d在 2 世 纪 5 a 0 0年代领 化 , 都是一个长期 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 , 经济活动
通过报酬递增、 运输成 本和要素 区位流动 的相互作 评论者所忽略。因此, 本文试 图从预期 的角度来观 用来解释经济集 聚的现象 , 从而系统地把具有微观 察、 分析 、 评价 N G的得与失 , E 并指出改进的方向。 基础的空间均衡分析纳入 了经济理论 。鉴 于 N G E 工人对 区位 工资 的静 态预 期 在理论上的突破 和在经济 学界的广泛影响 , 以说 可 B l i 等学者指出 : a wn d “ 早期 N G模型一个令人 E
导 发起 了一 场试 图把 空 间纳 入 主 流经 济 学 的运 动 ; 的主体在进行 “ 或“ 的区位决策之时 , 流” 留” 必定在
2 世纪 6 年代末和 7 年代初 ,新城市经济学” 0 0 0 “ 发 “ 的预期 收益 和预期成 本之间进行痛苦 的权衡。 流” 起 了第二场把空 间纳入主流经济学 的运 动。然而, 这种 不确 定 的 、 变动 不居 的预 期将 影 响规模 经 济 、 运 这两次运 动都 失 败 了。到 了 2 0世 纪 9 0年 代 , 输成本和要素流动这三者 的相互作用 , 以 规定 了空 间 K um nF jaV nb s T i e rg a 、u t、 eal 和 h s 等为代表 的一批 动态的特征 , i e s 实为 N G空 间均衡 的另一 决定性力 E 经济学家, 创立了新 经济地理学 ( e co i G — 量。N G专注于推动 空间的回归 , N w E nm c e E 自然不免忽视对 or h , ga y 以下简称 N G 。N G在一般均衡框架下 时间的处理 和分 析, p E ) E 而这一点又常为该理论 的分间 已经成 功地 回归 经 济学 。 空
_新经济地理学_与_地理经济学_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
收稿日期:2001-04-28;修订日期:2001-09-11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0025102,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3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顾朝林,(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E -mail :G ucl @.文章编号:1000-0690(2002)02-0129-07“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顾朝林1,石爱华2,王恩儒3(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3;3.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理系,华盛顿)摘要:经济学家廖士(August L sch )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
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
但实际上,经济景观学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
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
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
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地理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受廖士区域经济学的影响,战后经济地理学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
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20世纪50~80年代末。
廖士的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两大领域得到发展。
尽管这两门学科同源,但在理论及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区域经济学思想的引入使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在研究区的选择上更加自由,理论和方法更趋于模式化与经验化;在区域科学领域,区域经济学被解释成为抽象、均衡的经济景观理论,对德国传统的区位经济学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演化经济地理_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第二座桥梁
第32卷第5期2013年05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2,No.5May,2013收稿日期:2012-09;修订日期:2013-0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D00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001)。
作者简介:颜银根(1981-),男,江苏大丰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演化经济地理、区域与城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等研究。
E-mail:yyg1981@通讯作者:安虎森(1952-),男,朝鲜族,吉林安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
E-mail:husen@788-796页1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长期以来,经济学和地理学并没有太多的互动。
经济学教科书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发生在针尖上,没有任何空间维度;土地或者距离在主流经济学中很少被涉及到;空间及其主要组成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要么被等同看待,要么被忽略(Combes et al,2008)。
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地理学家的分析和评论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只是一些描述性的概念(Jovanovic,2009)。
作为两大独立的阵营,经济学和地理学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
经济学和地理学之所以没有共同的语言,是因为两者相互融合并不容易。
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中缺乏空间维度,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主流经济学中,只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
V on Thunen(1826)在研究工业经济时期农作物的区位时,尝试性的将空间纳入到经济学中。
然而,这一研究并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足够重视,直至Alonso(1964)将之发展并形成了城市经济学。
但是,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过窄,城市经济学研究城市或区域的经济活动时就好像城市或区域是“漂浮的岛屿”,没有考虑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Fujita et al,2005)。
Hotelling(1929)的空间竞争模型是经济学中融入空间的另一尝试,然而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们只是将之看作是解释市场失灵的双寡头垄断(Combes et al,2008)。
新经济地理学,新在哪里?
新经济地理学,新在哪里?姓名:翟燃学号:20104198036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资管新经济地理学,新在哪里?摘要: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
当代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心境一样,都试图建立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来拓展他们自己的学术空间。
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比较,对一些重大理论假设、研究方法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力求通过讨论廓清对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异同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基础阐述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期推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以及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1、新经济地理学概述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
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
它采用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重新考察,其目的在于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之中。
新经济地理学除了构建反映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模型外,还特别强调运用所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2、新经济地理学的提出新经济地理学的提出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经济现象认识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新经济地理学能够产生,其原因:第一,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局限性。
近年来,主流派的经济学者之所以对“空间”问题产生兴趣,是因为很多人发现了传统经济学在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时的局限性。
经济学理论一般都忽视现实的空间,认为生产要素不需要费用瞬间可以从一个活动空间转移到另一个活动空问,不考虑运费的影响,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主流经济学理论在解释现实经济发展时遇到的困难越来越突出。
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_回顾和展望_潘峰华
第29卷第12期2010年12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29,No.12Dec.,2010收稿日期:2009-12;修订日期:201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35027,40871065)。
作者简介:潘峰华(1982-),男,江苏金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产业和区域发展等。
E-mail:panfenghua@①/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8/press.html ②英文全称为World Development Report: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③该专题名称为Economic Geography -What next?Responses to Krugman's Nobel 2008④英文全称为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Now Middle-Aged ,全文见/~pkrugman/aag.pdf1518-1524页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潘峰华,贺灿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
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
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
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
“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教程
“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顾朝林1,王恩儒2,石爱华3(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南京 210093; 2.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理系, 西雅图;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83摘要: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
首先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方法,综述西方地理学家对所谓“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最后概述经济地理学最近的发展以及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解。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中图分类号: K90-06; F119.9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经济地理学重获新生。
过去10年人们目睹了对“新经济地理学”有趣的争论。
一方面,由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西方大经济学家(包括W. Br ian Arthur, Masahisa Fujita, Anthony J. Venables, Michael Porter 等开始对地理学 (空间的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引入 (主流经济学,他们在“重新发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来临[20];另一方面,地理学家对最近经济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发展并不满意,认为经济地理学已经或将要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31, 2]。
很显然,当代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心境一样,都试图建立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来拓展他们自己的学术空间[29, 7, 51]。
1 “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密切。
一方面,可以这样说,很久以前经济学家就发现位置和场所与经济过程相关。
例如,1826年杜能就在其名著《孤立国》中生动地描述了土地由于距离城市中心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
100年之后,在继承和发展杜能理论的基础上,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1 929、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9]以及廖什的《区域经济学》[31]又复活了长期存在的德国区域理论学派。
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展望
中图分类号 :K 0 0 ; 199 9_ 6 F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33 20 )6 0 0 .5 0 3 2 6 (0 7 0 .0 1 0
1 新经济地理学 的提 出和历史 渊源
近年来 , 经济地理学受 到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 的 新
广泛 关 注 , 多学 者都 参 与 到对 新 经 济地 理 学 的讨 论 与 许 研究当中, 出现 了一些 领 先 的学 者 , 克 鲁 格 曼 、 田 昌 如 藤 久、 维纳 布 尔斯 、 蒲格 等 。
新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 回答 要 的核心问题是 , 经济活动为什么会 出现空间集聚?其 目 标是设计 出一个模型构建方法( 一个讲述故事的机制 ) , 即基于微观的一般均衡 方法, 讨论使 经济活 动集聚 的向 心力和使经济活动分散 的离 心力 , 以便 清楚地理解经济 活动的地理结构和空 间分布是如何在 这两种力量 的作 用下形成的 , 这正是新经济地理学有别 于传统 区位论和
件 下 的一般 均 衡 理 论无 法 为他 的研 究 提供 成 功 的可 能 。 因此 可 以说 , 经 济地 理 学是 艾 萨德 “ 新 一般 区位 论 ” 想 梦
的延 续 。
:
式认 可 。
新经济地理学 的渊源可 以追溯到德 国传统 的古典
区位 理 论 。12 86年 , ・ 能 在 其 潜 心研 究 德 国农 庄 冯 杜 引
1 O年的基础上 , 写出了巨著《 孤立 国同农业 和国 民经济 的关系》 简称《 ( 孤立 国》 , ) 描述了地租和土地利用的关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及其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比较浅谈
信息检索论文(本科)标题: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及其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比较浅谈学生姓名:***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年级:**级目录摘要 (1)引言 (1)1 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1.1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1)1.2 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 (2)2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思想 (3)3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评论 (3)4 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比较 (5)4.1 假设更加复杂,也更加接近现实 (5)4.2 模型将比较优势、外部性等问题内生化 (5)4.3 现实意义 (5)总结..............................................6参考文献. (6)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及其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比较浅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摘要: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贸易理论革命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技术的进步及知识信息的共享,“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本文介绍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并与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比较。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比较引言新经济地理学是1990’s初由克鲁格曼(Pua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
其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问题和经济空间过程。
在思想上,新经济地理学应用新增长理论,强调报酬递增,强调内生化比较优势,方法上采用了经济学领域一贯使用的数学模型方法,试图在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和空间过程中寻求其动力学机制,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相比较,二者有着共同关注的问题。
但是从研究方法上说,新经济地理学有明显的创新。
1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内容新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
1.1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新经济地理学以收益递增作为理论基础,并通过区位聚集中“路径依赖”现象,来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
收益递增、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是传统经济学中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最早运用报酬递增来解释地理上的集聚的也并不是克鲁格曼,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将“新经济地理学”看作是经济学中对收益递增兴趣复兴的一部分。
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发展
5
.二種理論的主要特徵分別如下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1)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2) Perfect Competition (3)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4) Immobile Factors* (5) Zero Transportation Cost**
4
• 國際貿易理論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主要是探討國與國之間為什麼會貿易,貿易又會 帶來什麼後果。因此,解釋貿易的起因是國際貿 易理論的核心。
(1)Adam Smith(1776):絕對利益原則,主張貿 易建立在各國生產技術的絕對差異上。
(2)David Ricardo(1815 ):相對利益原則,認 為各國生產技術水準的相對差異是導致國際貿易 的主要原因。
* 即生產要素可以於國內的產業間自由移動,卻不能在國際移動。因此理 論本質上是一個因素不能移動的理論。
**忽略交通成本,一般均衡分析為了簡化分析以求得較好的結果,一 般均不考慮空間的因素,因此忽略了空間成本(space cost)或距離成 本(distance cost)。
6
二、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它 是一個融合個體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及區位理論的一門 新科學。Paul Krugman (1991)根據規模經濟 (economies of scale)與運輸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的交互作用發展一個簡單的模型來說明製造業的地 理集中現象。他的研究開啟了所謂新經濟地理學的發展。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学与地理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和对话。
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经济学则为地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本文将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对话及其研究内容。
1.地理对经济的影响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地理条件如土地资源、气候、地形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以土地资源为例,地理学家与经济学家合作研究土地的利用方式,通过经济学的模型分析,可以确定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此外,地理因素还会对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产生影响。
比如,地处山区的地区,交通不便,资源有限,更适合发展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而沿海地区则由于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资源禀赋,更适合发展以工业和贸易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这些都是地理因素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2.区域发展差异与地理学经济学中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个长期被研究的话题,而地理学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造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地理学家通过研究地区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
经济学家则通过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进一步解释和分析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
3.经济地理学的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关系和影响。
经济地理学旨在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研究城市化、区域发展、交通与物流、城市规划等现象,经济地理学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也为城市和地区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
4.经济学与地理学的未来对话未来,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对话将更加深入和密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不断发展和完善,包括引入网络、创新、环境因素等新的研究领域。
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模型的演变历程
02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核心概念
空间集聚是指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现象,这种集聚可以带来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和创新等好处。
空间集聚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政策制度等。
产业集聚
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造新的知识和技术,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创新与技术溢出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科研投入、人才储备、政策支持等。
创新与技术溢
技术溢出是指技术在区域间的传播和扩散,这种溢出可以带来知识溢出和创新扩散等好处。
创新与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案例三:欧洲的产业转移与空间重构
总结词:城市群的发展与竞争力提升是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重要案例,其成功因素包括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和创新能力提升等。
案例四:城市群的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案例五: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与区位选择
总结词: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与区位选择是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重要案例,其成功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等。
产业政策制定
投资区位选择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可以帮助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例如研究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政策环境等因素对投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益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投资环境评估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可以对投资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例如政治稳定性、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对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
投资后管理优化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可以帮助跨国公司优化投资后管理,例如研究如何提高本地化程度、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等以提高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2024年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范文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篇一一、引言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的学科。
它综合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元素,从多个角度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简要回顾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1. 古典时期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明时期。
古典时期的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于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空间分布与变迁。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世界各地的探索与交流,经济地理学也逐渐兴起,关注于贸易、资源、产业等方面的空间布局与变化。
2. 现代时期进入现代社会,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其相互关系与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化、信息化等趋势使得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发展变化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更加综合、全面的研究方法。
3. 当代发展当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内容、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文化、民族、宗教、贸易、资源等方面,扩展到人口、城市、交通、环境、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次,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包括定量分析、空间分析、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的应用。
此外,跨学科合作也成为当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特征,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三、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展望1. 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加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等趋势的加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将更加复杂多样。
未来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网络、产业转移、人口流动等重要现象,探索其背后的机制与规律。
同时,信息化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地理空间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未来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将更加注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
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内容
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内容
新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种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演化和影响因素。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空间的重要性: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空间是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经济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空间的条件和限制。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关注地理空间的内在特征和外在联系,研究地理空间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发展。
2. 产业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研究产业集聚和分散的原因和机制,认为产业集聚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和分散的平衡发展。
3. 知识经济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知识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知识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 区域差异与发展:新经济地理学关注地理空间和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等因素都会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来缩小区域差异,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5. 全球化的影响: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全球化对地理空间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全球化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跨国流动,但也会加剧地区之间的竞争和不平等。
因此,新经济地理学提出了一些政
策措施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
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和发展前景1 对经济地理学学科现状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授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了解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如果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那么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久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经济地理学这门学科具有典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一方面,影响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各种自然要素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人文要素;另一方面,人类在地表的经济活动正在强烈地改变着自然格局,造成了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变化,成为改变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动力。
这种学科特性使经济地理学最有资格成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的纽带和各类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
同时,经济地理学也是一门非常活跃和发展演化很快的学科,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呈现多元化。
这一特点与其研究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活动本身是不断变化的。
而且现在,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地理学的活跃性将为地球表层综合研究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
正如克拉克、费尔德曼和格特勒在《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中指出的,“经济地理学正处于思维变革和快速成长时期,……这期间充满着各种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思维争辩。
”这些思辩将使人们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将塑造社会经济的空间过程,因而将直接促进人类影响下的地表过程研究的发展。
然而,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比较独特的道路。
除了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外,来自欧美国家和前苏联学术思想的输入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总的来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即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驱动力是满足国家需求,同时以实践任务促进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建设。
这种直接面对政府需求的研究工作使经济地理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关注地理空间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深入探索人类活动、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景观。
本文将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概述,并总结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回顾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历史演变,从早期的地理学观点到现代多元化的研究方向,揭示其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动力。
我们将分析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城市化、区域发展、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等,并探讨这些领域内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本文还将关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等当代议题中的贡献和挑战。
本文将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随着科技进步、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深入发展,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分析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学科的发展,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的预测。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览,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演变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发展历程既是对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空间组织的探索,也是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地域差异,例如人口地理、城市地理等。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人文地理学逐渐拓宽了其研究领域,涵盖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等多个方向。
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模式,还深入分析了这些模式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
近年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几个显著的趋势。
首先是跨学科合作的加强。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借鉴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也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2期2010年12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29,No.12Dec.,2010收稿日期:2009-12;修订日期:2010-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35027,40871065)。
作者简介:潘峰华(1982-),男,江苏金坛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产业和区域发展等。
E-mail:panfenghua@①/nobel_prizes/economics/laureates/2008/press.html ②英文全称为World Development Report: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③该专题名称为Economic Geography -What next?Responses to Krugman's Nobel 2008④英文全称为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Now Middle-Aged ,全文见/~pkrugman/aag.pdf1518-1524页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回顾和展望潘峰华,贺灿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引起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再次关注。
本文在介绍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在理论前沿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融合潜力。
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全面回应了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批评,并以经济学家的身份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在学术范式和学术方法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消除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误解。
尽管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学者们仍然在努力完善模型,试图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现实,从而结论更加可靠。
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为经济地理学的学术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另一方面,尽管经济地理学家的视角和研究范式不同于经济学家,但是,传统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贴近实际,更能够揭示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而可以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抽象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思路。
在涉及政策方面的研究,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模型的假设严重偏离现实,因此其政策推论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同时,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案例研究非常具体而全面,但是案例的特殊性使得其难以得到一般化的结论。
在两者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的情况下,鼓励两者的交流和合作必然有助于经济地理研究的深入,并且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学;美国地理学年会1引言由于“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的分析”①,克鲁格曼于2008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也使得“新经济地理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Fujita 和Thisse 在2008年撰文再次对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卓越贡献给予了肯定[1]。
甚至2009年的世界银行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也以“重塑经济地理”②为题而展开。
如果说克鲁格曼于1991年出版的《地理与贸易》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2],那么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意味着新经济地理学被主流经济学界承认(尽管克鲁格曼获奖不仅是因为其在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贡献)。
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在地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2009年美国地理学年(AAG)年会,特别设立了对克鲁格曼获奖的专题讨论会③,邀请了Scott 、Storper 和Gertler 等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探讨克鲁格曼获奖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学者们讨论激烈甚至针锋相对,现场反响热烈,可见这个话题的确引起了很多地理学家的兴趣。
在2010年于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地理学会(AAG)年会上,克鲁格曼又受邀作了一场题为“步入中年的新经济地理学”的专题报告④,偌大的会场座无虚席;著名经济地理学家Storper 被邀请做报告的点评人。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既有Storper 等坚定的支持者,也有Scott 这样的否定者。
虽然经济地理学家们对克鲁格曼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并不一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新经济地理学诞12期潘峰华等: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对话.生只有20年,却已成为一个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方向,并且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
很多学者撰文评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不足,比较了新经济地理学和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异同,并阐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意义[3-12]。
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向地理学者做了一次全面的回应,本文以此为契机,再次探讨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启示及两者融合的前景。
文章第二部分介绍并简要评述克鲁格曼在美国地理学年会的主题报告;第三部分回顾比较了经济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看法;在文章的结论部分,讨论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启示以及两者的融合交叉前景。
2克鲁格曼在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上的报告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开拓性研究,成功地吸引并激发起主流经济学家对空间和地理的关注。
而他本人作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其理论也一直受到传统经济地理学者的质疑和挑战。
因此,克鲁格曼和地理学家之间的对话变得备受期待,而2010年美国地理学年会的召开正为这一对话创造了机会。
正如专题报告的题目所言,克鲁格曼指出,1991年出版的《Geography and Trade》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至今已有20年,因此新经济地理学已“步入中年”了。
克鲁格曼在这次报告中比较系统的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历程及该理论的主要特点,并探讨了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差异。
之后Storper也做了很精彩的点评。
克鲁格曼的报告主要涉及5个方面[13]。
(1)强调主流经济学家长期忽视经济研究中的空间视角。
他指出,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流经济学仍然没有意识到经济体并不是没有空间意义的点,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发生变化,现在主流经济学界已经越来越重视空间视角。
如很多主流经济学期刊出现越来越多关注空间和地理问题的文章;2006年,美联储专门组织召开了有关新经济地理学的学术会议;2009年世界银行的报告也以“重塑经济地理”为标题。
同时,随着各国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克鲁格曼希望新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提供一些政策依据,如欧盟就非常关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希望该理论能够为其政策和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此外,克鲁格曼希望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逐步从国家尺度转向城市和区域尺度。
(2)坦承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存在的缺陷。
克鲁格曼一直很清楚新经济地理学面临的一些批评。
①正统经济地理学家批评新经济地理学并不“新”,而且由于其研究过度依靠抽象的数学模型,从而降低了经济地理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②另有一些学者批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问题有点不合时宜,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阐述的重要因素和过程更符合一个世纪之前的情形,但是对当代的经济过程的解释力非常有限。
克鲁格曼承认自己在研究之初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因为现代发达国家经济对有形因素(如交通成本)的强调日益减少,但是却更加重视无形因素,如信息溢出等。
不过,克鲁格曼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时却非常有效。
(3)阐述经济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差异以及回应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批评。
克鲁格曼指出,在过去的30多年里,经济学和地理学在方法论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分歧。
克鲁格曼对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分野很清楚。
经济地理学不仅拒绝理性人假设和一般均衡,还拒绝数理建模甚至定量方法的使用。
地理学的综合性思维和经济学抽象模型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经济学数理模型的建立需要简化和抽象,也就失去了丰富性和全面性。
克鲁格曼认为地理学要想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需要在方法论上跟经济学接近一些。
他承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盲点,但是却很有威力和深度,认为经济学应该在不牺牲自身优点的前提下学习地理学。
克鲁格曼以存在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而没有地理顾问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雇佣大量经济学家而非地理学家来论证经济学的影响力远大于地理学。
克鲁格曼认为,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是有能力回答“如果怎么样”的问题,即:如果某个变量发生变化,将会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总是强调每个案例的独特性以及特殊历史,那么将注定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克鲁格曼还认为,所有学术研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寻找支配世界的规律,而通往这个目标的理所当然的途径是建立模型,从而能够进行思想实验。
克鲁格曼承认,现有的一般模型往往是不成熟的,在建立抽象模型之前要尽可能的积累有关的详细信息。
克鲁格曼承认经济学家1519地理科学进展29卷1很少引用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他认为这个是由于两个学科没有很多重叠的地方,经济学家往往很难在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文章中找到“如果怎么样”的答案。
他也承认,经济学家很少阅读其他学科学者的研究,这是需要改进的。
克鲁格曼很清楚正统经济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兴起的不满情绪,并且认为这是可预见的。
但是,他觉得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反应超出了他的预期。
对于来自正统经济地理学家的批评,克鲁格曼直接表示无意辩论其对错。
但是,克鲁格曼强调,他本人提出新经济地理学是为了吸引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而主流经济学家在很早之前就决定把使用抽象模型作为经济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他认为肇始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
(4)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模型。
克鲁格曼在报告中指出,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有4个主要特点:完全的微观基础,模型结果是推导而来(克鲁格曼称之为“没有催人入眠的属性”),假设和结果之间存在差距,以及模型的结果可能出现多种情形。
此外,模型还必须是易于处理的。
克鲁格曼也承认,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假设是极度不现实的(aggressively unrealistic)。
尽管如此,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作为建立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标准方法,垄断竞争模型在新经济地理学一样发挥了巨大作用。
规模经济、交通成本和市场规模三者相互作用,最后导致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结果。
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19世纪真实世界中核心边缘模式的产生,特别是美国制造业带和欧洲“热香蕉地带”的兴起。
克鲁格曼承认,目前新经济地理学及其扩展的模型只能考虑马歇尔集聚经济的三个要素(产业的特殊投入品,共享劳动力市场以及信息溢出)中的前两个,而如何在模型中引入信息溢出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5)讨论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新经济地理学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结合前景。
克鲁格曼在报告的最后把焦点转移到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地理现象和发达国家在1900年左右的情况非常像,并且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预期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