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研究青春期

合集下载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概要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概要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界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抓取和嘴的吸吮)。

(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正值入学之前与入学之初,故这段时期在教育上特别重要。

因而无论是皮亚杰本人或其后的学者,对这一时期儿童认知发展所从事的研究,为数最多。

与前一阶段的儿童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动作进行思维相比,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能使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或外界事物(如儿童能够模仿自己过去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活动或事物;在游戏中,儿童能用木棒当作马、把木凳当作汽车等,就是象征功能的表现)。

但是,由于这时候儿童的心理表象还只是物的图像,并不是动作格式的内化,换言之,内化仅具有静态的性质,无法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

其思维有如下特征:1.单维思维指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方面,忽略事物的其他层面。

顾此失彼,难免导致对问题的错误解释。

例如,让4或5岁儿童用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

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

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回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

前者考虑了宽度却不能顾及高度,后者考虑了宽度却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所谓可逆性,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正面去想,也可以从反面去想;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

如此,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历程,即为可逆性。

例如,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

“你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

”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心理学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心理学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心理学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近年来,青少年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三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学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变化的学科。

在青少年时期,人们经历了身体、认知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心理学家通过对青少年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1. 青春期身体发展与心理问题青春期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经历了身体发育的快速变化。

研究表明,身体的变化会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青春期早熟的女孩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自尊心低下、适应问题等。

心理学家通过对青少年进行调查和观察,探索了身体发育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认知发展与学业问题青少年时期,人们的认知能力发展迅速。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高级认知活动。

这一时期的认知发展对于学习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通过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了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及其对学业问题的影响。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干预方法,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学业问题。

二、社会心理学青少年时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青少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 同伴关系与心理问题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而不良的同伴关系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学家通过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发现了同伴关系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同伴关系的策略,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2. 父母关系与心理问题父母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合中学生看的心理学书籍

适合中学生看的心理学书籍

适合中学生看的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思维、行为、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别人,提高自我认知和情商。

以下是几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心理学书籍。

1.《了解自己的人生课》
该书作者是心理学家艾伦·韦伯,书中讲述了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等方面,以及如何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计划。

这本书适合中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为未来的人生规划做好准备。

2.《少年心理学》
该书作者是心理学家玛丽·帕夫里克,书中介绍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习压力等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和心理健康建议。

这本书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挑战。

3.《情商教育》
该书作者是心理学家戴维·戈尔曼,书中讲述了情商的概念、构成要素、培养方法等方面。

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情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情商提升方法。

4.《智力与情感》
该书作者是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书中讲述了智力和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
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并提高自己的情感智商。

5.《心理学入门》
该书作者是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书中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这本书适合初学者阅读,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领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展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比学习都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展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比学习都重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发展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比学习都重要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孩子们经历着身心上的巨大变化和探索,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则提出了自我同一性的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阶段发展孩子的自我同一性比学习都要重要。

本文将介绍自我同一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发展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

一、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稳定、一致的自我认同感。

当一个人能够确立并坚定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人生目标时,我们可以说他已经取得了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形成独立个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

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1. 建立自我认知:通过发展自我同一性,青春期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等。

这种自我认知是个人发展的基石,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自信心:青春期是孩子们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时期。

当他们能够准确认知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积极接受并发展这些特点时,将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3. 建立社会关系:拥有健康的自我同一性有助于青春期孩子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当他们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后,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朋友和社交圈子。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互动。

三、如何发展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1. 倾听和尊重:作为家长或教育者,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选择。

给予他们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空间和自主权,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2. 提供支持和引导:家长和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孩子们探索自我。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事物,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机会。

3. 培养思辨能力:青春期是孩子们独立思考的时期。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思辨能力,教导他们如何分析和评估信息,提供各种观点和看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形成自己的判断。

心理学对人类青年期发展的研究

心理学对人类青年期发展的研究

心理学对人类青年期发展的研究青年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个人成长和身份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个体面临着身心变化、社会角色转变以及未来规划等多重问题,因此心理学对于青年期发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青年期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心理发展理论对青年期的解释研究表明,青年期是个人的身份建立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

早期心理学家爱里克森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其中青年期被定义为身份与角色困惑的时期。

他认为,个体在这一时期需要寻求自我认同,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并与社会、家庭和个人期望达成一致。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身心变化对青年期发展的影响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青年期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身份,而身体的变化可能导致个体的自我意识不稳定。

例如,青少年可能对自己的外貌和体重过度关注,引发自尊心和自恋心理问题。

此外,青春期的荷尔蒙变化也常常导致情绪波动,使得个体在情感调控方面面临挑战。

社会角色转变对青年期发展的影响青年期也是社会角色发展的转折点,个体从家庭成员转变为社会成员,从教育中转变为工作中。

这种角色转变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个体在面对社会角色转变时会经历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其原因包括对新角色的不确定性,对工作或学业的压力以及对自由选择的负担等。

此外,社会角色转变还带来了与同伴关系、家庭支持以及社会期望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规划对青年期发展的影响青年期是个体用于未来规划和决策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制定职业目标、个人目标和家庭目标。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规划倾向和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显著发展。

早期规划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个体建立远期目标和规划行动步骤,同时也有助于个体面对未来变化的应对能力。

结论心理学对人类青年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通过研究身心变化、社会角色转变和未来规划对个体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青年人面对青年期的挑战。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发展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应用。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和社交关系的变化。

首先,青春期是一个探索自我身份认同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开始主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和对照。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青少年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形成了个人身份认同。

其次,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进行反思和觉察。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发展心理学发现,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更加内省和自我反省的特点。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还为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青春期是社交关系重新调整的时期。

青少年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与同龄人建立更为密切和重要的社交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往往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并经历友谊和恋爱的阶段。

这种社交关系的重塑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巧和情感智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支持和指导青少年的成长。

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可以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此外,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

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困惑、情绪波动和社交关系问题等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解决,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青春期理论

青春期理论

心理书籍之《青春期理论》《青春期理论》为我们理解青春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了更宽泛的视野。

心理书籍之《青春期理论》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少年研究经典译丛·青春期理论作者:罗尔夫·E.缪斯著出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8平装:16开474页ISBN:9787552005608定价:79.80丛书:青少年研究经典译丛外文:Theories of Adolescence Sixth Edition作者简介罗尔夫·E.缪斯出生在德国北部,拥有德国弗伦斯堡师范学院学士、美国西马里兰学院教育学硕士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

2004年,他凭借着《青春期理论》获得了意大利米兰安布罗西亚纳学院的荣誉硕士证书。

缪斯教授曾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站的精神疾病预防项目中担任研究助理教授。

1959年直至1995年退休,缪斯教授在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古彻学院任职教育学教授、主任,特殊教育部门主管,社会学和人类学系名誉顾问,并获得由伊丽莎白·C.托德授予颁发的杰出教授(1980—1985年)荣誉证书。

缪斯教授还曾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德国基尔师范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拉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谢泼德和伊诺克·普拉特医院精神科专家训练项目、陶森州立大学、巴尔的摩青年警官训练项目等学校和项目中任教。

被收录在《世界名人录》后,他被推选为美国社会心理研究员和美国心理协会会员。

作为心理学家,他同时还是一名听证官, 负责整理马里兰地区的特殊教育案例。

编辑推荐“在我看来,他(缪斯)最卓越的贡献在于《青春期理论》,该书统一并整合了这个长期未受重视的领域,介绍了很多之前我们了解甚少的欧洲的观点。

这本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具有批判性,精挑细选又富有远见,书中所展示的很多具有独创性的关系和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戴尔·哈里斯(心理学家、《儿童发展》杂志编辑)“缪斯以纯粹评注的方式展示了如百科全书一般多样的观点。

26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26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青少年性意识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春期的性意识分为四个时期。

一、疏远异性的性厌恶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当自己身上发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时,由于发现了人类性生理的一些奥秘,因此对性产生了不安、害羞和反感,认为恋爱是不纯洁的表现,于是对异性采取回避、冷淡和粗暴的态度。

二、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这一时期里,青少年会像小牛恋母似地倾慕于所向往的年长异性的一举一动,他们对异性的爱慕是从比自己年长得多的异性开始的。

也有些男孩和女孩开始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力,自己开始打扮自己,以博得异性的欢心。

“牛犊恋期”的表现一般只是默默地向往,而不会爆发出来成为真正的追求和恋爱。

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这一时期一般只把年龄相当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在各种集体活动中,男女青年都努力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尽量创造出机会与自己钟意的异性接近。

但由于双方理想主义成分太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所以冲突较多,接近的对象也会经常变换。

四、青春后期的浪漫恋爱期浪漫恋爱的显著标志是爱情集中于一个异性,对其他异性的关心明显地减少了。

这段时期,男女都喜欢与自己选择的对象在一起,如想方设法单独约会,不愿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经常陷入结婚的幻想中,得到独立感的满足。

赫洛克的性意识理论颇具道理。

进入青春期的男女在正常情况下,大都会经过这几个阶段。

只是各个阶段时间长短有所不同,或在某个阶段的表现并不特别明显而已。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性意识表现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疏远期这个阶段从儿童末期开始,到少年中期结束。

其中女性在儿童末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和激烈,并且持续至少年中期。

第二阶段:爱慕期或异性狂热期第二阶段从少年初、中期开始,到青春期的中、后阶段结束。

这是青少年异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在整个中学时代异性意识表现和发展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浪漫恋爱期这个阶段一般从青年初期的中、后阶段开始,是青春期异性意识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

青少年心理学如何研究青春期

青少年心理学如何研究青春期

青少年心理学如何研究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心智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心理学便是研究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常见的研究领域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纵向研究等。

观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研究者会观察青少年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反应,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实验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条件来观察和测量特定因素对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此外,调查和纵向研究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心理学研究中,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和跟踪青少年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领域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广泛而深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领域:1.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青春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青少年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就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尊心等,并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社会和情感发展: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与他人建立更多的关系和社交圈子,他们的情感和社交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社会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3. 学业和职业发展:青春期是个体开始追求学业和职业目标的关键阶段。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学业压力、自我定位、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以揭示对青少年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帮助他们做出有意义的决策。

4. 性别和身份认同:青春期是性别和身份认同形成的重要时期。

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探讨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并研究青少年对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认知。

三、实际应用与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和个体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心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其次,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辅导员提供有益的指导,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心理干预帮助青少年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青春期心理学

青春期心理学
孤独和归属
青少年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行为。有些青少年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羞怯、忸怩、孤独;喜好与星星、海洋、森林、动物作伴;不愿在人前、特别是异性面前露脸;沉浸于主观生活,变得只关心自己的内心状态而不注意客观世界。有些青少年则积极投身于一种新的同伴友谊之中,建立密切的友情,“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出现了;聚会剧增,组织繁多。还有些青少年不甘孤单,好似一时无法排遣自己,以依靠同伴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孤独时他们觉得无聊和厌烦,只是同别人在一起时,才感到生活、活泼、有趣,他们只对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才暴露内心秘密,喜欢在亲密相处的时刻或在信件里作坦率的倾吐。霍尔认为,在社会性群体中,有些青少年总是扮演讨好别人的角色,有些青少年总是扮演领导他人的角色。前者逐渐失掉了独立行动、思考或冲动的能力,形成了依附的顺从者和追随者的固定习惯;后者逐渐建立起统治的欲望,形成了支配性的决定者和命令者的固定习惯。但是,“这种过分的和不健全的社交性的两极之间的轮替,在同一个人身上是不常见的,即使发生,两者的间隔时间在也比较长。”
精力过分旺盛和无精打采
青少年可以有几小时、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精力过分的旺盛,他们热衷于打破各种类型的记录,睡眠明显减少;他们追求某种新风尚,制造流行,欢闹不已。然而,他们又极其容易走各反面,表现出软弱无力、呆缓迟钝、漠不关心、疲倦、冷淡、嗜睡、做事缺乏动力等。霍尔说:“当青少年的勤奋状况处于顶峰时,精力极其充沛,举止也较为轻松,可是由于过度训练,很容易病倦,以致因筋疲力尽而不精打采”。与效率过度和紧张不足这一频繁变化有关的是青少年易于罹病。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先是精力旺盛,过后才出现无精打采。然而,也有这种可能:首先出现无精打采,过后才见动力,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为此,霍尔曾以许多伟大人物为便,指出在他们的成长时期曾荒废了光阴,虚度了年华,似乎全然没有出息了;可是后来觉醒过来,决心夺回时间,并且超过了他们的同伴。霍尔认为,这些变化可能像心境那样也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无疑有着生理方面的基础。“有时好像贫血和充血交替出现那样,随着极端懒散之后又在运动中枢发生几乎是痉挛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周期性,显示出有时以月计,有时甚至以季计的节律。霍尔指出,这一现象是暗示着原始人生活的一种返祖现象,更多地受到月亮、潮汐和冷热季节的控制。“过度活动和懒散呆滞的交替,像是古代的狩猎的宴会、禁食和饥荒、迁徙和定居的交替在神经上的回响一般。大自然在这里至少是用更替方式来推进她的发展工作:一时致力于发展机能,一时又致力于增长器官的体积;可许用这种节约的方法比过多地保持均匀、平衡和稳定性更能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看来,发展能力的总能量为了克服每一点上的障碍,好像应该一会儿用于排除这个困难,一会儿用于克服那种障碍;如果它的能量同时用到各个方面,效果就不会如此显著了。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发展从本世纪初青年心理学家的创始者霍尔的《青年期》开始,青年心理发展的理论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美国精神分析专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对青年期研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体制化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因此,为了理解一个个体的人,我们需要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这三个侧面去进行研究。

心理社会发展就是指人在社会中为了实现健全成长和发展,在心理和社会方面所必须完成的学习和训练(即课题)。

这些课题的顺利完成是我们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性的重要基础。

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相应的心理社会发展课题,这些课题,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成长、需要、价值观及所隶属的社会的要求等的相互联系来设定的。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有不同优势的发展阶段。

并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

他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分为八个阶段(见表1),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产生两个极端,接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接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个点上。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各个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避免或超越某一时期的心理危机,就会获得这一时期特有的力量。

附图青少年期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期,是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和自我同一危机的关键年龄。

这一危机主要表现在“时间观念←→时间混淆”、“自我确信←→自我疑虑”、“角色尝试←→角色固着”、“职业意愿←→工作不力”、“性别分化←→性别混淆”、“主从分际←→权威混淆”、“价值定向←→价值混淆”等7个层面(Erikson,1968)。

“时间观念”代表青少年对时间概念及时间意义的了解。

由于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发展出一种切合实际的终生目标感是至关重要的。

青春期讲座解读

青春期讲座解读

•今天的少女,是明天的妻子和母亲。

谁来保卫下一代的母亲?这是每个家庭和我们整个民族必须关注的严峻问题。

如果30年前计划生育关注的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的话,那么,今天需要关注的是:未来的母亲还能不能生孩子?能不能生健康的孩子?的确,如今人们太容易接受性快乐了,以致错失了爱情、健康和道德!本次大课我们聆听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陈一筠教授的讲座《解读青春密码,疏导早恋情结》。

陈教授谈吐幽默风趣,使现场气氛持续升温。

她解剖了一系列青春期的个案,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难言之隐”托出水面。

她讲到开明发达的国家让异性孩子一起玩耍,男女一起交往,因为有阴阳磁场的平衡,在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所以他们更阳光、更健康。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爱情友情也好,多半不会以婚姻为结果,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成为下一次恋爱的伤害,所以说少男少女需要爱的教育,需要友情的鼓励。

她特意讲到了自己中学时代的一桩往事:父亲当时担任学校语文组组长,长于书法,还举办过个人书法展。

自己班上的男同学李刚毛笔字写得极差,老师把当班长的男生调整过去“帮助”他写字,李刚反而不来上书法课了。

后来把陈一筠调过去做李刚的同桌,李刚渐渐在其影响下喜欢书法了。

父亲也业余辅导他。

多年以后,已成为当地著名书法家的李刚谈及这段往事真是感慨万千……陈教授说,这段往事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青春期“异性磁场”的作用老师、家长不但不该横加干涉,反而应该让它发出健康向上的合力。

陈一筠:解读青春密码2011-04-11 14:24:37 来源: 成都日报编辑: 申海娟跟帖0条进入跟帖开明发达的国家让异性孩子一起玩耍,男女一起交往,因为有阴阳磁场的平衡,在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所以他们更阳光、更健康。

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爱情友情也好,多半不会为婚姻为结果,刻骨铭心的记忆不会成为下一次恋爱的伤害,所以说少男少女需要爱的教育,需要友情的鼓励。

本报记者蒋蓝/文主持人语在“金沙讲坛”办公室与成都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推出的本期“金沙讲坛·幸福家庭”讲座上,长期研究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陈一筠教授,对众多为子女青春期教育纠结不已的家长进行了有效的调理和疏导,她以丰富的实例告诉大家,对少男少女的交往,家长、老师不但不该横加干涉,而且应该、也完全能够让青春期的“异性磁场”发出健康向上的合力。

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青少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10到16岁青少年的自我成长特征
10岁:不太关心自己 ;他们父母亲报告指出, 青少年比9岁时更快乐、更易于相处。 11岁 :青少年常把自己描述成变得比10岁恶 劣,常说:“现在每件事似乎都很糟”;父 母亲也有类似的报告。 12岁:开始试图赢得朋友的赞赏而找寻自我, 开始能表现适切和成熟的角色行为;非常在 意他人把他们视为“小孩”。 13岁:努力寻求内在的自我,试图了解自己 , 包括相貌、思想、脾气等;兴趣日益广泛, 也对人格感兴趣;非常在意个人的仪表,如 太胖、太瘦、太丑;愈来愈会修饰自己。







2.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基 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快乐的原则。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 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 冲动得以满足,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 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 主要是监督、批判和管束自己的行为 。道德 原则。 心理防御机制



3.人格发展理论(性本能理论) 口唇期(0-1) 肛门期(1-3) 性器期(3-6) 潜伏期(6-11) 生殖期(11-20) 他认为如果某一阶段发生停滞或倒退,就可 能心理异常。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 两个发展阶段已经基本形成。
俄狄浦斯情结 厄勒克特拉情结 青少年试图放松与家庭的联系。在他们 克服并排斥乱伦幻想的时候,青少年也 就实现“青春期最痛苦的、心理上的完 成:脱离父母的权威”。这是通过撤回 对父母的感情,并把它转向同伴而实现 的。这种情结上的损失被称为“分离之 恸”。
复演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

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青春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

本文将探讨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青少年个体在身心发展、自我认同、社交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变化。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春期的问题行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家庭和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更加关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问题。

其次,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是将青春期心理学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

现代社会中,青少年普遍接触到各种新媒体技术,如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

这些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新媒体技术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社交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和教育策略。

此外,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也应更加关注跨文化和跨国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面临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差异。

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文化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为跨文化干预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此外,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还应注重性别差异的探讨。

男女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他们的自我认同、社交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男女青少年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差异,探讨性别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为性别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综上所述,青春期心理学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和拓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将青春期心理学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关注跨文化和跨国比较,以及性别差异的探讨。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

他不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动机等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内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实,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更深刻。

“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

从此以后,人格心理学便蓬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较完整的影响较大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推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心理的结构:意识、潜意识、前意识1.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

2.潜意识:潜藏在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3.潜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包涵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人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

二、人格的结构--“人格三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自和超构成。

1.本: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生来就有。

由人类的基本需求构成,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

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欲望的即时满足。

弗洛伊德说:“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的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2.自:个体出生后,由本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与超之间,对本的冲动与超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称之为他的自。

”十二、三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什么?

”十二、三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什么?

”十二、三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什么?在心理学领域,"十二、三岁"阶段被称为“青春期”。

这一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极具特殊性和关键性的阶段,孩子们开始经历身体、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巨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时期的挑战和需求,心理学家们对青春期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青春期”的心理学特征和相关问题。

一、身体发育的肆意碰撞1. 平衡身体和心理变化的挑战在青春期,孩子们面临着身体发育的快速增长和性征的出现。

这种身体上的变化往往对青春期的个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尴尬和焦虑,不知如何面对自己不断变化的身体和新发展出的性特征。

这对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理解青春期的性别身份认同青春期也是性别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取向提出问题,并尝试去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

这个过程对于他们的个体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理解青春期性别身份认同的发展和相关问题对于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情感发展的起伏波澜1. 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青春期是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

孩子们开始尝试探索自我,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们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面临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

青春期的情感发展往往伴随着情感起伏和冲突,包括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与同伴的相处问题等。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在这一时期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关心、支持和引导。

2. 情绪调节的挑战青春期的情绪变化往往非常剧烈和不稳定。

孩子们可能经历情绪的波动,包括情绪爆发、情绪低落等。

情绪调节的困难可能导致行为问题和心理健康的风险。

因此,在这一时期,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心理学家需要关注青春期情绪调节的挑战,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认知能力的重构和发展1. 思维方式的转变青春期是个体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孩子们开始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开始思考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积极心理学及青春期积极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运用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在这一思潮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辩证观,使青少年的积极力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等等。

所谓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出现了第二性征的一个阶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10至20 岁都属于青春期范围,青少年从10岁到1 2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一直到20岁时身体基本成熟。

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1 岁至17 岁的青少年。

这一时期,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可是心理成长却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

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非同步,青少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所以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情绪激动、冲动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等。

在传统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关注检测与矫正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可是却极少有明显的效果。

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让我们对青春期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它认为人的本性就追求积极的,在研究人的心理品质时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解释问题时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积极的人格品质。

这一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自我生成、管理、导向以及适应的一个有机体,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家在面对人类潜能时能够使用更开放的欣赏眼光。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因此也就真正地担负起了心理学的功能与使命。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3.1树立辩证观,发挥青春期积极力量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容易出现各种消极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青少年。

心理专家研究认为:25岁是成年分界点

心理专家研究认为:25岁是成年分界点

心理专家研究认为:25岁是成年分界点心理学家新指南中指出,在治疗年轻人时,青春期的划分截止到25岁。

这是否意味着25岁是成年的新分界点呢?“认为年满18岁就进入成年其实是不恰当的。

”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的儿童心理学家拉弗-安特罗伯斯表示。

“从我和年轻人接触的经历来看,18岁以上的年轻人仍然需要很多支持与帮助。

”“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18岁以上年轻人成长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倡议。

”安特罗伯斯说。

她认为,我们往往急于走过童年,希望在我们的青年时期就很快实现事业的关键里程碑。

新指南旨在确保年满18岁的年轻人跨过健康与教育体系的这道坎。

此次变更重在遵循我们对情感成熟、荷尔蒙发展、尤其是大脑活动的理解。

“神经科学已经取得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认为事情只停留在某一个年龄;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大脑还处于成长状态,定型时期远比人们原先认为的晚。

”安特罗伯斯说。

青春期有三个阶段:12-14岁为早期,15-17岁为中期,18岁以上为后期。

神经科学已经证明,一个年轻人的认知发展持续到青春期后期阶段,大脑前额皮层完全发育前,他们的情感的成熟,自我形象和判断都会受到影响。

安特罗伯斯还说,除了大脑发展,荷尔蒙代谢也会一直持续到二十出头的年纪。

“许多16-18岁的年轻人,他们的荷尔蒙代谢都异常活跃,如果认为他们满18岁就会自动安定,那可大错特错了。

”安特罗伯斯说。

她还说,有些青少年希望能多跟家人呆在一起,那是因为在成长定型阶段;所以父母应该明白,所有的年轻人都不以同样的速度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

但是,如果下一代都迟迟不愿离开青春期,那会有什么样的弊端呢?情景喜剧中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诙谐的长不大的人。

当然,也有年轻人渴望摆脱过于约束或宠溺的父母或监护人,希望尽快跨入成年,可也只能选择努力脱离家庭关系。

弗兰克-福瑞迪是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说:人们总是把年轻人幼儿化,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了20几岁还住在父母家里。

心理学青春期与成年期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青春期与成年期的心理需求

引言概述青春期和成年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两个关键阶段,这两个阶段对个体的心理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对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心理需求,并通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进行深入解释。

正文内容1. 孤立感和社交需求- 青春期:青春期是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归属感。

孤立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需求,年轻人渴望被接纳和理解。

社交需求也非常突出,他们需要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寻找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

- 成年期:成年期的社交需求也很重要,但与青春期不同的是,社交圈会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成年人需要与家人、朋友和伴侣建立深厚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在工作场所和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独立性和自主性需求- 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寻求独立性和自主性的阶段。

年轻人开始展示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逐渐追求自我决策的权利。

他们渴望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

- 成年期:成年期的个体通常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更多的责任和决策权,同时也需要在人际关系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

3. 自我确认和成就感需求- 青春期:青春期个体对于自我价值和能力的确认非常重要。

年轻人在学业、体育和社交方面都需要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 成年期:成年人对于自我确认和成就感的需求并没有减弱。

他们追求在事业上的成功和个人成就,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幸福感和满足感。

4. 安全感和稳定需求- 青春期:青春期个体常常感到不稳定和困惑,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得到一定的安全感来适应变化和挑战。

这包括在家庭和学校中获得稳定的环境和支持。

- 成年期:成年期个体同样需要稳定和安全感,但这种需求的重点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他们可能需要在经济上保持稳定,并寻求稳定的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

5. 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需求- 青春期:青春期个体渴望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个人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家研究青春期
他们要么叛逆,挑衅,寻找快感,要么反过来,整个儿缩回自己的小天地里,用“流亡”把自己包起来。

这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面对自己的身心发生急剧变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

成年人在面对他们的这种策略时往往束手无策。

自从神经学家开始研究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头脑以来,热血传奇私服他们更加确信,在青春期阶段,心理上的冲动要比他们体内的激素更重要。

人脑中的成长推动
这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附近的“全国精神健康中心”里的一天:一些青少年懒洋洋地坐在走廊里,靠玩笔记本和听MP3打发等候的时间。

精神病医生杰.基德把他们一个接一个叫起来,让他们躺到一张床上。

在美国全国健康中心过去的14年里,这样的场面每周都会有一次。

基德用仪器扫描青少年的脑部,14年下来积累了大量的扫描图片,他通过这些图片描绘出“青春期”的图画。

“人脑在青春期成长得非常迅速,甚至比我们猜想的还要快。

”基德说。

当成长中的青少年开始怀疑成年人教导他们的关于生活的先见之明,当他们开始对成年人表现得执拗,当他们偷走马路边的交通指示牌,口中充满成年人不能理解的青少年词汇时,这些现象不仅和青春期的激素有关,而且和青少年面对的心理社会方面的挑战脱不开干系:他们必须和童年说再见了。

当然在青少年脑中发生的变化也居于决定性的位置―――负责认知的大脑皮层在青春期成长得非常迅速。

在争吵中证实自己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感忽上忽下,就如同一个人在蹦床上跳上跳下。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彼得?谢尔形容说,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像蹦床的床面。

因为为了能够寻找自我,青年人必须首先把那些比他们更有权力的,有关系的人震动一次。

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些人还曾经保护过他们。

“父母现在不再是榜样,而是敌手。


“麻烦”有自己的意义
青少年和父母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必须经历和走出这个过程。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根本不可能成为自己孩子的伙伴。

他们的任务只是去做孩子的敌手,然后努力保持冷静。

这样的冲突很有意义,即使双方互相不能理解。

心理学家认为,就算青少年不能接受父母的反应,但为了明确自己的位置,他们仍旧需要这样的经验。

他们的心灵在这一段不平静的时期内接触世界,寻找结合点。

这个过程还有一个可笑的后果:自称平等宽容的父母,突然发现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如此“保守”。

他们禁不住回忆起自己的父母当初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不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青春期困惑的内容都不是重要的,怎么样明确互相的位置才更加值得注意。

父母面临两难挑战
青春期少年对父母的期望真的是非常矛盾:父母必须同时阻止,又要放开他们。

这样的危险非常大,如果掌握不了平衡就要坏事。

有一些父母对子女毫不迟疑地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再愿意参与其中。

这么做的后果是致命的。

“由青少年自己发起的自我斗争结果扑了个空。

他们的呼喊、他们的不服从、他们的污言秽语竟然都遇不到来自父母的任何抵抗。

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他们采取更加极端的挑衅行为。


多数青少年能顺利长大
处于青春期的人是如此变化莫测,即使是来自“好人家”的孩子也会突然进入警察的视野。

儿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青春期放纵”。

酗酒、吸毒和其他犯罪行为都包括在其中。

另外一种相反的行为是“青春期苦行僧”。

数百万青少年静悄悄地退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这些青少年回避和他人的谈话,完全漫无目的,毫无计划地生活。

“这会引起忧郁和自杀的危险。

”德国慕尼黑的青少年心理学专家乌尔里希?迪克迈尔说。

“如果我们继续研究下去,许多人会大吃一惊,大多数的青少年竟然是能够顺利成长的!”杰.基德说。

他还说:“甚至青少年他们自己也会认为其他青少年不负责任,不会和别人交流,可是实际情况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青春期困惑大部分只是一个“印象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