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bc40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a.png)
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蛋白,它是由肝脏合成,并在出血和炎症等刺激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
因此,对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价凝血功能和诊断和预测一些疾病,如凝血功能异常、血栓性疾病和肝功能损害等。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凝血酶时间法(PT)和定量的免疫测定法(ELISA)。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常用的方法以及其他新兴的检测方法。
1.凝血酶时间法(PT):PT是一种传统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通过观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来评估凝血功能。
这种方法主要测量血浆的凝血活性,适用于评估整体凝血功能的异常。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其缺点是受到外在因素、仪器差异和标准化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存在一定的变异性。
2.免疫测定法(ELISA):ELISA是一种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方法,通过纤维蛋白原特异性抗体与待测血浆样本中纤维蛋白原结合,再经过底物反应,通过测定生成的底物产物的颜色变化来定量纤维蛋白原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准确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特异性抗体和特定的ELISA试剂盒,成本相对较高。
除了传统的PT和ELISA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和质谱等。
这些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缺点,具有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有望成为未来纤维蛋白原检测的趋势。
总之,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血蛋白,在临床诊断和评估凝血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凝血酶时间法和免疫测定法是应用较广泛的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检测方法有望在纤维蛋白原检测领域取得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07eef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3.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seek; pursue; go/search/hanker after; crave; court; woo; go/run after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正常参考值
2~4g/L
临床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
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病例极少.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纤维蛋白原.男、女两性均能发生,但以男婴为多见,患婴出生时,半数出现脐带出血.其血液凝固缓慢或只有部分凝固.
继发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剥,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了体内原有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含量减少.有时可降至0.5g /L以下.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此类疾病还常伴有凝血酶原及第七因子缺乏,往往是病情严重的先兆.
此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2.纤维蛋白原增加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
2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3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
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分子的一个多肽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氨基酸,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检验科临检室作业书](https://img.taocdn.com/s3/m/e8591ef7804d2b160a4ec01f.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1.实验原理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纤维蛋白原试剂,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作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DetectionMethod法求得凝血时间,再通过凝血时间,求出Fbg含量。
2.标本采集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实验材料:6.1德国DadeBehringMarburg公司凝血酶试剂,每瓶加1ml蒸馏水溶解(2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
6.2Owren′s巴比妥绥冲液(PH7.35±0.1)用于标本的稀释,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
6.3DadeControl质控血浆。
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Sysmex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7.3仪器型号:SysmexCA-15007.4仪器技术参数:7.4.1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仪器校准程序:7.5.1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https://img.taocdn.com/s3/m/06dc758ddd88d0d233d46a55.png)
纤维蛋白原(FIB)一、测定原理:1、仪器自动加样并记录待测血浆在凝血活酶的参与下所需的凝固时间。
2、仪器检测原理(凝固法):检测杯两侧独立的线圈产生相反的磁场,驱动钢珠在杯底沿弯曲的轨道运动。
一旦被测血浆开始凝固(加入少激活试剂),血浆粘度增加,改变了钢珠的运动,使其减慢,并且振减小。
此振幅的变化由数学算法通过计算得到凝固时间。
二、标本要求:1、凝血专用管(CTAD管,枸椽酸钠0.109M,蓝帽)抽取静脉血至刻度线,充分混匀。
2500转离心10分钟后2小时内测定完毕。
2、测定量 5ul血浆1:20稀释三、试剂:1、STAGO公司原装试剂STA®-FIBRINOGEN、OWREN-KOLLER(稀释液)2、保存条件:2-8°C3、使用条件:使用前加蒸馏水5ml混匀,条码扫描后放入仪器试剂柜。
使用时试剂柜内(17±2°C)稳定4天四、仪器和材料:1、STA 全自动血凝仪2、含有磁珠的反应杯五、标准和质控:1、标准:预定标,标准曲线由厂家在试剂中提供。
2、质控品为原装STA-COAG CONTROL N+P两批号定值血浆干粉,保存条件2-8℃。
使用前加蒸馏水1ml,混匀,开启后试剂柜内稳定8小时。
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六、操作程序:1、装卸试剂:F2键打开试剂柜,条码扫描后确认试剂量,放入合适孔即可。
2、定标与室内质控:更换试剂批号时仪器自动定标,24小时室内质控自动测定一次,未通过仪器有提示报警。
3、标本测定:F1键打开标本柜,输入号码后随机插入标本孔,选择测定项目后关闭标本柜。
仪器1:20稀释血浆加100ul入反应杯,预温240秒后加入50ul试剂并开始计时,根据曲线自动得出含量。
4、传送并核收结果。
七、注意事项:1、血量与抗凝剂比例适宜,离心时间充分以确保血浆中无血小板干扰测定结果。
2、标本无凝固。
七、计算和参考值计算由仪器自动完成,正常参考值:2-4g/L八、方法学特性1、分析范围:1.5-9g/L,低于1.5g/L仪器可自动减少稀释倍数重测2、不精密度:CV 3.85% (批内)CV3.57%(批间)3、干扰实验编写:伍海波制定日期:2011.12.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07f4f8376baf1ffd4fad8e.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1. 实验原理将试剂加入稀释的抗凝血浆中,试剂中过量的牛凝血酶可直接作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此反应过程的速率即反映了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和功能。
通过660nm光照射血浆,测定其凝固反应的散射浊度变化。
2. 标本采集2.1 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 标本存放全血贮存在4~10oC不超过2小时,最好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此血浆在室温22~24oC 下可存放2小时,在2~4oC可存放4小时,在-20oC可存放2周,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在-70oC可存放6个月。
冷冻血浆融化时,应将盛血浆的容器置37oC水浴中,并轻轻摇动,使其迅速融化,以免凝血因子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冷冻过的标本不能再次冷冻,否则结果不准确。
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每个试剂均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
1)FIB-C测定试剂盒(代号P/N:8469110)冻干牛凝血酶(>35uNIH/ml)8瓶异常质控血浆2瓶2)定标血浆Calibration Plasma(代号P/N: 20003700)3)正常质控血浆Normal control plasma(代号P/N: 20003110)4)低纤维蛋白原质控血浆 Low fibrinogen control(代号P/N:20004200)5)因子稀释液(代号P/N:9757600)6)清洗液A Cleaning solution(代号P/N:9831700)7)清洗液B Cleaning agent(代号P/N:9832700)6.2试剂准备牛凝血酶:用2mL NCCLS II型或相同质量的蒸馏水溶解1瓶牛凝血酶,盖上盖子,轻摇至完全溶解,置15~25oC 30分钟,用前摇匀,勿用力振摇。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bad1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3.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它参与了机体的止血过程。
因此,准确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于诊断和评估血液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一、测定原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主要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特定试剂的反应原理。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免疫比浊法、免疫电泳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二、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使溶液的浊度增加。
通过测量溶液的光密度变化,可以计算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三、免疫电泳法免疫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电泳的原理,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电泳分离。
根据纤维蛋白原在电泳中的迁移距离,可以确定其含量。
四、免疫荧光法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并标记荧光物质。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五、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结合,并标记酶类物质。
通过测量酶的活性或底物的反应产物,可以确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六、测定结果的解读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正常浓度范围在2-4 g/L之间。
如果测定结果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合成纤维蛋白原的能力减弱,或者存在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多的情况。
而高于正常范围的测定结果,则可能意味着机体正在经历炎症、肿瘤、肝脏疾病等情况。
七、测定方法的优缺点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免疫比浊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对样品的干扰较大;免疫电泳法分离效果好,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免疫荧光法灵敏度高,但设备要求较高;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简便,但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
八、总结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https://img.taocdn.com/s3/m/5f42961f52d380eb62946d33.png)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产品名称】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二.【预期用途】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4.说明书:1份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FIB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
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https://img.taocdn.com/s3/m/00ab74c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e.png)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标准操作规程(SOP)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 ion Method方法求得凝血时间。
一、仪器:(一)型号: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二)分析和计算参数:1.处理量:约120个测试/小时2.所需样本量:10μl3.检验时间:在最长检验时间之内测出结果,典型最长检验时间:100秒4.重复性:CV≤4%5. 计算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Fbg)二、试剂及配套品:(一)试剂:1. 凝血酶试剂(Thrombin Reagent)(1)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ml(3)代码:B4233 G25 E0533 (961) W(4)成分:牛凝血酶冻干粉(lyophilized preparation of bovine thrombin)(近似100 NIH units/ml)(3)代码:B4234-25(4)成分:1)2.84×10²M的巴比妥钠 (sodium barbital)2)1.25×10¹M 的氯化钠 (sodium chloride)3) PH 7.35±0.13. 清洗液(Cleaning)2%次氯酸钠溶液(自配)(二)配套品:1.标准血浆(Standard Human Plasma)(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No. ORKL2.校准质控血浆(Ci-Trol®)(1) 商标:德灵(DADE BEHRING)(2) 代码:Level 1, B4244-10Level 2, B4244-20Level 3, B4244-303.质控血浆(Control Plasma)(1) 商标:太平洋(Pacific Hemostasis)(2) 代码及规格:Level 1 (Normal), 100595 10×1mlLevel 2 (Abnormal), 100596 10×1mlLevel 3 (Abnormal), 100597 10×1ml三、操作步骤:(一)开机:开机前,先打开连机的打印机。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a031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0.png)
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在过量凝血酶作用下,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呈双对数负相关。
在光学比浊法仪器上测定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得出纤维蛋白原含量。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R1:FIB试剂:牛凝血酶、稳定剂R2:咪唑缓冲液:咪唑;R3:FIB定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稳定剂。
3.样本要求:3.1.采集静脉血,立即按9份血:1份抗凝剂比例与0.109mol/L枸橼酸钠充分混合均匀。
室温3000rpm离心12分钟,上层淡黄色液体为待检的乏血小板血浆。
3.2血浆室温放置,宜在2小时内检测。
3.3血浆若不能及时检测,用塑料吸管分离,-20℃可保存2周。
测定前37℃快速融化,轻微混匀后立即检测。
4.检验方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详见雷杜RAC-183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区间:2—4g/L6.检验结果的解释:报告FIB含量,单位为g/L,检验结果与各实验室的参考值范围相关。
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凝血过程中从因子激活到纤维蛋白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一系列反应。
因此,检验结果可能受到治疗药物(干扰物)、检验操作、检验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应考虑这些因素。
7.2试剂被污染,或者样品杯、吸管等被凝血试剂污染,会导致凝血异常,需严格控制。
7.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含量过高会延长凝固时间,产生假性纤维蛋白原低水平。
8产品性能指标8.1重复性:用质控血浆重复测试所得结果的变异系数(CV),正常值应不超过5.0%,异常值应不超过8.0%8.2瓶间差:用质控血浆测试,瓶间差应不超过6.0%。
8.3线性:FIB试剂在测试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应大于0.98.9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纤维蛋白原clauss法检测原理
![纤维蛋白原clauss法检测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c3a3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7.png)
标题:纤维蛋白原Clauss法检测原理解析
纤维蛋白原Clauss法是一种常用的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发生交联反应,通过测定交联物的量来反映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首先,将血液样本加入特定的凝血酶溶液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会与凝血酶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这些单体随后会聚集形成纤维蛋白网络,这个过程被称为纤维蛋白聚合。
随着聚合过程的进行,纤维蛋白网络会逐渐增大并沉积在反应管底部,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接下来,通过与已知浓度的纤维蛋白原标准品进行比较,可以确定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这个过程被称为Clauss定量分析,它是基于纤维蛋白凝块的质量或体积来进行的。
具体来说,通过测量凝块截面积和长度,可以计算出凝块的表面积和体积,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此外,Clauss法还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技术,称为电阻抗法,来精确测量凝块的长度和宽度。
这种方法利用了血液中红细胞在管中流动时的电阻抗变化,从而可以准确地测量凝块的形状和大小。
总的来说,纤维蛋白原Clauss法检测原理基于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发生交联反应,通过测量凝块的质量、体积和长度来确定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临床上常用的纤维蛋白原定量检测方法。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
![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730c4da83c4bb4cf6ecd182.png)
整理版ppt
14
• 化疗药物对肝脏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会影 响Fg的合成及分泌,有些患者虽病情加重, 但Fg并不升高,反而降低。
• Fg作为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从血凝学 变化方面检测肿瘤转移、恶化及治疗效果, 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整理版ppt
15
纤维蛋白原与肾病糖尿病相关性的 研究
• 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病患者(不论是否合并有慢 性肾功能衰竭)均存在高凝状态,Fg含量增高为 其重要特征,纤维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是肾病患 者最常见的病理变化,35%的病例会发生血栓形成。
使血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体 内原有的Fg,使其含量减少;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 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Fg 的减少;此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
列腺手术中。
整理版ppt
4
纤维蛋白原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 研究
•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群中的常见病,其 发生大都存在着Fg的异常增高,Fg又是血 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主 要基质。
整理版ppt
8
纤维蛋白原G/A-455基因多态性与动 脉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研究
• Fg是一种糖基化蛋白,它由两条α链、两 条β链和两条γ链组成,每三条肽链(α、 β、γ肽链)绞合成索状,形成两条索状 肽链,两者的N-端通过二硫键相连,整个 分子成纤维状。
• Fg的三条多肽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其中β链的翻译和转录是Fg合成的限速性 步骤。
整理版ppt
7
• Fg水平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程度和 组织损伤程度有关,Fg水平仅在心脏有急 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CHD中才明显增高, 在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中增高不明显。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ea6597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9.png)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标准低纤维蛋白原血症(hypofibrinogenemia)是指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它在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且严重程度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主要诊断标准如下:1.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首要诊断标准是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的水平。
参考范围通常介于2.0–4.0 g/L。
如果测定结果低于2.0 g/L,可以初步诊断为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2.排除其他凝血因子缺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能是凝血因子缺乏的结果之一,因此需排除其他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聚合酶等)的缺乏。
这可以通过测定其他凝血因子的水平来完成。
3.确定纤维蛋白原合成异常:对于发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合成情况。
可通过测定肝功能、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等指标来评估肝脏合成功能。
此外,也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合成相关的遗传变异。
4.观察临床表现和病史: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易出血的症状,如皮肤出血、黏膜出血、鼻出血等。
对于家族史阳性的患者,需要注意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的可能性。
5.除外其他原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以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
因此,在诊断之前,需要排除其他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的因素,如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总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准确的诊断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可疑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浆纤维蛋白原](https://img.taocdn.com/s3/m/f3b87c1e7cd184254b3535ba.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测定(分析仪器法)1. 实验原理: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纤维蛋白原试剂,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凝血过程中血浆的混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作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凝血时间,再通过凝血时间,求出Fbg含量.2. 标本采集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3. 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4. 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凝血酶试剂,每瓶加1ml蒸馏水溶解(20人份),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6.2 Owren′s巴比妥绥冲液(PH7.35±0.1)用于标本的稀释,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6.3 Dade Control质控血浆.用蒸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复溶后,室温保存2小时,2~8℃4小时.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8.1.3 添加清洁液试剂,清洗用蒸馏水等.8.2 开机先开打印机再开主机,开机后仪器自检,约15分钟,屏幕上方“Not Ready”变为“Ready”,表示仪器预热完成,进入系统准备工作状态,可进行测定.8.3 输入工作清单:从主菜单选,选入第一个样本号→按相应实验项目名称键并同时输入此标本的其他测试项目,若选“凝血四项(PT、APTT、Fbg、TT)”,可按选中项目相应位置标记为“○”,选完项目后按需按该项目(按键如号项目。
FIB
![FIB](https://img.taocdn.com/s3/m/b832dcf7f705cc17552709ee.png)
修改纪录:1目的本操作书的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3定义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分子量为340000道尔顿的糖蛋白,正常血浆中的浓度范围是2 - 4g/L(200 - 400 mg/dl),它在肝脏(1.7 - 5g /天)和巨核细胞内合成,纤维蛋白原合成受β链上遗传基因密码控制,这些基因存在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半衰期是3 - 5天。
纤维蛋白原由6条链组成:2Aα,2Bβ和2γ,凝血酶(因子Ⅱa)将纤维蛋白原分子裂解成两个纤维蛋白肽A片段(从Aα链)和两个纤维蛋白肽B片段(从Bβ链),纤维蛋白单体由此产生,然后聚合,最后被因子XIIIa 稳定,首先是两个纤维蛋白单体由两条γ链稳定,这个稳定源于D-二聚体,降解产物是特定的纤维蛋白碎片。
纤维蛋白原能被纤维蛋白溶酶降解。
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见于糖尿病,炎症应激反应,肥胖症。
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见于DIC,纤维蛋白溶解。
不仅如此,纤维蛋白原也被用于心血管意外的致病性研究。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4.1测定原理在过量的凝血酶存在下,被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
4.2临床意义可作为溶栓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增高:见于脑血栓、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感染症(如胆囊炎、肺炎、肾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肥胖症、手术及放疗后等。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DIC、大量失血、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
5实验室条件5.1实验场所中心实验室临检室5.2温湿度要求室温:15-30℃湿度:20-80%6标本要求6.1标本种类6.1.1标本种类血浆6.1.2标本量最适量:3ml最小量:2ml分析量:100ul不适标本的处理: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 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NCCLSH3-A3,H21-A21标准)6.1.4采集条件采集时间: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FIB)](https://img.taocdn.com/s3/m/b888d0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f.png)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规程一.【产品名称】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试剂盒(凝固法)二.【预期用途】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用于辅助诊断。
三.【临床意义】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含量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四.【检验原理】采用Clauss凝固法原理,高浓度凝血酶存在时,待测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与其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成反比关系。
五.【主要组成成分】1.FIB凝血酶:5瓶/6瓶(内含凝血酶、缓冲液、高岭土、稳定剂、防腐剂)2. FIB定值血浆:1瓶,定值见瓶标FIB定值血浆经HBsAg、HIV抗体、HCV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仍需如病人样本一样小心处理。
3.FIB缓冲液:2瓶(内含缓冲液、防腐剂)4.说明书:1份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各组份不可互换。
六.【储存条件及有效期】未开启试剂于+2℃~+8℃保存可稳定至标签所示失效日期。
FIB 凝血酶试剂复溶后于+2℃~+8℃可保存7天;4小时内-20℃冻存,可稳定20天,使用时37℃迅速解冻,勿反复冻融。
FIB定值血浆复溶后于+2℃~+8℃可保存8小时。
七.【适用仪器】血凝分析仪。
八.【样本要求】1.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橼酸酸钠抗凝液(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中,轻轻颠倒混匀,3000rpm(或2500g)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
2.不宜使用EDTA●Na2、肝素、草酸盐作为抗凝剂。
3.红细胞比容超过55%或小于20%时,应调整抗凝剂用量。
抗凝剂体积(ml)=0.00185x血液体积(ml)x(100 - 比容)。
4.样本采集避免溶血及组织液污染。
5.样本保存时间如下:+2℃~+8℃保存,不宜超过8小时。
九.【检验方法】1. 试剂重建与保存每瓶FIB凝血酶加入瓶标标示体积的蒸馏水,轻摇溶解。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介绍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e23663dad51f01dc381f12f.png)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介绍血浆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浊法测定试验原理基于比浊法测定的胶乳免疫测定用试剂。
FDP单克隆抗体包被在胶乳颗粒上,该测定法依赖于FDP单克隆抗体。
鉴于此,单克隆抗体与完整的纤维蛋白素原或肝素之间没有交差反应。
因此,可以使用含枸橼酸的血浆样品。
参考范围<5.0μg/mL。
分离产物FDP水平的升高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如,病理性纤维蛋白原溶解)的原发性激活或由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血管内凝血后的继发性激活导致。
血浆FDP的优点1)特异性抗体:使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FDP是特异性的。
没有纤维蛋白原交叉反应。
2)人工制品:肝素或纤维蛋白原不会产生干扰作用。
3)示例:不需要专门的收集管来进行FDP试验,单纯含枸橼酸盐的血样可用来进行全部检测。
对FDP片段的反应进展背景FDP(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指由纤溶酶作用产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概括性术语。
FDP测定已成为纤维蛋白溶解异常诊断和观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如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症)。
除DIC外,还适用于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的疾病,以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强为特点的疾病和溶栓治疗过程的监测。
FDP胶乳试验以胶乳凝集反应为原理,可视性地实施血浆FDP定量测定。
效验/效果(主要用途)血浆中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测定。
用法/用量(操作步骤)(1)样品的制备加1体积0.11mol/L的枸橼酸钠到9体积的新鲜血液中。
离心(1500g,10-3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血浆样品。
(2)制作标准曲线用FDP稀释液稀释每种水平16μL的标准液6或8次,分别对细胞给以每种稀释标准液26μL和66μL稀释缓冲液。
然后,加入94μL胶乳试剂,用575nm或800nm的波长测量浊度变化,制作标准曲线。
(3)样品的测定用FDP稀释液稀释16μL样品6或8次。
分别给以细胞26μL稀释样品和66μL稀释缓冲液后,加入94μL胶乳试剂。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25bc0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f.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引言: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重要的血液凝血因子,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炎症、凝血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一、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然后通过染色、荧光或酶标记等方式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测定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二、凝血时间测定法凝血时间测定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血浆样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凝血时间来判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添加活化的凝血酶,观察血浆样品凝固的时间。
凝血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降低。
三、电泳测定法电泳测定法是一种能够分离不同蛋白质的方法,也可以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该方法通过在电场中对血浆样品进行分离,根据纤维蛋白原在电泳过程中的迁移速度来确定其水平。
电泳测定法可以提供纤维蛋白原的定量分析,但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操作技术。
四、DNA测定法近年来,一种新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DNA测定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
该方法利用纤维蛋白原与DNA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测定DNA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后的信号变化来确定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相比传统的免疫测定法,DNA测定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五、质谱测定法质谱测定法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该方法通过将血浆样品中的纤维蛋白原分离和离子化,然后根据质量-电荷比对其进行测定。
质谱测定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
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简介
![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b2a3dd1eefdc8d376ee32f6.png)
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简介用途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
概述和解释纤维蛋白原降解见于:a)获得性低纤维蛋白血症或无纤维蛋白血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见于凝血酶(凝血病理性消耗,如产科术后),蛇毒或纤溶酶(链激酶或尿激酶或tPA治疗产生的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血管内纤维蛋白原水解。
而且,中度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合成减低(急性或慢性肝病),血容量降低(如腹水或急性出血,红斑症)或降解增加(休克或肿瘤)。
b)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暂时升高见于纤维蛋白原作为“急性相蛋白”时:a)一过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见于手术、创伤、心脏病发作和感染。
b)持续性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见于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
纤维蛋白原水平随年龄轻度增高。
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方法学原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蛋白质,因凝血酶的作用使可溶性蛋白质转换成不溶性多聚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稀释血浆的凝血酶凝固时间与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成反比。
根据此原理,Clauss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定量纤维蛋白原方法,即加入过量的凝血酶测量稀释血浆的凝固时间。
然后,与纤维蛋白原标准品的凝固时间进行比较。
试剂成分凝血酶试剂:冻干的牛凝血酶(约100NIH单位/ml)制剂,含稳定剂和缓冲液。
纤维蛋白原标准品:枸橼酸抗凝血浆(人),含HEPES缓冲液,稳定且冻干。
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可凝固蛋白测定方法。
瓶标签上注明标准品浓度。
缓冲液:2.84×10-2M巴比妥钠溶解于1.25×10-1M氯化钠溶液中,pH7.35±0.1。
警告和注意事项1.仅适用于体外诊断。
2.纤维蛋白原标准品含有人源性物质。
当作感染性物质处理。
每位供血者或供血个体都经EU或FDA认可的体外诊断检测方法检测,皆为HIV1、HIV2、HBV及HCV阴性。
因为至今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排除传染性抗原的存在,因此所有人源性的血制品都应该谨慎处理。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b3a8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c.png)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引言: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它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检测凝血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生理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之一,它参与形成血栓的过程。
当血管受损时,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被激活,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起到止血的作用。
同时,血浆纤维蛋白原还可以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
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方法1.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目前常用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再利用酶标记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测定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
2. 凝血时间法凝血时间法是一种常见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定性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血浆与凝血试剂的凝固时间来判断纤维蛋白原水平。
通常,凝血时间延长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凝血功能异常。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1. 评估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凝血异常的原因和程度。
2. 检测凝血系统疾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可以提示凝血系统疾病的存在。
例如,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可能与出血性疾病相关,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与血栓性疾病相关。
3. 指导临床治疗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例如,在手术前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注意事项1. 标本采集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需要抽取静脉血标本,因此需要正确采集和保存血液样本。
采集时应注意避免血液污染和凝血,避免对结果的影响。
2. 结果解读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