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中 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 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d528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b.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风格令人赞叹不已。
以下将为您梳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作常常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和奔放的情感,展现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体现出他的豁达与自信。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是现实主义的典范。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刻地描绘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
王维,其诗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富有禅意。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给人一种宁静、淡远的美感。
唐代的诗歌流派众多,除了以上诗人,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等,他们的诗作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战士的英勇。
唐代的古文运动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的浮华文风。
二、宋代文学词在宋代达到了鼎盛。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多描写市民生活和男女之情,语言通俗,音律优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壮阔之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李清照,作为南宋女词人,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因经历了国破家亡,词风转为沉郁悲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叠词生动地表现出内心的愁苦。
宋代的诗歌也有一定成就,以陆游为代表。
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三、元代文学元杂剧在元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
《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918dddc8d376eeaeaa31c1.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一、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d92b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b.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的主要特点
是以音乐方式演唱,是古代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体。
2.唐诗: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是当时最
为著名和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4.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和
元杂剧等。
元曲的特点是结构精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其中最著名的
作品是《长生殿》、《窦娥冤》等。
5.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三国演义》。
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描绘了社会风俗和人物性格。
7.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
许多杰出的小说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红楼梦》等。
这些
小说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运动,发生
在清代中期。
这一运动主张以唐宋以前的文学作品作为写作的模板,主张
回归古文的风格和规范,以弘扬传统文化。
9.诗词格律:中国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格律要求包括了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对于古
代诗词的写作和鉴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5349b92af1ffc4fff47ac03.png)
一、名词解释1、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人虽多与名僧交往,但玄释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在现存的玄言诗中,没有多少佛学的痕迹,即使在名僧支遁的诗中,也是以抒情老庄玄理为主。
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但很少。
2、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
3、永明体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固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沈约、谢朓。
4、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生活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都有自己想要改变六朝诗风的愿望,在创作上都显出自己的实绩,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
5、正始诗歌正始是曹芳(240-249)的年号,但正始时诗歌并不单指这9年的诗歌创作,包括了建安之后晋灭魏之前,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是阮籍和嵇康。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歌中反应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水、寄托遥深。
6、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
![(完整word版)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考试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c37b720c281e53a5802ffa1.png)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1.想像世界的丰富。
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
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
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
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91e373fa1c7aa00b42acb57.png)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复习纲要填空:㈠汉代散文史传散文,《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西汉贾谊),《论贵粟梳》(西汉晁错),《新语》(西汉陆贾)。
东汉政论散文:包括王充《论衡》一书以疾虚妄为宗旨,是论辩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王符《潜夫论》愤世嫉俗之作,对当代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
仲长统《昌言》碑文游记: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马第伯《封禅仪记》(现今见到的最早游记)。
书信体散文: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仁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抒情散文,叙事说理散文)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王充,王符,仲长统。
㈡汉赋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骚体赋,高祖初到汉武帝初,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第二,汉大赋,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萧赋》杨雄《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第三,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七发》是七体的开山之作东汉辞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东汉)述行赋: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蔡邕《述行赋》(东汉)抒情小赋: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西汉)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扬赋》,他的《蜀都赋》是后世京都赋之先声。
司马迁生平:壮岁漫游;泣受父命;李陵之祸;发愤著书《史记》体例: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帝王史),十表(诸侯史),八书(专门史),三十世家(贵族史),七十列传(人物传记,最有文学价值)共130篇。
其中最具文学色彩的是:本纪,世家,列传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体例: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中国文学史2重点内容共22页
![中国文学史2重点内容共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be336cd1f34693dbef3e13.png)
ENDLeabharlann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国文学史2重点内容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第二至三卷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029f22376a20029bc642d9f.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3)赋:在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而为抒情小赋.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1、建安、正始文学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a918a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二是文学思想的变迁。
本文将以这两个方向为主线,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重点整理。
一、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1. 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以歌辞的形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
2. 高度发达的诗歌创作: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诗作。
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代表了唐代诗歌的巅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3. 优秀的散文创作:宋代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作品以骈文和宋词的形式呈现,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物描写等多个方面。
4. 戏曲的繁荣发展: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文学思想的变迁1. 诗经时期的思想:诗经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其中的《国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而《周南》则体现了个人情感的抒发。
2. 儒家文学思想的兴起: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并通过文学作品进行宣扬。
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等作品成为了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教文学的传入:东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学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
《佛说阿弥陀经》、《法华经》等重要经典的传入,使得佛教文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道家文学的独特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得到了体现。
道家经典《道德经》的传世,使得道家文学思想成为古代文学思想中的独特存在。
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两个重要方向:文学创作的发展演变和文学思想的变迁。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与答案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资料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d2f59cb7360b4c2e3f64af.png)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习题库)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试题库鲁克兵一、填空题1、,壮心不已。
2、何以解忧,。
3、,食野之苹。
4、,若出其里。
5、明月照高楼,。
6、高台多悲风,。
7、援琴鸣弦发清商,。
8、,志若无东吴。
9、薄帷鉴明月,。
10、箫管有遗音,。
11、,手挥五弦。
12、,梦想骋良图。
13、郁郁涧底松,。
14、,濯足万里流。
15、何意百炼刚,。
16、,斗酒散襟颜。
17、众鸟欣有托,。
18、采菊东篱下,。
19、晨兴理荒秽,。
20、,依依墟里烟。
21、,吾亦爱吾庐。
22、,良苗亦怀新。
23、,双鬓鸦雏色。
24、白骨露于野,。
25、祁祁伤豳歌,。
26、云日相辉映,。
27、,园柳变鸣禽。
28、,游子憺忘归。
29、余霞散成绮,。
30、单衫杏子红,。
31、白骨露于野,。
32、祁祁伤豳歌,。
33、江南无所有,。
34、丈夫生世会几时,。
35、大江流日夜,。
36、天际识归舟,。
37、风光蕊上轻,。
38、,晓灯暗离室。
39、禅噪林愈静,。
40、,曾何足以稍留。
41归去来兮,。
42文学自觉主要体现在文学分化、文体区分、审美追求三个方面。
43曹植在《白马篇》一诗中,通过幽并游侠儿的形象,寄托使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观沧海》,第一个以山水诗著名的诗人是谢灵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是《燕歌行》,第一个大量创作七言律诗的诗人是杜甫。
45、记言则玄远冷峻,。
46、曹植的《_洛神赋______________》善于对女性形貌姿态的描写,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47、建安七子中,被刘勰许为“冠冕”的是王粲。
48、建安七子是指、、、、、,以诗文著名于世。
49、竹林七贤是、、、、、。
50、竟陵八友是、、、、、、。
51、北朝著名的三大才子是、、。
52、我国最早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是。
53、陆机的《》是早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54太康诗风的繁缛特征主要表现在、、。
55、《_______________》八首是晋代诗人左思的代表作。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https://img.taocdn.com/s3/m/900efd155f0e7cd184253624.png)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建安风骨兴起时代:东汉末年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永明体1、什么是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
王融、谢朓、沈约等人将“四声八病”运用于诗歌创作,声律与对偶的融合,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
由于这种新体诗产生于齐武帝萧赜的永明年间(483—493),故称永明体。
自魏晋以来,中国的声韵学受印度梵音学的影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声”:到了齐代,周顒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创《四声切韵》(已佚)。
“八病”:同时文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弊病必须避免,称为“八病”。
永明体的意义(1)由于讲求了诗歌的韵律美,这就矫正了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深沉重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畅。
(2)由于新体诗的篇幅有一定的限制,不容许过去那样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华学问的写法,这样明净、凝练的作品开始多起来。
沈约在当时的代表意义第一,他是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第二,他较早地论及了“情”、“文”、“质”之间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体现于《宋书·谢灵运传论》中。
第三,他提出了著名的为文“三易”说。
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
魏晋南北朝小说一、志怪小说《搜神记》:东晋《搜神记》内容。
(1)反映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
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以《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和《韩凭夫妇》为代表。
(2)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故事。
如《搜神记》中的《白水素女》。
二、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第一,《世说新语》中一些暴露和讽刺统治阶级和士族中某些人物的贪残、酷虐、奢侈、吝啬、虚伪行为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b0723d58fb770bf68a551d.png)
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名解、问答):文学的自觉始终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
它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帓尚实,诗赋欲丽);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文学自觉的理论体系表现:由简单的文论向论著发展;由简单的批评现象的描述到理论的深化;一般、面上的描述到纵向源流的探索、历史挖掘(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也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4、建安文学的时代风貌:建安诗歌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生活,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慷慨悲壮的风格;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特点: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正始之音/文学:正始文学是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
作品表现彷徨苦闷、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6682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3.png)
全国2011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重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1、(P2)宋代初期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是柳开。
2、(P4)宋初三体“白体”(王禹偁)、“西昆体”、“晚唐体”(林逋)。
3、(P6)西昆体,代表人物:杨亿。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4、(P10)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风格。
5、(P14)梅尧臣诗歌艺术、苏舜钦诗的风格。
6、(P20)“半山诗”、“王荆公体”。
第三章苏轼7、(P27)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8、(P3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9、(P36)苏轼“以诗为词”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0、(P41)江西诗派、“苏门四学士”。
11、(P42)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风格特征。
12、(P46)“一祖三宗”说。
13、(P51)吕本中的“活法说”。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14、(P55)“富贵词人”——晏殊。
15、(P6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柳永词的俚俗色彩,柳永雅词的特点。
16、(P64)秦观——《淮海集》。
17、(P67)晏几道——《小山词》。
18、(P72)周邦彦词的“集大成“的体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点。
19、(P75)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20、(P81)辛弃疾词的题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21、(P87)辛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和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22、(P9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3、(P98)杨万里的“诚斋体”。
24、(P10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25、(P108)姜夔白石词的艺术特色——“清空”、“骚雅”。
最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3)
![最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3)](https://img.taocdn.com/s3/m/f2b558f98bd63186bcebbca8.png)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重点一、客观题1.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5.(《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6.《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7.(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8.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祯。
9.(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王粲)。
10.(《悲愤诗》)的作者是(蔡琰/蔡文姬)。
11.(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12.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已称为他的象征。
13.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14.元嘉三大家: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15.鲍照以奇峭之风运妍丽之辞,代表作是(《芜城赋》)。
16.《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17.《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18.“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20.《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刘义庆)。
21.“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2.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不平则鸣”)和(“笔补造化”)。
23.孟郊作诗以(苦吟)著称。
24.苏轼对于孟郊和贾岛的评价概括是:(“郊寒岛瘦”)。
25.敦煌遗书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讲经文)与(变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两类作品。
26.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27.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2f1974a417866fb84a8e06.png)
一、乱世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容易感受人生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
这种悲剧性的基调戴上了政治色彩。
文学创作很自然的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感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如何对待生接待死)、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祈求长生)、隐逸主题(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
隐逸主题的兴起与魏晋以后士人中系企隐逸之风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风气又与战乱的社会背景与玄学的影响有关)。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建安、正始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
三、曹操古直悲凉,他的一部分诗歌描写汉末战乱,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蒿里行》揭露了袁绍义军由聚到散畏缩不前,最后六句写战乱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深表关怀和同情。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四、曹丕便娟婉约(清,沈德潜),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五、曹植文采气骨兼并。
地位: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锺嵘《诗品》)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的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的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六、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陈幹、阮瑀、陈琳、应玚、刘桢。
——王粲。
自伤是王粲的感情特征,贵公子孙的出身遭乱流寓的遭遇使他格外感物兴怀、忧世悲己。
他的作品虽有对百姓的同情和伸展抱负的愿望,但都是从个人身世的伤感展开的。
“发愀创之词”(锺嵘《诗品》)便陈为他的主要特点,却难免“悲而不壮”(刘熙载《艺概.诗概》)——刘桢。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7d17304a7302768e9939c2.png)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文学基础考研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98)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
(99)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
(00)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
(09)5. 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0)6. 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
(11)7. 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
(12)8. 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
(14)9.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10. 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
(16)11. 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
(17)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1. 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 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 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 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 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 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流派。
7. 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 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 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 韩愈“以文为诗”。
11. 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 比较李白和杜甫。
13. 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 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古代文学考研考点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1. 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 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 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复习资料(打印版)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复习资料(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5c2dc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d.png)
【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复习资料(打印版)【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北宋初有复古主义文论的:柳开、田锡、穆修田锡:(1)田锡论诗,主“性情”,主“意”,强调自然和有生气,主张熔豪健、雅丽于一炉。
(2)他只是一位过渡性的作家,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柳求通变的文学精神,这是他在文学以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
1、论宋初的复古思潮(1)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
(2)不同的作家对从学韩到弃韩这一宋初时代课题的认识、接受和参与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3)柳开是最初对北宋复古革新思潮有所觉醒的儒者代表。
在他身上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必然的分裂。
(4)田锡更具备文人气质,他在文学思想上接受韩、柳的影响,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文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
(5)穆修在搜求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于古文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6)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潮,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宋初“三体诗”: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说,主要有“白体”,学习白居易,作诗通俗,代表人王禹偁;“昆体”,学习李商隐,代表人杨亿,影响最大;“晚唐体”,学习贾岛,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在它们之前风靡了近半个世纪的诗风则是以当时文坛巨子李昉、徐铉及他们的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1)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2)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4)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ac1bcd28ea81c758f57844.png)
中国古代文学II考试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它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对诗歌的格律形式也有所贡献。
2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一个诗派。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朝时王维、孟浩然诸人,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
王维、孟浩然继承了六朝山水诗传统,艺术技巧又有发展,给后世山水诗带来较大影响。
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技巧较高。
3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4韩孟诗派:中唐时期崛起的一个影响很大的诗派,代表诗人是韩愈、孟郊,还包括贾岛、卢仝、姚合、李贺等。
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
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
5新乐府运动: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6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7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家的词作500首编辑成一个集子,称作《花间集》。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1【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1.想像世界的丰富。
佛教带来了三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
它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人的想象世界也随之扩大了。
2.故事性的加强。
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其中记载的许多故事传入中国,甚至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在梵语的拼音法的启发下,人们去分析汉语的声音结构,分析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
进而注意到汉字的声调并应用于诗歌创作。
4.词汇的扩大。
人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许多反应佛教概念的词语也随之大量进入汉语,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如佛教中关于“心性”“境界”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都丰富了文学观念。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文学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追求表现得十分突出,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一种活泼开拓、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诸多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这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总的看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文学进入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
2.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问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
3.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
此外,就文体的发展来看:五言古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更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达到鼎盛;骈文的兴盛,为中国文学增添了哟中新的、抒情性很强的文替,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七言古诗在这时候确立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南北朝民歌刺激诗人进行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绝句的繁荣;小说在这时期已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文学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自觉大体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别,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心雕龙》对文学作品艺术特征的论述,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曹操诗歌的诗史性】曹操文学创作: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
现存20多首,数量不多,但是成就非常突出。
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四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1、纪事诗歌:主要是对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真实反映。
《蒿里行》、《薤露行》、《步出夏门行》等等。
以诗记史。
2、述志诗歌:有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如《度关山》、《对酒》等等,有表现他统一天下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3游仙诗歌:感叹人生无常,幻想长生。
艺术成就不高。
如《气出唱》三首4、咏史诗歌:《善哉行》等等,吟咏史实、人物,结合个人现实体验曹操诗歌艺术上的特点: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创新。
创新表现在:曹操在乐府诗歌创作中直接反映汉末重大历史实事,对乐府诗传统反映现实题材的狭小有所突破。
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用乐府古题抒壮怀。
2、诗歌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本色自然,常引用现成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作品含蓄精炼。
3、在诗歌体裁上,四言、五言形式均有,且都获得不小成就。
4、喜欢用传统的比兴手法。
散文成就颇高,文风清俊通脱,言辞锋利,简洁。
《让县自明本志令》,《遗令》等等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1. 曹操以相王之尊,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2. 曹操开学习乐府的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 他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4. 此外,曹操还开创了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诗歌诗风的创变之处表现在】曹丕诗歌风格: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语言工丽绮练,便娟婉约。
创变之处:1. 个人情感的抒发。
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2. 文人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这主要表现在语言呃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上。
3. 此外,曹丕诗代表了民歌的文人化与文人诗的民歌化之间的交互作用。
【曹植诗歌的分期及其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分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的作品,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代表作《白马篇》,还有反映战争和动乱,情调悲凉。
如《送应氏》等。
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的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和《赠白马王彪》(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如《美女篇》、《七哀诗》等(3)述志诗,如《杂诗》(4)游仙诗,如《仙人篇》,《五游咏》。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丰富了五言诗的艺术功能。
2、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而又加以创新,并且常常以全篇为比。
3、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4、语言方面注意对偶,炼字和声色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2【建安风骨的含义】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
“风”侧重指文章内容,“骨”主要指文章表现力。
“风骨”指作品的内在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练刚健的特点。
【建安风骨的美学内涵】1. 政治理想的高扬2. 人生苦短的哀叹3. 强烈的个性表现4. 浓郁的悲剧色彩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阮籍的《咏怀》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内容:(1)忧生之嗟。
(2)隐逸求仙。
(3)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
(4)抒写理想。
阮籍诗特色:厥旨渊放,归去难求。
阮籍诗价值:(1)阮籍的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深刻的理性思考与尖锐的人生悲哀。
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的本质。
是愤世嫉俗之情的另一种发泄方式。
(2)阮籍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
它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的内涵更为深厚。
(3)阮籍的咏怀诗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
----------------------------------------------------------------------------------【太康诗风的内涵、特点】内涵:是指从泰始到元康约30多年间的文学,这一时期,社会较为安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文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陆机、潘岳就是太康诗风的代表。
特点:“繁缛”是太康诗风最突出的特点,起具体表现在: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简述左思诗歌的文学史意义(《咏史》的创作特色)】退隐后,左思专意于典籍。
其实左思是很有仕进愿望的,但是寒门庶族出身不得不屈居下文。
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揭露了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抒发了自己功业未遂的感慨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
在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唯有他的作品具有充实的现实内容和批判精神,他的创作代表了太康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影响,又有一定创新。
具体来说,1.左思的咏史诗多自抒胸臆,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径,成为后代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左思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
2.其诗歌情调慷慨激昂,文笔矫健雄劲,语言简劲,有“左思风力”之称。
3左思《咏史》诗对后世的影响: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郭璞创作游仙诗的内容主旨】1、咏列仙之趣:咏仙人漫游与咏隐逸之妙。
把隐逸生活作为游仙诗的主要内容来写,郭璞是第一个。
这扩大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开拓了游仙诗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途径,极大的丰富了游仙诗的内容,这是郭璞对发展游仙诗所做的重大贡献。
2、咏坎壈之怀:忧生之嗟与愤世之叹。
郭璞通过游仙诗的形式来抒发坎壈之怀,是改变了游仙诗的形态和机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郭璞的游仙诗不论是直抒坎壈之怀,还是寓旨怀生,“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愤自在言外”,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对晋代社会的不满与反抗,因而有一定的现实内容,与东晋流行的那些脱离社会现实、枯燥说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大相径庭,从而获得了“中兴第一”的美誉。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试要点整理3【陶渊明的诗歌内容和题材分类】陶诗题材包括: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别等。
陶渊明田园诗歌的内容:1、表现自己淳真,向往自由的个性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重要内容。
2、陶渊明在抒写自己本性的同时,描写了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歌颂了田园生活的自然淳朴,展示自己的理想境界。
3、陶渊明的田园诗,很多记录了自己亲身躬耕的劳动艰辛和与农民交往的生活体验,充满农村生活气息,成为了陶渊明田园诗歌最有个性,最有特点的部分。
4、陶渊明晚年物质生活发生了困难,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他的诗也写了自己困顿的生活以及在困顿生活中的坚持精神,在歌咏古代的隐者、贫士中表现了自己的固守节操。
【陶渊明的思想】1、陶渊明熟谙儒学,服膺儒学,试图以儒家积极用世的道家修养来解决这一矛盾。
2、陶渊明从老庄自然哲学中寻找归宿。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渊明诗歌的核心内容,也是陶渊明对人生进行哲学思考后的结论。
“安贫乐道”是陶的为人准则;“崇尚自然”是陶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陶渊明诗歌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淳真亲切陶渊明平淡自然风格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天然纯朴的审美理想;正直率真的人格;田园题材的选择。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整体。
1.纯真而亲切2.用白描的手法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超俗的意境.3.与白描手法相结合,语言平淡自然,质朴而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4.在平淡中又极富于哲理.【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陶渊明无论其人格还是创作,对后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境界的影响: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和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人大夫的典范。
很多仕途失意的文人在陶渊明身上找到了精神上的支持,认识到了新的人生价值。
艺术风格: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艺术境地。
2.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诗歌创作领域开辟了新的境界,树立了山水田园诗歌新的创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