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下面我将七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5-46页例1、例2,课堂活动2.练习十一:1、3题,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表内除法,三年级下册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了整数除法的基本方法,这节课以整数除法为基础,为以后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力有了一些发展,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除不尽时,末尾添0继续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不尽时,末尾添0继续除。
五、教学策略
采用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以引导为主,放手让学生先学后教。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道与例题相关的整数除法的计算题,要求笔算234÷6=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出示例1,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列出算式。揭示课题,板书:小数除以整数。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其主动探索,发挥其主动性。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这几种做法:
方法一:23.4米=234分米,234÷6=39分米,39分米=3.9米
方法二:先把23.4扩大10倍,变成234,用234÷6=39再把商缩小10倍,得出结果3.9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
新课程标准里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所以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当学生介绍第三种方法时,板书竖式,师提出质疑,23.4表示什么?3的后面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帮助学生理解透彻计算法则,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可以想到3表示3个一,9表示9个十分之一,所以为了区分商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3的后面要点上小数点。
通过观察发现小数除以整数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最后,你对哪个地方感触最深刻,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展示ppt。完成第45页的试一试,反馈时说清算理。
2、教学例2
解决了学校楼层问题,我们再帮帮农民伯伯。
出示例2,先让学生仔细审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6.5÷62
在探索时,我选择“放”,让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独立解决,汇报时有的学生会出现这几种错误:
可能出现商写了小数点没写整数部分的0,可能计算到0.7之后就不会了,也有可能商会得7.5或者75;这时我做一个“引”,让全班同学帮忙改正竖式中的错误,并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做。从错误中改错,学生会意识到当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当小数没有除完时,末尾添零继续除,促使后进生能在交流中能把自己没理解的知识弄清楚。
回顾过程,展示ppt。完成第46页的试一试。
课堂活动2:说一说下面哪些算式的商小于1?
2.08÷8= 15.3÷15= 9.9÷45=
通过不计算判断商是否小于1,强化对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用0占位的理解。
(三)归纳概括
请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贴)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怎么办?小数没有除完,怎么办?
(贴)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添0占位。
小数没有除完,在末尾添0,继续除。
(四)巩固新知
练习十一:3题,1题。教参要建议完成1-4和6题,我觉得题量较大,便选择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3题和1题作为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
整节课在情景中,营造了一种和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合作,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促进后进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