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讲课教案
《英美社会文化》课件
创新与进步是英美社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鼓励个人和社会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
特点与习俗
下午茶
下午茶是英国人独特的习俗,喝 红茶、吃点心,享受闲适的下午 时光。
烧烤文化
美国人喜欢户外烧烤,这成为了 美国人群体聚会、亲友团聚的重 要活动之一。
博物馆文化
英国和美国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 的博物馆,这反映了英美社会对 历史和文化的重视。
影响
1
个人成长
英美社会文化强调个人发展和成长,鼓励个人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
社会价值观
英美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价值观,例如个人自由、创新和平等,影响着社会行为 和文化习惯。
3
国际交流
英美社会文化的影响超出国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趋势
1 多元文化融合
随着移民潮和全球化的加 剧,英美社会文化正经历 多元文化融合和交流的新 阶段。
《英美社会文化》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英美社会文化的定义、历史背景、核心价值观、特点与习 俗,以及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定义
英美社会文化是指英国和美国社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共同的、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行为方式。
历史背景
1
英国文化
英国文化深受古罗马、基督教、技与创新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的 兴起将进一步塑造英美社 会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价值观。
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将成为英美 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论
《英美社会文化》是一门深入了解英国和美国社会的学科,通过研究其定义、 历史背景、核心价值观、特点与习俗、影响和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欣赏英美社会的丰富多样。
欧洲文化史12(二十世纪的西方文化)
英国的阿诺德· 汤因比继承并发展了斯 宾格勒的观点。他的代表作是12卷的《历 史研究》。他把人类历史分为21种文明。 汤因比认为这些“文明”都要经过5个阶段, 即“发生”、“成长”、“破坏”、“崩溃” 和“死 亡”。他指出,“文明”的起源、生长、衰 落、解体有其原因和机制,文明的灭亡可 以用某种明智的、及时的措施来防范。这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欧美资产阶级对未来 的期望。
让· 保尔· 萨特(1905——1980)是法国哲学家 家、作家、无神论者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专门研究和阐明人的存在的哲学。萨特宣扬 人生的荒诞的:人生下来就遇到烦恼、忧虑、恐 怖、充满着痛苦,斗争、拼搏是徒劳的。人的力量 是微弱、渺小和整个社会的大机器相比显得太脆弱 了。萨特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他说:“人 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 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萨 特的名言是“人命注定是自由的”。这为极端个人主 义和无政府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萨特还宣扬人的 超越自我。他认为人在做着自由的选择,而每一次 选择就是一次超越。这样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可 能进行着选择,来完成不断的超越。
属于后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流派有唯意志 论、生命哲学、现象学、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 义、分析哲学、法兰克富学派和实用主义哲学 等。唯意志论的代表人物叔本华和尼采;生命哲 学的代表是伏尔泰和柏格森;现象学的代表是德 国的胡塞尔;心理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 德;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丹麦的克尔凯郭尔和 萨特;分析哲学的代表是罗素和维持根斯坦;法 兰克福学派的代表只霍克海默;实用主义哲学的 代表是杜维。在这些流派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有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和萨特。
2.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以新的自然科学和新 的哲学观念为基础,对19世纪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实 证主义史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意大利的克罗齐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不是复 制和再现过去,而是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所提出的 多种理论问题。 英国的科林伍德则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 口号,认为历史不是孤立的、个别事件的集合,而 是无始无终的过程,研究历史是要透过事件的表象 去辨析出其中的思想来。 批判、分析的历史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有助 于人们思想的澄清和认识的深化。历史哲学从思辨 到分析的转变,使史学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种更为 密切的关系,但同时,它也使历史似乎成了艺术和 哲学一类的东西,使它丧失了科学的地位。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ppt课件
2、法朗士:1921年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纪德《伪币制造者》:揭露社会生活中的虚伪;采用“连环套”结构 4、马丁·杜伽尔 “长河小说”《蒂博一家》:1937年获诺奖 5、莫里亚克:《爱的荒漠》、《盘缠在一起的毒蛇》(又译为《蝮蛇结》),1952年 获诺奖
6、安德烈·马尔罗:《征服者》中国省港大罢工;《人的命运》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和“四·一二”大屠杀。代表作《王家大道》
ppt课件
6
四、英国文学
1、劳伦斯: 二十世纪英国极具现代意识和开拓性的小说家 长篇小说:《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成名作、《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太 莱夫人的情人》对现代文明的否定和通过自然性爱建设理想生活的观念。 对性爱的大胆描写;用性爱象征人性复归,对现代工业社会扼杀人性的抨击。 劳伦斯的文学地位:“性探索小说”是西方现代文学一个重要内容。 2、肖伯纳(英国现代戏剧奠基人):1925年获诺奖 以社会问题剧著称,《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 3、康拉德:丛林小说 《吉姆爷》、《黑暗的中心》 4、威尔斯: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准确的预言家” “天下奇书”《时间机器》、《隐身人》、 《莫洛博士岛》、《世界大战》 5、高尔斯华绥(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6、毛姆:出色的短篇小说家,成名作《人性的枷锁》:表现社会对人的压抑和奴役。 7、福斯特:小说理论家,《小说面面观》
ppt课件
二、俄苏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俄苏文学的主流
俄苏文学的特征: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 法;
忽视文艺的审美和娱乐功能;
(一)1917年至30年代初: 马雅可夫斯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人、诗歌革新者;
西方文化概况课程设计
西方文化概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发展脉络。
2.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中的代表性人物、事件和成就,如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
3. 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文化在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全球影响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3. 培养学生独立查找、整理、分析西方文化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各有特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西方文化起源与发展: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就。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西方文化的起源;第二章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2. 近现代西方文化:探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近现代科技、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发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第四章 近现代西方文化3. 当代西方文化特点与影响:分析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在全球化、多元化背景下的现状与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当代西方文化4. 中西方文化比较: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中西方文化比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西方文化起源与发展(古希腊、古罗马)第二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第三周: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第四周:近现代西方文化第五周:当代西方文化特点与影响第六周:中西方文化比较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系统地讲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发展脉络。
20世纪欧美文学(1)
20世纪欧美文学(1)20世纪欧美文学第一部分现代主义文学幻灯片2引论: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 1.两次世界大战●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严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创作主题● 2.在表现手法●?表现法?——?再现法?法。
一、未来主义●一、定义●二、发展历程●三、未来主义的精神?未知?四、重要作家和作品1.菲利普·托马佐·马里内蒂2.纪尧姆·阿波利奈尔3.符拉基米尔·符拉基米洛维奇·马雅可夫斯基五、未来主义的艺术特征● 1. 粗俗、怪诞● 2.?幻象?● 3.语言更新二、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宣言》●一、概念●?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却不象一条腿。
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蒂雷西亚的乳房》●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主张通过这种方法,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
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
——布勒东二、文学渊源1. 哥特式小说2. 爱伦·坡3. 萨德4. 浪漫主义诗人5.. 法国诗人四、发展历程1、达达主义的准备时期(1919-1924)Dada:一切都具有偶然和不可知性,也就是毫无理由、毫无意义。
2.《第一次宣言》时期(1924-1929)3.鼎盛时期(1929-1941)4.战后时期(1946-1969)五、理论六、方法七、代表作家与作品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三、后期象征主义●?客观对应物?●《荒原》●《海滨墓园》●《青鸟》《老人与海》●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1899——1961)●?电报体?《四季——春夏秋冬》(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细读]●?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人被一个敌意的宇宙毫无理由地惩罚?●?学会死亡,这不是说我因想到死亡而恐惧,因恐惧而丧失当前的存在,而是说,我按照超越存在的尺度永不停息地从事实践,从而使当前存在对我来说更为鲜明。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
美国在一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后期参战,捡了个便宜,之后赢得了发展经济的宝贵时机。
由于一战的残酷,使得很多人对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国家、荣誉、民主、自由等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失去信仰,放浪形骸,沉湎于享乐(跟中国现在差不多)。
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用当时流行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一般指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的约十年的时间),这个时代表面的奢华背后隐藏着空虚和无奈。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一、政治经济20世纪前半叶,欧美历史的基本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在世界1914年至1945年的3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年3个月零10天。
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39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卷入战争。
死亡人数约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人口。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逐步扩大为全面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1939-1945)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
5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丧生,造成经济损失4 万亿多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各国局势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两次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俄国人民取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经过反法西斯战斗的洗礼,欧洲一系列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00年,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8%、非洲90。
4%、亚洲56。
6%、美洲27。
7%沦为殖民地,此外,亚洲还有1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中国、波斯、土耳其等)沦为了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到期20世界70年代中期,已有80多个新兴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欧洲殖民帝国于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建构的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战争与革命不仅打乱了既有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欧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下,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
欧美大局势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尽管在二次大战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30多年里,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重工业、冬天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外国社会文化教案设计模板
年级:大班学科:社会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增进对世界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3. 通过观察、比较、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2. 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各国国旗、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课堂互动环节所需的教具、奖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各国国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国旗代表的含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国旗代表的国家有哪些特色吗?二、新授1. 教师分别介绍几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如:饮食习惯、节日庆典、建筑风格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收集该国的文化资料。
3. 各组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播放各国节日庆典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节日习俗。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节日习俗,并尝试模仿。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表达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国家的文化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授1. 教师介绍几个国家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收集该国的特色文化资料。
3. 各组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
2.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所学到的文化知识。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自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表达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其对外国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_Upload_英语校本课程教案:西方文化背景课程(一)
校本课程教案:西方文化背景课程(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对介绍使学生能探究一些场景所蕴涵的中西文化差异;2、训练学生在观看英美原声经典广告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听力技能和创新能力;3、初步掌握一些有关美国国家的概况;4、扩展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放映设备;2、准备几段英语广告的视频材料;3、从网络下载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材料及场景;4、准备英语歌曲、英语MTV以及有关美国国家的视频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Enjoy five ads.二、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Chinese.英汉最常见的七大文化差异(一)、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二)、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三)、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欧美文化教案 4
操练
1.介绍中美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2.介绍中美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
学习介绍中美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清楚各自的优缺点。
深化巩固
引导学生概括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
概括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差异,内化课堂学习内容。
归纳总结(知识为主)
引导学生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搜集、阅读更多有关欧美文化的资料
运用网络搜集、阅读更多有关欧美文化的资料
《欧美文化》单元教学方案
教师
本单元标题:中西文化对比:中美教育的差异授课班级全院上课
时间
第6周星期一第9-10节
上课
地点
A506
第6周星期二第7-8节
A310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对比
各自价值观、传统等方面对后代教育的影响
训练项目(任务)或情景设计
1.通过设问导入新课;
2.介绍中美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3.介绍中美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
1.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2.学习介绍中美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差异,清楚各自的优缺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告知(教学内容目的)
理解中国和“西方”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对比
清楚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引入
(项目任务)
通过设问导入新课
欧美文化课程 整体教学方案
《欧美文化》课程整体教学方案一、课程定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本课程是为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总学时为30。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习者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如西方的宗教信仰,神话,历史,艺术和文学等,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课程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同时,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思维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本课程原有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法的弊端分析本课程原有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过于偏重理论性和系统性,对于本院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都不够。
除此之外,原有教学内容部分选材陈旧,学生已经熟悉的内容比如重要的节日等依旧作为教学的重点,无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最后,原有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针对这些弊端,本学期课程设置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不求理论性和系统性,但求思想性和针对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为准绳,使学生能够理性看待中西方各自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除讲授外,大量运用图片、视频片段、问答、讨论、辩论等方法,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文化课真正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整体设计(一)课程管理信息(二)课程目标1、职业能力目标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欧美发达国家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如西方的宗教信仰,神话,历史,艺术和文学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同时,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国际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0世纪欧美文学专题导学方案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导学方案根据成人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以及本课程的特点,特编制如下课程导学方案:一、提高认知,增强动力,激发热情成人的需求与学习特点完全在于自觉,首先需要自觉解决深层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要自我对学习对象充满激情,才能见缝插针地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自主学习;要孕育学习激情,就需要有效的学习动力,而心理上的动力又来源于自身有效的认知。
为此,建议同学们能够好好认识学习《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这门课程对于我们自身生活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这也是我们在首次课程BBS活动中将重点谈论的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这样的讨论活动;如果错过活动机会,请到论坛去查阅,以帮助提高我们的认知程度。
只有提高了认知水平,才能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在学习中品味到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学习知识、丰富自己。
二、把握思路,讲究方法,突出重点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有效否,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前提。
希望同学们掌握一下学习《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这门功课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将材目录好好分析研究一下,提纲挈领地把握下课程整体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从整体上对课程内容有所理解把握。
其次,在学习《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这门课程时,要结合《学习指导书》以及《作品选》一起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再次,学习这门课程要注意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哲学思潮,对不同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的影响。
第四,注意把握重点、要点和难点。
在一些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理论的系统把握,再注意突出对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的认识,并通过要点的把握来掌握重点,化解难点。
最后,注意在文学欣赏实践中的体验和理解。
文学常识性知识总是客观的,但不同时期人们的理解是不同的,同一时期不同人的理解也会不同,但掌握、尊重历史都是必须的,只有在具体的文学欣赏、分析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家作品等。
一次有效的实践体验所获得的欣赏经验,就会提高理解鉴赏的水平,就会克服死记历史知识不会融会贯通的问题,有力地增强学习的效果。
大学20世纪初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20世纪初世界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 分析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
教学重点: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3. 20世纪初世界科技和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 对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20世纪初世界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世纪初是哪个世纪吗?在这个世纪,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0世纪初是20世纪的开端,这一时期,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
二、新课讲授1. 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a. 一战前的国际关系b.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c. 苏俄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2. 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状况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 美国的崛起与金本位制c. 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3. 20世纪初世界科技和文化成就a. 科技革命:电力、内燃机、无线电等b. 文化运动: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等c. 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三、课堂讨论1. 讨论: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国有哪些启示?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 强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世界的历史背景。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初世界发展的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20世纪初世界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第九章20世纪欧美文学概述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区别:
1、前期象征主义象征内涵意义单一、单 义、简单。暗示和对应的关系相对明晰; 而后期象征主义则表现出多重、多义、 复杂的特征,其内涵意义更具暗示性、 联想性、含蓄性。
2、前期象征主义注重感情象征,提供对 应和暗示,可以窥见作者内心丰富的情 感世界;后期象征主义更在于表现理智, 表现抽象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艺术、 生活和人生哲理的理性探索。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人当初企图模仿行走,所创造的车轮子 却不像一条腿。这样,人就在不知不觉中 创造出超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强调表现人的潜意识和梦境,追求现 实和梦幻的统一 ;
提倡“自动写作法”; 主张语言的自由联用。
[法]布勒东《娜嘉》 [法]阿拉贡《共产党人》)
意识流小说
3、前期象征主义追求迷离朦胧的诗歌 意境,把迷蒙纯净、幻觉梦境作为象 征主义艺术审美的追求,把直觉、梦 幻、暗示、象征、音乐性等熔于一炉; 后期象征主义则把诗歌引入到宗教神 秘之中,建立起象征主义的神话体系, 将玄学、神话、宗教与象征融于一体。
基本特征:
强调世界是人的心灵的象征,广泛使 用象征、暗示、隐喻等方法;
前期象征主义 第一次高潮:20世纪20年代
后期象征主义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意识流文学
1、象征主义文学:
含义与分期
人们通常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 象征主义文学称为前期象征主义。 将20世纪20—40年代的象征主义文学 称为后期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亦称“象征派”。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重要文学 思潮和流派。一战前其影响遍及欧洲各 国,波及各个艺术部门,这个流派的作 家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 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 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 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 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
校本课程教案-西方文化
校本课程教案-西方文化背景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对介绍使学生能探究一些场景所蕴涵的中西文化差异;2、训练学生在观看英美原声经典广告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听力技能和创新能力;3、初步掌握一些有关美国国家的概况;4、扩展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英语国家文化以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课前准备:1、多媒体放映设备;2、准备几段英语广告的视频材料;3、从网络下载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材料及场景;4、准备英语歌曲、英语MTV以及有关美国国家的视频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Enjoy five ads.二、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英汉最常见的八大文化差异(一)、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二)、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
如: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
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三)、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
如:“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
”“菜做得很好吃。
”“过奖,过奖,做得不好,请原谅。
”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表示谢意,表现出一种自强自信的信念。
如:“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Thank you.”“It's a wonderful dish!”“I am glad you like it.”所以,学生要注意当说英语的人称赞你时,千万不要回答:“No,I don't think so.”这种回答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甚至是虚伪的。
《20世纪欧美文学》课程教学说明
《20世纪欧美文学》课程教学说明一、课程概况(一)课程性质《20世纪欧美文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20世纪欧美文学》按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在利用和巩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讲授的《外国文学》中欧美文学史知识的基础上,主要选取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在小说方面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流派及其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较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中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作家作品,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评析二十世纪欧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20世纪欧美文学》共三编,11章。
第一编现实主义文学第1章教学内容:20世纪西欧及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要求:理解并掌握20世纪西方文学的基本思想特征和基本艺术特征。
第2章教学内容:俄苏现实主义文学要求:掌握俄苏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对帕斯捷尔纳克作品有较深入的理解。
第二编现代主义文学第1章:教学内容:表现主义文学要求:理解并掌握表现主义诗歌概况、表现主义戏剧概况及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剧作、表现主义小说概况及卡夫卡的小说创作。
第2章:教学内容:后期象征主义要求:理解并掌握象征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艾略特的创作及其《荒原》的分析。
第3章:教学内容:意识流文学要求:理解并掌握意识流文学概况、乔伊斯创作特色及《尤利西斯》分析、福克纳创作特色及《喧哗与骚动》分析。
第4章:教学内容:存在主义文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存在主义文学概况、加缪创作分析、萨特小说戏剧创作分析。
第5章:教学内容:俄苏现代主义文学及非主流作家要求:理解并掌握俄苏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布尔加科夫创作及作品分析。
第三编后现代主义文学第1章:教学内容:荒诞派戏剧要求:理解并掌握荒诞派戏剧概况、贝克特创作特色及其《等待戈多》分析。
第2章:教学内容:新小说要求:理解并掌握新小说概况、阿兰·罗伯-格里耶创作特色及其《窥视者》分析。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一、政治经济20世纪前半叶,欧美历史的基本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在世界1914年至1945年的3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年3个月零10天。
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39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卷入战争。
死亡人数约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人口。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逐步扩大为全面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1939-1945)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
5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丧生,造成经济损失4 万亿多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各国局势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两次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俄国人民取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经过反法西斯战斗的洗礼,欧洲一系列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00年,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8%、非洲90。
4%、亚洲56。
6%、美洲27。
7%沦为殖民地,此外,亚洲还有1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中国、波斯、土耳其等)沦为了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到期20世界70年代中期,已有80多个新兴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欧洲殖民帝国于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建构的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战争与革命不仅打乱了既有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欧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下,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
欧美大局势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尽管在二次大战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30多年里,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重工业、冬天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
化背景
二十世纪欧美社会文化背景
一、政治经济
20世纪前半叶,欧美历史的基本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在世界1914年至1945年的3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性危机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历时4年3个月零10天。
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39个国家、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卷入战争。
死亡人数约185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战人口。
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分别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逐步扩大为全面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1939-1945)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
5000多万人在战火中丧生,造成经济损失4 万亿多美元。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各国局势动荡,社会矛盾激化,从而引发了两次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声中,俄国人民取得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
经过反法西斯战斗的洗礼,欧洲一系列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900年,大洋洲100%、南洋各岛98.8%、非洲90。
4%、亚洲56。
6%、美洲27。
7%沦为殖民地,此外,亚洲还有14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中国、波斯、土耳其等)沦为了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到期20世界70年代中期,已有80多个新兴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欧洲殖民帝国于19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建构的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
战争与革命不仅打乱了既有秩序、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的价值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欧美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下,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
欧美大局势从“战争与革命”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尽管在二次大战中遭受到严重破坏,战后30多年里,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在重工业、冬天工业、军事工业等方面更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大幅度调整了内外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广泛兴办国有企业,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供社会福利。
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阶段。
经过改革调整,西方资本主义转危为安,恢复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优势,普遍出现繁荣。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5。
5%,超过了资本主义有史以来的任何时期。
1989-1991年,制度僵化和改革步入歧途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严重的挫折。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元主宰下的多极并存竞争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资本过渡到国际垄断资本阶段。
20世纪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广泛兴起,使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清晰,国家之间的分工日益模糊。
到20世纪末,全球跨国母公司达6万多家。
它们近年着世界生产的40%,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支柱。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潮流。
众多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超越民族国家,在协调国际经济运行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标志冲世界经济体系已经进入国际垄断资本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科学技术
欧美社会是在第二竞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浪潮中步入20世纪的。
20世纪初,相对论、量子力学问世;电能、汽车、电话广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和石油工业等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欧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面貌的改观。
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它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基本粒子学等新学科为理论基础,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942年12月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1946年美国试制成功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1956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问世;1964年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出现;20世纪70年代初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诞生,它使计算机的运转速度每秒钟可达数亿次。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2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只载人飞船;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十一号”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20世纪60年代,盖科学家破译了遗传密码;1972年世界上第一批重组的DNA分子诞生,从此基因工程技术等迅速发展。
此外,二次大战后,材料科学技术蓬勃发展,各种人工合成的新材料已经能够代替天然材料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20世纪80年代,第四次科技革命拉开了序幕。
它以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
在这次革命中,微电子与光电子结合、多媒体与宽带网络技术结合、电子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结合、超级并行计算机与虚拟现实结合、智能计算认知与脑科学结合等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信息服务、软件、数字通讯、移动电话、卫星通信等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欧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之大和它给欧美社会带来的影响之深,是过去任何下个世纪都无法比拟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欧美的社会结构。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农村与城市无论在社会结构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不再有多大的差别。
产业结构出现非物质化的趋势,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
农业人口大量减少。
到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农业就业人口仅为1。
8%,美国为2%。
在生产过程中,智能的作用日益突出,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其作用逐渐下降。
科学技术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已经广泛进入欧美各国寻常百姓家的各种家用电器和各种人造材料的消费品绝大部分是20世纪前所没有的。
大众消费品领域的出现,使欧美社会处级一次由生产性的社会转入到消费性社会。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水准,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素质。
据抽样估计,1820年所有国家的大部分居民是文盲,而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先进国家的成人识字率已达到了99%。
人类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增长着。
以《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为例,19世纪末叶,编辑该书只需用12人之力,整个人类的知识便尽收眼底,而1967年的那一版,光是编辑准备工作,就动员了一万名著名的专家。
到了20世纪末叶,人们发现,大多数图书馆的大部分书籍是最近30年才出版的。
据粗略统计,人
类的科技知识,在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第10年增加1倍,20世纪末21世纪初,每3到5年增加1倍。
科技的坤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网络犯罪等影响全球的严重问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合理性”的质疑与反思。
20世纪科学技术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之大,也是其他世纪所无法比拟的。
科学技术不仅给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媒介,而且通过重塑社会形象,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深层地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形态。
三、思想文化
1、语言学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
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