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2 如何用检查法对异龄林进行收获调整?
检查法不受经营单位内林分大小及多少限制,现代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即在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其基本思想是在异龄林各径级间按蓄积保持一定比例关系,以获得目的材种最大生长量和优良材种。主 要根据森林的实际生长情况确定采伐量,通过定期(一般 5-10 年)不断检查连年生长量与采伐量的出入, 以判断蓄积量是否增减或保持不变。 据毕奥莱主张:
A 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 B 各项经营措施规划设计图、专项图以及表明林业局(场)地理位置及经济联系的各种略图
8 材积控制法中的计算较差法公式,简述其出发点和收获调整的原理。
较差法又叫海耶公式:
Ew—年伐蓄积
Zw—现实林连年生长量
a—调整期
Vw—现实林蓄积量 Vn—法正蓄积量
出发点:经过一定的调整期,将现实林蓄积调整为法正蓄积量,故属法正蓄积法范畴
原理:当 Vw=Vn 时,则相当于 z 的量被收获了,维持了法正蓄积,当 Vw 与 Vn 有偏差时,或通过采伐或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1、简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即为森林经理学(Forest Management),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其目的也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具体来说就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
任务: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与评价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规划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2、辨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按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中科院牛元文认为此种提法只考虑代际之间,没有考虑区域之间,故定义中应包含:既满足某区域的需要又不对其它区域的发展构成危害,即某区域的发展不损害其它区域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或: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多资源需求的林业。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概念森林永续利用:对森林利用有两种形式:直接与间接利用,即有形、无形产品利用。
现代林业对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解为:(教材第3页)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这一概念强调几点:①概念中包含了三大效益;②经营活动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森林资源的扩大再生产;③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这一范围不是指全国、省,而是指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即林业局、林场等。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森林经理:以林业局场为对象,组织经营单位、编制经营方案,执行检查修定方案直至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都不经济性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d水土资源的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f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g 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它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1)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2)林木条件: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单纯讲可持续发展一词,它的空间尺度是全球、大洲(或相当的区域)、国家和国家内的某种区域。
在国家内的区域尺度上,其空间不能太小,其内部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必须有相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从内容上看,区域可持续发展它所包括的范围必须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思想类型无论FSY还是FSM,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森林经理学》期末复习

国有林场
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班—小班
集体林区
县—乡—村—林班—(大班)—小班—(细班)
9 10
§ 2.2 森林区划
小班区划
小班的概念:在林班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因地制 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林地林学特征和森林经营要求相 同性而划分出的不同地段。 小班区划标准(面积要求:0.1~20ha):(1)林地、林木所 有权不同;(2)林地、林木经营权不同;(3)土地类别不 同;(4)林种类别不同;(5)优势树种不同;(6)林木起 源不同;(7)林木龄组不同;(8)郁闭度级不同;(9)经 营类别不同;(10)生长类型不同。
5
6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的概念
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 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 的划分,将林区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7
8
§ 2.2 森林区划
森林区划系统
国有林业局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
§ 2.2 森林区划
林班区划
林班的概念:在林场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 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 基本地域单位。区划界线一般是永久性的,常具有 林班线和林班桩。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
以国营林业局、林场等为单位,逐个林班、小班调查 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其任务是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总体设计、林业发展区划和规划、基地造林规划、森 林采伐限额编制等提供基础资料。
15
16
§ 3.1 调查概述
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 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查清一个伐区内,或 一个抚育、改造林分内的森林资源数量、出材量、生 长状况、结构等,据以确定采伐或抚育、改造的方式、 采伐强度、预估出材量等。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
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
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
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 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 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 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

森林经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五大转变:1.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垦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可持续发展〔1987,WCED〕: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林业的基本内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森林可持续经营: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可更新能力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生态过程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的经营实践活动.国际间区域级别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共8个,中国加入了蒙特利尔进程.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X围内能不间断地提供生产经营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1826年,德国林学家洪德思哈根提出了法正林思想.森林永续利用〔FSY〕与森林可持续经营〔FSM〕的关系:1.思想类型: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2.目标:总目标是一致的.即森林如何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人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人类与森林和谐相处探索实现的途径.3.内容和判别标准:虽然从总目标上看FSY和FSM并无根本差异,但是它们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和判别标准是有差异的.FSM形成于80~90年代,它是林业人总结了历史上人与森林的关系和森林经营经验而提出的适应当代情况的理论,它继承了人类经营森林历史中的合理经验,并根据人与森林关系的现状提出了新的内容和判别标准,发展了森林经营的理论.第二章、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是指树木资源,尤其指乔木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以促进林业乃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改善.森林:以"有林地〞定义森林.环境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的有林地.面积上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需达到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到1亩以上为森林.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41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31%.世界森林面积分布: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第5位〕.世界森林覆盖率:南美洲>欧洲>北美联合中美洲;亚洲的森林覆盖率最低.世界立木蓄积最多的国家:巴西.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西南高山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1.我国森林总面积1.95亿公顷;2.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3.##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首位;4.##森林覆盖率63.1%,局全国第一.林地资源结构:1.有林地;2.疏林地〔郁闭度在0.1~0.19之间的林地〕;3.灌木林地〔分两类,一类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一类为一般灌木林地〕;4.未成林地;5.苗圃地;6.无立木林地;7.宜林地;8.辅助生产用地.权属结构:土地权属: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合资、合作、合股、联营〕.林种结构:林龄结构:共分5个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龄级是整化了的年龄,主要有4种〔20年、10年、5年、2年〕;林木所处龄级数由字母Ⅰ、Ⅱ、Ⅲ、Ⅳ……来表示.由龄级划分龄组的步骤:首先要确定森林成熟时所处的龄级,森林成熟所有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分为过熟林龄组;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龄组;在近熟林以下,分2中情况:〔1〕如果有偶数个龄级,幼龄林和中龄林龄组各占50%;〔2〕如果有奇数个龄级,幼龄林龄组则多一个龄级.例题:某林场落叶松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41年,10年为一个龄级,各龄级的面积和蓄积分配情况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划分龄组;2.计算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答:1、幼龄林龄组——Ⅰ、Ⅱ;中龄林龄组——Ⅲ;近熟林龄组——Ⅳ;成熟林龄组——Ⅴ、Ⅵ;过熟林龄组——Ⅶ.2、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100m3.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1.资源类型多: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复杂多样,树种和树种组多,森林类型多和经济林木多.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我国森林面积和覆盖率虽处世界前列,但人口基数大,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蓄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8.3.分布不均:东北、西南和东南各地森林资源较多,华北、中原和西北各地森林资源较少,差异极大.4.森林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看,幼、中龄林多,成过熟林资源少;从资源结构上看,各材种比例不合理,用材林比重较大.5.林地生产力低: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低,林业用地中有林地比重小.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但造林合格率低,蓄积量亦较少.第三章、森林区划与组织经营单位森林区划和林业区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林业区划:在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指标:1、水热气指标〔年积温≥10℃,降水量〕;2、地势差异.全国林业一级分区的命名方法:1.标明其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2.标明森林〔或植被〕生态系统类型;3.体现林业发展方向.一级分区方案:采用自上而下划分,专家集成与模型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划分一级分区各单元.根据气候可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包含〔主导因素——温度〕:1.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东北中温带针阔混交林优化开发区;3.华北〔中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开发区;4.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重点开发区;5.南方热带季雨林、雨林限制开发区;6.云贵高原亚热带针叶林优化开发区;西北干旱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1.蒙宁青森林草原治理区;2.西北荒漠灌草恢复治理区;青藏高寒区包含〔主导因素——降水、温度〕:1.青藏高原东南部暗针叶林限制开发区;2.青藏高原高寒植被与湿地重点保护区.全国林业二级分区共62个单位.森林区划:根据遥感图像结合地面调绘,为组织各级森林经营单位,统计森林资源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而对林区土地进行的自然地理区划,它的实质就是遥感图像的识别,它是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的基础性工作.森林区划的目的:1.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2.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3.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4.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工作.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林业局区划:根据森林资源情况、自然地形地势、现有行政区划与运输系统等条件而定.〔一个林业局一般15~30万公顷〕林场的经营面积〔南方1万公顷,北方1~2万公顷〕.林班区划:林班:为了森林清查、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X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林班之间的界限叫林班线.林班的涵义:1.林班有固定界限;2.它是永久性经营单位;3.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森林资源,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4.不是行政单位,而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林班区划方法:1.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人工区划,林班形状规则,人工伐开林班线.优点:设计简单,面积大小基本一致.缺点:起伏较大地区用人工区划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每10年砍一次〕适用X围:平原与丘陵地区.2.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与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山脊、分水岭、道路等作为林班线划分林班.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特点,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适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则,林班多为"两山〔坡〕夹一沟〞. 3.综合区划法:在〔2〕的基础上加部分〔1〕而成,是我国山区区划林班的主要方法.优点:虽面积大小不一,但能避免过大或过小,好于〔2〕.缺点:组织实施上技术要求比〔1〕复杂,现地区区划有时出现林班线不易正确落实的情况.区划面积:南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一般<50hm2,北方一般100~200hm2.林班编号与命名:用阿拉伯数字由小到大,由林场西北角向东南,由上向下依次编号,除特殊情况外,林班号不更改或重新编号.小班:据林学特征和经营要求,在林场内划分出不同的地段,称为小班.小班是在遥感图像〔包括航空象片〕中,具有同一色调、纹理等一致性的形象特征的,同一坡向、坡度、坡位等林分调查因子的,由最小面积控制的林分或其他土地的斑块.现行的小班最小面积为0.067hm2.小班区划原则:每个小班内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邻接小班有显著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包括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疏密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土地类别:一级分类:林地和非林地;二级分类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非林地包括耕地、牧草地、水线.林种:根据森林类别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优势树种〔组〕:林分之间优势树种组相差2成〔25%〕者可划分为不同小班;若为纯林,则优势树种应占7成〔65%〕以上.龄级〔组〕:乔木林的龄级和龄组根据主林层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林分间Ⅵ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Ⅶ龄级以上相差2个龄级以上,可划分不同小班.若按龄级组分,则组不同可划出不同小班.郁闭度〔疏密度〕:在有林地内林分间郁闭度差0.2以上者,可划出小班.立地类型〔林型〕:二者不同可划为不同小班.〔立地类型:主要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确定.〕坡度级:1.坡度级分6级,相差1级时,划分出小班;1级为平坡:0~5度;2级为缓坡:6~15度;3级为斜坡:16~25度;4级为陡坡:26~35度;5级为急坡:36~45度;6级为险坡:46度以上.2.坡向:分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与无坡向.3.坡位:分为脊、上、中、下、谷、平地.区划方法:用航片或卫片判读勾绘,用地形图现地勾绘,用罗盘仪实测,应到现地核对,对不合理界线修正,平均小班面积一般为3~20hm2,最大亦≤35hm2,经营小班北方一般在20hm2左右.4.命名、编号:与林班相似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在不同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X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地点的选定:应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一次综合考察,弄清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然保护区的主导保护对象与X围〔核心区应不小于300公顷〕,采取的具体措施等.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与区域划分:①核心区:主要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地方,禁止任何采伐、狩猎和试验.②缓冲区:位于核心区周围,可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发地段,可用于某些试验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等.③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主要用于发展本地特有生物资源,还可发展旅游业等.自然保护区类型:根据性质划分:①科研保护区:长白山、神农架等;②国家公园:####、美国##等;③管理的保护区:濒危动植物;④资源管理保护区:草原、荒漠;⑤自然古迹保护区:溶岩、溶洞、石林;⑥文化景观保护区:红色景观;⑦历史或考古保护区命名规则:①自然保护区区划: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②命名:三名制,省、县名+具体地名+保护区类型〔例如:##长白山温带森林保护区〕.经营单位的组织:林种区和经营类型,在森林经营水平高的地区还可用经营小班.林种区的划分: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的X围内,在地域上一般相连,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为境界的地域X围.林种区界线:一般以小班线为境界;划分依据:林种的差别〔5个林种,林种不同应划为不同经营单位〕,森林经营强度不同与开发运输条件差别.划分方法〔原则〕:1.不允许一个林班被2个不同林种区划开,即一个林种区包括整个林班;2.划分林种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3.林种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4.林种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经营目的上,以具体林种冠之.经营类型〔作业级〕的组织: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经营目的相同,并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与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树种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森林起源不同;经营目的不同.经营类型的命名:树种或在树种名前面加上森林起源、立地质量高低,产品类型与防护性能等.如:杉木实生经营类型、针叶树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特点:1.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2.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3.定期地进行生长量的检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4.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区划小班的条件:1.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2.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3.同一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4.小班最小面积在0.5hm2以上.第四章、森林调查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第一类,按规定由中央乃至省一级专业单位负责完成;第二类,专业单位和地方林业规划设计单位都有资格完成〔内容多,X围大,开支大〕;第三类,一般由地方调查设计单位完成.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为对象的森林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简称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三类施工设计调查: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具体步骤:1.制定连续清查工作计划、技术方案、操作细则;2.完成样地设置、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3.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评价;4.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5.建立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一类清查的调查周期:5年.一类清查的调查总体:以省为总体.在森林资源分布与地形条件差异较大时,省内设副总体.一类清查的调查允许误差:1.引点定位:用GPS定位时,横纵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米;2.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1%;3.检尺株数:≥8㎝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4.胸径测量:<20㎝的树木,测量误差<0.3㎝;≥20㎝的树木,误差<5%;5.树高测量:当h<10m,误差<3%;h≥10m,误差<5%;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一类清查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必要时可配置临时样地,并结合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样地调查因子,共75项〔下述重点〕:森林群落结构:对于有林地,要求目测调查林层结构:样地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样木分为单层林、复层林主林层和次林层.自然度: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级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分为5级.森林健康等级:针对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和生态功能指数:评价森林生态功能时,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越低越好〕8y=∑W i X ii=1X 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Ⅰ、Ⅱ、Ⅲ分别取值1,2,3〕;W 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另外,将综合得分的倒数定义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K=1∑W i Z i并以此作为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的定量指标,k≤1,数越大标明森林生态功能越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统计表:共72个,其中核心表33个.附: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绿化率: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绿化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注:四旁树占地面积按1650株/公顷,即111株/亩.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经理调查、二类调查.二类调查的内容:1.核对该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X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的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二类调查间隔期:一般10年一次,也可以5年一次.两次二类调查的间隔期称为经理期.小班调查:这是二类调查中涉与X围最广、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分别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小班按地类调查或记载不同调查因子;小班调查因子是在调查时对各小班应进行记录的因子.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在小班X围内,通过随机、机械或其他抽样方法,布设圆形、方形、带状或角规样地,在样地内实测各调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调查因子,布设的样地应符合随机原则,样地数应满足精度要求.2.目测法当林况较简单时采用,调查前调查员要通过目测调查练习,并经过考核,各项调查因子目测数据80%项次以上达到允许精度要求时,才可用此方法.3.航片估测法:4.卫片估测法:当卫片空间分辨率达3米时可用此法.技术要点:1)建立判读标志:〔据调查单位森林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以卫星遥感数据景幅的物候期为单位,每景选若干条能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类和树种〔组〕、色调齐全具有代表性的勘察路线.〕将卫星影像特征与实地情况对照获得相应影像特征,并记录各地类、树种〔组〕的影像、色调、光泽、质感、几何形状、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包括地名〕等,建立目视判读标志表.2)目视判读:据目视判读标志,综合运用其他各种信息和影像特征,在卫星影像图上判读并记载小班地类、树种〔组〕、郁闭度、龄组等结果.对于林地、林木的权属、起源与目视判读中难以区别的地类,要充分利用已掌握的有关资料,询问当地技术人员或到现场调查等方式确定.3)判读复核:目视判读采取一人区划判读,另一人复核判读方式进行.二人在背对背作业前提下分别判读和填写判读结果,当2名判读人员的一致率达90%以上时,二人对不一致的小班通过商议达成一致,否则应到现地核实.4)实地验证:室内判读经检查合格后,采用典型抽样方法选部分小班进行实地验证.实地验证的小班不少于小班总数的5%〔但不低于50个〕,并按各地类和树种〔组〕判读的面积比例分配,同时每个类型不少于10个小班.5)蓄积量调查:结合实地验证,典型选取有蓄积量的小班,现地调查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建立判读因子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据判读小班的蓄积量标志值计算相应的蓄积量.二类调查基本成果:(一)表簿材料:1、森林调查簿:以林班为单位进行森林资源信息记录和汇总的表册,由封面、封里、封底3部分组成;2、森林资源统计表.(二)图面资料:主要包括: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专题图.1、基本图:求算林地面积和编制林相图与其他林业专题图的基础材料.编图要素:各种境界线、道路、居民点、铁路、独立地物、地貌、水系、地类、林班注记、小班注记. 2、林相图:以林场〔乡、村〕为单位,用基本图为底图进行绘制,比例尺与基本图一致.林相图据小班主要调查因子注记与着色,凡有林地小班,应进行全小班着色,按优势树种确定色标,按龄组确定色层,其他小班仅注记小班号与地类.林相图中的小班注记采用分数式结构,分子为小班号和龄级,分母为地位级〔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等〕和郁闭度.如:1−III−0.7.3、森林分布图:以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用林相图缩小绘制,比例尺一般为1:50000或1:100000,其绘制方法是将林相图上的小班进行适当综合,图内只反映林班与以上单位的资源状况.4、专题图: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的专业用图;主要类型: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病虫害分布图、野生动物分布图、副产资源分布图等.以林场〔乡、镇〕为单位. (三)文字资料: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质量检查报告.第五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并不是所有的森林资源都是森林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1.经营的可持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结构的复杂性;4.产品的非标准性;5.功能的多样性;6.分布的辽阔性;7.生产的定位性;8.管理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在评估基准日,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点:1.林地资源资产和林木资源资产的不可分割性〔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必须通过林木资源资产的价值测算来体现〕;2."存量〞和"产量〞的稳态巨差性;3.货币时间价值重要性;4.营林生产成本效应的滞后性;5.森林资源资产效益的外溢性;6.森林资源资产核查的艰巨性〔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是评估中最为关键的环节〕;7.定价的非规X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程序: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2.签订业务约定书;3.编制评估计划;4.现场调查;5.收集评估资料;6.评定估算;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8.工作底稿归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通过行政和社会自律对森林资源资评估的行为、工作过程和有关当事主体进行规X、指导、监督、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允许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的X围包括: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导言: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它涉及到森林规划、森林经济、森林生态和森林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森林经理学的主要内容,供学生们复习使用。
一、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管理是森林经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森林资源规划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
森林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技术分析,了解森林面积、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情况,并对森林资源进行定量评估。
森林资源规划是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森林利用计划,合理配置资源。
森林资源保护是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森林经济学森林经济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森林经济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森林资源的价值。
森林经济学涉及到森林木材、非木材产品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森林木材是森林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林木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非木材产品是指森林中除木材外的其他产品,如野生动植物、草药等,它们在经济上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产业,通过开发森林资源进行旅游活动,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关注的是森林的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
森林的物种多样性是指森林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相互作用等,它们影响着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例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1.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3.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4.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5.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6.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7.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8.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9.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10.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11.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2.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3.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4.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6.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7.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hiuhi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2一.名词解释1.法正林:①指具备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森林,其对象是一个森林经营类型,针对同龄林,具备同样的树种、轮伐期和作业法。
(百度)②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合理的经营管理可以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利用,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称为法正林。
属于同龄林的经营类型。
2.森林区划:①又称林地区划。
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划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②是林业局(场)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地域上的划分。
3.森林认证:①又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它简称森林认证、木材认证或统称认证(百度)p40 ②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
4.森林评价:为了特定目的,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程序,对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价值计算。
5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是森林经营利用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确定林分、林木经营周期的基础。
包括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经济林成熟等。
6.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
实际上轮伐期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
7.森林经营类型:在林业局或林场范围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8.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国营林业局、国营林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科学经营、永续利用、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为期10年规划设计文件。
森林经理学复习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得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 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得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得能力构成危害得林业。
3.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得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得森林资源与健康得环境,满足当代与后代需要得森林经营。
4.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所需要得林木与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得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5. 森林资源:(狭)主要就是树木资源,尤其就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得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得总称。
6. 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得乔木与其她木本植物为优势得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得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 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得片林或林带。
8. 区划:对地域得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得综合分类9. 森林区划:就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得需要而进行得空间秩序得安排10. 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与林业生产得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与分区得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与重点、林业方针与关键性措。
11. 小班:根据经营要求与林学特征,就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得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得区别,这样划分出来得地块。
12. 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得小块森林。
13.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4. 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与占总面积得百分比15. 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得区域。
16. 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得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得林学计算方法得许多小班组合起来得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评价、决策、规划、检查、修订、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的:使森林达到永续利用,使森林生产力不断提高,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森林经营方案通过森林调查研究、森林区划、资源清查、技术计算、经济分析、林学论证、组织经营、结构调整、规划设计、资源管理、最终编制出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规划设计方案森林特点1.森林效益的多样性2.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3.林业经营对象森林面积的辽阔性4.森林成熟的不明显性5. 森林资源的自然再生性森林的作用1、生态效益: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库;最大的生物量生产地;主要碳储存库(维护大气平衡)2、经济效益: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经济林产品;旅游3、社会、文化效益:就业;能源;文化发展林业用地类型:有林地(郁闭度≥0.2);疏林地(郁闭度0.1 );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无林地林地权属结构:国有林集体林私有林其他形式林种结构:1用材林;2防护林;3经济林;4薪碳林;5特种用途林(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林龄是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龄,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
龄级指对林木按照林龄间隔一定的年限进行的分级,一般天然林每2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每10年为一个龄级。
我国森林资源总面积1.9545亿公顷,总蓄积:137.21亿立方米,覆盖率20~36%)森林资源的特点:1 资源类型多2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3 分布不均4 森林结构不合理5 林地生产力低 6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森林永续利用: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森林经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期间称为轮伐期。
森林调整:根据森林永续利用原则,计算和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采伐量,安排采伐地点,并按预期的经营要求,通过合理采伐,调整实现森林不合理的森林结构。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用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及依托森林、林木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
可持续林业:建立在森林永续利用基础上的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
林地期望价:该林地的作业永续的进行,并能够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是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林班: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打下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划分单位。
森林经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作业法:小班:在林场内,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的林地段。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二、填空:1.法正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 法正龄级分配 2 法正林分排列3 法正生长量4 法正蓄积量。
2.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是:1 树种不同 2 立地质量不同3 森林起源不同4 经营目的不同。
3.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包括1自然条件调查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3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4.森林区划的四级区划体系指:1 2 34 。
5.从森林经理的角度,林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有:1系统性和多样性2 产业性和公益性3 可再生性4 要计划性5 。
森林经理期末复习资料(全)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森林起源分人工林和自然林.2.国有林业局森林划系统是林业局- 林场- 林班- 小班。
3.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20009-2013),我国森林覆盖率是21.63%。
4.我国森林资源林地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其中集体权属的森林面积超过60%。
5.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它与基于抽样理论的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不同,属于区划调查,其成果除了森林调查簿和统计表以外,还有林相图。
P1016.森林经理的对象是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单位,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7.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称森林经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规划、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
8.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P279.森林成熟是指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
10.影响回归年的主要因素有择伐强度 , 树种特征 , 经营水平,立地条件。
回归年(择伐周期)11.森林区划的目的是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和实施各种科学管理技术,经济核算。
12. 间伐是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13.森林经理学是研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的学科。
14. 对树种结构和龄级结构进行调整属于森林经理中的森林收获调整。
15.南方的柳树、桉树每 5 年一个龄级,20年的桉树林属于成熟林龄林。
16.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
17.一类调查采用的是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一较大区域为总体,设立固定样地,对森林资源定期进行复查、统计的森林调查技术。
18. 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和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旳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现代人旳需要,又不对后裔人满足其需要旳能力构成危害旳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重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旳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旳森林资源与健康旳环境,满足现代和后裔需要旳森林经营。
4.森林永续运用:在一定经营范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旳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旳基础上,扩大森林运用量5.森林资源:(狭)重要是树木资源,特别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边空间上生长旳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旳总称。
6.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旳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旳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旳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乔木林:由乔木为重要构成旳片林或林带。
8.区划:对地区旳差别性及相似性进行旳综合分类9.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旳需要而进行旳空间秩序旳安排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旳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拟定总体和分区旳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旳和重点、林业方针和核心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规定和林学特性,就是内部特性一致、经营目旳一致、经营措施一致,并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旳区别,这样划分出来旳地块。
12.林分:内部构造特性相似,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旳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旳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旳比例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旳比例15.林种区:在地区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似,林种相似所划分出来旳区域。
16.经营类型:某些在地区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旳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似旳林学计算措施旳许多小班组合起来旳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森林可持续经营:应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情况下,长期保存林地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3.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4.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
5.用材林:以生产木材和木纤维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6.防护林:以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饮料、食用油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8.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
9.特用林:以科学试验、风景、旅游、国防、保护环境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或林木。
10.公益林:以发挥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森林。
11.商品林: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12.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区划单位。
13.小班: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的开展各种经营单位,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这样的地段称为小班。
14.森林区划: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将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
15.一类调查:是指定期对某一地域上的森林资源进行重复性的调查,以省为抽样总体构建,一般每5年查一次。
16.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17.三类调查:又称作业设计,以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林业调查。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1、森林经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经理的对象宗旨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森林经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2)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3)森林调查4)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5)森林信息资源管理4、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森林可持续性指标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4)水土资源的保持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6)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7)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6、什么叫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7、永续利用的条件1)内部条件:①林地数量a、林地数量b、林地质量②林木条件a、年龄结构b、树种结构c、密度结构d、径级结构e、蓄积结构f、生长量结构2)外部条件:①经济条件a、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b、与管理手段密切相关c、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②政策法规a、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对森林要科学合理的经营和利用b、明确森林资源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
c、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有利于明确森林经营者的责、权、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社会和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在上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
8、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1)思想类型2)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3)内容和判别标准第二章森林资源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发挥其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
森林经理学复习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5.6.7.8.9.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主伐型、抚育型、改造型、封育型)17.林业: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18.19.20.21.22.23.指率式)24.件;起源;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法;标准地法;解析木法)25.工艺成熟:在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影响因素:林种规格;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马尔丁法;标准地法)26.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的状态27.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起源)28.更新成熟:树木或林分开始大量结实的最低年龄(种子更新成熟林);树木或林分在采伐后能够保持旺盛萌芽力的最高年龄(萌发更新成熟林)(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林况)29.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一、森林经理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学科,它主要探讨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森林经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最早由德国的伐木工人核心利用、保护自己生存种植的林地而形成。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需求逐渐增加,森林经理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森林经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1.森林树种学:研究各类森林植物的分类、生态特性以及其生长规律等。
2.森林经营学: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评估、设计和经营等。
3.森林保护学: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策略和技术,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火灾防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等。
4.森林工程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工程建设,包括木材采伐、森林道路建设、森林试验站建设等。
5.森林经济学:研究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方式,包括森林产业的开发和森林经济政策的制定等。
三、森林经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森林资源的调查与测量:采用专业工具和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量化和评估。
2.森林经营规划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计划,包括森林秸秆管理、营造林和森林清理等。
3.森林保护与治理:开展森林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制定火灾防控措施,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
4.森林产业开发与经济管理:探索森林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式,推动森林产业的发展,制定森林经济政策。
5.森林环境与生态恢复:研究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效应,探索森林生态恢复的技术和方法。
四、森林经理学的应用领域1.森林保护与管理:为政府部门和林业企业提供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技术支持,制定森林资源管理政策。
2.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参与环境保护项目,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3.林业和木材产业:为林业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促进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旅游景观设计和规划:参与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可持续旅游的理念和方案。
五、森林经理学的发展趋势1.精细化管理:借助新技术手段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森林资源进行精准调查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5.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
(广)指林地、林木、周围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6.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7.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8.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9.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主伐型、抚育型、改造型、封育型)17.林业: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18.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类型和功能特征、森林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林地质量和地理条件的差异、经营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森林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森林的特点、经营目的要求组织科学的经营管理。
19.林业分类经营:指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对两类林建立其经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制定与类型相应的经营机制、投资渠道、经营政策、管理措施等20.完全调整林:指每年或定期能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森林21.法正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22.森林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
23.经济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
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计算方法: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指率式)24.数量成熟:林木或林分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起源;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法;标准地法;解析木法)25. 工艺成熟:在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影响因素:林种规格;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马尔丁法;标准地法)26.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的状态27. 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起源)28. 更新成熟:树木或林分开始大量结实的最低年龄(种子更新成熟林);树木或林分在采伐后能够保持旺盛萌芽力的最高年龄(萌发更新成熟林)(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林况)29.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
( U ——轮伐期 A ——成熟龄或主伐年龄 V ——更新期) 30. 森林采伐限额:经国家批准的,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最大限额量。
31. 计算采伐量:根据森林资源、调查材料通过有关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的采伐量。
32. 计划采伐量:国家计划下达的木材生产任务。
33. 合理采伐量:指在计算采伐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资源特点、林业生产条件和经济情况,通过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采伐量34. 总体设计:是针对原始、未开发林区或需改、扩建林区进行开发研究技术设计,为科学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长期的总体的规划设计文件。
35. 森林经营方案:为贯彻林业建设方针,科学经营森林、合理利用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多样效益的长期的总体性规划设计文件。
36. 决策:对行动方案的最终选择(狭);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根据其偏好或效用,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广)37.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率、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38. 森林调查(森林资源调查):观看地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验历史、经验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39. 检查法: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生生长量的变化,以此作为依据确定采伐量的方法40. 择伐周期(回归年):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至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任务: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森林经营决策、判定林业生产计划→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其目的: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永续利用。
2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必须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能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3我国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主要对策:改变传统的森林经营模式,实施森林生态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必须从分类经营入手;大力造林育林,推行区域性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完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注重公众参与,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依靠现代技术,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体系4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1)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木条件(年龄结构、蓄积结构、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量情况等);2)外部条件:经济条件、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经营管理水平等VA U ±=5我国森林资源特点:资源类型多;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分布不均;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人工林多、质量不高6划分小班的条件:权属、土地类别、林种、林分起源、优势树种(组)、龄级(组)、郁闭度(疏密度)、立地类型(林型)、地们指数级(地位级)、坡度级、出材率等级。
(郁闭度差≤0.2,面积一般为3-20hm2)7小班调查方法:样地(或标准地)调查法、目测调查法、角规调查法、目(实)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法、回归调查法8小班调查的内容:地况调查(地类、地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母岩、土壤、工程类别、事权);林况调查(林种、优势树种、平均年龄、直径、树高、郁闭度、权属、起源、材质、出材率等级、天然更新等级、森林灾害等级、人工生长类型等级、水土流失类型及强度、群落结构类型、自然度)9法正林的评价:优点:采伐量控制生长量;现实林以法正林为目标。
缺点:.法正林是一种简单再生产,与当代所提扩大再生产不符;条件苛刻,不能实现。
10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关系:1)二者都是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工艺成熟可看成数量成熟的一个特例;2)差异:工艺成熟不仅是数量指标,而且还是质量指标;无论是林分或林木,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则不然11轮伐期、成熟龄与主伐年龄的不同:①对象不一 ②成熟龄可用于同龄林或异龄林,而轮伐期和主伐年龄只用于同龄林 ③轮伐期和主伐年龄主要用于用材林和薪炭林,而成熟龄可用于任何林种。
(成熟龄是确定主伐年龄的基础,主伐年龄是确定轮伐期的基础)12合理确定采伐量的原则:龄级结构、径级结构;在林分自然成熟前尽量延后采伐时间;主伐对象须达到主伐年龄;充分利用补充采伐13计算和确定合理采伐量的任务:分别不同的经营类型;论证和确定年伐量;计算经济材出材量;安排伐区和确定采伐顺序;补充主伐14森林采伐限额与合理采伐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合理采伐量是最适宜的采伐指标,而采伐限额是允许采伐的最大限额,是法定控制的指标;确定合理采伐量是技术手段,不需要政府审批,而编制采伐限额是行政手段,需通过各级审核后最后由国务院批准;确定合理采伐量是依据森林资源本身,而采伐限额是依据合理采伐量以及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条件等各方面的状况。
15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编制各种林业生产计划和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确定的合理年伐量,是制定和核定森林采伐限额的依据;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为合理组织森林经营提供了方便;检查和评定生产成果的标准16试述按平均生长量计算年伐量的基本原理,写出其计算公式,并分析说明在不同龄级结构情况下的适用程度:平均生长量法又称马尔丁法,其理论根据来源于法正林理论。
在经营单位内龄级结构调整均匀分配的法正状态时,使收获量等于各林分的连生长量,用生长量来控制收获量,以实现经营单位内的永续利用。
因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测定大面积森林的连年生长量,马尔丁提出用各龄级平均生长量之和代替各林分的连年生长量之和,以求其近似值。
Ew=∑Zn=∑m n /a n (m 为各龄级的蓄积量;a 各龄级年龄中值)。
当经营单位中成、过熟林占优势时,平均生长量数值不大,如按此来确定年代量,会引起成、过熟林资源继续积压,从而赞成自然枯损量和病腐率增加。
故不适用。
这种情况下采伐量应大于平均生长量。
当幼、中龄林占优势时,因其生长旺盛而使平均生长量数值很高,由于缺少成熟林,如按此确定年代量,会在短期内采伐完仅有的少量成熟林。
故也不适用。
这种情况下年伐量应小于平均生长量。
当经营单位龄级分配均匀时,实际采伐量接近平均生长量,此时适用。
1中国森林界定标准:S>=0.067hm2 (1亩) P>=0.22林地资源结构:有林地、疏林林、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苗圃地、辅助生产林地3林种结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4龄级、龄组的划分:森林成熟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所有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都划分为过熟林;距成熟林最近的一个龄级为近熟林;在近熟林以下:如有偶数个龄级,则幼龄和中龄各占一半;如有奇数个龄级则幼龄多一个龄级5林业的特点:系统性与多样性;产业性与公益性;可再生性;要计划性。